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14659U - 双动力笔灯 - Google Patents

双动力笔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14659U
CN219414659U CN202320290861.2U CN202320290861U CN219414659U CN 219414659 U CN219414659 U CN 219414659U CN 202320290861 U CN202320290861 U CN 202320290861U CN 219414659 U CN219414659 U CN 2194146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e
light
dual
negative electrode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9086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仇富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Futai Electric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Futai Electric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Futai Electric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Futai Electric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9086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146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146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146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双动力笔灯,其包括:光源组件和电连接于所述光源组件的供电组件,所述供电组件包括包括适于可替换地容纳充电电池或干电池的共用电池仓,使得所述双动力笔灯可以兼顾电源多样性和小型化。所述共用电池仓具有相对的仓体前端部和仓体后端部,所述供电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共用电池仓的仓体前端部的充放电正电极和充电负电极,以及,位于所述共用电池仓的仓体后端部的放电负电极,所述双动力笔灯适于通过所述充放电正电极和所述充电负电极向所述充电电池充电,通过所述充放电正电极和所述放电负电极控制所述充电电池放电,这样的电极设置方式能够避免干电池置于所述共用电池仓时被充电,提高所述双动力笔灯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双动力笔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照明技术领域,更为具体地涉及双动力笔灯。
背景技术
现有的照明装置种类繁多,不同的照明设备被应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中。例如,吸顶灯通常被用于室内照明,台灯通常用于补充照明,壁灯通常作为起夜用灯或者装饰用灯,笔灯具有便携、体积小、便于操作等特点被用于家居备用照明、户外运动灯带多种应用场景。
现有的一些笔灯适于以充电电池作为电源,便于循环充电。然而充电电池的续航极为有限,使得笔灯更加适合在充电便捷的条件下使用,且无论是在通过固定充电电源充电的过程中还是在通过移动电源充电过程中,笔灯均不便于移动和使用。一些笔灯以干电池作为电源,以保证其续航时间,且干电池具有外径小、便于携带和更换的特点,使得笔灯可长时间使用。
一些笔灯不仅可以充电电池为电源,还可以干电池为电源,设置了用于容纳充电电池的充电电池仓和用于容纳干电池的干电池仓。然而,充电电池仓和干电池仓分别独立,也就是,需要设置至少两个电池仓,这无疑增大了笔灯的体积和重量,与笔灯的小体积、便携的设计理念和应用需求相违背。
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笔灯设计方案。
申请内容
本申请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了一种双动力笔灯,其中,所述双动力笔灯既可以充电电池为电源,还可以干电池为电源,且可为充电电池和干电池提供了共用电池仓,也就是,充电电池和干电池共用一个电池仓,这样,可以兼顾所述双动力笔灯的电源多样性和小型化。
本申请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了一种双动力笔灯,其中,所述双动力笔灯的电极设置方式能够避免干电池置于所述共用电池仓时被充电,进而避免干电池被充电导致所述双动力笔灯发生爆炸、发热、死灯、线路损坏等问题,使得充电电池和干电池可共用一个电池仓的同时还兼顾所述双动力笔灯的安全性。
本申请的又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了一种双动力笔灯,其中,所述双动力笔灯的共用电池仓适于可替换地容纳充电电源或干电池,使得所述双动力笔灯可应用于多种场景,例如,在充电便捷的条件下以充电电池为电源,在不便于充电的条件下或者充电电池的电能耗尽时将充电电池替换为干电池。
