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94456U - 一种电池用智能管理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用智能管理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94456U
CN219394456U CN202320286781.XU CN202320286781U CN219394456U CN 219394456 U CN219394456 U CN 219394456U CN 202320286781 U CN202320286781 U CN 202320286781U CN 219394456 U CN219394456 U CN 2193944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or
triode
control circuit
module
inter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8678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牛文斌
於磊
牛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mart Action Lithium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mart Action Lithium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mart Action Lithium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mart Action Lithium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8678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944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944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944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池管理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用智能管理电路,其包括物联网模块、模拟前端模块和辅助控制模块,所述模拟前端模块和所述辅助控制模块均连接于所述物联网模块,所述辅助控制模块还连接于所述模拟前端模块,所述物联网模块、所述模拟前端模块和所述辅助控制模块集成设置。本申请具有降低电池管理的成本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用智能管理电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管理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用智能管理电路。
背景技术
电池作为日常使用的储蓄电能的装置,在电池使用工况要求高的环境,需要对电池的工作状态、使用寿命等进行监控与管理,以使电池的能够进行合理的使用。
相关技术中,对于电池的监控采用单一的处理芯片,并且处理芯片与外围部分立设置,在开发人员进行开发时,需要自行适配开发,集成度低并且开发难度大,增加了电池管理的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降低电池管理的成本,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用智能管理电路。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池用智能管理电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电池用智能管理电路,包括物联网模块、模拟前端模块和辅助控制模块,所述模拟前端模块和所述辅助控制模块均连接于所述物联网模块,所述辅助控制模块还连接于所述模拟前端模块,所述物联网模块、所述模拟前端模块和所述辅助控制模块集成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模拟前端模块获取电池的数据信息,并且物联网模块基于数据信息处理,然后输出控制从而管理电池,三者集成设置,能够提高集成度,简化连接,从而降低成本,并且不需要开发人员进行适配,能够降低开发难度。辅助控制模块分担物联网模块的部分任务,降低物联网模块的压力。
可选的,所述辅助控制模块包括辅助控制芯片U1、第一控制电路和第二控制电路,所述第一控制电路连接于所述辅助控制芯片U1,所述第一控制电路还连接于所述模拟前端模块,所述第二控制电路连接于所述辅助控制芯片U1,所述第二控制电路还连接于所述物联网模块。
