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33386U - 一种空调外机热量交换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外机热量交换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33386U
CN219433386U CN202320282285.7U CN202320282285U CN219433386U CN 219433386 U CN219433386 U CN 219433386U CN 202320282285 U CN202320282285 U CN 202320282285U CN 219433386 U CN219433386 U CN 2194333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plate
air
opening
box body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8228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燕伟
朱磊
鲁奇璞
王乃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signing and Consulting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signing and Consulting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signing and Consulting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8228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333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333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333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空调外机热量交换机构,涉及热量交换技术领域,为解决现阶段的空调外机热量交换机构在对抽气泵进行保养和维护时由于空间受限而导致工作效率较低的问题。该空调外机热量交换机构包括防护箱和抽气泵,防护箱包括箱体和盖板,箱体上开设有维修口,盖板与维修口相对应,且盖板的一端与箱体铰接,使盖板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摆动,其中,当盖板在第一位置时,盖板封闭维修口,当盖板在第二位置时,打开维修口;抽气泵固定于盖板上且可随盖板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摆动,当抽气泵在第一位置时抽气泵位于箱体内,当抽气泵在第二位置时抽气泵位于箱体外。本实用新型用于对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外机热量交换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量交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外机热量交换机构。
背景技术
热量交换机构是将一种流体的热量传给另一种流体的装置,主要包括防护箱和设置于箱体内的抽气泵、热交换芯,抽气泵设置为两个,其中一个抽气泵将室内空气抽至热交换芯内,同时另外一个抽气泵将室外空气抽至热交换芯内,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在热交换芯内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后的室内空气温度降低,并再次进入室内,以降低室内温度,同时换热后的室外空气温度升高,并排至室外。
由于抽气泵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噪音,以及会有灰尘落在抽气泵上,为了减少噪音和减少抽气泵的落灰问题,现阶段的热量交换机构通常将抽气泵设置于防护箱内,然而抽气泵在长时间的使用后需要进行保养和维护,但是防护箱内的空间比较狭小,将导致操作空间受限,从而导致对抽气泵的保养和维护非常不方便,降低了工作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空调外机热量交换机构,用于解决现阶段的空调外机热量交换机构在对抽气泵进行保养和维护时由于空间受限而导致工作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空调外机热量交换机构,包括防护箱和抽气泵,防护箱包括箱体和盖板,箱体上开设有维修口,盖板与维修口相对应,且盖板的一端与箱体铰接,以使盖板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摆动,其中,当盖板在第一位置时,盖板封闭维修口,当盖板在第二位置时,打开维修口;抽气泵固定于盖板上,且可随盖板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摆动,当抽气泵在第一位置时,抽气泵位于箱体内,当抽气泵在第二位置时,抽气泵位于箱体外。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外机热量交换机构,在箱体上开设有维修口,并在维修口处设置盖板,盖板能够盖合在维修口上,以便于将维修口封闭,同时,盖板的一端与箱体铰接,从而可以使盖板相对于箱体摆动,盖板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摆动,当盖板摆动至第一位置时,将维修口封闭,当盖板摆动至第二位置时,将维修口打开。
