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11094U - 一种预埋式排水装置及双立管排水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预埋式排水装置及双立管排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11094U
CN219411094U CN202320626416.9U CN202320626416U CN219411094U CN 219411094 U CN219411094 U CN 219411094U CN 202320626416 U CN202320626416 U CN 202320626416U CN 219411094 U CN219411094 U CN 2194110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ainage
cavity
water
ventilation
ri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2641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贺涛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Xinxing United Pipel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Xinxing United Pipeli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Xinxing United Pipeli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Xinxing United Pipelin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2641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110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110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110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Landscapes

  • Sink And Installation For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预埋式排水装置及双立管排水系统,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与下壳体连接,在下壳体内设置有排水腔体和通气腔体,在排水腔体和通气腔体之间设置隔板,在排水腔体的下方开设有下排水立管连接孔,在通气腔体的下方开设有下通气立管连接孔;在上壳体上开设有上三通管连接孔和上通气立管连接孔,上三通管连接孔位于排水腔体上方,上通气立管连接孔位于通气腔体上方,隔板与上壳体上方内壁之间形成气体通道,排水腔体通过气体通道与通气腔体相连通;在上壳体上开设有进水孔,进水孔与排水腔体相通。本实用新型的排水系统在最大排水流量下的各层压力极限值曲线更趋于平稳,有效减小排水腔体内及上方三通管的三通处的气压波动,排水流量大,排水效果显著,造价成本低,实用性强。

Description

一种预埋式排水装置及双立管排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排水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预埋式排水装置及双立管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住宅排水系统的基本要求是水流通畅、气压波动小、水封不被破坏。在70年代以前,我国的住宅主要以低层及多层住宅为主,采用仅有伸顶通气的排水系统(即单立管排水系统),用以泄放正压及补给空气减小负压,使管内气流保持接近大气压力,这种方式是经济而且适用的。目前我国的住宅以高层为主,有的城市甚至出现了很多超高层住宅,单立管排水系统的通水能力偏低,在单立管排水系统中,污废水在垂直的排水立管内部向下流动时,污废水沿着管道内壁向下做旋涡运动,排水立管的中心部位产生空气道,形成气-水混合流。随着排水立管高度的增加,污废水在排水立管中的下降速度也越来越快,下降的污废水受到的空气阻力也越来越大,导致管道中心的空气横截面越来越小,甚至消失。此时,水流会在立管内形成一个完整的横截面密封,使立管内产生正负压力差,出现虹吸或气流倒行,水封出现故障,甚至污废水从地漏、卫生洁具中溢出。当上层楼房在排水时,排水立管下方会形成正压,使得低层楼房的水封在正压作用下,造成水封破坏,污废水从地漏、卫生洁具处倒流至卫生间。