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32270U - 支架结构和电子设备保护壳 - Google Patents

支架结构和电子设备保护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32270U
CN219432270U CN202223506541.0U CN202223506541U CN219432270U CN 219432270 U CN219432270 U CN 219432270U CN 202223506541 U CN202223506541 U CN 202223506541U CN 219432270 U CN219432270 U CN 2194322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ne
connecting piece
cylindrical surface
flat
outer cylindr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0654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磊
杨家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Torra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orra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orra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orra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0654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322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322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322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架结构和电子设备保护壳,其中支架结构包括:第一连接件;转轴,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转轴上设置有扁位部;第二连接件,设置有轴孔,所述轴孔套设于所述转轴上以使得所述第二连接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轴孔内设置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扁位部相互配合以限定所述第二连接件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件转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转轴上设置有扁位部以及在所述轴孔内设置限位部,使得支架结构能够通过扁位部和限位部之间的配合来限定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转动,以便将支架结构锁定在特定的角度,满足用户的需求以及提升用户的使用感。

Description

支架结构和电子设备保护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架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支架结构和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壳。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支架,一般通过转轴来实现支架的转动。在转动的过程中,支架一般会有多个状态,例如在不实现支撑时的收纳状态,在转动到特定角度的支撑状态。而用户在使用时,一般都需要使支架稳定的保持在特定状态,例如支撑状态时,支架不会轻易的改变状态而影响用户的使用。
现有支架中的转轴一般为圆柱体,支架通过与转轴之间的紧密配合来实现转动时的阻尼效果,然而由于转轴是圆柱体,转轴表面各处与支架之间的摩擦力是相同的,其在转动至特定角度后,由于转轴和支架之间仅有摩擦力,很难使得支架能够一直维持在特定的角度,特别是在不断地使用过程中,转轴和支架之间的摩擦力会逐渐减弱直至消失,此时支架则失去了维持在特定角度的功能,从而影响到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至少部分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架结构,能够使得支架结构能够维持在特定的角度,提升用户的使用感。
具体地,一方面,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架结构,包括:第一连接件;转轴,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转轴上设置有扁位部;第二连接件,设置有轴孔,所述轴孔套设于所述转轴上以使得所述第二连接件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轴孔内设置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扁位部相互配合以限定所述第二连接件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件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轴包括外圆柱面,所述扁位部包括第一扁位;所述第一扁位包括第一平面,所述第一平面的两侧分别连接所述外圆柱面的两侧,且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一限位部相互配合以限定所述第二连接件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件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平面到所述转轴的中心点的最小距离与所述转轴的半径的比值范围为:0.75~0.875。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扁位部还包括第二扁位;所述第二扁位包括第二平面,所述外圆柱面包括第一子外圆柱面和第二子外圆柱面,所述第一平面连接于所述第一子外圆柱面的一侧和所述第二子外圆柱面的一侧之间,所述第二平面连接于所述第一子外圆柱面的另一侧和所述第二子外圆柱面另一侧之间且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对称设置;所述轴孔还包括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平面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相互配合以限定所述第二连接件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件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平面到所述第一平面的最小距离与所述转轴的直径的比值范围为:0.86~0.94。