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98044U - 一种术中防压肢体固定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术中防压肢体固定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98044U
CN219398044U CN202223006722.7U CN202223006722U CN219398044U CN 219398044 U CN219398044 U CN 219398044U CN 202223006722 U CN202223006722 U CN 202223006722U CN 219398044 U CN219398044 U CN 2193980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moving
patient
rod
group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0672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贵凤
谢辉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Guangxi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22300672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980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980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980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术中防压肢体固定架,包括连接支架、伸缩杆、固定套、防压气囊组件和控制部件;所述连接支架包括移动轨道、移动板和连接板;所述移动轨道设置在手术床的边沿,且活动连接有两组移动板,每组移动板的末端还与连接板连接;所述伸缩杆的一端与连接板连接,另一端连接固定套;所述固定套内设有防压气囊组件。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套在术前对患者的肢体进行束缚,使用简单,且固定套使用时不会遮挡患者的手臂,方便术中观察以及药物注射;术中通过控制部件使得两组充气柱交替充气,使患者肢体的同一位置不会一直受压,长时间手术患者肢体不会产生压疮。

Description

一种术中防压肢体固定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术固定设备的技术手套,具体涉及一种术中防压肢体固定架。
背景技术
手术指医生用医疗器械对病人身体进行的切除、缝合等治疗,以刀、剪、针等器械在人体局部进行的操作,来维持患者的健康。手术分为全麻手术和半麻手术,其中全麻的手术的患者术是没有意识的,原则上是不会动的,但在相对麻醉过浅(比如手术刺激突然加大、麻醉药量偏小,肌松药不足)的情况下下,患者由于疼痛刺激会无意识的动,如果是轻微的运动对手术就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如果是比较剧烈的,比如手术过程中,患者手脚突然大幅挥动,那么自然对手术是有很大的影响的,其带来的风险性不言而喻,所以在进行手术治疗时,为防止病人在做手术时出现无意识运动造成手术风险,需要将患者的肢体束缚在手术操作床上;而半麻手术中,为防止患者有意的活动手部,也需要将患者的肢体束缚在手术台上,以免患者活动影响医护人员的动作。医院通常会用到自束垫巾、固定套或绑带等将患者的肢体束缚,使用时,整个肢体都会被包裹,并且固定在手术床上,操作费时费力;手术进行的过程中还可能通过手臂进行输液或者药物注射,此时手臂被缠绕遮挡,难以进行药物的注射,且翻开查看打针部位麻烦,不能监控与针头部位接触的皮肤是否水肿等;而固定套、绑带等与患者手臂接触较为紧密,在长时间的手术中,患者的手臂一直被绑带压住,还可能产生压疮,造成患者不适。
