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37134U - 一种一体式换能器的固定装置及骨传导耳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一体式换能器的固定装置及骨传导耳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437134U CN219437134U CN202320280801.2U CN202320280801U CN219437134U CN 219437134 U CN219437134 U CN 219437134U CN 202320280801 U CN202320280801 U CN 202320280801U CN 219437134 U CN219437134 U CN 21943713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nsducer
- soft rubber
- rubber piece
- shell
- bone condu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体式换能器的固定装置及骨传导耳机,其中,固定装置包括:壳体;软胶件,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软胶件朝向所述壳体一侧形成容纳槽;换能器,连接于所述软胶件,且设于所述容纳槽内。本实用新型通过壳体、软胶件和换能器之间的设置方式,配合软胶件的一面将换能器产生的音频信号传导至佩戴者,从而提高换能器与软胶件之间的稳定性,且减少换能器对音频信号换能时产生的气导声音,以实现减少漏音的目的,进而提高换能器的振动输出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骨传导耳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体式换能器的固定装置及骨传导耳机。
背景技术
骨传导耳机能够将音频信号转化为不同频率的机械振动,在其与人颅骨接触时传递给人体组织与骨骼,进一步传递到听觉神经,能够使佩戴者通过骨传导的方式听到声音,骨传导耳机需要将周边的拾音增强降噪后即时向使用者进行骨传导的播放。骨传导耳机的核心部件是骨传导喇叭,也叫做振动换能器,用来实现将音频信号转换为振动换能器(俗称振子)的振动机械能,并向耳朵前方的颧骨位置贴近和振动传导。
在现有的设计方案中,针对一体式换能器,换能器设置在壳体和软胶件之间形成的腔体中,佩戴者使用或软胶件受压时换能器与软胶件位置可能产生错位,并且换能器对音频信号进行振动换能时会产生气导声音,从而容易在换能器对音频信号进行换能时导致换能器漏音,进而导致换能器的传输效率有待提高。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一体式换能器的固定装置及骨传导耳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换能器容易漏音导致换能器输出效率有待提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一体式换能器的固定装置,其中,其包括:壳体;软胶件,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软胶件朝向所述壳体一侧形成容纳槽;换能器,连接于所述软胶件,且设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换能器包括骨传导换能器和/或气传导换能器,所述软胶件背离所述壳体的一面用于与佩戴者皮肤接触,以使所述换能器产生的声波通过所述软胶件传导至佩戴者。
所述的一体式换能器的固定装置,其中,所述换能器包括骨传导换能器和气传导换能器,且所述骨传导换能器与所述气传导换能器连接;所述软胶件背离所述壳体的一面设有导音孔,所述气传导换能器产生的声波通过所述导音孔传导至佩戴者。
所述的一体式换能器的固定装置,其中,所述软胶件包括:接触部,所述接触部具有由边缘向中心凸起的弧面,所述弧面与佩戴者皮肤接触;限位部,与所述接触部背离所述弧面的一侧连接;连接部,连接所述接触部和所述限位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壳体连接。
所述的一体式换能器的固定装置,其中,所述壳体包括:底壳,与所述限位部抵接;固定件,连接所述底壳和所述连接部,所述固定件的内壁与所述连接部的外壁连接。
所述的一体式换能器的固定装置,其中,所述接触部和所述限位部形成所述容纳槽,所述限位部具有遮挡部,所述限位部的遮挡部与所述底壳抵接,所述容纳槽和所述遮挡部用于限位所述换能器。
所述的一体式换能器的固定装置,其中,所述底壳具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上设有卡槽,所述固定件上设有卡勾,所述卡勾与所述卡槽配合连接;所述连接部上设有凹槽,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凹槽配合连接。
所述的一体式换能器的固定装置,其中,所述气传导换能器包括动圈喇叭和/或微机电喇叭。
所述的一体式换能器的固定装置,其中,所述换能器的截面形状为椭圆形或圆形。
所述的一体式换能器的固定装置,其中,还包括:胶层,连接所述底壳和所述限位部,所述胶层覆盖所述容纳槽,以使所述换能器密封设于所述容纳槽中。