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轴包括外圆柱面,所述扁位部包括第一扁位,所述第一扁位包括第一平面和第三平面,所述第一平面的一侧通过所述第三平面连接所述外圆柱面的一侧,所述第一平面的另一侧连接所述外圆柱面的另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三平面连接的交点处到所述转轴的中心点的距离与所述转轴的半径的比值范围为:0.78~0.89。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扁位部还包括第二扁位;所述第二扁位包括第二平面和第四平面,所述第二平面的一侧与所述第四平面的一侧连接;所述外圆柱面包括第三子外圆柱面和第四子外圆柱面;其中,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三平面连接于所述第三子外圆柱面的一侧和所述第四子外圆柱面的一侧之间,所述第二平面和所述第四平面连接于所述第三子外圆柱面的另一侧和所述第四子外圆柱面另一侧之间;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对称设置所述第三平面与所述第四平面对称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平面与所述第四平面连接的交点处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三平面连接的交点处的距离与与所述转轴的直径的比值范围为:0.86~0.94。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轴包括外圆柱面,所述扁位部包括第一扁位,所述第一扁位包括第一平面、第三平面和第一弧面,所述第一平面的一侧通过所述第一弧面连接所述第三平面的一侧,所述第一平面的另一侧通过所述外圆柱面连接所述第三平面的另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轴包括外圆柱面,所述扁位部包括第一扁位,所述第一扁位包括第一平面、第二弧面和第一过渡面;其中,所述第一平面的一侧与所述外圆柱面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二弧面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平面远离所述外圆柱面的一侧相连,所述第二弧面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一过渡面的一侧相连,所述第一过渡面的另一侧与所述外圆柱面远离所述第一平面的一侧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扁位部还包括第二扁位;所述第二扁位与所述第一扁位对称设置。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壳,包括:保护壳本体,所述保护壳本体上设置有容置腔;如上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架结构,连接于所述保护壳本体。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特征可以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1、本实施例通过在转轴上设置有扁位部以及在所述轴孔内设置限位部,使得支架能够通过扁位部和限位部之间的配合来限定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转动,以便将支架锁定在特定的角度,满足用户的需求以及提升用户的使用感。
2、本实施例通过将第一扁位中的第一平面的一侧和第三平面的一侧相连接,可实现支架结构的双向自锁功能,更加方便用户的使用。
3、本实施例通过将第一扁位中的第一平面、第一弧面和第三平面相连接,使得支架结构能够进一步卡设在更多的预设角度,形成支架结构的定位效果,加强支架结果的支撑力度。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架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支架结构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转轴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提供的另一种支架结构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转轴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的转轴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的转轴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架结构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A处的放大后的结构使徒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提供的一种支架结构的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B处的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壳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支架结构;4:电子设备保护壳;10:第一连接件;20:转轴;21:扁位部;30:第二连接件;31:轴孔:41:保护壳本体;201:外圆柱面;211:第一扁位;212:第二扁位;311:第一限位部;312:内圆柱面;313:第二限位部;2011:第一子外圆柱面;2012:第二子外圆柱面;2013:第三子外圆柱面;2014:第四子外圆柱面;2111:第一平面;2112:第三平面;2113:第一弧面;2114:第二弧面;2115:第一过渡面;2121:第二平面;2122:第四平面;2123:第三弧面;2124:第四弧面;2125:第二过渡面;3121:第一子内圆柱面;3122:第二子内圆柱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当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多个实施例的划分仅是为了描述的方便,不应构成特别的限定,各种实施例中的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相结合,相互引用。
在本实施例中,支架结构1可以用在各种不同的结构上,例如台灯,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等设备上,为了方便,以下实施例均以支架结构1设置在手机壳上为例进行阐述。
