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14470U - 多功能工作灯 - Google Patents

多功能工作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14470U
CN219414470U CN202221816801.1U CN202221816801U CN219414470U CN 219414470 U CN219414470 U CN 219414470U CN 202221816801 U CN202221816801 U CN 202221816801U CN 219414470 U CN219414470 U CN 2194144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mitting
lamp
base
emitting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81680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兰庆
陈寿宝
刘立根
于洪卫
李荣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uanke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uanke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uanke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uanke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81680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144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144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144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工作灯,包括发光模组和设于发光模组底部的底座;发光模组包括设于顶端的第一发光部和设于周侧的第二发光部;底座设有电池组件、控制电路和模式开关,控制电路分别与电池组件、模式开关和发光模组电连接;模式开关具有多个可调节的档位,发光模组具有和档位对应的发光模式,发光模式包括第一发光部的照明模式、第二发光部的单侧发光模式和第二发光部的全侧发光模式;单侧发光模式为发光面围绕发光模组的周侧呈角度θ1,0°<θ1≤180°,全侧发光模式为发光面围绕发光模组的周侧呈角度θ2,180°<θ2≤360°。使多功能工作灯具有不同的照射方向和多种应用方式,适用于更多场景,还可避免出光浪费。

Description

多功能工作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具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的便携式工作灯。
背景技术
现有便携式工作灯通常功率小于10W,发光方式单一,电池容量小,亮度低,主要用于小面积的照明场所或短时间的应急照明,不适合用于工程抢修、应急救援等场地面积大、照明持续时间长的应用场景。此外,现有工作灯通常设计成手电筒、台灯、投光灯等应用方式,灯体结构强度较低,抗摔、抗碰撞能力差,不适合恶劣环境下使用;工作灯的安装固定方式少,难以同时用于多种照明场景。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工作灯,用于解决灯具发光方式单一,难以同时用于多种照明场景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工作灯包括发光模组和设于所述发光模组底部的底座;
所述发光模组包括设于顶端的第一发光部和设于周侧的第二发光部;
所述底座设有电池组件、控制电路和模式开关,所述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电池组件、所述模式开关和所述发光模组电连接;所述模式开关具有多个可调节的档位,所述发光模组具有和所述档位对应的发光模式,所述发光模式包括第一发光部的照明模式、第二发光部的单侧发光模式和第二发光部的全侧发光模式;所述单侧发光模式为发光面围绕所述发光模组的周侧呈角度θ1,0°<θ1≤180°,所述全侧发光模式为发光面围绕所述发光模组的周侧呈角度θ2,180°<θ2≤360°。
本申请其他特征和相应的有益效果在说明书的后面部分进行阐述说明。
本申请的技术问题解决思路和相关产品设计方案如下。
