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75120U - 一种新生儿俯卧位腹部减压约束器械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生儿俯卧位腹部减压约束器械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375120U CN219375120U CN202321438366.8U CN202321438366U CN219375120U CN 219375120 U CN219375120 U CN 219375120U CN 202321438366 U CN202321438366 U CN 202321438366U CN 219375120 U CN219375120 U CN 21937512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ecompression
- fixing
- soft
- fixing belt
- should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新生儿俯卧位腹部减压约束器械,包括软质减压结构,其设置在新生儿腹部;新生儿活动时,软质减压结构不与新生儿发生相对位置变化;固定结构,用于将软质减压结构稳定设置在新生儿腹部位置。固定结构包括,承载结构,用于承载软质减压结构;软质减压结构与承载结构不发生相对位置变化;还包括肩部固定带与裆部固定带,通过肩部固定带、裆部固定带结合将承载结构固定在腹部区域,或者,固定结构包括承载结构,承载结构四周设置腹部固定贴,用于将承载结构固定到腹部区域。在承载结构两侧设置保暖侧翼,肩部固定带与裆部固定带固定在结合后的保暖侧翼上。实现软质减压结构始终在新生儿腹部准确位置,且能有效保温。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新生儿防护方向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生儿俯卧位腹部减压约束器械。
背景技术
新生儿出生后,由于消化系统不完善,经常存在消化不好,腹部压力大等相关问题,针对这个问题通常采用的手段是按揉新生儿腹部方式,针对一些比较严重的腹部压力大的新生儿患者则需要采用手术方式将腹部压力降低。
现有技术CN 205598135 U 新生儿护理鸟巢,为一种将新生儿限定到护理鸟巢内的技术方案,其在鸟巢内设置球形凸起,通过球形凸起实现减压及支撑目的。但护理鸟巢的方案鸟巢及其内的球形凸起是不动的,但新生儿相对鸟巢是发生运动的,这样就容易出现球形凸起与新生儿腹部位置不对应,达不到减压及支撑目的的问题。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生儿俯卧位腹部减压约束器械。
实用新型内容
鸟巢式腹部减压方式存在的球形凸起(软质减压结构)与新生儿腹部位置容易发生相对变动,导致软质减压结构与新生儿腹部位置不对应,进而达不到好的减压效果,因此需要一种相对新生儿不发生相对运动的减压器械,保证软质减压结构始终设置在新生儿腹部准确位置。以下为具体的设置方式:
一种新生儿俯卧位腹部减压约束器械,其包括,软质减压结构,设置在新生儿腹部;新生儿活动时,软质减压结构不与新生儿发生相对位置变化;
固定结构,用于将软质减压结构稳定设置在新生儿腹部位置。
进一步,固定结构包括,
承载结构,用于承载软质减压结构;软质减压结构与承载结构不发生相对位置变化;
肩部固定带,第一端固定在承载结构上,第二端通过肩部后设置在背部区域;设置后肩部固定带不发生相对位置变化;
裆部固定带,第一端固定在承载结构上,第二端通过裆部固定设置在背部区域;设置后裆部固定带不发生相对位置变化。
肩部固定带、裆部固定带及承载结构结合将软质减压结构稳定地设置在患者腹部,整个结构一起随新生儿活动发生变化,但整个结构跟新生儿不发生相对位置变化。
通过此种方式,可以很好地解决新生儿与软质减压结构位置不稳定的问题。
进一步,承载结构内设置容纳腔,容纳腔与软质减压结构适配,软质减压结构在容纳腔内部不发生位置变化。
或者,承载结构上设置固定贴,软质减压结构上也对应设置与固定贴结合的结合结构;软质减压结构的面积大于固定贴的面积,使用时,软质减压结构完全覆盖固定贴;此种设置可以有效地减少多出的固定贴对新生儿的影响。
进一步,肩部固定带包括左肩固定带与右肩固定带;且左肩固定带与右肩固定带在新生儿背部区域与裆部固定带组合固定;且组合固定位置能够调节。通过此种方式可以根据新生儿的身长情况进行固定位置的调节,找到合适位置后进行固定调节简单方便。
进一步,承载结构两侧分别设置保暖侧翼,保暖侧翼与承载结构一体,且两侧的保暖侧翼在新生儿的背部区域结合。通过设置保暖侧翼可以实现环绕患者腹部区域的目的,在保证软质减压结构减压的同时完成对整个腹部的保暖工作。
进一步,肩部固定带包括左肩固定带与右肩固定带;左肩固定带、右肩固定带及裆部固定带都在新生儿的背部区域与结合后的保暖侧翼组合固定。通过上述方式可以简化各个结构的固定难度,实现各个结构的有效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通过将软质减压结构固定在新生儿腹部且随新生儿一并运动,相互间不发生位置变化,能够实现软质减压结构始终准确地设置在新生儿腹部位置,保证腹部减压的有效性。
