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20629U - 电机驱动电路和计量仪表 - Google Patents

电机驱动电路和计量仪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20629U
CN219420629U CN202223601647.9U CN202223601647U CN219420629U CN 219420629 U CN219420629 U CN 219420629U CN 202223601647 U CN202223601647 U CN 202223601647U CN 219420629 U CN219420629 U CN 2194206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resistor
unit
module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60164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洋
陈正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ldcard Smart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ldcard Smart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ldcard Smart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ldcard Smart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60164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206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206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206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Direct Current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机驱动电路和计量仪表,涉及电子电气领域。该电机驱动电路包括控制模块、保护模块和电机模块。控制模块包括第一信号端和第二信号端,用于获取两个控制信号。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电机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用于向该电机模块输入控制信号。控制模块的第三信号端与保护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用于从该保护模块中获取高电平信号,并向该保护模块输出控制信号。保护模块的控制端与电机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用于向该电机模块输出控制信号。该电机模块可以根据从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获取的控制信号,实现电机的驱动。本申请的方法,降低了控制复杂度,提高了电路安全性。

Description

电机驱动电路和计量仪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电气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机驱动电路和计量仪表。
背景技术
随着电气工业不断发展,电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直流电机的应用尤为突出。直流电机在工作时通常有正转和反转两种模式,为了有效控制电机的有效工作,通用的方式是使用H桥电路。该H桥电路具体可以如图1所示。
该H桥电路中设置有4个开关,该4个开关分别对应于4个控制信号。为了实现直流电机正传和反转,通常需要将4个控制信号分成2组,实现两种控制。当开关S1与S4被控制闭合,且开关S2和S3被控制断开时,该直流电机正传。反之,当开关S2和S3被控制闭合,且开关S1与S4被控制断开时,该直流电机反转。
在该H桥电路的控制过程中,为了保证H桥电路的安全性和使用效率,通常需要同时控制该4个开关,以完成开关的闭合和/或断开的操作。因此,该H桥电路存在控制难度大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机驱动电路和计量仪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直流电机的H桥电路控制难度大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机驱动电路,包括:控制模块、保护模块和电机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第一信号端、第二信号端和第三信号端,所述第一信号端和所述第二信号端,用于获取两个控制信号;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机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输出控制信号;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三信号端与所述保护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保护模块的电源端与外接电源连接;所述保护模块的控制端与所述电机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输出控制信号;
所述电机模块的电源端与所述外接电源连接;所述电机模块的接地端接地。
可选地,所述控制模块,具体包括:第一控制单元和第二控制单元;
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的第一信号端为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信号端,用于获取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的第二信号端为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三信号端,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的第二信号端与所述保护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用于输出第三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机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的第一信号端为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信号端,用于获取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的第二信号端为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三信号端,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的第二信号端与所述保护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用于输出第四控制信号;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机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具体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和第一三极管;
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用于获取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还与所述电机模块的第四开关单元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保护模块的第一保护单元的第一输出端连接;
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具体包括: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和第二三极管;
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用于获取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七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还与所述电机模块的第三开关单元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保护模块的第二保护单元的第一输出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三极管和所述第二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
可选地,所述电机模块,具体包括:第一开关单元、第二开关单元、第三开关单元、第四开关单元和直流电机;
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控制端为所述电机模块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控制端与所述保护模块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连接端与所述直流电机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电源端与外接电源连接;
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控制端为所述电机模块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控制端与所述保护模块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连接端与所述直流电机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电源端与电源连接;
所述第三开关单元的控制端为所述电机模块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三开关单元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单元的连接端与所述直流电机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单元的接地端接地;
所述第四开关单元的控制端为所述电机模块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四开关单元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开关单元的连接端与所述直流电机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开关单元的接地端接地。
可选地,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具体包括:第九电阻、第三三极管和第一二极管;
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保护模块的第一保护单元的第三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外接电源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直流电机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还与所述第三开关单元的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直流电机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电源连接;
