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99232U - 海洋微塑料自动回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海洋微塑料自动回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99232U
CN219399232U CN202222538651.9U CN202222538651U CN219399232U CN 219399232 U CN219399232 U CN 219399232U CN 202222538651 U CN202222538651 U CN 202222538651U CN 219399232 U CN219399232 U CN 2193992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chine body
gear
filter
assembly
filter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3865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天来
涂志标
朱流
张继堂
魏兆有
朱丽琪
刘章意
王宗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zhou Huimo Technology Co ltd
Taizhou Huangyan Zhaocheng Molding Co ltd
Taizho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aizhou Huimo Technology Co ltd
Taizhou Huangyan Zhaocheng Molding Co ltd
Tai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zhou Huimo Technology Co ltd, Taizhou Huangyan Zhaocheng Molding Co ltd, Taizho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aizhou Huim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53865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992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992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992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62Plastics recycling; Rubber recycling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洋微塑料自动回收装置,包括机体、位于机体一端的进水口、位于机体另一端的出水口、设于所述机体内且靠近所述进水口的第一过滤组件、设于所述机体内且靠近出水口的第二过滤组件、设于所述机体内且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组价和第二过滤组件之间的第三过滤组件、设于所述机体上且用于清洁所述第一过滤组件至第三过滤组件的三个清洁回收组件、转动设于机体上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过滤组件的第一传动组件、转动设于机体上用驱动所述第二过滤组件和第三过滤组件的第二传动组件。本实用新型可以自动完成对海面和浅层部分海洋微塑料的收集和清理,同时解决了在清理海洋微塑料使人力物力短缺的问题。

Description

海洋微塑料自动回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洋垃圾回收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海洋微塑料自动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塑料难以被自然界完全讲解,所以经过一系列自然的物理作用后,大块的塑料会被分解成塑料碎片分散到环境中。微塑料的体积较小,极易被生物所捕食,但由于生物体内缺少讲解微塑料的酶,因而微塑料会在生物体内聚集,对其造成伤害。