中国专利CN201120084611.0公开了手术用上肢固定带,包括两块固定布,两块固定布并列设置并沿宽度方向有部分重叠,重叠部分通过多个第一粘扣粘接在一起,每块固定布与重叠部分的宽边相平行的另一宽边与该块固定布缝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上肢固定套,每个上肢固定套的上表面沿其宽度方向剪开一个开口,该上肢固定套的开口处通过一个拉锁闭合,每个上肢固定套内沿其宽度方向缝接有一块长条形布,长条形布与该上肢固定套上的拉锁相对应。该技术用于手术进行前固定患者手臂,通过粘扣间的配合方便医护人员固定患者的手臂,使用简单,操作方便,并且拉锁位置方便打开,能够通过该位置进行患者的药物注射;但是该技术无法解决长时间手术时患者手臂上可能产生压疮的情况,同时要观察打针部位等需要将固定带解出,操作不方便,不能随时轻易的进行观察。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绑带束缚患者手臂操作繁琐,并且绑带束缚后术中难以通过患者肢体对患者注射药物,且不便观察,长时间使用还可能产生压疮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使用简单方便,并且能在使用时方便医护人员给患者注射药物,并且在长时间术中不会使患者手臂产生压疮现象的术中防压肢体固定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术中防压肢体固定架,包括连接支架、伸缩杆、固定套、防压气囊组件和控制部件;所述连接支架包括移动轨道、移动板和连接板;所述移动轨道有两个,均可拆卸的设置在手术床的边沿,每个移动轨道上活动连接有两组移动板,每组移动板的末端还与连接板连接;所述伸缩杆的一端与连接板连接,另一端连接固定套;所述固定套内设有防压气囊组件;所述防压气囊组件包括气泵和两组充气柱,每组所述充气柱至少包括三组充气囊,两组所述充气柱中的充气囊相互间隔布置在固定套内;同一组所述充气柱的所有气囊均通过同一进气管道连接气泵的出气口,同一组所述充气柱内的所有气囊均连有同一排气管道;两组所述进气管道及排气管道上均设有电磁阀;所述气泵及电磁阀分别连接控制部件。
进一步的,每组所述连接板上至少设有两组伸缩杆及相应的固定套;所述伸缩杆的末端连接有一块移动块,所述连接板的侧边设有与移动块对应的滑动槽。固定套与伸缩杆连接,伸缩杆通过移动块在连接板的滑动槽口内滑动,进而改变固定套之间的间距,便于肢体长度不同的患者进行使用,同时向患者手臂注射药物时,能够移动固定套,露出患者需要进行药物注射的位置,还能方便监控患者手臂与针头部位接触的皮肤是否水肿;使用两个固定套时,两个固定套分贝固定患者肢体的两端,在手术时,患者的肢体在肢体两端的固定套的托举下悬空,肢体不会与手术床接触,进一步避免了肢体产生压疮的可能。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轨道中间设有一个与移动板配合的凹槽,凹槽中间设有滑移杆;所述移动板可活动的串在滑移杆上。使用时移动轨道通过两端的连接螺钉与手术床固定连接,而移动板嵌入移动轨道的凹槽中,并能沿着凹槽进行滑动,移动板被滑移杆限制在凹槽中,保证移动板在使用时稳定,不会出现掉落现象,使得固定架使用安全可靠。
进一步的,所述滑移杆后部和中部位置对应的移动轨道上还分别设有连通凹槽的缺口,缺口连有与移动板对应的卡槽。防压手套在手术床上使用完后,可以将固定套的移动板沿着滑移杆滑动到缺口位置,距离上端缺口较近的一组移动板向上移动到缺口位置,另一组移动板沿着移动杆移动到中间的缺口位置,之后分别将移动板绕着滑移杆向移动轨道的方向翻折,移动板翻折到卡槽位置时被卡住,而与移动板进行连接的连接板、固定套等部件会随着移动板翻折到床底,实现收纳,通过缺口与卡槽的设计,同时配合滑移杆进行使用,便于使用后固定架的收纳。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板和连接板之间连有可伸缩的高度调节杆;所述高度调节杆设有套杆及外杆;所述套杆及外杆之间设有限位机构;所述伸缩杆与高度调节杆的结构和原理相同。套杆与外杆的配合实现高度调节杆的高度调节,通过限位机构实现高度限位,使得防压手套连接板与移动板之间的间距可调,以便与防压手套适用于不同规格的手术床;而伸缩杆实现调节,使固定套与连接板之间的间距可调,方便固定套的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装置包括圆孔、通孔及固定条;所述圆孔设置在外杆上;所述通孔设置在套杆上;所述圆孔、通孔及固定条相互匹配。使用时,套杆在外杆内移动,待移动到适合的高度后,将固定条插入套杆的通孔与外杆的圆孔相重合的位置上,实现高度调节杆的限位,操作与使用简单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部件内设有单片机控制系统;所述控制部件所述控制部件内设有单片机控制系统;所述控制部件设在气泵侧面,分别连接气泵和电磁阀。单片机体积小,重量轻且集成度高,使用方便。