将空调外机热量交换机构的抽气泵固定安装于盖板上,从而抽气泵能够随盖板同步摆动,当盖板摆动至第一位置时,抽气泵位于箱体内,此时为抽气泵正常工作时的状态,盖板和箱体形成防护箱,并使抽气泵位于防护箱内,由防护箱对抽气泵进行防护;当盖板摆动至第二位置时,抽气泵会随着盖板摆动至箱体外,此时为对抽气泵进行维护和保养时的状态,从而在对抽气泵进行维护和保养时不需要在箱体内进行,因此可以不受箱体内狭小空间的限制,从而方便了对抽气泵的维护和保养,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可选地,当盖板在第一位置时,盖板的另一端可通过卡接件与箱体相卡接,卡接件包括滑槽板、卡接套筒和卡接杆,滑槽板固定于箱体上,滑槽板上开设有滑槽;卡接套筒固定于盖板上,且与滑槽板相对应;卡接杆一端位于滑槽内,且可在滑槽内滑动,另一端向卡接套筒方向延伸,且能够插接于卡接套筒内;通过卡接杆插接于卡接套筒内实现盖板与箱体的卡接,可以方便快速的将盖板与箱体进行固定或分开。
可选地,卡接件还包括复位弹簧,复位弹簧位于滑槽内,且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滑槽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卡接杆远离卡接套筒的一端固定连接;复位弹簧可以对卡接杆产生弹力,能够使卡接杆插接于卡接套筒内后更稳定。
可选地,卡接杆包括滑块、销杆和握把,滑块滑动连接于滑槽内,且滑块与销杆的一端固定连接,销杆的另一端向卡接套筒方向延伸,且能够插接于卡接套筒内,握把固定于滑块远离滑槽的一端,以便于通过握把推动滑块滑动;通过握把能够方便的推动滑块在滑槽内滑动。
可选地,盖板包括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维修口包括第一维修口和第二维修口,第一维修口和第二维修口间隔设置,且第一盖板与第一维修口相对应,用于封闭和打开第一维修口,第二盖板与第二维修口相对应,用于封闭和打开第二维修口;其中,第一盖板的一端和第二盖板的一端均与箱体铰接;抽气泵包括第一抽气泵和第二抽气泵,第一抽气泵固定于第一盖板上,第二抽气泵固定于第二盖板上;通过将第一抽气泵固定于第一盖板上,第二抽气泵固定于第二盖板上,在第一抽气泵和第二抽气泵中任一个需要维修时,不对另一个产生影响,减少了维修时的工作量。
可选地,空调外机热量交换机构,还包括:热交换芯、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热交换芯固定于箱体内;第一风道包括第一进气管、第一导流管和第一出气管,第一进气管的一端与第一抽气泵的进口连接,第一进气管的另一端贯穿箱体并延伸至室内;第一导流管的一端与第一抽气泵的出口连接,第一导流管的另一端与热交换芯的第一通道进口连接;第一出气管的一端与热交换芯的第一通道出口连接,第一出气管的另一端贯穿箱体并延伸至室内;第二风道包括第二进气管、第二导流管和第二出气管,第二进气管的一端与第二抽气泵的进口连接,第二进气管的另一端贯穿箱体并延伸至室外;第二导流管的一端与第二抽气泵的出口连接,第二导流管的另一端与热交换芯的第二通道进口连接;第二出气管的一端与热交换芯的第二通道出口连接,第二出气管的另一端贯穿箱体并延伸至室外;其中,第一进气管、第一导流管、第二进气管和第二导流管均设置为软管,且均在箱体内预留有一定长度的可拉伸部分;将第一进气管、第一导流管、第二进气管和第二导流管均设置为软管,且在箱体内有预留,在将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摆动至第二位置时,不需要将第一进气管和第一导流管从第一抽气泵上拆下,也不需要将第二进气管和第二导流管从第二抽气泵上拆下,从而减小了工作量。
可选地,箱体包括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相邻;第一维修口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二维修口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第一开口和第三开口均开设于第一侧面上,第二开口和第四开口均开设于第二侧面上;第一盖板包括连接在一起的第一安装板和第一卡接板,当第一盖板在第一位置时,第一安装板位于第一开口内,且第一安装板的一端与第一侧面铰接,另一端与第一卡接板的一端连接,第一卡接板位于第二开口内,且第一卡接板的另一端可与第二侧面相卡接;第二盖板包括连接在一起的第二安装板和第二卡接板,当第二盖板在第一位置时,第二安装板位于第三开口内,且第二安装板的一端与第一侧面铰接,另一端与第二卡接板的一端连接,第二卡接板位于第四开口内,且第二卡接板的另一端可与第二侧面相卡接;通过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的设置能够增大第一维修口和第二维修口的大小,便于对箱体内不便于移出箱体外的部件进行检修。
可选地,空调外机热量交换机构,还包括第一过滤组件和第二过滤组件,第一过滤组件包括第一滤盒和第一滤网,第一滤盒套设于第一进气管上,且位于箱体的外侧,第一滤网设置于第一滤盒内,且沿垂直于第一进气管轴线的方向贯穿第一进气管;第二过滤组件包括第二滤盒和第二滤网,第二滤盒套设于第二进气管上,且位于箱体的外侧,第二滤网设置于第二滤盒内,且沿垂直于第二进气管轴线的方向贯穿第二进气管;通过第一过滤组件和第二过滤组件能够提高进入第一进气管和第二进气管内的空气质量。
可选地,第一滤盒包括第一盒体和第一盒盖,第一盒体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口,第一盒盖盖合在第一安装口上,且通过螺栓与第一盒体固定连接;第一过滤组件还包括第一安装套,第一安装套固定于第一盒体内,第一滤网插接于第一安装套内;第二滤盒包括第二盒体和第二盒盖,第二盒体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口,第二盒盖盖合在第二安装口上,且通过螺栓与第二盒体固定连接;第二过滤组件还包括第二安装套,第二安装套固定于第二盒体内,第二滤网插接于第二安装套内;第一滤网插接于第一安装套内,第二滤网插接于第二安装套内,便于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的安装和拆卸,从而便于对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进行清理。