通过设置肩部固定带与裆部固定带与承载结构结合的固定方式,可以实现将软质减压结构的固定,通过上下方的相互配合避免发生上下移动的可能,且因为中部的裆部固定带与两根肩部固定带的设置,其能够有效限定住承载结构的左右位置,最终达到承载结构左右向及上下向都不发生运动的原因。另外专门设肩膀固定带与裆部固定带的方式可以极大地方便整个减压约束器械的穿脱难度。
通过设置两侧保暖侧翼,达到对新生儿的保温的目的,另外还可以方便将肩部固定带与裆部固定带设置到保暖侧翼上,增加设置的便宜性及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方式为延长带且无保暖侧翼的实施方式正面观结构示意图,注,接触新生儿皮肤侧的面为正面;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方式为魔术贴且无保暖侧翼的实施方式正面观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未设置软质固定结构,固定方式为魔术贴且有保暖侧翼的实施方式正面观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设置容纳腔,固定方式为魔术贴且有保暖侧翼的实施方式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方式为魔术贴且有保暖侧翼的实施方式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方式为魔术贴且有保暖侧翼的实施方式,使用状态前侧面观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方式为魔术贴且有保暖侧翼,且软质减压结构为球顶形结构的实施方式,使用状态底侧面观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方式为魔术贴且有保暖侧翼,且软质减压结构为半圆柱形结构的实施方式,使用状态底侧面观结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1、球顶形结构;12、半圆柱形结构;21、承载结构;211、容纳腔;212、减压固定贴;221、左肩固定带;222、右肩固定带;23、裆部固定带;231、组合部分;3、延长带;41、第一保暖侧翼;42、第二保暖侧翼;5、魔术贴。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新生儿俯卧位腹部减压约束器械,其包括,软质减压结构,设置在新生儿腹部;新生儿活动时,软质减压结构不与新生儿发生相对位置变化;
固定结构,用于将软质减压结构稳定设置在新生儿腹部位置。
更优选的实施方式,参考图1与图2;一种固定结构的实施方式为:固定结构包括,
承载结构21,用于承载软质减压结构;软质减压结构与承载结构21不发生相对位置变化;
肩部固定带,第一端固定在承载结构21上,第二端通过肩部后设置在背部区域;设置后肩部固定带不发生相对位置变化;
裆部固定带23,第一端固定在承载结构21上,第二端通过裆部固定设置在背部区域;设置后裆部固定带23不发生相对位置变化。
肩部固定带、裆部固定带23结合将承载结构21固定在腹部准确区域,软质减压结构随承载结构21固定在腹部准确区域,整个结构一起随新生儿活动发生变化,但整个结构跟新生儿不发生相对位置变化。通过此种方式,可以很好地解决新生儿与软质减压结构位置不稳定的问题。
或者,另一种固定结构的实施方式为:固定结构包括承载结构21,用于承载软质减压结构;软质减压结构与承载结构21不发生相对位置变化;承载结构21四周设置腹部固定贴,通过腹部固定贴将承载结构21固定到腹部准确位置。
更优选的实施方式,参考图2与图4;承载结构21内设置容纳腔211,容纳腔211与软质减压结构适配,软质减压结构在容纳腔211内部不发生位置变化。
或者,参考图3;承载结构21上设置与软质减压结构结合的减压固定贴212,软质减压结构上对应设置与减压固定贴212结合的结合结构;软质减压结构的面积大于减压固定贴212的面积,使用时,软质减压结构完全覆盖固定贴;此种设置可以有效地减少多出的固定贴对新生儿的影响。更优选的实施方式,减压固定贴212为魔术贴5或胶贴。
更优选的实施方式,肩部固定带包括左肩固定带221与右肩固定带222;且左肩固定带221与右肩固定带222在新生儿背部区域与裆部固定带23组合固定;且组合固定位置能够调节。通过此种方式可以根据新生儿的身长情况进行固定位置的调节,找到合适位置后进行固定调节简单方便。具体组合固定方式为,参考图1;在左肩固定带221与右肩固定带222上设置肩部延长带,对应在裆部固定带23两侧也分别设置与肩部延长带结合的裆部延长带。或者,参考图2,在左肩固定带221与右肩固定带222上设置长的魔术贴5的毛面或勾面;在裆部固定带23两侧对应设置魔术贴5的勾面或毛面;当为魔术贴5固定方式时,裆部固定带23边缘设置与承载结构21宽度相同的组合部分231,组合部分231对应设置魔术贴5。不管是延长带3还是魔术贴5都设置不小于3cm的长度,此种设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更优选的实施方式,参考图5,图6,图7,图8;承载结构21两侧分别设置保暖侧翼,保暖侧翼与承载结构21一体,且两侧的保暖侧翼在新生儿的背部区域结合。通过设置保暖侧翼可以实现环绕患者腹部区域的目的,在保证软质减压结构减压的同时完成对整个腹部的保暖工作。承载结构21与保暖侧翼宽度相同,宽度为满足覆盖新生儿腹部所需宽度,优选宽度不低于10cm;两侧的保暖侧翼也通过魔术贴5或延长带3的方式实现组合。
