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76006U - 卧床患者用自主功能锻炼康复器械 - Google Patents

卧床患者用自主功能锻炼康复器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76006U
CN219376006U CN202320421056.9U CN202320421056U CN219376006U CN 219376006 U CN219376006 U CN 219376006U CN 202320421056 U CN202320421056 U CN 202320421056U CN 219376006 U CN219376006 U CN 2193760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exercise
rehabilitation
fixed pulley
power assis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2105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淳
李燕
张倩
李丽
董红
宋才举
李常霞
杨纹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cond Hospit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econd Hospit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cond Hospit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econd Hospit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2042105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760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760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760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卧床患者用自主功能锻炼康复器械,包括前固定支架,所述前固定支架顶部设置有第一定滑轮,前固定支架一侧设置有控制面板,前固定支架顶部通过三根横梁连接后固定支架,中间横梁顶部后端设置有电动助力设备,电动助力设备底部设置有助力定滑轮,助力定滑轮上设置有锻炼绳,锻炼绳两端设置有锻炼环,两侧横梁底部前端设置有第二定滑轮,两侧横梁底部后端设置有第三定滑轮,第三定滑轮上设置有钢缆,钢缆后端连接锻炼杆,钢缆前端连接电磁阻尼配重装置。本实用新型采用移动支架设计,方便床边移动,对偏瘫患者、关节障碍患者、有上肢肌肉康复需求患者实施有效自主康复锻炼,实现锻炼效果的有效性。

