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32092U - 头戴式风扇和降温遮阳帽 - Google Patents
头戴式风扇和降温遮阳帽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432092U CN219432092U CN202320490910.7U CN202320490910U CN219432092U CN 219432092 U CN219432092 U CN 219432092U CN 202320490910 U CN202320490910 U CN 202320490910U CN 219432092 U CN219432092 U CN 21943209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an
- air
- wind shielding
- side wall
- hea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Helmets And Other Head Coverings (AREA)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头戴式风扇和降温遮阳帽。所述头戴式风扇包括:壳体,具有两个自由端,所述壳体设置有风道以及与所述风道连通的第一出风口;风扇,设置在所述风道内,所述第一出风口位于所述风扇和所述自由端之间;以及挡风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出风口远离所述风扇的一侧,所述挡风部具有面向所述风扇的挡风面,所述挡风面朝靠近所述自由端的方向凹陷设置。所述头戴式风扇通过将风扇设置在壳体的风道内,并将第一出风口设置在风扇和自由端之间,使得风扇远离佩戴者的耳朵,以及在第一出风口远离风扇的一侧设置了挡风部,挡风部具有朝向自由端凹陷设置的挡风面,这样一来,挡风部改变了出风风向,避免风吹到佩戴者耳朵产生风噪,提高了用户体验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头戴式风扇和降温遮阳帽。
背景技术
天气炎热时人们通常采用风扇来降温,在户外活动时同样需要降温工具,现在市面上有一些便于携带的风扇可供人们户外活动时进行降温。便于携带的风扇包括有头戴风扇,即将风扇佩戴在头部供日常使用。现有的头戴风扇通常是将电池设置在壳体中部,将两个风扇设置在壳体两侧,出风口设置在壳体两侧的底部,壳体和出风口形成风道,风扇产生的气流通过出风口朝向斜向后的方向吹出,使得风通常会吹向佩戴者的耳朵,产生风噪,给用户带来不好的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改善以上的至少部分缺点或不足,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头戴式风扇和一种降温遮阳帽,避免风吹到耳朵产生风噪,提高用户体验。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头戴式风扇,包括:壳体,具有两个自由端,所述壳体设置有风道以及与所述风道连通的第一出风口;风扇,设置在所述风道内,所述第一出风口位于所述风扇和所述自由端之间;以及挡风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出风口远离所述风扇的一侧,所述挡风部具有面向所述风扇的挡风面,所述挡风面朝靠近所述自由端的方向凹陷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头戴式风扇还包括挡风件,所述挡风件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挡风件形成为所述风道的部分侧壁,所述挡风件远离所述风扇的一端形成有所述挡风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头戴式风扇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风道内的挡风件,所述挡风件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挡风件靠近所述风扇的一端形成有所述挡风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还设置有与所述风道连通的第二出风口,所述挡风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头戴式风扇还包括分隔件,所述分隔件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分隔件形成为所述风道的部分侧壁,所述分隔件与所述挡风件之间具有通风间隙。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风部朝向所述自由端的方向凹陷形成弧形的所述挡风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围成有头戴腔,所述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上侧壁和下侧壁,所述第一出风口设置在所述下侧壁,所述下侧壁背向所述上侧壁的一侧设置有导风件,所述导风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出风口远离所述头戴腔的一侧、另一端朝靠近所述头戴腔的一侧延伸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内侧壁和外侧壁,所述壳体在所述内侧壁朝向所述外侧壁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挤风部,所述壳体在所述外侧壁朝向所述内侧壁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挤风部,所述第一挤风部和所述第二挤风部分别形成为所述风道的部分侧壁,所述第一挤风部和所述第二挤风部之间的间隙在所述上侧壁朝向所述下侧壁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降温遮阳帽,包括:遮阳帽主体和如上所述的头戴式风扇,所述遮阳帽主体与所述头戴式风扇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遮阳帽主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出风口对应的开口部。