更优选的实施方式,肩部固定带包括左肩固定带221与右肩固定带222;左肩固定带221、右肩固定带222及裆部固定带23都在新生儿的背部区域与结合后的保暖侧翼组合固定。通过上述方式可以简化各个结构的固定难度,实现各个结构的有效固定。设置魔术贴5的保暖侧翼为第一保暖侧翼41,另一侧的为第二保暖侧翼42;第一保暖侧翼41较第二保暖侧翼42长,当第一保暖侧翼41与第二保暖侧翼42结合时,第一保暖侧翼41的魔术贴5设置在背部区域的中间位置;此种设置可以保证各个结构居中设置,设置方便;当为此种方式时,参考图5;第一保暖侧翼41中的外侧面设置魔术贴5的毛面或勾面,魔术贴5宽度与保暖侧翼相同,且沿侧翼长度方向进行设置,此种设置可以不用考虑左肩固定带221与右肩固定带222及裆部固定带23的固定位置及区域。或者第一保暖侧翼41上对应设置左肩魔术贴、右肩魔术贴及裆部魔术贴,左肩魔术贴与左肩固定带221组合固定;右肩魔术贴与右肩固定带222组合固定,裆部魔术贴与裆部固定带23组合固定;通过此种方式可以使结合的精准度更高,避免结合不准造成的新生儿不适感。
更优选的实施方式,承载结构21,肩部固定带,保暖侧翼的材料相同,且为医用棉布材料;此种设置可以保证新生儿使用的舒适性。
更优选的实施方式,参考图7,软质减压结构为球顶形结构11,根据新生儿减压区域的情况设置不同的球顶底面积与球顶的高度。其中球顶形结构11的材料为乳胶材料,硅胶材料或记忆海绵材料。或者,参考图8;软质减压结构为半圆柱形结构12,其接触新生儿侧为半圆柱形面,此种设置可以有效保护新生儿不受伤害。
使用时,首先将软质减压结构设置到承载结构21上,并将整个减压约束器械平铺到新生儿的床上或保育箱内,并整体维持减压约束器械设置到新生儿床体及保育箱的腹部对应位置,最好使软质减压结构在中间位置;
将新生儿的腹部对应软质减压结构呈俯卧位放置,放置准确后,用手维持新生儿的体位稳定,或者将手部伸到软质减压结构下方维持位置稳定;后将保暖侧翼设置并固定到新生儿的背部区域,后将左肩固定带221与右肩固定带222与保暖侧翼组合固定,将裆部固定带23与保护侧翼组合固定。或者,当没有设置保暖侧翼时,左肩固定带221与右肩固定带222与裆部固定带23在背部组合固定。
最后,将设置好后,新生儿以俯卧位状态放置,这样就能保证软质减压结构始终以一定压力接触腹部,达到按揉减压的目的,且使用时软质减压结构与新生儿腹部不会发生相对位置的改变。
Claims (10)
1.一种新生儿俯卧位腹部减压约束器械,其包括,软质减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减压结构设置在新生儿腹部;新生儿活动时,软质减压结构不与新生儿发生相对位置变化;
固定结构,用于将软质减压结构稳定设置在新生儿腹部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压约束器械,其特征在于,
固定结构包括,
承载结构,用于承载软质减压结构;软质减压结构与承载结构不发生相对位置变化;
肩部固定带,第一端固定在承载结构上,第二端通过肩部后设置在背部区域;设置后肩部固定带不发生相对位置变化;
裆部固定带,第一端固定在承载结构上,第二端通过裆部固定设置在背部区域;设置后裆部固定带不发生相对位置变化;
肩部固定带、裆部固定带结合将承载结构固定在腹部区域,软质减压结构随承载结构固定在腹部区域;
或者,承载结构四周设置腹部固定贴,用于将承载结构固定到腹部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压约束器械,其特征在于,承载结构内设置容纳腔,容纳腔与软质减压结构适配,软质减压结构在容纳腔内部不发生位置变化。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压约束器械,其特征在于,承载结构上设置与软质减压结构结合的减压固定贴,软质减压结构上对应设置与减压固定贴结合的结合结构;软质减压结构的面积大于减压固定贴的面积,使用时,软质减压结构完全覆盖固定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压约束器械,其特征在于,肩部固定带包括左肩固定带与右肩固定带;且左肩固定带与右肩固定带在新生儿背部区域与裆部固定带组合固定;且组合固定位置能够调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压约束器械,其特征在于,在左肩固定带与右肩固定带上设置肩部延长带,对应在裆部固定带两侧也分别设置与肩部延长带结合的裆部延长带;或者,在左肩固定带与右肩固定带上设置长的魔术贴的毛面或勾面;在裆部固定带两侧对应设置魔术贴的勾面或毛面。