排水立管上方会形成负压,使得高层楼房的水封在负压作用下,造成水封中的水被吸出,造成水封破坏,排水立管中的臭气从地漏、卫生洁具处排至卫生间,楼层越高,排水立管中的压力差就越大,因此,单立管排水系统无法满足高层住宅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预埋式排水装置及双立管排水系统,在最大排水流量下的各层压力极限值曲线更趋于平稳,有效减小排水腔体内及上方三通管的三通处的气压波动,排水流量大,排水效果显著,造价成本低,实用性强。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埋式排水装置,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与下壳体连接,在下壳体内设置有排水腔体和通气腔体,在排水腔体和通气腔体之间设置隔板,在排水腔体的下方开设有下排水立管连接孔,在通气腔体的下方开设有下通气立管连接孔;在上壳体上开设有上三通管连接孔和上通气立管连接孔,上三通管连接孔位于排水腔体上方,上通气立管连接孔位于通气腔体上方,隔板与上壳体上方内壁之间形成气体通道,排水腔体通过气体通道与通气腔体相连通;在上壳体上开设有进水孔,进水孔与排水腔体相通。在进一步技术方案中,隔板的最高点B与排水腔体的内壁底面A之间的距离H4在20~200mm之间,隔板与排水腔体的内壁顶面C之间的距离H5在20~200mm之间。
在进一步技术方案中,隔板包括第一斜面,第一斜面朝向排水腔体一侧,第一斜面的倾斜角度R1在10~80度之间;在上壳体上设置有第二斜面,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形成倾斜的气体通道。
在进一步技术方案中,气体通道的最大高度H7在30~230mm之间,气体通道的最大宽度H8在60~240mm之间。
在进一步技术方案中,第二斜面内壁最低点高于排水腔体的内壁顶面C。在进一步技术方案中,隔板包括竖直面,竖直面朝向通气腔体一侧; 在上壳体上设置有平面或弧面,第二斜面两侧与平面或弧面连接,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及平面或弧面之间形成倾斜的气体通道;
在上壳体上设置有排水面,在排水面上开设有进水孔,在进水孔上安装有地漏,地漏位于排水腔体内;地漏的排水孔与排水腔体相通;排水面收集上壳体外表面的水流入地漏内,在排水腔体的内壁底面A上设置有沉孔,地漏底部位于沉孔内;排水面的高度H3为80~300mm之间,排水面中间高于两侧,以中心线Q为中心 的第二斜面与两侧弧面围成的外表面中间高于两侧,排水面低于第二斜面与两侧弧面围成的外表面,以中心线Q为中心的排水腔体内壁底面A中间低于两侧。
在进一步技术方案中,在上通气立管连接孔上安装有通气立管连接套,通气立管连接套高于上三通管连接孔;在下通气立管连接孔上连接有通气立管连接法兰,在下排水立管连接孔上连接有排水立管连接法兰,通气立管连接法兰和排水立管连接法兰在同一水平面上;下通气立管连接孔与上通气立管连接孔共中心轴线或平行,上三通管连接孔与下排水立管连接孔共中心轴线或平行。
在进一步技术方案中,地漏包括水封体、防返溢体、地漏盖、浮球,防返溢体安装在水封体内,地漏盖安装在防返溢体顶端,浮球安装在防返溢体内;在水封体上端开设有排水口,排水口与防返溢体底部之间形成水封高度H1在20~100mm之间,排水口的高度H2小于20mm,排水口面积小于5000 mm²;在防返溢体内开设有过水通道,在过水通道内设置有阀口,浮球位于过水通道内,浮球上浮与阀口配合,阀口直径小于浮球直径;
水封体底部封闭,防返溢体包括圆锥体和浮球管,圆锥体顶圆直径大于底圆直径,圆锥体底部形成阀口,浮球管与圆锥体底部连接,浮球位于浮球管内,浮球管内径大于浮球直径;
在浮球管内设置有4条导向竖条;在水封体顶端设置有水封座,在水封座内设置有水封台阶,在水封台阶面上开设有水封卡槽;在防返溢体顶端设置有防返溢体座,在防返溢体座内设置有防返溢体台阶,在防返溢体台阶上开设有第一防返溢体卡槽,在防返溢体座侧壁上开设有第二防返溢体卡槽;在地漏盖上设置有地漏卡扣;防返溢体座与水封台阶配合,地漏盖与防返溢体台阶配合,地漏卡扣位于水封卡槽、第一防返溢体卡槽、第二防返溢体卡槽内,在地漏盖上开设有进水孔。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立管排水系统,包括上述的预埋式排水装置,下排水立管连接孔连接排水立管,上三通管连接孔上连接有三通管,在上通气立管连接孔和下通气立管连接孔上连接有通气立管。
在进一步技术方案中,预埋式排水装置安装在现浇混凝土楼板上, 现浇混凝土楼板上依次有找坡层、防水层、透水层、轻质回填层、地面装饰层;地漏上方为透水层,透水层的水通过地漏流入排水腔体内。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预埋式排水装置及双立管排水系统相比现有技术有益效果在于:
当水流从排水腔体往下流时,水流会带走部分空气,形成的水流带动空气向下流动从而使排水腔体上部和下部形成压力差,排水腔体上部产生负压,排水腔体下部产生正压。由于气体通道靠近排水腔体,排水腔体上部产生负压区域的气体由气体通道补给。排水腔体下部产生正压区域的气体由气体通道排出。气体的补充可以绕开水流,极大地改善了排水腔体处的通气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因排水腔体水流进入排水立管产生的水舌对排水立管内气体通道的影响。排水系统在最大排水流量下的各层压力极限值曲线更趋于平稳,有效减小排水腔体内及上方三通管的三通处的气压波动,排水流量大,排水效果显著,造价成本低,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预埋式排水装置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下壳体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1的上壳体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1的俯视图;