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具体包括:第十电阻、第四三极管和第二二极管;
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保护模块的第二保护单元的第三控制端连接,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外接电源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直流电机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还与所述第四开关单元的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直流电机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电源连接;
所述第三开关单元,具体包括:第十一电阻、第五三极管和第三二极管;
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控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直流电机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还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接地;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直流电机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四开关单元,具体包括:第十二电阻、第六三极管和第四二极管;
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控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六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六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直流电机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六三极管的集电极还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连接端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极接地;所述第四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直流电机的第二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三三极管和所述第四三极管为PNP型三极管;所述第五三极管和所述第六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
可选地,所述保护模块,具体包括:第一保护单元和第二保护单元;
所述第一保护单元的电源端为所述保护模块的电源端,所述第一保护单元的电源端与外接电源连接;所述第一保护单元的第一输出端为所述保护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第一保护单元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三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一保护单元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二保护单元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保护单元的第二输出端为所述保护模块的控制端,所述第一保护单元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电机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二保护单元的电源端为所述保护模块的电源端,所述第二保护单元的电源端与外接电源连接;所述第二保护单元的第一输出端为所述保护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第二保护单元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三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二保护单元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保护单元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保护单元的第二输出端为所述保护模块的控制端,所述第二保护单元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电机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保护单元,具体包括: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和第七三极管;
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一保护单元的电源端,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一端与外接电源连接;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机模块的第一开关单元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一端还与所述第七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七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十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七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二端还与所述第十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四电阻的第二端为所述第一保护单元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十四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的第二信号端连接;所述第十五电阻的第二端为所述第一保护单元的控制端,所述第十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保护单元的第一输出端连接;
所述第二保护单元,具体包括:第十六电阻、第十七电阻、第十八电阻和第八三极管;
所述第十六电阻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二保护单元的电源端,所述第十六电阻的第一端与外接电源连接;所述第十六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机模块的第二开关单元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十六电阻的第一端还与所述第八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八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十八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八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十六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十六电阻的第二端还与所述第十七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七电阻的第二端为所述第二保护单元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十七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的第二信号端连接;所述第十八电阻的第二端为所述第二保护单元的控制端,所述第十八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保护单元的第一输出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七三极管和所述第八三极管为PNP型三极管。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量仪表,所述计量仪表中包括电机,所述电机中设置有如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任一可能设计中的电机驱动电路。
本申请提供的电机驱动电路和计量仪表,该电机驱动电路包括控制模块、保护模块和电机模块。控制模块包括第一信号端和第二信号端,其中,控制模块的第一信号端与第一电源连接,用于获取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模块的第二信号端与第二电源连接,用于获取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电机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控制模块的第三信号端与保护模块的控制端连接,保护模块的控制端与电机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实现降低控制复杂度,提高电路安全性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H桥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H桥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H桥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机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机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机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电机驱动电路;
11-控制模块;12-电机模块;13-保护模块;
111-第一控制单元;112-第二控制单元;121-第一开关单元;122-第二开关单元;123-第三开关单元;124-第四开关单元;125-直流电机;131-第一保护单元;132-第二保护单元;
1111-第一电阻;1112-第二电阻;1113-第三电阻;1114-第四电阻;1115-第一三极管;1121-第五电阻;1122-第六电阻;1123-第七电阻;1124-第八电阻;1125-第二三极管;1211-第九电阻;1212-第三三极管;1213-第一二极管;1221-第十电阻;1222-第四三极管;1223-第二二极管;1231-第十一电阻;1232-第五三极管;1233-第三二极管;1241-第十二电阻;1242-第六三极管;1243-第四二极管;1311-第十三电阻;1312-第十四电阻;1313-第十五电阻;1314-第七三极管;1321-第十六电阻;1322-第十七电阻;1323-第十八电阻;1324-第八三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中的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例如,在不脱离本文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随着电气工业不断发展,电机在生产和生活的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直流电机的应用尤为突出。直流电机在工作时通常是有正转和反转两种模式。为了有效控制电机的有效工作,通用的方式是使用H桥电路。如图1所示为一个典型的直流电机的H桥电路。该H桥电路的全称为H桥式驱动电路。该H桥电路因其形状酷似字母H而得名。该H桥电路中可以包括H的4条垂直腿。该垂直腿即为桥臂。每一条垂直腿上可以设置有一个开关。直流电机位于H中的横杠位置。在该H桥电路中,要使直流电机运转,就必须导通对角线上的一对开关。根据不同开关对的导通情况,电流可能会从左至右流过直流电机,或者,电流可能会从右至左流过直流电机。该不同流向的电流可以控制该直流电机出现不同的转向。例如,如图2所示,当开关S1和开关S4导通时,电流就从电源出发流经开关S1后,在该直流电机中从左至右穿过。其后,该电流流经开关S4后流入接地端口。在该直流电机中从左至右穿过的电流,实际为从该直流电机的正极流向直流电机的负极,该流向的电流将驱动该直流电机顺时针转动。该直流电机的转动方向可以如图2中虚线箭头所示。又如,如图3所示,当开关S2和开关S3导通时,电流就从电源出发流经开关S2后,在该直流电机中从右至左穿过电机。其后,该电流流经开关S3后流入接地端口。在该直流电机从右至左穿过的电流,实际为从该直流电机的负极流向直流电机的正极,该流向的电流将驱动该直流电机逆时针转动。该直流电机的转动方向可以如图3中虚线箭头所示。
