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75365U - 一种下肢功能锻炼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下肢功能锻炼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75365U
CN219375365U CN202320048248.XU CN202320048248U CN219375365U CN 219375365 U CN219375365 U CN 219375365U CN 202320048248 U CN202320048248 U CN 202320048248U CN 219375365 U CN219375365 U CN 2193753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plate
bed body
limiting
angle
rot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4824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芳
胡雪萍
张锋
张富明
吴秀颀
陈爱娅
王小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No 6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No 6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No 6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Ningbo No 6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32004824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753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753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753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下肢功能锻炼器,包括床体、第一转动板以及第二转动板,所述床体开设有板槽,所述第一转动板一端转动连接于板槽上近床体中心的一端,所述第一转动板的另一端与第二转动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的转动轴向均与床体短边方向一致,所述床体设有用于对第一转动板的转动角度进行控制的转动控制结构;所述第一转动板与第二转动板上设有对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之间的角度进行限位的角度限位结构。本实用新型适合不同身高的患者进行腿部伸直状态下的下肢训练;同时能够帮助患者进行腿部弯曲下的下肢锻炼。

Description

一种下肢功能锻炼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下肢锻炼领域,特别是一种下肢功能锻炼器。
背景技术
目前,下肢功能锻炼器主要进行患者腿部伸直状态下的下肢训练,如公告号CN216497313U为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腰椎手术后下肢功能锻炼器械,涉及下肢锻炼领域,包括床板,床板的上表面一端固定设有床垫,床板的上表面另一端开设有板状槽,板状槽内靠近床垫的一端转动安装有抬高板,板状槽的下底开设有滑动槽,滑动槽内滑动安装有滑块,滑块的上表面转动安装有支杆,支杆的末端与抬高板的下底转动连接,滑块的下表面连接有推动板,床板的下表面对应条形孔的位置处连接有电动伸缩杆。通过电动伸缩杆能够驱动推动板左右移动,从而使得滑块在滑动槽内左右移动,并带动支杆对抬高板进行调节,从而便可使得患者的下肢跟随抬高板一起向上抬高,随着滑块的往复运动,便可不断的抬高下肢,以便进行下肢抬高功能锻炼。该实用新型只能实现患者腿部伸直状态下的下肢训练,却无法进行腿部弯曲下的下肢锻炼,而且由于抬高板的大小不可调节,导致其只能供某个身高及以下的患者使用,身高过高的患者,抬高板不足够放置患者下肢,难以进行训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下肢功能锻炼器,适合不同身高的患者进行腿部伸直状态下的下肢训练;同时能够帮助患者进行腿部弯曲下的下肢锻炼。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下肢功能锻炼器,包括床体、第一转动板以及第二转动板,所述床体开设有板槽,所述第一转动板一端转动连接于板槽上近床体中心的一端,所述第一转动板的另一端与第二转动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的转动轴向均与床体短边方向一致,所述床体设有用于对第一转动板的转动角度进行控制的转动控制结构;所述第一转动板与第二转动板上设有对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之间的角度进行限位的角度限位结构。
进一步,所述转动控制结构与角度限位结构均设有两个,分别设于床体左右两侧。
进一步,所述角度限位结构包括限位杆与多个限位凸起,所述限位杆活动连接于第一转动板侧壁,多个限位凸起沿床体长边方向分布于第二转动板侧壁,所述限位杆上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可套在多个限位凸起中的一个以实现对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的角度限位。
进一步,所述第一转动板与第二转动板底部设有一个或多个平面支撑结构,所述平面支撑结构在第一转动板与第二转动板之间的角度呈180度时对第一转动板与第二转动板进行支撑。
进一步,所述平面支撑结构包括支撑钩与支撑凸起,所述支撑钩转动连接于第一转动板底部,所述支撑凸起设于第二转动板底部,所述支撑钩可在第一转动板的底面上转动并钩卡于支撑凸起上。
进一步,所述第一转动板底部设有限位卡件,所述限位卡件对支撑钩不需要转动时进行限位。
进一步,所述转动控制结构为升降结构,所述升降结构的升降端活动连接于第一转动板底部。