设计一款功率可以达到50W的大功率多功能工作灯,并增加电池容量,以提高灯具的亮度和照明持续时间,灯体结构采用近似加特林机枪的设计方案,使灯体兼顾硬朗、强壮、稳固、结实等优点,从而使灯具可以在恶劣的环境中使用。工作灯包括发光模组、底座、模式开关、把手和挂钩组件,以及设置在底座内的控制电路和电池组件。发光模组包括第一发光部和第二发光部;第一发光部为射灯,功率约10W,设置在发光模组的顶端,沿发光模组的顶部方向发光,具有照明和SOS警示(闪烁)两种发光模式;第二发光部为主照明部件,功率约40W,设置在发光模组的周侧,沿发光模组的周侧方向发光,具有全侧发光(满功率)和单侧发光(半功率、25%或其他功率)两种发光模式。调节模式开关,可以切换第一发光部和第二发光部的发光模式,使工作灯能精准的出光,避免光浪费,操作便捷。相比其他工作灯,第二发光部的单侧发光模式,具有更好的场景适用性,尤其是配合把手和/或挂钩组件使用时,能够以中低功率的方式应用在大部分的照明场景,并大幅度的增加工作灯的照明持续时间。第二发光部采用防眩光的设计,避免人员靠近灯具时导致人眼不舒适,使得大功率的工作灯除了可以用于远距离照明外,还可用于近距离照明。
如图1,发光模组呈柱状结构,包含第一发光部、第二发光部、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和多个防护杆,类似机枪的枪管。第一固定板设置在发光模组的一端,盖合第一发光部,第二固定板设置在发光模组的另一端;多个防护杆设置在第二发光部的周侧并连接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防护杆、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类似机枪的枪管和加固枪管的环形板。防护杆可以采用粗长的金属螺杆和螺帽结构,将发光模组整体固定,以加强发光模组的整体结构强度,同时避免将发光模组的各零件逐个安装固定,简化发光模组的安装。其中,防护杆的杆体可以阻挡来自发光模组周侧方向的撞击,防护杆的尾端凸出于第一固定板,凸出的尾端可以阻挡来自发光模组位于第一固定板一侧的撞击,从而提高发光模组的结构强度。
底座用于安装电池组件和控制电路,类似机枪的后座;把手设置在底座上,类似机枪的把手。把手可以绕连接轴360°转动,连接轴和底座之间设有定位机构,使把手转动至某一角度,定位机构可以将把手固定在该角度,操作方便。把手的不同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应用,如图1、图15、图16、图18和图19,其中,图18和图19的把手转动至水平方向(也即,垂直于柱形发光模组的方向)时,把手、发光模组、底座的整体结构近似加特林机枪,灯具可以像加特林机枪那样握持使用,或者放置在地面使用(把手当灯具的支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多功能工作灯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多功能工作灯的单侧发光模式和全侧发光模式的发光面围绕角度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灯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多功能工作灯的竖直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控制壳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电池壳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发光模组的竖直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发光模组的水平剖面局部分解图;
图9为图1中第二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4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中控制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中把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4中B处的另一视角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防护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中多功能工作灯的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中多功能工作灯的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6中挂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中多功能工作灯的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8中多功能工作灯的另一使用方式的示意图。