为了实现上述至少一优势或其他优势和目的,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双动力笔灯,其包括:
光源组件,包括至少一发光主体;和
电连接于所述发光主体的供电组件,包括适于可替换地容纳充电电池或干电池的共用电池仓,所述共用电池仓具有相对的仓体前端部和仓体后端部;
其中,所述供电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共用电池仓的仓体前端部的充放电正电极和充电负电极,以及,位于所述共用电池仓的仓体后端部的放电负电极,所述双动力笔灯适于通过所述充放电正电极和所述充电负电极向所述充电电池充电,通过所述充放电正电极和所述放电负电极控制所述充电电池放电。
在根据本申请的双动力笔灯中,所述充放电正电极包括正极顶针,所述充电负电极包括位于所述正极顶针外侧的至少一负极顶针,所述充电电池具有相对的充电电池第一端和充电电池第二端,且包括位于所述充电电池第一端的充放电正极和充电负极,所述充电负极形成于所述充放电正极的外围,所述双动力笔的正极顶针与所述负极顶针之间的距离和所述充电电池的充放电正极和充电负极之间的距离相一致,使得所述正极顶针适于对应于所述充电电池的充放电正极,同时所述负极顶针适于对应于所述充电电池的充电负极。
在根据本申请的双动力笔灯中,所述充电负电极包括至少二负极顶针,环绕于所述正极顶针的外围,所述充电电池的充电负极具有环形结构,环绕于所述充放电正极的外围,使得所述双动力笔灯适于在其所述正极顶针对应于所述充电电池的充放电正极时,所述负极顶针对应于所述充电电池的充电负极的环形结构。
在根据本申请的双动力笔灯中,所述双动力笔灯还包括电连接于所述发光主体的充电电极安装基体,所述充放电正电极的正极顶针和所述充电负电极的负极顶针突出地形成于所述充电电极安装基体的朝向所述仓体前端部的侧表面。
在根据本申请的双动力笔灯中,所述共用电池仓的内径大于等于所述充电电池的外径且大于等于所述干电池的外径,所述共用电池仓的内径小于所述充电电池的外径与所述干电池的外径之和。
在根据本申请的双动力笔灯中,所述放电负电极具有弹性结构。
在根据本申请的双动力笔灯中,所述双动力笔灯还包括可传动地连接于所述放电负电极的弹性结构的至少一操控开关,所述操控开关为按键型开关。
在根据本申请的双动力笔灯中,所述光源组件包括安装基体,所述发光主体安装于所述安装基体,所述光源组件还包括套设于所述发光主体的外围的灯碗和罩设于所述发光主体与所述灯碗外的灯罩,所述灯罩扣合于所述安装基体。
在根据本申请的双动力笔灯中,所述双动力笔灯还包括安装于其外壁的夹持件。
在根据本申请的双动力笔灯中,所述双动力笔包括灯头部、灯尾部和形成于所述灯头部与所述灯尾部之间的灯杆部,所述灯杆部包括灯杆一部、灯杆二部和形成与所述灯杆一部与所述灯杆二部之间的灯杆三部,所述双动力笔灯包括用于控制所述发光主体的发光模式的操控开关,所述光源组件安装于所述灯杆一部,其前端部形成所述灯头部,所述操控开关安装于所述灯杆二部,其后端部形成所述灯尾部,所述共用电池仓位于所述灯杆三部。
通过对随后的描述和附图的理解,本申请进一步的目的和优势将得以充分体现。
本申请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附图和权利要求得以充分体现。
附图说明
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中,本申请的这些和/或其它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并更容易理解,其中:
图1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双动力笔灯的立体示意图。
图2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双动力笔灯的爆炸示意图。
图3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双动力笔灯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4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双动力笔灯的状态图。
图5图示了与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双动力笔灯适配的充电电池的立体示意图。
图6图示了与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双动力笔灯适配的充电电池的另一立体示意图。
图7图示了干电池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术语和词不限于字面的含义,而是仅由本申请发明人使用以使得能够清楚和一致地理解本申请。因此,对本领域技术人员很明显仅为了说明的目的而不是为了如所附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效物所定义的限制本申请的目的而提供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的以下描述。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虽然比如“第一”、“第二”等的序数将用于描述各种组件,但是在这里不限制那些组件。该术语仅用于区分一个组件与另一组件。例如,第一组件可以被称为第二组件,且同样地,第二组件也可以被称为第一组件,而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教导。在此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关联的列出的项目的任何和全部组合。