Description

卧床患者用自主功能锻炼康复器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卧床患者用自主功能锻炼康复器械。
背景技术
目前诸多外科以及各类重症学科的治疗推荐中,均提倡早期康复功能锻炼,可提高治疗效率,减少肢体废用。其中康复治疗师对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目前临床最常见的措施,但由于护士及康复师人力的不足,导致患者的康复时间、频次均无法达到理想状态,难以实现患者想康复既开始的状态。
锻炼康复器械,除了能够提高上肢力量外,还可增加患者的咳嗽能力,避免坠积性肺炎的发生,但现有技术中在临床上常见的多是站立床、站立康复器等床边站立康复器械,常用于病情康复期患者,缺乏卧床患者的上肢训练器械;而偏瘫等肢体康复,早期多为电刺激+下肢蹬车+康复师帮助的方案,康复时间短,真正的四肢联动性康复通常在患者病情好转后转至康复病房开始,康复锻炼起始时间延迟一个月以上,这期间极易出现患者关节僵硬甚至废用综合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卧床患者用自主功能锻炼康复器械,可以满足患者自主训练需求,方便使用,且弥补了临床上上肢功能锻炼器具缺乏的问题,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可根据患者需求每日多次的功能锻炼,适用于具有康复锻炼需求的清醒卧床患者,可有效避免因长时间肢体或关节废用,导致的关节僵化,减少康复等待时间,缓解康复治疗师人力不足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卧床患者用自主功能锻炼康复器械,包括前固定支架,所述前固定支架顶部设置有第一定滑轮,前固定支架一侧设置有控制面板,前固定支架顶部通过三根横梁连接后固定支架,中间横梁顶部后端设置有电动助力设备,电动助力设备底部设置有助力定滑轮,助力定滑轮上设置有锻炼绳,锻炼绳两端设置有锻炼环,两侧横梁底部前端设置有第二定滑轮,两侧横梁底部后端设置有第三定滑轮,第三定滑轮上设置有钢缆,钢缆后端连接锻炼杆,钢缆前端连接电磁阻尼配重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前固定支架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底部设置有固定台,固定台底部设置有移动轮。
作为优选,所述控制面板一侧设置有触摸显示屏,所述触摸显示屏旁设置有控制按钮,所述控制面板底部设置有扬声器。
作为优选,所述横梁在前固定支架与后固定支架之间成横向线性固定距离分布。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定滑轮、第三定滑轮与钢缆的数量对应两侧横梁数量各设置为2个。
作为优选,所述电磁阻尼配重装置可根据需要进行拆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采用移动支架设计,方便床边移动,可根据需求,放置在患者床边,联合可调电动助力设备、电磁阻尼配重装置,对偏瘫患者、关节障碍患者、有上肢肌肉康复需求患者实施有效自主康复锻炼,实现最大范围适用;
2、本实用新型帮助偏瘫患者自主实现早期床上偏瘫肢体的功能锻炼,再结合电动助力设备,实现锻炼效果的有效性;
3、本实用新型根据患者上肢力量情况,通过对电磁阻尼装置的调节,对不同上肢力量需求的患者,进行有效的上肢力量康复训练;
4、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控制面板,可通过控制面板进行语音计数及鼓励,通过设置语音计数功能,可以提醒患者锻炼次数,语音提示康复锻炼幅度的有效性,增强康复效果,语音鼓励可以增加患者康复锻炼的趣味性鼓励患者坚持锻炼的信心,增强患者主动配合积极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1提供的卧床患者用自主功能锻炼康复器械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提供的卧床患者用自主功能锻炼康复器械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及实施例2中提供的卧床患者用自主功能锻炼康复器械中控制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各图中,1、前固定支架,2、固定台,3、移动轮,4、支撑柱,5、第一定滑轮,6、控制面板,7、横梁,8、后固定支架,9、电动助力设备,10、助力定滑轮,11、第二定滑轮,12、第三定滑轮,13、钢缆,14、锻炼杆,15、锻炼绳,16、锻炼环,17、电磁阻尼配重装置;
其中控制面板6包括,601、触摸显示屏,602、控制按钮,603、扬声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1,如图1所示,卧床患者用自主功能锻炼康复器械,包括前固定支架1,其前固定支架1顶部设置有第一定滑轮5,前固定支架1一侧设置有控制面板6,控制面板6用于信息显示,同时控制面板6可以进行语音提醒。前固定支架1顶部通过三根横梁7连接后固定支架8,前固定支架1与后固定支架8一起为横梁7提供支撑。
两侧的横梁7底部前端设置有第二定滑轮11,第二定滑轮11起到支撑作用。两侧的横梁7底部后端设置有第三定滑轮12,第三定滑轮12上设置有钢缆13,第三定滑轮12可改变钢缆13的移动方向。钢缆13后端连接锻炼杆14,设置的锻炼杆14可由患者双手抓住锻炼杆14进行拉伸运动,从而能够进行有效的上肢力量康复训练。
钢缆13穿过第三定滑轮12、第二定滑轮11与第一定滑轮5,在钢缆13前端连接电磁阻尼配重装置17,其电磁阻尼配重装置17可根据需要进行拆装,由电磁阻尼配重装置17来配重锻炼。
下面具体说一下上述关键部件的具体设计:
其前固定支架1包括支撑柱4,支撑柱4数量为2根,支撑柱4用于支撑,两根支撑柱4顶部互相连接。支撑柱底部设置有固定台2,由固定台2进行固定支撑。其固定台2底部设置有移动轮3,移动轮3方便床边移动,可根据需求将前固定支架1放置在患者床边。后固定支架8与前固定支架1的结构相同。
其横梁在前固定支架1与后固定支架8之间成横向线性固定距离分布。其第一定滑轮5、第二定滑轮11、第三定滑轮12与钢缆13的数量对应两侧的横梁7数量各设置为2个。将横梁7横向线性固定距离分布的设计能够很好的提供稳定性,方便患者锻炼。
如图3所示,其控制面板6一侧设置有触摸显示屏601,触摸显示屏601可以进行信息显示,同时可以触摸控制。其触摸显示屏601旁设置有控制按钮602,控制按钮602可以进行开关机以及复位操作,其控制面板6底部设置有扬声器603,通过扬声器603进行语音提醒并可对完成预设目标的患者可以鼓励。
实施例2,如图2所示,卧床患者用自主功能锻炼康复器械,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中间横梁7顶部后端设置有电动助力设备9,电动助力设备9内部设置电机可提供动力。电动助力设备9底部设置有助力定滑轮10,由助力定滑轮10提供一定的电助力,帮助患者进行锻炼。助力定滑轮10上设置有锻炼绳15,锻炼绳15穿过助力定滑轮10两端垂下,锻炼绳15两端设置有锻炼环16。
将电磁阻尼配重装置17放置于地面,由钢缆13将锻炼杆14拉升到不影响锻炼环16使用的移动高度,此时偏瘫患者可以一只手抓住锻炼环16或将一只脚伸入锻炼环16中,由另一只手抓住锻炼绳15另一端的锻炼环16在电动助力设备9提供电助力的情况下进行侧边身体康复训练,此时控制面板6同样可以进行信息显示,能够语音提醒并可对完成预设目标的患者可以鼓励,从而达到更大的适用范围。
本说明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卧床患者用自主功能锻炼康复器械,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固定支架,所述前固定支架顶部设置有第一定滑轮,前固定支架一侧设置有控制面板,前固定支架顶部通过三根横梁连接后固定支架,中间横梁顶部后端设置有电动助力设备,电动助力设备底部设置有助力定滑轮,助力定滑轮上设置有锻炼绳,锻炼绳两端设置有锻炼环,两侧横梁底部前端设置有第二定滑轮,两侧横梁底部后端设置有第三定滑轮,第三定滑轮上设置有钢缆,钢缆后端连接锻炼杆,钢缆前端连接电磁阻尼配重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床患者用自主功能锻炼康复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固定支架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底部设置有固定台,固定台底部设置有移动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床患者用自主功能锻炼康复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面板一侧设置有触摸显示屏,所述触摸显示屏旁设置有控制按钮,所述控制面板底部设置有扬声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床患者用自主功能锻炼康复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在前固定支架与后固定支架之间成横向线性固定距离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床患者用自主功能锻炼康复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滑轮、第三定滑轮与钢缆的数量对应两侧横梁数量各设置为2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床患者用自主功能锻炼康复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阻尼配重装置可根据需要进行拆装。
CN202320421056.9U 2023-03-02 2023-03-02 卧床患者用自主功能锻炼康复器械 Active CN2193760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21056.9U CN219376006U (zh) 2023-03-02 2023-03-02 卧床患者用自主功能锻炼康复器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21056.9U CN219376006U (zh) 2023-03-02 2023-03-02 卧床患者用自主功能锻炼康复器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76006U true CN219376006U (zh) 2023-07-21