附图所示产品零部件形状、尺寸、比例或位置关系可以是实施例的真实数据,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附图标号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请参考图1至图19,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工作灯100。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多功能工作灯100包括发光模组1和设于所述发光模组1底部的底座2,发光模组1内设有位于顶端的第一发光部11和位于周侧的第二发光部12,底座2内设有电池组件21、控制电路22和模式开关23,控制电路22分别与电池组件21、模式开关23和发光模组1电连接,模式开关23具有多个可调节的档位,发光模组1具有和档位对应的第一发光部11的照明模式、第二发光部12的单侧发光模式和第二发光部12的全侧发光模式,单侧发光模式为发光面围绕所述发光模组1的周侧呈角度θ1,0°<θ1≤180°,全侧发光模式为发光面围绕所述发光模组1的周侧呈角度θ2,180°<θ2≤360°;进一步地,第一发光部11还具有SOS警示模式,警示模式为第一发光部11持续的闪烁发光,用于当作警示或求救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发光部11为射灯,功率约10W,沿发光模组1的顶部方向发光;第二发光部12为主照明部件,功率约40W,设置在发光模组1的周侧,沿发光模组1的周侧方向发光,具有发光面围绕发光模组1的周侧约呈360°角的全侧发光和发光面围绕发光模组1的周侧约呈180°角的单侧发光两种发光模式。调节模式开关23的档位,可以切换第一发光部11和第二发光部12的发光模式,并可以使第二发光部12具有单侧发光模式或全侧发光模式,使工作灯能精准的出光,避免光浪费,操作便捷,具有更好的场景适用性。这种结构的工作灯,其底座内部空间大,电池组件21可以设置12个18650电池,每颗电池容量约2300mAh,如图4。
进一步地,底座2内还设有与所述控制电路22连接的功率开关24,通过功率开关24可以调节发光模组1的功率,从而调节发光模组1的发光亮度。
发光模组1还包括灯罩13,灯罩13套设在第一发光部11和第二发光部12的外侧,第一发光部11和第二发光部12的对应位置的灯罩13是一体结构,便于安装和提升防水性能;灯罩13的周侧环绕设有多组透视窗131,每组透视窗131包括多个沿上下方向排布的透视窗131,多个透视窗131间隔设置,且位于灯罩13周侧,连接多个透视窗131的区域为间隔区域132。当发光模组1包含透视窗131时,透视窗131为透光的材质,透视窗131的透光率大于间隔区域132的透光率,或在第二发光部12发光时透视窗131的光通量大于间隔区域132的光通量,透视窗131的外表面可以是抛光表面,间隔区域132可以是磨砂表面或具有磨砂效果的表面。第二发光部12包括第二灯板121和多个灯珠112,灯珠112可以是LED灯珠,多个所述灯珠112对应所述多个透视窗131排布在所述第二灯板121上。第二发光部12从抛光面射出的直射光线强于从磨砂面射出的散射光线,由于透视窗131是间隔设置,当人眼位于第二发光体的任一角度时,都只能看到少量的直射光,从而有效的抑制眩光。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发光模组1包括第一固定板15、第二固定板16和多个防护杆17,第一固定板15盖合第一发光部11所对应的灯罩13上,第二固定板16设置在发光模组1的底部,盖合灯罩13具有开口的端部,多个防护杆17设置在第二发光部12的周侧并连接第一固定板15和所述第二固定板16;防护杆17包括杆体171和位于杆体171端部的尾端172,尾端172凸出于第一固定板15,防护杆17可以采用粗长的金属螺杆作为杆体171,螺帽结构作为尾端172,将发光模组1整体固定,以加强发光模组1的整体结构强度,同时避免将发光模组1的各零件逐个安装固定,简化发光模组1的安装。其中,防护杆17的杆体171可以阻挡来自发光模组1周侧方向的撞击,防护杆17的尾端172凸出于第一固定板15,凸出的尾端172可以阻挡来自发光模组1位于第一固定板15一侧的撞击,从而提高发光模组1的结构强度。