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33139U - 连接组件、用电装置以及照明系统 - Google Patents

连接组件、用电装置以及照明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33139U
CN219433139U CN202320111867.9U CN202320111867U CN219433139U CN 219433139 U CN219433139 U CN 219433139U CN 202320111867 U CN202320111867 U CN 202320111867U CN 219433139 U CN219433139 U CN 2194331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attraction
connection
track
housing
conduc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1186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小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Linp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Linp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Linp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Linp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1186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331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331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331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连接组件、用电装置以及照明系统,连接组件包括连接壳体,其具有第一壁,所述第一壁朝向第四方向设置有第一表面;磁吸件,设置于所述连接壳体的靠近所述第一表面的一端,且具有磁性;其中,所述磁吸件朝向所述第四方向设置有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的间距被设置为小于或者等于2mm,所述第四方向为垂直于所述第一壁且指向所述连接壳体外部的方向。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壳体将第二表面与第一表面之间的间距设置为小于或者等于2mm,使得磁吸件与外部铁质安装面之间的间距尽可能减小,从而提高磁吸力,让连接组件与外部安装面连接更加稳固。

Description

连接组件、用电装置以及照明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接组件、用电装置以及照明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照明技术的发展,各种照明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轨道照明系统作为其中的一种,在照明系统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现有轨道照明系统中,照明灯具与轨道的安装牢固性较差,照明灯具容易掉落,影响用户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组件,用于将其连接的电子设备磁吸安装于一外部安装物上,且通过限定连接组件上的第一壁与磁吸件的第二表面间的相对位置限定第二表面与外部安装物间的相对位置,使得连接壳体与外部安装物连接稳定,进而使得连接组件连接的电子设备不易脱落,提高用户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接组件,包括:
连接壳体,其具有第一壁,所述第一壁朝向第四方向设置有第一表面;
磁吸件,设置于所述连接壳体的靠近所述第一表面的一端,且具有磁性;
其中,所述磁吸件朝向所述第四方向设置有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的间距被设置为小于或者等于2mm,所述第四方向为垂直于所述第一壁且指向所述连接壳体外部的方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用电装置,包括:
电子设备;以及,
连接组件,其连接于所述电子设备,使得所述电子设备能够通过所述连接组件被可拆卸地安装于一轨道上;
其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
至少一连接壳体,其具有第一壁;以及,
至少一磁吸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壁,并具有用于对外连接的第二表面;
其中,所述第一壁具有对外设置的一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在所述第一壁的厚度方向上的间距小于或等于2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照明系统,所述照明系统包括:
一轨道,所述轨道用于安装于一安装部;
照明组件,磁吸安装于所述轨道,包括至少一用电装置;以及,
另一用电装置,磁吸安装于所述轨道,用以与外部电源电连接,且通过所述轨道供电于所述照明组件;
其中,所述用电装置包括:
电子设备;以及,连接组件,其连接于所述电子设备,使得所述电子设备能够通过所述连接组件被可拆卸地安装于一轨道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壳体可通过磁吸件磁吸连接于外部的铁质安装面,使得连接组件能够整体磁吸固定于外部安装面;而且,本实施例将第二表面与第一表面之间的间距设置为小于或者等于2mm,使得磁吸件与外部铁质安装面之间的间距尽可能减小,从而提高磁吸力,让连接组件与外部安装面连接更加稳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组件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连接组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中连接组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磁吸件与磁吸限位件的安装示意图;
图5a为图1中第一壁在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b为另一实施例的第一壁爆炸图;
图6为图1中操控部与卡凸部的安装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泛光灯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泛光灯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9为图7中泛光灯灯体的截面示意图;
图10为图7中的泛光灯与轨道的安装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泛光灯与轨道安装时的截面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局部A的放大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射灯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射灯位于第一限转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3中射灯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16为图13中射灯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17为图13中射灯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3中射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吊线灯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图19中吊线灯的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1为图19中吊线灯的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2为图19中吊线灯部分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23为图22中局部B的放大示意图;
图24为图22中局部C的放大示意图;
图25为图19中吊线灯的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格栅灯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7为图26中格栅灯在一视角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8为图26中格栅灯在另一视角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9为图26中格栅灯的截面示意图;
图30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格栅灯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1为图30中格栅灯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2为图30中格栅灯的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3为图30中格栅灯灯体与转动盒的截面示意图;
图34为图30中转动轴与转动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35为图30中转动轴与转动筒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6为图30中格栅灯灯体与转动盒在一转动位置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源适配器的一实施例在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8为图37中电源适配器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轨道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0为图39中轨道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连接组件;110、连接壳体;111、第一壁;1111、第一表面;1112、安装通孔;1113、磁吸限位件;1113a、第一凹槽;1114、第一限位部;1115、第二限位部;11151、第一卡扣;1116、第一扣合槽;1117、第二凹槽;1118、插接部;112、卡合部;1121、联动凸部;113、操控部;1131、操控板;1132、传动板;1132a、滑槽;114、第三限位部;115、第一弹性件;116、第二弹性件;117、控制盒体;1171、导电结构;11711、导电连接部;11712、第一导电部;11713、第二导电部;1172、绝缘件;11721、第一绝缘部;11722、第二绝缘部;1173、第三弹性件;1174、控制模块;120、磁吸件;121、第二表面;130、转轴;131、第三止挡部;140、中空锁线盖;150、转动盒;151、转动筒;1511、定位部;160、第一自攻螺钉;
200、泛光灯;210、泛光灯壳体;211、第一连接槽;
300、射灯;310、射灯壳体;320、第三光源模块;330、安装柱;331、限位槽;340、转动支撑座;341、安装部;342、第四限位部;343、旋转轴;350、第一止挡部;360、第二止挡部;370、第四止挡部;
400、吊线灯;410、吊线灯壳体;420、第二光源模块;430、第一透镜;440、涡流散热器;450、防眩杯;451、压紧圈;460、中空锁线座;470、弹性卡条;
500、格栅灯;510、格栅灯壳体;520、转动轴;521、第一轴部;5211、齿部;5211a、凹部;522、第二轴部;523、弹性止挡凸起;530、第四光源模块;531、PCB板;5311、定位孔;532、灯源;540、第二透镜;550、安装件;551、定位柱;552、第二卡扣;560、格栅;561、第二卡槽;570、止挡条;580、梳状散热器;
600、电源适配器;610、电源适配器壳体;