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压约束器械,其特征在于,承载结构两侧分别设置保暖侧翼,保暖侧翼与承载结构一体,且两侧的保暖侧翼在新生儿的背部区域结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减压约束器械,其特征在于,肩部固定带包括左肩固定带与右肩固定带;左肩固定带、右肩固定带及裆部固定带都在新生儿的背部区域与结合后的保暖侧翼组合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减压约束器械,其特征在于,左肩固定带、右肩固定带及裆部固定带都在新生儿的背部区域与结合后的保暖侧翼通过魔术贴组合固定;设置魔术贴的保暖侧翼为第一保暖侧翼,另一侧的为第二保暖侧翼;第一保暖侧翼较第二保暖侧翼长,当第一保暖侧翼与第二保暖侧翼结合时,第一保暖侧翼的魔术贴设置在背部区域的中间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减压约束器械,其特征在于,第一保暖侧翼中的外侧面设置魔术贴的毛面或勾面,魔术贴宽度与保暖侧翼相同,且沿侧翼长度方向进行设置;或者,第一保暖侧翼上对应设置左肩魔术贴、右肩魔术贴及裆部魔术贴,左肩魔术贴与左肩固定带组合固定;右肩魔术贴与右肩固定带组合固定,裆部魔术贴与裆部固定带组合固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438366.8U CN219375120U (zh) | 2023-06-07 | 2023-06-07 | 一种新生儿俯卧位腹部减压约束器械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438366.8U CN219375120U (zh) | 2023-06-07 | 2023-06-07 | 一种新生儿俯卧位腹部减压约束器械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375120U true CN219375120U (zh) | 2023-07-21 |
Family
ID=871973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438366.8U Active CN219375120U (zh) | 2023-06-07 | 2023-06-07 | 一种新生儿俯卧位腹部减压约束器械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375120U (zh) |
-
2023
- 2023-06-07 CN CN202321438366.8U patent/CN21937512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820907B1 (en) | Multipurpose positioning device for infants | |
US4708129A (en) | Cervical/occipital support | |
US5014374A (en) | Restraint stretcher | |
US5076264A (en) | Medical appliance for treating spinal conditions | |
US4854306A (en) | Cervical/occipital support | |
US5188585A (en) | Lumbo-sacral orthopedic support | |
US4628913A (en) | Cervical thoracic orthosis | |
US6048253A (en) | Support apparatus | |
US20140058307A1 (en) | Adjustable back brace | |
US20100262056A1 (en) | Back brace | |
US10835411B2 (en) | Anatomically neutral arm support apparatus | |
US20080119770A1 (en) | Sling for supporting an arm | |
KR101883055B1 (ko) | 경추보호대 | |
US20120284925A1 (en) | Infant rolling prevention back panel to promote crawling | |
CN219375120U (zh) | 一种新生儿俯卧位腹部减压约束器械 | |
CN215840071U (zh) | 一种俯卧位调节垫 | |
CN214018112U (zh) | 一种头部保护罩 | |
AU2016101117A4 (en) | Pouch | |
CN210843714U (zh) | 躁动患者全身约束装置 | |
CN217366320U (zh) | 头部外伤头套 | |
CN219289858U (zh) | 一种头部约束装置 | |
CN214549976U (zh) | 用于新生儿的体位固定装置 | |
US20210161308A1 (en) | Nursing sling pillow | |
CN219148173U (zh) | 一种游走加热式腹部护理袋 | |
CN217014387U (zh) | 一种防勒伤胸部约束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