一种骨传导耳机,其中,其包括如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一体式换能器的固定装置。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体式换能器的固定装置及骨传导耳机,其中,固定装置包括:壳体;软胶件,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软胶件朝向所述壳体一侧形成容纳槽;换能器,连接于所述软胶件,且设于所述容纳槽内。本实用新型通过壳体、软胶件和换能器之间的设置方式,配合软胶件的一面将换能器产生的声波传导至佩戴者,从而提高换能器与软胶件之间的稳定性,且减少换能器对音频信号换能时产生的气导声音,以实现减少漏音的目的,进而提高换能器的振动输出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式换能器的固定装置的一种状态下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的另一种状态下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式换能器的固定装置的装配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式换能器的固定装置的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软胶件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壳体;110-底壳;111-凸起部;120-固定件;121-卡勾;200-软胶件;201-容纳槽;210-接触部;220-限位部;221-遮挡部;230-连接部;300-换能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体式换能器的固定装置及骨传导耳机,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螺钉安装,也可以是卡扣安装;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部件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
还需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在现有的设计方案中,针对一体式换能器,换能器设置在壳体和软胶件之间形成的腔体中,佩戴者使用或软胶件受压时换能器与软胶件位置可能产生错位,并且换能器对音频信号进行振动换能时会产生气导声音,从而容易在换能器对音频信号进行换能时导致换能器漏音,进而导致换能器的传输效率有待提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体式换能器的固定装置,如图1或图2所示,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壳体100;软胶件200(即硅胶套壳),与所述壳体100连接,所述软胶件200朝向所述壳体一侧形成容纳槽201,容纳槽下方设有容纳引线的线槽,或引线设于壳体底部的线槽中,引线也可设于软胶件侧面,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换能器100(即振子,采用如图1或2所示的一体式),连接于所述软胶件200,且设于所述容纳槽201内;所述换能器300包括骨传导换能器和/或气传导换能器,所述软胶件背离所述壳体的一面用于与佩戴者皮肤接触,以使所述换能器产生的音频信号通过所述软胶件传导至佩戴者。需要注意,容纳槽不限于设置在软胶件200上,例如换能器底部平整时,侧面出引线,底部容纳槽可不设置,设置在侧面设置收纳空间,或者还可通过软胶件底部平整配合壳体结构设计,在软胶件下方的壳体结构中设置容纳槽。音频信号包括骨传导换能器对应输出的音频振动信号,气传导换能器对应输出的音频声波信号。
具体地,如图1所示,壳体100外侧设有外壳,且线缆通过外壳与壳体100与换能器300连接;软胶件200与换能器300紧实装配,且软胶件200包裹住整个换能器300,也就是说,换能器300整个位于软胶件200的容纳槽201中,且二者之间无空隙,并且软胶件200与壳体100相连接,从而保证佩戴者使用时换能器、软胶件及壳体之间的稳定性,且减少换能器对音频信号进行振动换能时产生的气导声音,实现减少换能器漏音及振动干涉的目的,进而提高换能器振动输出效率。需要注意,软胶件200为柔性材质,可将控制器300置于软胶件200的容纳槽201中。
需要说明的是,换能器将电信号(音频信号)转化成机械振动(振动机械能),该机械振动可以基于骨传导原理并主要通过佩戴者的骨骼和组织作为媒介而直接作用于佩戴者的听神经,也可以基于气传导原理并主要通过空气作为媒介而作用于佩戴者的鼓膜,进而作用于听神经。对于佩戴者听到的声音而言,前者可以简称为“骨导声”,后者可以简称为“气导声”。从而换能器300既可以形成骨导声(即采用骨传导换能器),又可以形成气导声(即采用气传导换能器),还可以同时形成骨导声和气导声(即同时采用骨传导换能器和气传导换能器)。
