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56044U - 一种管道内部无损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管道内部无损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56044U
CN219456044U CN202320049632.1U CN202320049632U CN219456044U CN 219456044 U CN219456044 U CN 219456044U CN 202320049632 U CN202320049632 U CN 202320049632U CN 219456044 U CN219456044 U CN 2194560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shell
pipeline
detection
bevel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4963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浩浩
董聪
牛大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jiang Zhengan Test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jiang Zhengan Test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jiang Zhengan Test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jiang Zhengan Test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4963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560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560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560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30/00Energy generation of nuclear origin
    • Y02E30/30Nuclear fission reactor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Ultrasonic Wa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道内部无损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外壳、移动机构、传动机构和环绕检测机构,检测外壳的内部设置有移动机构,检测外壳的内部且位于移动机构的外侧设置有传动机构,检测外壳的内部且位于传动机构远离移动机构的一侧设置有环绕检测机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随超声波检测仪环绕管道进行检测的过程中装置会同步沿着管道行进,使得在检测过程中不需要人力进行逐步地进行检测,大大减少了检测的工作量及人力成本,节约了实施的成本,对户外操作过程中为驱动源通过能量减少了不必要的麻烦,通过将超声波检测仪进行环绕检测,实现对管道进行全方位检测,大大增加了检测的准确性,有利于实际的应用。

Description

一种管道内部无损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损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道内部无损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高速的发展,城市的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城市中各种管线也日渐增多,而管道通常需要用来运输可燃气、石油、污水等较为危险或比较脏的液体,而在运输过程中因管道自身损耗、环境影响、腐蚀及外部碰撞等一系列的影响,使得在管道运输过程需要定期对管道的情况进行检测,但定期地检测却不能实现定期终止管道运输,因此现通常采用超声波无伤检测的方式进行管道内部检测,在超声波检测过程中,不需要将管道开断或者卸下,大大减少了工作量和成本。但现有技术中,超声检测通常采用人工定位管道的方式进行检测,需要操作人员持检测装置沿管道进行手动检测,使得在检测过程中工作量较大,且对于恶劣天气下,操作人员在检测过程中无疑是较为艰难,且此方式检测效率较低,不利于实际的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道内部无损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外壳、移动机构、传动机构和环绕检测机构,所述检测外壳的内部设置有移动机构,所述检测外壳的内部且位于移动机构的外侧设置有传动机构,所述检测外壳的内部且位于传动机构远离移动机构的一侧设置有环绕检测机构;所述环绕检测机构包括固定环形嵌合滑轨,所述检测外壳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环形嵌合滑轨,所述固定环形嵌合滑轨的外部侧视图为方形,所述固定环形嵌合滑轨相靠近的一侧滑动连接有外齿环,所述外齿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筒状滑扣,所述筒状滑扣的外侧与固定环形嵌合滑轨的外侧滑动连接,所述外齿环的外侧固定安装有超声波检测仪。