可选地,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上均开设有散热孔,两个散热孔内均固定安装有散热风扇,通过散热风扇能够将防护箱内的热量排出防护箱外,以降低防护箱内的温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外机热量交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防护箱内部结构的俯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防护箱内部结构的前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防护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外机热量交换机构的俯视图;
图6为图5中A处结构放大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外机热量交换机构的前视图之一;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过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外机热量交换机构的前视图之二。
附图标记:
1-防护箱;11-箱体;111-第一维修口;112-第二维修口;1111-第一开口;1112-第二开口;1121-第三开口;1122-第四开口;113-第一侧面;114-第二侧面;12-1-第一盖板;12-2-第二盖板;1211-第一安装板;1212-第一卡接板;1221-第二安装板;1222-第二卡接板;
2-第一抽气泵;
3-第二抽气泵;
4-卡接件;41-滑槽板;42-卡接套筒;43-卡接杆;431-滑块;432-销杆;433-握把;44-复位弹簧;
5-热交换芯;
6-第一风道;61-第一进气管;62-第一导流管;63-第一出气管;
7-第二风道;71-第二进气管;72-第二导流管;73-第二出气管;
8-第一过滤组件;81-滤盒;82-滤网;83-安装套;
9-第二过滤组件;
10-散热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现阶段的空调外机热量交换机构,为了减少第一抽气泵和第二抽气泵的噪音以及落灰问题,将第一抽气泵和第二抽气泵设置于防护箱内,在对第一抽气泵和第二抽气泵进行维护和保养时,不便于将第一抽气泵和第二抽气泵移出防护箱外,只能在防护箱内狭小的空间内作业,导致作业过程非常不方便,从而降低了工作效率。
基于此,如图1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空调外机热量交换机构,包括防护箱1和抽气泵,防护箱1包括箱体11和盖板,箱体11上开设有维修口,其中,抽气泵包括第一抽气泵2和第二抽气泵3,盖板包括第一盖板12-1和第二盖板12-2,维修口包括第一维修口111和第二维修口112,第一盖板12-1用于封闭第一维修口111以及打开第一维修口111,第二盖板12-2用于封闭第二维修口112以及打开第二维修口112。
盖板与维修口相对应,且盖板的一端与箱体11铰接,以使盖板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摆动,即第一盖板12-1与第一维修口111相对应,第二盖板12-2与第二维修口112相对应,第一盖板12-1的一端和第二盖板12-2的一端均与箱体11铰接,从而使第一盖板12-1和第二盖板12-2均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摆动;其中,当盖板在第一位置时,盖板封闭维修口,此时,盖板的另一端可通过卡接件与箱体11相卡接,以将盖板与箱体11进行固定,当盖板在第二位置时,打开维修口;即第一盖板12-1在第一位置时,第一盖板12-1封闭第一维修口111,且第一盖板12-1的另一端可通过卡接件与箱体11相卡接,第一盖板12-1在第二位置时,打开第一维修口111,第二盖板12-2在第一位置时,第二盖板12-2封闭第二维修口112,且第二盖板12-2的另一端可通过卡接件与箱体11相卡接,第二盖板12-2在第二位置时,打开第二维修口112。
例如,第一维修口111和第二维修口112均开设于箱体11的前侧面上,则可以使第一盖板12-1的下端与箱体11靠近第一维修口111下侧壁的位置通过合页连接,第二盖板12-2的下端与箱体11靠近第二维修口112下侧壁的位置通过合页连接,从而可以使第一盖板12-1和第二盖板12-2均相对于箱体11摆动,第一盖板12-1和第二盖板12-2摆动的范围均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
当第一盖板12-1和第二盖板12-2均在第一位置时,第一盖板12-1的上端与箱体11靠近第一维修口111上侧壁的位置通过卡接件4相卡接,第二盖板12-2的上端与箱体11靠近第二维修口112上侧壁的位置通过卡接件4相卡接,从而将第一盖板12-1和第二盖板12-2均与箱体11进行固定,此时,第一盖板12-1、第二盖板12-2和箱体11形成了封闭的防护箱1;当第一盖板12-1和第二盖板12-2在第二位置时,第一维修口111和第二维修口112被打开。
抽气泵固定于盖板上,且可随盖板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摆动,当抽气泵在第一位置时,抽气泵位于箱体11内,当抽气泵在第二位置时,抽气泵位于箱体11外,即第一抽气泵2固定于第一盖板12-1上,且可随第一盖板12-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摆动,第二抽气泵3固定于第二盖板12-2上,且可随第二盖板12-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摆动,当第一抽气泵2和第二抽气泵3在第一位置时,第一抽气泵2和第二抽气泵3位于箱体11内,当第一抽气泵2和第二抽气泵3在第二位置时,第一抽气泵2和第二抽气泵3位于箱体11外。
第一抽气泵2固定于第一盖板12-1的内侧面上,第二抽气泵3固定于第二盖板12-2的内侧面上,内侧面为第一盖板12-1和第二盖板12-2在第一位置时其位于箱体11内的侧面,从而可以使第一抽气泵2和第二抽气泵3在第一位置时均位于箱体11内,在第二位置时被摆动至箱体11外。
第一抽气泵2和第二抽气泵3正常工作时,第一盖板12-1和第二盖板12-2均在第一位置,且均通过卡接件4与箱体11相卡接,此时的第一抽气泵2和第二抽气泵3均位于防护箱1内,由防护箱1对第一抽气泵2和第二抽气泵3进行防护和隔音,以减少落至第一抽气泵2和第二抽气泵3上灰尘,并且降低第一抽气泵2和第二抽气泵3产生的噪声。