700、轨道;710、槽体;711、磁吸槽;712、导电卡槽;713、卡合配合部;714、卡接槽;720、第二磁吸件;721、第三表面;730、导电片。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随着照明技术的发展,各种照明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轨道照明系统作为其中的一种,在照明系统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现有轨道照明系统中,照明灯具的安装稳定性普遍较差,照明灯具容易掉落,影响用户安全。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组件、用电装置以及照明系统,图1至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组件的实施例,图7至图3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电装置的实施例,图37和图3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轨道的实施例。图中F1为第一方向,F2为第二方向,F3为第三方向。
请参阅图1至图6,所述连接组件100包括:连接壳体110,其具有第一壁111,所述第一壁111朝向第四方向设置有第一表面1111;磁吸件120,设置于所述连接壳体110的靠近所述第一表面1111的一端,且具有磁性;其中,所述磁吸件120朝向所述第四方向设置有第二表面121,所述第二表面121与所述第一表面1111之间的间距被设置为小于或者等于2mm,所述第四方向为垂直于所述第一壁且指向所述连接壳体外部的方向。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壁111为连接壳体110对外安装的面,所述磁吸件120具有磁性,第一壁111能够通过磁吸件120磁吸连接于外部的铁质安装面。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壁111为连接壳体110的顶面,所述第四方向为竖直向上的方向,与图中所示的第三方向重合。所述第二表面121与所述第一表面1111之间的间距被设置为小于或者等于2mm可以理解为,第二表面121可以凸出于第一表面1111,也可以凹陷于第一表面1111,只要两者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2mm,都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组件100可用于轨道磁吸灯、磁吸小灯、磁吸支架或者其它可磁吸的产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壳体110可通过磁吸件120磁吸连接于外部的铁质安装面,使得连接组件100能够整体磁吸固定于外部安装面;而且,本实施例将第二表面121与第一表面1111之间的间距设置为小于或者等于2mm,使得磁吸件120与外部铁质安装面之间的间距尽可能减小,从而提高磁吸力,让连接组件100与外部安装面连接更加稳固。
具体的,所述连接组件100包括至少一连接壳体110和至少一磁吸件120,所述磁吸件120连接于所述连接壳体110的第一壁111,且具有对外连接的第二表面121,即所述连接壳体110通过所述第二表面121与外部安装物磁吸实现固定安装;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表面121与外部安装物上设置的第三表面721相磁吸实现所述连接壳体110的固定安装,而在所述连接壳体110固定安装时,所述磁吸件120与所述外部安装物的相对位置的设置不同,即所述第二表面121与所述第三表面721在磁吸方向上的间距的不同,会影响所述磁吸件120与外部间的磁吸力的大小,进而影响所述连接壳体110与所述外部安装物的磁吸效果,并且间距越小,磁吸力越大,且当所述第三表面721与所述第二表面121抵接磁吸时,磁吸力最大,因此可通过限定所述第二表面121与所述第三表面721在磁吸方向上的间距增大磁吸力,使得所述连接壳体110安装更加牢固,而所述磁吸件120与所述外部安装物的相对位置的设置会受到所述磁吸件120与所述第一壁111的相对位置的设置的影响,对此,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限定所述第二表面121与所述第一壁111的第一表面1111在所述第一壁111的厚度方向上的间距小于或等于2mm,间接地限定了所述第二表面121与所述第三表面721在磁吸方向上的间距小于或等于2mm,在该间距范围内,所述磁吸件120与所述轨道700之间的磁吸力与在所述磁吸件120与所述外部安装物抵接磁吸时的磁吸力的差值较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所述连接壳体110的磁吸效果基本相同,也就是说在该间距范围内,所述连接壳体110与所述外部安装物间的磁吸力较大,足以稳定安装所述连接壳体110,避免所述连接壳体110轻易地从所述外部安装物上脱落。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磁吸件120的材质不受限制,只要具有磁性能够磁吸即可,可以是钕铁硼磁铁、钐钴磁铁、铝镍钴磁铁或电磁铁等等,此时,所述轨道700上可以设置磁铁或者导磁金属件等与所述磁吸件120磁吸连接;当然也可以是所述轨道700上设置钕铁硼磁铁、钐钴磁铁、铝镍钴磁铁或电磁铁等等,所述磁吸件120为磁铁或者导磁金属件等与所述轨道700磁吸连接。
更具体的,以电子设备安装于一轨道为例进行具体说明,也就是说,所述外部安装物具体为所述轨道,所述连接壳体110用于连接一所述电子设备,即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连接组件100固定安装于所述轨道700,当所述连接壳体110通过所述磁吸件固定磁吸于所述轨道700时,所述电子设备被磁吸连接于所述轨道700,并且通过限定所述磁吸件120的第二表面121与所述轨道700的第三表面721的间距,增大所述连接壳体110与所述轨道间的磁吸力,使得所述连接壳体110牢固的安装于所述轨道700上,从而增强所述电子设备的安装稳定性,避免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轨道700脱落。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照明灯具、人体存在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等用电设备。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表面121与所述第一表面1111之间的间距小于或等于2mm,可以理解为所述第二表面121沿朝向所述轨道700的方向凸出于所述第一表面1111设置,且凸出部位的高度小于或等于2mm,此时,所述第二表面121与所述第三表面721完全贴合磁吸,即所述磁吸件120与所述轨道700抵接磁吸;当然,也可以理解为是所述第二表面121沿远离所述轨道700的方向下陷于所述第一表面1111设置,且下陷部位的高度小于或等于2mm,此时,所述第二表面121与所述第三表面721间隔磁吸;其中,当所述第二表面121与所述第一表面1111在所述第一壁111的厚度方向上的间距为0时,此时,所述第二表面121和所述第一表面1111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均与所述轨道700的第三表面721完全贴合,所述第二表面121与所述第三表面721抵接磁吸。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壁111可以理解为所述连接壳体110靠近所述轨道700的一侧壁,因此,所述第一壁111的厚度方向可以理解为所述连接壳体110即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轨道700的磁吸方向,更具体的,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轨道700具有一槽体710,所述轨道700的第三表面721形成于所述槽体710的底壁,如此,所述连接壳体110即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轨道700的磁吸方向为所述轨道700的高度方向。又请参阅图10,在本实用新型中,当所述连接壳体110安装于所述轨道700时,所述连接壳体110容置于所述槽体710内,因此,为了适配于所述轨道700,所述连接壳体110沿所述槽体710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
还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连接壳体110和所述磁吸件120的设置数量不受限制,所述连接壳体110和所述磁吸件120的设置数量可以根据所述电子设备的尺寸、体积等具体设置,具体的,若用于安装如射灯等在所述轨道700上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较短的电子设备,所述连接壳体110可以仅设置一个,而所述连接壳体110上的磁吸也可以仅设置一个,或者设置两个或者更多。而若用于安装如泛光灯等在所述轨道700上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较长的电子设备,为了使得所述电子设备安装牢固,可以通过增加所述磁吸件120的数量增大所述连接壳体110与所述轨道700间的磁吸力,进而增大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轨道700间的磁吸力,例如在所述连接壳体110上设置两个或者更多数量的磁吸件120,当然,也可以是通过增加所述连接壳体110的数量间接增加所述磁吸件120的数量增大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轨道700间的磁吸力,例如所述连接壳体110设置两个或者更多。
进一步地,如图2-图4所示,所述连接壳体110于靠近所述磁吸件120的一端设置有磁吸限位件1113,所述磁吸限位件1113安装于所述连接壳体110,所述磁吸件120与所述磁吸限位件1113相吸合,以使所述磁吸件120通过所述磁吸限位件1113限位于所述连接壳体110。其中,所述固定连接可以是卡接、螺钉连接、粘接或者是其它可实施的连接方式。本实施例通过磁吸件120自身的磁吸力吸附于磁吸限位件1113,而磁吸限位件1113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壳体110,从而磁吸件120通过自身磁吸力被限位于所述连接壳体110,不需要其它连接结构,在装配时,只需将磁吸件120放置于磁吸限位件1113即可完成安装,极大提高了磁吸件120的装配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1-图5b所示,所述第一壁111开设有一安装通孔1112,所述安装通孔1112的形状与所述磁吸件120相适配;所述磁吸限位件1113设置于所述连接壳体110的内侧,且与所述安装通孔1112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磁吸件120放置于所述安装通孔1112,且与所述磁吸限位件1113相吸合,使得所述磁吸件120被所述磁吸限位件1113和所述安装通孔1112共同限位。其中,所述磁吸件120被磁吸限位件1113和安装通孔1112共同限位可以理解为,磁吸件120吸附于磁吸限位件1113,使得磁吸件120被磁吸限位件1113限制第三方向的位移以及绕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旋转自由度,而安装通孔1112的形状与磁吸件120相适配,当磁吸件120放入安装通孔1112,会被安装通孔1112限制第一方向的位移和第二方向的位移以及绕第三反向的旋转自由度,从而磁吸件120被稳定地吸附在连接组件100。在安装时,磁吸件120从第一壁的外侧放入安装通孔1112,即可完成安装,方便快捷,而且磁吸件120能够稳固地吸附在连接组件100,不会发生滑移或者转动。
具体的,请参阅图2、图3和图5a,所述第一壁111开设有一安装通孔1112,所述磁吸件120对应所述安装通孔1112设置,且至少部分所述磁吸件120容置于所述安装通孔1112,如此,可在满足所述第二表面121与所述第一表面1111在所述第一壁111的厚度方向上的间距小于或等于2mm的同时增加所述磁吸件120在所述第一壁111的厚度的方向上的厚度,即所述磁吸件120通过所述安装通孔1112沿远离所述第三表面721的方向延伸设置,或者多个所述磁吸件120沿远离所述第三表面721的方向层叠设置,以此增大所述磁吸件120的体积,进而增大所述磁吸件120与所述轨道700的磁吸力,进一步增强所述连接壳体110的安装稳定性,使得所述电子设备安装地更加牢固。另外,所述安装通孔1112的孔壁可在与所述第一壁111平行的方向上限位所述磁吸件120,增强所述磁吸件120的安装稳定性。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磁吸件120与所述第一壁111的连接方式不受限制,具体的,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磁吸件120磁吸连接于所述第一壁111,如此,所述磁吸件120可通过所述安装通孔1112从所述连接壳体外直接安装或拆卸于所述第一壁111,无需拆卸所述连接壳体110,操作方便。
