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94791U - 一种太阳能电池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太阳能电池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94791U
CN219394791U CN202320027640.6U CN202320027640U CN219394791U CN 219394791 U CN219394791 U CN 219394791U CN 202320027640 U CN202320027640 U CN 202320027640U CN 219394791 U CN219394791 U CN 2193947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pper foil
binding post
electrically connected
diode
uti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2764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文江
白尚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Chengyu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Chengyu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Chengyu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Chengyu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2764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947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947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947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太阳能电池板,在光伏板本体的背面设有接线盒,在盒本体内设有绝缘底座,在绝缘底座上设有第一铜箔、第二铜箔、第三铜箔、第四铜箔,在第一铜箔上电连接有第一接线柱,在第二铜箔上电连接有第二接线柱,在第三铜箔上电连接有第三接线柱,在第四铜箔上电连接有第四接线柱;在第一铜箔的另一端电连接有正极接线柱,在第四铜箔的另一端电连接有负极接线柱,在第一铜箔与第二铜箔之间电连接有第一二极管,在第三铜箔与第四铜箔之间电连接有第二二极管。通过从原来设计在控制器内的线路板上面的防倒流二极管,改成设计在接线盒内,当这个二极管损坏需要更换时,不需要去拆卸控制器,维护起来简单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太阳能电池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太阳能光伏的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板。
背景技术
太阳能光伏全套系统一般由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控制器和负载等组成。
太阳能电池板是通过吸收太阳光,将太阳辐射能通过光电效应或者光化学效应直接或间接转换成电能的装置。
太阳能控制器是用来控制太阳能电池板给蓄电池充电,并且为电压灵敏设备提供负载控制电压的装置。
如公告号CN203562797U,专利主题名称为“一种太阳能控制器的太阳能电池防反接保护电路”,太阳能控制器用于太阳能电池对蓄电池的充电控制,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现有技术中的太阳能控制器,通常在充电主回路中,利用开关管控制正向充电,设有控制正向充电的开关管和防止夜间蓄电池反向放电倒流的二极管或开关管。也就是说,在现有技术中,防止夜间蓄电池反向放电倒流的二极管是设置在太阳能控制器里面的,它一般设置在控制器内部的线路板上的充电主回路中。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二极管在充电电流较大时,二极管会发热,容易引起二极管的损坏,此时更换二极管需要拆卸控制器的外壳,比较麻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实现的:一种太阳能电池板,包括接受太阳光照的光伏板本体,其中,在所述光伏板本体的背面设置有接线盒,所述接线盒外形为一个方形的盒本体,在所述盒本体内设有绝缘底座,在所述绝缘底座上依次设有第一铜箔、第二铜箔、第三铜箔、第四铜箔,在所述第一铜箔的一端电连接有第一接线柱,在所述第二铜箔的一端电连接有第二接线柱,在所述第三铜箔的一端电连接有第三接线柱,在所述第四铜箔的一端电连接有第四接线柱;在所述第一铜箔的另一端电连接有正极接线柱,在所述第四铜箔的另一端电连接有负极接线柱,在所述第一铜箔与所述第二铜箔之间电连接有第一二极管,在所述第三铜箔与所述第四铜箔之间电连接有第二二极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将现有技术中的防倒流的二极管,从原来设计在控制器内的线路板上面的,改成设计在太阳能电池板的接线盒内,当这个二极管损坏需要更换时,不需要去拆卸控制器,维护起来简单方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接线柱、所述第二接线柱、所述第三接线柱、所述第四接线柱设置在所述盒本体的同一侧。选用该设计的目的:设计在同一侧,接线整齐,美观实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负极接线柱与所述正极接线柱设置在所述盒本体的另一侧。选用该设计的目的:设计在同一侧,接线整齐,美观实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指向蓄电池的正极,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指向蓄电池的负极。选用该设计的目的: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能,在蓄电池的正负极都设置防倒流二极管,方便用户自主选择。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接线盒的示意图。
标记说明:1、盒本体;2、绝缘底座;3、第一铜箔;4、第二铜箔;5、第三铜箔;6、第四铜箔;7、负极接线柱;8、正极接线柱;9、第一接线柱;10、第二接线柱;11、第三接线柱;12、第四接线柱;13、第一二极管;14、第二二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太阳能电池板,包括接受太阳光照的光伏板本体,其中,在光伏板本体的背面设置有接线盒,由于光伏本体为一个框架结构,为了能充分接受光照,它基本上是处于倾斜状态,所以它的背面不会受到日晒雨淋,接线盒安装在此处,可以延长接线盒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申请的实施例中,接线盒外形为一个方形的盒本体1,可以翻盖式地打开,由塑料制成,在盒本体1上设置密封圈,接线盒合上后,可以更好地防水。在盒本体1的内部早间部分设有绝缘底座2。
在本实用新型申请的实施例中,在绝缘底座2上依次均布地设有第一铜箔3、第二铜箔4、第三铜箔5、第四铜箔6,在第一铜箔3的一端电连接有第一接线柱9,在第二铜箔4的一端电连接有第二接线柱10,在第三铜箔5的一端电连接有第三接线柱11,在第四铜箔6的一端电连接有第四接线柱12;第一接线柱9、第二接线柱10、第三接线柱11、第四接线柱12的位置都在盒本体1的同一侧外边。
在本实用新型申请的实施例中,在第一铜箔3的另一端电连接有正极接线柱8,使用时,正极接线柱8与蓄电池的正极电连接,在第四铜箔6的另一端电连接有负极接线柱7,负极接线柱7与蓄电池的负极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申请的实施例中,在第一铜箔3与第二铜箔4之间电连接有第一二极管13,在第三铜箔5与第四铜箔6之间电连接有第二二极管14。
在本实用新型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二极管13的阴极指向蓄电池的正极,第二二极管的阳极指向蓄电池的负极。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能,在蓄电池的正负极都设置防倒流二极管,用户可以自主选择接一个还是接两个二极管。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太阳能电池板,平常使用时,正极接线柱8与蓄电池的正极电连接,负极接线柱7与蓄电池的负极电连接,如果要防止蓄电池电倒流,可以在选择第二接线柱10连接太阳能光伏电池板的正极;如果不需要防止蓄电池倒流(因为有的控制器中已经有防倒流电路),则选择第一接线柱9连接太阳能光伏电池板的正极。为了双保险起见,可以在第三接线柱11连接太阳能光伏电池板的负极,如果不需要双保险,可以在第四接线柱12连接太阳能光伏电池板的负极。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太阳能电池板,将现有技术中的防倒流的二极管,从原来设计在控制器内的线路板上面的,改成设计在接线盒内,当这个二极管损坏需要更换时,不需要去拆卸控制器,从而操作方便。并且设计了两个防倒流二极管,增加了安全系数,根据客户对使用场景的要求,自主选择接线方式。
以上仅就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不仅局限于以上实施例,其具体结构允许有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Claims (4)

