CN219473640U - 一种煤粉旋流燃烧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煤粉旋流燃烧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73640U
CN219473640U CN202320977894.4U CN202320977894U CN219473640U CN 219473640 U CN219473640 U CN 219473640U CN 202320977894 U CN202320977894 U CN 202320977894U CN 219473640 U CN219473640 U CN 2194736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pipe
pulverized coal
secondary air
flow guide
primary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7789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兵兵
卿鹏
卢华平
田立军
何栋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Guang'an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Guang'an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Guang'an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Guang'an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7789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736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736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736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34Indirect CO2mitigation, i.e. by acting on non CO2directly related matters of the process, e.g. pre-heating or heat recovery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粉旋流组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煤粉旋流燃烧器组件,包括一次风管,所述一次风管上套设有二次风管,所述一次风管内设置有煤粉浓淡分离装置,所述一次风管内的煤粉在流经煤粉浓淡分离装置后能够形成内浓外淡的煤粉气流,所述煤粉浓淡分离装置包括至少一组导流组件,所述导流组件包括两个呈相对设置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包括第一导流面和第二导流面,所述第一导流面和第二导流面为相对向外凸起的弧形面,且第一导流面与第二导流面共同形成类似机翼形的结构,通过所述导流板的设置,使煤粉在导流板的作用下形成浓淡分离状态,实现煤粉的充分燃烧,使燃烧器内的温度分别更加均匀,从而满足NOx排放量的同时,提高锅炉的燃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煤粉旋流燃烧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粉旋流组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煤粉旋流燃烧器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对发电厂的排放要求也有一定提高,其中NOx的排放要求小于50mg/Nm3,现有的低氮直流燃烧器在燃烧过程中的排放量基本上都能满足排放标准,但普遍存在低氮改造后锅炉效率降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粉旋流燃烧器组件,旨在提高锅炉的燃烧效率。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煤粉旋流燃烧器组件,包括一次风管,所述一次风管上套设有二次风管,所述一次风管内设置有煤粉浓淡分离装置,所述一次风管内的煤粉在流经煤粉浓淡分离装置后能够形成内浓外淡的煤粉气流,所述煤粉浓淡分离装置包括至少一组导流组件,所述导流组件包括两个呈相对设置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包括第一导流面和第二导流面,所述第一导流面和第二导流面为相对向外凸起的弧形面,且第一导流面与第二导流面共同形成类似机翼形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中,当煤粉以旋流状态流入一次风管时,通过所述导流板的设置,使煤粉在导流板的作用下形成浓淡分离状态,并在所述第一导流面和第二导流面的作用下,煤粉气流形成浓淡分离效果的同时,同时可以增强煤粉的旋流状态,外侧浓度较低的煤粉与二次风管的空气充分混合,实现煤粉的充分燃烧,使燃烧器内的温度分别更加均匀,从而满足NOx排放量的同时,保证煤粉的稳定着火与充分燃烧,提高锅炉的燃烧效率。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煤粉浓淡分离装置包括一组导流组件,所述导流组件中的两个导流板分别沿一次风管横向方向相对其轴线对称设置,所述导流板沿煤粉流动方向朝一次风管轴线方向倾斜设置。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板相对一次风管轴线所在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30°-60°。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二次风管包括内二次风管和外二次风管,所述内二次风管套设在所述一次风管上,所述外二次风管套设在所述内二次风管上,所述一次风管、内二次风管与外二次风管的轴线重合。