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18233U - 入侵探测器 - Google Patents

入侵探测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18233U
CN219418233U CN202320313925.6U CN202320313925U CN219418233U CN 219418233 U CN219418233 U CN 219418233U CN 202320313925 U CN202320313925 U CN 202320313925U CN 219418233 U CN219418233 U CN 2194182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commodating cavity
intrusion detector
tamper
bearing
buck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1392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蔚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1392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182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182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182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urglar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入侵探测器。该入侵探测器包括安装支架、底壳部件外壳部件以及导线。安装支架包括承载部和连接部,连接部设置于承载部的外侧边缘以与预定结构连接,连接部背离承载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容置腔,且第一容置腔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一容置腔连通的走线孔,主体部靠近承载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容置腔,连接部上贯穿设置有至少一个过线孔,过线孔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连通;底壳部件上设置有控制板电路板;外壳部件抵靠在连接部上;导线从入侵探测器的外部依次穿过走线孔、第一容置腔、第二容置腔以及过线间隙与电路板电连接。本申请的可以解决现有幕窗探测器的走线方式的比较复杂的问题。

Description

入侵探测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监测装置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入侵探测器。
背景技术
入侵探测器,例如幕窗探测器作为一种监测防护门窗区域入侵行为的器件,已广泛应用于办公楼、住宅等的安保。幕帘探测器特性决定了其比较适用于防护如门、窗等的入侵通道,如在室内窗户侧墙安装一个幕帘探测器,这样可以防护带窗整个墙面,相当于在带窗户的墙面安装了一道“电子窗帘”,这样可以给室内人员提供更多的活动空间。
目前,市面上的幕窗探测器还存在如下缺陷:
(1)现有的入侵探测器采用了内部隐藏走线的方式,但其从藏线结构比较复杂,零部件多,成本比较高;
(2)现有的入侵探测器不支撑防拆报警功能,安保系数比较低;
(3)现有入侵探测器支架的抬高受限,不便于根据需求进行抬高操作和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入侵探测器,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幕窗探测器的走线方式的比较复杂的问题。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入侵探测器,包括:
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包括承载部和连接部,所述承载部设置有承载空间,所述连接部设置于所述承载部的外侧边缘以与预定结构连接,所述连接部背离所述承载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容置腔,且所述第一容置腔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容置腔连通的走线孔,所述连接部靠近所述承载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容置腔,所述连接部上贯穿设置有至少一个过线孔,所述过线孔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容置腔和所述第二容置腔连通;
底壳部件,所述底壳部件安装于所述承载空间,所述底壳部件上设置有电路板;
外壳部件,所述外壳部件靠近所述连接部的一侧与所述承载部之间具有过线间隙,所述外壳部件的外侧壁面抵靠在所述连接部上以用于将所述第二容置腔封盖;
导线,所述导线从所述入侵探测器的外部依次穿过所述走线孔、所述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二容置腔以及所述过线间隙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包括:
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垂直连接在所述承载部的侧边;