具体地,传递换能器300沿换能器传递振动轴向方向(即沿图4向上方向或沿软胶件200朝向佩戴者皮肤方向)的振动产生声波,且声波能够通过软胶件200,需要注意,当换能器300产生的声波进行骨导声时,声波可透过软胶件200,当换能器300产生的声波进行气导声时,软胶件200可设置对应的导声孔(图中未示出)以便声波的传导。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一体式换能器的固定装置的较佳实施例中,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壳体、软胶件和换能器之间的设置方式,配合软胶件的一面将换能器产生的声波传导至佩戴者,从而提高换能器与软胶件之间的稳定性,且减少换能器对音频信号换能时产生的气导声音,以实现减少漏音的目的,进而提高换能器的振动输出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换能器300包括骨传导换能器和气传导换能器,且所述骨传导换能器与所述气传导换能器连接(即二者并联);所述软胶件200背离所述壳体100的一面或所述软胶件佩戴后朝向佩戴者耳道口的侧面设有导音孔(图中未示出),所述气传导换能器产生的声波通过所述导音孔传导至佩戴者的耳道口,从而使振子产生的声波通过导音孔向佩戴者的耳道口方向进行传导。需要注意,不限定骨传导换能器与气传导换能器两者的连接,两者可单独设置,也可以通过并联或串联形式同时设置。
具体地,同时采用骨传导换能器和气传导换能器,且二者并联设置,导音孔可设置在软胶件200一面的中央或侧部,以便在佩戴者皮肤与软胶件200一面接触时,方便导音孔将声波传导至耳朵,进而使耳道中的鼓膜振动,相应的,设置导音孔还可降低软胶件对骨传导换能器产生声波的影响,以增强骨传导效果,进而通过设置的导音孔,提高骨传导换能器和气传导换能器的振动传输效率。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或图5所示,所述软胶件200包括:接触部210,所述接触部210具有由边缘向中心凸起的弧面,所述弧面与佩戴者皮肤接触;限位部220,与所述接触部210背离所述弧面的一侧连接;连接部230,连接所述接触部210和所述限位部220,所述连接部230与所述壳体100连接。
具体地,如图2或图4所示,接触部210中间部位向前(即向如图4上方或朝向佩戴者皮肤一侧)凸起,形成台阶式的凸起台面(即弧面),台面整体为从中心到边缘的弧面,以便保证固定装置整体对颊骨的加压触接(以保证骨传导的效果)。接触部210的侧壁与壳体100(具体为固定件120)进行胶水粘接或双面胶粘接,且连接部230的外壁(即上端壁)与壳体100(即固定件120)的内壁进行胶水粘接或双面胶粘接,从而提高软胶件200和壳体100之间的连接性,从而限制振子对音频信号进行振动换能时产生气导声音,以限制振子漏音,提高骨传导振动的传输效率。接触部210沿凸起部中央凸台台面向周边的区域设置为特意变薄的连接部位(即凸起部),以保证换能器的音频振动最大限度在中间部位传输振动,减缓向四周结构传输的活动,进而提高换能器输出的音频振动效率,以提高骨传导的传输效率。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或图4所示,所述壳体100包括:底壳110,与所述限位部220抵接;固定件120,连接所述底壳110和所述连接部230,所述固定件120的内壁与所述连接部230的外壁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中,底壳110和固定件120可设置为一体结构,即一个完整的结构件,也可进行拆分设置,具体根据组装工艺定义及实际需求自行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具体地,底壳110与固定件120紧密贴合,且接触部210与固定件120紧密贴合,连接部230与固定件120紧密贴合,且限位部220与底壳100内壁紧密贴合,进而保证位于软胶件200容纳槽201中的换能器300处于密闭环境,且换能器与软胶件紧密贴合,以减少漏音和振动干涉。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软胶件200(接触部210、限位部220和连接部230)设置为一个整体,软胶件为软的硅胶或塑胶材质。
需要说明的是,壳体100包括底壳110、固定件120。实施时,可将底壳110和固定件120作为一个不可拆分的结构件,利用软胶件200可压缩变形特征完成装配。底壳110和固定件120合体和分体在组装配上根据需求自行设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图4或图5所示,所述接触部210和所述限位部220形成所述容纳槽201,所述限位部220具有遮挡部221,所述限位部220的遮挡部221与所述底壳110抵接,所述容纳槽201和所述遮挡部221用于限位所述换能器300。