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一次风管和内二次风管之间设置有第一旋流叶片,所述内二次风管和外二次风管之间设置有第二旋流叶片。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旋流叶片和第二旋流叶片的叶片角度可调节。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所述第一旋流叶片和第二旋流叶片的角度调整,对所述内二次风管和外二次风管内的空气旋流强度进行调整,从而保证内二次风管与外二次风管内流出的空气与煤粉之间的混合程度,实现煤粉在锅炉内进行充分燃烧。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一次风管出风口一端为扩口结构和/或所述外二次风管的出风口一端为扩口结构。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所述第一风管扩锥的设置,使煤粉在流入锅炉的过程中流速减小,与二次风管流出空气之间形成充分混合,同时所述一次风管的扩锥对二次风管流出的空气同样可以形成扩流的效果,从而保证煤粉与空气之间的充分混合,实现煤粉的充分燃烧。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外二次风管扩口角度不小于所述一次风管的扩口角度。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一次风管的扩口角度为10°-15°;所述外二次风管的扩口角度为20°-30°。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一次风管出风口一端位于内二次风管的出风口一端与外二次风管的出风口一端之间。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导流板的设置,使煤粉在导流板的作用下形成浓淡分离状态,并在所述第一导流面和第二导流面的作用下,煤粉气流形成浓淡分离效果的同时,同时可以增强煤粉的旋流状态,外侧浓度较低的煤粉与二次风管的空气充分混合,实现煤粉的充分燃烧,使燃烧器内的温度分别更加均匀,从而满足NOx排放量的同时,保证煤粉的稳定着火与充分燃烧,提高锅炉的燃烧效率。
(2)通过所述第一风管扩锥的设置,使煤粉在流入锅炉的过程中流速减小,与二次风管流出空气之间形成充分混合,同时所述一次风管的扩锥对二次风管流出的空气同样可以形成扩流的效果,从而保证煤粉与空气之间的充分混合,实现煤粉的充分燃烧。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结合下面附图和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所有构思创新应视为所公开内容和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煤粉旋流燃烧器组件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一次风管;2-内二次风管;3-外二次风管;4-第一旋流叶片;5-第二旋流叶片;6-导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一种煤粉旋流燃烧器组件,如图1所示,包括一次风管1,所述一次风管1上套设有二次风管,所述一次风管1内设置有煤粉浓淡分离装置,所述一次风管1内的煤粉在流经煤粉浓淡分离装置后能够形成内浓外淡的煤粉气流,所述煤粉浓淡分离装置包括至少一组导流组件,所述导流组件包括两个呈相对设置的导流板6,所述导流板6包括第一导流面和第二导流面,所述第一导流面和第二导流面为相对向外凸起的弧形面,且第一导流面与第二导流面共同形成类似机翼形的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煤粉浓淡分离装置包括一组导流组件,所述导流组件中的两个导流板6分别沿一次风管1横向方向相对其轴线对称设置,所述导流板6沿煤粉流动方向朝一次风管1轴线方向倾斜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板6相对一次风管1轴线所在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30°。
进一步的,所述二次风管包括内二次风管2和外二次风管3,所述内二次风管2套设在所述一次风管1上,所述外二次风管3套设在所述内二次风管2上,所述一次风管1、内二次风管2与外二次风管3的轴线重合。
进一步的,所述一次风管1和内二次风管2之间设置有第一旋流叶片4,所述内二次风管2和外二次风管3之间设置有第二旋流叶片5。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旋流叶片4和第二旋流叶片5的叶片角度可调节。
进一步的,所述一次风管1出风口一端为扩口结构和/或所述外二次风管3的出风口一端为扩口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外二次风管3扩口角度不小于所述一次风管1的扩口角度。
进一步的,所述一次风管1的扩口角度为10°;所述外二次风管3的扩口角度为20°。
进一步的,所述一次风管1出口端位于内二次风管2的出口端与外二次风管3的出口端之间。
本实施例在使用过程中,所述一次风管1与煤粉输送管道连接,使煤粉气流以旋转流动状态流入所述一次风管1内,煤粉气流受所述导流板6的作用下形成内浓外淡的煤粉旋转气流,并在所述导流板6的第一导流面和第二导流面使煤粉气流的旋转流动得到增强,经过所述导流板6的煤粉气流最终由一次风管1出风口一端的扩口流入燃烧锅炉内;
所述内二次风管2与外二次风管3内分别设置有第一旋流叶片4和第二旋流叶片5,所述内二次风管2与外二次风管3分别与不同的风箱连接,通过所述第一旋流叶片4和第二旋流叶片5的角度调整,使由内二次风管2和外二次风管3提供的空气与煤粉气流之间形成充分的混合,以提高燃烧锅炉燃烧效率的同时提高燃烧稳定性,进一步降低NOx的排放量,满足NOx排放标准。