在该H桥电路的使用过程中,该4个开关需要使用4个控制信号分别对其进行控制,操作及其繁琐,控制逻辑复杂。在使用过程中,该4个控制信号通常需要被分成2组。该两组可以被分别命名为顺时针组和逆时针组。其中,顺时针组内部包含用于控制开关S1和开关S4的两个控制信号。逆时针组内部包含控制开关S2与开关S3的两个控制信号。在操作时,顺时针组内的两个控制信号或者逆时针组内的两个控制信号需要被同时操作。即,开关S1和开关S4需要被同时导通或者关断。开关S2与开关S3需要被同时导通或者关断。然后,在操作的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同侧的开关,例如开关S1和开关S3,或者,开关S2和开关S4是不能被同时打开的。否则,可能出现电源直接地短路,烧坏系统。或者,当开关S1、开关S2、开关S3和开关S4都断开时候,电机不再工作,并进入待机状态。如果直流电机从工作状态转为待机状态,则因为线圈绕组该直流电机会出现较大的反向电动势。此时,直流电机将由于转子的惯性继续转动较长时间才能停止。
在该直流电机使用过程中,控制器需要同时生成4个控制信号,并同时实现该4个开关的控制。否则,在该直流电机的转向切换过程中,容易出现4个开关同时导通或者同时关断的情况,进而导致该H桥电路出现安全隐患。此外,在控制脚资源稀缺的情况下,该4个控制信号的发送会给电路设计带来一定的难度。
现有技术中,简单的开关智能控制直流电机正传或者反转。如果在电路中引入脉冲宽度调制波(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可以通过调整占空比实现直流电机的方向和速度调节。占空比越大平均电压(电流)越大,速度越快PWM频率一般在10KHz~20KHz之间。然而,频率太低会导致电机转速过低,噪声较大。频率太高,则会因为开关损耗而降低系统的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机驱动电路的增加了控制模块。该控制模块中可以包括第一控制单元和第二控制单元。该两个控制单元可以分别用于控制电机模块的中处于对角位置的两个开关单元。控制模块只需要设置两个引脚,即可使该控制模块中的两个控制单元分别获取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从而使该两个控制单元同时对电机模块中的四个开关单元进行控制,从而使该电机模块中的直流电机可以实现正转、反转、停止、刹车等动作。本发明中控制模块的使用,降低了电机模块中4个开关单元的控制逻辑复杂度,节省了控制信号引脚数量,只需要使用2个驱动信号即可完成对电机模块的控制。此外,该控制模块还可以实现为电机模块的供电。该机驱动电路中还增加了保护模块。该保护模块的一端与控制电路连接,另一端与电机模块连接。该保护模块的设置,可以避免该电机模块的同一侧的两个开关单元被同时导通造成电源直接到地短路,烧坏系统的问题。该保护模块的设置,还可以避免该电机模块的同一侧的两个开关单元被同时关断的情况出现,从而实现急停刹车且降低反向电动势。该保护模块的使用可以在控制模块出现逻辑失效、控制模块初始化等情况下,保证电机模块的正常状态,从而避免无操作导致的电机驱动电路损坏。此外,该保护模块还可以由控制模块实现供电。即,控制模块不仅可以通过两个驱动信号实现对整个电机驱动电路的控制,还可以通过该两个驱动信号,实现整个电机驱动电路的供电。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图4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机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电机驱动电路10可以包括如下模块:
该电机驱动电路10中具体可以包括控制模块11、保护模块13和电机模块12。
其中,控制模块11包括第一信号端和第二信号端。该第一信号端和第二信号端用于获取外部输入的两个控制信号。该两个控制信号可以分别为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该两个控制信号可以为高电平信号或者低电平信号。控制模块11的输出端可以与电机模块12的第一输入端连接,该两个控制信号将决定电机模块12中电机的工作模式。例如,当电机模块12中包括四个开关单元时,该两个控制信号可以用于分别控制处于对角的两个开关单元。为了提高该电机驱动电路10的安全性,避免控制异常导致的电机模块12出现短路问题,该控制模块11的第三信号端与保护模块13的保护模块13的输出端连接。此时,电机模块12中四个开关单元的对应的四个控制信号可以被分配给该控制模块11和该保护模块13。例如,当电机模块12中包括四个开关单元时,控制模块11可以用于控制该电机模块12中接地的两个开关单元,保护模块13可以用于控制该电机模块12中与电源连接的两个开关单元。
具体地,该控制模块11可以根据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分别生成第五控制信号和第六控制信号。该两个控制信号可以通过该控制模块11的输出端输出到电机模块12的第一输入端。该控制模块11还可以根据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控制第三控制信号和第四控制信号的电压。该保护模块13可以获取该第三控制信号和第四控制信号的电压,并根据该第三控制信号和该第四控制信号实现第七控制信号和第八控制信号的生成。该第七控制信号和该第八控制信号可以输入到电机模块12的第二输入端。电机模块12可以根据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输入的四个控制信号实现对其中的四个开关单元的控制,从而实现直流电机的驱动。
保护模块13中还可包括电源端。该保护模块13的电源端可以与外接电源连接,用于获取稳定的高电平信号。保护模块13的输出端可以与控制模块11的第三信号端连接。该保护模块13可以通过该输出端向控制模块11输出高电平信号,以使该控制模块11中两个三极管的集电极可以获取高电平信号。该保护模块13还可以通过该输出端,获取该控制模块11的第三信号端的电压。该保护模块13可以根据该电压值,确定同侧开关的导通状态,从而对应生成开关单元的控制信号。该电机模块12中可以包括电源端和接地端。该电机模块12中的电源端可以与外接电源连接,用于获取稳定的高电平信号。该电机模块12的接地端可以使通过直流电机125的电流接地,保证该直流电机125在正常工作时的安全性。
例如,当第一控制信号为高电平信号,第二控制信号为低电平信号时,该电机模块12中的直流电机125中电流从第一端流向第二端,即从该直流电机125的正极流向负极,实现该电机的正传。又如,当第一控制信号为低电平信号,第二控制信号为高电平信号时,该电机模块12中的直流电机125中电流从第二端流向第三端,即从该直流电机125的负极流向正极,实现该电机的反传。又如,当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均为高电平信号时,该电机两端同时接地,不仅可以避免同一侧的两个开关单元被同时导通时出现短路的情况,而且还可以实现直流电机125惯性转动产生的电势被短路,形成阻碍运动的反电势,出现“刹车”效果,从而实现直流电机125的快速停止。又如,当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均为低电平信号时,该电机模块12中的四个开关单元均处于关断状态。在该状态下,电机正在正转或者反转工作使电机惯性所产生的电势将无法形成电路,从而也就不会产生阻碍运动的反电势,电机将惯性转动较长时间才停止。该电机模块12中的电机进入待机状态。
本申请提供的电机驱动电路包括控制模块、保护模块和电机模块。其中,控制模块包括第一信号端和第二信号端,用于获取两个控制信号。该控制模块通过输出端与电机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该控制模块的第三信号端与保护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该控制模块可以使用该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生成两个控制信号,并通过该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输出到电机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该控制模块可以通过该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生成另外两个控制信号,并通过该控制模块的第三信号端输出到保护模块的输出端,使该保护模块可以根据该两个控制信号生成用于控制电机模块的控制信号。该保护模块可以通控制端将该用于控制电机模块的控制信号输出到电机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该电机模块可以根据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获取的控制信号,驱动电机工作。本申请中,控制模块只需要两个电信号即可实现对电机的正转、反转、调速、刹车、待机等工作状态的控制,大大降低了控制复杂度,节省了输入的电信号的个数,节省了引脚的需求,节约了硬件资源。该两个电信号最多可以组合出正转、反转、刹车、待机4种控制逻辑,无论怎样误操作都不会出现同侧开关导通导致整个系统损坏的严重后果,从硬件上降低了安全隐患出现的可能性。
图5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机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在图4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电机驱动电路10可以包括如下模块:
控制模块11中具体可以包括第一控制单元111和第二控制单元112。电机模块12中具体可以包括第一开关单元121、第二开关单元122、第三开关单元123、第四开关单元124和直流电机125。保护模块13中具体可以包括第一保护单元131和第二保护单元132。
其中,第一控制单元111的第一信号端为控制模块11的第一信号端。第一控制单元111的第一信号端用于获取第一控制信号。该控制模块11的第一控制单元111可以通过该第一控制信号生成第三控制信号和第五控制信号两个控制信号。该第一控制单元111的第二信号端为该控制模块11的第三信号端。该第一控制单元111的第二信号端与该保护模块13的输出端连接。具体地,该第一控制单元111的第二信号端与第一保护单元131的第一输出端连接。该第一控制单元111可以通过该第二信号端从该第一保护单元131的第一输出端获取高电平信号。该高电平信号为该第一保护单元131的电源端从外接电源中获取。该第一保护单元131的电源端为该保护模块13的电源端。该第三控制信号即为该第一控制单元111的第二信号端的电压。该第三控制信号的电压可以根据该第一控制信号的变化而变化。该第一控制单元111的输出端与电机模块12的第一输入端连接。具体地,该第一控制单元111的输出端与第四开关单元124连接。该第一控制单元111可以使用第五控制信号实现与电机模块12中第四开关单元124的控制。该第一保护单元131的第一输出端可以获取该第三控制信号。
