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15043U - 一种芯片制冷蓄能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芯片制冷蓄能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15043U
CN219415043U CN202320487921.XU CN202320487921U CN219415043U CN 219415043 U CN219415043 U CN 219415043U CN 202320487921 U CN202320487921 U CN 202320487921U CN 219415043 U CN219415043 U CN 2194150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tion
water
energy storage
chip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8792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琪
李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Carbon Times Ener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Carbon Times Ener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Carbon Times Ener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Carbon Times Ener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8792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150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150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150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芯片制冷蓄能装置,包括制冷芯片组和制冷室,该制冷芯片组的热端连接有散热模块,该制冷芯片组的冷端连接有制冷室,其关键在于,所述制冷室内设置有蓄冷模块,该蓄冷模块包括相变蓄冷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芯片制冷以及相变材料蓄冷相结合的方式,实现电制冷和冷量的存储以及在需要的时候释放,在利用冷量时无需大功率实时耗电,能够帮助用户避开用电高峰以及移动式使用蓄能装置,提高使用灵活性。

Description

一种芯片制冷蓄能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理储能技术领域,涉及冷量的储存和向环境释放降温,具体涉及一种芯片制冷蓄能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夏季或高温环境下,室内降温主要依靠冰块等冷源吸热实现物理降温,或者通过空调类设备使用电能实现对冷媒的降温,由冷媒对室内环境进行降温。然而,前者需要大量冰块,依赖于制冰厂的产能,家用不够方便和经济;后者需要实时消耗电能,在炎热夏季,大量空调设备的同时运转给电网带来极大负荷,容易引起电网故障甚至电网瘫痪,电网电力供应不足也可能导致空调设备不能正常运转。近年来,高温季节经常出现限制工业用电以保障民用的政策,影响企业生产。同时,电网为尽量降低高峰时段的用电负荷,采取高峰电价计费措施,用户用电成本较高。在用电高峰时期或电力供应不足的场景下,为保障用户的降温需求,通过电力蓄冷和延时释放冷量是一种经济的解决方法。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芯片制冷蓄能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芯片制冷蓄能装置,包括制冷芯片组和制冷室,该制冷芯片组的热端连接有散热模块,该制冷芯片组的冷端连接有制冷室,其关键在于,所述制冷室内设置有蓄冷模块,该蓄冷模块包括相变蓄冷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制冷芯片组包括至少两块半导体制冷片,所有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在同一平面内排布以形成所述制冷芯片组,所有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均朝向所述制冷室。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散热模块包括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翅片贴靠所述制冷芯片组的热端一侧。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蓄冷模块包括安装支架,该安装支架上开设有插孔,所有所述插孔的孔心线相互平行,所述插孔内插装有所述相变蓄冷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制冷室内设有气流循环风机。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芯片制冷蓄能装置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所述制冷芯片组;