以上所述的一种术中防压肢体固定架的使用方法:
手术前,患者躺在手术床上,每个移动轨道上的两组移动板能够带着连接板沿着移动轨道的方向进行调节,其中一组移动板移动到患者上肢需要束缚的位置时,通过调节伸缩杆的长度以调节固定套与患者之间的距离,之后用固定套固定患者的上肢;另一组移动板移动到患者下肢需要固定的位置时,通过调节伸缩杆的长度以调节固定套与患者之间的距离,之后用固定套固定患者的下肢,至此固定架与将患者的四肢均束缚在手术台上;进行手术时,打开控制部件,控制部件通过对防压气囊组件气泵和电磁阀的控制,使两组充气柱内的充气囊轮流进行充气,两组充气柱的交替充气,避免了患者肢体的同一个部位持续受压出现压疮。其中,防压气囊两组充气柱的交替束缚直观表现为:固定套内原来束缚患者肢体的气囊慢慢变小,与这三个气囊间隔的另一组充气柱的气囊慢慢充气变大,对患者手臂进行束缚。其中固定套可活动打开成条状,且条状的两端分别设有魔术贴的子面和母面,连接时通过魔术贴的子面和母面配合使得固定套两端相连,方便固定套与患者肢体连接。
在没有使用时,气泵和电磁阀均处于关闭状态,进行使用时控制部件的控制过程:控制部件先执行一段控制程序,控制其中一组充气柱进气管道上的电磁阀开启,电磁阀开启后控制气泵开启,气泵开启后将空气抽入充气柱的气囊中,使得气囊鼓起,将患者的肢体固定,之后控制气泵和该充气柱进气管道上的电磁阀关闭;之后控制部件执行一段延时程序,延时一段适合的时间后执行下一段控制程序,同时控制已充气的充气柱出气管道上的电磁阀和未充气的充气柱进气管道上的电磁阀开启,之后开启气泵,气泵将充气抽入未充气的充气柱内,使其气囊鼓起,之后关闭气泵和所有电磁阀,控制程序再次进入延时程序,延时一段适合的时间,该过程为控制部件对两组充气组合气泵的一次控制过程,之后控制部件循环上述控制过程,即可实现防压气囊组件的防压疮功能。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套与患者肢体连接,连接简单方便,解决现有技术绑带束缚患者手臂繁琐费时,使用麻烦的现象,并且使用固定套进行束缚,不会遮挡整个手臂,方便手术中向患者手臂注射药物以及便于观察;而控制部件控制与防压气囊组件配合使用,使得防压气囊组件内两组充气柱的气囊循环对患者手臂进行束缚,解决了因手术时间过长,患者手臂同一位置被压而出现压疮的现象。
2.本实用新型至少两个的固定套在对患者肢体束缚同时将患者肢体进行托举,使用过程肢体不会与手术床进行接触,进一步避免了手臂产生压疮的可能。
3.本实用新型通过移动轨道上移动板和滑移杆、凹槽、缺口和卡槽之间的结构配合,便于肢体固定架在使用完成后的收纳;设置的高度调节杆能够使移动板与滑移杆之间距离可调,增加了固定架的适配性,使其在安装使用时能够适配不同型号的手术床。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术中防压肢体固定架的与手术床连接使用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种术中防压肢体固定架使用完成收纳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一种术中防压肢体固定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一种术中防压肢体固定架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一种术中防压肢体固定架的固定套与连接支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是一种术中防压肢体固定架固定套与防压气囊连接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识:
