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97920U - 一种瞬吸抑菌吸收物品 - Google Patents
一种瞬吸抑菌吸收物品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397920U CN219397920U CN202222713722.4U CN202222713722U CN219397920U CN 219397920 U CN219397920 U CN 219397920U CN 202222713722 U CN202222713722 U CN 202222713722U CN 219397920 U CN219397920 U CN 21939792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bsorption
- layer
- absorbent
- liquid
- bacteriostati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瞬吸抑菌吸收物品,该瞬吸抑菌吸收物品包括吸收主体和立体护围;吸收主体包括透液性表层、透气底层及设置在所述透液性表层和透气底层之间的吸收层;吸收层设置有凹槽结构和通孔结构;通孔结构设置在矩形凹槽结构的周边;凹槽结构填充有抑菌因子,所述抑菌因子为食品级茶多酚;立体护围设置在所述吸收主体两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瞬吸抑菌吸收物品吸收性好、干爽性好且能有效抑菌祛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理卫生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瞬吸抑菌吸收物品。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消费者对卫生吸收用品的要求不断提高,要求卫生吸收用品同时具备瞬吸、瞬干、柔软、透气、舒适等性能。然而,当前市面上的大部分吸收物品吸液后依旧存在下渗速度慢、吸收性差、干爽性差、抑菌效果差等问题,因此需要研发一种下渗速度快、吸收性好、干爽性好且具有优异抑菌性能的吸收物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瞬吸抑菌吸收物品,解决了现有吸收物品下渗速度慢、吸收性差、干爽性差、抑菌效果差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瞬吸抑菌吸收物品,所述瞬吸抑菌吸收物品包括吸收主体和立体护围;
所述吸收主体包括透液性表层、透气底层及设置在所述透液性表层和所述透气底层之间的吸收层;
所述吸收层设置有凹槽结构和通孔结构;
所述通孔结构设置在所述凹槽结构的周边;
所述凹槽结构填充有抑菌因子,所述抑菌因子为食品级茶多酚;
所述立体护围设置在所述吸收主体两侧。
优选地,所述透液性表层为热风无纺布,纤维旦数为0.5~2旦。
优选地,所述吸收层包括第一吸收层和第二吸收层;所述第一吸收层靠近所述透液性表层。
优选地,所述第一吸收层的上、下表面均设置有多个矩形凹槽结构;
所述矩形凹槽结构长度为3~5mm,宽度为2~3mm,深度为第一吸收层厚度的1/4~1/3。
优选地,所述第一吸收层设置有贯穿的多个通孔结构;
所述通孔结构的尺寸为1.5~3.5mm。
优选地,所述第一吸收层为聚氨酯泡沫棉、复合芯体、绒毛浆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二吸收层为聚氨酯泡沫棉、湿法造高吸水树脂吸水纸、无尘纸高吸水树脂吸水纸、干法吸水纸、复合芯体、绒毛浆结构或无纺布包裹湿法造高吸水树脂吸水纸。
优选地,所述湿法造高吸水树脂吸水纸包括两层原纸及分布在两层原纸之间的高吸水树脂;所述湿法造高吸水树脂吸水纸的克重为20~300g/m2;所述高吸水树脂的克重为10~300g/m2,粒径为30~100目,保水能力不低于25g/g,通液能力不低于0.1mL/min。
优选地,所述透气底层为PE底膜。
优选地,所述立体护围包括橡筋和无纺布。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瞬吸抑菌吸收物品在吸收层设置有凹槽结构和通孔结构,能加速液体下渗,在矩形凹槽结构中填充有抑菌因子,能有效抑菌;本实用新型中的瞬吸抑菌吸收物品具有液体下渗速度快、高吸收性、干爽性好、抑菌等性能。
(2)本实用新型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吸收层的上、下表面均设置有多个矩形凹槽结构,且在矩形凹槽结构的周边设置有多个贯穿通孔结构,其中,多个通孔结构和上表面的多个矩形凹槽结构的设计,能加速液体下渗,下表面的多个凹槽可作为液体的暂存区域,有效防止液体反渗,同时有利于液体在第二吸收层快速扩散。
(3)本实用新型的瞬吸抑菌吸收物品,省去了盖布和包裹层,可以减少生产工艺步骤及降低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瞬吸抑菌吸收物品吸收主体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瞬吸抑菌吸收物品的第一吸收层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瞬吸抑菌吸收物品的第一吸收层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瞬吸抑菌吸收物品的第一吸收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1-透液性表层;12-吸收层;121-第一吸收层;121a-矩形凹槽结构;121b-通孔结构;121c-抑菌因子;122-第二吸收层;13-透气底层;14-立体护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瞬吸抑菌吸收物品,所述瞬吸抑菌吸收物品包括吸收主体和立体护围14;