其中所述制冷芯片组竖向设置,所述制冷芯片组与所述外壳之间围成散热室,该散热室内设置有所述散热模块;
所述制冷芯片组背向所述散热室一侧设置有所述制冷室;
所述制冷室的顶部设置有冷风出口,该冷风出口处设置有冷风风门;
所述制冷室的下部设置有热风进口,该热风进口处设置有热风风门;
所述外壳上部开设有外循环出风口,下部开设有外循环进风口,其中所述外循环出风口与所述冷风出口通过外循环出风道连接,所述外循环进风口与所述热风进口通过外循环进风道连接;
所述制冷室的底壁中部下凹以形成第一集水槽,该第一集水槽的下方连接有冷凝水箱。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散热室对应的所述外壳上分别设置有散热进风管和散热出风管,其中散热进风管位于下部,所述散热出风管位于所述散热室上部;
所述散热室上部还设置有散热风扇,该散热风扇的出风口靠近所述散热出风管。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制冷室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蓄冷模块,所述相变蓄冷芯沿着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相变蓄冷芯至少有两层;
同一层内,所述相变蓄冷芯的轴心线位于同一平面内,相邻两层的所述相变蓄冷芯的轴心线相互错开;
所述制冷室的顶部设置有制冷内循环风扇,该制冷内循环风扇与所述冷风出口错开。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集水槽的下凹处设有落水嘴;
所述第一集水槽下方设置有第二集水槽,该第二集水槽中部下凹,该第二集水槽的边缘与所述外壳连接,用于承接所述落水嘴以及其上方的所述外壳内形成的冷凝水,所述第二集水槽的下凹处开设有排水口;
所述冷凝水箱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集水槽下方,所述冷凝水箱的顶壁下凹以形成接水盘,该接水盘用于承接从所述排水口流下的水,所述接水盘上开设有进水口,该进水口上可移除地设置有进水塞。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外循环出风道内设置有外循环风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芯片制冷以及相变材料蓄冷相结合的方式,实现电制冷和冷量的存储以及在需要的时候释放,在利用冷量时无需大功率实时耗电,能够帮助用户避开用电高峰以及移动式使用蓄能装置,提高使用灵活性。
附图说明
图1为蓄冷式空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蓄冷式空调的正视图;
图3为图2中A-A剖视图;
图4为图2的左视图;
图5为图4中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3,一种芯片制冷蓄能装置,包括制冷芯片组210和制冷室300,该制冷芯片组210的热端连接有散热模块,该制冷芯片组210的冷端连接有制冷室300,制冷室300内设置有蓄冷模块,该蓄冷模块包括相变蓄冷芯320。
所述制冷芯片组210包括至少两块半导体制冷片211,所有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11在同一平面内排布以形成所述制冷芯片组210,所有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11的冷端均朝向所述制冷室300。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模块包括散热翅片220,所述散热翅片220贴靠所述制冷芯片组210的热端一侧。散热翅片220包括基板以及连接在基板上的平行排布的散热片,均采用热的良导体制成。其中基板贴靠制冷芯片组210的热端,基板也作为半导体制冷片211的安装基础。
所述蓄冷模块包括安装支架310,该安装支架310上开设有插孔,所有所述插孔的孔心线相互平行,所述插孔内插装有所述相变蓄冷芯320。这样,相变蓄冷芯320之间的空间形成热交换流道,用于低温空气与其热交换从而降温,或者在需要释放冷量的时候向空气传递冷量。
所述制冷室300内还设有气流循环风机330。这样,当制冷芯片组210通电工作时,对制冷室300内空气进行降温,气流循环风机330运行以加速制冷室300内空气流动,从而提高空气与相变蓄冷芯320之间的热交换效率。制冷芯片组210产生的热量则由散热模块向外释放。
上述的芯片制冷蓄能装置可以将冷量存储在蓄冷模块内,在断电后,蓄冷模块逐渐释放冷量,从而为制冷室300或与制冷室300连接的其他腔室降温。也可以根据需要,将相变蓄冷芯320取出作为冷源,放置到需要降温的环境下使用。
本实施例中,芯片制冷蓄能装置具体为蓄冷式空调,用于室内降温。请结合图1~5,包括外壳100,所述外壳100内设置有所述制冷芯片组210。其中所述制冷芯片组210竖向设置,所述制冷芯片组210与所述外壳100之间围成散热室110,该散热室110内设置有所述散热模块。
请结合图3和5,所述制冷芯片组210背向所述散热室110一侧设置有所述制冷室300。所述制冷室300的顶部设置有冷风出口301,该冷风出口301处设置有冷风风门。所述制冷室300的下部设置有热风进口302,该热风进口302处设置有热风风门。
所述外壳100上部开设有外循环出风口102,下部开设有外循环进风口101,其中所述外循环出风口102与所述冷风出口301通过外循环出风道120连接,外循环进风口101与所述热风进口302通过外循环进风道130连接。
其工作原理为:冷风风门和热风风门均关闭,制冷芯片组210通电制冷,蓄冷模块储存冷量。制冷芯片组210断电后,在需要使室内降温的时间段,冷风风门和热风风门打开,室内空气从外循环进风口101进入,然后流经蓄冷模块,再从外循环出风口102流出,实现制冷室300与室内的空气循环和热交换。