本实用新型的主要功能便是自动完成对海面和浅层部分海洋微塑料的收集和清理,同时解决了在清理海洋微塑料使人力物力短缺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海洋微塑料自动回收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海洋微塑料自动回收装置,包括机体、位于机体一端的进水口、位于机体另一端的出水口;通过拉动装置,产生水流,水流从进水口流入,从出水口流出、设于所述机体内且靠近所述进水口的第一过滤组件、设于所述机体内且靠近出水口的第二过滤组件、设于所述机体内且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组件和第二过滤组件之间的第三过滤组件、设于所述机体上且用于清洁所述第一过滤组件和第二过滤组件及第三过滤组件的三个清洁回收组件、转动设于机体上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过滤组件的第一传动组件、转动设于机体上用驱动所述第二过滤组件和第三过滤组件的第二传动组件;所述机体包括固定设于机体上的隔板、固定设于机体内的挡水板、固定设于机体上的牵引块。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贯穿且转动设于所述机体上的第一传动轴、固定套设于所述第一传动轴上的第一齿轮、转动设于所述隔板上的第二传动轴、固定套设于所述第二传动轴上且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固定套设于所述第二传动轴上且靠近所述隔板一侧的第三齿轮、固定设于所述隔板上的过滤轴、转动套设于所述第一传动轴上且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的第四齿轮、固定套设于所述第一传动轴的第一传动轮。通过传动轴转动和齿轮的配合为所述第一过滤组件和清洁回收组件提供动力。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贯穿且转动设于所述机体的第三传动轴、固定套设于所述第三传动轴上的第五齿轮、转动设于所述隔板上的第四传动轴、固定套设于所述第四传动轴上且与所述第五齿轮啮合的第六齿轮、固定套设于所述第四传动轴上且靠近所述隔板一侧的第七齿轮、固定设于隔板上的第二固定轴、固定设于隔板上的第三固定轴、转动套设于所述第二固定轴上且与所述第七齿轮啮合的第八齿轮、转动套设于所述第三固定轴上且与所诉第七齿轮啮合的第九齿轮、固定套设于所述第三传动轴上的第二传动轮、固定设于所述机体上的第四固定轴、转动套设于所述第四固定轴上且与所述第二传动轮啮合的第三传动轮。通过多个齿轮之间的配合,提供给回收装置所需的动力,将传动轴转动产生的动力进行传递,将动力传递到所需的组件,将水流带来的冲击力转化为驱动所述过滤组件和清洁组件的动力。
进一步的,固定套设与所述第一传动轴两端的第一轮桨组、固定套设于所述第三传动轴两端的第二轮桨组。水流流经轮桨时,使轮桨进行转动,会带动传动轴的转动,将水流带来的冲击力转化为回收装置所需的动力。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过滤组件包括转动设于过滤轴上的第一过滤轮、固定设于所述隔板上第一过滤固定轴固定设于所述隔板上的第二过滤固定轴、固定套设于所述第一过滤固定轴上的第一中介齿轮、固定套设于所述第二过滤固定轴上的第二中介齿轮、于所述机体内部且具有一定柔软度的过滤网、固设于过滤网上且沿过滤网形状呈线性分布的多个支撑杆、固定设于所述的支撑杆上且形状固定的滑轨、设于所述滑轨内的传动链带;述传动链带与所述中介齿轮啮合通过所述传动组件将动力传递到所述第一过滤组件,驱动第一过滤组件进行工作,水流流经过过滤网,筛选出的塑料依附在过滤网上。
进一步的,所述三个清洁回收组件包括设于所述机体上的多个回收仓、固定设于机体上的外壳、转动设于所述外壳上的传送带、固定设于所述传送带外侧上的过滤链带、固定设于所述传送带内部且呈线性分布向下倾斜的收集板、固定设在所述收集板上的防脱板、固定设于所述外壳上且贴合于所述收集板的刮板、固定设于所述外壳且连接于所述滑轨的固定块、固定设于机体上且与所述第一过滤组件的位置对应的通孔槽;所述三个清洁回收组件结构相同。刮板将微塑料从滤网上刮下,被收集板收集,传送带工作,带动收集板移动,当到达一定位置时,塑料会沿向下倾斜的收集板滑落,进入回收仓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过滤组件至第三过滤组件除所述过滤网目数不同外,其余的结构组成以及零件都是相同的。水流流经整个机体时,由于过滤网目数不同,所以表面附着的塑料大小也不同,再通过清洁回收组件,进入不同的回收仓内,可以对微塑料分级回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过滤组件的过滤链带与所述第一传动轮啮合、所述第二过滤组件的过滤链带与所述第二传动轮啮合、所述第三过滤组件的过滤链带与所述第三传动轮啮合。通过传动轮和过滤链带的配合,传递动力来驱动清洁回收组件,使传送带可以正常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当水流经过过滤组件时,过滤组件将水中的微塑料筛选出来,三种不同目数的过滤网,可以分别过滤不同大小的微塑料。
(2)由清洁回收组件对附着在过滤网上的微塑料清理收集,分别投入不同的回收仓,实现对微塑料的自动收集和清理,同时有一个分级回收的效果。
(3)整个装置是通过水流的冲击力带来动力,由传动组件的配合,将冲击力的转化为动力,再由齿轮之间的配合对动力进行传递,改变动力的方向和作用点,来驱动所述的清洁回收组件和过滤组件,无需任何额外的动力输出装置,减少污染,绿色环保。
(4)滤网的不停转动且与刮片的配合,可以保证过滤网经过刮片后是无堵塞的,所以在工作时全程处于转动的过滤网能始终保持一个高效的过滤作用,提高过滤回收的效率。