【第一实施例】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架结构1,所述支架结构1例如包括:第一连接件10、第二连接件30和转轴20。
具体地,所述转轴20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10,且所述转轴上设置有扁位部21。第二连接件30通过转轴20转动接连所述第一连接件10。所述第二连接件30设置有轴孔31,所述轴孔31套设于所述转轴20上以使得所述第二连接件30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10,所述轴孔31内设置有第一限位部311,所述第一限位部311与所述扁位部21相互配合以限定所述第二连接件30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0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轴20例如为圆柱体转轴。所述扁位部21例如为一平面部,即在圆柱体转轴上经过加工后形成的一个平面。在其他实施例中,该扁位部21也可以为非平面部,例如预圆柱体转轴的圆弧不相同的弧形部。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0上也可以设置有一轴孔,该轴孔也可套设在转轴20上,该轴孔上也设置有限位部,用于抵靠转轴20的扁位部21以所述第一连接件10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件30转动。也可以在第一连接件10和第二连接件30上均设置有轴孔,轴孔上也都设置有限位部,即在支架结构1中,可将第一连接件10当做固定件,第二连接件30当做支撑件或者第一连接件10为支撑件,第二连接件30为固定件或者第一连接件10和第二连接件30均为支撑件。从而使得该支架结构能够进一步卡设更多的角度,满足用户的需求。具体此处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设置,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现有技术中的支架的转轴都是圆柱体,转轴表面各处与支架之间的摩擦力是相同的,其在转动至特定角度后,由于转轴和支架之间仅有摩擦力,很难使得支架能够一直维持在特定的角度,特别是在不断地使用过程中,转轴和支架之间的摩擦力会逐渐减弱直至消失,此时支架则失去了维持在特定角度的功能,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本实用新型的支架结构1在转轴20上设置有扁位部21以及在所述轴孔31内设置限位部311,使得支架结构1能够通过扁位部21和限位部311之间的相互配合来限定第一连接件10和第二连接件30的转动,以便将支架结构1锁定在特定的角度,满足用户的需求以及提升用户的使用感。
如图1-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种,所述转轴20例如包括外圆柱面201,所述扁位部21例如包括第一扁位211。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转轴20为圆柱体转轴,则外圆柱面201为一圆形面。
具体地,所述第一扁位211例如包括第一平面2111,所述第一平面2111的两侧分别连接所述外圆柱面201的两侧,所述轴孔31可例如包括内圆柱面312,所述第一限位部311可例如为第一限位平面,所述第一限位平面的两侧分别连接所述内圆柱面312的两侧,所述第一平面2111对应所述第一限位平面。通过第一平面2111和第一限位平面相对应,在转轴20在轴孔31内转动时,当第一平面2111转动至第一限位平面时,由于两者之间的配合,使得转轴20与第二连接件30的轴孔31会相互卡紧,从而使得第二连接件30相对于第一连接件10不转动,从而使得支架结构1能够卡紧在预设角度的范围内。
更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平面2111到所述转轴20的中心点的最小距离为L1,所述转轴20的半径为R。L1与R的比值范围在0.75-0.875之间时,可使得转轴20上的第一平面2111限定第二连接件30相对于第一连接件10不转动,从而使得支架结构1能够卡紧在预设角度的范围内,进而满足用户的需求。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如图4-5所示,所述扁位部21例如还包括第二扁位212。
具体地,所述第二扁位212包括第二平面2121。所述外圆柱面201包括第一子外圆柱面2011和第二子外圆柱面2012,或者说所述第二平面2121将所述外圆柱面201分割成第一子外圆柱面2011和第二子外圆柱面2012。其中,所述第一平面2111连接于所述第一子外圆柱面2011的一侧和所述第二子外圆柱面2012的一侧之间,所述第二平面2121连接于所述第一子外圆柱面2011的另一侧和所述第二子外圆柱面2012另一侧之间且所述第一平面2111和所述第二平面2121对称设置。
所述轴孔31还例如包括第二限位部313,所述第二限位部313可将所述第一内圆柱面312分割成第一子内圆柱面3121和第二子内圆柱面3122,所述第二限位平面3131的一侧通过所述第一子内圆柱面3121连接所述第一限位部311的一侧,所述第二平面2121的另一侧通过所述第二子内圆柱面3122连接所述第一限位部311的另一侧,所述第二平面2121与所述第二限位部313相互配合以限定所述第二连接件30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0转动。
本实施例通过在轴孔31上设置第二限位部313,第一平面2111与第一限位部311相互配合,第二平面3121与第二限位部313相互配合,使得支架结构中的第一连接件10和第二连接件30可进一步通过转轴20限定两者之间的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扁位212和第一扁位211可对称设置,其例如为转轴20的中心点所在的中心线轴对称,或者相对于转轴20的中心点中心对称。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更具体地,如图5所示,所述第二平面2121到第一平面2111的最小距离为L2,所述转轴20的直径为D。L2与D的比值范围在0.86-0.94之间时,可使得转轴20上的第一平面2111和第二平面2121进一步限定第二连接件30相对于第一连接件10不转动,从而使得支架结构1能够卡紧在预设角度的范围内,进而满足用户的需求。
【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的支架结构与前述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支架结构基本相同,其所不同之处主要在于:所述第一扁位211还例如包括第一平面2111和第三平面2112;所述第二扁位212还例如包括第二平面2121和第四平面2122。
具体地,如图6-7所示,所述转轴20例如包括外圆柱面201,所述扁位部21例如包括第一扁位211,所述第一扁位211例如包括第一平面2111和第三平面2112。
