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61631U - 物理升降温装置 - Google Patents

物理升降温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61631U
CN219461631U CN202320161443.3U CN202320161443U CN219461631U CN 219461631 U CN219461631 U CN 219461631U CN 202320161443 U CN202320161443 U CN 202320161443U CN 219461631 U CN219461631 U CN 2194616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patch
physical temperature
water
phys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6144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Emergency Medical Center Chongqing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And Chongqing Institute Of Emergency Medicine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Emergency Medical Center Chongqing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And Chongqing Institute Of Emergency Medicin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Emergency Medical Center Chongqing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And Chongqing Institute Of Emergency Medicine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Emergency Medical Center Chongqing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And Chongqing Institute Of Emergency Medicine
Priority to CN20232016144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616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616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616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物理升降温装置,包括便携箱体和物理变温贴,其中,物理变温贴用于贴合或者佩戴至患者身上,物理变温贴与便携箱体之间连接有循环管路,循环管路内装有液体介质,便携箱体内安装有调温装置,调温装置用于使循环管路内的液体介质升温或者降温。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患者出现发热症状需要降温时或者出现失温症状需要升温时,调节循环管路内的液体介质温度,能够降低或者升高物理变温贴的温度,从而达到帮助患者持续降温或升温的目的。在辅助患者调节体温的过程中,物理变温贴无需更换,使用效果佳,操作便捷性强。