所述吸收主体包括透液性表层11、透气底层13及设置在所述透液性表层11和透气底层13之间的吸收层12;
所述吸收层12设置有矩形凹槽结构121a和通孔结构121b;
所述通孔结构121b设置在所述矩形凹槽结构121a的周边;
所述矩形凹槽结构121a填充有抑菌因子121c,所述抑菌因子121c为食品级茶多酚;
所述立体护围14设置在所述吸收主体两侧。
本实用新型附图仅仅为说明目的提供,图中各部件的比例不一定与实际产品一致。
在实用新型中的图1中,各层结构层之间是相互剥离的,这是为了清晰的表明本实用新型各结构层之间的位置关系,而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实际上各结构层之间是紧密贴合和/或部分贴合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瞬吸抑菌吸收物品在吸收层设置有凹槽结构和通孔结构,能加速液体下渗,在矩形凹槽结构中填充有抑菌因子食品级茶多酚(从市面上直接购买得到),能有效抑菌。
根据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透液性表层11为热风无纺布,纤维旦数为0.5~2旦;本实用新型透液性表层11选用细旦的热风无纺布,提高了吸收物品的柔软性。
根据一些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透液性表层11为双层菱形压花热风无纺布(新维盛集团,双层菱形压花热风无纺布,H13)。
根据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吸收层12包括第一吸收层121和第二吸收层122;所述第一吸收层121靠近所述透液性表层11。
根据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吸收层121的上、下表面均设置有多个矩形凹槽结构121a;所述矩形凹槽结构121a长度为3~5mm(例如,可以为3mm、3.5mm、4mm、4.5mm或5mm),宽度为2~3mm(例如,可以为2mm、2.2mm、2.4mm、2.6mm、2.8mm或3mm),深度为第一吸收层121厚度的1/4~1/3;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上”和“下”是针对使用过程中的位置关系做的限定,靠近人体一侧为上。
本实用新型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吸收层的上、下表面均设置有矩形凹槽;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吸收层的上、下表面设置的多个矩形凹槽结构的尺寸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吸收层的上下表面设置有多个矩形凹槽结构的尺寸相同(长度、宽度和深度均相同);在另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吸收层的上下表面设置有多个矩形凹槽结构的尺寸不同(长度、宽度和深度均不同)。
本实用新型第一吸收层上、下表面设置的凹槽可以对称排列,也可以交替排列;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吸收层上、下表面设置的凹槽是对称排列的(如图2);在另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吸收层上、下表面设置的凹槽是交替排列的(如图3)。
根据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吸收层121设置有贯穿的多个通孔结构121b;所述通孔的尺寸为1.5~3.5mm(例如,可以为1.5mm、1.6mm、1.8mm、2mm、2.2mm、2.4mm、2.6mm、2.8mm、3mm、3.2mm、3.4mm或3.5mm);本实用新型对于通孔结构121b的形状没有特殊要求,可以是矩形、圆形、椭圆形、菱形、星形或心形。
本实用新型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每个矩形凹槽结构的周边设置有贯穿第一吸收层的多个通孔结构,多个通孔结构例如均匀分布在矩形凹槽结构的周边,其中,设置在凹槽结构周边的多个通孔结构和上表面设置的多个凹槽,能加速液体下渗;下表面的多个凹槽能作为液体的暂存区液,可以有效防止液体反渗,同时有利于液体在第二吸收层的快速扩散。
本实用新型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表面设置的凹槽中填充有抑菌因子,下表面设置的凹槽中未填充抑菌因子;且上表面设置的凹槽中抑菌因子的填充厚度为凹槽深度的1/3~1/2,如此既可保证吸收物品具有优异的抑菌祛味效果,又能保证液体快速下渗。
根据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吸收层121为聚氨酯泡沫棉、复合芯体、绒毛浆结构。
根据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吸收层122为聚氨酯泡沫棉、湿法造高吸水树脂吸水纸、无尘纸高吸水树脂吸水纸、干法吸水纸、复合芯体、绒毛浆结构或无纺布包裹湿法造高吸水树脂吸水纸;本实用新型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吸收层为湿法造高吸水树脂复合纸,具有优异的吸收性能,能提高吸收用品的吸收量。
根据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湿法造高吸水树脂吸水纸包括两层原纸及分布在两层原纸之间的高吸水树脂;所述湿法造高吸水树脂吸水纸的克重为20~300g/m2;所述高吸水树脂的克重为10~300g/m2,粒径为30~100目,保水能力不低于25g/g,通液能力不低于0.1mL/min。