其中,所述第一平面2111的一侧通过所述第三平面2112连接所述外圆柱面201的一侧。所述第一平面2111远离第三平面2112的另一侧连接所述外圆柱面201远离所述第三平面2112的另一侧。所述第一平面2111与所述第三平面2112连接的交点处到所述转轴20的中心点的距离为L3,所述转轴20的半径为R,L3与R的比值范围为0.78~0.89。同时,第一平面2111与第三平面2112相交的一侧形成的夹角a的范围为160度-170度。只有当本实施例的支架结构1才能达到双向自锁的功能,以及特定角度固定的功能。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如图8-9所示,所述扁位部21例如还包括第二扁位212。第二扁位212和第一扁位211可对称设置,其例如为转轴20的中心点所在的中心线轴对称,或者相对于转轴20的中心点中心对称。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所述第二扁位22例如还包括第二平面2121和第四平面2122。
具体地,如图8所示,所述第二平面2121的一侧与所述第四平面2122的一侧连接。所述外圆柱面201例如包括第三子外圆柱面2013和第四子外圆柱面2014,或者说所述第二平面2121和所述第四平面2122将所述外圆柱面201分割成第三子外圆柱面2013和第四子外圆柱面2014。其中,所述第一平面2111和所述第三平面2112连接于所述第三子外圆柱面2013的一侧和所述第四子外圆柱面2014的一侧之间,所述第二平面2121和所述第四平面2122连接于所述第三子外圆柱面2013的另一侧和所述第四子外圆柱面2014另一侧之间。所述第一平面2111和所述第二平面2121对称设置所述第三平面2112与所述第四平面212)对称设置。
更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所述第二平面2121与所述第四平面2122连接的交点处到所述第一平面2111与所述第三平面2112连接的交点处的距离为L4,所述转轴20的直径为D,L4与D的比值范围为0.86-0.94。通过如此设置,可使得转轴20上的第一扁位211和第二扁位212进一步限定第二连接件30相对于第一连接件10的不转动,从而使得支架结构1能够卡紧在预设角度的范围内,进而满足用户的需求。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扁位211包括第一平面2111和第三平面2112,以及第二扁位212包括第二平面2121和第四平面2122,使得第一扁位211和第二扁位212能够通过第一限位部311和第二限位部313达到进一步限定第一连接件10和第二连接件30之间转动,以达到支架结构1能够实现双向自锁。
【第三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的支架结构与前述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支架结构基本相同,其所不同之处主要在于:所述第一扁位211还包括第一平面2111、第三平面2112和第一弧面2113以及所述第二扁位212还包括第二平面2121、第四平面2122和第三弧面2123。
具体地,如图10所示,所述转轴20例如包括外圆柱面201,所述扁位部21例如包括第一扁位211,所述第一扁位211例如包括第一平面2111、第三平面2112和第一弧面2113。
具体地,所述第一平面2111的一侧通过所述第一弧面2113连接所述第三平面2112。所述第一平面2111的另一侧通过所述外圆柱面201连接所述第三平面2112的另一侧。通过在第一平面2111和第三平面2112之间设置第一弧面2113,使得转轴20在第一平面2111转动至第三平面2112或者从第三平面2112转动至第一平面2111时,转轴能更好的平滑转动。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如图11-12所示,所述第二扁位部212还例如包括第二平面2121、第四平面2122和第三弧面2123。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扁位212和第一扁位211可对称设置,其例如为转轴20的中心点所在的中心线轴对称,或者相对于转轴20的中心点中心对称。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所述第二平面2121的一侧通过所述第三弧面2123连接所述第四平面2122。所述第二平面2121的另一侧通过所述外圆柱面201连接所述第四平面2122的另一侧。通过在第二平面2121和第四平面2122之间设置第三弧面2123,使得转轴20在第二平面2121转动至第四平面2122或者从第四平面2122转动至第二平面2121时,转轴能更好的平滑转动。
本实施例通过将第一扁位211中的第一平面2111、第一弧面2113和第三平面2112相连接以及第二平面2121、第三弧面2123和第四平面2122,使得支架结构1能够进一步卡设在更多的预设角度,形成支架结构的定位效果,加强支架结果的支撑力度。
其中,第一弧面2113和第三弧面2123提供了在支架转动过程中的圆滑过渡,使得支架的转动更加顺畅,操作体验更稳定。第一平面2111以及与其在对称位置的第二平面2121可以在支架处于收纳状态的时候,提供向下的收紧力,使得支架更好的处于收纳状态,不会因为重力等原因轻易的打开;而第三平面2112以及与其在对称位置的第四平面2122可以在支架打开到预设角度后,在该角度形成定位效果,更好的将支架在预设角度定位住,不会轻易脱离该角度。
【第四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的支架结构与前述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支架结构基本相同,其所不同之处主要在于:所述第一扁位211还包括第一平面2111、第一过渡面2115和第二弧面2114。
具体地,如图13-14所示,所述转轴20例如包括外圆柱面201,所述扁位部21例如包括第一扁位211,所述第一扁位211例如包括第一平面2111、第二弧面2114和第一过渡面2115。
其中,所述第一平面2111的一侧与所述外圆柱面201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二弧面2114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平面2111远离所述外圆柱面201的一侧相连,所述第二弧面2114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一过渡面2115的一侧相连,所述第一过渡面2115的另一侧与所述外圆柱面201远离所述第一平面2111的一侧相连。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扁位212例如还包括第二平面2121、第二过渡面2125和第四弧面2124。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扁位212和第一扁位211可对称设置,其例如为相对于转轴20的中心点中心对称。
在一些实际使用情况下,由于需要支架结构1的第一连接件10或者第二连接件30向两侧打开,其中向其中一侧打开时需要具备阻尼力,向另一侧旋转时则不需要阻尼力,在第二连接件30或者第一连接件10位于中间位置时需要具备有自锁效果。为了实现上述效果,设计了第一扁位21包括第一过渡面2115、第二弧面2114和第一平面2111,以达到支架结构1的外侧不均衡效果,进而达到双向不均等的效果。
【第五实施例】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壳4。所述电子设备保护壳4例如包括支架结构1和保护壳本体41.