优选的:所述环绕检测机构还包括第三齿轮,所述固定环形嵌合滑轨内壁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三齿轮,所述固定环形嵌合滑轨的外侧固定安装有马达,所述马达的输出轴延伸至固定环形嵌合滑轨的内部且与第三齿轮的中心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齿轮与外齿环啮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U型固定罩,所述检测外壳内壁的一侧等距固定连接有四个U型固定罩,四个所述U型固定罩的内壁之间均转动连接有滚轮,四个所述滚轮中心轴的两端均延伸至U型固定罩的外侧且固定连接有第一转杆,八个所述第一转杆远离滚轮的一端均固定连接第一锥齿轮,每两个所述第一锥齿轮之间啮合连接,其中一个所述第一锥齿轮的中心轴固定连接有第二转杆,所述检测外壳的两侧的中央位置均设置有通槽,四个所述滚轮的外侧之间滚动连接有待测管道,所述待测管道的两端均贯穿检测外壳外侧的通槽延伸至检测外壳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三锥齿轮,所述固定环形嵌合滑轨的外侧且远离马达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三锥齿轮的中心轴延伸至固定环形嵌合滑轨的内部且与第三齿轮的中心轴固定连接,所述检测外壳内壁的一侧与固定环形嵌合滑轨的外侧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外侧转动连接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与第三锥齿轮啮合连接,所述固定板的外侧转动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固定板位于第二齿轮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一齿轮的中心轴与第二转杆远离第一锥齿轮的一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的直径比为三比一。
优选的:所述检测外壳的外侧开设有散热孔。
优选的:所述检测外壳内壁远离U型固定罩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无线收发器,所述检测外壳内壁靠无线收发器的一侧设置有控制器,所述超声波检测仪、马达和无线收发器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通过设置滚轮,在传动的作用下,随超声波检测仪环绕管道进行检测的过程中装置会同步沿着管道行进,使得在检测过程中不需要人力进行逐步地进行检测,大大减少了检测的工作量及人力成本;
2、通过设置大小齿轮传动,使得装置在环绕和移动过程共用一个驱动,节约了实施的成本,对户外操作过程中为驱动源通过能量减少了不必要的麻烦;
3、通过将超声波检测仪进行环绕检测,实现对管道进行全方位检测,大大增加了检测的准确性,有利于实际的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主题外部立体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主题中主视剖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主题中侧视剖视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主题中什么的外齿环立体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主题中的A处放大图。
图中:1、检测外壳;2、U型固定罩;3、滚轮;4、第一转杆;5、第一锥齿轮;6、第二转杆;7、第一齿轮;8、固定板;9、第二齿轮;10、第二锥齿轮;11、第三锥齿轮;12、固定环形嵌合滑轨;13、马达;14、第三齿轮;15、外齿环;16、筒状滑扣;17、超声波检测仪;18、无线收发器;19、控制器;20、散热孔;21、待测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5,一种管道内部无损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外壳1、移动机构、传动机构和环绕检测机构,检测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移动机构,检测外壳1的内部且位于移动机构的外侧设置有传动机构,检测外壳1的内部且位于传动机构远离移动机构的一侧设置有环绕检测机构;环绕检测机构包括固定环形嵌合滑轨12,检测外壳1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环形嵌合滑轨12,固定环形嵌合滑轨12的外部侧视图为方形,固定环形嵌合滑轨12相靠近的一侧滑动连接有外齿环15,外齿环15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筒状滑扣16,筒状滑扣16的外侧与固定环形嵌合滑轨12的外侧滑动连接,外齿环15的外侧固定安装有超声波检测仪17,通过设置滚轮3,在传动的作用下,随超声波检测仪17环绕管道进行检测的过程中装置会同步沿着管道行进,使得在检测过程中不需要人力进行逐步地进行检测,大大减少了检测的工作量及人力成本;通过设置大小齿轮(第一齿轮7和第二齿轮9)传动,使得装置在环绕和移动过程共用一个驱动,节约了实施的成本,对户外操作过程中为驱动源通过能量减少了不必要的麻烦;通过将超声波检测仪17进行环绕检测,实现对管道进行全方位检测,大大增加了检测的准确性,有利于实际的应用。
其中,超声波检测仪17的型号为LK200超声波检测仪。
实施例2
请参阅图1~5,在本实施例中,环绕检测机构还包括第三齿轮14,固定环形嵌合滑轨12内壁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三齿轮14,固定环形嵌合滑轨12的外侧固定安装有马达13,马达13的输出轴延伸至固定环形嵌合滑轨12的内部且与第三齿轮14的中心轴固定连接,第三齿轮14与外齿环15啮合连接,外齿环15通过啮合随第三齿轮14转动,其轴心为固定环形嵌合滑轨12,超声波检测仪17随外齿环15转动。