可选的,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包括电阻器R2、电阻器R3、电阻器R6、电阻器R7、电阻器R8、电阻器R9、稳压二极管ZD1、电容器C4、三极管Q1、MOS管Q2和MOS管Q3,所述电阻器R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模拟前端模块,所述电阻器R2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于所述电容器C4,所述电容器C4的另一端连接于接地端,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于所述电阻器R9,所述电阻器R9的另一端连接于接地端,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于所述MOS管Q2的源极,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还连接于所述模拟前端模块,所述MOS管Q2的漏极连接于所述电阻器R6,所述电阻器R6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MOS管Q2的源极还连接于所述电阻器R3,所述电阻器R3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MOS管Q3的漏极,所述MOS管Q2的栅极连接于所述MOS管Q3的漏极,所述MOS管Q3的源极连接于接地端,所述MOS管Q3的栅极连接于所述电阻器R7,所述电阻器R7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辅助控制模块,所述电阻器R8的一端连接于所述MOS管Q3的栅极,所述电阻器R8的另一端连接于接地端,所述稳压二极管ZD1的阴极端连接于所述电阻器R2与所述模拟前端模块的连接点,所述稳压二极管ZD1的阳极端连接于接地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辅助控制模块控制模拟前端模块是否接收能够接收传感器的数据,并且其中稳压二极管ZD1的设置能够起到保护作用。
可选的,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包括通讯控制电路、休眠控制电路、复位控制电路和开关控制电路,所述通讯控制电路、所述休眠控制电路、所述复位控制电路和所述开关控制电路均连接于所述辅助控制芯片U1,所述通讯控制电路、所述休眠控制电路、所述复位控制电路和所述开关控制电路还均连接于物联网模块,所述通讯控制电路用于控制所述辅助控制芯片U1与所述物联网模块是否通讯,所述休眠控制电路用于控制物联网模块是否进入休眠,所述复位控制电路用于控制所述物联网模块是否复位,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用于控制所述物联网模块是否能够得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辅助控制模块控制物联网模块的部分功能,起到相互配合的作用,并且,在不需要使用物联网模块时,其进入休眠状态能够降低功耗。
可选的,所述通讯控制电路包括电阻器R23、电阻器R24、电阻器R25a、电阻器R25b、电阻器R26、电容器C14、电容器C15、三极管Q6和三极管Q7,所述电阻器R24一端连接于供电端,所述电阻器R24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三极管Q6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6的集电极连接于所述物联网模块,所述三极管Q6的发射极连接于所述辅助控制芯片U1,所述三极管Q6的基极连接于所述电阻器R23,所述电阻器R23的另一端连接于供电端,所述电容器C14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三极管Q6的基极,所述电容器C14的另一端连接于供电端;
所述电阻器R25a连接于所述物联网模块,所述电阻器R25a的另一端连接于三极管Q7的基极,所述电容器C15与所述电阻器R25a并联,所述三极管Q7的发射极连接于所述物联网模块,所述三极管Q7的集电极连接于所述电阻器R26,所述电阻器R26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辅助控制芯片U1,所述电阻器R25b为上拉电阻,所述电阻器R25b连接于所述电阻器R26与所述辅助控制芯片U1的连接点上。
可选的,所述休眠控制电路包括电阻器R27、电阻器R28、电阻器R29和三极管Q8,所述电阻器R28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辅助控制芯片U1,所述电阻器R28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电阻器R27,所述电阻器R27的另一端连接于接地端,所述三极管Q8的基极连接于所述电阻器R27和电阻器28的连接点上,所述三极管Q8的发射极连接于接地端,所述三极管Q8的集电极连接于电阻器R29,所述电阻器R29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物联网模块,所述三极管Q8的集电极还连接于所述物联网模块。
可选的,所述复位控制电路包括电阻器R30、电阻器R31、电阻器R32、电容器C20和三极管Q9,所述电阻器R3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辅助控制模块,所述电阻器R31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电阻器R30,所述电阻器R30的另一端连接于接地端,所述三级管Q9的基极连接于所述电阻器R31和所述电阻器R30的连接点上,所述三极管Q9的集电极连接于所述电阻器R32,所述电阻器R32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物联网模块,所述三极管Q9的发射极连接于接地端,所述电容器C20的一端连接于接地端,所述电容器C2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器R32与所述物联网模块的连接点上。