具体地,所述保护壳本体41上设置有容置腔。容置腔可用于放置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电子设备例如为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等。
所述支架结构1为如上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中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支架结构。其中,所述支架结构1连接保护壳本体41、且位于远离所述容置腔的一侧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转轴上设置有扁位部以及在所述轴孔内设置限位部,使得支架能够通过扁位部和限位部之间的配合来限定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转动,以便将支架锁定在特定的角度,满足用户的需求以及提升用户的使用感。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支架结构(1),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连接件(10);
转轴(20),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10),所述转轴(20)上设置有扁位部(21);
第二连接件(30),设置有轴孔(31),所述轴孔(31)套设于所述转轴(20)上以使得所述第二连接件(30)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0),所述轴孔(31)内设置有第一限位部(311),所述第一限位部(311)与所述扁位部(21)相互配合以限定所述第二连接件(30)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0)转动;
其中,所述转轴(20)包括外圆柱面(201),所述扁位部(21)包括第一扁位(211);所述第一扁位(211)包括第一平面(2111),所述第一平面(2111)的两侧分别连接所述外圆柱面(201)的两侧,且所述第一平面(2111)与所述第一限位部(311)相互配合以限定所述第二连接件(30)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0)转动;其中,所述第一平面(2111)到所述转轴(20)的中心点的最小距离与所述转轴(20)的半径的比值范围为:0.75~0.87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扁位部(21)还包括第二扁位(212);所述第二扁位(212)包括第二平面(2121),所述外圆柱面(201)包括第一子外圆柱面(2011)和第二子外圆柱面(2012),所述第一平面(2111)连接于所述第一子外圆柱面(2011)的一侧和所述第二子外圆柱面(2012)的一侧之间,所述第二平面(2121)连接于所述第一子外圆柱面(2011)的另一侧和所述第二子外圆柱面(2012)另一侧之间且所述第一平面(2111)和所述第二平面(2121)对称设置;
所述轴孔(31)还包括第二限位部(313),所述第二平面(2121)与所述第二限位部(313)相互配合以限定所述第二连接件(30)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0)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架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平面(2121)到所述第一平面(2111)的最小距离与所述转轴(20)的直径的比值范围为:0.86~0.9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扁位(211)还包括第三平面(2112),所述第一平面(2111)的一侧通过所述第三平面(2112)连接所述外圆柱面(201)的一侧,所述第一平面(2111)的另一侧连接所述外圆柱面(201)的另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架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面(2111)与所述第三平面(2112)连接的交点处到所述转轴(20)的中心点的距离与所述转轴(20)的半径的比值范围为:0.78~0.89。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架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扁位部(21)还包括第二扁位(212);所述第二扁位(212)包括第二平面(2121)和第四平面(2122),所述第二平面(2121)的一侧与所述第四平面(2122)的一侧连接;
所述外圆柱面(201)包括第三子外圆柱面(2013)和第四子外圆柱面(2014);其中,所述第一平面(2111)和所述第三平面(2112)连接于所述第三子外圆柱面(2013)的一侧和所述第四子外圆柱面(2014)的一侧之间,所述第二平面(2121)和所述第四平面(2122)连接于所述第三子外圆柱面(2013)的另一侧和所述第四子外圆柱面(2014)另一侧之间;
所述第一平面(2111)和所述第二平面(2121)对称设置所述第三平面(2112)与所述第四平面(2122)对称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架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平面(2121)与所述第四平面(2122)连接的交点处到第一平面(2111)与所述第三平面(2112)连接的交点处的距离与所述转轴(20)的直径的比值范围为:0.86~0.94。
8.一种支架结构(1),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连接件(10);
转轴(20),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10),所述转轴(20)上设置有扁位部(21);
第二连接件(30),设置有轴孔(31),所述轴孔(31)套设于所述转轴(20)上以使得所述第二连接件(30)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0),所述轴孔(31)内设置有第一限位部(311),所述第一限位部(311)与所述扁位部(21)相互配合以限定所述第二连接件(30)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0)转动;