图5为图1的仰视图;
图6为图4的C-C剖视图;
图7为图4的B-B剖视图;
图8为图4的E-E剖视图;
图9为图1的地漏立体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地漏俯视图;
图11为图10的A-A视图;
图12为图9的防返溢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的仰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双立管排水系统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埋式排水装置100,包括上壳体102和下壳体101,上壳体102与下壳体101固定连接成一体结构,也可以分体式结构。
如图2所示,在下壳体101内设置有排水腔体1010和通气腔体1013,在排水腔体1010和通气腔体1013之间设置隔板1012,在排水腔体1010的下方开设有下排水立管连接孔1017,在通气腔体1013的下方开设有下通气立管连接孔1018。
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上壳体102上开设有上三通管连接孔1020和上通气立管连接孔1021,上三通管连接孔1020位于排水腔体1010上方,上通气立管连接孔1021位于通气腔体1013上方,隔板1012与上壳体102上方内壁之间形成气体通道103,排水腔体1010通过气体通道103与通气腔体1013相连通;在上壳体102上开设有进水孔(图中未示出),进水孔与排水腔体1010相通。在进水孔上安装有地漏104或者多通道连接管。地漏104位于排水腔体1010内;地漏104的排水孔10与排水腔体1010相通,地漏104可以是多通道地漏、防虹吸式地漏、直通式地漏、同层排水地漏、防返溢地漏、密闭式地漏等类型。
如图5所示,下壳体101底部外表面1019为平面,在上通气立管连接孔1021上安装有通气立管连接套105,通气立管连接套105高于上三通管连接孔1020;在下通气立管连接孔1018上连接有通气立管连接法兰106,在下排水立管连接孔1017上连接有排水立管连接法兰107,通气立管连接法兰106和排水立管连接法兰107在同一水平面上;下通气立管连接孔1018与上通气立管连接孔1021共中心轴线,上三通管连接孔1020与下排水立管连接孔1017共中心轴线。
如图6和图8所示,隔板1012的最高点B与排水腔体1010的内壁底面A之间的距离H4在80mm,隔板1012与排水腔体1010的内壁顶面C之间的距离H5在70 mm。隔板1012包括第一斜面1015,第一斜面1015朝向排水腔体1010一侧,第一斜面1015的倾斜角度R1在45度;在上壳体102上设置有第二斜面1022,第一斜面1015与第二斜面1022形成倾斜的气体通道103。第二斜面1022内壁最低点高于排水腔体1010的内壁顶面C,隔板1012与排水腔1010的内壁顶面C之间的距离H5小于气体通道103的最大高度H7,气体通道103与排水腔体1010连通处开口面积小于气体通道103的最大截面面积。气体通道103的最大高度H7在100mm,气体通道103的最大宽度H8在150mm,气体通道103的最大宽度H8大于气体通道103的最大高度H7,气体通道103的最大截面面积大于最小处上三通管连接孔1020截面面积。如图6所示,最小处三通管连接孔1020截面面积为直径为H6的圆面积,直径H6等于100 mm,其圆面积为7850 mm²,气体通道103的最大截面面积为最大高度H7在100mm和最大宽度H8在150mm围成的面积,即15000 mm²。
如图2和图4所示,隔板1012包括竖直面1014,竖直面1014朝向通气腔体1013一侧;在上壳体102上设置有弧面1023,第二斜面1022两侧与弧面1023连接,第一斜面1015与第二斜面1022及弧面1023之间形成倾斜的气体通道103。
上述气体通道103结构设计:其一避免水流通过气体通道103进入通气腔体1013内,其二极大地改善了排水腔体1010处的通气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因排水腔体1010水流进入排水立管201产生的水舌对排水立管201内气体通道的影响。排水系统在最大排水流量下的各层压力极限值曲线更趋于平稳,有效减小排水腔体1010内及上方三通管200的三通处的气压波动。
根据排水系统终限流速及水膜流理论可知,排水立管中水流为断续的非均匀流,排水立管主要是水气两相流,当排水流量较小时,水流会附着管壁做螺旋运动,空气可以自由流通,气压稳定趋于大气压;随着排水系统内排水流量的增大,排水立管内形成水膜流,水膜形成后做加速运动,直到重力与摩擦力相等时,到达终限流速。当排水立管排水流量继续增大到充水率超过1/3时,开始形成不易破坏的水塞,水塞引起排水立管气体压力的激烈波动,形成有压冲击流,此时易造成楼层压力极限超出安全值,同时容易造成水封破坏。