为提高气流循环效果,所述外循环出风道120内设置有外循环风机121。
如图3和4,为提高蓄冷时的散热效果,所述散热室110对应的所述外壳100上分别设置有散热进风管240和散热出风管230,其中散热进风管240位于下部,所述散热出风管230位于所述散热室110上部。所述散热室110上部还设置有散热风扇222,该散热风扇222的出风口靠近所述散热出风管230。散热翅片220的散热片也沿着竖向设置,从而便于空气在散热风扇222的作用下流过,将散热翅片220的热量带走。
所述制冷室300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蓄冷模块,所述相变蓄冷芯320沿着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相变蓄冷芯320至少有两层。同一层内,所述相变蓄冷芯320的轴心线位于同一平面内,相邻两层的所述相变蓄冷芯320的轴心线相互错开,以使相变蓄冷芯320呈梅花形分布,提高单位空间的排布密度。安装支架310与外壳100装配连接。
所述制冷室300的顶部设置有制冷内循环风扇121,该制冷内循环风扇121与所述冷风出口301错开。制冷内循环风扇121有利于空气在相变蓄冷芯320之间流动。
由于制冷过程可能产生冷凝水,故制冷室300的底壁中部下凹以形成第一集水槽340,该第一集水槽340的下方连接有冷凝水箱150。
具体地,所述第一集水槽340的下凹处设有落水嘴341。所述第一集水槽340下方设置有第二集水槽140,该第二集水槽140中部下凹,该第二集水槽140的边缘与所述外壳100连接,用于承接所述落水嘴341以及其上方的所述外壳100内形成的冷凝水,所述第二集水槽140的下凹处开设有排水口。
所述冷凝水箱150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集水槽140下方,所述冷凝水箱150的顶壁下凹以形成接水盘,该接水盘用于承接从所述排水口流下的水,所述接水盘上开设有进水口151,该进水口151上可移除地设置有进水塞。机器工作时取下进水塞,便于产生的冷凝水汇流进入冷凝水箱150。冷凝水箱150还设置有溢水口,用于外接溢水管,当水积累到一定量时自动排出。此外,冷凝水箱150可以取出,倾倒集水。
蓄冷式空调可以利用电网谷电或光伏供电制冷,因此可以错开用电高峰,降低用户用电成本,并增强使用灵活性。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芯片制冷蓄能装置,包括制冷芯片组(210)和制冷室(300),该制冷芯片组(210)的热端连接有散热模块,该制冷芯片组(210)的冷端连接有制冷室(300),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室(300)内设置有蓄冷模块,该蓄冷模块包括相变蓄冷芯(3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芯片制冷蓄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芯片组(210)包括至少两块半导体制冷片(211),所有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11)在同一平面内排布以形成所述制冷芯片组(210),所有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11)的冷端均朝向所述制冷室(30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芯片制冷蓄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模块包括散热翅片(220),所述散热翅片(220)贴靠所述制冷芯片组(210)的热端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芯片制冷蓄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冷模块包括安装支架(310),该安装支架(310)上开设有插孔,所有所述插孔的孔心线相互平行,所述插孔内插装有所述相变蓄冷芯(32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芯片制冷蓄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室(300)内设有气流循环风机(33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芯片制冷蓄能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壳(100),所述外壳(100)内设置有所述制冷芯片组(210);
其中所述制冷芯片组(210)竖向设置,所述制冷芯片组(210)与所述外壳(100)之间围成散热室(110),该散热室(110)内设置有所述散热模块;
所述制冷芯片组(210)背向所述散热室(110)一侧设置有所述制冷室(300);
所述制冷室(300)的顶部设置有冷风出口(301),该冷风出口(301)处设置有冷风风门;
所述制冷室(300)的下部设置有热风进口(302),该热风进口(302)处设置有热风风门;
所述外壳(100)上部开设有外循环出风口(102),下部开设有外循环进风口(101),其中所述外循环出风口(102)与所述冷风出口(301)通过外循环出风道(120)连接,所述外循环进风口(101)与所述热风进口(302)通过外循环进风道(130)连接;
所述制冷室(300)的底壁中部下凹以形成第一集水槽(340),该第一集水槽(340)的下方连接有冷凝水箱(15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芯片制冷蓄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室(110)对应的所述外壳(100)上分别设置有散热进风管(240)和散热出风管(230),其中散热进风管(240)位于下部,所述散热出风管(230)位于所述散热室(110)上部;