又由于所述磁吸件120不仅通过磁吸的方式安装于所述连接壳体110,也通过磁吸的方式与外部安装物连接,具体的,所述磁吸件120与设于所述外部安装物的第二磁吸件720磁吸连接,所述第三表面721形成于所述第二磁吸件720朝向所述第二表面121的一侧;进一步地,为了避免将所述连接壳体拆卸于所述外部安装物时所述磁性连接件120在所述外部安装物的第二磁吸件720的磁吸作用下经所述安装通孔1112脱离所述第一壁111,并磁吸固定于所述第二磁吸件720,所述磁吸件120与所述第一壁111间的磁吸力大于所述磁吸件120与外部即所述第二磁吸件720间的磁吸力,使得所述磁吸件120稳定磁吸连接于所述第一壁111,避免受所述第二磁吸件720的磁吸作用脱离所述第一壁111。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至图4,所述磁吸限位件1113与所述磁吸件120磁吸连接,所述磁吸件120分别与所述磁吸限位件1113和外部安装面的第二磁吸件720磁吸连接,其中,所述磁吸件120与其相磁吸的磁吸件间的磁吸力的大小与所述磁吸件120和所述磁吸件的材质、以及所述磁吸件120与所述磁吸件间的磁吸面积、间距等因素相关,因此,基于所述磁吸限位件1113和所述第二磁吸件720的材质、以及其分别与所述磁吸件120间的磁吸面积等因素相同的基础上,可通过对其与所述磁吸件120间的间距设计满足所述磁吸件120与所述第一壁111间的磁吸力大于所述磁吸件120与外部即所述第二磁吸件720间的磁吸力,具体的,间距越小,磁吸力越大,磁吸连接更稳定;更具体的,请参阅图11至图12,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磁吸件120的第二表面121在所述第一壁111的厚度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壁111的第一表面1111靠近所述连接壳体110内部设置,且所述第二表面121与所述第一壁111在所述第一壁111的厚度方向上的间距大于或等于0.01mm,即所述第二表面121沿远离所述外部安装物(即轨道700)的方向下陷于所述第一表面1111设置,也就是说,所述磁吸件120与所述磁吸限位件1113抵接磁吸,所述磁吸件120与所述磁吸限位件1113间距为0,而所述磁吸件120与所述第二磁吸件720间隔磁吸,所述磁吸件120与所述第二磁吸件720间距大于或等于0.01mm,因此,相较于所述第二磁吸件720与所述磁吸件120磁吸连接,所述磁吸限位件1113与所述磁吸件120磁吸连接更加稳定,避免所述磁吸件120在所述第二磁吸件720的磁吸作用下脱离所述第一壁111。
具体的,还可以在基于所述磁吸限位件1113和所述第二磁吸件720分别与所述磁吸件120间的磁吸面积、间距等因素相同的基础上,通过对所述磁吸限位件1113和所述第二磁吸件720的材质选择满足所述磁吸件120与所述第一壁111间的磁吸力大于所述磁吸件120与外部即所述第二磁吸件720间的磁吸力,具体的,磁吸件的材质不同,其相对导磁率不同,且磁吸件的相对导磁率越大,其与所述磁吸件120间的磁吸力越大,磁吸连接更稳定;更具体的,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磁吸限位件1113的相对导磁率大于所述第二磁吸件720的相对导磁率,以使得所述磁吸限位件1113与所述磁吸件120间的磁吸力大于所述第二磁吸件720与所述磁吸件120间的磁吸力,所述磁吸限位件1113与所述磁吸件120磁吸连接更加稳定,避免所述磁吸件120在所述第二磁吸件720的磁吸作用下脱离所述第一壁111。
需要说明的是,导磁率又称导磁系数,是衡量物质的导磁性能的一个系数,以字母μ表示;而所述相对导磁率是材料导磁率与真空导磁率之比值。更具体的,钢的相对导磁率大于铁的导磁率,对此,所述磁吸限位件1113可采用钢材制备,所述第二磁吸件720可采用铁材制备。
具体的,还可以基于所述磁吸限位件1113和所述第二磁吸件720的材质、以及其分别与所述磁吸件120的间距等因素相同的基础上,可通过对其与所述磁吸件120间磁吸面积的设计满足所述磁吸件120与所述第一壁111间的磁吸力大于所述磁吸件120与外部即所述第二磁吸件720间的磁吸力,具体的,与所述磁吸件120的磁吸面积越大,磁吸力也越大;更具体的,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吸件1113与所述磁吸件120的磁吸面积大于所述第二磁吸件720与所述磁吸件120的磁吸面积;更具体的,所述磁吸限位件1113开设有一槽口对应所述安装通孔1112设置的第一凹槽1113a,所述磁吸件120磁吸连接于所述磁吸限位件1113,且容置于所述第一凹槽1113a,如此,使得所述磁吸件120不仅与所述第一凹槽1113a的底壁相磁吸,还与所述第一凹槽1113a的侧壁相磁吸,以此增大了所述磁吸限位件1113与所述磁吸件120的磁吸面积,进而增大了所述磁吸件120与所述磁吸限位件1113的磁吸强度,使得所述磁吸件120安装更加稳定;同时,所述第一凹槽1113a的开设使得磁吸限位件1113对所述磁吸件120具有限位作用,避免所述磁吸件120受力相对所述磁吸限位件1113活动减小所述磁吸件120与所述磁吸限位件1113间的磁力;另外,所述第一凹槽1113a的开设使得磁吸限位件1113对所述磁吸件120具有保护作用,若所述磁吸件120为磁铁,由于所述磁铁受力易受损,因此在所述连接壳体110受到撞击时,所述磁吸限位件1113可减小对磁铁的撞击力,避免磁铁受损。
进一步地,所述磁吸限位件1113的相对磁导率大于等于6500,且所述磁吸限位件1113的厚度大于等于0.6mm,使得磁吸件120与磁吸限位件1113之间的磁吸力大于磁吸件120与一般铁质安装面之间的磁吸力,当连接组件100从铁质安装面上取下时,磁吸件120能够跟随连接组件一起被取下,而不会吸附在铁质安装面上。其中,相对磁导率越大,磁吸限位件1113与磁吸件120之间的磁吸力越大,磁吸限位件1113的厚度越厚,磁吸限位件1113与磁吸件120之间的磁吸力越大。在一优选实施例中,磁吸限位件1113采用硅钢片制造。
进一步地,如图2-图4所示,所述磁吸限位件1113朝向所述磁吸件凹设有与所述磁吸件的形状相适配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具有一底面和至少两个相对设置的侧面,所述磁吸件吸合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面和至少一所述第一凹槽的侧面。其中,所述第一凹槽1113a可以是左右两端开放的通道形的槽形结构(如图2-图4所示),也可以是具有四个相互围合的侧面以及一底面的槽形结构(如图5b)。当磁吸件120放置于磁吸限位件1113时,磁吸件120吸附于磁吸限位件1113的底面和至少一侧面,使得磁吸件120与磁吸限位件1113之间的磁吸力进一步提高,能够有效防止磁吸件120脱离磁吸限位件1113。
进一步地,如图2-图5b所示,所述连接壳体110朝向所述磁吸限位件1113一端的内表面凹陷设置有第二凹槽1117,所述第二凹槽1117的朝向所述第一表面的一面开设所述安装通孔1112,所述连接壳体110于所述第二凹槽1117对应位置卡接有第二限位部1115,所述第二限位部1115盖设于所述第二凹槽1117的开口侧;其中,所述第二凹槽1117的形状与所述磁吸限位件1113相适配,所述磁吸限位件1113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1117,且被所述第二限位部1115限位于所述第二凹槽1117的内部空间。其中,所述第二凹槽1117的形状与磁吸限位件1113相适配可以理解为,第二凹槽1117能够套设于磁吸限位件1113的外部,以将磁吸限位件限位。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3、以及图5a,所述安装通孔1112呈相对设置的两侧壁分别凸设有第一限位部1114,两个第一限位部1114的表面构成上述第二凹槽1117的一面。两个所述第一限位部1114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壁111的一侧设有第二限位部1115,所述第二限位部1115与所述第一限位部1114相对间隔设置形成一安装空间,所述磁吸限位件1113被容置于所述安装空间内,并被所述第一限位部1114和所述第二限位部1115夹持固定;实现所述磁吸限位件1113的可拆卸安装。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a,两个所述第一限位部1114之间的间距大于或小于所述第一凹槽1113a在两个所述第一限位部1114的分布方向上的槽宽,如此,所述第一限位部1114和所述第二限位部1115直接夹持固定了所述第二限位部1115,使得所述磁吸件120的第二表面121可以沿靠近所述轨道700的第三表面721的方向经所述安装通孔1112凸出所述第一表面1111设置,或者与所述第一表面1111相平行,以实现与所述第三表面721抵接磁吸。另外,更具体的,所述第一限位部1114设于所述安装通孔1112靠近所述轨道700的第三表面721的孔端,使得所述磁吸件120的较多部位能够容置于所述安装通孔1112内,以此减小所述连接壳体110的整体体积。
需要说明的是的,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二限位部1115的设置形式不受限制,可以呈条状,具体的,所述第二限位部1115包括多个限位条,多个所述限位条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各所述限位条呈弧形设置,其中部向远离所述第一限位部1114的方向外凸,各所述限位条的两端分别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一限位部1114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与所述第一壁111相平行的方向;所述磁吸限位件1113可通过插入所述限位条与所述第一限位部1114之间卡接于所述第一壁111,安装拆卸方便。当然,所述第二限位部1115也可以呈板状(请参阅图1至图4)。
还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限位部1115与所述第一壁111的连接形式不受限制,可以是一体成型设置,也可以可拆卸连接设置。
具体的,请参阅图2、图3和图5a,所述第一壁111与所述第二限位部1115之间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卡扣11151结构,两个所述第一卡扣11151结构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各所述第一卡扣11151结构包括相适配扣合的第一卡扣11151和第一扣合槽1116,所述第一卡扣11151和所述第一扣合槽1116中之一设于所述第一壁111,另一设于所述第二限位部1115;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与所述第一壁111相平行的方向;所述第二限位部1115与所述第一壁111通过卡扣结构扣合连接,安装拆卸方便,且连接稳定。更具体的,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部1115呈板状,所述第二限位部1115上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卡扣11151,所述第一壁111上对应开设有两个第一扣合槽1116,方便用户安装拆卸。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方向为与所述第一壁111相平行的方向,即为所述轨道700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请参阅图1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轨道700的宽度方向为方向F1,所述轨道700的长度方向为方向F2。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5b所示,所述连接壳体110于所述安装通孔1112对应位置朝向所述磁吸限位件1113凸设有插接部1118,所述插接部1118构造为侧端开口的槽形结构;所述插接部1118的内部形状与所述磁吸限位件1113相适配,且所述安装通孔1112的尺寸小于所述磁吸限位件1113的尺寸,所述磁吸限位件1113由所述插接部1118的所述侧端插入,且与所述磁吸件120相吸合,使得所述磁吸限位件1113被所述插接部1118和所述磁吸件120所限位。其中,所述插接部1118远离所述磁吸件120一侧的壁可以是镂空的(如图5b所示),磁吸限位件1113由插接部1118的右端放入,推至插接部1118的左端,使得磁吸限位件1113被插接部1118限位;随即将磁吸件120由第一壁111的外侧吸附于磁吸限位件1113,由于磁吸件120被安装通孔1112限位,使得磁吸限位件1113间接地被安装通孔1112限位,而不能从插接部1118左端脱离,进而使得所述磁吸限位件1113被所述插接部1118和所述磁吸件120共同限位。本实施例通过磁吸件120与磁吸限位件1113相互磁吸的结构将自身限位,无需其它的安装结构,极大提高了装配效率。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如图5b所示,所述磁吸限位件1113具有四个相互围合的侧面以及一底面,磁吸限位件1113的侧壁被磁吸件120的端部阻挡,使得磁吸限位件1113无法从插接部1118的左端脱离,将磁吸限位件1113稳固地固定在第一壁111。