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98562U - 一种改良式鼻息头吸氧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改良式鼻息头吸氧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98562U
CN219398562U CN202222822776.4U CN202222822776U CN219398562U CN 219398562 U CN219398562 U CN 219398562U CN 202222822776 U CN202222822776 U CN 202222822776U CN 219398562 U CN219398562 U CN 2193985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oxygen
buckle
oxygen inhalation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82277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芮
文喆卿
刘帅
屈丽娜
高帆
刘江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XI PROVINCE FENYANG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SHANXI PROVINCE FENYANG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XI PROVINCE FENYANG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SHANXI PROVINCE FENYANG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22282277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985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985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985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良式鼻息头吸氧管,具体涉及神经内科吸氧管领域,包括吸氧头,所述吸氧头的两侧安装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限位杆、鼻夹、第一连接带、第一气囊、活动扣、第二连接带、第二气囊、卡扣。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固定机构,可以使得该改良式鼻息头吸氧管在后期医院神经内科中使用时,可以通过固定机构将吸氧管通过卡扣与活动扣限位在头上,使得翻动患者时,吸氧管不会掉落,从而能够改变传统的将吸氧管通过鼻贴贴于鼻子上,有效的防止吸氧管从患者鼻腔内脱落,通过医生手动拉动第一连接带与第二连接带套于患者的头部,再将卡扣插入到活动扣内,将吸氧头进行限位于患者的鼻腔内,再将鼻夹夹于患者的鼻子上。

Description

一种改良式鼻息头吸氧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神经内科吸氧管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良式鼻息头吸氧管。
背景技术
鼻氧管实际上是一种可与供人体吸氧的氧气输送系统相连的产品,它是一种简单、简单、性能优越的一次性氧气加湿装置,可大大消除氧气加湿系统污染的医院感染,目前,现有的改良式鼻息头吸氧管在使用时患者在翻身时吸氧管容易掉落,从而提出该问题的解决方案;
经检索,现有专利(公开号:CN214912040U)公开了一种改良式鼻息头吸氧管,包括连接管、连接头一和转轴,所述连接管上端左右对称设有鼻导管,连接管后端设有固定块,且连接管左右两端设有连接头一,连接头一另一端设有连接头二,连接头二另一端设有吸氧管。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鼻导管插入鼻孔内,通过设置的固定块可以很好的贴合人中部位,防止鼻导管滑落,通过设置的连接头一和连接头二的分段式结构,便于适应各种型号的连接管,当需要对吸氧管进行收卷时,旋转把手带动连接杆和转轴进行旋转,转轴从而对吸氧管进行收卷,再通过锁紧环锁紧固定,避免了吸氧管过长导致使用的不方便。发明人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存在如下问题。
现有的鼻息头吸氧管在后期医院中神经内科使用时,患者可能需要在病床上平躺很多天,从而使得患者需要通过护士来对患者的身体进行擦洗,从而需要对患者进行翻动,并且,往往没有设置固定机构对鼻吸管进行固定,防止患者翻动时使得吸氧管脱落。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改良式鼻息头吸氧管。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改良式鼻息头吸氧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改良式鼻息头吸氧管,包括吸氧头,所述吸氧头的两侧安装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限位杆、鼻夹、第一连接带、第一气囊、活动扣、第二连接带、第二气囊、卡扣。
所述限位杆的一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鼻夹,所述限位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带,所述第一连接带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气囊,所述第一连接带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扣,所述限位杆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带,所述第二连接带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气囊,所述第二连接带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扣。
优选的,所述吸氧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输氧管,所述输氧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组件。
优选的,所述吸氧头的内部安装有滴液机构,所述滴液机构包括储液气囊、主导管、第一侧导管、第二侧导管,转动轴、限位板、第一限位扣、弹簧、第二限位扣。
优选的,所述储液气囊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主导管,所述主导管的外壁开设有第一侧导管,所述主导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侧导管,所述主导管的内壁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扣,所述第一限位扣的一端活动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安装有第二限位扣。
优选的,所述吸氧头通过输氧管与连接组件之间相连接,且吸氧头与输氧管之间呈垂直状态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带通过活动扣与卡扣之间相连接,且活动扣的内部结构与卡扣的外部结构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限位杆通过第二连接带与第二气囊之间相连接,且第二连接带与第二气囊之间呈水平状态设置。
