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20300U - 一种锂电池充电器反接保护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锂电池充电器反接保护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20300U
CN219420300U CN202320656966.5U CN202320656966U CN219420300U CN 219420300 U CN219420300 U CN 219420300U CN 202320656966 U CN202320656966 U CN 202320656966U CN 219420300 U CN219420300 U CN 2194203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or
field effect
effect tube
diode
p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5696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家均
周裕媚
李江
范秋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iankelilo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iankelilo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iankelilo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iankelilo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5696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203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203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203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锂电池充电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锂电池充电器反接保护电路,包括场效应管Q2和场效应管Q3,所述场效应管Q2的漏极连接电阻R3的一端并连接电源V1,所述场效应管Q2的源极连接稳压二极管ZD1的正极、电容C3的一端、变压器T2A的引脚9和电阻R4的一端并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3的源极,所述场效应管Q2的栅极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光耦合器U3的引脚3并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3的栅极,所述场效应管Q3的漏极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和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并连接输出端VOUT+,即通过此设置,本实用新型实现了锂电池与充电器的反接保护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锂电池充电器反接保护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锂电池充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锂电池充电器反接保护电路。
背景技术
锂电池是一种以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一次电池,与可充电电池锂离子电池跟锂离子聚合物电池是不一样的,由于锂金属的化学特性非常活泼,使得锂金属的加工、保存、使用,对环境要求非常高。在实际生活中,当人们给锂电池充电时,常常因为将锂电池与充电器反接而使充电器被烧坏,严重时甚至会因此引发火灾,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电池充电器反接保护电路。
为实现以上实用新型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锂电池充电器反接保护电路,包括场效应管Q2和场效应管Q3,所述场效应管Q2的漏极连接电阻R3的一端并连接电源V1,所述场效应管Q2的源极连接稳压二极管ZD1的正极、电容C3的一端、变压器T2A的引脚9和电阻R4的一端并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3的源极,所述场效应管Q2的栅极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光耦合器U3的引脚3并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3的栅极,所述场效应管Q3的漏极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和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并连接输出端VOUT+。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电阻R5的一端,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6的一端,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7和电阻R8的一端,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输出端VOUT-,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稳压二极管ZD2的负极并连接控制器U1的引脚4,所述稳压二极管ZD2的正极连接地。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稳压二极管ZD1的负极连接电阻R9的一端并连接所述光耦合器U3的引脚4,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0的一端和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所述变压器T2A的引脚8。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光耦合器U3的引脚1串联电阻R11后连接控制器U1的引脚2,所述光耦合器U3的引脚2连接所述控制器U1的引脚3。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场效应管Q2和所述场效应管Q3均为增强型N沟道场效应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光耦合器U3为OR357光电三极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二极管D1为快恢复二极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二极管D2为整流二极管。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锂电池充电器反接保护电路,实现了锂电池与充电器的反接保护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锂电池充电器反接保护电路的连接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锂电池充电器反接保护电路的连接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施例提供的辅助供电电路单元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充电器的充电及控制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无线连接,也可以是有线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上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一种锂电池充电器反接保护电路,包括场效应管Q2和场效应管Q3,所述场效应管Q2的漏极连接电阻R3的一端并连接电源V1,所述场效应管Q2的源极连接稳压二极管ZD1的正极、电容C3的一端、变压器T2A的引脚9和电阻R4的一端并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3的源极,所述场效应管Q2的栅极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光耦合器U3的引脚3并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3的栅极,所述场效应管Q3的漏极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和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并连接输出端VOUT+。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电阻R5的一端,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6的一端,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7和电阻R8的一端,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输出端VOUT-,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稳压二极管ZD2的负极并连接控制器U1的引脚4,所述稳压二极管ZD2的正极连接地。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稳压二极管ZD1的负极连接电阻R9的一端并连接所述光耦合器U3的引脚4,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0的一端和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所述变压器T2A的引脚8。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光耦合器U3的引脚1串联电阻R11后连接控制器U1的引脚2,所述光耦合器U3的引脚2连接所述控制器U1的引脚3。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当外部锂电池反接充电器输出端VOUT+时,也即当进行非正常充电时,控制器U1的引脚4(OSEN)无法检测到电压,控制器U1的引脚3和引脚2脚不工作,与此同时,光耦合器U3也不工作,场效应管Q2和场效应管Q3无法导通,电源呈关闭输出状态,此时可使得电源与电池处于隔离状态,从而达到保护电源和电池均不被损坏,以实现防反接保护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场效应管Q2和所述场效应管Q3均优选为增强型N沟道场效应管。
进一步的,所述光耦合器U3为OR357光电三极管。
进一步的,所述二极管D1为快恢复二极管。
进一步的,所述二极管D2为整流二极管。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场效应管Q2、场效应管Q3、光耦合器U3、二极管D1以及二极管D2的型号均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性设置,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控制器U1需要辅助供电电路单元提供稳定的5V电压,辅助供电电路单元的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
另外,本实施例还提供了充电器的充电及控制原理图,如图4所示。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8)