本实用新型的预埋式排水装置100,在最大排水流量下的各层压力极限值曲线更趋于平稳,有效减小排水腔体1010内及上方三通管200的三通处的气压波动,排水流量大。当水流从排水腔体1010往下流时,水流会带走部分空气,形成的水流带动空气向下流动从而使排水腔体1010上部和下部形成压力差,排水腔体1010上部产生负压,排水腔体1010下部产生正压。由于气体通道103靠近排水腔体1010,排水腔体1010上部产生负压区域的气体由气体通道补给。排水腔体1010下部产生正压区域的气体由气体通道103排出。排水腔体1010上部紧连接的三通管200,三通管200的三通处靠近排水腔体1010,三通管200的三通处上部负压区域的气体由气体通道补给。
如图7所示,在上壳体102上设置有排水面1024,在排水面1024上安装有两个地漏104,排水面1024收集上壳体102外表面的水流入地漏104内,在排水腔体1010的内壁底面A上设置有沉孔1016,地漏104底部位于沉孔1016内。沉孔1016固定地漏104,避免水流及排水腔体1010内的气压波动对地漏104冲击影响。
排水面1024的高度H3为100mm,排水面1024中间高于两侧,以中心线Q为中心的第二斜面1022与两侧弧面1023围成的外表面中间高于两侧,排水面1024低于第二斜面1022与两侧弧面1023围成的外表面,以中心线Q为中心的排水腔体1010内壁底面A中间低于两侧。如图14所示,预埋式排水装置100安装在现浇混凝土楼板400上, 现浇混凝土楼板400上依次有找坡层500、防水层、透水层600、轻质回填层700、地面装饰层800;地漏104上方为透水层600,透水层600的水通过地漏104流入排水腔体1010内。排水面1024用于收集上壳体102外表面的水流入地漏104内,上壳体102外表面设计为中间高,两侧低有利于收集透水层600的水流进入地漏104内,排水效果好。
如图9至13所示,地漏104为防返溢地漏,包括水封体1、防返溢体2、地漏盖3、浮球4,防返溢体2安装在水封体1内,地漏盖3安装在防返溢体2顶端,浮球4安装在防返溢体2内。
如图9所示,在水封体1顶端设置有水封座11,在水封座11内设置有水封台阶12,在水封台阶12面上开设有水封卡槽13;在水封体1上端开设有3个排水口10,水封体1底部封闭,水封体1内部形成水腔,排水口10与防返溢体2底部之间形成水封高度H1,水封高度H1为50mm。如果地漏104用于排沉箱积水,由于排水量少,排水口10的高度H2控制在 20mm之内,排水口10面积小于5000 mm²,防止地漏104内水封的水被蒸发。
如图12和图13所示,防返溢体2包括圆锥体21和浮球管20,圆锥体21顶圆直径大于底圆直径,圆锥体21底部形成阀口27,阀口27直径小于浮球4直径。浮球管20与圆锥体21底部连接,浮球4位于浮球管20内,浮球管20内径大于浮球4直径。在浮球管20内对称设置有4条导向竖条26,浮球管20内形成过水通道28。浮球4上浮时,浮球4在浮力作用下,抵靠在阀口27上关闭过水通道28,浮球4与阀口27配合形成球阀。
在防返溢体2顶端设置有防返溢体座25,在防返溢体座25内设置有防返溢体台阶24,在防返溢体台阶24上开设有第一防返溢体卡槽22,在防返溢体座25侧壁上开设有第二防返溢体卡槽23。
如图10和图11所示,在地漏盖3上开设有进水孔31和一字形凹槽32。在地漏盖3上设置有地漏卡扣30;防返溢体座25与水封台阶12配合,地漏盖3与防返溢体台阶24配合,地漏卡扣30位于水封卡槽13、第一防返溢体卡槽22、第二防返溢体卡槽23内。地漏卡扣30将水封体1、防返溢体2、地漏盖3固定在一起,防返溢体2可以随时取出,方便日常清理杂物。当需要取出防返溢体2时,首先利用一字形螺丝刀插入一字形凹槽32内,拧开地漏盖3,地漏卡扣30脱离水封卡槽13、第一防返溢体卡槽22、第二防返溢体卡槽23内,防返溢体2可以取出,清理堵物方便快捷。
本实用新型地漏104在排水时,排水面1024收集上壳体102外表面的水从地漏盖3的进水孔31进入防返溢体2,水推开浮球4进入水封体1内,从排水口10排入排水腔体1010内。当返水时,浮球4向上作用力关闭阀口27,有效阻止返水。在不排水状态时,浮球4在浮力作用下关闭阀口27,有效防止水封被蒸发,防止水封干涸,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仅水封防臭密封性好,而且能有效防止水封干涸,有效阻止返水;防返溢体2可以随时取出,方便日常清理杂物。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双立管排水系统,包括上述的预埋式排水装置100,下排水立管连接孔1017连接有排水立管201,上三通管连接孔1020上连接有三通管200,在上通气立管连接孔1021和下通气立管连接孔1018上连接有通气立管300。预埋式排水装置100安装在现浇混凝土楼板400上, 现浇混凝土楼板400上依次有找坡层500、防水层、透水层600、轻质回填层700、地面装饰层800;地漏104上方为透水层600,透水层600的水通过地漏104流入排水腔体1010内。
