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70941U - 漏电脱扣器模块 - Google Patents
漏电脱扣器模块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370941U CN219370941U CN202320365656.8U CN202320365656U CN219370941U CN 219370941 U CN219370941 U CN 219370941U CN 202320365656 U CN202320365656 U CN 202320365656U CN 219370941 U CN219370941 U CN 21937094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ductive
- release
- wire
- module
- leak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rea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漏电脱扣器模块,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线端和出线端;脱扣器本体,所述脱扣器本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主回路组件,所述主回路组件包括插拔接口和接线端子;所述插拔接口位于所述出线端,并用于插接互感器模块的导电连接件;所述接线端子位于所述进线端,并用于电连接外部导电件。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主回路导线的一端设置插拔接口,进而可以使得在脱扣器的进线端采用插拔接口进行电连接,以替代传统采用螺钉、接线座的方式与外部导电件进行电连接,从而减少了漏电脱扣器模块的进线端的占用体积,进而可以实现漏电断路器的小型化。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断路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漏电脱扣器模块。
背景技术
漏电断路器是低压电器配电系统中的重要电器元件,用来对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和电缆等设备进行过载,短路和接地故障保护。而脱扣器是漏电断路器的中枢部件,它承担着断路器的各种保护、报警、显示与控制功能。
现有技术中,断路器模块、脱扣器模块以及互感器模块可以进行拼接以形成组合式漏电断路器。然而,由于各模块体积较大,导致组合式漏电断路器的体积较为臃肿,进而导致同体积空间表箱内安装的断路器数量较少。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漏电脱扣器模块,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脱扣器体积较大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漏电脱扣器模块,应用于漏电断路器,其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线端和出线端;
脱扣器本体,所述脱扣器本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主回路组件,所述主回路组件包括插拔接口和接线端子;所述插拔接口位于所述出线端,并用于插接互感器模块的导电连接件;所述接线端子位于所述进线端,并用于电连接外部导电件。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漏电脱扣器模块中,所述插拔接口包括第一导电件和弹性件;
其中,所述弹性件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导电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导电件之间形成有一开口,所述互感器模块的导连接件在所述开口内通过所述弹性件与所述第一导电件电连接。
更进一步地,在所述的漏电脱扣器模块中,所述第一导电件弯曲形成一沟槽,所述弹性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沟槽中,所述弹性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导电件之间形成具有所述开口的卡槽。
更进一步地,在所述的漏电脱扣器模块中,所述第一导电件包括第一竖直部、第一水平部以及第二竖直部,所述弹性件包括第三竖直部、倾斜部;
其中,所述第一水平部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直部、所述第二竖直部,以形成J字形导电件;所述倾斜部靠近所述第二竖直部倾斜设置,并与所述第三竖直部固定连接,以形成V字形弹性件。
更进一步地,在所述的漏电脱扣器模块中,所述弹性件的第一端铆合在所述第一导电件上,所述弹性件的第二端弯曲以靠近所述第一端。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漏电脱扣器模块中,所述脱扣器本体包括线路板和连接导线;
其中,所述连接导线的一端与所述线路板连接,另一端设于所述壳体外,并与所述互感器模块插拔电连接,以实现对外取电和信号的输入。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漏电脱扣器模块中,所述接线端子包括第二导电件,所述第二导电件通过主回路导线与所述插拔接口电连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漏电脱扣器模块中,所述壳体与所述互感器模块可拆卸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漏电脱扣器模块中,所述脱扣器本体还包括测试按钮和指示件;