进一步,所述升降结构包括升降杆、滑块以及滑槽,所述升降杆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一转动板底部,所述升降杆另一端与滑块转动连接,所述滑块部分卡设于滑槽内,所述滑块在滑槽内滑动,所述滑槽沿床体长边方向延伸,所述板槽内与第一转动板的侧壁对应的位置处设有条形孔,所述滑槽设于条形孔侧壁,所述滑块设于条形孔内。
进一步,所述滑槽有两条,分别设于条形孔相对的侧壁上,所述滑块上设有两个卡接头,两个卡接头分别卡设于两条滑槽内。
进一步,所述滑块底部连接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自条形孔伸出至床体底部,所述连接架连接有设于床体底部的电动伸缩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转动控制结构对第一转动板的转动角度进行控制,实现在患者平躺状态下进行腿部伸直的下肢抬起与放平的功能锻炼。而第一转动板与第二转动板之间角度限位具有两种作用:在第一转动板与第二转动板之间的角度呈180度时,实现第一转动板的加长,使得下肢功能锻炼器适合不同身高的患者进行腿部伸直状态下的下肢训练;在第一转动板与第二转动板之间的角度呈约90度时,患者平躺状态下,患者大腿贴合第一转动板,患者小腿贴合第二转动板,可帮助患者进行腿部弯曲下的下肢锻炼,同腿部伸直下的下肢锻炼相比,腿部弯曲下的下肢锻炼对患者腰腹的压力更小,对于腰部状态欠佳的患者更友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角度限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角度限位结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为转动控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连接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床体、2-第一转动板、3-第二转动板、4-板槽、5-限位杆、6-限位凸起、7-限位孔、8-支撑钩、9-支撑凸起、10-限位卡件、11-升降杆、12-滑块、13-滑槽、14-条形孔、15-卡接头、16-连接架、17-电动伸缩杆、18-活动床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下肢功能锻炼器,包括床体1、第一转动板2以及第二转动板3,所述床体1开设有板槽4,所述第一转动板2一端转动连接于板槽4上近床体1中心的一端,所述第一转动板2的另一端与第二转动板3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板2和第二转动板3的转动轴向均与床体1短边方向一致,所述床体1设有用于对第一转动板2的转动角度进行控制的转动控制结构;所述第一转动板2与第二转动板3上设有对第一转动板2和第二转动板3之间的角度进行限位的角度限位结构。
转动控制结构对第一转动板2的转动角度进行控制,实现在患者平躺状态下进行腿部伸直的下肢抬起与放平的功能锻炼。而第一转动板2与第二转动板3之间角度限位具有两种作用:在第一转动板2与第二转动板3之间的角度呈180度时,实现第一转动板2的加长,使得下肢功能锻炼器适合不同身高的患者进行腿部伸直状态下的下肢训练;在第一转动板2与第二转动板3之间的角度呈约90度时,患者平躺状态下,患者大腿贴合第一转动板2,患者小腿贴合第二转动板3,可帮助患者进行腿部弯曲下的下肢锻炼,同腿部伸直下的下肢锻炼相比,腿部弯曲下的下肢锻炼对患者腰腹的压力更小,对于腰部状态欠佳的患者更友好。
所述转动控制结构与角度限位结构均设有两个,分别设于床体1左右两侧。
所述角度限位结构包括限位杆5与多个限位凸起6,所述限位杆5活动连接于第一转动板2侧壁,多个限位凸起6沿床体1长边方向分布于第二转动板3侧壁,所述限位杆5上设有限位孔7,所述限位孔7可套在多个限位凸起6中的一个以实现对第一转动板2和第二转动板3的角度限位。
所述第一转动板2与第二转动板3底部设有一个或多个平面支撑结构,所述平面支撑结构在第一转动板2与第二转动板3之间的角度呈180度时对第一转动板2与第二转动板3进行支撑。
由于第一转动板2与第二转动板3之间的角度呈180度时,第二转动板3需要分担患者对床体1的重力,因此,需要通过平面支撑结构对第一转动板2与第二转动板3之间的连接进行加固。
所述平面支撑结构包括支撑钩8与支撑凸起9,所述支撑钩8转动连接于第一转动板2底部,所述支撑凸起9设于第二转动板3底部,所述支撑钩8可在第一转动板2的底面上转动并钩卡于支撑凸起9上。
所述第一转动板2底部设有限位卡件10,所述限位卡件10对支撑钩8不需要转动时进行限位。
所述转动控制结构为升降结构,所述升降结构的升降端活动连接于第一转动板2底部。
所述升降结构包括升降杆11、滑块12以及滑槽13,所述升降杆11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一转动板2底部,所述升降杆11另一端与滑块12转动连接,所述滑块12部分卡设于滑槽13内,所述滑块12在滑槽13内滑动,所述滑槽13沿床体1长边方向延伸,所述板槽4内与第一转动板2的侧壁对应的位置处设有条形孔14,所述滑槽13设于条形孔14侧壁,所述滑块12设于条形孔14内。
所述滑槽13有两条,分别设于条形孔14相对的侧壁上,所述滑块12上设有两个卡接头15,两个卡接头15分别卡设于两条滑槽13内。
双滑槽13设计,滑块12的滑动更平稳。
所述滑块12底部连接有连接架16,所述连接架16自条形孔14伸出至床体1底部,所述连接架16连接有设于床体1底部的电动伸缩杆17。
两个转动控制结构的滑块12连接于一个连接架16。连接架16呈U形。
所述板槽4内远离第一转动板2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活动床板18。
在需要进行腿部弯曲下的下肢锻炼时将活动床板18拆离,为下肢锻炼提供足够的空间,避免磕碰到患者腿脚。