第二控制单元112的结构基本与该第一控制单元111对称。第二控制单元112的第一信号端为控制模块11的第二信号端。第二控制单元112的第一信号端用于获取第二控制信号。该控制模块11的第二控制单元112可以通过该第二控制信号生成第四控制信号和第六控制信号两个控制信号。该第二控制单元112的第二信号端为该控制模块11的第三信号端。该第二控制单元112的第二信号端与该保护模块13的输出端连接。具体地,该第二控制单元112的第二信号端与第二保护单元132的第一输出端连接。该第二控制单元112可以通过该第二信号端从该第二保护单元132的第一输出端获取高电平信号。该高电平信号为该第二保护单元132的电源端从外接电源中获取。该第二保护单元132的电源端为该保护模块13的电源端。该第四控制信号即为该第二控制单元112的第二信号端的电压。该第四控制信号的电压可以根据该第一控制信号的变化而变化。该第二控制单元112的输出端与电机模块12的第一输入端连接。具体地,该第一控制单元111的输出端与第三开关单元123连接。该第二控制单元112可以使用该第六控制信号实现与电机模块12中第三开关单元123的控制。该第二保护单元132的第一输出端可以获取该第四控制信号。
其中,第一保护单元131的电源端为保护模块13的电源端。该第一保护单元131的电源端与外接电源连接,用于获取稳定的高电平信号。该第一保护单元131的第一输出端为保护模块13的输出端。该第一保护单元131的第一输出端与控制模块11的第三信号端连接。具体地,该第一保护单元131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一控制单元111的第二信号端连接。该第一保护单元131可以通过该第一输出端向该第一控制单元111的第二信号端输入高电平信号。同时,该第一保护单元131还可以获取该第一输出端的电压,该电压即为第三控制信号。该第一保护单元131的该第一输出端还可以与第二保护单元132的控制端连接。该第二保护单元132可以根据该第三控制信号,实现其控制。第一保护单元131的控制端与第二保护单元132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用于获取第二保护单元132的第四控制信号,并根据该第四控制信号实现该第一保护单元131的控制。第一保护单元131的第二输出端为保护模块13的控制端。第一保护单元131的第二输出端与电机模块12的第二输入端连接。具体地,该第一保护单元131的第二输出端与第一开关单元121的控制端连接。
其中,第二保护单元132的电源端为保护模块13的电源端。该第二保护单元132的电源端与外接电源连接,用于获取稳定的高电平信号。该第二保护单元132的第一输出端为保护模块13的输出端。该第二保护单元132的第一输出端与控制模块11的第三信号端连接。具体地,该第二保护单元132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二控制单元112的第二信号端连接。该第二保护单元132可以通过该第一输出端向该第二控制单元112的第二信号端输入高电平信号。同时,该第二保护单元132还可以获取该第一输出端的电压,该电压即为第四控制信号。该第二保护单元132的该第一输出端还可以与第一保护单元131的控制端连接。该第二保护单元132可以根据该第四控制信号,实现其控制。第二保护单元132的控制端与第一保护单元131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用于获取第一保护单元131的第三控制信号,并根据该第三控制信号实现该第二保护单元132的控制。第二保护单元132的第二输出端为保护模块13的控制端。第二保护单元132的第二输出端与电机模块12的第二输入端连接。具体地,该第一保护单元131的第二输出端与第二开关单元122的控制端连接。
第一开关单元121、第二开关单元122、第三开关单元123和第四开关单元124中各包括一个控制端和一个连接端。其中,第一开关单元121和第二开关单元122的控制端可以为该电机模块12的第一输入端。该第一开关单元121和第二开关单元122的控制端可以与保护模块13的控制端连接。第三开关单元123和第四开关单元124的控制端可以为电机模块12的第二输入端。该第三开关单元123和第四开关单元124的控制端可以与控制模块11的输出端连接。具体地,该第一开关单元121的控制端可以与第一保护单元131的第二输出端连接。该第二开关单元122的控制端可以与第二保护单元132的第二输出端连接。该第三开关单元123的控制端可以与第二控制单元112的输出端连接。该第四开关单元124的控制端可以与第一控制单元111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开关单元121和第三开关单元123的连接端可以与直流电机125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开关单元122和第四开关单元124的连接端可以与直流电机125的第二端连接。此外,第一开关单元121和第二开关单元122还可以包括电源端。该第一开关单元121和第二开关单元122的电源端即为该电机模块12的电源端。该第一开关单元121和第二开关单元122的电源端可以分别与外接电源连接。第三开关单元123和第四开关单元124还可以包括接地端。该第三开关单元123和第四开关单元124的接地端即为该电机模块12的接地端。该第三开关单元123和第四开关单元124的接地端可以分别接地。该直流电机125的第一端可以为该直流电机125的正极。该直流电机125的第二端可以为该直流电机125的负极。
一种示例中,该外接电源可以为设置于该电路中的电池。或者,该外接电源还可以为处理后的市电。
例如,第一控制单元111的第一信号端获取的第一控制信号为高电平信号,且第二控制单元112的第一信号端获取的第二控制信号为低电平信号。第一控制单元111可以根据该第一控制信号生成第五控制信号。该第五控制信号为高电平信号。该第一控制单元111的输出端可以将该第五控制信号输出到第四开关单元124,以控制该第四开关单元124导通。第一控制单元111将影响第三控制信号的电压,使第三控制信号的电压低于电源电压。第二保护单元132的控制端将获取该第二保护单元132的第一输出端的第三控制信号。第二保护单元132将根据该第三控制信号,生成第八控制信号。该第八控制信号的电压与电源电压接近。该第二保护单元132将通过第二输出端将该第八控制信号输出到第二开关单元122的控制端。该第二开关单元122将根据该第八控制信号,控制该第二开关单元122关断。第二控制单元112可以根据该第二控制信号生成第六控制信号。该第六控制信号为低电平信号。该第二控制单元112的输出端可以将该第六控制信号输出到第三开关单元123,以控制该第三开关单元123关断。第二控制单元112将影响第四控制信号的电压,使第四控制信号的电压与电源电压接近。第一保护单元131的控制端将获取该第二保护单元132的第一输出端的第四控制信号。第一保护单元131将根据该第四控制信号,生成第七控制信号。该第七控制信号的电压小于电源电压。该第一保护单元131将通过第二输出端将该第七控制信号输出到第一开关单元121的控制端。该第一开关单元121将根据该第七控制信号,控制该第一开关单元121导通。因此,当第一控制信号为高电平信号,第二控制信号为低电平信号时,该电机模块12中的第一开关单元121和第四开关单元124导通,第二开关单元122和第三开关单元123关断。该电机模块12中的直流电机125中电流从第一端流向第二端,即从该直流电机125的正极流向负极,实现该电机的正传。
又如,第一控制单元111第一信号端获取的第一控制信号为低电平信号,且第二控制单元112的第一信号端获取的第二控制信号为高电平信号。第一控制单元111可以根据该第一控制信号生成第五控制信号。该第五控制信号为低电平信号。该第一控制单元111的输出端可以将该第五控制信号输出到第四开关单元124,以控制该第四开关单元124关断。第一控制单元111将影响第三控制信号的电压,使第三控制信号的电压与电源电压接近。第二保护单元132的控制端将获取该第二保护单元132的第一输出端的第三控制信号。第二保护单元132将根据该第三控制信号,生成第八控制信号。该第八控制信号的电压低于电源电压。该第二保护单元132将通过第二输出端将该第八控制信号输出到第二开关单元122的控制端。该第二开关单元122将根据该第八控制信号,控制该第二开关单元122导通。第二控制单元112可以根据该第二控制信号生成第六控制信号。该第六控制信号为高电平信号。该第二控制单元112的输出端可以将该第六控制信号输出到第三开关单元123,以控制该第三开关单元123导通。第二控制单元112将影响第四控制信号的电压,使第四控制信号的电压小于电源电压。第一保护单元131的控制端将
获取该第二保护单元132的第一输出端的第四控制信号。第一保护单元1315将根据该第四控制信号,生成第七控制信号。该第七控制信号的电压与电源
电压接近。该第一保护单元131将通过第二输出端将该第七控制信号输出到第一开关单元121的控制端。该第一开关单元121将根据该第七控制信号,控制该第一开关单元121关断。因此,当第一控制信号为低电平信号,第二
控制信号为高电平信号时,该电机模块12中的第一开关单元121和第四开关0单元124关断,第二开关单元122和第三开关单元123导通。该电机模块12
中的直流电机125中电流从第二端流向第三端,即从该直流电机125的负极流向正极,实现该电机的反传。
又如,第一控制单元111的第一信号端获取的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
单元112的第一信号端获取的第二控制信号均为高电平信号。第一控制单元5 111可以根据该第一控制信号生成第五控制信号。该第五控制信号为高电平
信号。该第一控制单元111的输出端可以将该第五控制信号输出到第四开关单元124,以控制该第四开关单元124导通。第一控制单元111将影响第三控制信号的电压,使第三控制信号的电压低于电源电压。第二保护单元132
的控制端将获取该第二保护单元132的第一输出端的第三控制信号。第二保0护单元132将根据该第三控制信号,生成第八控制信号。该第八控制信号的电压与电源电压接近。该第二保护单元132将通过第二输出端将该第八控制信号输出到第二开关单元122的控制端。该第二开关单元122将根据该第八控制信号,控制该第二开关单元122关断。第二控制单元112可以根据该第
二控制信号生成第六控制信号。该第六控制信号为高电平信号。该第二控制5单元112的输出端可以将该第六控制信号输出到第三开关单元123,以控制
该第三开关单元123导通。第二控制单元112将影响第四控制信号的电压,使第四控制信号的电压小于电源电压。第一保护单元131的控制端将获取该第二保护单元132的第一输出端的第四控制信号。第一保护单元131将根据
该第四控制信号,生成第七控制信号。该第七控制信号的电压与电源电压接0近。该第一保护单元131将通过第二输出端将该第七控制信号输出到第一开关单元121的控制端。该第一开关单元121将根据该第七控制信号,控制该第一开关单元121关断。因此,当第一控制信号为高电平信号,第二控制信号为高电平信号时,该电机模块12中的第一开关单元121和第二开关单元122关断,第三开关单元123和第四开关单元124导通,从而避免同一侧的两个开关单元被同时导通时出现短路的情况。同时,第一开关单元121和第二开关单元122关断,第三开关单元123和第四开关单元124导通的状态,还可以实现直流电机125惯性转动产生的电势被短路,形成阻碍运动的反电势,出现“刹车”效果,从而实现直流电机125的快速停止。
又如,第一控制单元111的第一信号端获取的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单元112的第一信号端获取的第二控制信号均为低电平信号。第一控制单元111可以根据该第一控制信号生成第五控制信号。该第五控制信号为低电平信号。该第一控制单元111的输出端可以将该第五控制信号输出到第四开关单元124,以控制该第四开关单元124关断。第一控制单元111将影响第三控制信号的电压,使第三控制信号的电压与电源电压接近。第二保护单元132的控制端将获取该第二保护单元132的第一输出端的第三控制信号。第二保护单元132将根据该第三控制信号,生成第八控制信号。该第八控制信号的电压低于电源电压。该第二保护单元132将通过第二输出端将该第八控制信号输出到第二开关单元122的控制端。该第二开关单元122将根据该第八控制信号,控制该第二开关单元122导通。第二控制单元112可以根据该第二控制信号生成第六控制信号。该第六控制信号为低电平信号。该第二控制单元112的输出端可以将该第六控制信号输出到第三开关单元123,以控制该第三开关单元123关断。第二控制单元112将影响第四控制信号的电压,使第四控制信号的电压与电源电压接近。第一保护单元131的控制端将获取该第二保护单元132的第一输出端的第四控制信号。第一保护单元131将根据该第四控制信号,生成第七控制信号。该第七控制信号的电压小于电源电压。该第一保护单元131将通过第二输出端将该第七控制信号输出到第一开关单元121的控制端。该第一开关单元121将根据该第七控制信号,控制该第一开关单元121导通。因此,当第一控制信号为低电平信号,第二控制信号为低电平信号时,该电机模块12中的第一开关单元121、第二开关单元122、第三开关单元123和第四开关单元124均处于关断状态。在该状态下,电机正在正转或者反转工作使电机惯性所产生的电势将无法形成电路,从而也就不会产生阻碍运动的反电势,电机将惯性转动较长时间才停止。该电机模块12中的电机进入待机状态。