在这里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各种实施例的目的且不意在限制。如在此使用的,单数形式意在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示例外。另外将理解术语“包括”和/或“具有”当在该说明书中使用时指定所述的特征、数目、步骤、操作、组件、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而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数目、步骤、操作、组件、元件或其组的存在或者附加。
示意性双动力笔灯
如图1至图5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双动力笔灯被阐明。所述双动力笔灯既可以充电电池200为电源,还可以干电池300为电源,且考虑到小型化、轻便化的需求,为充电电池200和干电池300提供了共用电池仓21。这样,所述双动力笔灯可应用于多种场景,例如,在充电便捷的条件下以充电电池200为电源,在不便于充电的条件下或者充电电池200的电能耗尽时将充电电池200替换为干电池300,且所述双动力笔灯利用其共用电池仓21的设计在尽可能不增大其整体体积的条件下实现双动力供电,即,通过充电电池200供电或者通过干电池300供电。
根据所述双动力笔灯的整体形态来看,所述双动力笔灯的形状似笔,整体细长,体积较小,轻便易携。如图1所示,所述双动力比笔灯包括灯头部110、灯尾部130和形成于所述灯头部110与所述灯尾部130之间的灯杆部120。所述灯杆部120包括灯杆一部1201、灯杆二部1202和形成于所述灯杆一部1201与所述灯杆二部1202之间的灯杆三部1203。这里,细长是指长度尺寸远大于径向尺寸,例如,长度尺寸大于等于径向尺寸的3倍。所述双动力笔灯的各部件的径向与所述双动力笔灯的径向一致,各部件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双动力笔灯的长度方向一致。
根据所述双动力笔灯的结构来看,如图2所示,所述双动力笔灯包括光源组件10、供电组件20、操控开关30和夹持件40。所述光源组件10安装于所述灯杆一部1201,其前端部形成所述灯头部110。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光源组件10至少部分容纳于所述灯杆一部1201。所述操控开关30安装于所述灯杆二部1202,其后端部形成所述灯尾部130。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光源组件10包括安装基体12、至少一发光主体11、灯碗14和灯罩13。所述发光主体11安装于所述安装基体12,所述发光主体11可被实施为LED灯珠,也可被实施为其他类型的光源。所述发光主体11的数量和排布方式可根据应用需求设置。所述灯碗14套设于所述发光主体11的外围,用于汇聚光线、减少散光。所述灯碗14呈喇叭状,从所述发光主体11处以渐扩的方式向前延展,其径向尺寸从所述发光主体11处向前逐渐增大。所述灯罩13扣合于所述安装基体12,罩设于所述发光主体11和所述灯碗14外,起到防尘作用和保护作用。所述灯罩13包括环绕于所述灯碗14的周侧的筒体131和设置于所述筒体131的前端的盖体132。所述盖体132朝向所述发光主体11,保持于所述发光主体11的出光路径上。所述盖体132可被实施为光学透镜,以允许所述发光主体11出射的光线透过所述盖体132。所述光学透镜的类型可根据需求设置,例如,所述光学透镜可为凸透镜、凹透镜、设有滤光结构的透镜。
需要注意的是,笔灯以小体积、便携为主要设计理念,其径向尺寸、长度尺寸应尽可能地小。相应地,本申请提出了共用电池仓21的设计方案,相比于分别为充电电池200和干电池300设置电池仓的方案,可在一定程度上缩减电池仓所占用的体积,进而缩减所述双动力笔灯的体积,使得所述双动力笔灯在尽可能不增大其整体体积的条件下实现双动力供电。
相应地,所述供电组件20包括共用电池仓21、充放电正电极22和充电负电极23。所述共用电池仓21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灯杆三部1203。所述共用电池仓21适于可替换地容纳充电电池200或干电池300。也就是,充电电池200和干电池300共用一个电池仓,这样,可以兼顾所述双动力笔灯的电源多样性和小型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共用电池仓21的内径大于等于所述充电电池200的外径且大于等于所述干电池300的外径,所述共用电池仓21的内径小于所述充电电池200的外径与所述干电池300的外径之和。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充电电池200的工作模式与所述干电池300的工作模式不同。所述充电电池200可在充电模式和放电模式之间切换,所述干电池300被充电则可能导致灯具发生爆炸、发热、死灯、线路损坏等问题。现有的一些笔灯为充电电池200和干电池300分别设置电池仓和电导通控制电路,以避免干电池300被充电。