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3、图39和图40,为了进一步加强所述连接壳体110与所述轨道700的连接稳定性,所述连接壳体110在第二方向上的两侧壁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连接壳体110还设有至少一卡合结构,所述卡合结构包括对应所述第一通孔设置的两个卡合部112,两个所述卡合部112分别可受力沿所述第二方向通过所述第一通孔活动于所述连接壳体110的内外侧,且两个所述卡合部112位于所述连接壳体110的外侧时可用以与所述轨道700卡合,更具体的,所述轨道设有卡合配合部713,两个所述卡合部112位于所述连接壳体110的外侧时与所述卡合配合部713卡合;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轨道700的宽度方向;通过设置所述卡合结构,使得所述连接壳体110不仅与所述轨道700磁吸,还与所述轨道700卡合,以此增加所述连接壳体110与所述轨道700的连接强度,避免所述连接壳体110轻易地从所述轨道700上脱落。更具体的,请参阅图1至图3、图39和图40,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合部112为卡凸,所述卡合配合部713为卡槽;进一步地,所述卡凸具有一初始位置,在所述初始位置时,所述卡凸位于所述连接壳体110的外侧,当将所述连接壳体110放入所述轨道700进行安装时,所述卡凸与所述轨道700的侧壁相抵接,且受力于所述轨道700的侧壁并通过所述第一通孔活动至一脱离位置即位于所述连接壳体110内,直至所述连接壳体110沿所述轨道700的高度活动至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轨道700的卡槽相对应时,所述卡凸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复位活动至所述初始位置即所述连接壳体110外与所述卡槽扣合。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连接壳体110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每一侧壁上的所述卡合结构的设置数量不受限制,可以是设置一个,也可以设置两个、三个等等,更具体的,请参阅图1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合结构设有多个,且多个所述卡合结构沿所述轨道700的长度方向和/或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增强所述连接壳体110与所述轨道700的连接稳定性。
还需要说明的是,请参阅图1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轨道700的宽度方向,即为方向F1。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至图3,所述连接壳体110还设有至少一操控部113,所述操控部113设于所述连接壳体110在第三方向上的一端的开口处,且可相对所述连接壳体110沿所述第三方向活动;所述操控部113与其邻近的一所述卡合结构传动连接,以在其活动时带动该卡合结构的两个卡合部112沿所述第二方向活动;其中,所述第三方向为所述轨道700的长度方向;如此,用户可通过作用所述操控部113控制与所述操控部113传动连接的卡合结构的活动状态;具体的,当需要将所述连接壳体110从所述轨道700上拆除时,用户可对所述操控部113施加一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作用力,使得所述操控部113自一初始位置即所述连接壳体110的开口处活动至一脱离位置即所述连接壳体110的内部,并能够带动两个所述卡合部112沿所述第二方向相互靠近且通过所述第一通孔自所述连接壳体110的外部活动至所述连接壳体110的内部,以此使得所述卡合部112脱离所述卡合配合部713,方便用户快速地将所述连接壳体110从所述轨道700取出;当然也可以是用户对所述操控部113施加一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作用力,使得所述操控部113自所述脱离位置活动至所述初始位置,并能够带动两个所述卡合部112沿所述第二方向相互远离且通过所述第一通孔自所述连接壳体110的内部活动至所述连接壳体110的外部,以此使得所述卡合部112与所述卡合配合部713卡合。
另外,当安装于所述轨道700上的所述连接组件100需要拆卸时,用户是通过将手指插入所述轨道700的槽体710内按压所述操控部113实现对所述操控部113作用,因此,将所述操控部113设于所述连接壳体110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一端的开口处,方便用户按压所述操控部113。
需要说明的是,请参阅图1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方向为所述轨道700的长度方向,即为方向F2。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和图6,所述操控部113包括一操控板1131、以及设于所述连接壳体110内部的传动板1132,所述传动板1132与两个所述卡合部112之间设有两个滑槽1132a和两个联动凸部1121,两个所述滑槽1132a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且两个所述滑槽1132a的间距自其靠近所述操控板1131的一端至其远离所述操控板1131的一端呈渐扩设置,两个所述联动凸部1121分别设于其对应的所述滑槽1132a内,且在受力时沿所述滑槽1132a活动;所述两个滑槽1132a和所述两个联动凸部1121中之一设于所述操控板1131,另一设于两个所述滑块;如此,当所述操控部113受力沿所述第三方向活动时,所述联动凸部1121受力于所述操控部113沿所述滑槽1132a活动,从而带动两个所述卡合部112沿所述第二方向相互靠近或远离,即使得两个卡合部112活动于所述连接壳体110的内外,实现与所述轨道700的卡合或分离。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和图6,所述连接壳体110内还设有一第三限位部114,所述第三限位部114与所述操控部113在所述第三方向上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三限位部114与所述联动部之间设有第一弹性件115,所述第一弹性件115受力可沿所述第三方向弹性伸缩;如此,当所述操控部113受一作用力自所述初始位置活动至所述脱离位置时,所述第一弹性件115受力压缩,且在该作用力撤去后,所述第一弹性件115受力弹性伸展并作用所述操控部113,以使得所述操控部113受力复位至所述初始位置,用户使用方便。
更具体的,所述连接壳体110内设有操控盒,所述操控盒的开口端扣合连接有一盒盖,所述第三限位部114形成于所述操控盒远离所述操控板1131的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设置的第二侧壁与所述盒盖之间形成有一活动口,所述操控部113的传动板1132通过所述活动口插设于所述操控盒内;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设有一限位板,所述限位板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设置,且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形成一活动空间,所述滑块适配地设于所述活动空间内,且所述活动空间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侧壁分别对应所述滑块开设有滑动通孔,用以供所述滑块活动,所述限位板的设置限定了所述滑块的活动,保证所述滑块能够通过所述滑动通孔和所述第一通孔活动于所述连接壳体110内外。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弹性件115可以是弹簧、橡胶条等,具体的,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件115为弹簧,成本低。
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方便用户了解所述操控部113的使用方法,所述第一壁111远离所述电子设备的一侧设有使用标识,所述使用标识被设置为一方向箭头,所述方向箭头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设置,其箭头指向远离所述操控板1131的方向,用以提示用户沿该箭头的方向按压所述操控板1131控制所述滑块的活动。
具体的,请参阅图2和图3,至少一所述卡合结构的两个卡合部112之间预压缩有一第二弹性件116,所述第二弹性件116受力可沿所述第二方向弹性伸缩;也就是说,在所述卡合部112位于所述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二弹性件116处于一压缩状态,此时,所述第二弹性件116产生一弹力,如此,当所述卡合部112位于所述初始位置处与所述卡合适配部相卡合时,所述第二弹性件116的弹力增强了所述卡合部112和所述卡合适配部的卡合稳定性,使得所述连接壳体110与所述轨道700连接更加牢固。
具体的,请参阅图1至图3,所述连接组件100中有一个所述连接壳体110被设置为控制盒体117,所述控制盒体117用以分别与外部导电区和一电子设备电连接,以通过所述导电区供电于所述电子设备;更具体的,所述控制盒体117内设有供电模块,所述供电模块用以与所述轨道700的导电区电连接,以供电于所述电子设备;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盒体117内还设有控制模块1174,所述控制模块1174用以分别与所述供电模块和所述电子设备电连接,以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工作状态,以所述电子设备是灯具为例,用户通过所述控制模块1174可控制灯具的开关、亮度、色温等等,为用户提供一种智能化生活工作体验。所述供电模块和所述控制模块为现有技术,在此不一一赘述;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供电模块包括电线,所述控制模块1174包括PCB板531和控制单元,所述PCB板531与所述电线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设于所述PCB板531上,所述控制单元包括单片机、蓝牙通信集成芯片、WIFI通信集成芯片等,用以与用户终端和电子设备通信连接;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至图3,所述控制盒体117在第二方向上的两侧壁分别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控制盒体117内设置有至少两个导电结构1171,即所述供电模块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导电结构1171,两个所述导电结构1171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间隔设置,各所述导电结构1171包括导电连接部11711、以及分设于所述导电连接部11711两端的第一导电部11712和第二导电部11713,所述第一导电部11712用以与所述电子设备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部11713对应所述第二通孔设置,且可受力相对所述控制盒体117通过所述第二通孔沿所述第二方向活动于所述控制盒体117的内外,并在所述控制盒体117安装于所述轨道700上时,两个所述第二导电部11713位于所述控制盒体117外与所述轨道700卡合,且与所述轨道700的导电区接触导电;也就是说,所述第二导电部11713不仅具有导电作用,实现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轨道700上取电,并且具有连接作用,通过与所述轨道700的导电卡槽712的卡合实现所述控制盒体117与所述轨道700卡接,进一步提高了所述连接壳体110的安装牢固性,且精简了所述控制盒体117的结构,降低了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和图3,两个所述第二导电部11713之间预压缩有一第三弹性件1173,所述第三弹性件1173受力可沿所述第二方向弹性伸缩,也就是说,两个所述第二导电部11713可如上文所述的卡合结构的两个卡合部112一般,可通过所述第三弹性件1173的弹力使得与所述轨道700的导电卡槽712卡合地更加稳定,不仅提高了所述控制盒体117与所述轨道700的连接稳定性,同时还使得所述第二导电部11713与所述导电卡槽712内的导电区抵接导电,提高导电效果,避免出现导电接触不良情况。更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弹性件1173为弹簧,由于弹簧也具有导电性,为避免电路短路,请参阅图3,两个所述第二导电部11713之间设有绝缘件1172,所述绝缘件1172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绝缘部11721、以及分设于所述第一绝缘部11721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两端的两个第二绝缘部11722,两个所述第二绝缘部11722分别与所述第一绝缘部11721呈夹角设置,且两个所述第二绝缘部11722的间距自其与所述第一绝缘部11721连接的一端至其远离所述第一绝缘部11721的一端呈渐扩设置,两个所述第二绝缘部11722之间还预压缩设置有所述第三弹性件1173;通过设置所述绝缘件1172避免电路短路,且通过所述绝缘件1172的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导电部11713与所述导电区接触时,进一步增大对所述第二导电部11713的作用力,使得所述第二导电部11713与所述导电区抵接更加紧密,从而进一步提高所述控制盒体117的连接稳定性和导电效果。更具体的,所述绝缘件1172为塑料件,具有弹性,且成本低。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连接壳体110与所述电子设备的连接形式不受限制,可以是一体成型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例如螺纹连接、卡接、磁吸连接等。具体的,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壳体110与所述电子设备可拆卸连接,方便用户拆装维修。