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特征可以具有如下一个或多个有益效果:通过将风扇设置在壳体的风道内,并将第一出风口设置在风扇和自由端之间,使得风扇远离佩戴者的耳朵,以及在第一出风口远离风扇的一侧设置了挡风部,挡风部具有朝向自由端凹陷设置的挡风面,这样一来,挡风部的挡风面改变了出风风向,使得从第一出风口吹出的风朝远离佩戴者耳朵的方向流动,可以避免风吹到佩戴者耳朵产生风噪,提高了用户体验度。其次,通过在下侧壁对应出风口设置导风件,使得风可以吹向佩戴者的脸颊,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头戴式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头戴式风扇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头戴式风扇的另一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区域a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1的头戴式风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头戴式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头戴式风扇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降温遮阳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降温遮阳帽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编号:
1为降温遮阳帽;10为头戴式风扇;20为遮阳帽主体;21为佩戴部;211为第二连接件;22为帽檐;221为开口部;100为壳体;101为自由端;102为第二端;103为上侧壁;104为下侧壁;1041a为第一出风口;1041b为第二出风口;1042为分隔件;1043为导风件;105为内侧壁;1051为第一挤风部;10511为第一挤风面;106为外侧壁;1061为第二挤风部;10611为第二挤风面;1062为进风口;110为风道;120为头戴腔;200为风扇;300为挡风件;301为挡风部;302为通风间隙;3011为挡风面;310为第一分段;320为第二分段;400为柔性连接件;500为第一连接件;600为弹性复位件;700为电池;800为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头戴式风扇10,包括:壳体100、风扇200和挡风件300。头戴式风扇10可例如由壳体100形成头戴腔120,即壳体100为一体成型结构;当然头戴式风扇10还可例如由连接在一起的两个壳体100形成头戴腔120。在本实施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两个壳体100可例如为分开的两个具有相同结构的壳体100,两个壳体100通过柔性连接件400连接在一起形成头戴式风扇100。为了更清楚的描述本实施例提供的头戴式风扇10,下面将以头戴式风扇10包括两个相同的壳体100为例进行描述。
具体地,壳体100可例如包括相对的自由端101和第二端102,以及上侧壁103、下侧壁104、内侧壁105和下侧壁106。上侧壁103位于自由端101和第二端102之间,下侧壁104与上侧壁103相对设置,内侧壁105靠近头戴腔120,外侧壁106与内侧壁105相对,即第二端102为两个壳体100通过柔性连接件400连接的一端,自由端101为壳体100的尾部,上侧壁103为壳体100的上面,下侧壁104为壳体100的底部,内侧壁105为壳体100的内壁,外侧壁106为壳体100的外壁。需要说明的是,当两个壳体100为一体成型结构时,第二端102不显示。
壳体100上设置有第一出风口1041a,如图4所示,第一出风口1041a可例如设置在下侧壁104靠近第二端102的位置上,即靠近佩戴者脸颊的位置。壳体100内形成有与第一出风口1041a连通的风道110,风道110内设置有风扇200,风扇200可例如设置在壳体100的内侧壁105靠近第二端102的位置上,即例如靠近佩戴者额头的位置。外侧壁106上对应风扇200还可例如设置有进风口。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风扇200可例如包括两个,两个风扇200分别设置在壳体100的两侧,两个风扇100分别向壳体100的两侧吹风;在本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方式中,风扇200可例如为一个,设置在壳体100靠近佩戴者额头的中间位置,可向壳体100的两侧同时吹风。风扇200可例如为离心风扇,离心风扇可例如包括扇叶和电机,离心风扇具有进风需求少、出风量大以及运行稳定噪音小的优点。这样一来,通过将风扇设置在内侧壁105靠近第二端102的位置上,可以避免风扇200距离佩戴者耳朵较近时噪音太大,影响用户体验。壳体100上还可例如设置有挡风部301,挡风部301设置在第一出风口1041a远离风扇200的一侧,挡风部301具有面向风扇200的挡风面3011,挡风面3011朝靠近自由端101的方向凹陷设置。通过挡风部301的挡风面3011的设置,可以改变出风风向,使得从第一出风口1041a吹出的风朝远离佩戴者耳朵的方向流动,避免风吹到佩戴者耳朵产生风噪,提高了用户体验度。
再参见图2,壳体100上还设置有挡风件300,挡风件300沿壳体100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挡风件300形成为风道110的部分侧壁,挡风件300远离风扇200的一端形成有挡风部301。挡风件300可例如为具有两端的弧形板,一端连接于壳体100的上侧壁103靠近风扇200的位置,相对的另一端连接于壳体100的下侧壁104且位于第一出风口1041a和自由端101之间。