Description

物理升降温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物理升降温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临床上,人体正常体温的范围在36度至37.2度之间。在临床医护过程中,当患者体温超过37.3度,出现发烧等发热症状时需要及时进行物理降温,物理降温一般采用以下方式:毛巾湿敷、冰袋冰敷、贴降温贴等。其中,采用毛巾湿敷额头需要频繁清洗毛巾,使毛巾保持低温状态,且效果一般;采用降温贴给额头降温时也需要定时更换,过程繁琐;而冰袋冰敷则会刺激患者皮肤,容易使患者皮肤冻伤。
当患者体温低于35度,出现失温症状时,需要及时采取物理措施帮助患者升高体温,如:用被褥包裹身体、应用热水袋温暖患者全身等。
结合临床护理经验可知,以上几种帮助患者降温或者升温的方式均存在需要频繁更换升降温物件、过程繁琐、效果欠佳以及刺激患者皮肤等问题。因此,设计一种无需更换、方便操作、且舒适性强的升降温装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物理升降温装置,能够通过设置循环水温度,持续性地帮助患者调节体温,具有调温效果好、操作方便以及舒适性好等优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物理升降温装置,其关键在于,包括便携箱体和物理变温贴,其中,所述物理变温贴用于贴合或者佩戴至患者身上,物理变温贴与便携箱体之间连接有循环管路,循环管路内装有液体介质,所述便携箱体内安装有调温装置,调温装置用于使循环管路内的液体介质升温或者降温。
采用上述结构,当患者出现发热症状需要降温时,将物理变温贴贴于患者额头,调节本装置的温度使循环管路内的液体介质温度低于人体温度,液体介质通过循环管路在便携箱体与物理变温贴之间循环流动,进而降低了物理变温贴的温度,达到帮助患者持续降温的目的;当患者出现失温症状需要升温时,将物理变温贴佩戴至患者身上,调节本装置的温度使循环管路内的液体介质温度高于人体温度,液体介质通过循环管路在便携箱体与物理变温贴之间循环流动,进而提升了物理变温贴的温度,达到帮助患者持续升温的目的。在辅助患者调节体温的过程中,物理变温贴无需更换,使用效果佳,操作便捷性强。
作为优选:所述循环管路包括设置在所述便携箱体内的固定管道、嵌设在物理变温贴内部的温变管组,以及连接在两者之间的进水管和回水管。采用上述结构,以便于循环管路内的液体介质在便携箱体以及物理变温贴之间循环流动。
作为优选:所述温变管组布置在物理变温贴的中间区域,所述温变管组包括进水段、出水段以及连接在进水段与出水段之间的连通管,所述进水段和出水段沿物理变温贴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连通管沿物理变温贴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进水段的端部设有与进水管连接的进水接口,所述出水段的端部设有与回水管连接的出水接口。采用上述结构,以便于安装和收折。
作为优选:所述连通管的数量为多个,各个所述连通管沿物理变温贴的宽度方向阵列分布。采用上述结构,物理变温贴的中间区域温度均匀,且方便收折。
作为优选:相邻两根所述连通管之间设有柔性填充材料。采用上述结构,提升了物理变温贴的保温性以及舒适性。
作为优选:所述便携箱体内设有储水区、制冷区和制热区,所述固定管道沿储水区、制热区和制冷区依次布置,所述固定管道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与所述进水管连接,出水口与所述回水管连接;所述储水区内设有水泵,用于使水在循环管路中循环流动,所述调温装置包括安装在制热区的加热器,以及安装在制冷区的制冷器。采用上述结构,加热器和制冷器能够使循环管路内的水升温或降温。
作为优选:所述温变管组上部设有覆盖层,所述覆盖层的表面设有亲肤层。采用上述结构,遮盖了温变管组,提升了物理变温贴的美观度,同时亲肤层的设置提升了物理变温贴使用的舒适感。
作为优选:所述物理变温贴长度方向两端的相反侧分别设有魔术贴的毛面和刺面。采用上述结构,物理变温贴能够佩戴至患者身体的各个部位。
作为优选:所述便携箱体外部设有提手。采用上述结构,方便提携整个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便携箱体内部还设有收纳区,所述固定管道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设置在收纳区侧壁上。采用上述结构,物理变温贴能够收纳至收纳区内,整个装置结构紧凑,精简便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物理升降温装置,当患者出现发热症状需要降温时,将物理变温贴贴于患者额头,调节本装置的温度使循环管路内的液体介质温度低于人体温度,液体介质通过循环管路在便携箱体与物理变温贴之间循环流动,能够降低物理变温贴的温度,从而达到帮助患者持续降温的目的;当患者出现失温症状需要升温时,将物理变温贴佩戴至患者身上,调节本装置的温度使循环管路内的液体介质温度高于人体温度,液体介质通过循环管路在便携箱体与物理变温贴之间循环流动,能够提升物理变温贴的温度,从而达到帮助患者持续升温的目的。在辅助患者调节体温的过程中,物理变温贴无需更换,使用效果佳,操作便捷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物理升降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物理变温贴2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物理变温贴2的剖视图;
图4为便携箱体1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物理升降温装置,包括便携箱体1和物理变温贴2,其中,从图2可以看出,物理变温贴2长度方向一端的内侧设有魔术贴的毛面2c,另一端的背侧设有魔术贴的刺面2d,魔术贴可以使物理变温贴2贴合或者佩戴至患者身上,物理变温贴2与便携箱体1之间通过循环管路3连接,循环管路3内装有液体介质,在本实施例中,液体介质为水,便携箱体1内安装有调温装置,调温装置能够使循环管路3内的水升温或者降温。
在具体的医护应用中,当患者出现发热症状需要降温时,将物理变温贴2贴于患者额头,然后设置循环管路3内的水温,使其低于人体温度,低温水通过循环管路3在便携箱体1与物理变温贴2之间循环流动,进而降低了物理变温贴2的温度,达到帮助患者持续降温的目的。
当患者出现失温症状需要升温时,将物理变温贴2佩戴至患者身上,然后设置循环管路3内的水温,使其高于人体温度,水通过循环管路3在便携箱体1与物理变温贴2之间循环流动,进而提升了物理变温贴2的温度,达到帮助患者持续升温的目的。在辅助患者调节体温的过程中,物理变温贴2无需中途更换,且物理变温贴2的温度能够持续保持恒定,使用效果佳,操作便捷性强。
进一步的,再结合图3和图4,循环管路3包括设置在便携箱体1内的固定管道3a、嵌设在物理变温贴2内部的温变管组3b,以及连接在两者之间的进水管3c和回水管3d,循环管路3内的水在固定管道3a、进水管3c、温变管组3b以及回水管3d之间循环流动。
再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温变管组3b布置在物理变温贴2的中间区域,温变管组3b包括进水段3b1、出水段3b2以及连接在进水段3b1与出水段3b2之间的连通管3b3,进水段3b1和出水段3b2沿物理变温贴2的宽度方向延伸,连通管3b3沿物理变温贴2的长度方向延伸,连通管3b3为可弯曲折叠的软管,进水段3b1的端部设有与进水管3c连接的进水接口a,出水段3b2的端部设有与回水管3d连接的出水接口b,如此设计,方便对物理变温贴2进行折叠收纳。
再如图3所示,连通管3b3的数量为多个,各个连通管3b3沿物理变温贴2的宽度方向阵列分布,使得物理变温贴2的中间区域温度均匀,能更好地帮助患者调节体温。相邻两根连通管3b3之间设有柔性填充材料c,具体为海绵、鸭绒或鹅绒。如此设计,柔性填充材料c能够起到保温的作用,保证了本装置持续性地帮助患者调节体温,同时使得物理变温贴2在佩戴时具有一定的舒适性。
请参图2,温变管组3b上部设有覆盖层2a,能够遮挡温变管组3b,提升装置的美观性,同时,覆盖层2a的表面设有亲肤层2b,进一步提升了物理变温贴2佩戴的舒适性。
如图4所示,便携箱体1内设有储水区1a、制冷区1b和制热区1c,固定管道3a沿储水区1a、制热区1c和制冷区1b依次布置,固定管道3a具有进水口3a1和出水口3a2,再结合图1,进水口3a1与进水管3c连接,出水口3a2与回水管3d连接,储水区1a内设有水泵1a1,打开水泵,能够使水在循环管路3中循环流动,调温装置包括安装在制热区1c的加热器1c1,以及安装在制冷区1b的制冷器1b1,加热器1c1能够使循环管路3内的水升温,制冷器1b1能够使循环管路3内的水降温。在本实施例中,进水管3c与进水口3a1和进水接口a的连接,以及回水管3d与出水口3a2和出水接口b的连接均为可拆卸连接。除此之外,可以根据使用场景的不同制作不同形状的物理变温贴2,例如:运动员受伤需要冰敷时,可以采用更宽的物理变温贴2佩戴于运动员受伤的部位;再如:患者发烧发热时还可以采用头戴式的物理变温贴2进行辅助降温,操作方便,体现了本装置的多功能性。
再参图1,便携箱体1外部设有提手1e,内部还设有收纳区1d,固定管道3a的进水口3a1和出水口3a2设置在收纳区1d侧壁上,物理变温贴2、进水管3c以及回水管3d能够折叠收纳至收纳区1d内,整个装置结构紧凑,精简,便于携带。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物理升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便携箱体(1)和物理变温贴(2),其中,所述物理变温贴(2)用于贴合或者佩戴至患者身上,物理变温贴(2)与便携箱体(1)之间连接有循环管路(3),循环管路(3)内装有液体介质,所述便携箱体(1)内安装有调温装置,调温装置用于使循环管路(3)内的液体介质升温或者降温;
所述循环管路(3)包括设置在所述便携箱体(1)内的固定管道(3a)、嵌设在物理变温贴(2)内部的温变管组(3b),以及连接在两者之间的进水管(3c)和回水管(3d);所述温变管组(3b)布置在物理变温贴(2)的中间区域,所述温变管组(3b)包括进水段(3b1)、出水段(3b2)以及连接在进水段(3b1)与出水段(3b2)之间的连通管(3b3),所述进水段(3b1)和出水段(3b2)沿物理变温贴(2)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连通管(3b3)沿物理变温贴(2)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进水段(3b1)的端部设有与进水管(3c)连接的进水接口(a),所述出水段(3b2)的端部设有与回水管(3d)连接的出水接口(b);
所述便携箱体(1)内设有储水区(1a)、制冷区(1b)和制热区(1c),所述固定管道(3a)沿储水区(1a)、制热区(1c)和制冷区(1b)依次布置,所述固定管道(3a)具有进水口(3a1)和出水口(3a2),进水口(3a1)与所述进水管(3c)连接,出水口(3a2)与所述回水管(3d)连接;所述储水区(1a)内设有水泵(1a1),用于使水在循环管路(3)中循环流动,所述调温装置包括安装在制热区(1c)的加热器(1c1),以及安装在制冷区(1b)的制冷器(1b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理升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3b3)的数量为多个,各个所述连通管(3b3)沿物理变温贴(2)的宽度方向阵列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理升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根所述连通管(3b3)之间设有柔性填充材料(c)。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理升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变管组(3b)上部设有覆盖层(2a),所述覆盖层(2a)的表面设有亲肤层(2b)。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理升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变温贴(2)长度方向两端的相反侧分别设有魔术贴的毛面(2c)和刺面(2d)。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理升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箱体(1)外部设有提手(1e)。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理升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箱体(1)内部还设有收纳区(1d),所述固定管道(3a)的进水口(3a1)和出水口(3a2)设置在收纳区(1d)侧壁上。
CN202320161443.3U 2023-02-08 2023-02-08 物理升降温装置 Active CN2194616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61443.3U CN219461631U (zh) 2023-02-08 2023-02-08 物理升降温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61443.3U CN219461631U (zh) 2023-02-08 2023-02-08 物理升降温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61631U true CN219461631U (zh) 2023-08-04