可选的,所述辅助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三控制电路,所述第三控制电路包括电阻器R20、电阻器R21、电阻器R22、三极管Q5和MOS管Q4,所述电阻器R2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辅助控制芯片U1,所述电阻器R22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三极管Q5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5的发射极连接于接地端,所述三极管Q5的集电极连接于所述MOS管Q4的栅极,所述MOS管4的漏极连接于供电端,所述电阻器R20的一端连接于所述MOS管Q4的栅极,所述电阻器R20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MOS管Q4的源极,所述MOS管Q4的源极用于供电,所述电阻器R21的一端连接于三极管Q5的基极,所述电阻器R21的另一端连接于接地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再不需要进行数据发送时,第三控制电路断开,以使GPRS部分失电,从而降低功耗。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利用模拟前端模块获取电池的数据信息,并且物联网模块基于数据信息处理,然后输出控制从而管理电池,三者集成设置,能够提高集成度,简化连接,从而降低成本,并且不需要开发人员进行适配,能够降低开发难度。辅助控制模块分担物联网模块的部分任务,降低物联网模块的压力;
辅助控制模块控制模拟前端模块是否接收能够接收传感器的数据,并且其中稳压二极管ZD1的设置能够起到保护作用;
利用辅助控制模块控制物联网模块的部分功能,起到相互配合的作用,并且,在不需要使用物联网模块时,其进入休眠状态能够降低功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展示整体的连接框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辅助控装置模块的连接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控制电路的连接框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物联网芯片U3的原理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辅助控制芯片U1的原理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控制电路的原理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模拟前端芯片U2的原理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扩展接口的原理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控制电路的原理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控制电路的原理图。
附图标记说明:1、模拟前端模块;2、物联网模块;3、辅助控制模块;31、第一控制电路;32、第二控制电路;321、通讯控制电路;322、休眠控制电路;323、复位控制电路;324、开关控制电路;33、第三控制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10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电池用智能管理电路。参照图1,一种电池用智能管理电路包括物联网模块2、模拟前端模块1和辅助控制模块3,辅助前端模块和辅助控制模块3均连接于物联网模块2,辅助控制模块3还连接于模拟前端模块1,物联网模块2、模拟前端模块1和辅助控制模块3集成设置。
模拟前端模块1用于获取电池的各项数据信息并传输至物联网模块2,物联网模块2根据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并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从而对电池进行智能管理,其中辅助控制模块3则是用于分担部分任务,从而协助物联网模块2,降低物联网模块2的处理压力。
一种电池用智能管理电路还包括供电端V33和供电端4V0,两者提供的电压不同,均用于供电。
参照图2和图3,辅助控制模块3包括辅助控制芯片U1、第一控制电路31、第二控制电路32和第三控制电路33,第一控制电路31、第二控制电路32和第三控制电路33均连接于辅助控制芯片U1。
参照图4,物联网模块2包括物联网芯片U3,物联网芯片U3可选型号为N706。
参照图5、图6和图7,模拟前端模块1包括模拟前端芯片U2,可选用的型号为SH367309。模拟前端芯片U2的引脚与其他电路的连接此处不再赘述,见附图7。