参见图3和图4,挡风件300可例如包括由线A划分的第一分段310和第二分段320,挡风件300可例如为一体成型结构。具体地,第一分段310例如沿上侧壁103向下侧壁104方向倾斜设置,第二分段320连接于第一分段310与下侧壁104之间,第二分段320朝向靠近自由端101的方向凹陷,形成弧形的挡风面3011,即第一分段310为弧形结构,第二分段320为曲率较高的弯曲部。通过这样的设置,进一步改变了风向,使得风扇吹出的风可以吹向佩戴者的脸颊,在降低风噪的同时提高了风效,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体验度。
再参见图3,外壳100的下侧壁104背向上侧壁103的一侧(即下侧壁104的外侧)对应出风口1041设置有导风件1043。导风件1043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出风口1041a远离头戴腔120的一侧、另一侧朝靠近头戴腔120的一侧延伸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导风件1043可例如围绕出风口1041设置,且导风件1043由外侧壁106偏向内侧壁105,导风件1043可例如为弧形结构,当然也可例如为斜板结构,本实施例并不以此为限。导风件1043还可例如设置在出风口1041靠近外侧壁106的一侧,且导风件1043的下部向内侧壁105倾斜。这样一来,导风件1043可以将从出风口1041流出的风导向头戴腔120,即导风件1043将风导向佩戴者脸颊,进一步提升降温效果,提高用户体验度。
再参见图3和图5,壳体100在内侧壁105朝向外侧壁106的一侧(即内侧壁105的内侧)设置有第一挤风部1051,壳体100在外侧壁106朝向内侧壁105的一侧(即外侧壁106的内侧)设置有第二挤风部1061,第一挤风部1051和第二挤风部1061分别形成为风道110的部分侧壁,第一挤风部1051和第二挤风部1061可例如对应出风口1041设置。第一挤风部1051形成沿内侧壁105至外侧壁106的方向倾斜的第一挤风面10511,第二挤风部1052形成沿外侧壁106至内侧壁105的方向倾斜的第二挤风面10611,第一挤风面10511与第二挤风面10611之间的间隙由上侧壁103至下侧壁104的方向逐渐变小。这样一来,通过第一挤风部1051和第二挤风部1061的设置,可以挤压风道,进一步提升风效。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挤风部1051和第二挤风部1061可例如分别设置在内侧壁105和外侧壁106上,第一挤风部1051可例如与内侧壁105一体成型设置,第二挤风部1061可例如与外侧壁106一体成型设置。在本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挤风部1051和第二挤风部1061可例如为单独设置的挤风件并且分别与内侧壁105和外侧壁106连接。
在本实施例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其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不同在于:参见图6,挡风件300设置于风道110内,挡风件300沿壳体100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挡风件300对应佩戴者耳朵的位置设置,挡风件300靠近第一出风口1041a的一端形成有挡风部301。壳体100上还例如设置有第二出风口1041b,第一出风口1041a可例如靠近风扇200设置,第二出风口1041b与第一出风口1041a间隔设置,第二出风口1041b可例如靠近自由端101设置,挡风件300设置在第一出风口1041a和第二出风口1041b之间。挡风件300靠近第一出风口1041a的一端朝向自由端101凹陷形成弧形的挡风部301,靠近第二出风口1041b的一侧形成朝向自由端101倾斜的弧面。进一步地,头戴式风扇10还可例如包括分隔件1042,分隔件1042沿壳体100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分隔件1042的一端可例如连接在壳体100的上侧壁103靠近风扇200的位置,相对的另一端连接于壳体100的下侧壁104的第二出风口1041b和自由端101之间,分隔件1042形成为风道的部分侧壁,分隔件1042与挡风件300之间具有通风间隙302。这样一来,风扇200吹出的风通过挡风件300的挡风部301时,挡风部301将风挡回使得风从第一出风口1041a向前流出,以及风吹过挡风件300的弧面时,弧面使得风从第二出风口1041b向后流出。通过第一出风口1041a、第二出风口1041b和挡风件300的设置,挡风件300改变了风向,避免风吹向佩戴者的耳朵产生风噪,使得风从第一出风口1041a和第二出风口1041b流出,进一步提升了头戴式风扇10的降温效果,同时避免了风噪,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体验度。参见图7,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导风件1043还可例如设置在第一出风口1041a和第二出风口1041b靠近外侧壁106的一侧,且导风件1043的下部向内侧壁105倾斜,即导风件1043可以为两个分开间隔设置在第一出风口1041a和第二出风口1041b旁边的两个导风件1043,也可例如为一体成型的一个导风件1043,当然,本实施例并不以此为限。这样一来,导风件1043可以将从出风口1041流出的风导向头戴腔120,即导风件1043将风导向佩戴者脸颊,进一步提升降温效果,提高用户体验度。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头戴式风扇10还可例如包括柔性连接件400,柔性连接件400连接于两个壳体100的第二端102之间。柔性连接件400可以扩张调节以适配不同的头型,提高佩戴舒适度。头戴式风扇10还可例如包括弹性复位件600,弹性复位件600连接在两个壳体100的自由端101之间,可以根据佩戴者头部大小调节,实现了头戴腔120轮廓的自动调节,使用方便。