具体地,遮挡部221内壁与换能器300紧密贴合,遮挡部221与底壳110内壁紧密贴合,由于软胶件200为柔性材质,从而可将遮挡部221拨开将换能器300放入容纳槽201内,然后松开遮挡部221,以使遮挡部221恢复原状后抵接换能器300,从而减少换能器进行换能时的漏音。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1或图2所示,所述底壳110具有凸起部111,所述凸起部11上设有卡槽,所述固定件120上设有卡勾121,所述卡勾121与所述卡槽配合连接;所述连接部230上设有凹槽,所述凸起部111与所述凹槽配合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凸起部上设置卡槽,以对应的固定件上的卡勾;但不限于此,卡槽可设置在固定件上,对应的卡勾可设置在底壳上。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气传导换能器包括动圈喇叭(即音圈扬声器)、微机电喇叭(即MEMS喇叭或MEMS扬声器)和压电喇叭。MEMS扬声器是通过典型光刻、刻蚀等工艺制造的单芯片,由于采用这种整体设计,相比音圈扬声器其生产线的复杂程度大幅降低。MEMS扬声器采的制造精度和可重复性优于音圈扬声器。从而气传导换能器的扬声器根据需求进行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换能器的截面形状为椭圆形或圆形。具体地,如图2所示的一体式换能器的截面形状为长椭圆状,但不限于此,也可设置为截面形状为圆形的一体式换能器(图中未示出)。
在一种实施例中,固定装置还包括:胶层(图中未示出),连接所述底壳110和所述限位部220,所述胶层覆盖所述容纳槽201,以使所述换能器密封设于所述容纳槽中。胶层同时填充底壳110、限位部220、容纳槽形成的腔体。
具体地,胶体(图中未示出,可填充在如图4壳体与软胶件的缝隙),以限制所述振子漏音。也就是说,将接触部210、限位部220、连接部230与底壳110、固定件120中的额外体积进行填胶处理,胶体固化或凝结后,呈现软质特征,减弱音频振动阻尼特性,限制振子对音频信号进行振动换能时产生的气导声音,限制振子漏音。进一步,胶体可采用双组份透明柔性皮肤粘合硅凝胶。
在本实施例中,换能器采用一体式的骨传导换能器,外加软胶件200紧实装配,包裹起来,在换能器后侧(即如图4下侧)软胶件200开口处全部封胶,保证无空隙,以减少漏音和振动干涉。出线口(即图1线缆处)也采用封胶。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骨传导耳机,其中,其包括如上述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一体式换能器的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骨传导耳机,因设置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一体式换能器的固定装置,从而具有以上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体式换能器的固定装置及骨传导耳机,其中,固定装置包括:壳体;软胶件,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软胶件朝向所述壳体一侧形成容纳槽;换能器,连接于所述软胶件,且设于所述容纳槽内。本实用新型通过壳体、软胶件和换能器之间的设置方式,配合软胶件的一面将换能器产生的声波传导至佩戴者,从而提高换能器与软胶件之间的稳定性,且减少换能器对音频信号换能时产生的气导声音,以实现减少漏音的目的,进而提高换能器的振动输出效率。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一体式换能器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壳体;
软胶件,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软胶件朝向所述壳体一侧形成容纳槽;
换能器,连接于所述软胶件,且设于所述容纳槽内;
所述换能器包括骨传导换能器和/或气传导换能器,所述软胶件背离所述壳体的一面用于与佩戴者皮肤接触,以使所述换能器产生的音频信号通过所述软胶件传导至佩戴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换能器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能器包括骨传导换能器和气传导换能器;
所述软胶件背离所述壳体的一面和/或所述软胶件的侧面设有导音孔,所述气传导换能器产生的声波通过所述导音孔传导至佩戴者耳道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式换能器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胶件包括:
接触部,所述接触部具有由边缘向中心凸起的弧面,所述弧面与佩戴者皮肤接触;
限位部,与所述接触部背离所述弧面的一侧连接;
连接部,连接所述接触部和所述限位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壳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式换能器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
底壳,与所述限位部抵接;
固定件,连接所述底壳和所述连接部,所述固定件的内壁与所述连接部的外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体式换能器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和所述限位部形成所述容纳槽,所述限位部具有遮挡部,所述限位部的遮挡部与所述底壳抵接,所述容纳槽和所述遮挡部用于限位所述换能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体式换能器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具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上设有卡槽,所述固定件上设有卡勾,所述卡勾与所述卡槽配合连接;