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6所示,底座2包括依次连接的控制壳26、电池壳27和底盖28,控制壳26的顶部设有凸台29,凸台29的顶部与发光模组1连接,凸台29的径向尺寸小于发光模组1的径向尺寸,控制壳26通过凸台29与发光模组1连接,从而使得发光模组1的底部和底座2形成可用于空气对流的散热空间,促进发光模组1散热;控制电路22设置于控制壳26的内腔,电池组件21设置于电池壳27的内腔;在底座2的顶部平面和周侧表面之间倾斜地设置有安装面261,如图11和图13所示,安装面261设置在控制壳26顶部环绕凸台29的表面和控制壳26的周侧的交接处,安装面261设有连通底座2内腔和外侧的两个第一安装孔262,底座2设有模式开关23和功率开关24,模式开关23和功率开关24分别插入并固定在一个第一安装孔262内,且模式开关23和功率开关24的调节部分外露于所述安装面261,即模式开关23和功率开关24设于安装面261上,调节所述模式开关23可以使所述发光模组1具有相应的发光模式,功率开关24用于调节发光模组1的功率;当底座2设有安装面261时,在安装面261上还设有与控制电路22连接的多个指示灯25,多个指示灯25呈直线排布,亮灯的指示灯25占全部指示灯25的数量比例表示电池组件21的剩余电量,示例性的,多个指示灯25呈直线排布设置在两个第一安装孔262之间。安装面261是泛指相关零件的安装表面,或者相关零件安装位置的壁体。
进一步地,电池壳27的内腔设有电池仓271和隔热件272,电池仓271设置于电池壳27的中心位置,近似长方体,与电池壳27的侧壁间隔设置,电池组件21设置于电池仓271内,隔热件272分别设置于电池组件21的上下两侧,对电池形成隔热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发光模组1包括散热器14和灯罩13,第一发光部11包括配光件113、第一灯板111和多个灯珠112,第一灯板111设置于散热器14的顶部端面,配光件113设有至少一个光学部1131,多个灯珠112对应光学部1131设置在第一灯板111上,光学部1131可以为反光杯或透镜,本实施例以反光杯为例,反光杯套设在灯珠112的周侧,一个反光杯对应一组灯珠112。灯罩13盖合在光学部1131上,第一固定板15对应光学部1131设有避让孔151,第一发光部11发射的光线经过光学部1131后从避让孔151射出;散热器14的周侧设有多个出光槽141,第二发光部12包括多个第二灯板121和多个灯珠112,多个第二灯板121分别设置于多个出光槽141中,灯珠112设置于第二灯板121朝向出光槽141的槽口的表面上。
如图8,当散热器14设有出光槽141时,出光槽141两侧的反光面142倾斜设置,出光槽141的底部到槽口逐渐变宽,出光槽141两侧的反光面142之间的夹角α的范围为30°≤α≤60°;第二灯板121安装灯珠112的表面到槽口的垂直距离H的范围为8mm≤H≤20mm。通过设置较深的出光槽141,将第二灯板121设置在出光槽141的底部,以减小第二灯板121的出光角,再加上限制出光槽141两侧的反光面142之间的夹角α,从而起到防眩光的作用。
当散热器14设有出光槽141时,进一步地,散热器14还包括多个散热槽144,散热槽144设置在相邻的两个出光槽141之间,灯罩13的内表面相对散热槽144设有凸出部133,凸出部133抵接或靠近散热槽144。当灯罩13周侧受撞击时,可以将灯罩13的受力传递至金属散热器14,提高发光模组1的抗摔、防撞能力。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7至图9所示,灯罩13为一端开口的筒状结构,灯罩13套设于第一发光部11和第二发光部12的外侧,第二固定板16上设有第一安装槽161,灯罩13具有开口的一端安装于第一安装槽161内,对灯罩13进行安装限位;第一固定板15、灯罩13、配光件113、第一灯板111、散热器14和第二固定板16通过多个防护杆17固定并沿上下方向依次抵接。
第一安装槽161可以包括分别位于内侧和外侧的围边164,内侧围边164的高度高于外侧围边164,可以防止雨水或飞溅的水滴流入灯罩13的内侧。
第二固定板16上设置有多个定位柱162,散热器14对应多个定位柱162分别设置有多个上下方向的定位孔143,定位柱162插入定位孔143中,可以起到限位作用,限制散热器14除上下方向外的其他自由度。采用定位柱162插入在散热器14的定位柱162中,而未采用螺丝紧固,通过防护杆17连接第一固定板15和第二固定板16时,将散热器14等零件夹紧在第一固定板15和第二固定板16之间,以减少紧固螺丝的数量,节省零件的装配时间。
进一步地,第二固定板16上对应相邻的两个出光槽141之间的位置还设有限位块163,散热器14安装到第一安装槽161内时,限位块163抵在相邻的两个出光槽141之间,限制散热器14除上下方向外的其他自由度。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图10至图12所示,多功能工作灯100还包括把手3,把手3可旋转的设置于底座2的周侧,把手3包括两个支撑臂32和一个手柄31,手柄31连接两个支撑臂32;手柄31和两个支撑臂32可拆卸连接,便于先安装工艺难度大的支撑臂32,然后安装手柄31,手柄31的上柄和下柄通过螺丝固定,将两个支撑臂32的端部夹紧;支撑壁的臂长超过发光模组1和底座2,从而可以实现把手360°角转动,把手3转动的不同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应用。