头戴式风扇10还可例如包括电池700、开关800和电路板,电池700可例如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壳体100的内侧壁105靠近第二端102的位置,电路板也可例如设置在电池700旁边,开关800可例如设置在一个外壳100的上侧壁103上,且靠近电池700设置,电路板可例如分别与开关800、电池700以及风扇200电连接。开关800部分露出于外壳100,以便用户从外部进行按压,开关800用于控制风扇200的启停或改变出风大小,电池700用于对电路板和风扇200进行供电。
参见图8,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降温遮阳帽1,可例如包括遮阳帽主体20和如上述第一实施例或者第二实施例所述的头戴式风扇10。头戴式风扇10和遮阳帽主体20连接在一起形成降温遮阳帽1,头戴式风扇10可例如与遮阳帽主体20固定连接,头戴式风扇10也可例如与遮阳帽主体活动连接。
参见图9,遮阳帽主体20上还可例如设置有与第一出风口1041a对应的开口部211。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头戴式风扇10靠近头戴腔12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件500,遮阳帽主体20可例如包括佩戴部21和与佩戴部21连接的帽檐22,帽檐22和佩戴部21可例如为一体成型结构,佩戴部21靠近头戴式风扇1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件211,帽檐22上设置有与出风口1041对应的开口部221,第一连接件500与第二连接件211活动连接。第一连接件500和第二连接件211可例如为相互粘贴的魔术贴,也可例如为相互卡扣在一起的卡合扣,此处仅为举例说明,本实施例并不以此为限。当然,此处仅列出了一种遮阳帽主体20与佩戴式风扇10的连接方式,本实施例并不以此为限。
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特征可以具有如下一个或多个有益效果:通过将风扇设置在壳体100的风道110内,并将第一出风口1041a设置在风扇200和自由端101之间,使得风扇200远离佩戴者的耳朵,以及在第一出风口2041a远离风扇200的一侧设置了挡风部301,挡风部301具有朝向自由端101凹陷设置的挡风面3011,这样一来,挡风部301的挡风面3011改变了出风风向,使得从第一出风口2041a吹出的风朝远离佩戴者耳朵的方向流动,可以避免风吹到佩戴者耳朵产生风噪,提高了用户体验度。其次,通过在下侧壁104对应出风口设置导风件1043,使得风可以吹向佩戴者的脸颊,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再者,通过柔性连接件600来连接两个壳体100形成头戴式风扇,柔性连接件600可以扩张调节以适配不同的头型。
此外,可以理解的是,前述各个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说明,在技术特征不冲突、结构不矛盾、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前提下,各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任意组合、搭配使用。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路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路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头戴式风扇(10),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0),具有两个自由端(101),所述壳体(100)设置有风道(110)以及与所述风道(110)连通的第一出风口(1041a);
风扇(200),设置在所述风道(110)内,所述第一出风口(1041a)位于所述风扇(200)和所述自由端(101)之间;以及
挡风部(301),设置在所述第一出风口(1041a)远离所述风扇(200)的一侧,所述挡风部(301)具有面向所述风扇(200)的挡风面(3011),所述挡风面(3011)朝靠近所述自由端(101)的方向凹陷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风扇(10),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戴式风扇(10)还包括挡风件(300),所述挡风件(300)沿所述壳体(100)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挡风件(300)形成为所述风道(110)的部分侧壁,所述挡风件(300)远离所述风扇(200)的一端形成有所述挡风部(30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风扇(10),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戴式风扇(1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风道(110)内的挡风件(300),所述挡风件(300)沿所述壳体(100)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挡风件(300)靠近所述风扇(200)的一端形成有所述挡风部(301)。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头戴式风扇(1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0)还设置有与所述风道(110)连通的第二出风口(1041b),所述挡风件(300)设置在所述第一出风口(1041a)和所述第二出风口(1041b)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头戴式风扇(10),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戴式风扇(10)还包括分隔件(1042),所述分隔件(1042)沿所述壳体(100)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分隔件(1042)形成为所述风道(110)的部分侧壁,所述分隔件(1042)与所述挡风件(300)之间具有通风间隙(302)。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风扇(10),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部(301)朝向所述自由端(101)的方向凹陷形成弧形的所述挡风面(3011)。