在本申请中,根据充电电池200的结构特点和充放电特点,以及,干电池300的结构特点和放电特点来设计所述共用电池仓21和控制电路,使得充电电池200或者干电池300置于所述共用电池仓21后均可以正常工作,避免干电池300置于所述共用电池仓21后被充电导致所述双动力笔灯发生爆炸、发热、死灯、线路损坏等问题,使得充电电池200和干电池300可共用一个电池仓的同时还兼顾到所述双动力笔灯的安全性。
具体地,适用于本申请的双动力笔灯的充电电池200的充电电极结构与放电电极结构之间共正极不共负极,也就是,该类型充电电池200的充电电极结构和放电电极结构的正极共用,负极不同。该类型充电电池200的充电电极结构包括充放电正极201和充电负极202,放电电极结构包括充放电正极201和放电负极。该类型充电电池200通过所述充放电正极201和所述充电负极202进行充电,通过所述充放电正极201和所述放电负极进行放电。
进一步地,该类型充电电池200具有相对的充电电池第一端2001和充电电池第二端2002,且该类型充电电池200的充放电正极201和充电负极202位于其同一端:充电电池第一端2001(如图5所示),放电负电极24位于其另一端:充电电池第二端2002(如图5和图6所示)。
所述共用电池仓21具有相对的仓体前端部210和仓体后端部220。所述双动力笔灯的充放电正电极22和充电负电极23位于所述仓体前端部210,所述双动力笔灯的放电负电极24位于所述仓体后端部220。当所述充电电池200安装于所述共用电池仓21,所述充电电池第一端2001位于所述共用电池仓21的仓体前端部210时,设置于所述仓体前端部210的充放电正电极22对应且电连接于所述充电电池200的充放电正极201,设置于所述仓体前端部210的充电负电极23对应且电连接于所述充电电池200的充电负极202;所述充电电池第二端2002位于所述共用电池仓21的仓体后端部220,设置于所述仓体后端部220的放电负电极24对应且电连接于所述充电电池200的放电负极。
在本申请中,所述双动力笔灯的相互电连接的充放电正电极22和充电负电极23形成充电控制电路,相互电连接的充放电正电极22和放电负电极24形成放电控制电路。所述双动力笔灯适于通过位于所述共用电池仓21的仓体前端部210的所述充放电正电极22和充电负电极23向所述充电电池200充电,通过位于所述共用电池仓21的仓体前端部210的所述充放电正电极22和位于所述共用电池仓21的仓体后端部220的所述放电负电极24控制所述充电电池200放电。
如图7所示,干电池300包括干电池正极301和干电池负极302,所述干电池300具有相对的干电池第一端3001和干电池第二端3002,所述干电池正极301位于所述干电池第一端3001,所述干电池负极302位于所述干电池第二端3002。也就是,所述干电池300的干电池正极301和干电池负极302分居于所述干电池300的两端。
理论上来讲,当所述干电池300的干电池正极301电连接于所述双动力笔灯的充放电正电极22,干电池负极302电连接于所述双动力笔灯的充电负电极23,所述干电池300与所述放电控制电路形成闭合回路时,所述双动力笔灯适于控制所述干电池300放电,使得所述干电池300正常工作;当所述干电池300的干电池正极301电连接于所述双动力笔灯的充放电正电极22,干电池负极302电连接于所述双动力笔灯的充电负电极23,所述干电池300与所述充电控制电路形成闭合回路时,所述双动力笔灯适于对所述干电池300进行充电。
然而,由于所述双动力笔灯的充放电正电极22和充电负电极23位于所述共用电池仓21的同一端,即,所述仓体前端部210,所述干电池300的干电池正极301和干电池负极302位于所述干电池300的两端。当所述干电池300被安装于所述共用电池仓21,所述干电池正极301位于所述仓体前端部210时,所述干电池负极302位于所述仓体后端部220,所述干电池负极302无法与位于所述仓体前端部210的充电负电极23相接触,使得所述干电池300无法与所述充电控制电路形成闭合回路,进而使得所述双动力笔灯无法对所述干电池300进行充电。这样,可以避免所述干电池300被安装于所述供用电电池仓时所述干电池300被充电导致所述双动力笔灯发生爆炸、发热、死灯、线路损坏等问题,进而提高所述双动力笔灯的使用安全性。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双动力笔灯不仅为所述充电电池200和所述干电池300提供共用电池仓21,还为所述充电电池200和所述干电池300提供共用的放电控制电路。也就是,所述充电电池200和所述干电池300不仅可共用电池仓21,还可共用放电控制电路。这样,相比于为充电电池200和干电池300分别设置电池仓和电导通控制电路的设计方案,本申请的设计方案在减小电池仓占用的体积的同时可简化电路结构。
所述双动力笔灯的充放电正电极22和充电负电极23的结构配置与所述充电电池200的充放电正极201和充电负极202的结构相匹配。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充放电正电极22包括至少一正极顶针221,所述充电负电极23包括至少一负极顶针231,所述负极顶针231位于所述正极顶针221的外侧。适用于本申请的双动力笔灯的充电电池200的充电负极202形成于所述充放电正极201的外围。所述双动力笔的正极顶针221与所述负极顶针231之间的距离和所述充电电池200的充放电正极201和充电负极202之间的距离相一致,使得所述充电电池200安装于所述共用电池仓21,所述充电电池第一端2001位于所述仓体前端部210时,所述正极顶针221适于对应并抵触于所述充电电池200的充放电正极201,同时所述负极顶针231适于对应并抵触于所述充电电池200的充电负极202。