第一外凸缘,所述第一外凸缘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外侧边并沿背离所述外壳部件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外凸缘与所述主体部背离所述外壳部件的侧面围设形成所述第一容置腔,且所述第一外凸缘上设置有所述走线孔;
第二外凸缘,所述第二外凸缘设置在所述主体部靠近所述外壳部件的一侧,并与所述外壳部件的外表面抵接,以与所述主体部靠近所述外壳部件的侧面围设形成第二容置腔;
其中,所述第一外凸缘上设置至少一个用于与所述第一容置腔连通的走线孔,所述主体部上贯穿设置有至少一个过线孔,所述过线孔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容置腔和所述第二容置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底壳部件的底面与所述承载部围设形成第三容置腔,所述第三容置腔与所述过线间隙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支架还包括防拆抵顶部,所述防拆抵顶部设置于所述承载空间内;
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用于与外部报警装置电连接的防拆报警开关,所述防拆抵顶部抵顶于所述防拆报警开关以使所述防拆报警开关处于常闭或者常开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支架还包括防拆片,所述防拆片通过连接筋连接于所述承载部和所述连接部上,所述防拆片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连接部连接在所述预定结构上的连接孔,且所述防拆片上设置有所述防拆抵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垂直设置在所述承载部的侧边,所述防拆片为L形防拆片,所述L形防拆片包括:
第一片状段,所述第一片状段通过至少一根所述连接筋连接在所述承载部上,所述第一片状段上设置有所述防拆抵顶部;
第二片状段,所述第二片状段与所述第一片状段垂直连接,所述第二片状段通过至少一条所述连接筋连接在所述连接部上,所述第二片状段上设置有所述连接孔。
进一步地,所述防拆报警开关和所述防拆抵顶部均为一个或者多个,当所述防拆报警开关和所述防拆抵顶部均为多个时,多个所述防拆报警开关和多个所述防拆抵顶部一一对应地抵接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承载部相对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卡扣,所述底壳部件相对的两侧均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扣相适配的第二卡扣;和/或,
所述外壳部件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盖设在所述承载部上,所述承载部相对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三卡扣,所述外壳体相对的两侧的内壁上均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卡扣相适配的第四卡扣。
进一步地,所述承载部相对的两侧的所述第三卡扣均为多个,位于所述承载部同一侧的多个所述第三卡扣中的至少两个的型号不同;
在所述外壳体相对的两侧中,至少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第四卡扣与至少两种型号中的一种所述第一卡扣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入侵探测器还包括旋转支架,所述旋转支架可拆卸且转动地连接在所述连接部上。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容置凹槽,所述旋转支架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容置凹槽,且所述容置凹槽与所述旋转支架相接处的表面之间设置有阻尼部。
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至少具备如下技术效果:
本申请通过在连接部上设置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在实际对入侵探测器进行组装的过程中,将连接部安装在预定结构上,例如墙体上,此时,导线可以从第一容置腔的侧壁上依次穿过走线孔、第一容置腔、第二容置腔以及过线间隙与电路板电连接,当导线有余量时,该导线可以被卷绕存放在第一容置腔或者第二容置腔内。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入侵探测器而言,本申请中的入侵探测器的导线可以实现内部隐藏走线,且多余的导线可以隐藏收纳在第一容置腔或者第二容置腔内,走线方式比较简单,零部件少,便于组装,能够降低入侵探测器的生产和安装成本。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入侵探测器剖在第一位置剖切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入侵探测器的俯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入侵探测器处于第一视角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入侵探测器处于第二视角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入侵探测器处于第三视角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外壳体处于第一视角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