当需要对第一抽气泵2和第二抽气泵3均进行保养和维修时,可以通过卡接件4松开第一盖板12-1与箱体11的卡接以及第二盖板12-2与箱体11的卡接,然后将第一盖板12-1和第二盖板12-2均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摆动,此时第一盖板12-1和第二盖板12-2的摆动方向是向箱体11的外侧摆动,当第一盖板12-1和第二盖板12-2摆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一抽气泵2和第二抽气泵3也摆动至第二位置,此时第一抽气泵2和第二抽气泵3被移动至箱体11外部,从而可以在箱体11外对第一抽气泵2和第二抽气泵3进行保养和维修,使第一抽气泵2和第二抽气泵3的保养和维修不受箱体11内狭小空间的限制,从而为保养和维修过程提供了便利,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当第一抽气泵2和第二抽气泵3中只有一个需要保养和维修时,则只需要将对应的第一盖板12-1或第二盖板12-2摆动至第二位置即可,例如,第一抽气泵2需要保养和维修,而第二抽气泵3不需要保养和维修,则只需要将第一盖板12-1摆动至第二位置,使第一抽气泵2移动至箱体11外部即可,而第二盖板12-2不需要移动,从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摆动第一盖板12-1或第二盖板12-2,从而减小了工作量,且提高了保养和维修的灵活性。
其中,第一抽气泵2通过螺栓固定于第一盖板12-1上,第二抽气泵3通过螺栓固定于第二盖板12-2上,从而可以方便的将第一抽气泵2和第二抽气泵3拆卸下来,以便于对其进行更换。
在此基础上,由于室内发热设备会产生较多热量,导致室内温度较高,需要对室内进行降温,因此,如图2和图3所示,空调外机热量交换机构还包括热交换芯5、第一风道6和第二风道7,热交换芯5用于使温度较低的室外空气和温度较高的室外空气在其内部进行热交换,以对室内空气进行降温,第一风道6用于使室内空气流通至热交换芯5内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后再次流通至室内,第二风道7用于使室外空气流通至热交换芯5内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后再次流通至室外。
具体为,热交换芯5固定于箱体11内,例如固定于箱体11的底部,可以使防护箱1对热交换芯5进行防护,且便于热交换芯5与第一抽气泵2和第二抽气泵3进行连接,热交换芯5内设置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互不相通,但可彼此进行热传递,热交换芯5的型号可以为d2000hxg。
第一风道6包括第一进气管61、第一导流管62和第一出气管63,第一进气管61的一端与第一抽气泵2的进口连接,第一进气管61的另一端贯穿箱体11并延伸至室内;第一导流管62的一端与第一抽气泵2的出口连接,第一导流管62的另一端与热交换芯5的第一通道进口连接;在第一抽气泵2的抽力作用下,室内的空气会进入第一进气管61,并依次流经第一进气管61、第一抽气泵2、第一导流管62后进入热交换芯5的第一通道;同时,第二风道7包括第二进气管71、第二导流管72和第二出气管73,第二进气管71的一端与第二抽气泵3的进口连接,第二进气管71的另一端贯穿箱体11并延伸至室外;第二导流管72的一端与第二抽气泵3的出口连接,第二导流管72的另一端与热交换芯5的第二通道进口连接;在第二抽气泵3的抽力作用下,室外的空气会进入第二进气管71,并依次流经第二进气管71、第二抽气泵3、第二导流管72后进入热交换芯5的第二通道;通过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之间的热传递,使第一通道内的室内空气和第二通道内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使室内空气的温度降低,室外的温度升高。
第一出气管63的一端与热交换芯5的第一通道出口连接,第一出气管63的另一端贯穿箱体11并延伸至室内;第二出气管73的一端与热交换芯5的第二通道出口连接,第二出气管73的另一端贯穿箱体11并延伸至室外;在热交换芯5内被降温后的室内空气从第一通道进入第一出气管63,并流经第一出气管63后再次进入室内,以降低室内的温度,从而降低室内空调的能耗,同时在热交换芯5内被升温后的室外空气从第二通道进入第二出气管73,并流经第二出气管73后排放至室外,通过热交换芯5、第一风道6、第二风道7、第一抽气泵2和第二抽气泵3的配合实现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的热交换,以降低室内的温度。
其中,在对第一抽气泵2和第二抽气泵3进行保养和维修时,需要将第一抽气泵2和第二抽气泵3从第一位置摆动至第二位置,在此过程中,与第一抽气泵2连接的第一进气管61和第一导流管62会限制第一抽气泵2的摆动,需要将第一进气管61和第一导流管62从第一抽气泵2上拆除,才能将第一抽气泵2摆动至第二位置;与第二抽气泵3连接的第二进气管71和第二导流管72会限制第二抽气泵3的摆动,需要将第二进气管71和第二导流管72从第二抽气泵3上拆除,才能将第二抽气泵3摆动至第二位置,将导致第一抽气泵2和第二抽气泵3的摆动比较麻烦,为此,将第一进气管61、第一导流管62、第二进气管71和第二导流管72均设置为软管,且均在箱体11内预留有一定长度的可拉伸部分,从而在将第一抽气泵2从第一位置摆动至第二位置过程中,由于第一进气管61和第一导流管62为软管,且在箱体11内预留有可拉伸部分,因此可以拉动第一进气管61的可拉伸部分和第一导流管62的可拉伸部分随着第一抽气泵2的摆动而移动,而不需要将第一进气管61和第一导流管62从第一抽气泵2上拆除,同理,在将第二抽气泵3从第一位置摆动至第二位置过程中,也不需要将第二进气管71和第二导流管72从第二抽气泵3上拆除,从而减小了第一抽气泵2和第二抽气泵3在保养和维修时的工作量,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箱体11包括第一侧面113和第二侧面114,第一侧面113和第二侧面114相邻,例如箱体11为长方体形状,第一侧面113为前侧面,第二侧面114为上侧面,以下均以前侧面和上侧面为例进行说明。