(5)刮片的存在,可以有效防止过滤网在长期使用后表面生长海藻类生物,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前视图;
图4为图3中D-D线的剖视图;
图5为图4中E-E线的剖视图;
图6为图5中H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4中F-F线的剖视图;
图8为图7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10为图9中K-K线处的剖视图。
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海洋微塑料自动回收装置,包括机体1、位于机体一端的进水口2、位于机体另一端的出水口3;通过拉动装置,产生水流,水流从进水口流入,从出水口流出、设于所述机体内且靠近所述进水口的第一过滤组件4、设于所述机体内且靠近出水口的第二过滤组件5、设于所述机体内且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组件和第二过滤组件之间的第三过滤组件6、设于所述机体上且用于清洁所述第一过滤组件和第二过滤组件及第三过滤组件的三个清洁回收组件7、转动设于机体上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过滤组件4的第一传动组件8、转动设于机体上用驱动所述第二过滤组件和第三过滤组件的第二传动组件9;所述机体1包括固定设于机体上的隔板11、固定设于机体内的挡水板12、固定设于机体上的牵引块13。当使用时,用绳子连接牵引块和牵引船,将回收装置置于水中,由牵引船带动回收装置在水中移动,进行作业,当回收结束时,取回回收装置,对回收仓内分级收纳的微塑料收集进行回收再利用。
所述第一传动组件8包括贯穿且转动设于所述机体上的第一传动轴81、固定套设于所述第一传动轴81上的第一齿轮82、转动设于所述隔板11上的第二传动轴83、固定套设于所述第二传动轴上且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84、固定套设于所述第二传动轴上且靠近所述隔板一侧的第三齿轮85、固定设于所述隔板上的过滤轴86、转动套设于所述第一传动轴上且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的第四齿轮87、固定套设于所述第一传动轴81的第一传动轮88。当装置开始工作时,第一传动轴转动带动固定在第一传动轴上的第一齿轮一起转动,再带动和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转动,带动第二传动轴进行转动,改变了动力的方向,再由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的配合再次改变动力方向。为第一过滤组件和对应的清洁回收组件提供动力。
所述第二传动组件9包括贯穿且转动设于所述机体的第三传动轴91、固定套设于所述第三传动轴91上的第五齿轮92、转动设于所述隔板11上的第四传动轴93、固定套设于所述第四传动轴上且与所述第五齿轮啮合的第六齿轮94、固定套设于所述第四传动轴上且靠近所述隔板一侧的第七齿轮95、固定设于隔板上的第二固定轴96、固定设于隔板上的第三固定轴97、转动套设于所述第二固定轴上且与所述第七齿轮啮合的第八齿轮98、转动套设于所述第三固定轴上且与所诉第七齿轮啮合的第九齿轮99、固定套设于所述第三传动轴上的第二传动轮90、固定设于所述机体上的第四固定轴901、转动套设于所述第四固定轴上且与所述第二传动轮啮合的第三传动轮902。工作时,第二传动组件的工作原理和作用与第一传动组件相同,特别注意的是,由于第八齿轮和第九齿轮都与第七齿轮啮合,所以会同步向不同方向提供动力,同时对第二过滤组件和第三过滤组件以及相对应的清洁回收组件进行驱动。
固定套设与所述第一传动轴两端的第一轮桨组10、固定套设于所述第三传动轴两端的第二轮桨组101。当回收装置进行作业时,由于牵引船带动回收装置移动,所以会在回收装置附件产生水流,而水流带来的冲击力,推动轮桨的旋转,由于轮桨时固定于所述第一和第三传动轴上的,所以轮桨的旋转会带动传动轴的转动,把冲击力转换为驱动过滤组件和清洁回收组件的动力。
所述第一过滤组件4包括转动设于过滤轴上的第一过滤轮43、固定设于所述隔板上第一过滤固定轴44固定设于所述隔板上的第二过滤固定轴444、固定套设于所述第一过滤固定轴上的第一中介齿轮45、固定套设于所述第二过滤固定轴上的第二中介齿轮455、于所述机体内部且具有一定柔软度的过滤网46、固设于过滤网上且沿过滤网形状呈线性分布的多个支撑杆47、固定设于所述的支撑杆上且形状固定的滑轨48、设于所述滑轨内的传动链带48;述传动链带49与所述中介齿轮45啮合。当传动组件将动力传动到第一过滤组件时,第一过滤组件开始工作,通过齿轮之间的配合,链带和齿轮的啮合,用中介齿轮的转动带动链带开始转动,由于链带是设在滑轨内的,所遇链带形状与滑轨相同,且链带和过滤网之间是由支撑杆固定连接的,所以过滤网的形状也与滑轨相同,确保过滤网沿固定轨迹转动移动。