请参阅图7至图3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用电装置,所述用电装置包括电子设备以及连接组件100,所述连接组件100连接于所述电子设备,使得所述电子设备能够通过所述连接组件被可拆卸地安装一轨道上,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连接组件安装稳定,不易脱落,且使得安装拆卸方便,实用性高。具体的,以电子设备安装于轨道为例,所述连接组件100的磁吸件120用以与所述轨道700的第三表面721磁吸,以将所述电子设备磁吸安装于所述轨道700上;即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连接组件100磁吸安装于所述轨道700上,且安装稳定,不易脱落。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连接组件100即为上述的连接组件100,因此,所述用电装置包括上述的连接组件100的全部技术特征,也具有上述全部技术特征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组件100中有一连接壳体110被设置为控制盒体117,所述控制盒体117用以分别与外部导电区和一电子设备电连接,以通过所述导电区供电于所述电子设备;更具体的,所述控制盒体117内设有供电模块,所述供电模块用以分别与设于所述轨道700的导电区和所述电子设备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盒体117内还设置有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1174分别与所述供电模块和所述电子设备电连接,以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工作状态;丰富所述电子设备功能,实现所述电子设备智能化控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电子设备的类型不受限制,可以是各种照明灯具、传感器等用电设备。
具体的,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泛光灯,请参阅图8和图9,所述泛光灯200朝向所述连接组件100的一侧壁开设有第一连接槽211,且所述第一连接槽211的槽宽自其底壁至其槽口端呈渐扩设置,且所述第一连接槽211的呈相对设置的两个槽壁的横截面分别呈波浪线设置;所述连接壳体110上还设有至少一第一自攻螺钉160,所述第一自攻螺钉160卡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槽211;如此实现所述泛光灯200与所述连接组件100的可拆卸连接,且连接牢固。
进一步地,所述泛光灯200具有一沿第三方向延伸设置的泛光灯壳体210,所述泛光灯壳体210内设有第一光源模块,所述泛光灯200通过所述第一光源模块具备照明功能;而所述泛光灯壳体210沿所述第三方向即所述轨道700的方向延伸设置,使得所述泛光灯200整体长度较长,因此,为了将所述泛光灯200稳定安装于所述轨道700上,请参阅图7和图8,所述连接组件100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分布的至少两个所述连接壳体110,提高所述泛光灯200的安装稳定性,并且减轻了所述连接组件100的重量,降低了所述泛光灯200的整体生产成本;另外,基于上述“所述连接组件100中有一连接壳体110被设置为控制盒体117”的实施例,两个所述连接壳体110之一被设置为所述控制盒体117,且所述控制盒体117与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电连接,以控制所述第一光源模块的工作状态;所述工作状态包括灯亮状态、灯熄状态、光亮状态、色温状态等,如此,可实现所述泛光灯的照明功能,进一步地,还可实现所述泛光灯智能化多场景使用,为用户带来不同的照明体验,提高实用性。
需要说明的是,请参阅图7和图8,所述第三方向为所述轨道700的长度方向,即为方向F2。
还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光源模块包括光源,所述光源包括COB光源、或LED灯带、或LED灯珠等。更具体的,所述第一光源模块还包括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设置的电源板,所述光源设于所述电源板上,所述泛光灯壳体210内还设有散热器、透镜以及灯罩,所述散热器具有散热作用,所述透镜对应所述灯源设置,所述灯罩罩设于所述泛光灯壳体210的远离所述连接组件100开设的端口。
具体的,请参阅图20、图22、以及图24,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吊线灯400,所述吊线灯400具有一吊线灯壳体410,所述吊线灯壳体410内设有第二光源模块420、第一透镜430、涡流散热器440、以及防眩杯450,所述第二光源模块420设于所述涡流散热器440,且与所述控制盒体117电连接,用以被所述控制模块1174控制工作状态,所述第一透镜430对应所述第二光源模块420设置;所述防眩杯450通过与所述涡流散热器440内螺纹连接套设于所述涡流散热器440的外周,且通过与所述吊线灯壳体410外螺纹连接套设于所述吊线灯壳体410的出光口;其中,所述第二光源模块420发射的光线通过所述第一透镜430自所述吊线灯壳体410的出光口射出,提高出光效率,并通过设置的所述防眩杯450吸收刺眼反射光线,提高用户使用舒适度;同时,所述第二光源模块420通过设置的所述涡流散热器440实现高效散热,避免所述第二光源模块420因工作时间过长温度过高且无法快速散热而受损,影响所述第二光源模块420的使用寿命。更具体的,所述涡流散热器440为太阳花涡流散热器440。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光源模块420包括COB光源、或LED灯带、或LED灯珠等。
还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透镜430可以是聚光透镜,也可以是平光面透镜;更具体的,由于通过平光面透镜射出的光是散射的,为了提高光的利用率,当所述第一透镜430为平光面透镜时,所述吊线灯壳体410内还设有反光杯,所述反光杯的小开口端对应所述第二光源模块420设置,所述反光杯的大开口端盖设有所述平光面透镜,所述反光杯具有聚光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防眩杯450的内壁凸设有压紧圈451,所述压紧圈451用以在所述防眩杯450与所述涡流散热器440螺纹连接时与所述涡流散热器440沿所述吊线灯壳体410的深度方向共同夹持固定所述第一透镜430;如此,所述防眩杯450分别与所述吊线灯壳体410和所述涡流散热器440可拆卸连接,且所述涡流散热器440通过所述防眩杯450固定安装于所述吊线灯壳体410,同时所述第一透镜430通过所述防眩杯450和所述涡流散热器440固定安装于所述吊线灯壳体410,也就是说,在将所述防眩杯450安装于所述吊线灯壳体410的同时也间接的组装了所述涡流散热器440和所述第一透镜430,精简了组装步骤,提高了组装效率。更具体的,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涡流散热器440上螺纹连接有一支撑架,所述第二光源模块420设于所述支撑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盒体117和所述吊线灯壳体410分别开设有导线通孔;所述第二光源模块420和所述控制盒体117通过一导线电连接,所述导线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导线通孔插设于所述吊线灯壳体410和所述控制盒体117内。
进一步地,若所述吊线灯的安装方式为悬挂安装,则所述吊线灯的重力作用所述导线,使得所述导线易与所述第三光源模块320和所述控制模块1174接触不良,甚至直接断连,影响所述吊线灯的使用,对此,请参阅图19至图23、以及图25,所述导线分别与所述控制盒体117和所述吊线灯壳体410之间设有锁线结构,所述锁线结构包括供所述导线穿插的中空锁线座460和中空锁线盖140,所述中空锁线座460对应所述导线通孔设置,所述中空锁线座460远离所述导线通孔的一侧凸设有沿所述导线通孔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弹性卡条470,所述中空锁线盖140自其靠近所述中空锁线座460的一端至其远离所述中空锁线座460的一端呈渐缩设置;所述中空锁线座460和所述中空锁线盖140中之一设于所述控制盒体117和所述吊线灯壳体410,另一设于所述导线,且所述中空锁线座460与所述中空锁线盖140螺纹连接;如此,在所述中空锁线座460与所述中空锁线盖140螺纹连接时,由于所述中空锁线盖140自其靠近所述中空锁线座460的一端至其远离所述中空锁线座460的一端呈渐缩设置,多个所述弹性卡条470受力于所述中空锁线盖140逐渐相互靠近设置,以此逐渐锁紧导线直至组装完成,当所述吊线灯悬挂时,所述吊线灯对所述导线的重力会通过所述弹性卡条470传递至所述中空锁座和所述吊线灯壳体410,以此减小对所述导线的拉扯,避免所述导线与所述第三光源模块320和所述控制模块1174接触不良甚至断连。
具体的,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组件100还包括至少一转动结构,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连接壳体110通过所述转动结构转动连接,以使得所述电子设备能够在至少一个自由度上受一作用力相对所述连接组件100转动,且在所述电子设备转动至一转动位置处且该作用力撤去时能够支撑固定所述电子设备;如此,通过所述转动结构的设置使得所述电子设备的位置可调,进而使得所述电子设备可适用于多种场景,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为用户带来不同的使用体验,提高实用性。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3至图18,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射灯300,所述射灯具有一射灯壳体310;所述转动结构包括沿第四方向延伸设置的转轴130,所述转轴130分别与所述控制盒体117和所述射灯壳体310转动连接,以使得所述射灯壳体310可通过所述转轴130绕沿所述转轴130的径向延伸的轴线相对所述连接壳体110在第一自由度上转动,且可绕所述转轴130的轴线相对所述连接壳体110在第二自由度上转动;如此,所述射灯壳体310可在两个自由度上相对所述连接壳体110转动,扩大所述射灯300的照射角度可变换范围,满足用户不同的照明需求。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四方向为所述轨道700的高度方向,请参阅图13、图15至图17,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四方向为为所述轨道700的高度方向,即为方向F3。
具体的,为了提高所述射灯的实用性,请参阅图15至图17,所述射灯壳体310内设有至少一沿所述射灯壳体310的深度方向延伸的安装柱330,所述安装柱330的外周壁开设有沿其延伸方向延伸的限位槽331;所述射灯壳体310的内壁固定安装有一转动支撑座340,所述转动支撑座340包括安装部341和第四限位部342,所述安装部341与所述安装柱330螺纹连接,且固定安装有一与所述转轴130转动连接的旋转轴343,所述旋转轴343沿所述转轴130的径向延伸设置,所述第四限位部342插设于所述限位槽331,以限位所述安装部341;如此,所述转轴130绕所述旋转轴343在所述第一自由度上转动,所述旋转轴343通过所述转动支撑座340固定安装于所述射灯壳体310,所述转动支撑座340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射灯壳体310内,方便拆卸安装,且所述安装部341通过所述第四限位部342与所述限位槽331限位,使得所述转动支撑座340安装快速准确,同时也增加了所述转动支撑座340与所述安装柱330的连接强度,使得所述转动支撑座340安装更加稳固,可支撑所述转轴130在所述第一自由度上的转动。更具体的,所述安装柱330设于所述射灯壳体310的内侧壁,进一步加强所述转动支撑座340与所述射灯壳体310的连接稳定性。另外,所述旋转轴343为一螺栓,且所述螺栓上螺纹连接有一螺母,可通过调整所述螺母的位置调节所述转动支撑座340与所述转轴130之间的摩擦力,即调节所述转动支撑座340对所述转轴130的支撑力,所述支撑力为在所述转轴130受一作用力转动至一位置且该作用力被撤去时能够作用所述转轴130固定不动。