第一维修口111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开口1111和第二开口1112,第二维修口112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三开口1121和第四开口1122,第一开口1111和第三开口1121均开设于第一侧面113上,即第一开口1111和第三开口1121均开设于前侧面上,第二开口1112和第四开口1122均开设于第二侧面114上,即第二开口1112和第四开口1122均开设于上侧面上,且第一开口1111和第三开口1121均向上延伸并贯穿前侧面,第二开口1112和第四开口1122均向前延伸并贯穿上侧面,从而使第一开口1111和第二开口1112连通,形成第二维修口112,第三开口1121和第四开口1122相连通,以形成第二维修口112。
从而使第一维修口111和第二维修口112均从箱体11的前侧面延伸至上侧面,增大了第一维修口111和第二维修口112的面积,从而为箱体11内不便于移出箱体11外的部件例如热交换芯5、第一进气管61、第二进气管71、第一导流管62、第二导流管72等的检修留出足够的空间,以便于对上述部件进行检修。
相应的,第一盖板12-1包括连接在一起的第一安装板1211和第一卡接板1212,当第一盖板12-1在第一位置时,第一安装板1211位于第一开口1111内,第一卡接板1212位于第二开口1112内,且第一安装板1211的一端与第一侧面113铰接,另一端与第一卡接板1212的一端连接,且第一卡接板1212的另一端通过卡接件4与第二侧面114相卡接,即第一安装板1211的下端与第一侧面113靠近第一开口1111下侧壁的位置相铰接,第一安装板1211的上端与第一卡接板1212的前端连接,从而使第一安装板1211和第一卡接板1212连接在一起形成的第一盖板12-1呈L型,且第一安装板1211将第一开口1111封闭,第一卡接板1212将第二开口1112封闭,第一卡接板1212通过卡接件4与箱体11的上侧面卡接,从而将整个第一维修口111封闭。
第二盖板12-2包括连接在一起的第二安装板1221和第二卡接板1222,当第二盖板12-2在第一位置时,第二安装板1221位于第三开口1121内,第二卡接板1222位于第四开口1122内,且第二安装板1221的一端与第一侧面113铰接,另一端与第二卡接板1222的一端连接,且第二卡接板1222的另一端通过卡接件4与第二侧面114相卡接,从而将整个第二维修口112封闭,其中,第二盖板12-2也呈L型,且与第一盖板12-1位于同一侧。
从而使第一盖板12-1、第二盖板12-2和箱体11形成防护箱1,此时,可将第一抽气泵2安装于第一安装板1211上,将第二抽气泵3安装于第二安装板1221上;当需要对箱体11内的部件,以及第一抽气泵2和第二抽气泵3进行检修时,将第一安装板1211和第一卡接板1212,以及第二安装板1221和第二卡接板1222同步向下摆动,使第一盖板12-1和第二盖板12-2摆动至第二位置,即可将第一抽气泵2和第二抽气泵3摆动至箱体11外部,且将第一开口1111和第二开口1112,以及第三开口1121和第四开口1122打开,以便于进行维修。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卡接件4包括滑槽板41、卡接套筒42和卡接杆43,滑槽板41固定于箱体11的第二侧面114上,滑槽板41上开设有滑槽,例如第一侧面113为箱体11的前侧面,第二侧面114为箱体11的上侧面,则滑槽板41固定于箱体11的上侧面上,且位于第二开口1112或第四开口1122的后方,滑槽可以开设于滑槽板41的顶部;卡接套筒42固定于盖板上,且卡接套筒42与滑槽板41相对应,即卡接套筒42位于滑槽板41的前方;卡接杆43的一端位于滑槽内,且可在滑槽内滑动,另一端向卡接套筒42方向延伸,通过卡接杆43的一端在滑槽内滑动,可使卡接杆43靠近或远离卡接套筒42,从而使卡接杆43的另一端插接进卡接套筒42内,或从卡接套筒42内退出,以实现盖板与箱体11的卡接与松开,即实现第一盖板12-1和第二盖板12-2与箱体11的卡接与松开。
其中,如图6所示,卡接杆43包括滑块431、销杆432和握把433,滑块431滑动连接于滑槽内,且滑块431与销杆432的一端固定连接,销杆432的另一端向卡接套筒42方向延伸,且能够插接于卡接套筒42内,从而通过滑块431在滑槽内滑动,能够带动销杆432随着滑块431同步移动,以使销杆432插接于卡接套筒42内或从卡接套筒42内退出,以实现销杆432与卡接套筒42的卡接与分离,从而实现第一盖板12-1和第二盖板12-2与箱体11的卡接与松开;同时,将握把433固定于滑块431远离滑槽的一端,即固定于滑块431的顶端,从而可以通过推动握把433来带动滑块431在滑槽内滑动,握把433便于工作人员抓握,从而通过握把433可以更方便的推动滑块431在滑槽内滑动,以提高开启第一盖板12-1和第二盖板12-2的便捷性。
在此基础上,卡接件4还包括复位弹簧44,复位弹簧44位于滑槽内,且复位弹簧44的一端与滑槽板4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卡接杆43远离卡接套筒42的一端固定连接,即与卡接杆43的滑块431固定连接,在松开第一盖板12-1与箱体11的卡接以及第二盖板12-2与箱体11的卡接时,需要握住握把433然后向远离卡接套筒42的方向推动握把433,以带动滑块431在滑槽内向远离卡接套筒42的方向滑动,从而带动销杆432向远离卡接套筒42的方向移动,直至销杆432退出卡接套筒42,从而断开销杆432与卡接套筒42的连接,以松开第一盖板12-1与箱体11的卡接,以及第二盖板12-2与箱体11的卡接,此时复位弹簧44被滑块431挤压而处于压缩状态,当松开握把433后,在复位弹簧44的弹力作用下,会推动滑块431、销杆432和握把433复位,并且在复位弹簧44的作用下,能够避免因为误操作而导致滑块431滑出滑槽出现掉落的现象,避免了因滑块431的掉落而影响工作效率的情形。