外壳体处于第二视角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底壳部件处于第一视角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底壳部件处于第二视角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入侵探测器在第二位置剖切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安装支架和旋转支架组装在一起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安装支架;11、承载部;111、承载空间;112、防拆抵顶部;12、连接部;121、主体部;1221、过线孔;1222、容置凹槽;123、第一外凸缘;124、第二外凸缘;13、防拆片;131、第一片状段;132、第二片状段;14、连接筋;15、第一卡扣;16、第三卡扣;17、走线孔;101、连接孔;102、第一容置腔;103、第二容置腔;104、第三容置腔;20、底壳部件;21、电路板;22、第二卡扣;23、防拆报警开关;30、外壳部件;31、外壳体;311、第四卡扣;40、阻尼部;50、旋转支架;60、锁止件;70、过线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参见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入侵探测器,该入侵探测器包括安装支架10、底壳部件20、外壳部件30以导线(图中未示出)。
其中,安装支架10包括承载部11和连接部12,承载部11设置有承载空间111,连接部12设置于承载部11的外侧边缘以与预定结构连接,连接部12背离承载部1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容置腔102,且第一容置腔102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一容置腔102连通的走线孔17,主体部121靠近承载部1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容置腔103,连接部12上贯穿设置有至少一个过线孔1221,过线孔122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容置腔102和第二容置腔103连通;底壳部件20安装于承载空间111,底壳部件20上设置有电路板21;外壳部件30包括外壳体31,外壳体31盖设在承载部11上,外壳部件31靠近连接部12的一侧与承载部11之间具有过线间隙70,外壳体31的外侧壁面抵靠在连接部12上以用于将第二容置腔103封盖;导线从入侵探测器的外部依次穿过走线孔17、第一容置腔102、第二容置腔103以及过线间隙70与电路板21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通过在连接部12上设置有第一容置腔102和第二容置腔103,在实际对入侵探测器进行组装的过程中,将连接部12安装在预定结构上,例如墙体上,此时,导线可以从第一容置腔102的侧壁上依次穿过走线孔17、第一容置腔102、第二容置腔103以及过线间隙70与电路板21电连接,当导线有余量时,该导线可以被卷绕存放在第一容置腔102或者第二容置腔103内。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入侵探测器而言,本实施例中的入侵探测器的导线可以实现内部走线,且多余的导线可以隐藏收纳在第一容置腔102或者第二容置腔103内,结构简单,便于组装,能够降低本实施例中的入侵探测器的生产和安装成本。
参见图3至图5、以及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连接部12包括主体部121、第一外凸缘123以及第二外凸缘124。主体部121垂直连接在承载部11的侧边;第一外凸缘123设置在主体部121的外侧边并沿背离外壳部件30的方向延伸,该第一外凸缘123与主体部121背离外壳部件30的侧面围设形成上述的第一容置腔102,第二外凸缘124设置在主体部121靠近外壳体31的一侧,并与外壳体31的外表面抵接,以与主体部121靠近外壳体31的侧面围设形成上述的第二容置腔103。其中,第一外凸缘123上设置至少一个用于与第一容置腔102连通的所述走线孔17,主体部121上贯穿设置有至少一个过线孔1221,该过线孔122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容置腔102和第二容置腔103连通。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走线孔17为薄壁走线孔,初始状态下,本实施例中的薄壁走线孔并不是一个通孔,而是一个盲孔,该盲孔被一薄壁封盖,当需要接线时,将该对应的薄壁走线孔的薄壁弄破,使盲孔变为一个通孔,此时,导线等可以从该薄壁走线孔进入第一容置腔102,然后从过线孔1221进入至第二容置腔103以与底壳部件20上的电路板21进行电连接,连接好之后,多余的导线可以被收藏在第二容置腔103内,最后安装外壳体31将第二容置腔103封盖即可,从入侵探测器的外部看不到导线,外观美观,结构稳定。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底壳部件20的底面与承载部11围设形成第三容置腔104,该第三容置腔104与过线间隙70连通,通过设置第三容置腔104,并使得该第三容置腔104与过线间隙70连通,连接导线时,导线可以从第二容置腔103进入过线间隙70、最后进入至第三容置腔104与电路板21实现电连接,走线更加方便和快捷。与此同时,第三容置腔104的设置可以增大入侵探测器的内部藏线空间,更便于对多余的导线进行收藏。