第一控制电路31包括电阻器R2、电阻器R3、电阻器R6、电阻器R7、电阻器R8、电阻器R9、稳压二极管ZD1、电容器C4、三极管Q1、MOS管Q2和MOS管Q3,电阻器R2的一端连接于模拟前端芯片U2的40引脚,电阻器R2的另一端连接于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于电容器C4,电容器C4的另一端连接于接地端,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于电阻器R9,电阻器R9的另一端连接于接地端,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于MOS管Q2的源极,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还连接于模拟前端芯片U2的33引脚, MOS管Q2的漏极连接于电阻器R6,电阻器R6的另一端连接于三极管Q1的基极, MOS管Q2的源极还连接于电阻器R3,电阻器R3的另一端连接于MOS管Q3的漏极, MOS管Q2的栅极连接于MOS管Q3的漏极, MOS管Q3的源极连接于接地端, MOS管Q3的栅极连接于电阻器R7,电阻器R7的另一端连接于辅助控制模块3,电阻器R8的一端连接于MOS管Q3的栅极,电阻器R8的另一端连接于接地端,稳压二极管ZD1的阴极端连接于电阻器R2与模拟前端芯片U2的40引脚的连接点,稳压二极管ZD1的阳极端连接于接地端。
辅助控制芯片U1的29引脚输出高电平,MOS管Q3导通,MOS管Q2的栅极接地,此时MOS管Q2导通,致使模拟前端芯片U1的33引脚和三极管Q1的基极均接地,模拟前端芯片U1的33引脚转换为低电平,此时模拟前端芯片U1处于不工作状态。相应的,辅助控制芯片U1的29引脚输出低电平,则模拟前端芯片U1的33引脚转换为高电平,此时模拟前端芯片U1工作。
参照图7和图8,模拟前端芯片U2还连接有外扩接口J1,外扩接口J1用于连接外部传感器等,外部传感器用于检测电池的各项参数、数据,从而使模拟前端芯片U2能够获取电池的数据,外扩接口J1的设置为拆装提供便利性。辅助控制芯片U1还连接有外扩接口J2,外扩接口J2用于连接指示灯、按键等,用于二次开发使用。
参照图3,第二控制电路32包括通讯控制电路321、休眠控制电路322、复位控制电路323和开关控制电路324。通讯控制电路321、休眠控制电路322、复位控制电路323和开关控制电路324均连接于辅助控制芯片U1,通讯控制电路321、休眠控制电路322、复位控制电路323和开关控制电路324还均连接于物联网模块2。
参照图9,通讯控制电路321包括电阻器R23、电阻器R24、电阻器R25a、电阻器R25b、电阻器R26、电容器C14、电容器C15、三极管Q6和三极管Q7,电阻器R24一端连接于供电端,电阻器R24的另一端连接于三极管Q6的集电极,三极管Q6的集电极连接于物联网芯片U3的28引脚,三极管Q6的发射极连接于辅助控制芯片U1的30引脚,三极管Q6的基极连接于电阻器R23,电阻器R23的另一端连接于供电端,电容器C14的一端连接于三极管Q6的基极,电容器C14的另一端连接于供电端。电阻器R25a连接于物联网芯片U3的24引脚,电阻器R25a的另一端连接于三极管Q7的基极,电容器C15与电阻器R25a并联,三极管Q7的发射极连接于物联网芯片U3的29引脚,三极管Q7的集电极连接于电阻器R26,电阻器R26的另一端连接于辅助控制芯片U1的31引脚,电阻器R25b为上拉电阻,电阻器R25b连接于电阻器R26与辅助控制芯片U1的31引脚的连接点上。
物联网芯片U3的24引脚输出高电平,三极管Q6和三极管Q7均导通,此时物联网芯片U3和辅助控制芯片U1连通,从而实现数据传输。物联网芯片U3的24引脚输出低电平,此时,三极管Q6和三极管Q7不导通,物联网芯片U3的28引脚和29引脚均与辅助控制芯片U1断开,两者无法进行数据传输。
参照图9,休眠控制电路322包括电阻器R27、电阻器R28、电阻器R29和三极管Q8,电阻器R28的一端连接于辅助控制芯片U1的26引脚,电阻器R28的另一端连接于电阻器R27,电阻器R27的另一端连接于接地端,三极管Q8的基极连接于电阻器R27和电阻器28的连接点上,三极管Q8的发射极连接于接地端,三极管Q8的集电极连接于电阻器R29,电阻器R29的另一端连接于物联网芯片U3的24引脚,三极管Q8的集电极还连接于物联网芯片U3的19引脚。
辅助控制芯片U1的26引脚输出高电平,此时三极管Q8导通,物联网芯片U3的24引脚和19引脚均接地,此时物联网芯片U3进入休眠模式,用以降低功耗,当需要物联网芯片U3接收数据并进行处理时,辅助控制芯片U1的26引脚输出低电平,此时三极管Q8不导通,物联网芯片U3则由休眠模式转换为工作模式。
参照图9,复位控制电路323包括电阻器R30、电阻器R31、电阻器R32、电容器C20和三极管Q9,电阻器R31的一端连接于辅助控制芯片U1的4引脚,电阻器R31的另一端连接于电阻器R30,电阻器R30的另一端连接于接地端,三级管Q9的基极连接于电阻器R31和电阻器R30的连接点上,三极管Q9的集电极连接于电阻器R32,电阻器R32的另一端连接于物联网芯片U3的15引脚,三极管Q9的发射极连接于接地端,电容器C20的一端连接于接地端,电容器C20的另一端连接电阻器R32与物联网芯片U3的15引脚的连接点上。
辅助控制芯片U1的4引脚输出高电平,此时三极管Q9导通,物联网芯片U3的15引脚接地,物联网芯片U3复位,辅助控制芯片U1的4引脚预设时间内转换为低电平,三极管Q9不导通,物联网芯片U3的15引脚不接地,此时物联网芯片U3完成复位。
参照图9,开关控制电路324包括电阻器R33、电阻器R34、电阻器R35、电容器C21和三极管Q10,电阻器R34的一端连接于辅助控制芯片U1的14引脚,电阻器R34的另一端连接于电阻器R33,电阻器R33的另一端连接于接地端,三极管Q10的基极连接于电阻器R33与电阻器R34的连接点上,三极管Q19的集电极连接于电阻器R35,电阻器R35的另一端连接于物联网芯片U3的7引脚,三极管Q10的发射极连接于接地端,电容器C21的一端连接于接地端,电容器C21的另一端连接于电阻器R35与物联网芯片U3的7的连接点上。