具体的,每一个支撑臂32和底座2之间设有转动机构4,转动机构4包括第一转动部41、弹性件42和第一紧固件43,第一转动部41将支撑臂32可转动的连接于底座2上;在底座2的内侧壁、底座2的外侧壁或者支撑臂32的内壁上设有阶梯孔267,第一转动部41穿过阶梯孔267,弹性件42套设在第一转动部41的周侧并位于阶梯孔267中,且弹性件42的端部抵持在支撑臂32或底座2上,第一紧固件43压紧所述弹性件42,为转动机构4提供转轴方向的预紧阻力,使把手3转动后能够自动固定。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不设置阶梯孔267,而是将弹性件42直接套设在第一转动部41的周侧,并将弹性件42设置在支撑臂32和底座2之间,或者将弹性件42设置在底座2和第一紧固件43之间。也即,第一紧固件43可以是直接压紧弹性件42,也可以是通过底座2或支撑臂32使弹性件42压紧。具体的,第一转动部41、弹性件42和第一紧固件43示例性的可以分别为螺栓、弹簧和螺母,螺栓穿过支撑臂32和底座2,然后弹簧套设于螺栓上,螺母拧进螺栓压紧于弹簧通过弹簧使把手3和底座2在转时具有的预紧阻力(阻尼力),使转动角能够实时维持在转动停止时的状态。当然,弹性件42还可以为弹簧垫片或其他弹性零件。
进一步地,转动机构4还包括第二转动部44,第二转动部44由第二凸轴264和第二轴孔33组成,支撑臂32和底座2的其中一个设有第二凸轴264,另一个设有第二轴孔33,第二凸轴264和第二轴孔33可旋转的连接,第二凸轴264转动的转轴和第一转动部41转动的转轴重合,通过第二凸轴264和第二轴孔33的配合,从而提高把手3和底座2的转动连接强度。转动机构4还可以再设置一个第三转动部45,第三转动部45由第三凸轴265和第三轴孔34组成,在支撑臂32和底座2的其中一个设置第三凸轴265,另一个设置第三轴孔34,第三凸轴265和第三轴孔34可旋转的连接,第三凸轴265转动的转轴和第一转动部41转动的转轴重合,通过第三凸轴265和第三轴孔34的配合,再进一步加强把手3和底座2的转动连接强度。通过第二转动部44和第三转动部45提高转动机构的结构强度,可以使支撑臂32和底座2采用塑胶材质,以降低零件成本,并提高工作灯的电气绝缘性能。
更进一步地,支撑臂32和底座2的其中一个设有定位凸环266,另一个设有卡柱35,定位凸环266环绕把手3转动的转轴设置,定位凸环266上设有多个第一定位槽2661,在把手3转动时,卡柱35可以抵持在第一定位槽2661中卡紧,使把手3保持在结束转动时的角度,实现转动角的自动定位或固定。可选的,如图11和图12所示,当支撑臂32或底座2的其中一个设有第三凸轴265时,还可以在第三凸轴265的端部环绕把手3转动的转轴圆周阵列设置多个卡点2651,对应的,在第三轴孔34上对应卡点2651设置多个第二定位槽341,第二定位槽341与卡点2651位置对应,但数量不一定相互对应,通过卡点2651和第二定位槽341的相互配合,把手3停止转动时,卡点抵持在第二定位槽341中,可以使把手3保持在结束转动时的角度,实现转动角的自动定位或固定。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3和图14所示,多功能工作灯100的底座2上还设置有电气接口6和盖合电气接口6的防护塞7;防护塞7选用软性材质,可以挤紧于电气接口6内;防护塞7靠近电气接口6的一侧设有依次连接的伸缩部71、卡台72和穿引部73,伸缩部71、卡台72和穿引部73为一体结构,伸缩部71和穿引部73为细长结构,且卡台72、伸缩部71和穿引部73的径向尺寸依次减少;径向尺寸为垂直于伸缩部71、卡台72或穿引部73长度方向的横截面的最大尺寸。底座2对应所述伸缩部71设有第二安装孔263,伸缩部71活动的安装于第二安装孔263,穿引部73的径向尺寸小于第二安装孔263的孔径,卡台72的径向尺寸大于第二安装孔263的孔径。当防护塞7从电气接口6打开后,卡台72将防护塞7拖住,防止从灯具上脱落;并且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其中,在靠近穿引部73一端的径向尺寸逐渐减小,比如设计成锥形面,使卡台72能够顺利的穿过第二安装孔263。