所述散热室(110)上部还设置有散热风扇(222),该散热风扇(222)的出风口靠近所述散热出风管(230)。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芯片制冷蓄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室(300)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蓄冷模块,所述相变蓄冷芯(320)沿着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相变蓄冷芯(320)至少有两层;
同一层内,所述相变蓄冷芯(320)的轴心线位于同一平面内,相邻两层的所述相变蓄冷芯(320)的轴心线相互错开;
所述制冷室(300)的顶部设置有制冷内循环风扇(121),该制冷内循环风扇(121)与所述冷风出口(301)错开。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芯片制冷蓄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水槽(340)的下凹处设有落水嘴(341);
所述第一集水槽(340)下方设置有第二集水槽(140),该第二集水槽(140)中部下凹,该第二集水槽(140)的边缘与所述外壳(100)连接,用于承接所述落水嘴(341)以及其上方的所述外壳(100)内形成的冷凝水,所述第二集水槽(140)的下凹处开设有排水口;
所述冷凝水箱(150)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集水槽(140)下方,所述冷凝水箱(150)的顶壁下凹以形成接水盘,该接水盘用于承接从所述排水口流下的水,所述接水盘上开设有进水口(151),该进水口(151)上可移除地设置有进水塞。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芯片制冷蓄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循环出风道(120)内设置有外循环风机(121)。
CN202320487921.XU 2023-03-14 2023-03-14 一种芯片制冷蓄能装置 Active CN2194150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87921.XU CN219415043U (zh) 2023-03-14 2023-03-14 一种芯片制冷蓄能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87921.XU CN219415043U (zh) 2023-03-14 2023-03-14 一种芯片制冷蓄能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15043U true CN219415043U (zh) 2023-07-25

Family

ID=872326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87921.XU Active CN219415043U (zh) 2023-03-14 2023-03-14 一种芯片制冷蓄能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150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56949B2 (en) Server rack heat sink system with combination of liquid cooling device and auxiliary heat sink device
CN102160171B (zh) 液体浸没的、水平计算机服务器机架及冷却此种服务器机架的系统和方法
CN106168389B (zh) 一种带中间换热器半导体深度除湿机
CN101806514B (zh) 建筑复合太阳能光伏热水供冷和采暖系统
CN203628875U (zh) 散热器组件、空调器及空调系统
CN106931573A (zh) 模块化便携式半导体空调
CN101487617B (zh) 热泵空调和冰箱的复合系统
CN109769376B (zh) 一种基于蒸发冷却技术的液冷冷却系统
CN201615648U (zh) 一种新型实用半导体冷藏暖藏箱
CN211429864U (zh) 一种单机柜数据中心液冷结构
CN111698888B (zh) 一种自然蒸发冷却的服务器机柜及其工作方法
CN219415043U (zh) 一种芯片制冷蓄能装置
CN2665624Y (zh) 冷热两用电风扇
CN207280001U (zh) 一种车载多温区冰箱
CN206890910U (zh) 一种半导体制冷与热泵耦合式装置
CN201803434U (zh) 节能空调主机
CN211261341U (zh) 一种风冷型工业制冷机
CN211261340U (zh) 风冷型节能工业制冷机
CN202171364U (zh) 一种高效实用半导体冷藏暖藏箱
CN202955804U (zh) 基于蒸发冷却与半导体制冷联合运行的机房大小环境空调
CN201302266Y (zh) 一种空调机
CN2393050Y (zh) 空调风扇
CN109631202A (zh) 一种蓄热/蓄冷式双流程半导体空调装置
CN202869114U (zh) 一种新型简单高效多功能半导体冷藏暖藏两用箱
CN201973955U (zh) 一种新结构半导体冷藏暖藏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