具体的,请参阅图15,所述射灯300还包括设于所述射灯壳体310内的第三光源模块320,基于上述“所述连接组件100中有一所述连接壳体110被设置为控制盒体117”的实施例,所述连接组件100中有一所述连接壳体110被设置为控制盒体117,所述控制盒体117分别与所述轨道700的导电区和所述第三光源模块320电连接,以控制所述第三光源模块320的工作状态;如此,实现所述射灯的照明功能,进一步地,还可实现所述射灯智能化多场景使用,为用户带来不同的照明体验,提高实用性。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三光源模块320包括COB光源、或LED灯带、或LED灯珠等。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盒体117与所述第三光源模块320通过导线电连接,该导线穿插于转轴130内,且其一端插设于所述控制盒体117内与所述控制盒体117内的控制模块1174电连接,另一端插设于所述射灯壳体310内与所述第三光源模块320电连接;当所述转轴130绕沿其径向方向延伸的轴线相对所述连接壳体110在所述第一自由度上转动时,所述导线会受力于所述转轴130的两端被拉扯,当所述转轴130在所述第一自由度上的转动范围过大时,所述转轴130对所述导线的拉扯力较大,容易损伤所述导线,影响所述导线的使用寿命,也容易使得所述导线与所述控制模块1174和/或所述第三光源模块320接触不良,甚至直接断连,影响所述射灯300的使用;对此,请参阅图13至图17,所述射灯壳体310内设有第一止挡部350和第二止挡部360,用以在所述转轴130在所述第一自由度上转动至一第一限转位置时,所述转轴130与所述第一止挡部350抵接,以及转动至一第二限转位置时,所述转轴130与所述第二止挡部360抵接,以使得所述转轴130在所述第一自由度上的可转动范围小于或等于90°;如此,通过设置所述第一止挡部350和所述第二止挡部360限定所述转轴130在所述第一自由度上的可转动范围,使得所述转轴130相对所述射灯壳体310只能往复转动,减小对所述导线的拉扯,减少损伤,使得所述导线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1174和所述第三光源模块320接触良好,延长所述导线的使用寿命。更具体的,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射灯壳体310包括一筒体、以及设于所述筒体背向所述射灯出光口的一端的筒盖,所述筒体的周侧壁开设有一第一转动通孔,所述筒盖开设有一第二转动通孔,所述第一转动通孔和所述第二转动通孔连通形成转动空间,用以供所述转轴130在所述第一自由度上转动,其中,所述第一转动通孔远离所述第二转动通孔的侧壁形成所述第一止挡部350,所述第二转动通孔远离所述第一转动通孔的侧壁形成所述第二止挡部360。
同样的,当所述转轴130绕其轴线相对所述连接壳体110在所述第二自由度上转动时,若转轴130转动角度过大,所述导线随之转动,自身会产生损伤,同时所述导线的两端收到的拉扯力较大,使得所述导线与所述控制模块1174和/或所述第三光源模块320接触不良,甚至直接断连,影响所述射灯的使用;对此,请参阅图18,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轴130插入所述连接壳体110内的部位的外周设有第三止挡部131,所述连接壳体110内设有第四止挡部370,在所述转轴130转动至一第三限转位置时,所述第三止挡部131与所述第四止挡部370相抵接,以使得所述转轴130在所述第二自由度上的可转动范围小于360°;如此,通过所述第三止挡部131和所述第四止挡部370限定所述转轴130在所述第二自由度上的可转动范围,使得所述转轴130相对所述连接壳体110只能往复转动,减小对所述导线的拉扯力,减少损伤,使得所述导线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1174和所述第三光源模块320接触良好,延长所述导线的使用寿命。
具体的,请参阅图26至图36,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格栅灯,所述格栅灯500具有一格栅灯壳体510,请参阅图31至图35,所述转动结构包括转动筒151和转动轴520,所述转动轴520沿第三方向延伸设置,所述转动筒151和所述转动轴520适配转动连接,所述转动筒151和所述转动轴520中之一连接于所述连接壳体110,另一连接于所述格栅灯壳体510,以使得所述格栅灯500可绕所述转动轴520的轴线相对所述连接组件100转动;其中,所述第三方向为所述轨道700的长度方向(即方向F2);以此实现所述格栅灯500在一个自由度上转动,适用于多种应用场景,满足用户不同的照明需求。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4和图35,所述转动轴520包括沿其延伸方向依次分布的第一轴部521和第二轴部522,所述第二轴部522的横截面积与所述转动筒151的筒孔相适配,且小于所述第一轴部521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二轴部522套设于所述转动筒151,且其伸出所述转动筒151的部位的外周凸设有至少一弹性止挡凸起523,所述弹性止挡凸起523与所述第一轴部521共同限位所述转动筒151;如此实现所述转动轴520和所述转动筒151转动连接,且限位所述转动筒151,避免在转动过程中,所述转动筒151和所述转动轴520分离,提高所述格栅灯500的转动稳定性。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4和图35,所述转动筒151与所述第一轴部521之间设有至少一定位部1511和齿部5211,所述定位部1511与所述齿部5211中之一设于所述转动筒151朝向所述第一轴部521的一侧,另一设于所述第一轴部521朝向所述转动筒151的一侧,所述定位部1511与所述齿部5211中的凹部5211a相适配,以在所述格栅灯500转动至所述转动位置处且所述作用力被撤去时,所述定位部1511与所述齿部5211中的一凹部5211a适配卡合,固定所述转动筒151和所述转动轴520;从而支撑所述格栅灯500在所述转动位置处固定不动。
具体的,所述格栅灯壳体510背向所述格栅灯的出光口的一侧壁开设有第二连接槽,所述第二连接槽的槽宽自其底壁至其槽口端呈渐扩设置,且所述第二连接槽的两个侧壁的截面分别呈波浪线设置;所述连接壳体110上还设有至少一第二自攻螺钉,所述第二自攻螺钉卡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槽;以此实现所述格栅灯壳体510与所述连接壳体110可拆卸连接,方便组装。
具体的,由于所述轨道700的槽体710具有一定的深度,为了避免所述轨道700干涉所述格栅灯的转动,请参阅图30至图33、以及图36,所述连接组件100朝向所述格栅灯500的一侧可拆卸连接有一转动盒150,所述转动结构设于所述转动盒150与所述格栅灯壳体510之间;所述转动盒150的高度与所述连接壳体110的高度之和大于所述轨道700的高度;使得所述格栅灯500设于所述轨道700外部,且可通过所述转动结构相对所述连接组件100转动。
具体的,请参阅图27至图29、图31、以及图33,所述格栅灯壳体510内设有第四光源模块530以及多个第二透镜540,基于上述“所述连接组件100中有一所述连接壳体110被设置为控制盒体117”的实施例,所述控制盒体117与所述第四光源模块530电连接,以控制所述第四光源模块530的工作状态,如此,可实现所述格栅灯500智能化多场景使用,为用户带来不同的照明体验,提高实用性。更具体的,所述第四光源模块530包括PCB板531和多个灯源532,所述灯源532设于所述PCB板531远离所述连接组件100的一侧,多个所述第二透镜540与多个所述灯源532一一对应设置,且与所述PCB板531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透镜540可以是聚光透镜,也可以是平光面透镜;更具体的,由于通过平光面透镜射出的光是散射的,为了提高光的利用率,当所述第二透镜540为平光面透镜时,所述格栅灯壳体510内还设有反光杯,所述反光杯的小开口端对应所述第四光源模块530设置,所述反光杯的大开口端盖设有所述平光面透镜,所述反光杯具有聚光作用。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7至图29、图31、以及图33,所述格栅灯壳体510内设有一安装件550,所述安装件550设于所述灯源532远离所述PCB板531的一侧,所述安装件550与所述PCB板531螺纹连接,且所述安装件550与所述PCB板531之间还设有适配插接的定位柱551和定位孔5311,所述定位柱551和所述定位孔5311中之一设于所述安装件550,另一设于所述PCB板531;多个所述第二透镜540设于所述安装件550;如此,所述第二透镜540通过所述安装件550与所述PCB板531可拆卸连接,且通过所述定位柱551和所述定位孔5311可以更加高效地组装,且提高连接稳定性。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7至图29、以及图33,所述格栅灯500还包括格栅560,所述格栅560设于所述格栅灯壳体510的出光口处,且所述格栅560与所述安装件550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卡扣552结构,所述第二卡扣552结构包括相适配扣合的第二卡扣552和第二卡槽561,所述第二卡扣552和所述第二卡槽561中之一设于所述格栅560,另一设于所述安装件550;以此实现所述格栅560的安装,且拆装方便。
进一步地,所述格栅560包括防眩框和多个防眩板,所述防眩框套设于所述格栅灯的出光口处,多个所述防眩板间隔分布于所述防眩框内,以将所述防眩框分隔为多个防眩区域,且多个所述防眩区域与多个所述第二透镜540一一对应;如此可以吸收通过所述第二透镜540发射的刺眼反射光线,使得所述格栅560具备防眩光功能。
进一步地,由于生产误差等因素,使得所述格栅560与所述格栅灯壳体510之间具有间隙,而所述第四光源模块530的部分光线会从所述第二透镜540的侧壁并通过该间隙射出,而非从所述出光口射出,使得所述格栅灯500出现漏光现象,影响用户体验,对此,请参阅图28和图29,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格栅灯壳体510的内壁向内凸设有止挡条570,所述止挡条570设于所述格栅560和所述安装件550之间;所述止挡条570可以遮挡所述格栅560与所述格栅灯壳体510之间的间隙,避免发生漏光现象,同时,所述止挡条570的设置还具有挡灰作用,当外界灰尘通过该间隙落入所述格栅灯壳体510后被所述止挡条570阻挡,避免灰尘落入所述第四光源模块530上,影响所述格栅灯500的照明效果。
具体的,请参阅图32,所述格栅灯壳体510具有与所述格栅灯的出光口相对设置的背光口;所述格栅灯500还包括梳状散热器580,所述梳状散热器580设于所述背光口,且与所述第四光源模块530可拆卸地连接;通过设置所述梳状散热器580对所述第四光源模块530进行高效散热,避免所述第四光源模块530因温度过高而损坏,延长所述第四光源模块530的使用寿命;又由于所述涡流散热器440设于所述吊线灯壳体410的背光口,有利于更快散热,且还具有遮挡作用,避免所述格栅灯壳体510内的电子元器件被暴露,即所述涡流散热器440形成了所述格栅灯壳体510的一侧壁,精简了所述格栅灯500的结构。更具体的,所述涡流散热器440与所述第四光源模块530的PCB板531螺纹连接。
具体的,请参阅图37和图38,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电源适配器600,所述电源适配器600具有一电源适配器壳体610,所述电源适配器壳体610内设有电压转换模块,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用以与外部电源电连接;同时,基于上述“所述连接组件100中有一所述连接壳体110被设置为控制盒体117”的实施例,所述电压转换模块还与所述控制盒体117电连接,以供电于设于所述轨道700上的另一连接于所述控制盒体117的用电装置;即所述电源适配器具备供电功能。