电气接口6内可以设有充电接口和USB输出接口,通过充电接口给灯具充电,通过USB输出接口对外供电,可以当作充电宝使用。当然,电气接口6内还可以设置其他接口,并不限制于充电接口和USB输出接口。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5至图17所示,底座2包括设于底部的底盖28和挂钩组件5,底盖28的底面设有第二安装槽281,挂钩组件5包括挂钩51和压板52,挂钩51包括依次连接的两个转动端513、钩体部512和弯曲部511,压板52将两个转动端513限定在第二安装槽281内,使挂钩51可以活动的安装在底盖28,弯曲部511用于将工作灯对外安装。钩体部512和转动端513可以是位于同一个平面,弯曲部511垂直于钩体部512和转动端513所处的平面,两个转动端513分别连接钩体部512;挂钩51位于打开状态时,两个转动端513分别位于压板52的两侧。当挂钩51转动成竖直状时,工作灯可以通过挂钩51挂在其他物体上使用。其中,挂钩51可以是由单个细长零件(如钢丝)折弯而成,两个转动端513可以是相对于挂钩51的转动轴呈歪斜设置,使得转动端513在压板52底部转动时具有一定的弹力,以增加挂钩51转动的阻力,从而使挂钩51可以维持在打开状态和收拢状态,且避免挂钩51晃动。
进一步地,底盖28的底部还设有具有内螺纹的螺纹件283,压板52盖合螺纹件283,压板52相对螺纹件283的内螺纹设有开口,压板52的开口和螺纹件283构成安装接口521;安装接口521用于工作灯对外安装,通过在外部物体上设置一个带有外螺纹的结构,即可将工作灯拧到带有外螺纹的结构上固定使用。
进一步地,底座2的底部表面还设有防滑垫282,在多功能工作灯100的底座2放置于台面上使用时,防滑垫282可以工作灯的滑动。
在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中,通过将把手3转动成不同的角度,可以使工作灯有不同的使用方式,如图1、图15、图16、图18和图19,为多功能工作灯100的几种不同的使用方式。图1为把手3转动到发光模组1的上方(顶部)时,即把手3具有位于竖直方向的使用状态,可以作为手提灯使用,可以放置在桌面或地面上使用,也可以吊挂把手3做吊顶使用;图15为把手3转动到底座2的下方的时候,通过把手3作为挂件,将多功能工作灯100作为吊灯使用;图16为多功能工作灯100作为吊灯使用的另一种方式,将挂钩51从第二安装槽281打开,以挂钩51作为挂件,将多功能工作灯100作为吊灯使用;图18为将把手3转动至水平状态,再将多功能工作灯100倾斜,以底座2的边缘和手柄31作为支撑放置在底面,开启SOS警示模式,作为警示灯使用,或者开启第一发光部的照明模式使用,照射方向和照射角度可以通过转动把手3来进行调节,调节方便;图19为加特林式工作灯,将把手3转动至水平状态,再将多功能工作灯100横放,通过手持把手3使用,作为手持式灯具使用,手持方式就像加特林,由于功率大,当调节为满功率工作时,适合远距离照射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多功能工作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工作灯包括发光模组和设于所述发光模组底部的底座;
所述发光模组包括设于顶端的第一发光部和设于周侧的第二发光部;
所述底座设有电池组件、控制电路和模式开关,所述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电池组件、所述模式开关和所述发光模组电连接;所述模式开关具有多个可调节的档位,所述发光模组具有和所述档位对应的发光模式,所述发光模式包括第一发光部的照明模式、第二发光部的单侧发光模式和第二发光部的全侧发光模式;所述单侧发光模式为发光面围绕所述发光模组的周侧呈角度θ1,0°<θ1≤180°,所述全侧发光模式为发光面围绕所述发光模组的周侧呈角度θ2,180°<θ2≤36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工作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模组还包括灯罩,所述灯罩的周侧环绕设有多组透视窗,每组所述透视窗包括多个沿上下方向排布的透视窗,多个所述透视窗间隔设置,位于所述灯罩周侧且连接多个所述透视窗的区域为间隔区域,所述透视窗为透光的材质,所述透视窗的透光率大于所述间隔区域的透光率或在所述第二发光部发光时所述透视窗的光通量大于所述间隔区域的光通量,所述第二发光部包括第二灯板和多个灯珠,多个所述灯珠对应所述多个透视窗排布在所述第二灯板上;
和/或,所述发光模组还包括散热器,所述散热器的周侧设有多个出光槽,所述第二发光部包括多个设于所述出光槽的第二灯板和多个灯珠,所述多个灯珠排布在所述第二灯板朝向所述出光槽的槽口的表面上,所述第二灯板安装所述灯珠的表面到所述槽口的垂直距离为H,8mm≤H≤20mm;
和/或,所述发光模式还包括第一发光部的警示模式,所述警示模式为所述第一发光部持续的闪烁发光,用于警示或求救信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工作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发光模组包含所述透视窗时,所述透视窗的外表面为抛光表面,所述间隔区域的外表面为磨砂表面或具有磨砂效果的表面;
和/或,当所述散热器设有所述出光槽时,所述出光槽两侧的反光面倾斜设置,所述出光槽的底部到槽口逐渐变宽,所述出光槽两侧的反光面之间的夹角为α,30°≤α≤60°;