连接支架-1、移动轨道-11、凹槽-111、滑移杆-112、缺口-113、卡槽-114、移动板-12、连接板-13、滑动槽-131、高度调节杆-14、套杆-141、外杆-142、限位机构-143、圆孔-144、通孔-145、固定条-146、伸缩杆-2、移动块-21、固定套-3、防压气囊组件-4、气泵-41、充气柱-42、进气管道-421、排气管道-422、电磁阀-423、控制部件-5、手术床-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术中防压肢体固定架,包括连接支架1、伸缩杆2、固定套3、防压气囊组件4和控制部件5;所述连接支架1包括移动轨道11、移动板12和连接板13;所述移动轨道11有两个,均可拆卸的设置在手术床6的边沿,每个移动轨道11上活动连接有两组移动板12,每组移动板12的末端还与连接板13连接;所述伸缩杆2的一端与连接板13连接,另一端连接固定套3;所述固定套3内设有防压气囊组件4;所述防压气囊组件4包括气泵41和两组充气柱42,每组所述充气柱42至少包括三组充气囊,两组所述充气柱42中的充气囊相互间隔布置在固定套3内;同一组所述充气柱42的所有气囊均通过同一进气管道421连接气泵41的出气口,同一组所述充气柱42内的所有气囊均连有同一排气管道422;两组所述进气管道421及排气管道422上均设有电磁阀423;所述气泵41及电磁阀423分别连接控制部件5。
手术前,患者躺在手术床6上,每个移动轨道11上的两组移动板12能够带着连接板13沿着移动轨道11的方向进行调节,其中一组移动板12移动到患者上肢需要束缚的位置时,通过调节伸缩杆2的长度以调节固定套3与患者之间的距离,之后用固定套3固定患者的上肢;另一组移动板12移动到患者下肢需要固定的位置时,通过调节伸缩杆2的长度以调节固定套3与患者之间的距离,之后用固定套3固定患者的下肢,至此固定架与将患者的四肢均束缚在手术台上;进行手术时,打开控制部件5,控制部件5通过对防压气囊组件4气泵41和电磁阀423的控制,使两组充气柱42内的充气囊轮流进行充气,两组充气柱42的交替充气,避免了患者肢体的同一个部位持续受压出现压疮。其中,防压气囊两组充气柱42的交替束缚直观表现为:固定套3内原来束缚患者肢体的气囊慢慢变小,与这三个气囊间隔的另一组充气柱42的气囊慢慢充气变大,对患者手臂进行束缚。其中固定套3可活动打开成条状,且条状的两端分别设有魔术贴的子面和母面,连接时通过魔术贴的子面和母面配合使得固定套3两端相连,方便固定套与患者肢体连接。
在没有使用时,气泵41和电磁阀423均处于关闭状态,进行使用时控制部件5的控制过程:控制部件5先执行一段控制程序,控制其中一组充气柱42进气管道421上的电磁阀423开启,电磁阀423开启后控制气泵41开启,气泵41开启后将抽入充气柱42的气囊中,使得气囊鼓起,将患者的肢体固定,之后控制气泵41和该充气柱42进气管道421上的电磁阀423关闭;之后控制部件5执行一段延时程序,延时一段适合的时间后执行下一段控制程序,同时控制已充气的充气柱42出气管道上的电磁阀和未充气的充气柱42进气管道421上的电磁阀开启,之后开启气泵41,气泵41将充气抽入未充气的充气柱42内,使其气囊鼓起,之后关闭气泵41和所有电磁阀,控制程序再次进入延时程序,延时一段适合的时间,该过程为控制部件5对两组充气组合气泵41的一次控制过程,之后控制部件5循环上述控制过程,即可实现防压气囊组件4的防压疮功能。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每组所述连接板13上至少设有两组伸缩杆2及相应的固定套3;所述伸缩杆2的末端连接有一块移动块21,所述连接板13的侧边设有与移动块21对应的滑动槽131。固定套3与伸缩杆2连接,伸缩杆2通过移动块21在连接板13的滑动槽131口内滑动,进而改变固定套3之间的间距,便于肢体长度不同的患者进行使用,同时向患者手臂注射药物时,能够移动固定套3,露出患者需要进行药物注射的位置,还能方便监控患者手臂与针头部位接触的皮肤是否水肿;使用两个固定套3时,两个固定套3分贝固定患者肢体的两端,在手术时,患者的肢体在肢体两端的固定套3的托举下悬空,肢体不会与手术床6接触,进一步避免了肢体产生压疮的可能。
所述控制部件5内设有单片机控制系统;所述控制部件5设在气泵41侧面,分别连接气泵41和电磁阀423。单片机体积小,重量轻且集成度高,使用方便。
该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移动轨道11中间设有一个与移动板12配合的凹槽111,凹槽111中间设有滑移杆112;所述移动板12可活动的串在滑移杆112上。使用时移动轨道11通过两端的连接螺钉与手术床6固定连接,而移动板12嵌入移动轨道11的凹槽111中,并能沿着凹槽111进行滑动,移动板12被滑移杆112限制在凹槽111中,保证移动板12在使用时稳定,不会出现掉落现象,使得固定架使用安全可靠。