进一步地,由于泛光灯、射灯、吊线灯、格栅等不同类型的电子设备的尺寸有所不同,使得所述控制盒体117上的导电结构1171在所述轨道700的高度方向上的位置也有所不同,所述轨道700对此具有其对应的导电区,对此,与所述电源适配器600电连接的控制盒体117也需要有相对应的导电结构1171与其它电子设备电连接,对此,请参阅图37和图38,所述控制盒体117设置有第一导电组和第二导电组,所述第一导电组和所述第二导电组分别包括两个导电结构1171,且两个导电结构1171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导电组和所述第二导电组沿第四方向间隔设置,用以与所述轨道700上沿所述第四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导电区一一对应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轨道700的宽度方向(即方向F1),所述第四方向为所述轨道700的高度方向(即方向F3);如此,所述电源适配器可以供电于不同尺寸的电子设备。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照明系统,所述照明系统包括轨道700、照明组件以及一用电装置,所述轨道700用于安装于一安装部341,所述照明组件磁吸安装于所述轨道700,包括泛光灯、射灯、吊线灯以及格栅灯中至少一个,所述用电装置磁吸安装于所述轨道700,用以与外部电源电连接,且通过所述轨道700供电于所述照明组件;各种类型灯具通过所述轨道700实现快捷安全地安装使用,提高用户的体验感。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照明组件包括的泛光灯、射灯、吊线灯以及格栅灯为上述的泛光灯200、射灯300、吊线灯400以及格栅灯500,因此,所述照明组件包括上述的泛光灯、射灯、吊线灯以及格栅灯的全部技术特征,所述照明组件也具有上述全部技术特征带来的技术效果;再者,所述用电装置即为上述的电源适配器600,因此,所述照明系统包括上述的照明组件和电源适配器600的全部技术特征,所述照明系统也具有上述全部技术特征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9和图40,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轨道700具有一槽体710,形成于所述槽体710底壁的第三表面721用以与所述连接组件100磁吸连接,所述槽体710在第二方向上的两内侧壁设置有导电区,所述导电区沿第三方向延伸设置,用以与所述电子设备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轨道700的宽度方向(即方向F1),所述第三方向为所述轨道700的长度方向(即方向F2);如此,所述轨道700通过与所述连接组件100磁吸实现与所述电子设备可拆卸连接,使用方便,拆装便捷,同时通过设置的导电区具备导电功能,实现所述电子设备的供电,且所述导电区设于所述槽体710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侧壁的内侧,相较于将所述导电区设于所述槽体710的底壁,所述槽体710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侧壁对电子设备具有挤压力,使得所述导电区与所述连接组件100的导电结构1171抵接更加紧密,提高导电效果;另外,所述导电区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设置,如此,所述电子设备设于所述槽体710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任一位置均能与所述磁吸件120轨道导电,即所述电子设备的安装位置可调,可满足用户不同的安装需求,提高实用性。更具体的,所述槽体710为铝型材一体成型设置,结构稳定性高,且重量轻。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轨道700与上述实施例中的连接组件100相适配。
还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安装部341可以是墙壁等任一实物,所述轨道700与所述安装部341的安装方式包括预埋、预留开槽、明装、半吊等等。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9和图40,所述槽体710的底壁开设有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的磁吸槽711,所述磁吸槽711内设有第二磁吸件720,所述第二磁吸件720用以与所述连接组件100的磁吸件120磁吸,所述第三表面721形成于所述第二磁吸件720背向所述磁吸槽711底壁的一侧;更具体的,所述磁吸槽711的槽口设有呈间隔设置的两个夹持部,用以与所述磁吸槽711的底壁共同夹持固定所述第二磁吸件720。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磁吸件720的材质不受限制,可以是磁铁,也可以是铁、铜、硅钢等,具体的,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磁吸件720的材质为铁,成本低。
具体的,为了扩大所述轨道700的适用范围,可与不同尺寸的所述用电装置导电,所述槽体710在其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壁均被设置为所述导电区,但是如此设置,成本高,且使得所述轨道700的整体重量较重,因此,请参阅图40,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槽体710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侧壁的内侧分别开设有沿第四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导电卡槽712,各所述导电卡槽712内设有导电片730,以形成所述导电区;其中,所述第四方向为所述轨道700的高度方向(即方向F3);如此,既能实现与不同尺寸的所述电子设备导电,且两个所述导电片730沿所述第四方向间隔设置,减小了所述导电区的设置面积,即降低了生产成本和所述轨道700的整体重量。更具体的,所述导电片730的材质为铜。
具体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所述轨道700与所述用电装置的连接稳定性,所述轨道700与所述连接组件100不仅磁吸连接,还能卡合连接等等。具体的,请参阅图39和图40,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槽体710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侧壁的内侧分别还设有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设置的卡合配合部713,所述卡合配合部713用以与所述连接组件100的卡合部112适配卡合;如此,既能使得所述轨道700与所述用电装置可拆卸连接,又能使得所述轨道700与所述用电装置安装牢固,避免所述用电装置从所述轨道700中脱离,提高使用安全性。另外,由于所述卡合适配部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设置,所述连接组件100可相对所述轨道700滑动,即可以不用拆卸所述用电装置,直接通过移动所述用电装置调整安装位置,使得用户使用更加方便。
具体的,请参阅图39和图40,所述槽体710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侧壁的外侧分别开设有卡接槽714,所述卡接槽714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设置,用以与所述安装部341卡接,以此实现所述轨道700与所述安装部341的可拆卸连接。当然,所述轨道700还能通过与所述安装部341螺纹连接等方式实现可拆卸安装,方便调整所述轨道700的安装位置,即调整所述电子设备的安装位置,满足用户不同的使用需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31)

1.一种连接组件,其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
连接壳体,其具有第一壁,所述第一壁朝向第四方向设置有第一表面;
磁吸件,设置于所述连接壳体的靠近所述第一表面的一端,且具有磁性;
其中,所述磁吸件朝向所述第四方向设置有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的间距被设置为小于或者等于2mm,所述第四方向为垂直于所述第一壁且指向所述连接壳体外部的方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组件,其中,所述连接壳体于靠近所述磁吸件的一端设置有磁吸限位件,所述磁吸限位件安装于所述连接壳体,所述磁吸件与所述磁吸限位件相吸合,以使所述磁吸件通过所述磁吸限位件限位于所述连接壳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壁开设有一安装通孔,所述安装通孔的形状与所述磁吸件相适配;所述磁吸限位件设置于所述连接壳体的内侧,且与所述安装通孔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磁吸件放置于所述安装通孔,且与所述磁吸限位件相吸合,使得所述磁吸件被所述磁吸限位件和所述安装通孔共同限位。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组件,其中,所述磁吸限位件的相对磁导率大于等于6500,且所述磁吸限位件的厚度大于等于0.6mm。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组件,其中,所述磁吸限位件朝向所述磁吸件凹设有与所述磁吸件的形状相适配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具有一底面和至少两个相对设置的侧面,所述磁吸件吸合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面和至少一所述第一凹槽的侧面。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组件,其中,所述连接壳体朝向所述磁吸限位件一端的内表面凹陷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朝向所述第一表面的一面开设所述安装通孔,所述连接壳体于所述第二凹槽对应位置卡接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盖设于所述第二凹槽的开口侧;
其中,所述第二凹槽的形状与所述磁吸限位件相适配,所述磁吸限位件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且被所述第二限位部限位于所述第二凹槽的内部空间。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组件,其中,所述连接壳体于所述安装通孔对应位置朝向所述磁吸限位件凸设有插接部,所述插接部构造为侧端开口的槽形结构;
所述插接部的内部形状与所述磁吸限位件相适配,且所述安装通孔的尺寸小于所述磁吸限位件的尺寸,所述磁吸限位件由所述插接部的所述侧端插入,且与所述磁吸件相吸合,使得所述磁吸限位件被所述插接部和所述磁吸件所限位。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组件,其中,所述连接壳体在第二方向上的两侧壁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
所述连接壳体还设有至少一卡合结构,所述卡合结构包括对应所述第一通孔设置的两个卡合部,两个所述卡合部分别可受力沿所述第二方向通过所述第一通孔活动于所述连接壳体的内外侧,且两个所述卡合部位于所述连接壳体的外侧时可用以与一轨道卡合;
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轨道的宽度方向。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组件,其中,所述连接壳体还设有至少一操控部,所述操控部设于所述连接壳体在第三方向上的一端的开口处,且可相对所述连接壳体沿所述第三方向活动;
所述操控部与其邻近的一所述卡合结构传动连接,以在其活动时带动该卡合结构的两个卡合部沿所述第二方向活动;
其中,所述第三方向为所述轨道的长度方向。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组件,其中,所述操控部包括一操控板、以及设于所述连接壳体内部的传动板,所述传动板与两个所述卡合部之间设有两个滑槽和两个联动凸部,两个所述滑槽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且两个所述滑槽的间距自其靠近所述操控板的一端至其远离所述操控板的一端呈渐扩设置,两个所述联动凸部分别设于其对应的所述滑槽内,且在受力时沿所述滑槽活动;
所述两个滑槽和所述两个联动凸部中之一设于所述传动板,另一设于两个所述联动凸部。
11.如权利要求1-5、8-10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组件,其中,所述连接组件中有一个所述连接壳体被设置为控制盒体,所述控制盒体用以分别与外部导电区和一电子设备电连接,以通过所述导电区供电于所述电子设备。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接组件,其中,所述控制盒体在第二方向上的两侧壁分别开设有第二通孔;
所述控制盒体内设置有至少两个导电结构,两个所述导电结构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间隔设置,各所述导电结构包括导电连接部、以及分设于所述导电连接部两端的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所述第一导电部用以与所述电子设备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部对应所述第二通孔设置,且可受力相对所述控制盒体通过所述第二通孔沿所述第二方向活动于所述控制盒体的内外,并在所述控制盒体安装于一轨道上时,两个所述第二导电部位于所述控制盒体外与所述轨道卡合,且与所述轨道的导电区接触导电;