物联网芯片U3的7引脚为开关引脚,能够控制物联网芯片U3的开与关。当辅助控制芯片U1的14引脚输出高电平时,三极管Q10导通,此时物联网芯片U3的7引脚接地,物联网芯片U3转入关闭状态,当辅助控制芯片U1的14引脚输出低电平时,三极管Q10不导通,此时物联网芯片U3的7引脚不接地,物联网芯片U3转入开启状态。
参照图10,辅助控制模块3还包括第三控制电路33,第三控制电路33包括电阻器R20、电阻器R21、电阻器R22、三极管Q5和MOS管Q4,电阻器R22的一端连接于辅助控制芯片U1的11引脚,电阻器R22的另一端连接于三极管Q5的基极,三极管Q5的发射极连接于接地端,三极管Q5的集电极连接于MOS管Q4的栅极, MOS管Q4的漏极连接于供电端,电阻器R20的一端连接于MOS管Q4的栅极,电阻器R20的另一端连接于MOS管Q4的源极, MOS管Q4的源极用于供电,电阻器R21的一端连接于三极管Q5的基极,电阻器R21的另一端连接于接地端。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电池用智能管理电路的实施原理为:物联网模块2、模拟前端模块1和辅助控制模块3三者集成设置,能够简化连接电路,提高集成度,并且开发人员无需进行适配,能够降低开发难度。模拟前端模块1获取电池数据后,物联网模块2能够根据数据进行处理,并相应的输出控制,从而管理电池的使用,并且还能够利用GPRS联网部分将通过网络向外发送。
模拟前端芯片通过扩展口J1接收传感器的检测数据并传输至物联网芯片U3,物联网芯片U3基于检测数据进行计算处理,并对电池进行管理。物联网芯片U3能够利用通讯控制电路321控制是否与辅助控制芯片U1进行数据通讯,辅助控制芯片U1的24引脚输出高电平信号,即可控制三极管Q6和三极管Q7导通,从而控制辅助控制芯片U1与物联网芯片U3连通,进而进行通讯。
辅助控制芯片U1的26引脚输出高电平,则三极管Q8导通,此时物联网芯片U3的24引脚接地,即通讯控制电路321断开,物联网芯片U3的19引脚接地,此时物联网芯片U3不再进行数据传输,进入休眠状态,实现降低功耗的目的。
辅助控制芯片U1的4引脚输出高电平后,三极管Q9导通,物联网芯片U3的15引脚接地,此时物联网芯片U3复位。
辅助控制芯片U1的14引脚输出高电平后,三极管Q10导通,物联网芯片U3的14引脚接地,此时物联网芯片U3的7引脚接地,即物联网芯片U3的开关被关闭,此时物联网芯片U3不工作。物联网芯片U3的7引脚为开关引脚,用于控制物联网芯片U3是否工作。
第三控制电路33则是在辅助控制芯片U1的作用下控制是否为GPRS联网部分供电。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本说明书(包括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者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Claims (9)

1.一种电池用智能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物联网模块(2)、模拟前端模块(1)和辅助控制模块(3),所述模拟前端模块(1)和所述辅助控制模块(3)均连接于所述物联网模块(2),所述辅助控制模块(3)还连接于所述模拟前端模块(1),所述物联网模块(2)、所述模拟前端模块(1)和所述辅助控制模块(3)集成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用智能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控制模块(3)包括辅助控制芯片U1、第一控制电路(31)和第二控制电路(32),所述第一控制电路(31)连接于所述辅助控制芯片U1,所述第一控制电路(31)还连接于所述模拟前端模块(1),所述第二控制电路(32)连接于所述辅助控制芯片U1,所述第二控制电路(32)还连接于所述物联网模块(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池用智能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31)包括电阻器R2、电阻器R3、电阻器R6、电阻器R7、电阻器R8、电阻器R9、稳压二极管ZD1、电容器C4、三极管Q1、MOS管Q2和MOS管Q3,所述电阻器R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模拟前端模块(1),所述电阻器R2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于所述电容器C4,所述电容器C4的另一端连接于接地端,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于所述电阻器R9,所述电阻器R9的另一端连接于接地端,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于所述MOS管Q2的源极,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还连接于所述模拟前端模块(1),所述MOS管Q2的漏极连接于所述电阻器R6,所述电阻器R6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MOS管Q2的源极还连接于所述电阻器R3,所述电阻器R3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MOS管Q3的漏极,所述MOS管Q2的栅极连接于所述MOS管Q3的漏极,所述MOS管Q3的源极连接于接地端,所述MOS管Q3的栅极连接于所述电阻器R7,所述电阻器R7