其中,移动机构包括U型固定罩2,检测外壳1内壁的一侧等距固定连接有四个U型固定罩2,四个U型固定罩2的内壁之间均转动连接有滚轮3,四个滚轮3中心轴的两端均延伸至U型固定罩2的外侧且固定连接有第一转杆4,八个第一转杆4远离滚轮3的一端均固定连接第一锥齿轮5,每两个第一锥齿轮5之间啮合连接,其中一个第一锥齿轮5的中心轴固定连接有第二转杆6,检测外壳1的两侧的中央位置均设置有通槽,四个滚轮3的外侧之间滚动连接有待测管道21,待测管道21的两端均贯穿检测外壳1外侧的通槽延伸至检测外壳1的两侧,通过第一转杆4连接,使当其中一个第一锥齿轮5转动,其余锥齿轮均转动,因此转杆6带动其中一个第一锥齿轮5转动时,所有第一锥齿轮5均随之转动,并带动滚轮3滚动。
其中,传动机构包括第三锥齿轮11,固定环形嵌合滑轨12的外侧且远离马达13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三锥齿轮11,第三锥齿轮11的中心轴延伸至固定环形嵌合滑轨12的内部且与第三齿轮14的中心轴固定连接,检测外壳1内壁的一侧与固定环形嵌合滑轨12的外侧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板8,固定板8的外侧转动连接有第二锥齿轮10,第二锥齿轮10与第三锥齿轮11啮合连接,固定板8的外侧转动连接有第二齿轮9,固定板8位于第二齿轮9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7,第一齿轮7与第二齿轮9啮合连接,第一齿轮7的中心轴与第二转杆6远离第一锥齿轮5的一端固定连接,通过啮合,使马达13的动力能够传动至第一转杆4。
其中,第一齿轮7与第二齿轮9的直径比为三比一,使第一齿轮7角速度与第二齿轮9角速度比为一比三。
其中,检测外壳1的外侧开设有散热孔20,对检测外壳1内部用电器进行散热,防止烧坏装置。
其中,检测外壳1内壁远离U型固定罩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无线收发器18,检测外壳1内壁靠无线收发器18的一侧设置有控制器19,超声波检测仪17、马达13和无线收发器18均与控制器19电性连接,通过外界控制设备对无线收发器18发送接收信号,可以传递至控制器19以控制马达13及超声波检测仪17工作,检测数据通过无线收发器18传回外界控制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将检测外壳1套进待测管道21的一端,通过控制马达13工作,带动第三齿轮14转动,外齿环15通过啮合随第三齿轮14转动,其轴心为固定环形嵌合滑轨12,超声波检测仪17随外齿环15转动,以对待测管道21进行检测,超声波检测仪17可通过发射超声波直接在管道外侧检测管道内部情况,无需对管道进行拆解解剖,以此实现无损检测,在环绕检测的同时,第三锥齿轮11随第三齿轮14转动,并通过与第二锥齿轮10啮合,实现第二锥齿轮10随第三锥齿轮11转动,进而带动与第二锥齿轮10同轴的第二齿轮9转动,第二齿轮9与第一齿轮7啮合,以此第一齿轮7随第二齿轮9转动,传动比由二者直径比可知第一齿轮7角速度与第二齿轮9角速度比为一比三,由第一齿轮7转动带动转杆6转动,转杆6转动带动第一锥齿轮5转动,由各第一锥齿轮5间的啮合,通过第一转杆4连接,使当其中一个第一锥齿轮5转动,其余锥齿轮均转动,因此转杆6带动其中一个第一锥齿轮5转动时,所有第一锥齿轮5均随之转动,并带动滚轮3滚动,实现装置的移动,使得在检测过程中不需要人力进行逐步地进行检测,大大减少了检测的工作量及人力成本,且装置在环绕和移动过程共用一个驱动,节约了实施的成本,对户外操作过程中为驱动源通过能量减少了不必要的麻烦,有利于实际的应用。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及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实用新型中未具体描述和解释说明的结构、装置以及操作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和限定,均按照本领域的常规手段进行实施。

Claims (7)

1.一种管道内部无损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外壳(1)、移动机构、传动机构和环绕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移动机构,所述检测外壳(1)的内部且位于移动机构的外侧设置有传动机构,所述检测外壳(1)的内部且位于传动机构远离移动机构的一侧设置有环绕检测机构;
所述环绕检测机构包括固定环形嵌合滑轨(12),所述检测外壳(1)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环形嵌合滑轨(12),所述固定环形嵌合滑轨(12)的外部侧视图为方形,所述固定环形嵌合滑轨(12)相靠近的一侧滑动连接有外齿环(15),所述外齿环(15)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筒状滑扣(16),所述筒状滑扣(16)的外侧与固定环形嵌合滑轨(12)的外侧滑动连接,所述外齿环(15)的外侧固定安装有超声波检测仪(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道内部无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绕检测机构还包括第三齿轮(14),所述固定环形嵌合滑轨(12)内壁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三齿轮(14),所述固定环形嵌合滑轨(12)的外侧固定安装有马达(13),所述马达(13)的输出轴延伸至固定环形嵌合滑轨(12)的内部且与第三齿轮(14)的中心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齿轮(14)与外齿环(15)啮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道内部无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包括U型固定罩(2),所述检测外壳(1)内壁的一侧等距固定连接有四个U型固定罩(2),四个所述U型固定罩(2)的内壁之间均转动连接有滚轮(3),四个所述滚轮(3)中心轴的两端均延伸至U型固定罩(2)的外侧且固定连接有第一转杆(4),八个所述第一转杆(4)远离滚轮(3)的一端均固定连接第一锥齿轮(5),每两个所述第一锥齿轮(5)之间啮合连接,其中一个所述第一锥齿轮(5)的中心轴固定连接有第二转杆(6),所述检测外壳(1)的两侧