所述三个清洁回收组件7包括设于所述机体上的多个回收仓71、固定设于机体上的外壳72、转动设于所述外壳上的传送带73、固定设于所述传送带外侧上的过滤链带74、固定设于所述传送带内部且呈线性分布向下倾斜的收集板75、固定设在所述收集板上的防脱板76、固定设于所述外壳上且贴合于所述收集板75的刮板77、固定设于所述外壳且连接于所述滑轨的固定块78、固定设于机体上且与所述第一过滤组件的位置对应的通孔槽79;所述三个清洁回收组件结构相同。当回收装置工作时,动力传递到清洁回收组件驱动清洁回收组件工作,刮板会配合过滤网的移动清洁滤网表面,微塑料被收集板收集,同时传送带运行的过程中,带动收集板上升,防脱板防止微塑料在上升过程中掉落,当上升到一定高度时,微塑料沿向下倾斜的收集板滑落到对应的回收仓里。
所述三个清洁回收组件7的安装位置与所述第一过滤组件至第三第一过滤组件一一对应;多个所述的清洁回收组件的结构组成和零件完全相同。所述第一过滤组件至第三过滤组件除所述过滤网46目数不同外,其余结构相同。所述第一过滤组件的过滤链带与所述第一传动轮88啮合、所述第二过滤组件的过滤链带与所述第二传动轮90啮合、所述第三过滤组件的过滤链带与所述第三传动轮902啮合。由于过滤链带与传动轮啮合,而传动轮是固定在第一传动轴和第三传动轴上的,过滤链带是固定在传送带上的,所以当回收装置工作时,第一传动轴和第三传动轴转动带动传动轮转动,再带动过滤链带转动,由此带动传送带正常工作。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9)

1.海洋微塑料自动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1)、位于机体一端的进水口(2)、位于机体另一端的出水口(3)、设于所述机体内且靠近所述进水口的第一过滤组件(4)、设于所述机体内且靠近出水口的第二过滤组件(5)、设于所述机体内且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组件和第二过滤组件之间的第三过滤组件(6)、设于所述机体上且用于清洁所述第一过滤组件和第二过滤组件及第三过滤组件的三个清洁回收组件(7)、转动设于机体上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过滤组件(4)的第一传动组件(8)、转动设于机体上用驱动所述第二过滤组件和第三过滤组件的第二传动组件(9);所述机体(1)包括固定设于机体上的隔板(11)、固定设于机体内的挡水板(12)、固定设于机体上的牵引块(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洋微塑料自动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8)包括贯穿且转动设于所述机体上的第一传动轴(81)、固定套设于所述第一传动轴(81)上的第一齿轮(82)、转动设于所述隔板(11)上的第二传动轴(83)、固定套设于所述第二传动轴上且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84)、固定套设于所述第二传动轴上且靠近所述隔板一侧的第三齿轮(85)、固定设于所述隔板上的过滤轴(86)、转动套设于所述第一传动轴上且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的第四齿轮(87)、固定套设于所述第一传动轴(81)的第一传动轮(8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洋微塑料自动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组件(9)包括贯穿且转动设于所述机体的第三传动轴(91)、固定套设于所述第三传动轴(91)上的第五齿轮(92)、转动设于所述隔板(11)上的第四传动轴(93)、固定套设于所述第四传动轴上且与所述第五齿轮啮合的第六齿轮(94)、固定套设于所述第四传动轴上且靠近所述隔板一侧的第七齿轮(95)、固定设于隔板上的第二固定轴(96)、固定设于隔板上的第三固定轴(97)、转动套设于所述第二固定轴上且与所述第七齿轮啮合的第八齿轮(98)、转动套设于所述第三固定轴上且与所诉第七齿轮啮合的第九齿轮(99)、固定套设于所述第三传动轴上的第二传动轮(90)、固定设于所述机体上的第四固定轴(901)、转动套设于所述第四固定轴上且与所述第二传动轮啮合的第三传动轮(90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海洋微塑料自动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套设与所述第一传动轴两端的第一轮桨组(10)、固定套设于所述第三传动轴两端的第二轮桨组(10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海洋微塑料自动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组件(4)包括转动设于过滤轴上的第一过滤轮(43)、固定设于所述隔板上第一过滤固定轴(44)固定设于所述隔板上的第二过滤固定轴(444)、固定套设于所述第一过滤固定轴上的第一中介齿轮(45)、固定套设于所述第二过滤固定轴上的第二中介齿轮(455)、于所述机体内部且具有一定柔软度的过滤网(46)、固设于过滤网上且沿过滤网形状呈线性分布的多个支撑杆(47)、固定设于所述的支撑杆上且形状固定的滑轨(48)、设于所述滑轨