在将第一盖板12-1与箱体11进行卡接,以及将第二盖板12-2与箱体11进行卡接时,需要先握住握把433并向远离卡接套筒42的方向推动握把433,从而带动滑块431在滑槽内向远离卡接套筒42的方向滑动,以带动销杆432向远离卡接套筒42的方向移动,避免销杆432影响第一盖板12-1对第一维修口111的封闭,以及第二盖板12-2对第二维修口112的封闭,此时,复位弹簧44处于被压缩状态,当第一盖板12-1对第一维修口111进行封闭,以及第二盖板12-2对第二维修口112进行封闭后,逐渐松开握把433,滑块431在复位弹簧44的弹力作用下会向靠近卡接套筒42的方向滑动,从而带动销杆432向卡接套筒42的方向移动,直至销杆432插接进卡接套筒42内,将第一盖板12-1和第二盖板12-2均与箱体11进行固定,通过复位弹簧44可以使销杆432与卡接套筒42的连接更省力,同时,如果出现因为误碰而导致销杆432滑出卡接套筒42时,在复位弹簧44的作用下可以使销杆432快速的复位即再次插接进卡接套筒42内,从而提高了销杆432与卡接套筒42连接的稳定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避免空气中过多的杂质随着空气进入第一抽气泵2和第二抽气泵3,影响第一抽气泵2和第二抽气泵3的正常运行,如图7所示,空调外机热量交换机构,还包括第一过滤组件8和第二过滤组件9,第一过滤组件8设置于第一进气管61上,用于对进入第一进气管61的空气进行过滤,以减少进入第一进气管61内的杂质,第二过滤组件9设置于第二进气管71上,用于对进入第二进气管71内的空气进行过滤,以减少进入第二进气管71内的杂质。
其中,如图8所示,第一过滤组件8包括第一滤盒81和第一滤网82,第一滤盒81用于固定第一滤网82,第一滤盒81套设于第一进气管61上,且位于箱体11的外侧,可将第一滤盒81固定于箱体11的外侧壁上,第一滤网82设置于第一滤盒81内,且沿垂直于第一进气管61轴线的方向贯穿第一进气管61,即第一滤网82将第一进气管61分成了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的一端伸向室外,第二段的另一端与第一滤盒81远离箱体11的一侧连接,且与第一滤网82远离箱体11的一侧接触,第二段的一端与第一滤盒81靠近箱体11的一侧连接,且与第一滤网82靠近箱体11的一侧接触,第二段的另一端伸入箱体11内且与第一抽气泵2的进口连接,从而使空气在第一进气管61内流动过程中被第一滤网82过滤,即空气在进入第一抽气泵2之前其内的杂质被第一滤网82过滤,从而减少了进入第一抽气泵2内的杂质,提高了进入第一抽气泵2内的空气质量,避免了杂质在第一抽气泵2内累积而影响第一抽气泵2的运行,提高了第一抽气泵2的使用寿命。
第二过滤组件9包括第二滤盒和第二滤网,第二滤盒套设于第二进气管上,且位于箱体11的外侧,第二滤网设置于第二滤盒内,且沿垂直于第二进气管71轴线的方向贯穿第二进气管71,第二滤网对进入第二进气管71内的空气进行过滤的方式与第一滤网82对进入第一进气管61内的空气进行过滤的方式相同,取得的效果也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此基础上,为了便于对第一滤网82和第二滤网进行清理和更换,以保证其透气性,第一滤盒81包括第一盒体和第一盒盖,第一盒体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口,第一盒盖盖合在第一安装口上,且通过螺栓与第一盒体固定连接;第一过滤组件8还包括第一安装套83。
第一安装套83固定于第一盒体内,第一滤网82插接于第一安装套83内;第一安装套83可以设置于第一盒体靠近第一盒盖的一端,用于对第一滤网82进行固定,具体为,第一安装套83上开设有卡接槽,在安装第一滤网82时,将第一滤网82插接于卡接槽内,并向远离第一盒盖的一端推动第一滤网82,将第一滤网82完全推进第一盒体内,此时第一滤网82靠近第一盒盖的一端被第一安装套83上的卡接槽卡紧固定,然后将第一盒盖盖合在第一盒体的第一安装口内,然后通过螺栓将第一盒盖与第一盒体进行固定,从而完成第一滤网82的安装,当第一滤网82上累积的杂质较多时,可以拆除固定第一盒盖和第一盒体的螺栓,将第一盒盖取下,然后向外拉动第一滤网82,将第一滤网82从第一盒体内拽出即可对第一滤网82进行清理或更换,从而使第一滤网82的清理或更换更方便。
第二滤盒包括第二盒体和第二盒盖,第二盒体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口,第二盒盖盖合在第二安装口上,且通过螺栓与第二盒体固定连接;第二过滤组件9还包括第二安装套,第二安装套固定于第二盒体内,第二滤网插接于第二安装套内;第二安装套在第二盒体内的安装方式,以及对第二滤网的固定方式与,第一安装套在第一合体内的安装方式,以及对第一滤网82的固定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第二滤网的安装和拆除,与第一滤网82的安装和拆除方式相同,在此也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第一盖板12-1和第二盖板12-2上均开设有散热孔,两个散热孔内均固定安装有散热风扇10,散热风扇10用于将防护箱1内的热量排出防护箱1外,当空调外机热量交换机构正常工作时,防护箱1处于封闭状态,此时第一抽气泵2和第二抽气泵3的运转产生的热量会聚集在箱体11内,同时热交换芯5也会向箱体11内散出一定的热量,从而会导致箱体11内温度升高,从而会影响热交换芯5中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的热交换,因此,当第一抽气泵2和第二抽气泵3运转时,两个散热风扇10也开始运转,通过两个散热风扇10将防护箱1内聚集的热量排出防护箱1外,从而降低防护箱1内的温度,以保证热交换芯5中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能够有效的进行热交换,进一步提高了换热效果。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外机热量交换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防护箱,包括箱体和盖板,所述箱体上开设有维修口,所述盖板与所述维修口相对应,且所述盖板的一端与所述箱体铰接,以使所述盖板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摆动,其中,当所述盖板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盖板封闭所述维修口,当所述盖板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打开所述维修口;