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示例中,所述充电负电极23包括至少二负极顶针231,环绕于所述正极顶针221的外围,如图3所示。所述充电电池200的充电负极202具有环形结构(如图5所示),环绕于所述充放电正极201的外围,使得所述双动力笔灯适于在其所述正极顶针221对应于所述充电电池200的充放电正极201时,所述负极顶针231对应于所述充电电池200的充电负极202的环形结构。
应可以理解,所述充放电正电极22和所述充电负电极23的结构,以及,所述充电电池200的充放电正极201和充电负极202的结构并不为本申请所局限。例如,所述双动力笔灯的充电负电极23可为环绕于所述充放电正电极22的环形电极;再例如,所述双动力笔灯的充放电正电极22环绕于充电负电极23的外围。
所述充放电正电极22和所述充电负电极23的形成方式也不为本申请所局限。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双动力笔灯还包括电连接于所述发光主体11的充电电极安装基体25,所述充放电正电极22的正极顶针221和所述充电负电极23的负极顶针231突出地形成于所述充电电极安装基体25的朝向所述仓体前端部210的侧表面。
所述双动力笔灯还包括主电路板27,所述主电路板27安装于所述发光主体11与所述充电电极安装基体25之间,所述充电电极安装基体25通过所述主电路板27电连接于所述发光主体11。应可以理解,所述充电电极安装基体25可被实施为电连接于所述主电路板27的副电路板。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放电负电极24具有弹性结构。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示例中,所述放电负电极24被实施为弹簧。应可以理解,所述放电负电极24还可以被实施为其他具有弹性结构的元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双动力笔灯还包括电连接于所述发光主体11的负极安装基体26。所述放电负电极24安装于所述负极安装基体26的朝向所述仓体后端部220的侧表面。
应可以理解,所述充电电池200的结构和充放电方式,以及,与所述充电电池200的结构和充放电方式相匹配的共用电池仓21和控制电路可以其他方式实施。例如,充电电池200的充电电极结构与放电电极结构可设置为共负极不共正极,也就是,充电电极结构和放电电极结构的负极共用,正极不同。所述充电电极结构包括充电正极和充放电负极,所述放电电极结构包括放电正极和充放电负极。所述充电正极和所述充放电负极位于所述充电电池第一端2001,所述放电正极位于所述充电电池第二端2002。所述双动力笔灯包括充电正电极、充放电负电极和放电正电极,所述充电正电极和所述充放电负电极位于所述仓体前端部210,所述放电正电极位于所述仓体后端部220。当所述充电电池200安装于所述共用电池仓21,所述充电电池第一端2001位于所述共用电池仓21的仓体前端部210时,设置于所述仓体前端部210的充放电负电极对应且电连接于所述充电电池200的充放电负极,设置于所述仓体前端部210的充电正电极对应且电连接于所述充电电池200的充电正极;所述充电电池第二端2002位于所述共用电池仓21的仓体后端部220,设置于所述仓体后端部220的放电正电极对应且电连接于所述充电电池200的放电正极。所述双动力笔灯的充放电负电极和充电正电极形成充电控制电路,充放电负电极和放电正电极形成放电控制电路。所述双动力笔灯适于通过位于所述共用电池仓21的仓体前端部210的所述充放电负电极和充电正电极向所述充电电池200充电,通过位于所述共用电池仓21的仓体前端部210的所述充放电负电极和位于所述共用电池仓21的仓体后端部220的所述放电正电极控制所述充电电池200放电。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双动力笔灯还包括电连接于所述充电控制电路的充电端口28。所述双动力笔灯的充电端口28适于电连接于外接电源,使得所述双动力笔灯通过所述充电端口28向所述充电电池200充电。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示例中,所述充电端口28安装且电连接于所述主电路板27,通过这样的方式电连接于所述充电控制电路。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灯杆部120包括灯杆内壳122和安装于所述灯杆内壳122外的灯杆外壳121。所述充电端口28从所述灯杆内壳122的内部延伸至所述灯杆内壳122的外表面。所述灯杆外壳121可活动地安装于所述灯杆内壳122外,使得所述灯杆外壳121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当所述灯杆外壳121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灯杆外壳121至少部分对应于所述充电端口28,将所述充电端口28完全遮盖,可防止污染物进入所述充电端口28,影响所述双动力笔灯的电路系统;当所述灯杆外壳121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灯杆外壳121与所述充电端口28错开,将所述充电端口28暴露,使得所述充电端口28可与外部设备(例如,外部电源)连接。