示例性地,本实施例中的薄壁走线孔的尺寸为12mm*7.5mm,此处的薄壁走线孔在面积不变的前提下,可以更改成任何形状。实际接线时,导线可以从薄壁走线孔进入第一容置腔102,然后从过线孔1221进入第二容置腔103、过线间隙70以及第三容置腔104,预留导线折弯半径6mm的第一容置腔,有效走线腔体体积为13.2mm*6mm*26.5mm,类似长方体的形状过线孔1221的尺寸为25mm*5mm,形状长方形,在不影响功能的前提下,可以更改成任何形状。第二容置腔103的尺寸为26.5mm*31mm*9mm,类长方体结构,可以用于隐藏多余的线缆,在功能不影响的前提下,可以更改成任何形状。第三容置腔104截面尺寸的长*宽为25mm*5.6mm,具体可以根据需求更改和设计。
结合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安装支架10还包括防拆抵顶部112,防拆抵顶部112设置于承载空间111内该电路板21上设置有用于与外部报警装置(图中未示出)电连接防拆报警开关23,该防拆抵顶部112抵顶于防拆报警开关23以使该防拆报警开关23处于常闭状态或者常开状态;外壳部件30包括外壳体31,该外壳体31盖设在承载部11上以将底壳部件20封盖在承载部11与外壳体31之间,便于对底壳部件20及其上的电器元件进行保护。
实际使用时,通过安装支架10上的连接部12的作用,可以将整个入侵探测器安装在墙体等结构上,由于本实施例中的承载空间111内设置有防拆抵顶部112,组装好入侵探测器之后,该防拆抵顶部112抵顶在电路板21上的防拆报警开关23上,从而可以使得防拆报警开关23处于常闭状态或者常开状态,当入侵者对入侵探测器进行拆卸时,一旦防拆抵顶部112与防拆报警开关23之间的抵顶关系被破坏,防拆报警开关23的原有通断状态会被改变,此时,防拆报警开关23可以给电路板21传递一个信号,电路板21会将该信号传递给外部监控设备等,外部监控设备等接收该信号后可以执行对应地的警示动作,例如控制外部报警装置报警等,进而可以给安保人员提供可靠的警示信号。也即是说,本实施例中通过相互连接抵顶连接的防拆抵顶部112和防拆报警开关23的作用,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拆报警功能,进而可以提高本实施例中的入侵探测器的安保系数,便于将该入侵探测器使用在安保级别较高的场景中。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中的承载部11大体呈一块板状结构,该板状结构例如可以是长方形板、圆形板、正方形板、椭圆形板状结构或者其他异形板结构,具体可以根据底壳部件20和外壳部件30的安装需求进行选择和设置,本申请中不做具体限定。该板状结构的外侧设置有可以设置凸缘等结构,该凸缘与板状结构围设形成上述的承载空间111,实际安装时,底壳部件20的底部安装在该承载空间111内,位于承载空间111内的防拆抵顶部112抵顶在电路板21上的防拆报警开关23上,结构简单,稳定可靠。
示例性地,本实施例中的电路板21为PCB板,防拆抵顶部112为一个抵顶柱,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当然,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方式中,防拆抵顶部112还可以设置为抵顶块或者抵顶针等结构,只要是在本申请的构思下的其他变形方式,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见图3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安装支架10还包括防拆片13,该防拆片13通过连接筋14连接于承载部11和连接部12上,且该防拆片13上设置有用于将安装支架10连接在预定结构,例如墙体上的连接孔101,该防拆片13上设置有上述的防拆抵顶部112。实际安装入侵探测器时,利用穿设在连接孔101内的锁紧螺钉等结构将入侵探测器安装在墙体等结构上。当入侵者对整个入侵探测器进行拆卸时,由于防拆片13是通过连接筋14连接在承载部11和连接部12上,当对安装支架10施力时,连接筋14处受力容易发生断裂,此时,设置在防拆片13上的防拆抵顶部112与防拆报警开关23的抵顶关系会失效,进而可以使防拆报警开关23的原有通断状态发生改变,进而会给电路板21传递一个信号,电路板21会将该信号传递给外部监控设备等,外部监控设备接收该信号后可以执行对应地的警示动作,例如报警等,进而可以给安保人员提供可靠的警示信号。
也即是说,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防拆片13,并采用连接筋14将该防拆片13连接在安装支架10上,能够在使用过程中进一步提高本实施例中的入侵探测器的安保级别。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连接部12垂直设置在承载部11的侧边,上述的防拆片13为L形防拆片,该L形防拆片包括第一片状段131和第二片状段132。其中,第一片状段131通过至少一根连接筋14连接在承载部11上,防拆抵顶部112设置在第一片状段131上,便于与防拆报警开关23实现抵顶;第二片状段132与第一片状段131垂直连接,该第二片状段132通过至少一条连接筋14连接在连接部12上,该第二片状段132上设置有上述的连接孔101,便于将安装支架10安装在墙体等结构上。当然,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方式中,防拆片13还可以呈C形或者U形或者直条状设置,只要是在本申请的构思下的其他变形方式,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连接筋14可是一根、还可以是两根或者两根以上。具体根据安装支架10的安装强度需求进行选择和设计。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防拆报警开关23和防拆抵顶部112均为一个或者多个,当防拆报警开关23和防拆抵顶部112均为多个时,多个防拆报警开关23和多个防拆抵顶部112一一对应地抵接设置。本申请中的附图中示出了将防拆抵顶部112和防拆报警开关23均设置为两个时的情况。当将防拆报警开关23和防拆抵顶部112设置为多个时,只要其中一个防拆报警开关23和防拆抵顶部112失去抵顶,防拆报警开关23就可以触发报警信号,能够进一步提高本实施例中的入侵探测器的安保等级。