Family

ID=874373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61443.3U Active CN219461631U (zh) 2023-02-08 2023-02-08 物理升降温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616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33525B2 (en) Compression sequenced thermal therapy system
CN2304378Y (zh) 医用冷热敷机
CN204446262U (zh) 可实现冷热敷的护理设备
CN219461631U (zh) 物理升降温装置
CN209678819U (zh) 一种腹部加热按摩器
CN106923991A (zh) 一种预防卧床并发症装置
WO2017035341A1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core body temperature management
CN115120060A (zh) 床或毯的多区域温度调节系统
CN105520800B (zh) 一种腰部康复器具及具有该器具的汽车座椅及床及沙发
CN205626253U (zh) 哺乳期乳房热疗仪
CN210582813U (zh) 一种中医用中药热敷袋
CN205457509U (zh) 加温保健调温床垫
CN202235883U (zh) 一种物理治疗失眠的冷冻装置
KR200414192Y1 (ko) 온열 찜질기
CN210494458U (zh) 一种便于眼底病术后康复的辅助装置
CN2652253Y (zh) 气压调压式液体床垫
CN207785658U (zh) 股骨头坏死康复治疗装置
CN201135543Y (zh) 高岭土热敷袋
CN208524290U (zh) 医用防流动式保温型水床
CN219250911U (zh) 一种肿瘤热疗护理枕
CN203425098U (zh) 一种新型的控温服
CN2413576Y (zh) 半导体致冷热水床垫
CN218010122U (zh) 一种便携冷热治疗仪
CN219501328U (zh) 一种暖宫护理器
CN213788392U (zh) 一种新型防压疮气垫保温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