所述连接部上设有凹槽,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凹槽配合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式换能器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传导换能器包括动圈喇叭、微机电喇叭和压电喇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换能器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能器的截面形状为椭圆形或圆形。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体式换能器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胶层,连接所述底壳和所述限位部,所述胶层覆盖所述容纳槽,以使所述换能器密封设于所述容纳槽中。
10.一种骨传导耳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一体式换能器的固定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280801.2U CN219437134U (zh) | 2023-02-21 | 2023-02-21 | 一种一体式换能器的固定装置及骨传导耳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280801.2U CN219437134U (zh) | 2023-02-21 | 2023-02-21 | 一种一体式换能器的固定装置及骨传导耳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437134U true CN219437134U (zh) | 2023-07-28 |
Family
ID=873379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280801.2U Active CN219437134U (zh) | 2023-02-21 | 2023-02-21 | 一种一体式换能器的固定装置及骨传导耳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437134U (zh) |
-
2023
- 2023-02-21 CN CN202320280801.2U patent/CN21943713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511043B (zh) | 一种骨传导扬声器以及骨传导发声装置 | |
US11592690B2 (en) | Loudspeaker device | |
JP4401396B2 (ja) | 音出力装置 | |
US20060165249A1 (en) |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 |
US11184720B2 (en) |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and acoustic device | |
JP2010087810A (ja) | 耳穴式骨伝導レシーバ | |
CN110377112B (zh) | 穿戴式眼镜及其触控交互方法 | |
KR20200109406A (ko) | 골전도 스피커 | |
CN219499492U (zh) | 一种具有振动支撑臂的换能器固定装置 | |
CN219437134U (zh) | 一种一体式换能器的固定装置及骨传导耳机 | |
CN115209303B (zh) | 一种骨传导耳机及其制造方法 | |
CN218888677U (zh) | 一种耳机 | |
WO2016181431A1 (ja) | 連通部付き密閉イヤホン | |
CN221728472U (zh) | 声学输出装置及耳机 | |
KR100931022B1 (ko) | 진동 이어폰 유닛 | |
CN219087289U (zh) | 一种振子固定装置及骨传导耳机 | |
CN219644267U (zh) | 一种减少杂音的振子安装盒及骨传导耳机 | |
CN219437153U (zh) | 扬声器及电子设备 | |
CN221784332U (zh) | 一种耳夹式耳机 | |
CN116112844B (zh) | 一种减少杂音的可拆分骨传导助听耳机及安装方法 | |
CN219459259U (zh) | 一种耳机 | |
CN220234906U (zh) | 一种入耳式骨传导耳机及具有其的挂脖式骨传导耳机 | |
CN220732999U (zh) | 扬声器及电子设备 | |
CN221829065U (zh) | 一种增强低音开放式耳机 | |
CN220234905U (zh) | 一种耳挂式骨传导耳机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