其中,所述测试按钮、所述指示件均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测试按钮导通所述脱扣器本体的测试回路,以使得所述脱扣器本体触发脱扣动作,并使所述脱扣器本体的锁定机构与所述指示件解锁。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漏电脱扣器模块中,所述壳体与所述壳体外部的断路器模块可拆卸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漏电脱扣器模块,通过在主回路导线的一端设置插拔接口,进而可以使得在漏电脱扣器模块的进线端采用插拔接口进行电连接,以替代传统采用螺钉、接线座的方式与外部导电件进行电连接,从而减少了漏电脱扣器模块的进线端的占用体积,进而可以实现漏电断路器的小型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脱扣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脱扣器的截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脱扣器中主回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插拔接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脱扣器中主回路插接第一外部导电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一些实施例”一词用来表示“用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任何实施例不一定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更优选或更具优势。为使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和使用本实用新型,给出了以下描述。在以下描述,为了解释的目的而列出了细节。
应当明白的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使用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在其它实例中,不会对已知的结构和过程进行详细阐述,以避免不必要的细节使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变得晦涩。因此,本实用新型并非旨在限于所示的实施例,而是与符合本申请所公开的原理的最广范围相一致。
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此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如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请参阅图1至图5,一种漏电脱扣器模块,其包括:
壳体10,所述壳体10上设置有进线端和出线端11;
脱扣器本体,所述脱扣器本体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
主回路组件,所述主回路组件包括插拔接口21和接线端子;所述插拔接口21位于所述出线端11,并用于插接互感器模块的导电连接件31;所述接线端子位于所述进线端,并用于电连接外部导电件。
具体的,本实施例提供的漏电脱扣器模块可以与断路器模块、互感器模块进行拼接以形成组合式漏电断路器,漏电脱扣器模块的壳体10上设置有进线端和出线端11,其中进线端采用传统的螺钉和接线座与外部导电件进行电连接,出线端11设置插拔接口21以插接外部导电件,进而可以大幅度的减少漏电脱扣器模块中的出线端11的占用体积,进而减少漏电脱扣器模块与断路器模块、互感器模块进行拼接以形成组合式漏电断路器的体积,从而提高同体积空间表箱内安装的漏电断路器数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插拔接口21包括第一导电件211和弹性件212;其中,所述弹性件212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与第一导电件211固定连接,第二端与第一导电件211之间形成有一开口,互感器模块的导电连接件31在开口内通过弹性件212与第一导电件211电连接。
具体的,第一导电件211与弹性件212之间形成的开口可以进行伸缩,且开口较小,故需要对互感器模块的导电连接件31施加外力,以将导电连接件31在插接至该开口内,同时弹性件212受到挤压,以对导电连接件31施加弹力,从而可以将导电连接件31与第一导电件211进行接触,进而便可以实现互感器模块与漏电脱扣器模块的进线端处的外部导电件进行电连接;当需要将导电连接件31从该开口内拔出时,只需对导电连接件31再次施加外力,便可以实现导电连接件31与漏电脱扣器模块脱离接触。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导电件211弯曲形成一沟槽,弹性件212至少部分位于沟槽中,弹性件212的第二端与第一导电件211之间形成具有开口的卡槽。
其中,第一导电件211可以为金属导电片,但不以此为限;弹性件212可以为压力弹簧板,同样的,弹性件212也不以此为限。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导电件211包括第一竖直部2111、第一水平部2112以及第二竖直部2113,弹性件212包括第三竖直部2121、倾斜部2122;其中,第一水平部2112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第一竖直部2111、第二竖直部2113,以形成J字形导电件;倾斜部2122靠近第二竖直部2113倾斜设置,并与第三竖直部2121固定连接,以形成V字形弹性件。
具体的,第一水平部2112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第一竖直部2111、第二竖直部2113后,可以在第一导电件211上形成沟槽;第三竖直部2121的一端可以直接固定在沟槽的内壁上,也就是弹性件的第一端可以铆合在所述导电接触件上,第三竖直部2121的另一端与倾斜部固定连接,倾斜部2122靠近第二竖直部倾斜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212还包括弯曲部2123,弯曲部2123的一端靠近弹性件212的第二端弯曲设置,也就是弹性件212的第二端的顶部朝靠近弹性件212的第一端倾斜设置,以使卡槽引导互感器模块的导电连接件31快速插接。