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辅助控制模块(3),所述电阻器R8的一端连接于所述MOS管Q3的栅极,所述电阻器R8的另一端连接于接地端,所述稳压二极管ZD1的阴极端连接于所述电阻器R2与所述模拟前端模块(1)的连接点,所述稳压二极管ZD1的阳极端连接于接地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池用智能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电路(32)包括通讯控制电路(321)、休眠控制电路(322)、复位控制电路(323)和开关控制电路(324),所述通讯控制电路(321)、所述休眠控制电路(322)、所述复位控制电路(323)和所述开关控制电路(324)均连接于所述辅助控制芯片U1,所述通讯控制电路(321)、所述休眠控制电路(322)、所述复位控制电路(323)和所述开关控制电路(324)还均连接于物联网模块(2),所述通讯控制电路(321)用于控制所述辅助控制芯片U1与所述物联网模块(2)是否通讯,所述休眠控制电路(322)用于控制物联网模块(2)是否进入休眠,所述复位控制电路(323)用于控制所述物联网模块(2)是否复位,所述开关控制电路(324)用于控制所述物联网模块(2)是否能够得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池用智能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控制电路(321)包括电阻器R23、电阻器R24、电阻器R25a、电阻器R25b、电阻器R26、电容器C14、电容器C15、三极管Q6和三极管Q7,所述电阻器R24一端连接于供电端,所述电阻器R24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三极管Q6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6的集电极连接于所述物联网模块(2),所述三极管Q6的发射极连接于所述辅助控制芯片U1,所述三极管Q6的基极连接于所述电阻器R23,所述电阻器R23的另一端连接于供电端,所述电容器C14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三极管Q6的基极,所述电容器C14的另一端连接于供电端;
所述电阻器R25a连接于所述物联网模块(2),所述电阻器R25a的另一端连接于三极管Q7的基极,所述电容器C15与所述电阻器R25a并联,所述三极管Q7的发射极连接于所述物联网模块(2),所述三极管Q7的集电极连接于所述电阻器R26,所述电阻器R26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辅助控制芯片U1,所述电阻器R25b为上拉电阻,所述电阻器R25b连接于所述电阻器R26与所述辅助控制芯片U1的连接点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池用智能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休眠控制电路(322)包括电阻器R27、电阻器R28、电阻器R29和三极管Q8,所述电阻器R28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辅助控制芯片U1,所述电阻器R28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电阻器R27,所述电阻器R27的另一端连接于接地端,所述三极管Q8的基极连接于所述电阻器R27和电阻器28的连接点上,所述三极管Q8的发射极连接于接地端,所述三极管Q8的集电极连接于电阻器R29,所述电阻器R29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物联网模块(2),所述三极管Q8的集电极还连接于所述物联网模块(2)。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池用智能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控制电路(323)包括电阻器R30、电阻器R31、电阻器R32、电容器C20和三极管Q9,所述电阻器R3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辅助控制模块(3),所述电阻器R31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电阻器R30,所述电阻器R30的另一端连接于接地端,所述三极管Q9的基极连接于所述电阻器R31和所述电阻器R30的连接点上,所述三极管Q9的集电极连接于所述电阻器R32,所述电阻器R32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物联网模块(2),所述三极管Q9的发射极连接于接地端,所述电容器C20的一端连接于接地端,所述电容器C2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器R32与所述物联网模块(2)的连接点上。