抽气泵,固定于所述盖板上,且可随所述盖板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摆动,当所述抽气泵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抽气泵位于所述箱体内,当所述抽气泵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抽气泵位于所述箱体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外机热量交换机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盖板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盖板的另一端可通过卡接件与所述箱体相卡接,所述卡接件包括:
滑槽板,固定于所述箱体上,所述滑槽板上开设有滑槽;
卡接套筒,固定于所述盖板上,且与所述滑槽板相对应;
卡接杆,一端位于所述滑槽内,且可在所述滑槽内滑动,另一端向所述卡接套筒方向延伸,且能够插接于所述卡接套筒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外机热量交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件还包括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位于所述滑槽内,且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滑槽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卡接杆远离所述卡接套筒的一端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外机热量交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杆包括滑块、销杆和握把,所述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内,且所述滑块与所述销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销杆的另一端向所述卡接套筒方向延伸,且能够插接于所述卡接套筒内,所述握把固定于所述滑块远离所述滑槽的一端,以便于通过所述握把推动所述滑块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外机热量交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包括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所述维修口包括第一维修口和第二维修口,所述第一维修口和所述第二维修口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第一维修口相对应,用于封闭和打开所述第一维修口,所述第二盖板与所述第二维修口相对应,用于封闭和打开所述第二维修口;
其中,所述第一盖板的一端和所述第二盖板的一端均与所述箱体铰接;
所述抽气泵包括第一抽气泵和第二抽气泵,所述第一抽气泵固定于所述第一盖板上,所述第二抽气泵固定于所述第二盖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外机热量交换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热交换芯,固定于所述箱体内;
第一风道,包括第一进气管、第一导流管和第一出气管,所述第一进气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抽气泵的进口连接,所述第一进气管的另一端贯穿所述箱体并延伸至室内;所述第一导流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抽气泵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一导流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热交换芯的第一通道进口连接;所述第一出气管的一端与所述热交换芯的第一通道出口连接,所述第一出气管的另一端贯穿所述箱体并延伸至室内;
第二风道,包括第二进气管、第二导流管和第二出气管,所述第二进气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抽气泵的进口连接,所述第二进气管的另一端贯穿所述箱体并延伸至室外;所述第二导流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抽气泵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二导流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热交换芯的第二通道进口连接;所述第二出气管的一端与所述热交换芯的第二通道出口连接,所述第二出气管的另一端贯穿所述箱体并延伸至室外;
其中,所述第一进气管、所述第一导流管、所述第二进气管和所述第二导流管均设置为软管,且均在所述箱体内预留有一定长度的可拉伸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外机热量交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包括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相邻;
所述第一维修口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二维修口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三开口均开设于所述第一侧面上,所述第二开口和所述第四开口均开设于所述第二侧面上;
所述第一盖板包括连接在一起的第一安装板和第一卡接板,当所述第一盖板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安装板位于所述第一开口内,且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面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卡接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卡接板位于所述第二开口内,且所述第一卡接板的另一端可与所述第二侧面相卡接;