同时,第一导电件211与弹性件212的第二端之间形成具有开口的卡槽的一端,也就是卡槽靠近第一导电件211的一侧,其顶部也可以设置成斜坡结构,从而可以实现快速地将互感器模块的导电连接件31插入至卡槽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5所示,接线端子包括第二导电件25,第二导电件25通过主回路导线24与插拔接口21电连接。具体的,主回路导线24的一端电连接插拔接口21,另一端电连接第二导电件25;第二导电件25位于漏电脱扣器模块的进线端,并用于电连接外部导电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4和图5所示,弹性件212的第一端可以通过多个铆钉26铆合在第一导电件211上,以实现第一导电件211与弹性件212的一体化结构。
其中,第一导电件211与弹性件212在形成一体化结构时,还可以采用螺钉方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其他方式进行紧固,其可以根据实际应用进行选择,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脱扣器本体还包括线路板22和连接导线27;其中,连接导线27的一端与线路板22连接,另一端设于壳体10外,并与互感器模块插拔电连接,以实现对外取电和信号的输入。
具体的,连接导线27可以与漏电断路器的互感器模块的导电系统中的导电板32通过插拔件进行插拔电连接,同时,导电系统中的导电板32上还可以设置相应的插接口,连接导线27可以快速在该插接口上进行插拔。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电连接件31设置在互感器模块中,导电连接件31的一端可插拔接口21内进行插拔,另一端连接互感器模块的导电系统,该导电系统中的导电板32穿过互感器模块中互感器的穿线孔,并延伸至漏电断路器的接线端。
同时,互感器模块还可以设置间隔弧件,以将电连接断路器模块以及漏电互感器模块各自的连接件进行分隔开来,也就是说,本申请提及的漏电断路器模块在应用于组合式漏电断路器中时,漏电断路器中可以存在多个断路器模块,每个断路器模块的出线端的结构也可以设置成本申请所提供的漏电脱扣器模块的出线端的结构,互感器模块上则可以设置多个对应的连接件以在断路器模块和漏电断路器模块的出线端进行插拔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与互感器模块可拆卸固定连接。具体的,壳体10上可以设置相应的卡件或卡孔,互感器模块上可以设置对应的卡孔和卡件,进而使得漏电脱扣器模块与互感器模块进行装配时,可以直接将互感器模块与漏电脱扣器模块进行卡合。
可以理解,互感器模块与漏电脱扣器模块进行拼接时,还可以采用非卡扣件组合的方式进行拼接,其具体拼接方式可以根据实际应用进行选择,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脱扣器本体还包括测试按钮12和指示件13;其中,测试按钮和指示件均设置在漏电脱扣器模块的壳体10上,测试按钮12导通脱扣器本体的测试回路,以使得脱扣器本体触发脱扣动作,并使脱扣器本体的锁定机构与指示件13解锁。
在本实施例中,脱扣器本体主要由漏电脱扣机构和漏电测试机构构成,漏电脱扣机构包括电磁脱扣线圈,测试按钮12可以实现漏电脱扣器模块的测试回路导通,即实现互感器模块的导电系统与脱扣器本体上的线路板22导通,进而使得电磁脱扣线圈的电流增大,从而驱动脱扣器本体上的电磁脱扣线圈23执行脱扣动作,以实现脱扣器本体的锁定机构与指示件13解锁。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与壳体10外部的断路器模块可拆卸固定连接。其中,壳体10与断路器模块可以采用轴销进行拼接,也可以采用卡扣件的方式进行拼接,还可以采用螺钉进行拼接,其具体拼接方式可以根据实际应用进行选择,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漏电脱扣器模块主要由壳体10、脱扣器本体以及主回路组件组成,同时壳体10上设置有进线端和出线端11,脱扣器本体设置在壳体10内,主回路组件包括插拔接口21和接线端子;插拔接口21位于出线端11,并用于插接互感器模块的导电连接件31;接线端子位于所述进线端,并用于电连接外部导电件,进而可以使得在漏电脱扣器模块的进线端采用插拔接口21进行电连接,以替代传统采用螺钉、接线座的方式与外部导电件进行电连接,减少了漏电脱扣器模块的进线端的占用体积,从而可以实现漏电断路器的小型化。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漏电脱扣器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所述壳体(10)上设置有进线端和出线端(11);
脱扣器本体,所述脱扣器本体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
主回路组件,所述主回路组件包括插拔接口(21)和接线端子;所述插拔接口(21)位于所述出线端(11),并用于插接互感器模块的导电连接件(31);所述接线端子位于所述进线端,并用于电连接外部导电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电脱扣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拔接口(21)包括第一导电件(211)和弹性件(212);
其中,所述弹性件(212)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导电件(21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导电件(211)之间形成有一开口,所述互感器模块的导连接件(31)在所述开口内通过所述弹性件(212)与所述第一导电件(211)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漏电脱扣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件(211)弯曲形成一沟槽,所述弹性件(212)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沟槽中,所述弹性件(21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导电件(211)之间形成具有所述开口的卡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漏电脱扣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件(211)包括第一竖直部、第一水平部以及第二竖直部,所述弹性件(212)包括第三竖直部、倾斜部;