本申请提供的电机驱动电路,包括控制模块、电机模块和保护模块。控制模块包括第一控制单元和第二控制单元。电机模块包括第一开关单元、第二开关单元、第三开关单元、第四开关单元和直流电机。保护模块包括第一保护单元和第二保护单元。第一控制单元可以获取第一控制信号,并根据该第一控制信号生成第三控制信号和第五控制信号。第二控制单元可以获取第二控制信号,并根据该第二控制信号生成第四控制信号和第六控制信号。其中,第四控制信号和第五控制信号可以通过第一控制单元和第二控制单元的输出端分别输出到第四开关单元和第三开关单元,实现对该两个开关单元的控制。第三控制信号和第四控制信号则可以通过第二信号端被第二保护单元和第一保护单元的控制端获取,用于控制第八控制信号和第七控制信号的生成。该第一保护单元和第二保护单元可以通过去第二输出端,将该第七控制信号和第八控制信号输出到第一开关单元和第二开关单元,实现对该两个开关单元的控制。该电机驱动电路可以通过控制该电机模块中的四个开关单元,驱动该电机模块中的直流电机进入不同的工作状态。本申请中,控制模块只需要两个电信号即可实现对电机的正转、反转、调速、刹车、待机等工作状态的控制,大大降低了控制复杂度,节省了输入的电信号的个数,节省了引脚的需求,节约了硬件资源。并且,本申请中保护模块中的第一保护单元和第二保护单元可以通过获取两个电信号,实现同侧开关单元是否导通的判断,并根据该判断结果控制其对应的开关单元,从而避免同侧的两个开关单元被同时导通,从硬件上降低了安全隐患出现的可能性,避免了短路导致系统损坏的严重后果。
图6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机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在图4和图5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电机驱动电路10可以包括如下模块:
控制模块11中具体可以包括第一控制单元111和第二控制单元112。第一控制单元111中可以包括第一电阻1111、第二电阻1112、第三电阻1113、第四电阻1114和第一三极管1115。第二控制单元112中可以包括第五电阻1121、第六电阻1122、第七电阻1123、第八电阻1124和第二三极管1125。电机模块12中具体可以包括第一开关单元121、第二开关单元122、第三开关单元123、第四开关单元124和直流电机125。第一开关单元121中可以包括第九电阻1211、第三三极管1212和第一二极管1213。第二开关单元122中可以包括第十电阻1221、第四三极管1222和第二二极管1223。第三开关单元123中可以包括第十一电阻1231、第五三极管1232和第三二极管1233。第四开关单元124中可以包括第十二电阻1241、第六三极管1242和第四二极管1243。保护模块13中具体可以包括第一保护单元131和第二保护单元132。第一保护单元131中具体可以包括第十三电阻1311、第十四电阻1312、第十五电阻1313和第七三极管1314。第二保护单元132中具体可以包括第十六电阻1321、第十七电阻1322、第十八电阻1323和第八三极管1324。
其中,第一电阻1111的第一端为第一控制单元111的第一信号端,用于获取第一控制信号。该第一控制信号可以为高电平信号或者低电平信号。第一电阻1111的第二端与第三电阻1113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电阻1112的第一端与第一电阻1111的第一端连接,同样获取到第一控制信号。第二电阻1112的第二端与第一三极管1115的基极连接。流过该第二电阻1112的第一控制信号可以在该第一三极管1115的基极作为该第一三极管1115的控制信号。由于,该第一三极管1115的发射极与第三电阻1113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电阻1113的第二端接地。并且,该第一三极管1115的集电极与第四电阻1114的第一端连接。该第四电阻1114的第二端为该第一控制单元111的第二信号端。该第四电阻1114的第二端具体与保护模块13的第一保护单元131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保护单元132的控制端连接,用于从该第一保护单元131和第二保护单元132中获取第三控制信号。当该第三控制信号达到该第一三极管1115的集电极时,可以理解为该集电极的电压为外接电源的电源电压通过多个电阻分压后的电压。该电压可以理解为高电平信号。因此,不需要考虑该第一控制信号的电压以及第二电阻1112的阻值,当该第一控制信号为高电平信号时,该第一三极管1115导通。该第一二极管1213的发射极输出的第五控制信号为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三控制信号汇总后的信号。此时,该第五控制信号为高电平信号。否则,当该第一控制信号为低电平信号时,该第一三极管1115关断。该第一二极管1213的发射极输出第一控制信号。此时,该第五控制信号为低电平信号。该第一三极管1115的发射极还可以为该第一控制单元111的输出端。该第一三极管1115的发射机还可以与电机模块12的第四开关单元124的控制端连接。该第一三极管1115可以将该第五控制信号发送到该第四开关单元124的控制端,以实现对该第四开关单元124的控制。
第五电阻1121的第一端为第二控制单元112的第一信号端,用于获取第二控制信号。该第二控制信号可以为高电平信号或者低电平信号。第五电阻1121的第二端与第七电阻1123的第二端连接。第六电阻1122的第一端与第五电阻1121的第一端连接,同样获取到第二控制信号。第六电阻1122的第二端与第二三极管1125的基极连接。流过该第六电阻1122的第二控制信号可以在该第二三极管1125的基极作为该第二三极管1125的控制信号。由于,该第二三极管1125的发射极与第七电阻1123的第一端连接,第七电阻1123的第二端接地。并且,该第二三极管1125的集电极与第八电阻1124的第一端连接。该第八电阻1124的第二端为该第二控制单元112的第二信号端。该第八电阻1124的第二端具体与保护模块13的第二保护单元132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一保护单元131的控制端连接,用于从该第一保护单元131和第二保护单元132中获取第四控制信号。当该第四控制信号到达该第二三极管1125的集电极时,可以理解为该集电极的电压为外接电源的电源电压通过多个电阻分压后的电压。该电压可以理解为高电平信号。因此,不需要考虑该第二控制信号的电压以及第六电阻1122的阻值,当该第二控制信号为高电平信号时,该第二三极管1125导通。该第二三极管1125的发射极输出的第六控制信号为第二控制信号和第四控制信号汇总后的信号。此时,该第六控制信号为高电平信号。否则,当该第二控制信号为低电平信号时,该第二三极管1125关断。该第二三极管1125的发射极输出第二控制信号。此时,该第六控制信号为低电平信号。该第二三极管1125的发射极还可以为该第二控制单元112的输出端。该第二三极管1125的发射机还可以与电机模块12的第三开关单元123的控制端连接。该第二三极管1125可以将该第六控制信号发送到该第三开关单元123的控制端,以实现对该第三开关单元123的控制。
一种示例中,第一三极管1115和第二三极管1125为NPN型三极管。
其中,第十三电阻1311的第一端为第一保护单元131的电源端。第十三电阻1311的第一端与外接电源连接。该外接电源用于提供一个稳定的高电平信号。第十三电阻1311的第二端与电机模块12的第一开关单元121的控制端连接。可以将该第十三电阻1311的第二端的电信号作为第七控制信号。该第七控制信号将作为第一开关单元121的控制信号。第十三电阻1311的第一端还与第七三极管1314的发射极连接。第七三极管1314的基极与第十五电阻1313的第一端连接。第七三极管1314的集电极与第十三电阻1311的第二端连接。当该第七三极管1314导通时,该第十三电阻1311被该第七三极管1314短接。外接电源的电源电压可以通过该第七三极管1314直接到达该第十三电阻1311的第二端。即,当该第七三极管1314导通时,该第七控制信号的电压与电源电压十分接近,可以看成电源电压。当该第七三极管1314关断时,该外接电源的电源电压需要经第十三电阻1311后到达第十三电阻1311的第二端。即,当该第七三极管1314关断时,该第七控制信号的电压为电源电压被第十三电阻1311分压后的电压。因此,该第七控制信号为一个小于电源电压的电平信号。第十三电阻1311的第二端还与第十四电阻1312的第一端连接。第十四电阻1312的第二端为第一保护单元131的第一输出端,第十四单元的第二端与第一控制单元111的第二信号端连接。从该第十四电阻1312的第二端输出的电信号即为第三控制信号。当该第一三极管1115导通时,从第一保护单元131的电源端输出的电信号将通过该第一三极管1115的发射极接地。当该第七三极管1314导通时,该第三控制信号为电源电压经第十四电阻1312、第四电阻1114和第三电阻1113分压后的电压。或者,当该第七三极管1314关断时,该第三控制信号为电源电压经第十三电阻1311、第十四电阻1312、第四电阻1114和第三电阻1113分压后的电压。因此,该第三控制信号的电压通常低于电源电压的电压。而当第一三极管1115关断时,电源电压无法通过第一三极管1115接地。即,该第三控制信号电压与电源电压接近。第十五电阻1313的第二端为第一保护单元131的控制端,第十五电阻1313的第二端与第二保护单元132的第一输出端连接。该第十五电阻1313的第二端可以获取第二保护单元132的第一输出端输出的第四控制信号。当第二保护单元132的第八三极管1324导通时,该第四控制信号为电源电压被第十七电阻1322分压后的电压。此时,可以认为该第四控制信号的电压与电源电压较为接近。因此,在第八三极管1324导通时,可以认为该第七三极管1314的发射极与基极的压差过小。即,该第四控制信号可以控制该第七三极管1314关断。与之相反的是,当第八三极管1324关断时,该第四控制信号为电源电压被第十六电阻1321和第十七电阻1322分压后的电压。此时,可以认为该第四控制信号的电压与电源电压相差较大。因此,在第八三极管1324导通时,可以认为该第七三极管1314的发射极与基极的压差符合导通条件。即,该第四控制信号可以控制该第七三极管1314导通。
第十六电阻1321的第一端为第二保护单元132的电源端。第十六电阻1321的第一端与外接电源连接。该外接电源用于提供一个稳定的高电平信号。第十六电阻1321的第二端与电机模块12的第二开关单元122的控制端连接。可以将该第十六电阻1321的第二端的电信号作为第八控制信号。该第八控制信号将作为第二开关单元122的控制信号。第十六电阻1321的第一端还与第八三极管1324的发射极连接。第八三极管1324的基极与第十八电阻1323的第一端连接。第八三极管1324的集电极与第十六电阻1321的第二端连接。当该第八三极管1324导通时,该第十六电阻1321被第八三极管1324短接。外接电源的电源电压可以通过该第八三极管1324直接到达该第十六电阻1321的第二端。即,当该第八三极管1324导通时,该第八控制信号的电压与电源电压十分接近,可以看成电源电压。当该第八三极管1324关断时,该外接电源的电源电压需要经第十六电阻1321后到达第十六电阻1321的第二端。即,当该第八三极管1324关断时,该第八控制信号的电压为电源电压被第十六电阻1321分压后的电压。因此,该第八开工至信号为一个小于电源电压的电平信号。第十六电阻1321的第二端还与第十七电阻1322的第一端连接。第十七电阻1322的第二端为第二保护单元132的第一输出端,第十七电阻1322的第二端与第二控制单元112的第二信号端连接。从该第十七电阻1322的第二端输出的电信号即为第四控制信号。当该第二三极管1125导通时,从第二保护单元132的电源端输出的电信号将通过该第二三极管1125的发射极接地。当该第八三极管1324导通时,该第四控制信号为电源电压经第十七电阻1322、第七电阻1123和第八电阻1124分压后的电压。当该第八三极管1324关断时,该第四控制信号为电源电压经第十六电阻1321、第十七电阻1322、第七电阻1123和第八电阻1124分压后的电压。因此,该第四控制信号的电压通常低于电源电压的电压。而当第二三极管1125关断时,电源电压无法通过第二三极管1125接地。即,该第四控制信号电压与电源电压接近。第十八电阻1323的第二端为第二保护单元132的控制端,第十八电阻1323的第二端与第一保护单元131的第一输出端连接。该第十八电阻1323的第二端可以获取第一保护单元131的第一输出端输出的第三控制信号。当第一保护单元131的第七三极管1314导通时,该第三控制信号为电源电压被第十四电阻1312分压后的电压。此时,可以认为该第三控制信号的电压与电源电压较为接近。因此,在第七三极管1314导通时,可以认为该第八三极管1324的发射极与基极的压差过小。即,该第三控制信号可以控制该第八三极管1324关断。与之相反的是,当第七三极管1314关断时,该第三控制信号为电源电压被第十三电阻1311和第十四电阻1312分压后的电压。此时,可以认为该第三控制信号的电压与电源电压相差较大。因此,在第七三极管1314导通时,可以认为该第八三极管1324的发射极与基极的压差符合导通条件。即,该第三控制信号可以控制该第八三极管1324导通。
一种示例中,第七三极管1314和第八三极管1324为PNP型三极管。