和/或,当所述散热器设有所述出光槽时,所述散热器还包括多个散热槽,所述散热槽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出光槽之间,所述灯罩的内表面相对所述散热槽设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抵接或靠近所述散热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工作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模组还包括灯罩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灯罩为一端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灯罩套设于所述第一发光部和所述第二发光部的外侧,所述第二固定板盖合所述灯罩具有开口的端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工作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包括分别位于内侧和外侧的围边,所述内侧围边的高度高于所述外侧围边,所述灯罩具有开口的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工作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座的顶部平面和周侧表面之间倾斜的设置有安装面,所述安装面设有连通底座内腔和外侧的第一安装孔,所述模式开关插入并固定在所述第一安装孔,且所述模式开关的调节部分外露于所述安装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工作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依次连接的控制壳、电池壳和底盖,所述控制壳的顶部设有凸台,所述凸台的顶部与所述发光模组连接,所述控制壳顶部环绕所述凸台的表面和所述控制壳的周侧构成所述安装面,所述控制电路设置于所述控制壳的内腔,所述电池组件设置于所述电池壳的内腔;
和/或,所述安装面上还设有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的功率开关,所述功率开关用于调节所述发光模组的功率;
和/或,所述安装面上还设有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的多个指示灯,多个所述指示灯呈直线排布,亮灯的所述指示灯占全部所述指示灯的数量比例表示所述电池组件的剩余电量;
和/或,所述底座包括电池壳,所述电池壳的内腔设有电池仓和隔热件,所述电池组件设置于所述电池仓内,所述隔热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电池组件的上下两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工作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模组还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和多个防护杆;所述第一固定板设置在所述发光模组的一端并盖合所述第一发光部,所述第二固定板设置在所述发光模组的另一端,多个所述防护杆设置在所述第二发光部的周侧并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
和/或,所述底座包括设于底部的底盖、第二安装槽和挂钩组件,所述挂钩组件包括挂钩和压板,所述挂钩包括依次连接的两个转动端、钩体部和弯曲部,所述压板将两个所述转动端限定在所述第二安装槽内,使所述挂钩可以活动的安装在所述底盖,所述弯曲部用于所述多功能工作灯对外安装,所述钩体部和所述转动端位于同一个平面,所述弯曲部垂直于所述平面,两个所述转动端分别连接所述钩体部,所述挂钩位于打开状态时,两个所述转动端分别位于所述压板的两侧;
和/或,所述底座还包括防滑垫,所述防滑垫设置于所述底座的底部表面;
和/或,所述多功能工作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电气接口和盖合所述电气接口的防护塞,所述防护塞为软性材质,所述防护塞靠近所述电气接口一侧设有依次连接的伸缩部、卡台和穿引部,所述伸缩部和所述穿引部为细长结构,且所述卡台、所述伸缩部和所述穿引部的径向尺寸依次减少,所述底座对应所述伸缩部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伸缩部活动的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孔,所述穿引部的径向尺寸小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孔径,所述卡台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孔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工作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工作灯还包括把手,所述把手可旋转的设置于所述底座的周侧,所述把手包括支撑臂,所述支撑臂和所述底座之间设有转动机构;