所述灯杆外壳121相对于所述灯杆内壳122可活动的方式并不为本申请所局限。例如,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示例中,所述灯杆外壳121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灯杆内壳122,使得所述灯杆外壳121可在所述双动力笔灯的长度方向上前后滑动,进而使得所述充电端口28在被遮盖状态和被暴露状态之间切换。
在本申请的其他示例中,所述灯杆外壳121还可以其他方式可活动地安装于所述灯杆内壳122外。例如,所述灯杆外壳121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灯杆内壳122,所述灯杆外壳121的内壁具有内螺纹,所述灯杆内壳122的外表面具有与所述内螺纹适配的外螺纹,使得所述灯杆外壳121在相对于所述灯杆内壳122转动的过程中在所述双动力笔灯的长度方向上前后移动,进而使得所述充电端口28在被遮盖状态和被暴露状态之间切换。
再例如,所述灯杆外壳121具有开合门结构,所述开合门结构可沿所述灯杆内壳122的周向移动,在所述开合门结构沿所述灯杆内壳122的周向移动的过程中将所述充电端口28完全遮盖或将所述充电端口28暴露出来。
所述充电端口28的位置并不为本申请所局限。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示例中,所述充电端口28位于所述灯杆一部1201。相应地,所述灯杆外壳121和所述灯杆内壳122的位于所述灯杆一部1201。也就是,所述灯杆一部1201包括灯杆外壳121和灯杆内壳122。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操控开关30用于控制所述发光主体11的发光模式,其具体实施方式并不为本申请所局限。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示例中,所述操控开关30为按键型开关。值得一提的是,当所述操控开关30为按键型时,具有弹性结构的放电负电极24不仅可用作负电极,还可用作复位元件,在所述操控开关30被按压后促使所述操控开关30被弹回。在该具体示例中,所述操控开关30可活动地安装于所述负极安装基体26,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传动地安装于所述放电负电极24的弹性结构。
在本申请的其他示例中,所述操控开关30可被实施为其他类型,例如,旋转型开关、拨动式开关。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双动力笔灯还包括安装于其外壁的夹持件40,使得所述双动力笔灯便于夹持于外物上。例如,在户外时,所述双动力笔灯可通过所述夹持件40夹持于衣物上、挂于帐篷的挂钩上;在车间内,所述双动力笔灯可通过所述夹持件40固定于指定位置;这样,可以解放双手。
综上,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双动力笔灯被阐明,所述双动力笔灯为充电电池200和干电池300提供了共用电池仓21,可以兼顾所述双动力笔灯的电源多样性和小型化。且所述双动力笔灯的电极设置方式能够避免干电池300置于所述共用电池仓21时被充电,提高所述双动力笔灯的安全性。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申请的基本原理,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本申请中提及的优点、优势、效果等仅是示例而非限制,不能认为这些优点、优势、效果等是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必须具备的。另外,上述公开的具体细节仅是为了示例的作用和便于理解的作用,而非限制,上述细节并不限制本申请为必须采用上述具体的细节来实现。

Claims (10)

1.一种双动力笔灯,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源组件,包括至少一发光主体;和
电连接于所述发光主体的供电组件,包括适于可替换地容纳充电电池或干电池的共用电池仓,所述共用电池仓具有相对的仓体前端部和仓体后端部;
其中,所述供电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共用电池仓的仓体前端部的充放电正电极和充电负电极,以及,位于所述共用电池仓的仓体后端部的放电负电极,所述双动力笔灯适于通过所述充放电正电极和所述充电负电极向所述充电电池充电,通过所述充放电正电极和所述放电负电极控制所述充电电池放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动力笔灯,其中,所述充放电正电极包括正极顶针,所述充电负电极包括位于所述正极顶针外侧的至少一负极顶针,所述充电电池具有相对的充电电池第一端和充电电池第二端,且包括位于所述充电电池第一端的充放电正极和充电负极,所述充电负极形成于所述充放电正极的外围,所述双动力笔的正极顶针与所述负极顶针之间的距离和所述充电电池的充放电正极和充电负极之间的距离相一致,使得所述正极顶针适于对应于所述充电电池的充放电正极,同时所述负极顶针适于对应于所述充电电池的充电负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动力笔灯,其中,所述充电负电极包括至少二负极顶针,环绕于所述正极顶针的外围,所述充电电池的充电负极具有环形结构,环绕于所述充放电正极的外围,使得所述双动力笔灯适于在其所述正极顶针对应于所述充电电池的充放电正极时,所述负极顶针对应于所述充电电池的充电负极的环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