以上未描述的技术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预埋式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102)和下壳体(101),上壳体(102)与下壳体(101)连接,在下壳体(101)内设置有排水腔体(1010)和通气腔体(1013),在排水腔体(1010)和通气腔体(1013)之间设置隔板(1012),在排水腔体(1010)的下方开设有下排水立管连接孔(1017),在通气腔体(1013)的下方开设有下通气立管连接孔(1018);在上壳体(102)上开设有上三通管连接孔(1020)和上通气立管连接孔(1021),上三通管连接孔(1020)位于排水腔体(1010)上方,上通气立管连接孔(1021)位于通气腔体(1013)上方,隔板(1012)与上壳体(102)上方内壁之间形成气体通道(103),排水腔体(1010)通过气体通道(103)与通气腔体(1013)相连通;在上壳体(102)上开设有进水孔,进水孔与排水腔体(1010)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埋式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隔板(1012)的最高点B与排水腔体(1010)的内壁底面A之间的距离H4在20~200mm之间,隔板(1012)与排水腔体(1010)的内壁顶面C之间的距离H5在20~200mm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埋式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隔板(1012)包括第一斜面(1015),第一斜面(1015)朝向排水腔体(1010)一侧,第一斜面(1015)的倾斜角度R1在10~80度之间;在上壳体(102)上设置有第二斜面(1022),第一斜面(1015)与第二斜面(1022)形成倾斜的气体通道(10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埋式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气体通道(103)的最大高度H7在30~230mm之间,气体通道(103)的最大宽度H8在60~240mm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埋式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斜面(1022)内壁最低点高于排水腔体(1010)的内壁顶面C。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预埋式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隔板(1012)包括竖直面(1014),竖直面(1014)朝向通气腔体(1013)一侧; 在上壳体(102)上设置有平面或弧面(1023),第二斜面(1022)两侧与平面或弧面(1023)连接,第一斜面(1015)与第二斜面(1022)及平面或弧面(1023)之间形成倾斜的气体通道(103);在上壳体(102)上设置有排水面(1024),在排水面(1024)上开设有进水孔,在进水孔上安装有地漏(104),地漏(104)位于排水腔体(1010)内;地漏(104)的排水孔(10)与排水腔体(1010)相通;排水面(1024)收集上壳体(102)外表面的水流入地漏(104)内,在排水腔体(1010)的内壁底面A上设置有沉孔(1016),地漏(104)底部位于沉孔(1016)内;排水面(1024)的高度H3为80~300mm之间,排水面(1024)中间高于两侧,以中心线Q为中心 的第二斜面(1022)与两侧弧面(1023)围成的外表面中间高于两侧,排水面(1024)低于第二斜面(1022)与两侧弧面(1023)围成的外表面,以中心线Q为中心的排水腔体(1010)内壁底面A中间低于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预埋式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通气立管连接孔(1021)上安装有通气立管连接套(105),通气立管连接套(105)高于上三通管连接孔(1020);在下通气立管连接孔(1018)上连接有通气立管连接法兰(106),在下排水立管连接孔(1017)上连接有排水立管连接法兰(107),通气立管连接法兰(106)和排水立管连接法兰(107)在同一水平面上;下通气立管连接孔(1018)与上通气立管连接孔(1021)共中心轴线或平行,上三通管连接孔(1020)与下排水立管连接孔(1017)共中心轴线或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埋式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地漏(104)包括水封体(1)、防返溢体(2)、地漏盖(3)、浮球(4),防返溢体(2)安装在水封体(1)内,地漏盖(3)安装在防返溢体(2)顶端,浮球(4)安装在防返溢体(2)内;在水封体(1)上端开设有排水口(10),排水口(10)与防返溢体(2)底部之间形成水封高度H1在20~100mm之间,排水口(10)的高度H2小于20mm,排水口(10)面积小于5000 