所述滑移杆112后部和中部位置对应的移动轨道11上还分别设有连通凹槽111的缺口113,缺口113连有与移动板12对应的卡槽114。防压手套在手术床6上使用完后,可以将固定套3的移动板12沿着滑移杆112滑动到缺口113位置,距离上端缺口113较近的一组移动板12向上移动到缺口113位置,另一组移动板12沿着移动杆移动到中间的缺口113位置,之后分别将移动板12绕着滑移杆112向移动轨道11的方向翻折,移动板12翻折到卡槽114位置时被卡住,而与移动板12进行连接的连接板13、固定套3等部件会随着移动板12翻折到床底,实现收纳,通过缺口113与卡槽114的设计,同时配合滑移杆112进行使用,便于使用后固定架的收纳。
实施例4:
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移动轨道11中间设有一个与移动板12配合的凹槽111,凹槽111中间设有滑移杆112;所述移动板12可活动的串在滑移杆112上。使用时移动轨道11通过两端的连接螺钉与手术床6固定连接,而移动板12嵌入移动轨道11的凹槽111中,并能沿着凹槽111进行滑动,移动板12被滑移杆112限制在凹槽111中,保证移动板12在使用时稳定,不会出现掉落现象,使得固定架使用安全可靠。
所述移动板12和连接板13之间连有可伸缩的高度调节杆14;所述高度调节杆14设有套杆141及外杆142;所述套杆141及外杆142之间设有限位机构143;所述伸缩杆2与高度调节杆14的结构和原理相同。套杆141与外杆142的配合实现高度调节杆14的高度调节,通过限位机构143实现高度限位,使得防压手套连接板13与移动板12之间的间距可调,以便与防压手套适用于不同规格的手术床6;而伸缩杆2实现调节,使固定套3与连接板13之间的间距可调,方便固定套3的使用。
所述限位装置包括圆孔144、通孔145及固定条146;所述圆孔144设置在外杆142上;所述通孔145设置在套杆141上;所述圆孔144、通孔145及固定条146相互匹配。使用时,套杆141在外杆142内移动,待移动到适合的高度后,将固定条146插入套杆141的通孔145与外杆142的圆孔144相重合的位置上,实现高度调节杆14的限位,操作与使用简单方便。
该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与实施例1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Claims (3)

1.一种术中防压肢体固定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支架(1)、伸缩杆(2)、固定套(3)、防压气囊组件(4)和控制部件(5);所述连接支架(1)包括移动轨道(11)、移动板(12)和连接板(13);所述移动轨道(11)有两个,均可拆卸的设置在手术床(6)的边沿,每个移动轨道(11)上活动连接有两组移动板(12),每组移动板(12)的末端还与连接板(13)连接;所述伸缩杆(2)的一端与连接板(13)连接,另一端连接固定套(3);所述固定套(3)内设有防压气囊组件(4);所述防压气囊组件(4)包括气泵(41)和两组充气柱(42),每组所述充气柱(42)至少包括三组充气囊,两组所述充气柱(42)中的充气囊相互间隔布置在固定套(3)内;同一组所述充气柱(42)的所有气囊均通过同一进气管道(421)连接气泵(41)的出气口,同一组所述充气柱(42)内的所有气囊均连有同一排气管道(422);两组所述进气管道(421)及排气管道(422)上均设有电磁阀(423);所述气泵(41)及电磁阀(423)分别连接控制部件(5);
所述移动轨道(11)中间设有一个与移动板(12)配合的凹槽(111),凹槽(111)中间设有滑移杆(112);所述移动板(12)可活动的套在滑移杆(112)上;
所述滑移杆(112)后部和中部位置对应的移动轨道(11)上还分别设有连通凹槽(111)的缺口(113),缺口(113)连有与移动板(12)对应的卡槽(114);
所述移动板(12)和连接板(13)之间连有可伸缩的高度调节杆(14);所述高度调节杆(14)设有套杆(141)及外杆(142);所述套杆(141)及外杆(142)之间设有限位机构(143);所述伸缩杆(2)与高度调节杆(14)的结构和原理相同;