1.一种锂电池充电器反接保护电路,包括场效应管Q2和场效应管Q3,其特征在于:所述场效应管Q2的漏极连接电阻R3的一端并连接电源V1,所述场效应管Q2的源极连接稳压二极管ZD1的正极、电容C3的一端、变压器T2A的引脚9和电阻R4的一端并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3的源极,所述场效应管Q2的栅极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光耦合器U3的引脚3并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3的栅极,所述场效应管Q3的漏极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和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并连接输出端VOUT+。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池充电器反接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电阻R5的一端,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6的一端,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7和电阻R8的一端,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输出端VOUT-,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稳压二极管ZD2的负极并连接控制器U1的引脚4,所述稳压二极管ZD2的正极连接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锂电池充电器反接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二极管ZD1的负极连接电阻R9的一端并连接所述光耦合器U3的引脚4,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0的一端和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所述变压器T2A的引脚8。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池充电器反接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耦合器U3的引脚1串联电阻R11后连接控制器U1的引脚2,所述光耦合器U3的引脚2连接所述控制器U1的引脚3。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锂电池充电器反接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场效应管Q2和所述场效应管Q3均为增强型N沟道场效应管。
6.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锂电池充电器反接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耦合器U3为OR357光电三极管。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锂电池充电器反接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极管D1为快恢复二极管。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锂电池充电器反接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极管D2为整流二极管。
CN202320656966.5U 2023-03-29 2023-03-29 一种锂电池充电器反接保护电路 Active CN2194203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56966.5U CN219420300U (zh) 2023-03-29 2023-03-29 一种锂电池充电器反接保护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56966.5U CN219420300U (zh) 2023-03-29 2023-03-29 一种锂电池充电器反接保护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20300U true CN219420300U (zh) 2023-07-25

Family

ID=872427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56966.5U Active CN219420300U (zh) 2023-03-29 2023-03-29 一种锂电池充电器反接保护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203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63866A (zh) 一种可定时手机电池充电器
CN219420300U (zh) 一种锂电池充电器反接保护电路
CN209434923U (zh) 采用锂离子电池构成的通用型可充电电池的新型架构
CN201918713U (zh) 一种太阳能充电控制器的防反接保护电路
CN203690903U (zh) 电池欠压保护电路
CN206673631U (zh) 一种电池充电电路
CN206564542U (zh) 一种备电自动判别转换电路
CN109194162A (zh) 具有蓄电功能的安全型插座直流电源
CN204465061U (zh) 一种新型家用储能电池
CN212909064U (zh) 一种柴油机消防泵蓄电池柜
CN211720295U (zh) 锂电池保护板充电自锁电路
CN219436690U (zh) 一种锂电池充电器充满自动停充电路
CN203205894U (zh) 9v可充电电池
CN209184290U (zh) 一种供电管理电路
CN209419247U (zh) 一种锂电池高温自动保护板
CN102832674B (zh) 一种锂电池的充放电保护电路
CN202712353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
CN206775211U (zh) 一种太阳能稳定充电器
CN204761323U (zh) 一种用于蓄电池管理系统的反激式开关电路
CN207082841U (zh) 防反接保护电路
CN209067506U (zh) 一种一体化泵站智能物联网控制系统
CN205583862U (zh) 一种新型的可充电式高压感应取电装置
CN215646324U (zh) 带有反接保护功能的锂电充电器输出开关电路及充电器
CN211405534U (zh) 一种可移动设备的供电电路
CN219477658U (zh) 一种不间断供电用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