内的传动链带(49);述传动链带(49)与所述中介齿轮(45)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海洋微塑料自动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回收组件(7)包括设于所述机体上的多个回收仓(71)、固定设于机体上的外壳(72)、转动设于所述外壳上的传送带(73)、固定设于所述传送带外侧上的过滤链带(74)、固定设于所述传送带内部且呈线性分布向下倾斜的收集板(75)、固定设在所述收集板上的防脱板(76)、固定设于所述外壳上且贴合于所述收集板(75)的刮板(77)、固定设于所述外壳且连接于所述滑轨的固定块(78)、固定设于机体上且与所述第一过滤组件的位置对应的通孔槽(79)。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海洋微塑料自动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三个所述清洁回收组件(7)的安装位置与所述第一过滤组件至第三清洁回收组件一一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海洋微塑料自动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组件至第三过滤组件除所述过滤网(46)目数不同外,其余结构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海洋微塑料自动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组件的过滤链带与所述第一传动轮(88)啮合、所述第二过滤组件的过滤链带与所述第二传动轮(90)啮合,所述第三过滤组件的过滤链带与所述第三传动轮(902)啮合。
CN202222538651.9U 2022-09-21 2022-09-21 海洋微塑料自动回收装置 Active CN2193992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38651.9U CN219399232U (zh) 2022-09-21 2022-09-21 海洋微塑料自动回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38651.9U CN219399232U (zh) 2022-09-21 2022-09-21 海洋微塑料自动回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99232U true CN219399232U (zh) 2023-07-25

Family

ID=872428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38651.9U Active CN219399232U (zh) 2022-09-21 2022-09-21 海洋微塑料自动回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992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18672B (zh) 一种水上垃圾收集装置
CN111270659B (zh) 一种新能源太阳能微动力水质洁净装置
CN210658295U (zh) 一种水面垃圾清理装置
CN211055331U (zh) 一种用于海洋海岸的漂浮垃圾收集装置
CN108643151A (zh) 一种河道水草清理机器人
CN109703708B (zh) 用于河道清污船的垃圾收集装置
CN113846613B (zh) 一种水体微塑料收集装置
CN208325565U (zh) 一种环保的水面垃圾清理装置
CN210357441U (zh) 一种垃圾水自动分离处理的垃圾回收装置
CN108528647A (zh) 一种水上漂浮物收集机器人
CN109914369B (zh) 一种污水漂浮物捞取清除装置
CN219399232U (zh) 海洋微塑料自动回收装置
CN109930546A (zh) 沿海湿地生态治理清理装置
CN115506323A (zh) 单向式海洋漂浮垃圾收集压缩一体化装置
CN213682047U (zh) 一种转筒式水利工程用水面垃圾清理装置
CN211713918U (zh) 一种水力驱动渠道拦污自动收集装置
CN211872935U (zh) 一种水上垃圾收集结构
CN114197417A (zh) 一种水面垃圾收集装置
CN208470079U (zh) 一种自动保洁船
CN206466129U (zh) 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水库清污装置
CN201291993Y (zh) 水面清洁船的收集舱
CN215948125U (zh) 一种升船机船厢漂浮物收集装置
CN217378801U (zh) 一种应用于闸坝工程的污物拦截布置装置
CN108438157A (zh) 一种摇臂式水面清洁机器
CN220641203U (zh) 一种新污染物收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