1.一种太阳能电池板,包括接受太阳光照的光伏板本体,其特征是:在所述光伏板本体的背面设置有接线盒,所述接线盒外形为一个方形的盒本体(1),在所述盒本体(1)内设有绝缘底座(2),在所述绝缘底座(2)上依次设有第一铜箔(3)、第二铜箔(4)、第三铜箔(5)、第四铜箔(6),在所述第一铜箔(3)的一端电连接有第一接线柱(9),在所述第二铜箔(4)的一端电连接有第二接线柱(10),在所述第三铜箔(5)的一端电连接有第三接线柱(11),在所述第四铜箔(6)的一端电连接有第四接线柱(12);在所述第一铜箔(3)的另一端电连接有正极接线柱(8),在所述第四铜箔(6)的另一端电连接有负极接线柱(7),在所述第一铜箔(3)与所述第二铜箔(4)之间电连接有第一二极管(13),在所述第三铜箔(5)与所述第四铜箔(6)之间电连接有第二二极管(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电池板,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接线柱(9)、所述第二接线柱(10)、所述第三接线柱(11)、所述第四接线柱(12)设置在所述盒本体(1)的同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电池板,其特征是:所述负极接线柱(7)与所述正极接线柱(8)设置在所述盒本体(1)的另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电池板,其特征是:所述第一二极管(13)的阴极指向蓄电池的正极,所述第二二极管(14)的阳极指向蓄电池的负极。
CN202320027640.6U 2023-01-06 2023-01-06 一种太阳能电池板 Active CN2193947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27640.6U CN219394791U (zh) 2023-01-06 2023-01-06 一种太阳能电池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27640.6U CN219394791U (zh) 2023-01-06 2023-01-06 一种太阳能电池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94791U true CN219394791U (zh) 2023-07-21

Family

ID=871966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27640.6U Active CN219394791U (zh) 2023-01-06 2023-01-06 一种太阳能电池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947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355291B1 (en) Modular electric power system with a renewable energy power generating apparatus
JP2011155820A (ja) 太陽電池電源装置及び太陽電池を用いた二次電池の充電方法
CN203933499U (zh) 一种太阳能手表
CN202158488U (zh) 充电电池和干电池合用型太阳能灯
CN219394791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板
CN101639188A (zh) 一种太阳能白光led一体化照明系统
CN103024993A (zh) 一种节能室外照明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US20090284217A1 (en) Solar power charging device with self-protection function
CN205900734U (zh) 具有降低输出电压功能的锂电池
TWI686564B (zh) 複合型綠能路燈裝置
CN201918747U (zh) 一种太阳能与风能充电器
CN214147494U (zh) 一种多能源供电的镁空燃料电池灯
CN209748251U (zh) 一种用于客运列车上的光伏充电器
CN101350530B (zh) 一种具有照明功能的充电器
CN211780716U (zh) 一种基于自动保护的钛酸锂电池的太阳能路灯
CN209709738U (zh) 一种基于多太阳能电池板和多充电电池的供电系统
CN201044371Y (zh) 电子计算器的太阳能充电装置
CN211830244U (zh) 一种纽扣电池电容供电的obu
EP2120311A1 (en) Solar power charging device with self-protection function
CN216773358U (zh) 一种便携式金属空气电源
CN216960265U (zh) 太阳能路灯控制电路及其灯具
CN215185985U (zh) 一种太阳能led屏智能化充放电控制系统
CN215378801U (zh) 基于气体压差和光能的发电供电系统
CN210602157U (zh) 一种空调器的供电电路
CN116317064B (zh) 一种适用于高海拔地区的便携式微型独立光伏发电及储能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