7.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头戴式风扇(1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0)围成有头戴腔(120),所述壳体(100)包括相对设置的上侧壁(103)和下侧壁(104),所述第一出风口(1041a)设置在所述下侧壁(104),所述下侧壁(104)背向所述上侧壁(103)的一侧设置有导风件(1043),所述导风件(1043)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出风口(1041a)远离所述头戴腔(120)的一侧、另一端朝靠近所述头戴腔(120)的一侧延伸设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头戴式风扇(1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0)包括相对设置的内侧壁(105)和外侧壁(106),所述壳体(100)在所述内侧壁(105)朝向所述外侧壁(106)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挤风部(1051),所述壳体(100)在所述外侧壁(106)朝向所述内侧壁(105)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挤风部(1061),所述第一挤风部(1051)和所述第二挤风部(1061)分别形成为所述风道(110)的部分侧壁,所述第一挤风部(1051)和所述第二挤风部(1061)之间的间隙在所述上侧壁(103)朝向所述下侧壁(104)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9.一种降温遮阳帽(1),其特征在于,包括:遮阳帽主体(20)和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头戴式风扇(10),所述遮阳帽主体(20)与所述头戴式风扇(10)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降温遮阳帽(1),其特征在于,所述遮阳帽主体(20)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出风口(1041a)对应的开口部(211)。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490910.7U CN219432092U (zh) | 2023-03-07 | 2023-03-07 | 头戴式风扇和降温遮阳帽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490910.7U CN219432092U (zh) | 2023-03-07 | 2023-03-07 | 头戴式风扇和降温遮阳帽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432092U true CN219432092U (zh) | 2023-07-28 |
Family
ID=873445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490910.7U Active CN219432092U (zh) | 2023-03-07 | 2023-03-07 | 头戴式风扇和降温遮阳帽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432092U (zh) |
-
2023
- 2023-03-07 CN CN202320490910.7U patent/CN21943209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220106963A1 (en) | Neck fan | |
JP7076868B2 (ja) | 首掛けファン | |
CN212536132U (zh) | 一种脖戴风扇 | |
CN212690406U (zh) | 一种便携风扇 | |
CN212106302U (zh) | 一种挂脖式风扇 | |
CN219432092U (zh) | 头戴式风扇和降温遮阳帽 | |
WO2022032720A1 (zh) | 挂脖式风扇 | |
CN213931251U (zh) | 一种可穿戴风扇装置 | |
CN213628072U (zh) | 挂脖式风扇 | |
CN212592660U (zh) | 一种轻便头戴式半导体电子降温仪 | |
CN216318325U (zh) | 眼部护理装置 | |
CN220088679U (zh) | 一种帽主体和帽子 | |
CN218207211U (zh) | 一种风道结构和帽子 | |
CN221704002U (zh) | 穿戴式调温装置 | |
CN213711400U (zh) | 一种多功能挂脖风扇 | |
CN219299570U (zh) | 一种挂脖风扇 | |
CN220118386U (zh) | 一种挂脖风扇 | |
CN117860467B (zh) | 一种医用冰帽的降温组件 | |
CN218563966U (zh) | 单风扇双风道颈部风扇 | |
CN212877803U (zh) | 一种具有吹风功能的头戴帽 | |
CN216111353U (zh) | 一种挂脖风扇 | |
CN214170944U (zh) | 一种挂脖风扇用的进出风道结构及其挂脖风扇 | |
CN221450918U (zh) | 便携式调温装置 | |
CN212536194U (zh) | 一种挂脖风扇 | |
CN218269375U (zh) | 挂脖调温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