其中,所述转轴(20)包括外圆柱面(201),所述扁位部(21)包括第一扁位(211),所述第一扁位(211)包括第一平面(2111)、第三平面(2112)和第一弧面(2113),所述第一平面(2111)的一侧通过所述第一弧面(2113)连接所述第三平面(2112)的一侧,所述第一平面(2111)的另一侧通过所述外圆柱面(201)连接所述第三平面(2112)的另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支架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扁位部(21)还包括第二扁位(212);所述第二扁位(212)与所述第一扁位(211)对称设置。
10.一种支架结构(1),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连接件(10);
转轴(20),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10),所述转轴(20)上设置有扁位部(21);
第二连接件(30),设置有轴孔(31),所述轴孔(31)套设于所述转轴(20)上以使得所述第二连接件(30)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0),所述轴孔(31)内设置有第一限位部(311),所述第一限位部(311)与所述扁位部(21)相互配合以限定所述第二连接件(30)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0)转动;
其中,所述转轴(20)包括外圆柱面(201),所述扁位部(21)包括第一扁位(211),所述第一扁位(211)包括第一平面(2111)、第二弧面(2114)和第一过渡面(2115);其中,所述第一平面(2111)的一侧与所述外圆柱面(201)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二弧面(2114)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平面(2111)远离所述外圆柱面(201)的一侧相连,所述第二弧面(2114)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一过渡面(2115)的一侧相连,所述第一过渡面(2115)的另一侧与所述外圆柱面(201)远离所述第一平面(2111)的一侧相连。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支架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扁位部(21)还包括第二扁位(212);所述第二扁位(212)与所述第一扁位(211)对称设置。
12.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壳(4),其特征在于,包括:
保护壳本体(41),所述保护壳本体(41)上设置有容置腔;
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架结构(1),连接于所述保护壳本体(41)。
CN202223506541.0U 2022-12-27 2022-12-27 支架结构和电子设备保护壳 Active CN2194322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06541.0U CN219432270U (zh) 2022-12-27 2022-12-27 支架结构和电子设备保护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06541.0U CN219432270U (zh) 2022-12-27 2022-12-27 支架结构和电子设备保护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32270U true CN219432270U (zh) 2023-07-28

Family

ID=873412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06541.0U Active CN219432270U (zh) 2022-12-27 2022-12-27 支架结构和电子设备保护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322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91180B2 (en) Hinge assembly
CN104793698B (zh) 伺服器
KR100740847B1 (ko) 2축 회전 부품 및 전자 기기
EP1670218B1 (en) Hinge unit and mobile terminal having the same
JP2000502779A (ja) ヒンジ装置
US20130170124A1 (en)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JP6821886B2 (ja) 電子デバイス用の円筒状二軸ヒンジ、円筒状二軸ヒンジを有する電子システム、装置、及び電子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US7017235B2 (en) Dual-directional hinge
US8006347B2 (en) Hinge
US20120325987A1 (en) Portable and foldable support bracket
CN219432270U (zh) 支架结构和电子设备保护壳
CN111083254A (zh) 便于折叠的智能设备
US20030024073A1 (en)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a monitor
JP2009293639A (ja) ヒンジ装置、ヒンジ装置の負荷の変向方法、及び携帯端末装置
US7996958B2 (en) Hinge assembly
WO2016053249A1 (en) Hinge assembly with compressible sleeve
US11934223B2 (en)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212691345U (zh) 电子设备支架以及电子设备保护壳
CN214367225U (zh) 一种双轴铰链及笔记本电脑
CN101282623A (zh) 可携式电子装置
CN113031700B (zh) 一种旋转连接结构及利用其的组装方法
CN206496168U (zh) 支撑组件、支撑壳及电子装置
CN209731525U (zh) 一种旋转式耳机及视听设备
US20210062967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rotating structure
CN219124237U (zh) 一种双轴旋转的电子设备支架及其电子设备保护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