本实用新型对采用的高吸水树脂的种类没有特别的要求,采用常用于制备卫生吸收用品的高吸水树脂即可。
根据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透气底层13为PE底膜。
根据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立体护围14包括橡筋和无纺布。
本实用新型对瞬吸抑菌吸收物品的尺寸以及各层的长度、厚度没有特别的限制,采用现有常规的尺寸、长度、厚度即可。
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优点,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一种瞬吸抑菌吸收物品包括吸收主体和立体护围14;吸收主体包括透液性表层11、透气底层13及设置在透液性表层11和透气底层13之间的吸收层12;透液性表层11由纤维旦数为2旦的热风无纺布制成,吸收层12包括第一吸收层121和第二吸收层122;第一吸收层121由聚氨酯泡沫棉制得,第二吸收层122由克重为100g/m2的湿法造高吸水树脂吸水纸制成;第一吸收层121上下表面均设置有长度为5mm,宽度为3mm,深度为第一吸收层121厚度的1/3的矩形凹槽结构121a,在矩形凹槽结构121a的周边设置有多个直径为2mm的圆形通孔结构121b;且上表面矩形凹槽结构121a填充有抑菌因子121c食品级茶多酚;立体护围14由橡筋和无纺布复合得到,且设置在吸收主体两侧。
实施例2:
如图1-3所示,一种瞬吸抑菌吸收物品包括吸收主体和立体护围14;吸收主体包括透液性表层11、透气底层13及设置在透液性表层11和透气底层13之间的吸收层12;透液性表层11由纤维旦数为1.5旦的热风无纺布制成,吸收层12包括第一吸收层121和第二吸收层122;第一吸收层121由聚氨酯泡沫棉制得,第二吸收层122由克重为150g/m2的湿法造高吸水树脂吸水纸制成;第一吸收层121上下表面均设置有长度为4mm,宽度为2.5mm,深度为第一吸收层121厚度的1/3的矩形凹槽结构121a,在矩形凹槽结构121a的周边设置有多个直径为3.5mm的圆形通孔结构121b;且上表面矩形凹槽结构121a填充有抑菌因子121c食品级茶多酚;立体护围14由橡筋和无纺布复合得到,且设置在吸收主体两侧。
实施例3:
如图1-3所示,一种瞬吸抑菌吸收物品包括吸收主体和立体护围14;吸收主体包括透液性表层11、透气底层13及设置在透液性表层11和透气底层13之间的吸收层12;透液性表层11由纤维旦数为1.5旦的热风无纺布制成,吸收层12包括第一吸收层121和第二吸收层122;第一吸收层121由聚氨酯泡沫棉制得,第二吸收层122由克重为150g/m2的湿法造高吸水树脂吸水纸制成;第一吸收层121上表面设置有长度为3mm,宽度为2.5mm,深度为第一吸收层121厚度的1/4的矩形凹槽结构121a,第一吸收层121下表面均设置有长度为3mm,宽度为2mm,深度为第一吸收层121厚度的1/3的矩形凹槽结构121a,在矩形凹槽结构121a的周边设置有多个直径为3.5mm的圆形通孔结构121b;且上表面矩形凹槽结构121a填充有抑菌因子121c食品级茶多酚;立体护围14由橡筋和无纺布复合得到,且设置在吸收主体两侧。
实施例4:
如图1-3所示,一种瞬吸抑菌吸收物品包括吸收主体和立体护围14;吸收主体包括透液性表层11、透气底层13及设置在透液性表层11和透气底层13之间的吸收层12;透液性表层11由纤维旦数为1.5旦的纺粘无纺布制成,吸收层12包括第一吸收层121和第二吸收层122;第一吸收层121由湿法造高吸水树脂吸水纸制得,第二吸收层122由克重为70g/m2的湿法造高吸水树脂吸水纸制成;第一吸收层121上表面设置有长度为3mm,宽度为2mm,深度为第一吸收层121厚度的1/4的凹槽结构121a,第一吸收层121下表面均设置有长度为3mm,宽度为2mm,深度为第一吸收层121厚度的1/3的凹槽结构121a,在凹槽结构121a的周边设置有多个直径为1.5mm的圆形通孔结构121b;且上表面凹槽结构121a填充有抑菌因子121c食品级茶多酚;立体护围14由橡筋和无纺布复合得到,且设置在吸收主体两侧。
对比例1:
对比例1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吸收层121未设置通孔结构。
对比例2:
对比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吸收层121上表面未设置凹槽结构,无抑菌因子。
对比例3:
对比例3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吸收层121下表面未设置凹槽结构。
对比例4:
对比例4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吸收层121未设置凹槽结构。
本实用新型中对实施例和对比例制造的吸收物品进行了性能测试,性能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测试方法一:取动物血液2次,每次5mL,2次间隔10分钟,记录每次吸收完成的时间为吸收速度,单位s;反渗是每次加液5mL动物血液5min后,将1.2kg砝码压10g滤纸置于实施例和对比例制造的吸收物品上面1min,称量滤纸增加的重量,单位g。
测试方法二:随机找20人,将实施例、对比例制造的吸收物品进行佩戴试用,判定抑菌祛味效果。
表1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次吸收速度、第二次吸收速度、第一次反渗、第一次反渗性能的测试参考测试方法一;抑菌祛味效果的测试参考测试方法二。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7)
1.一种瞬吸抑菌吸收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瞬吸抑菌吸收物品包括吸收主体和立体护围;
所述吸收主体包括透液性表层、透气底层及设置在所述透液性表层和所述透气底层之间的吸收层;
所述吸收层设置有凹槽结构和通孔结构;