所述第二盖板包括连接在一起的第二安装板和第二卡接板,当所述第二盖板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安装板位于所述第三开口内,且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面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卡接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卡接板位于所述第四开口内,且所述第二卡接板的另一端可与所述第二侧面相卡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外机热量交换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过滤组件,包括第一滤盒和第一滤网,所述第一滤盒套设于所述第一进气管上,且位于所述箱体的外侧,所述第一滤网设置于所述第一滤盒内,且沿垂直于所述第一进气管轴线的方向贯穿所述第一进气管;
第二过滤组件,包括第二滤盒和第二滤网,所述第二滤盒套设于所述第二进气管上,且位于所述箱体的外侧,所述第二滤网设置于所述第二滤盒内,且沿垂直于所述第二进气管轴线的方向贯穿所述第二进气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外机热量交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盒包括第一盒体和第一盒盖,所述第一盒体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口,所述第一盒盖盖合在所述第一安装口上,且通过螺栓与所述第一盒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组件还包括第一安装套,所述第一安装套固定于所述第一盒体内,所述第一滤网插接于所述第一安装套内;
所述第二滤盒包括第二盒体和第二盒盖,所述第二盒体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口,所述第二盒盖盖合在所述第二安装口上,且通过螺栓与所述第二盒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过滤组件还包括第二安装套,所述第二安装套固定于所述第二盒体内,所述第二滤网插接于所述第二安装套内。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外机热量交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第二盖板上均开设有散热孔,两个所述散热孔内均固定安装有散热风扇。
CN202320282285.7U 2023-02-10 2023-02-10 一种空调外机热量交换机构 Active CN2194333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82285.7U CN219433386U (zh) 2023-02-10 2023-02-10 一种空调外机热量交换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82285.7U CN219433386U (zh) 2023-02-10 2023-02-10 一种空调外机热量交换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33386U true CN219433386U (zh) 2023-07-28

Family

ID=873367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82285.7U Active CN219433386U (zh) 2023-02-10 2023-02-10 一种空调外机热量交换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333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433386U (zh) 一种空调外机热量交换机构
CN210986848U (zh) 一种户外用大功率变频器
CN111736677A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计算机机箱
CN115151082B (zh) 一种基于5g通信的信息处理装置
CN113207267B (zh) 一种升降式一体化计算机服务器机柜
CN216432168U (zh) 一种工程机械空调冷凝器
CN113000928B (zh) 一种切割工具
CN212102683U (zh) 一种节能经济型干熄焦装置
CN210961779U (zh) 手持式吸尘器
CN113260240A (zh) 一种具有保护结构的通信机柜
CN211720875U (zh) 一种电气控制柜
CN203783854U (zh) 一种具有防尘功能的空压机箱体
CN220955975U (zh) 一种燃料电池空气压缩机散热装置
CN217030575U (zh) 一种使用寿命长的网络机房用监控设备
CN217087483U (zh) 一种自带防尘结构的母线槽始端箱
CN215872507U (zh) 一种稳定性强的新型送风设备
CN212675500U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计算机机箱
CN219853003U (zh) 一种具有防护结构的组装机
CN219371834U (zh) 一种带通讯数据采集的综合光伏配电箱
CN112835427B (zh) 一种计算机自动化控制的辅助装置
CN218451016U (zh) 一种电气控制箱
CN219627193U (zh) 一种户外隔热降温配电箱
CN218467784U (zh) 一种空压机用高效散热装置
CN218104049U (zh) 一种交换机用散热机柜
CN213690403U (zh) 一种具有高效排风结构的一体机电脑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