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下肢功能锻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床体、第一转动板以及第二转动板,所述床体开设有板槽,所述第一转动板一端转动连接于板槽上近床体中心的一端,所述第一转动板的另一端与第二转动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的转动轴向均与床体短边方向一致,所述床体设有用于对第一转动板的转动角度进行控制的转动控制结构;所述第一转动板与第二转动板上设有对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之间的角度进行限位的角度限位结构;所述角度限位结构包括限位杆与多个限位凸起,所述限位杆活动连接于第一转动板侧壁,多个限位凸起沿床体长边方向分布于第二转动板侧壁,所述限位杆上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可套在多个限位凸起中的一个以实现对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的角度限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肢功能锻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控制结构与角度限位结构均设有两个,分别设于床体左右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肢功能锻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板与第二转动板底部设有一个或多个平面支撑结构,所述平面支撑结构在第一转动板与第二转动板之间的角度呈180度时对第一转动板与第二转动板进行支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下肢功能锻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支撑结构包括支撑钩与支撑凸起,所述支撑钩转动连接于第一转动板底部,所述支撑凸起设于第二转动板底部,所述支撑钩可在第一转动板的底面上转动并钩卡于支撑凸起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下肢功能锻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板底部设有限位卡件,所述限位卡件对支撑钩不需要转动时进行限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肢功能锻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控制结构为升降结构,所述升降结构的升降端活动连接于第一转动板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下肢功能锻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结构包括升降杆、滑块以及滑槽,所述升降杆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一转动板底部,所述升降杆另一端与滑块转动连接,所述滑块部分卡设于滑槽内,所述滑块在滑槽内滑动,所述滑槽沿床体长边方向延伸,所述板槽内与第一转动板的侧壁对应的位置处设有条形孔,所述滑槽设于条形孔侧壁,所述滑块设于条形孔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下肢功能锻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有两条,分别设于条形孔相对的侧壁上,所述滑块上设有两个卡接头,两个卡接头分别卡设于两条滑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下肢功能锻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底部连接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自条形孔伸出至床体底部,所述连接架连接有设于床体底部的电动伸缩杆。
CN202320048248.XU 2023-01-07 2023-01-07 一种下肢功能锻炼器 Active CN2193753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48248.XU CN219375365U (zh) 2023-01-07 2023-01-07 一种下肢功能锻炼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48248.XU CN219375365U (zh) 2023-01-07 2023-01-07 一种下肢功能锻炼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75365U true CN219375365U (zh) 2023-07-21

Family

ID=871925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48248.XU Active CN219375365U (zh) 2023-01-07 2023-01-07 一种下肢功能锻炼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753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381319U (zh) 一种过床装置
CN108403371B (zh) 一种儿童腰椎体位固定床的工作方法
CN108852748A (zh) 一种康复科治疗用按摩装置
CN204260976U (zh) 一种快速升降、多体位式手法按摩床
CN108852680A (zh) 一种带有腿部固定架的骨科康复床
CN219375365U (zh) 一种下肢功能锻炼器
CN108836709B (zh) 一种儿童腰椎体位固定床
CN208511458U (zh) 一种外骨骼机器人的宽度调节装置
CN109938969A (zh) 病人康复训练装置
CN215229773U (zh) 一种妇产科临盆前室内胯部锻炼装置
CN207445207U (zh) 可艾灸多部位的艾灸装置
CN214343118U (zh) 一种用于肝胆外科护理的支撑装置
CN213157451U (zh) 骨科护理康复装置
CN203315136U (zh) 腰椎颈椎调理床
CN207768713U (zh) 一种新型术后按摩装置
CN2257474Y (zh) 新型牵引床
CN208910755U (zh) 一种全身智能康复床
CN109603099B (zh) 一种老人锻炼体位转换辅助器械
CN209790311U (zh) 一种神经内科护理用腿部锻炼装置
CN205286546U (zh) 一种可调节腿部固定装置
CN203060002U (zh) 胸腰椎骨折复位床垫
CN107361979B (zh) 一种老人康复用的疾病诊疗床
CN207253454U (zh) 一种妇产科用助产装置
CN211410005U (zh) 脊柱创伤辅助康复装置
CN213553230U (zh) 一种神经患者护理托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