Family

ID=871915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21056.9U Active CN219376006U (zh) 2023-03-02 2023-03-02 卧床患者用自主功能锻炼康复器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760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Huang et al. Neural coupling between upper and lower limbs during recumbent stepping
CN209464288U (zh) 基于路径规划的个性化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系统
CN201033143Y (zh) 智能引导肢体康复训练治疗机
CN207996396U (zh) 一种神经内科用自主训练装置
CN206652171U (zh) 一种治疗肩周炎的上肢康复装置
CN219376006U (zh) 卧床患者用自主功能锻炼康复器械
CN201533884U (zh) 牵引网架床
CN209075373U (zh) 上肢减重分指运动训练康健器
CN203060226U (zh) 互动式康复机
CN205548926U (zh) 便携式上肢运动康复训练装置
CN208552419U (zh) 起立蹲坐行走多功能康复器
CN201939658U (zh) 智能综合康复治疗系统
CN207979968U (zh) 一种医用神经内科康复训练装置
CN206285420U (zh) 四肢多功能主动锻炼仪
CN206463461U (zh) 一种体育教学篮球架
CN110960397A (zh) 一种医用中医心内科诊疗设备
CN208770192U (zh) 一种医疗护理床
CN204582440U (zh) 一种腿肌训练器
CN201862209U (zh) 新型上肢康复训练器
CN2832115Y (zh) 多功能偏瘫训练推车
CN215192832U (zh) 一种中风梗塞病人康复用床上训练器
CN212997331U (zh) 一种新型用于骨科护理的下肢锻炼装置
CN202478018U (zh) 下肢患者康复锻炼器
CN210645007U (zh) 一种医院理疗康复用上肢综合训练器
CN201719761U (zh) 一种偏瘫病人康复锻炼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