优选的,所述限位板通过第一限位扣与弹簧之间相连接,且限位板与第一限位扣之间呈垂直状态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固定机构,可以使得该改良式鼻息头吸氧管在后期医院神经内科中使用时,可以通过固定机构将吸氧管通过卡扣与活动扣限位的头上,从而使得翻动患者时,吸氧管不会掉落,从而能够改变传统的将吸氧管通过鼻贴贴于鼻子上,从而有效的防止吸氧管从患者鼻腔内脱落,通过医生手动拉动第一连接带与第二连接带套于患者的头部,再将卡扣插入到活动扣内,从而将吸氧头进行限位于患者的鼻腔内,再通过将鼻夹夹于患者的鼻子上,从而能够加强固定。
2、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滴液机构,可以使得该改良式鼻息头吸氧管在后期医院神经内科使用时,可以通过滴液机构对患者的鼻腔内滴入复方薄荷脑滴鼻液,从而可以防止鼻黏膜干燥而出血,通过医生手动按压储液气囊,通过压力推动限位板向上移动,从而带动弹簧拉伸,从而使得药水挤出通过主导管流入到第一侧导管与第二侧导管内,从而对患者的鼻腔内进行湿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限位板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储液气囊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1、吸氧头;2、输氧管;3、连接组件;4、滴液机构;401、储液气囊;402、主导管;403、第一侧导管;404、第二侧导管;405、转动轴;406、限位板;407、第一限位扣;408、弹簧;409、第二限位扣;5、固定机构;501、限位杆;502、鼻夹;503、第一连接带;504、第一气囊;505、活动扣;506、第二连接带;507、第二气囊;508、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附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改良式鼻息头吸氧管,包括吸氧头1,吸氧头1的两侧安装有固定机构5,吸氧头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输氧管2,输氧管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组件3,吸氧头1的内部安装有滴液机构4,吸氧头1通过输氧管2与连接组件3之间相连接,且吸氧头1与输氧管2之间呈垂直状态设置。
其中:通过医生手动将吸氧头1插入到患者的鼻腔内,再通过输氧管2的一端固定连接的连接组件3连接于医院内的氧气瓶上。
如附图3所示的一种改良式鼻息头吸氧管,固定机构5包括限位杆501、鼻夹502、第一连接带503、第一气囊504、活动扣505、第二连接带506、第二气囊507、卡扣508,限位杆501的一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鼻夹502,限位杆5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带503,第一连接带50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气囊504,第一连接带50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扣505,限位杆501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带506,第二连接带50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气囊507,第二连接带50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扣508,第一连接带503通过活动扣505与卡扣508之间相连接,且活动扣505的内部结构与卡扣508的外部结构相连接,限位杆501通过第二连接带506与第二气囊507之间相连接,且第二连接带506与第二气囊507之间呈水平状态设置。
其中:通过医生手动拉动第一连接带503和第二连接带506,从而将第一连接带503与第二连接带506套于患者的头部,再将第二连接带506一端固定连接的卡扣508插入到第一连接带503一端固定连接的活动扣505的内部,再通过医生将限位杆501顶部固定连接的鼻夹502夹于患者的鼻子上,并且鼻夹502的大小与患者的鼻子大小相似,从而使得患者在翻身时,吸氧管不会轻易的滑落。
如附图4和图5所示的一种改良式鼻息头吸氧管,滴液机构4包括储液气囊401、主导管402、第一侧导管403、第二侧导管404,转动轴405、限位板406、第一限位扣407、弹簧408、第二限位扣409,储液气囊40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主导管402,主导管402的外壁开设有第一侧导管403,主导管40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侧导管404,主导管402的内壁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转动轴405,转动轴40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板406,限位板40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扣407,第一限位扣407的一端活动连接有弹簧408,弹簧408的一端安装有第二限位扣409,限位板406通过第一限位扣407与弹簧408之间相连接,且限位板406与第一限位扣407之间呈垂直状态设置。
其中:通过医生手动按压储液气囊401,从而通过压强的压力推动限位板406在转动轴405上向上转动,从而带动弹簧408进行拉伸,从而使得储液气囊401内的复方薄荷脑滴鼻液挤出到主导管402内,从而使得主导管402内的药水通过第一侧导管403与第二侧导管404挤出,从而对患者的鼻腔进行湿润,防止患者鼻腔干燥而出血。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该改良式鼻息头吸氧管在后期医院神经内科内使用时,首先,将该装置握在医生的手中,再通过医生手动拉动第一连接带503和第二连接带506,从而将第一连接带503与第二连接带506套于患者的头部,再将第二连接带506一端固定连接的卡扣508插入到第一连接带503一端固定连接的活动扣505的内部,再通过医生将限位杆501顶部固定连接的鼻夹502夹于患者的鼻子上,并且鼻夹502的大小与患者的鼻子大小相似,从而使得患者在翻身时,吸氧管不会轻易的滑落,通过第一气囊504与第二气囊507能够使得患者头部更加舒适一点,再将输氧管2一端固定连接的连接组件3连接于医院的氧气瓶上,当患者插入吸氧管一段时间后,通过医生手动按压储液气囊401,从而通过压强的压力推动限位板406在转动轴405上向上转动,从而带动弹簧408进行拉伸,从而使得储液气囊401内的复方薄荷脑滴鼻液挤出到主导管402内,从而使得主导管402内的药水通过第一侧导管403与第二侧导管404挤出,从而对患者的鼻腔进行湿润,防止患者鼻腔干燥而出血,这就是该装置的工作过程与工作原理。
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改良式鼻息头吸氧管,包括吸氧头(1),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氧头(1)的两侧安装有固定机构(5),所述固定机构(5)包括限位杆(501)、鼻夹(502)、第一连接带(503)、第一气囊(504)、活动扣(505)、第二连接带(506)、第二气囊(507)、卡扣(508);