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煤粉旋流燃烧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次风管(1),所述一次风管(1)上套设有二次风管,所述一次风管(1)内设置有煤粉浓淡分离装置,所述一次风管(1)内的煤粉在流经煤粉浓淡分离装置后能够形成内浓外淡的煤粉气流,所述煤粉浓淡分离装置包括至少一组导流组件,所述导流组件包括两个呈相对设置的导流板(6),所述导流板(6)包括第一导流面和第二导流面,所述第一导流面和第二导流面为相对向外凸起的弧形面,且第一导流面与第二导流面共同形成类似机翼形的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粉旋流燃烧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煤粉浓淡分离装置包括一组导流组件,所述导流组件中的两个导流板(6)分别沿一次风管(1)横向方向相对其轴线对称设置,所述导流板(6)沿煤粉流动方向朝一次风管(1)轴线方向倾斜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煤粉旋流燃烧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6)相对一次风管(1)轴线所在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30°-6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粉旋流燃烧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风管包括内二次风管(2)和外二次风管(3),所述内二次风管(2)套设在所述一次风管(1)上,所述外二次风管(3)套设在所述内二次风管(2)上,所述一次风管(1)、内二次风管(2)与外二次风管(3)的轴线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煤粉旋流燃烧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风管(1)和内二次风管(2)之间设置有第一旋流叶片(4),所述内二次风管(2)和外二次风管(3)之间设置有第二旋流叶片(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煤粉旋流燃烧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流叶片(4)和第二旋流叶片(5)的叶片角度可调节。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煤粉旋流燃烧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风管(1)出风口一端为扩口结构和/或所述外二次风管(3)的出风口一端为扩口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煤粉旋流燃烧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二次风管(3)扩口角度不小于所述一次风管(1)的扩口角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煤粉旋流燃烧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风管(1)的扩口角度为10°-15°;所述外二次风管(3)的扩口角度为20°-30°。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煤粉旋流燃烧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风管(1)出风口一端位于内二次风管(2)的出风口一端与外二次风管(3)的出风口一端之间。
CN202320977894.4U 2023-04-26 2023-04-26 一种煤粉旋流燃烧器组件 Active CN2194736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77894.4U CN219473640U (zh) 2023-04-26 2023-04-26 一种煤粉旋流燃烧器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77894.4U CN219473640U (zh) 2023-04-26 2023-04-26 一种煤粉旋流燃烧器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73640U true CN219473640U (zh) 2023-08-04

Family

ID=874643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77894.4U Active CN219473640U (zh) 2023-04-26 2023-04-26 一种煤粉旋流燃烧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736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5062455A1 (zh) 煤粉燃烧器以及锅炉
CN111442263A (zh) 一种适用于褐煤的煤粉浓淡分离的旋流燃烧器
CN105042585B (zh) 煤粉燃烧器
CN201662062U (zh) 旋流煤粉燃烧器
CN105465781A (zh) 具有周界风的低氮氧化物排放旋流煤粉燃烧器
CN106907709B (zh) 一种旋流数和湍流度可调的喷嘴、喷嘴阵列和燃烧器
CN103267282B (zh) 浓淡分离煤粉燃烧器
CN219473640U (zh) 一种煤粉旋流燃烧器组件
CN214581044U (zh) 偏置煤粉燃烧器和燃烧系统
CN105782967A (zh) 电站锅炉浓淡型双调风旋流燃烧器的燃烧方法
CN112781033A (zh) 偏置煤粉燃烧器和燃烧系统
CN203571728U (zh) 煤粉燃烧器以及锅炉
CN102878553A (zh) 一种低NOx防结渣的旋流煤粉燃烧器
CN210050797U (zh) 一种污染物超低排放旋流煤粉燃烧器
CN111878803A (zh) 旋流式燃烧器、锅炉和燃烧方法
CN204756916U (zh) 一种带有防焦风的褐煤旋流燃烧器
CN214581043U (zh) 偏置煤粉燃烧器和燃烧系统
CN212339233U (zh) 旋流式燃烧器和锅炉
CN211502755U (zh) 适用于生物质耦合燃煤锅炉的宽负荷生物质旋流燃烧器
CN109028051B (zh) 一种三旋流低co高效煤粉燃烧器
CN204901753U (zh) 煤粉燃烧器
JP2954656B2 (ja) 微粉炭バーナ
CN213983545U (zh) 煤粉浓缩装置
JP2954628B2 (ja) 微粉炭バーナ
CN210035475U (zh) 一种锅炉燃烧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