所述通孔结构设置在所述凹槽结构的周边;
所述凹槽结构填充有抑菌因子,所述抑菌因子为食品级茶多酚;
所述立体护围设置在所述吸收主体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瞬吸抑菌吸收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液性表层为热风无纺布,纤维旦数为0.5~2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瞬吸抑菌吸收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层包括第一吸收层和第二吸收层;所述第一吸收层靠近所述透液性表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瞬吸抑菌吸收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吸收层的上、下表面均设置有多个矩形凹槽结构;
所述矩形凹槽结构长度为3~5mm,宽度为2~3mm,深度为第一吸收层厚度的1/4~1/3。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瞬吸抑菌吸收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吸收层设置有贯穿的多个通孔结构;
所述通孔结构的尺寸为1.5~3.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瞬吸抑菌吸收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气底层为PE底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瞬吸抑菌吸收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立体护围包括橡筋和无纺布。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713722.4U CN219397920U (zh) | 2022-10-14 | 2022-10-14 | 一种瞬吸抑菌吸收物品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713722.4U CN219397920U (zh) | 2022-10-14 | 2022-10-14 | 一种瞬吸抑菌吸收物品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397920U true CN219397920U (zh) | 2023-07-25 |
Family
ID=872283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713722.4U Active CN219397920U (zh) | 2022-10-14 | 2022-10-14 | 一种瞬吸抑菌吸收物品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397920U (zh) |
-
2022
- 2022-10-14 CN CN202222713722.4U patent/CN21939792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15081769A1 (zh) | 一种具有三层结构的伤口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 |
RU2660303C2 (ru) | Впитывающее изделие | |
CN113693831A (zh) | 一种快速吸收干爽型吸收物品及其制造方法 | |
CN113730104A (zh) | 一种防漏卫生吸收用品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2754771A (zh) | 一种分离式卫生吸收用品 | |
CN113180927A (zh) | 一种凉爽环保型吸收物品及其制造方法 | |
CN110215349B (zh) | 一种复合芯体及使用该复合芯体的纸尿裤、生产工艺 | |
CN211750475U (zh) | 一种低回渗防溢乳垫 | |
CN113545917B (zh) | 一种抑菌快吸吸收用品及其制造方法 | |
CN110638578A (zh) | 一种新型结构的吸收用品 | |
CN215230677U (zh) | 一种吸收物品 | |
CN219397920U (zh) | 一种瞬吸抑菌吸收物品 | |
KR102513184B1 (ko) | 요실금용 흡수패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요실금용 팬티 | |
CN218979486U (zh) | 一种新型结构的吸收用品 | |
US20210315747A1 (en) | Absorbent article | |
KR20140145618A (ko) | 개선된 혈액 위킹성을 갖는 고밀도 흡수성 코어 | |
CN114010403A (zh) | 一种卫生吸收用品及其制备方法 | |
CN214208676U (zh) | 一种吸收物品 | |
CN114533398A (zh) | 一种吸收物品及其制备方法 | |
CN214208673U (zh) | 一种防漏卫生吸收用品 | |
CN214104886U (zh) | 纸尿裤 | |
CN214018141U (zh) | 一种卫生吸收用品的吸收芯体 | |
CN212234975U (zh) | 一种新型结构的吸收用品 | |
CN221180825U (zh) | 一种卫生吸收用品 | |
CN219307168U (zh) | 一种吸收物品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