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池用智能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控制电路(324)包括电阻器R33、电阻器R34、电阻器R35、电容器C21和三极管Q10,所述电阻器R34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辅助控制芯片U1,所述电阻器R34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电阻器R33,所述电阻器R33的另一端连接于接地端,所述三极管Q10的基极连接于所述电阻器R33与所述电阻器R34的连接点上,所述三极管Q19的集电极连接于所述电阻器R35,所述电阻器R35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物联网模块(2),所述三极管Q10的发射极连接于接地端,所述电容器C21的一端连接于接地端,所述电容器C21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电阻器R35与所述物联网模块(2)的连接点上。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池用智能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控制模块(3)还包括第三控制电路(33),所述第三控制电路(33)包括电阻器R20、电阻器R21、电阻器R22、三极管Q5和MOS管Q4,所述电阻器R2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辅助控制芯片U1,所述电阻器R22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三极管Q5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5的发射极连接于接地端,所述三极管Q5的集电极连接于所述MOS管Q4的栅极,所述MOS管Q4的漏极连接于供电端,所述电阻器R20的一端连接于所述MOS管Q4的栅极,所述电阻器R20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MOS管Q4的源极,所述MOS管Q4的源极用于供电,所述电阻器R21的一端连接于三极管Q5的基极,所述电阻器R21的另一端连接于接地端。
CN202320286781.XU 2023-02-11 2023-02-11 一种电池用智能管理电路 Active CN2193944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86781.XU CN219394456U (zh) 2023-02-11 2023-02-11 一种电池用智能管理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86781.XU CN219394456U (zh) 2023-02-11 2023-02-11 一种电池用智能管理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94456U true CN219394456U (zh) 2023-07-21

Family

ID=871981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86781.XU Active CN219394456U (zh) 2023-02-11 2023-02-11 一种电池用智能管理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944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27835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子vcu模块的低功耗休眠电路
CN105353604A (zh) 一种双机冷热备份自主切换的控制与信息处理系统及方法
CN210377112U (zh) 一种用于工控设备的多功能数据采集传输电路
CN219394456U (zh) 一种电池用智能管理电路
CN206155352U (zh) 一种用于车载设备的电源管理系统
CN104554086A (zh) 一种能够累计工程机械工作时间的车辆追踪器
CN210721140U (zh) 一种基于cpld的简易车联网终端唤醒电路
CN204399044U (zh) 一种能够累计工程机械工作时间的车辆追踪器
CN218995629U (zh) 一种芯片漏电检测电路
CN100451906C (zh) 汽车音响的cpu供电电路
CN206573152U (zh) 易用的基于耳机口的多通道低功耗传感器信息采集系统
CN212727059U (zh) 一种基于LoRa的光伏储能监控网关装置
CN209265671U (zh) 汽车维修设备遗漏提示装置
CN211956576U (zh) 一种车辆运行故障远程诊断监测系统的监测发射器
CN210313062U (zh) 一种电梯应急装置的双电源供电系统
CN112918409B (zh) 一种电源管理系统
CN111290717A (zh) 一种基于蓝牙通信的离线数据存储装置
CN210202093U (zh) 用于实景舞台的无线通信模块及实景舞台系统
CN113224810A (zh) 一种轨道交通用带硬件保护功能的电压采集装置
CN112706653A (zh) 一种具有唤醒功能的交流充电cc信号检测电路
CN219437019U (zh) 一种环境信息采集传输装置
CN220775425U (zh) 供电电路
CN210640856U (zh) 一种射频无线控制电路装置
CN218213842U (zh) 一种应用于框架断路器的按键唤醒电路
CN221010116U (zh) 一种智能电源切换单元以自识别设备类型的蓝牙收发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