其中,第九电阻1211的第一端与保护模块13的第一保护单元131的第三控制端连接。第九电阻1211的第二端与第三三极管1212的基极连接。该第三三极管1212可以通过该第九电阻1211获取第七控制信号。当该第七三极管1314导通时,该第七控制信号的电压与电源电压十分接近,可以看成电源电压。此时,该第三三极管1212的发射极与基极的压差较小。因此,当该第七三极管1314导通时,该第七控制信号控制该第三三极管1212关断。当该第七三极管1314关断时,该第七控制信号为一个小于电源电压的电平信号。此时,该第三三极管1212的发射极与基极的压差较大。因此,当该第七三极管1314关断时,该第七控制信号控制该第三三极管1212导通。第三三极管1212的发射极与电源连接。第三三极管1212的集电极与直流电机125的第一端连接。第三三极管1212的集电极还与第三开关单元123的连接端连接。因此,当该第三三极管1212导通时,该外接电源的电源电压可以通过该第三三极管1212的集电极输出到该直流电机125的第一端。同时,该外接电源的电源电压可以通过该第三三极管1212的集电极输出到该第三开关单元123的连接端。即,该第三开关单元123的第五三极管1232的集电极的电压为电源电压。否则,当该第三三极管1212关断时,该外接电源的电源电压无法通过该第三三极管1212的集电极进行输出。该第三三极管1212的集电极无电信号。
第十电阻1221的第一端与保护模块13的第二保护单元132的第三控制端连接。第十电阻1221的第二端与第四三极管1222的基极连接。该第四三极管1222可以通过该第十电阻1221获取第八控制信号。当该第八三极管1324导通时,该第八控制信号的电压与电源电压十分接近,可以看成电源电压。此时,该第四三极管1222的发射极与基极的压差较小。因此,当该第八三极管1324导通时,该第八控制信号控制该第四三极管1222关断。当该第八三极管1324关断时,该第八控制信号为一个小于电源电压的电平信号。此时,该第四三极管1222的发射极与基极的压差较大。因此,当该第八三极管1324关断时,该第八控制信号控制该第四三极管1222导通。第四三极管1222的发射极与电源连接。第四三极管1222的集电极与直流电机125的第二端连接。第四三极管1222的集电极还与第四开关单元124的连接端连接。因此,当该第四三极管1222导通时,该外接电源的电源电压可以通过该第四三极管1222的集电极输出到该直流电机125的第二端。同时,该外接电源的电源电压可以通过该第四三极管1222的集电极输出到该第四开关单元124的连接端。即,该第四开关单元124的第六三极管1242的集电极的电压为电源电压。否则,当该第四三极管1222关断时,该外接电源的电源电压无法通过该第四三极管1222的集电极进行输出。该第四三极管1222的集电极无电信号。
其中,第十一电阻1231的第一端与控制模块11的第二控制单元112的输出端连接,第十一电阻1231的第二端与第五三极管1232的基极连接。该第五三极管1232可以通过该第十一电阻1231获取第六控制信号。当该第二三极管1125导通时,该第六控制信号为高电平信号。该高电平信号可以控制该第五三极管1232导通。因此,当该第二三极管1125导通时,该第六控制信号控制该第五三极管1232导通。当该第二三极管1125关断时,该第六控制信号为低电平信号。该低电平信号控制该第五三极管1232关断。因此,当该第二三极管1125关断时,该第六控制信号控制该第五三极管1232关断。第五三极管1232的发射极接地。第五三极管1232的集电极与直流电机125的第一端连接。第五三极管1232的集电极还与第一开关单元121的连接端连接。即,当第三三极管1212与该第五三极管1232同时导通时,外接电源可以通过该第三三极管1212和该第五三极管1232直接接地,进而导致短路。当第三三极管1212导通,该第五三极管1232关断时,该第三三极管1212的集电极输出的电信号将输出到直流电机125的第一端。当第四三极管1222与该第五三极管1232同时导通时,外接电源可以在通过该第四三极管1222、直流电机125和该第五三极管1232后接地。此时,该直流电机125的中的电流从第二端流向第一端,实现该直流电机125的反转。当第四三极管1222导通,该第五三极管1232关断时,该第四三极管1222的集电极可以将电流从该直流电机125的第二端输入。然而,由于该第五三极管1232关断,从该直流电机125的第一端输出的电流将无法通过该第五三极管1232接地。因此,该直流电机125将出现异常。
其中,第十二电阻1241的第一端与控制模块11的第一控制单元111的输出端连接,第十二电阻1241的第二端与第六三极管1242的基极连接。该第六三极管1242可以通过该第十二电阻1241获取第五控制信号。当该第一三极管1115导通时,该第五控制信号为高电平信号。该高电平信号可以控制该第六三极管1242导通。因此,当该第一三极管1115导通时,该第五控制信号控制该第六三极管1242导通。当该第一三极管1115关断时,该第五控制信号为低电平信号。该低电平信号控制该第六三极管1242关断。因此,当该第一三极管1115关断时,该第五控制信号控制该第六三极管1242关断。第六三极管1242的发射极接地。第六三极管1242的集电极与直流电机125的第二端连接。第六三极管1242的集电极还与第二开关单元122的连接端连接。即,当第四三极管1222与该第六三极管1242同时导通时,外接电源可以通过该第四三极管1222和该第六三极管1242直接接地,进而导致短路。当第四三极管1222导通,该第六三极管1242关断时,该第四三极管1222的集电极输出的电信号将输出到直流电机125的第二端。当第三三极管1212与该第六三极管1242同时导通时,外接电源可以在通过该第三三极管1212、直流电机125和该第六三极管1242后接地。此时,该直流电机125的中的电流从第一端流向第二端,实现该直流电机125的正转。当第三三极管1212导通,该第六三极管1242关断时,该第三三极管1212的集电极可以将电流从该直流电机125的第一端输入。然而,由于该第六三极管1242关断,从该直流电机125的第二端输出的电流将无法通过该第六三极管1242接地。因此,该直流电机125将出现异常。
此外,该第一开关单元121中的第一二极管1213的正极与直流电机125的第一端连接。第一二极管1213的负极与电源连接。第二二极管1223的正极与直流电机125的第二端连接。第二二极管1223的负极与电源连接。第三二极管1233的正极接地。第三二极管1233的负极与直流电机125的第一端连接。第四二极管1243的正极接地。第四二极管1243的负极与直流电机125的第二端连接。该四个二极管的设置可以防止电流回流到外接电源,进而导致该电机模块12出现异常。
一种示例中,第三三极管1212和第四三极管1222为PNP型三极管。第五三极管1232和第六三极管1242为NPN型三极管。
例如,当第一控制信号FAON为高电平时,第一三极管1115导通。第一三极管1115的发射极输出高电平信号。即第五控制信号为高电平信号。该第一三极管1115的发射极虽然为高电平信号,但是其电压低于电源电压。因此,该第三控制信号的电压低于电源电压。在第八三极管1324中,该电源电压为发射极电压,第三控制信号的电压为基极电压。当发射极电压与基极电压的压差正偏置且较大时,该第八三极管1324导通。该第八三极管1324可以短路第十六电阻1321,使第八控制信号的电压与电源电压接近。第四三极管1222的发射极电压为电源电压,基极电压为第八控制信号的电压。当第八控制信号的电压与电源电压接近时,该第四三极管1222关断。因此,第二开关单元122关断。该第五控制信号输入到第六三极管1242的基极。当该第五控制信号为高电平信号时,该第六三极管1242导通。因此,第四开关单元124导通。当第二控制信号FAOFF为低电平时,第二三极管1125关断。第二三极管1125的发射极输出低电平信号。即第六控制信号为低电平信号。该第二三极管1125的发射极输入的高电平信号,且由于该第二三极管1125没有导通,该高电平信号没有被第八电阻1124和第七电阻1123分压,该第四控制信号的电压接近电源电压。在第七三极管1314中,其发射极电压为电源电压,基极电压为该第四控制信号的电压。当该第四控制信号的电压与电源电压压差较小时,该第七三极管1314无法导通。电源电压通过第十三电阻1311后成为第七控制信号。该第七控制信号为电源电压被第十三电阻1311分压后的电压。因此,该第七控制信号的电压小于电源电压。在第三三极管1212中,发射极电压为电源电压,基极电压为第七控制信号的电压。当该第七控制信号的电压小于电源电压时,该第三三极管1212导通。因此,第一开关单元121导通。该第六控制信号为低电平信号,用于控制第五三极管1232关断。因此,第三开关单元123关断。因此,当第一控制信号为高电平信号,第二控制信号为低电平信号时,该电机模块12中的第一开关单元121和第四开关单元124导通,第二开关单元122和第三开关单元123关断。该电机模块12中的直流电机125中电流从第一端流向第二端,即从该直流电机125的正极流向负极,实现该电机的正传。
又如,当第一控制信号FAON为低电平时,第一三极管1115关断。第一三极管1115的发射极输出低电平信号。即第五控制信号为低电平信号。该第一三极管1115的发射极输入的高电平信号,且由于该第一三极管1115没有导通,该高电平信号没有被第四电阻1114和第三电阻1113分压,该第三控制信号的电压接近电源电压。在第八三极管1324中,其发射极电压为电源电压,基极电压为该第三控制信号的电压。当该第三控制信号的电压与电源电压压差较小时,该第八三极管1324无法导通。电源电压通过第十六电阻1321后成为第八控制信号。该第八控制信号为电源电压被第十六电阻1321分压后的电压。因此,该第八控制信号的电压小于电源电压。在第四三极管1222中,发射极电压为电源电压,基极电压为第八控制信号的电压。当该第八控制信号的电压小于电源电压时,该第四三极管1222导通。因此,第二开关单元122导通。该第五控制信号为低电平信号,用于控制第六三极管1242关断。因此,第四开关单元124关断。当第二控制信号FAON为高电平时,第二三极管1125导通。第二三极管1125的发射极输出高电平信号。即第六控制信号为高电平信号。该第二三极管1125的发射极虽然为高电平信号,但是其电压低于电源电压。因此,该第四控制信号的电压低于电源电压。在第七三极管1314中,该电源电压为发射极电压,第四控制信号的电压为基极电压。当发射极电压与基极电压的压差正偏置且较大时,该第七三极管1314导通。该第七三极管1314可以短路第十三电阻1311电阻,使第七控制信号的电压与电源电压接近。第三三极管1212的发射极电压为电源电压,基极电压为第七控制信号的电压。当第七控制信号的电压与电源电压接近时,该第三三极管1212关断。因此,第一开关单元121关断。该第六控制信号输入到第五三极管1232的基极。当该第六控制信号为高电平信号时,该第五三极管1232导通。因此,第三开关单元123导通。因此,当第一控制信号为低电平信号,第二控制信号为高电平信号时,该电机模块12中的第一开关单元121和第四开关单元124关断,第二开关单元122和第三开关单元123导通。该电机模块12中的直流电机125中电流从第二端流向第三端,即从该直流电机125的负极流向正极,实现该电机的反传。
又如,当第一控制信号FAON为高电平时,第一三极管1115导通。第一三极管1115的发射极输出高电平信号。即第五控制信号为高电平信号。该第一三极管1115的发射极虽然为高电平信号,但是其电压低于电源电压。因此,该第三控制信号的电压低于电源电压。在第八三极管1324中,该电源电压为发射极电压,第三控制信号的电压为基极电压。当发射极电压与基极电压的压差正偏置且较大时,该第八三极管1324导通。该第八三极管1324可以短路第十六电阻1321,使第八控制信号的电压与电源电压接近。第四三极管1222的发射极电压为电源电压,基极电压为第八控制信号的电压。当第八控制信号的电压与电源电压接近时,该第四三极管1222关断。因此,第二开关单元122关断。该第五控制信号输入到第六三极管1242的基极。当该第五控制信号为高电平信号时,该第六三极管1242导通。因此,第四开关单元124导通。当第二控制信号FAON为高电平时,第二三极管1125导通。第二三极管1125的发射极输出高电平信号。即第六控制信号为高电平信号。该第二三极管1125的发射极虽然为高电平信号,但是其电压低于电源电压。因此,该第四控制信号的电压低于电源电压。在第七三极管1314中,该电源电压为发射极电压,第四控制信号的电压为基极电压。当发射极电压与基极电压的压差正偏置且较大时,该第七三极管1314导通。该第七三极管1314可以短路第十三电阻1311电阻,使第七控制信号的电压与电源电压接近。第三三极管1212的发射极电压为电源电压,基极电压为第七控制信号的电压。当第七控制信号的电压与电源电压接近时,该第三三极管1212关断。因此,第一开关单元121关断。该第六控制信号输入到第五三极管1232的基极。当该第六控制信号为高电平信号时,该第五三极管1232导通。因此,第三开关单元123导通。因此,当第一控制信号为高电平信号,第二控制信号为高电平信号时,该电机模块12中的第一开关单元121和第二开关单元122关断,第三开关单元123和第四开关单元124导通,从而避免同一侧的两个开关单元被同时导通时出现短路的情况。同时,第一开关单元121和第二开关单元122关断,第三开关单元123和第四开关单元124导通的状态,还可以实现直流电机125惯性转动产生的电势被短路,形成阻碍运动的反电势,出现“刹车”效果,从而实现直流电机125的快速停止。