参见图3至图9所示,为了将底壳部件20安装在承载部11上,本实施例中的承载部11相对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卡扣15,且位于承载部11相对的两侧的第一卡扣15对称设置,底壳部件20相对的两侧均设置有与第一卡扣15相适配的第二卡扣22,通过对称设置的第一卡扣15的作用,可以实现底壳部件20的正向安装和反向安装,能够提高底壳部件20的组装效率。可选地,该第一卡扣15可以设置为一个、也可以设置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本实施例中的附图中示出了承载部11的两个均设置两个第一卡扣15时的情况,承载部11各侧的两个第一卡扣15沿承载部11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对应地,底壳部件20相对的两侧均设置有两个第二卡扣22,通过四个相互配合的第一卡扣15和第二卡扣22的作用,能够稳定地将底壳部件20安装在承载部11上。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承载部11相对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三卡扣16,且位于承载部11相对的两侧的第三卡扣16对称设置,外壳体31相对的两侧的内壁上均设置有与第三卡扣16相适配的第四卡扣311。通过对称设置的第三卡扣16的作用,可以实现外壳体31的正向安装和反向安装,能够提高外壳体31的组装效率。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承载部11相对的两侧的第三卡扣16均为多个,位于承载部11同一侧的多个第三卡扣16中的至少两个的型号不同;在外壳体31相对的两侧中,至少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第四卡扣311与至少两种型号中的一种第一卡扣15配合。也即是说,本实施例中的承载部11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三卡扣16,且该多个第三卡扣16中至少包括两种不同型号的第三卡扣16,如图3至图5中所示,位于承载部11两侧均设置有三个第三卡扣16,该第三卡扣16中包括两种不同型号的卡扣,为了能够将外壳体31正反安装在承载部11上,外壳体31的一个侧壁上设置有一个第四卡扣311与一种型号的第三卡扣16连接,结构稳定,组装方便快捷。
当然,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底壳部件20、外壳部件30还可以通过锁紧螺钉、锁紧销钉或者粘接等方式安装在安装支架10上,只要是在本申请的构思下的其他变形方式,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见图1至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入侵探测器还包括旋转支架50,该旋转支架50可拆卸且转动地连接在连接部12上。通过在入侵探测器上设置旋转支架50,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将该旋转支架50安装在墙体上,此时,旋转支架50旋转,可以对安装支架10的角度进行调节,进而可以对入侵探测器的探测角度进行调节。与此同时,通过该旋转支架50的作用,可以对安装支架10的安装高度进行抬高,便于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选择是否安装旋转支架50。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连接部12上设置有容置凹槽1222,旋转支架50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容置凹槽1222,且该容置凹槽1222与旋转支架50相接处的表面之间设置有阻尼部40。示例性地,该阻尼部40可以是设置在容置凹槽1222与旋转支架50相接处的表面之间的齿条结构,还可以是摩擦垫等结构。实际使用时,将旋转支架50旋转到所需角度之后,采用锁紧螺钉等锁止件60将安装支架10与旋转支架50锁定在一起即可。由于本实施例中的容置凹槽1222与旋转支架50之间设置有阻尼部40,当将旋转支架50旋转至预定的角度之后,该阻尼部40能够使得旋转支架50长时间保持其转动后的位置,即使长时间使用入侵探测器,该入侵探测器的探测角度也不容易发生偏移,结构稳定可靠。
本实施例的入侵探测器安装了旋转支架50后,导线等可以通过旋转支架50到安装支架10,最后到PCB,也可以实现内部藏线,安装旋转支架50后,整体产品抬高63mm。
根据以上的实施例可以知道,本申请的实施例至少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1)本申请的入侵探测器的底壳部件和外壳部件可以正反安装,能够提高入侵探测器的组装效率;
(2)本申请的入侵探测器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拆报警功能,进而可以提高本实施例中的入侵探测器的安保系数,便于将该入侵探测器使用在安保级别较高的场景中;
(3)本申请的入侵探测器外内藏走线,外观完整,结构简单;