所述限位杆(501)的一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鼻夹(502),所述限位杆(5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带(503),所述第一连接带(50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气囊(504),所述第一连接带(50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扣(505),所述限位杆(501)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带(506),所述第二连接带(50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气囊(507),所述第二连接带(50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扣(50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式鼻息头吸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氧头(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输氧管(2),所述输氧管(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组件(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式鼻息头吸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氧头(1)的内部安装有滴液机构(4),所述滴液机构(4)包括储液气囊(401)、主导管(402)、第一侧导管(403)、第二侧导管(404),转动轴(405)、限位板(406)、第一限位扣(407)、弹簧(408)、第二限位扣(40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改良式鼻息头吸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气囊(40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主导管(402),所述主导管(402)的外壁开设有第一侧导管(403),所述主导管(40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侧导管(404),所述主导管(402)的内壁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转动轴(405),所述转动轴(40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板(406),所述限位板(40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扣(407),所述第一限位扣(407)的一端活动连接有弹簧(408),所述弹簧(408)的一端安装有第二限位扣(409)。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良式鼻息头吸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氧头(1)通过输氧管(2)与连接组件(3)之间相连接,且吸氧头(1)与输氧管(2)之间呈垂直状态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式鼻息头吸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带(503)通过活动扣(505)与卡扣(508)之间相连接,且活动扣(505)的内部结构与卡扣(508)的外部结构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式鼻息头吸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501)通过第二连接带(506)与第二气囊(507)之间相连接,且第二连接带(506)与第二气囊(507)之间呈水平状态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改良式鼻息头吸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406)通过第一限位扣(407)与弹簧(408)之间相连接,且限位板(406)与第一限位扣(407)之间呈垂直状态设置。
CN202222822776.4U 2022-10-26 2022-10-26 一种改良式鼻息头吸氧管 Active CN2193985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22776.4U CN219398562U (zh) 2022-10-26 2022-10-26 一种改良式鼻息头吸氧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22776.4U CN219398562U (zh) 2022-10-26 2022-10-26 一种改良式鼻息头吸氧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98562U true CN219398562U (zh) 2023-07-25

Family

ID=872318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822776.4U Active CN219398562U (zh) 2022-10-26 2022-10-26 一种改良式鼻息头吸氧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985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ees et al. A technique of pulmonary ventilation with a nasotracheal tube
CN219398562U (zh) 一种改良式鼻息头吸氧管
CN213131385U (zh) 一种节省氧气用量的吸氧管
CN210205553U (zh) 一种新型鼻导管
CN204745265U (zh) 可调节气管切开导管封堵装置
CN208678102U (zh) 一种临床医学用人工呼吸器
CN211132514U (zh) 一种呼吸内科慢阻肺疾病患者治疗装置
CN205019552U (zh) 普外科用氧气导管固定装置
CN205411861U (zh) 吸氧管
CN110917454A (zh) 一种临床医学用辅助吸氧装置
CN215309397U (zh) 一种气管镜下气管插管引导装置
CN216366242U (zh) 一种医用氧气面罩
CN219878894U (zh) 一种可热湿交换鼻氧管
CN219167404U (zh) 一种呼吸面罩
CN217246072U (zh) 口鼻分离式带呼末二氧化碳收集功能的吸氧管
CN213589457U (zh) 一种呼吸内科慢阻肺疾病患者治疗装置
CN218793457U (zh) 一种用于气管插管病人的吸氧导管
CN216629381U (zh) 可移动集水杯式呼吸机管路
CN213285106U (zh) 一种呼吸科用气管导管固定装置
CN213191968U (zh) 一种氧气导管装置
CN213724238U (zh) 一种急诊科呼吸辅助装置
CN219049970U (zh) 一种经鼻支气管镜吸氧管
CN215537645U (zh) 一种新型鼻吸氧固定装置
CN219022816U (zh) 一种改善气管切开患者气管套管通气舒适度的氧管
CN215275241U (zh) 一种气管插管固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