所述限位装置包括圆孔(144)、通孔(145)及固定条(146);所述圆孔(144)设置在外杆(142)上;所述通孔(145)设置在套杆(141)上;所述圆孔(144)、通孔(145)及固定条(146)相互匹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术中防压肢体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连接板(13)上至少设有两组伸缩杆(2)及相应的固定套(3);所述伸缩杆(2)的末端连接有一块移动块(21),所述连接板(13)的侧边设有与移动块(21)对应的滑动槽(13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术中防压肢体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件(5)内设有单片机控制系统;所述控制部件(5)设在气泵(41)侧面,分别连接气泵(41)和电磁阀(423)。
CN202223006722.7U 2022-11-11 2022-11-11 一种术中防压肢体固定架 Active CN2193980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06722.7U CN219398044U (zh) 2022-11-11 2022-11-11 一种术中防压肢体固定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06722.7U CN219398044U (zh) 2022-11-11 2022-11-11 一种术中防压肢体固定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98044U true CN219398044U (zh) 2023-07-25

Family

ID=872370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06722.7U Active CN219398044U (zh) 2022-11-11 2022-11-11 一种术中防压肢体固定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980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27239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use for an adjustable radial and ulnar compression wristband
US9271738B2 (en) Device for control of difficult to compress hemorrhage
US10398423B2 (en) Organ retractor
CN207236937U (zh) 多用途支撑气垫
CN108703866A (zh) 一种被动踝泵运动装置
CN219398044U (zh) 一种术中防压肢体固定架
CN202191331U (zh) 压力止血装置
CN206355096U (zh) 一种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伤口加压固定带
CN209301558U (zh) 一种神经病人用的约束床架
CN109718045B (zh) 一种多姿态体位架
CN215839822U (zh) 一种康复训练用上肢固定装置
CN110464414A (zh) 一种带腿部固定的髂骨充气压力止血带
CN212679196U (zh) 一种用于腹腔手术的止血装置
CN110916748B (zh) 一种心内科抢救止血装置
CN211156704U (zh) 一种乳房手术后固定保护装置
CN114403978A (zh) 一种心内科临床压迫快速止血设备
CN208989529U (zh) 一种俯卧位医疗床
CN215229529U (zh) 一种用于重症监护室的四肢固定装置
CN215960534U (zh) 一种介入术后穿刺侧肢体约束装置
CN219230297U (zh) 一种多功能下肢皮肤牵引套
CN217311452U (zh) 一种输液手部外固定装置
CN104382628B (zh) 体外腹主动脉远端阻断装置
CN209316399U (zh) 一种抗血栓足活动带
CN213345795U (zh) 股动脉穿刺术后固定装置
CN211156033U (zh) 一种股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