(4)本申请的入侵探测器设置有旋转支架,可以对入侵探测器的探测角度进行调节,且能够抬高入侵探测器的安装高度。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入侵探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支架(10),所述安装支架(10)包括承载部(11)和连接部(12),所述承载部(11)设置有承载空间(111),所述连接部(12)设置于所述承载部(11)的外侧边缘以与预定结构连接,所述连接部(12)背离所述承载部(1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容置腔(102),且所述第一容置腔(102)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容置腔(102)连通的走线孔(17),所述连接部(12)靠近所述承载部(1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容置腔(103),所述连接部(12)上贯穿设置有至少一个过线孔(1221),所述过线孔(122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容置腔(102)和所述第二容置腔(103)连通;
底壳部件(20),所述底壳部件(20)安装于所述承载空间(111),所述底壳部件(20)上设置有电路板(21);
外壳部件(30),所述外壳部件(30)靠近所述连接部(12)的一侧与所述承载部(11)之间具有过线间隙(70),所述外壳部件(30)的外侧壁面抵靠在所述连接部(12)上以用于将所述第二容置腔(103)封盖;
导线,所述导线从所述入侵探测器的外部依次穿过所述走线孔(17)、所述第一容置腔(102)、所述第二容置腔(103)以及所述过线间隙(70)与所述电路板(21)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侵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12)包括:
主体部(121),所述主体部(121)垂直连接在所述承载部(11)的侧边;
第一外凸缘(123),所述第一外凸缘(123)设置在所述主体部(121)的外侧边并沿背离所述外壳部件(30)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外凸缘(123)与所述主体部(121)背离所述外壳部件(30)的侧面围设形成所述第一容置腔(102),且所述第一外凸缘(123)上设置有所述走线孔(17);
第二外凸缘(124),所述第二外凸缘(124)设置在所述主体部(121)靠近所述外壳部件(30)的一侧,并与所述外壳部件(30)的外表面抵接,以与所述主体部(121)靠近所述外壳部件(30)的侧面围设形成第二容置腔(103);
其中,所述第一外凸缘(123)上设置至少一个用于与所述第一容置腔(102)连通的走线孔(17),所述主体部(121)上贯穿设置有至少一个过线孔(1221),所述过线孔(122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容置腔(102)和所述第二容置腔(103)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侵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部件(20)的底面与所述承载部(11)围设形成第三容置腔(104),所述第三容置腔(104)与所述过线间隙(70)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侵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10)还包括防拆抵顶部(112),所述防拆抵顶部(112)设置于所述承载空间(111)内;
所述电路板(21)上设置有用于与外部报警装置电连接的防拆报警开关(23),所述防拆抵顶部(112)抵顶于所述防拆报警开关(23)以使所述防拆报警开关(23)处于常闭或者常开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入侵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10)还包括防拆片(13),所述防拆片(13)通过连接筋(14)连接于所述承载部(11)和所述连接部(12)上,所述防拆片(13)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连接部(12)连接在所述预定结构上的连接孔(101),且所述防拆片(13)上设置有所述防拆抵顶部(1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入侵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12)垂直设置在所述承载部(11)的侧边,所述防拆片(13)为L形防拆片,所述L形防拆片包括:
第一片状段(131),所述第一片状段(131)通过至少一根所述连接筋(14)连接在所述承载部(11)上,所述第一片状段(131)上设置有所述防拆抵顶部(112);
第二片状段(132),所述第二片状段(132)与所述第一片状段(131)垂直连接,所述第二片状段(132)通过至少一条所述连接筋(14)连接在所述连接部(12)上,所述第二片状段(132)上设置有所述连接孔(101)。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入侵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拆报警开关(23)和所述防拆抵顶部(112)均为一个或者多个,当所述防拆报警开关(23)和所述防拆抵顶部(112)均为多个时,多个所述防拆报警开关(23)和多个所述防拆抵顶部(112)一一对应地抵接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入侵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11)相对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卡扣(15),所述底壳部件(20)相对的两侧均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扣(15)相适配的第二卡扣(22);和/或,