所述转动机构包括第一转动部、弹性件和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一转动部可转动的连接所述支撑臂和所述底座,所述弹性件套设在所述第一转动部的外侧,且所述弹性件的端部抵持所述支撑臂或所述底座,所述第一紧固件压紧所述弹性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功能工作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和所述底座的其中一个设有第二凸轴,另一个设有第二轴孔,所述第二凸轴和所述第二轴孔可旋转的连接,所述第二凸轴转动的转轴和所述第一转动部转动的转轴重合;
和/或,所述支撑臂和所述底座的其中一个设有第三凸轴,另一个设有第三轴孔,所述第三凸轴和所述第三轴孔可旋转的连接,所述第三凸轴转动的转轴和所述第一转动部转动的转轴重合;
和/或,所述支撑臂和所述底座的其中一个设有定位凸环,另一个设有卡柱,所述定位凸环环绕所述把手转动的转轴设置,所述定位凸环上设有多个第一定位槽,所述把手停止转动时,所述卡柱抵持在所述第一定位槽。
CN202221816801.1U 2022-07-13 2022-07-13 多功能工作灯 Active CN2194144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16801.1U CN219414470U (zh) 2022-07-13 2022-07-13 多功能工作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16801.1U CN219414470U (zh) 2022-07-13 2022-07-13 多功能工作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14470U true CN219414470U (zh) 2023-07-25

Family

ID=872306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816801.1U Active CN219414470U (zh) 2022-07-13 2022-07-13 多功能工作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144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73007B1 (en) Adjustable lamp
EP2481970A2 (en) Magnetic detachable multi-functional led-lamp
EP2180246A1 (en) A led illuminating lamp
CN219414470U (zh) 多功能工作灯
CN219243376U (zh) 加特林式工作灯
EP3919812A1 (en) Ball joint
CN216113471U (zh) 一种伸缩手电筒
CN210891305U (zh) 一种用于办公照明的双向出光防眩灯具
CN213237325U (zh) 一种可调角度的led投光灯
CN213394764U (zh) 一种照明装置
CN211625009U (zh) 一种隐藏压线的射灯
CN211526269U (zh) 一种带摄像头的投光灯
CN216480364U (zh) 新型移动式照明灯具
CN108870135B (zh) 一种照明设备
CN215061616U (zh) 一种高效防水的led投光灯
CN215722764U (zh) 一种大功率工矿灯
CN220287204U (zh) 一种便于调节出光角度的高散热led筒灯
CN216896881U (zh) 一种可悬挂旋转大功率泛光灯
CN213299668U (zh) 一种手电筒
CN217082239U (zh) 一种智能亮度无级调光式工作灯
CN217843755U (zh) 一种多功能工作灯
CN209819252U (zh) 一种led球形灯
CN214425726U (zh) 一种工作灯
CN218237208U (zh) 一种出光角度可调的led防眩射灯
CN214840368U (zh) 一种平面安装工作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