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轨道的宽度方向。
13.一种用电装置,其中,包括:
电子设备;以及,
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组件,其连接于所述电子设备,使得所述电子设备能够通过所述连接组件被可拆卸地安装于一轨道上。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用电装置,其中,所述连接组件中有一连接壳体被设置为控制盒体,所述控制盒体内用以分别与所述轨道的导电区和所述电子设备电连接,以通过所述导电区供电于所述电子设备。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电装置,其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泛光灯,所述泛光灯朝向所述连接组件的一侧壁开设有第一连接槽,且所述第一连接槽的槽宽自其底壁至其槽口端呈渐扩设置,且所述第一连接槽的呈相对设置的两个槽壁的横截面分别呈波浪线设置;
所述连接壳体上还设有至少一第一自攻螺钉,所述第一自攻螺钉卡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槽。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电装置,其中,所述泛光灯具有一沿第三方向延伸设置的泛光灯壳体,所述泛光灯壳体内设有第一光源模块;
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沿所述第三方向间隔分布的至少两个所述连接壳体,两个所述连接壳体中之一被设置为所述控制盒体,所述控制盒体与所述第一光源模块电连接,用以控制所述第一光源模块的工作状态;
所述第三方向为所述轨道的长度方向。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电装置,其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吊线灯,所述吊线灯具有一吊线灯壳体,所述吊线灯壳体内设有第二光源模块、第一透镜、涡流散热器、以及防眩杯,所述控制盒体内设有控制模块,所述第二光源模块设于所述涡流散热器,且与所述控制盒体电连接,用以被所述控制模块控制工作状态,所述第一透镜对应所述第二光源模块设置;
所述防眩杯通过与所述涡流散热器内螺纹连接套设于所述涡流散热器的外周,且通过与所述吊线灯壳体外螺纹连接套设于所述吊线灯壳体的出光口;
所述防眩杯的内壁凸设有压紧圈,所述压紧圈用以在所述防眩杯与所述涡流散热器螺纹连接时与所述涡流散热器沿所述吊线灯壳体的深度方向共同夹持固定所述第一透镜。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用电装置,其中,所述控制盒体和所述吊线灯壳体分别开设有导线通孔;
所述第二光源模块和所述控制盒体通过一导线电连接,所述导线分别与所述控制盒体和所述吊线灯壳体之间设有锁线结构,所述锁线结构包括供所述导线穿插的中空锁线座和中空锁线盖,所述中空锁线座对应所述导线通孔设置,所述中空锁线座远离所述导线通孔的一侧凸设有沿所述导线通孔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弹性卡条,所述中空锁线盖自其靠近所述中空锁线座的一端至其远离所述中空锁线座的一端呈渐缩设置;
所述中空锁线座和所述中空锁线盖中之一设于所述控制盒体和所述吊线灯壳体,另一设于所述导线,且所述中空锁线座与所述中空锁线盖螺纹连接。
19.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电装置,其中,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至少一转动结构,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连接壳体通过所述转动结构转动连接,以使得所述电子设备能够在至少一个自由度上受一作用力相对所述连接组件转动,且在所述电子设备转动至一转动位置处且该作用力撤去时能够支撑固定所述电子设备。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用电装置,其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射灯,所述射灯具有一射灯壳体;
所述转动结构包括沿第四方向延伸设置的转轴,所述转轴分别与所述控制盒体和所述射灯壳体转动连接,以使得所述射灯壳体可通过所述转轴绕沿所述转轴的径向延伸的轴线相对所述连接壳体在第一自由度上转动,且可绕所述转轴的轴线相对所述连接壳体在第二自由度上转动;
其中,所述第四方向为所述轨道的高度方向。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用电装置,其中,所述射灯壳体内设有第一止挡部和第二止挡部,用以在所述转轴在所述第一自由度上转动至一第一限转位置时,所述转轴与所述第一止挡部抵接,以及转动至一第二限转位置时,所述转轴与所述第二止挡部抵接,以使得所述转轴在所述第一自由度上的可转动范围小于或等于90°。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用电装置,其中,所述转轴插入所述连接壳体内的部位的外周设有第三止挡部,所述连接壳体内设有第四止挡部,在所述转轴在所述第二自由度上转动至一第三限转位置时,所述第三止挡部与所述第四止挡部相抵接,以使得所述转轴在所述第二自由度上的可转动范围小于360°。
23.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用电装置,其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格栅灯,所述格栅灯具有一格栅灯壳体;
所述转动结构包括转动筒和转动轴,所述转动轴沿第三方向延伸设置,所述转动筒和所述转动轴适配转动连接,所述转动筒和所述转动轴中之一连接于所述连接壳体,另一连接于所述格栅灯壳体,以使得所述格栅灯灯体可绕所述转动轴的轴线相对所述连接组件转动;
其中,所述第三方向为所述轨道的长度方向。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用电装置,其中,所述转动轴包括沿其延伸方向依次分布的第一轴部和第二轴部,所述第二轴部的横截面积与所述转动筒的筒孔相适配,且小于所述第一轴部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二轴部套设于所述转动筒,且其伸出所述转动筒的部位的外周凸设有至少一弹性止挡凸起,所述弹性止挡凸起与所述第一轴部共同限位所述转动筒。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用电装置,其中,所述转动筒与所述第一轴部之间设有至少一定位部和齿部,所述定位部与所述齿部中之一设于所述转动筒朝向所述第一轴部的一侧,另一设于所述第一轴部朝向所述转动筒的一侧,所述定位部与所述齿部中的凹部相适配,以在所述格栅灯灯体转动至所述转动位置处且所述作用力被撤去时,所述定位部与所述齿部中的一凹部适配卡合,以固定所述转动筒和所述转动轴。
26.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用电装置,其中,所述格栅灯壳体内设有第四光源模块以及多个第二透镜,所述控制盒体与所述第四光源模块电连接,以控制所述第四光源模块的工作状态;
所述第四光源模块包括PCB板和多个灯源,所述灯源设于所述PCB板远离所述连接组件的一侧,多个所述第二透镜与多个所述灯源一一对应设置,且与所述PCB板固定连接。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用电装置,其中,所述格栅灯壳体内设有一安装件,所述安装件设于所述灯源远离所述PCB板的一侧,所述安装件与所述PCB板螺纹连接,且所述安装件与所述PCB板之间还设有适配插接的定位柱和定位孔,所述定位柱和所述定位孔中之一设于所述安装件,另一设于所述PCB板;
多个所述第二透镜设于所述安装件。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用电装置,其中,所述格栅灯还包括格栅,所述格栅设于所述格栅灯壳体的出光口处,且所述格栅与所述安装件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卡扣结构,所述第二卡扣结构包括相适配扣合的第二卡扣和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扣和所述第二卡槽中之一设于所述格栅,另一设于所述安装件。
29.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用电装置,其中,所述用电装置包括电源适配器,所述电源适配器具有一电源适配器壳体,所述电源适配器壳体内设有电压转换模块,所述电压转换模块分别与所述控制盒体和外部电源电连接,以供电于所述轨道上的另一用电装置。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用电装置,其中,所述控制盒体设置有第一导电组和第二导电组,所述第一导电组和所述第二导电组分别包括两个导电结构,且两个所述导电结构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
所述第一导电组和所述第二导电组沿第四方向间隔设置,用以与所述轨道上沿所述第四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导电区一一对应电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轨道的宽度方向,所述第四方向为所述轨道的高度方向。
31.一种照明系统,其中,所述照明系统包括:
一轨道,所述轨道用于安装于一安装部;
照明组件,磁吸安装于所述轨道,包括至少一如权利要求15-28中任一项所述用电装置;以及,
另一如权利要求29或30所述的用电装置,磁吸安装于所述轨道,用以与外部电源电连接,且通过所述轨道供电于所述照明组件。
CN202320111867.9U 2023-01-14 2023-01-14 连接组件、用电装置以及照明系统 Active CN2194331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11867.9U CN219433139U (zh) 2023-01-14 2023-01-14 连接组件、用电装置以及照明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11867.9U CN219433139U (zh) 2023-01-14 2023-01-14 连接组件、用电装置以及照明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33139U true CN219433139U (zh) 2023-07-28

Family

ID=873467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11867.9U Active CN219433139U (zh) 2023-01-14 2023-01-14 连接组件、用电装置以及照明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331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52336B2 (en) Removable LED light module for use in a light fixture assembly
EP2722584B1 (en) Lighting apparatus
KR20150009569A (ko) 정렬된 광 안내체 및 일체형 환기 열 안내체를 갖는 고체 조명장치
CN212056821U (zh) 灯具
CN219433139U (zh) 连接组件、用电装置以及照明系统
CN211694441U (zh) 灯具
CN111720764A (zh) 灯具
CN112803210A (zh) 连接器和灯具组件
CN110925614A (zh) 便捷替换式led灯具
WO2022032877A1 (zh) 一种灯体及灯具
CN214044237U (zh) 连接器和灯具组件
KR101681318B1 (ko) 회전각도 조절이 용이한 led 조명기기
CN207621772U (zh) 一种新型led灯具
CN212081016U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新型吸顶灯
CN220455658U (zh) 一种投影灯
CN219102864U (zh) Led工矿灯
CN214580753U (zh) 一种led新型线条灯
CN214147704U (zh) 双向供电的发光组件及灯具
KR101660511B1 (ko) 평판형 광원 모듈 경사각 체결 장치
CN214425770U (zh) 灯具
CN211289779U (zh) Led光源组件及灯具
CN215446384U (zh) 一种照明灯具
CN217519723U (zh) 一种磁吸式灯条
CN212961019U (zh) 一种灯具
CN215061873U (zh) 一种接触式轨道照明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