所述外壳部件(30)包括外壳体(31),所述外壳体(31)盖设在所述承载部(11)上,所述承载部(11)相对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三卡扣(16),所述外壳体(31)相对的两侧的内壁上均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卡扣(16)相适配的第四卡扣(31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入侵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11)相对的两侧的所述第三卡扣(16)均为多个,位于所述承载部(11)同一侧的多个所述第三卡扣(16)中的至少两个的型号不同;
在所述外壳体(31)相对的两侧中,至少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第四卡扣(311)与至少两种型号中的一种所述第一卡扣(15)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入侵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入侵探测器还包括旋转支架(50),所述旋转支架(50)可拆卸且转动地连接在所述连接部(12)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入侵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12)上设置有容置凹槽(1222),所述旋转支架(50)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容置凹槽(1222),且所述容置凹槽(1222)与所述旋转支架(50)相接处的表面之间设置有阻尼部(40)。
CN202320313925.6U 2023-02-13 2023-02-13 入侵探测器 Active CN2194182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13925.6U CN219418233U (zh) 2023-02-13 2023-02-13 入侵探测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13925.6U CN219418233U (zh) 2023-02-13 2023-02-13 入侵探测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18233U true CN219418233U (zh) 2023-07-25

Family

ID=872070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13925.6U Active CN219418233U (zh) 2023-02-13 2023-02-13 入侵探测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182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573696B9 (en) Detector assembly suited to smoke alarms
CA2641824C (en) Storage rack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US5489890A (en) Portable alarm device for entryway motion monitoring
JP2006340595A (ja) 包囲体装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A2094737A1 (en) Detector base
US7091844B2 (en) Security system and danger sensor for monitoring danger parameters
CN219418233U (zh) 入侵探测器
US4990888A (en) Unitary alarm sensor and communication package for security alarm system
GB2091309A (en) Concealed wall safe
CN206819490U (zh) 门磁
US7335886B2 (en) Recessed ceiling mounted passive infrared detector
US4227766A (en) Security method and system
CN211787376U (zh) 智能防盗监控设备
CN2821717Y (zh) 全时无线防盗报警系统
CN212751414U (zh) 一种可防盗报警的户外控制箱
CN214155103U (zh) 一种智能安防设备柜
CN112362935A (zh) 一种智能电网电力计量防窃电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20290290U (zh) 探测绝缘性能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
CN110889942A (zh) 一种智能防盗监控设备
CN2270100Y (zh) 改进的保险柜
CN212073707U (zh) 电池充电仓
CN220687170U (zh) 一种碰撞警报功能的隔音防盗门
CN107894038A (zh) 一种空调外机防雨罩
CN219419991U (zh) 一种防误开安全闭合配电箱
CN210898247U (zh) 一种防盗箱式变电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