动力笔灯,其中,所述双动力笔灯还包括电连接于所述发光主体的充电电极安装基体,所述充放电正电极的正极顶针和所述充电负电极的负极顶针突出地形成于所述充电电极安装基体的朝向所述仓体前端部的侧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动力笔灯,其中,所述共用电池仓的内径大于等于所述充电电池的外径且大于等于所述干电池的外径,所述共用电池仓的内径小于所述充电电池的外径与所述干电池的外径之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动力笔灯,其中,所述放电负电极具有弹性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动力笔灯,其中,所述双动力笔灯还包括可传动地连接于所述放电负电极的弹性结构的至少一操控开关,所述操控开关为按键型开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动力笔灯,其中,所述光源组件包括安装基体,所述发光主体安装于所述安装基体,所述光源组件还包括套设于所述发光主体的外围的灯碗和罩设于所述发光主体与所述灯碗外的灯罩,所述灯罩扣合于所述安装基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动力笔灯,其中,所述双动力笔灯还包括安装于其外壁的夹持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动力笔灯,其中,所述双动力笔包括灯头部、灯尾部和形成于所述灯头部与所述灯尾部之间的灯杆部,所述灯杆部包括灯杆一部、灯杆二部和形成于所述灯杆一部与所述灯杆二部之间的灯杆三部,所述双动力笔灯包括用于控制所述发光主体的发光模式的操控开关,所述光源组件安装于所述灯杆一部,其前端部形成所述灯头部,所述操控开关安装于所述灯杆二部,其后端部形成所述灯尾部,所述共用电池仓位于所述灯杆三部。
CN202320290861.2U 2023-02-16 2023-02-16 双动力笔灯 Active CN2194146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90861.2U CN219414659U (zh) 2023-02-16 2023-02-16 双动力笔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90861.2U CN219414659U (zh) 2023-02-16 2023-02-16 双动力笔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14659U true CN219414659U (zh) 2023-07-25

Family

ID=872321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90861.2U Active CN219414659U (zh) 2023-02-16 2023-02-16 双动力笔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146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48627B2 (en) Rechargeable lighting devices
CA2614709C (en) Multi-switch flashlight
CA2823092C (en) Multipolar cell power supply device and flashlight using the same
US7562997B2 (en) Flashlight with a battery device having plural joined-together batteries
US10711953B1 (en) Dual power flashlight
TW200848652A (en) Flashlight with batteries in series
CN2816566Y (zh) 手持充电式光电子照明灯具
CN219414659U (zh) 双动力笔灯
CN105570716A (zh) Led手持式防摔电筒
CN100458270C (zh) 一种多功能应急灯
US20180128461A1 (en) Multi-bodied flashlight
CN201072034Y (zh) 手提分体式聚光灯
WO2007093132A1 (fr) Lampe frontale
CN202532200U (zh) 一种无开关式移动电源手电筒
CN100424409C (zh) 太阳能手电筒
CN220582338U (zh) 便携式照明设备
US8944634B1 (en) Bulb type apparatus and bulb socket
CN101615055A (zh) 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具有照明功能的电池
CN110207031A (zh) 多功能便携式灯具
CN101135419A (zh) 多开关手电筒
CN215639044U (zh) 一种弓用减震器灯
CN213334122U (zh) 太阳能应急灯
CN214745083U (zh) 一种警用指挥强光手电
CN218064480U (zh) 隐形式充电电筒
CN217209007U (zh) 一种野营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