又如,当第一控制信号FAON为低电平时,第一三极管1115关断。第一三极管1115的发射极输出低电平信号。即第五控制信号为低电平信号。该第一三极管1115的发射极输入的高电平信号,且由于该第一三极管1115没有导通,该高电平信号没有被第四电阻1114和第三电阻1113分压,该第三控制信号的电压接近电源电压。在第八三极管1324中,其发射极电压为电源电压,基极电压为该第三控制信号的电压。当该第三控制信号的电压与电源电压压差较小时,该第八三极管1324无法导通。电源电压通过第十六电阻1321后成为第八控制信号。该第八控制信号为电源电压被第十六电阻1321分压后的电压。因此,该第八控制信号的电压小于电源电压。在第四三极管1222中,发射极电压为电源电压,基极电压为第八控制信号的电压。当该第八控制信号的电压小于电源电压时,该第四三极管1222导通。因此,第二开关单元122导通。该第五控制信号为低电平信号,用于控制第六三极管1242关断。因此,第四开关单元124关断。当第二控制信号FAOFF为低电平时,第二三极管1125关断。第二三极管1125的发射极输出低电平信号。即第六控制信号为低电平信号。该第二三极管1125的发射极输入的高电平信号,且由于该第二三极管1125没有导通,该高电平信号没有被第八电阻1124和第七电阻1123分压,该第四控制信号的电压接近电源电压。在第七三极管1314中,其发射极电压为电源电压,基极电压为该第四控制信号的电压。当该第四控制信号的电压与电源电压压差较小时,该第七三极管1314无法导通。电源电压通过第十三电阻1311后成为第七控制信号。该第七控制信号为电源电压被第十三电阻1311分压后的电压。因此,该第七控制信号的电压小于电源电压。在第三三极管1212中,发射极电压为电源电压,基极电压为第七控制信号的电压。当该第七控制信号的电压小于电源电压时,该第三三极管1212导通。因此,第一开关单元121导通。该第六控制信号为低电平信号,用于控制第五三极管1232关断。因此,第三开关单元123关断。因此,当第一控制信号为低电平信号,第二控制信号为低电平信号时,该电机模块12中的第一开关单元121、第二开关单元122、第三开关单元123和第四开关单元124均处于关断状态。在该状态下,电机正在正转或者反转工作使电机惯性所产生的电势将无法形成电路,从而也就不会产生阻碍运动的反电势,电机将惯性转动较长时间才停止。该电机模块12中的电机进入待机状态。
本申请提供的电机驱动电路中,根据第一控制信号,实现对第一控制单元中的第一三极管的控制。根据该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输出的第五控制信号,实现对第四开关单元中第六三极管的控制。根据该第一三极管的导通情况,影响第三控制信号的电压,进而实现对第二保护单元中第八三极管的控制。该第八三极管的导通情况,影响第八控制信号的电压,进而实现对第二开关单元的第四三极管的控制。根据第二控制信号,实现对第二控制模块中的第二三极管的控制。根据该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输出的第六控制信号,实现对第三开关单元的第五三极管的控制。根据该第一三极管的导通情况,影响第四控制信号的电压,进而实现对第一保护单元中第七三极管的控制。该第七三极管的导通情况,影响第七控制信号的电压,进而实现对第一开关单元中第三三极管的控制。本申请中,控制模块只需要两个电信号即可实现对电机模块中四个开关单元的控制,进而实现电机模块中电机的正转、反转、调速、刹车、待机等工作状态的控制,大大降低了控制复杂度,节省了输入的电信号的个数,节省了引脚的需求,节约了硬件资源。并且,本申请中保护模块中的第一保护单元和第二保护单元可以通过获取第二控制单元和第一控制单元的导通情况,判断其同侧开关是否导通,从而根据该判断结果控制其对应的开关单元,避免同侧的两个开关单元被同时导通的情况发生,从硬件上降低了安全隐患出现的可能性,避免了短路导致系统损坏的严重后果。并且该电机模块即使控制信号出现丢失和轻微干扰,各开关管也可以保持固定可预测的状态。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三极管可以采用MOS管等电子元件进行替换。然而由于MOS管相较于三极管成本高,因此,本申请优选三极管。并且,如果在实际使用中,干扰源距离该电机驱动电路所在的设备较远,则第三电阻和第七电阻可以被省略。此外,本申请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加本H桥电路的个数,例如,可以控制4线制或更多线制对电机进行控制。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量仪表。该计量仪表中可以包括电机。该电机中可以设置有如图4至图6中任一项的电机驱动电路。该计量仪表具体可以为燃气表、水表等计量仪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机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包括:控制模块、保护模块和电机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第一信号端、第二信号端和第三信号端,所述第一信号端和所述第二信号端,用于获取两个控制信号;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机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输出控制信号;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三信号端与所述保护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保护模块的电源端与外接电源连接;所述保护模块的控制端与所述电机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输出控制信号;
所述电机模块的电源端与所述外接电源连接;所述电机模块的接地端接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具体包括:第一控制单元和第二控制单元;
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的第一信号端为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信号端,用于获取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的第二信号端为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三信号端,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的第二信号端与所述保护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用于输出第三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机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的第一信号端为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信号端,用于获取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的第二信号端为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三信号端,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的第二信号端与所述保护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用于输出第四控制信号;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机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具体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和第一三极管;
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用于获取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还与所述电机模块的第四开关单元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保护模块的第一保护单元的第一输出端连接;
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具体包括: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和第二三极管;
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用于获取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七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还与所述电机模块的第三开关单元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保护模块的第二保护单元的第一输出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极管和所述第二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模块,具体包括:第一开关单元、第二开关单元、第三开关单元、第四开关单元和直流电机;
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控制端为所述电机模块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控制端与所述保护模块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连接端与所述直流电机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电源端与外接电源连接;
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控制端为所述电机模块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控制端与所述保护模块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连接端与所述直流电机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电源端与电源连接;
所述第三开关单元的控制端为所述电机模块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三开关单元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单元的连接端与所述直流电机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单元的接地端接地;
所述第四开关单元的控制端为所述电机模块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四开关单元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开关单元的连接端与所述直流电机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开关单元的接地端接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具体包括:第九电阻、第三三极管和第一二极管;
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保护模块的第一保护单元的第三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外接电源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直流电机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还与所述第三开关单元的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直流电机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电源连接;