其中,所述第一水平部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直部、所述第二竖直部,以形成J字形导电件;所述倾斜部靠近所述第二竖直部倾斜设置,并与所述第三竖直部固定连接,以形成V字形弹性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漏电脱扣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212)的第一端铆合在所述第一导电件(211)上,所述弹性件的第二端弯曲以靠近所述第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电脱扣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扣器本体包括线路板(22)和连接导线(27);
其中,所述连接导线(27)的一端与所述线路板(22)连接,另一端设于所述壳体(10)外,并与所述互感器模块插拔电连接,以实现对外取电和信号的输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电脱扣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子包括第二导电件(25),所述第二导电件(25)通过主回路导线(24)与所述插拔接口(21)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电脱扣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与所述互感器模块可拆卸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电脱扣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扣器本体还包括测试按钮(12)和指示件(13);
其中,所述测试按钮(12)、所述指示件(13)均设置在所述壳体(10)上,所述测试按钮(12)导通所述脱扣器本体的测试回路,以使得所述脱扣器本体触发脱扣动作,并使所述脱扣器本体的锁定机构与所述指示件(13)解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电脱扣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与所述壳体(10)外部的断路器模块可拆卸固定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365656.8U CN219370941U (zh) | 2023-02-24 | 2023-02-24 | 漏电脱扣器模块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365656.8U CN219370941U (zh) | 2023-02-24 | 2023-02-24 | 漏电脱扣器模块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370941U true CN219370941U (zh) | 2023-07-18 |
Family
ID=871387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365656.8U Active CN219370941U (zh) | 2023-02-24 | 2023-02-24 | 漏电脱扣器模块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370941U (zh) |
-
2023
- 2023-02-24 CN CN202320365656.8U patent/CN21937094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050275981A1 (en) | GFCI wiring device with integral relay module | |
CN106068584B (zh) | 断接器拼接块和模块化浪涌装置 | |
CN106783419B (zh) | 一种重合闸断路器 | |
CN101740271A (zh) | 漏电断路器 | |
CN102064059B (zh) | 漏电断路器 | |
US11527857B2 (en) | Metering assembly, adapter, and converting method therefor | |
CN101958212B (zh) | 插座式剩余电流断路器 | |
CN201323167Y (zh) | 漏电断路器 | |
CN108376631B (zh) | 一种小体积1p+n漏电断路器 | |
CN219370941U (zh) | 漏电脱扣器模块 | |
WO2024104199A1 (zh) | 一种继电器模块及继电器控制系统 | |
CN218788354U (zh) | 一种继电器模块及继电器控制系统 | |
CN109148222B (zh) | 一种集合插座功能的工控电磁继电器 | |
CN215299589U (zh) | 一种自动通断的接线端子 | |
CN215299587U (zh) | 一种自动通断可并接的接线端子 | |
CN212411743U (zh) | 超小型组合式互感器 | |
CN219370942U (zh) | 漏电断路器的断路器模块 | |
CN219497531U (zh) | 互感器组件 | |
CN113192798A (zh) | 一种电子式和热磁式塑壳断路器通用安装的脱扣器结构 | |
CN109390730B (zh) | 漏电保护插头 | |
CN111599648B (zh) | 一种断路器用便捷型端子罩 | |
CN215527618U (zh) | 一种通用型计量漏电模块 | |
CN215266121U (zh) | 断路器和安装该断路器的电气设备 | |
CN218850402U (zh) | 电涌保护器用插拔底座与电涌保护器 | |
CN213691917U (zh) | 一种小型断路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