的中央位置均设置有通槽,四个所述滚轮(3)的外侧之间滚动连接有待测管道(21),所述待测管道(21)的两端均贯穿检测外壳(1)外侧的通槽延伸至检测外壳(1)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管道内部无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三锥齿轮(11),所述固定环形嵌合滑轨(12)的外侧且远离马达(13)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三锥齿轮(11),所述第三锥齿轮(11)的中心轴延伸至固定环形嵌合滑轨(12)的内部且与第三齿轮(14)的中心轴固定连接,所述检测外壳(1)内壁的一侧与固定环形嵌合滑轨(12)的外侧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板(8),所述固定板(8)的外侧转动连接有第二锥齿轮(10),所述第二锥齿轮(10)与第三锥齿轮(11)啮合连接,所述固定板(8)的外侧转动连接有第二齿轮(9),所述固定板(8)位于第二齿轮(9)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7),所述第一齿轮(7)与第二齿轮(9)啮合连接,所述第一齿轮(7)的中心轴与第二转杆(6)远离第一锥齿轮(5)的一端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管道内部无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7)与第二齿轮(9)的直径比为三比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道内部无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外壳(1)的外侧开设有散热孔(20)。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管道内部无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外壳(1)内壁远离U型固定罩(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无线收发器(18),所述检测外壳(1)内壁靠无线收发器(18)的一侧设置有控制器(19),所述超声波检测仪(17)、马达(13)和无线收发器(18)
均与控制器(19)电性连接。
CN202320049632.1U 2023-01-06 2023-01-06 一种管道内部无损检测装置 Active CN2194560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49632.1U CN219456044U (zh) 2023-01-06 2023-01-06 一种管道内部无损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49632.1U CN219456044U (zh) 2023-01-06 2023-01-06 一种管道内部无损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56044U true CN219456044U (zh) 2023-08-01

Family

ID=874147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49632.1U Active CN219456044U (zh) 2023-01-06 2023-01-06 一种管道内部无损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560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18290B (zh) 管道爬行机器人
CN203365351U (zh) 一种可伸缩变径式x射线管道检测装置
CN110594529A (zh) 一种管道漏磁检测器夹持装置
CN107270027A (zh) 一种优化的支撑轮式管道内检测机器人
KR20070041175A (ko) 배관 내부 검사용 이동로봇
CN207717710U (zh) 一种便于携带的无损检测装置
CN207555071U (zh) 一种基于超声波的自动管道泄漏检测小车
CN112025669B (zh) 轴距可调节的管廊巡检机器人
CN219456044U (zh) 一种管道内部无损检测装置
CN103629476A (zh) 管道自动行走装置
CN109373106A (zh) 可调式管道全向窥测装置
KR101215901B1 (ko) 열교환기 전열관의 초음파 부식 측정 장치 및 측정 방법
US5594176A (en) Scan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transferring power and data across a rotary interface
CN114034773B (zh) 一种可智能追溯数据的工件探伤装置及其探伤方法
CN113484413B (zh) 一种无缝钢管用探伤装置及其探伤方法
KR20150057686A (ko) 해저 파이프라인 검사장치 및 그 검사방법
CN207263668U (zh) X射线探伤机用牵引车
CN214668776U (zh) 一种压力管道超声内检测自动化设备
CN210153412U (zh) 检测固定支撑架
CN213065132U (zh) 一种水陆两用螺旋推进动力管道检测机器人
CN210566980U (zh) 管道爬行机器人
CN113028199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管道检测设备
CN219389417U (zh) 在线管道扫描建模及壁厚监测设备
CN201373794Y (zh) 环抱式油气管道泄漏巡检传动机构
RU75750U1 (ru) Автономный магнитный дефектоскоп наружного контроля трубопроводов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