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具体包括:第十电阻、第四三极管和第二二极管;
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保护模块的第二保护单元的第三控制端连接,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外接电源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直流电机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还与所述第四开关单元的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直流电机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电源连接;
所述第三开关单元,具体包括:第十一电阻、第五三极管和第三二极管;
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控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直流电机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还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接地;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直流电机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四开关单元,具体包括:第十二电阻、第六三极管和第四二极管;
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控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六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六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直流电机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六三极管的集电极还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连接端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极接地;所述第四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直流电机的第二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三极管和所述第四三极管为PNP型三极管;所述第五三极管和所述第六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模块,具体包括:第一保护单元和第二保护单元;
所述第一保护单元的电源端为所述保护模块的电源端,所述第一保护单元的电源端与外接电源连接;所述第一保护单元的第一输出端为所述保护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第一保护单元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三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一保护单元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二保护单元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保护单元的第二输出端为所述保护模块的控制端,所述第一保护单元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电机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二保护单元的电源端为所述保护模块的电源端,所述第二保护单元的电源端与外接电源连接;所述第二保护单元的第一输出端为所述保护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第二保护单元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三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二保护单元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保护单元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保护单元的第二输出端为所述保护模块的控制端,所述第二保护单元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电机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单元,具体包括: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和第七三极管;
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一保护单元的电源端,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一端与外接电源连接;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机模块的第一开关单元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一端还与所述第七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七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十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七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二端还与所述第十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四电阻的第二端为所述第一保护单元的第一输出端,第十四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控制单元的第二信号端连接;所述第十五电阻的第二端为所述第一保护单元的控制端,所述第十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保护单元的第一输出端连接;
所述第二保护单元,具体包括:第十六电阻、第十七电阻、第十八电阻和第八三极管;
所述第十六电阻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二保护单元的电源端,所述第十六电阻的第一端与外接电源连接;所述第十六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机模块的第二开关单元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十六电阻的第一端还与所述第八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八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十八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八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十六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十六电阻的第二端还与所述第十七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七电阻的第二端为所述第二保护单元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十七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控制单元的第二信号端连接;所述第十八电阻的第二端为所述第二保护单元的控制端,所述第十八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保护单元的第一输出端连接。
10.一种计量仪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量仪表中包括电机,所述电机中设置有如权利要去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驱动电路。
CN202223601647.9U 2022-12-30 2022-12-30 电机驱动电路和计量仪表 Active CN2194206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601647.9U CN219420629U (zh) 2022-12-30 2022-12-30 电机驱动电路和计量仪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601647.9U CN219420629U (zh) 2022-12-30 2022-12-30 电机驱动电路和计量仪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20629U true CN219420629U (zh) 2023-07-25

Family

ID=872384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601647.9U Active CN219420629U (zh) 2022-12-30 2022-12-30 电机驱动电路和计量仪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206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70152612A1 (en) Motor controller
CN201282438Y (zh) H桥直流电机驱动电路
CA2468429C (en) Electronically commutated dc motor comprising a bridge circuit
CN102035446B (zh) 用于检测电动机中的高电流状况的系统和方法
CN104682816A (zh) 旋转电机驱动器和电动转向装置
JP2011239515A (ja) モータ駆動装置
CN102739141B (zh) 电动机驱动设备
CN212508937U (zh) 风机转速控制装置和系统
CN101473524B (zh) 马达控制电路、风扇马达、电子设备、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
US20210111621A1 (en) Active fail-safe module to control the safe state of an electrical motor
CN105429500A (zh) 用于电机的逆变电路
CN219420629U (zh) 电机驱动电路和计量仪表
CN104579114B (zh) 一种马达驱动保护电路及具有该电路的电器产品
CN103023394B (zh) 直流无刷电机驱动电路
CN108134551A (zh) 一种风机驱动电路、空调室内机及空调
CN113131440A (zh) 电机控制系统与电机控制装置
CN201381998Y (zh) 具有改良式转速控制模块的风扇及其组成的风扇组
CN211089506U (zh) 直流无刷电机换向装置的驱动电路以及直流无刷电机
CN101499756B (zh) 控制一直流无刷马达的方法及控制电路
CN101051776B (zh) 泵和泵系统
JP2022061656A (ja) モータ駆動装置およびファン装置
CN102412770A (zh) 电机装置、电气设备及电路
CN111726053A (zh) 一种h桥电机驱动电路
CN109991890A (zh) 一种防止舵机系统放电的电路和机器人
CN104410335A (zh) 智能型小功率电机控制器的控制电路和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