mm²;在防返溢体(2)内开设有过水通道(28),在过水通道(28)内设置有阀口(27),浮球(4)位于过水通道(28)内,浮球(4)上浮与阀口(27)配合,阀口(27)直径小于浮球(4)直径;水封体(1)底部封闭,防返溢体(2)包括圆锥体(21)和浮球管(20),圆锥体(21)顶圆直径大于底圆直径,圆锥体(21)底部形成阀口(27),浮球管(20)与圆锥体(21)底部连接,浮球(4)位于浮球管(20)内,浮球管(20)内径大于浮球(4)直径;在浮球管(20)内设置有4条导向竖条(26);在水封体(1)顶端设置有水封座(11),在水封座(11)内设置有水封台阶(12),在水封台阶(12)面上开设有水封卡槽(13);在防返溢体(2)顶端设置有防返溢体座(25),在防返溢体座(25)内设置有防返溢体台阶(24),在防返溢体台阶(24)上开设有第一防返溢体卡槽(22),在防返溢体座(25)侧壁上开设有第二防返溢体卡槽(23);在地漏盖(3)上设置有地漏卡扣(30);防返溢体座(25)与水封台阶(12)配合,地漏盖(3)与防返溢体台阶(24)配合,地漏卡扣(30)位于水封卡槽(13)、第一防返溢体卡槽(22)、第二防返溢体卡槽(23)内,在地漏盖(3)上开设有进水孔(31)。
9.一种双立管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预埋式排水装置(100),下排水立管连接孔(1017)连接有排水立管(201),上三通管连接孔(1020)上连接有三通管(200),在上通气立管连接孔(1021)和下通气立管连接孔(1018)上连接有通气立管(30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立管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预埋式排水装置(100)安装在现浇混凝土楼板(400)上, 现浇混凝土楼板(400)上依次有找坡层(500)、防水层、透水层(600)、轻质回填层(700)、地面装饰层(800);地漏(104)上方为透水层(600),透水层(600)的水通过地漏(104)流入排水腔体(1010)内。
CN202320626416.9U 2023-03-27 2023-03-27 一种预埋式排水装置及双立管排水系统 Active CN2194110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26416.9U CN219411094U (zh) 2023-03-27 2023-03-27 一种预埋式排水装置及双立管排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26416.9U CN219411094U (zh) 2023-03-27 2023-03-27 一种预埋式排水装置及双立管排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11094U true CN219411094U (zh) 2023-07-25

Family

ID=872293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26416.9U Active CN219411094U (zh) 2023-03-27 2023-03-27 一种预埋式排水装置及双立管排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110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30453B (zh) 防返溢管道接入装置
CN219411094U (zh) 一种预埋式排水装置及双立管排水系统
CN116290243A (zh) 一种预埋式排水装置及双立管排水系统
CN109339182B (zh) 一种挂墙虹吸马桶
CN201010956Y (zh) 浮球式防污水止回器
KR100515083B1 (ko) 아파트 베란다에 설치되는 배수관의 역류방지구조
CN210439432U (zh) 建筑同层排水汇集器
CN202124895U (zh) 防淤泥管道接入装置
CN111827445A (zh) 同层排水预埋地漏
CN102330458B (zh) 防返溢防淤泥管道接入装置
CN112031084A (zh) 一种建筑预埋排水用旋流器
CN101936033A (zh) 自动密封防臭地漏
CN101922180B (zh) 一种多功能组合式防溢地漏
CN202124904U (zh) 防返溢防淤泥管道接入装置
CN219060283U (zh) 一种防返溢地漏及排水装置
CN212835700U (zh) 一种防返流排水立管水封盒
CN202124902U (zh) 防返溢管道接入装置
CN213143330U (zh) 同层排水预埋地漏
CN202124894U (zh) 管道接入装置
CN117758833A (zh) 带有限位螺栓槽接口的水封三通管件
CN221052777U (zh) 马桶
CN212224157U (zh) 一种建筑预埋排水用旋流器
CN102330460B (zh) 管道接入装置
CN218911687U (zh) 一种可拆卸排水预埋装置
CN219992624U (zh) 一种防倒灌的排水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