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70455U - 一种智能水浸监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水浸监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70455U
CN219370455U CN202320856382.2U CN202320856382U CN219370455U CN 219370455 U CN219370455 U CN 219370455U CN 202320856382 U CN202320856382 U CN 202320856382U CN 219370455 U CN219370455 U CN 2193704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resistor
circuit
water logging
electrical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5638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远兵
刘旭
田易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Army Med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Army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Army Med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Army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2085638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704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704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704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00Technologies having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30Assessment of water resources

Landscapes

  • Emergency Alarm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水浸监测装置,包括控制器以及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水浸检测机构和报警器,所述水浸检测机构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导电组、水浸传感器以及第二导电组,所述水浸传感器的水浸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的水浸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的报警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报警器的报警信号输入端电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电极电阻阵列式的水浸传感器来感知水浸,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以便对水浸换进快速作出响应,减少误报漏报的情况。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水浸监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湿度监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水浸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自我照顾能力有限甚至无法自我照顾的弱势群体在有限的人力资源时代得到无法及时、有效的照顾,随着弱势群体的增加,失能老人看护、尿失禁患者看护、婴儿看护、幼儿看护等将成为未来非常重要的社会问题。
目前,新兴的基于跟踪身体状况的反馈装置可以避免很多疾病的发生,此类产品特别是在需要特殊照顾的群体中需求较大,如残疾人、老年人和婴儿等弱势群体。而遗尿、尿失禁和无意识排尿是相关弱势群体中较为常见且对正常生活影响较大的一类身体状况变化,因此在发生此类身体状况变化时,需要医护或看护人员及时发现并处理,以预防疾病发生。
现有的遗尿监测装置通常是采用常规的压敏传感器或湿度传感器来进行液体监测,其仅包含一层电阻结构,需液体完全渗透至电阻上时才能够被识别,检测灵敏度较低;且现有的遗尿监测装置通常只铺设在较小范围内,若上述遗尿、尿失禁或无意识排尿等发生该范围外,则无法被及时监测到,导致护理不及时。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水浸监测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液体渗漏检测灵敏度低、监测范围有限以及监测不及时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水浸监测装置,包括控制器以及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水浸检测机构和报警器,所述水浸检测机构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导电组、水浸传感器以及第二导电组,所述水浸传感器的水浸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的水浸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的报警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报警器的报警信号输入端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水浸传感器包括交叉设置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包括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一输出端以及与所述第一输出端一体成型的第一指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包括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二输出端以及与所述第二输出端一体成型并与所述第一指电极交叉形成交指状结构的第二指电极。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电组包括敷设在所述水浸传感器第一表面上的第一导电层以及敷设于所述第一导电层上的第一导电电阻,所述第二导电组包括敷设在所述水浸传感器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上的第二导电层以及敷设于所述第二导电层上的第二导电电阻。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电电阻和第二导电电阻呈蛇状结构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层及第二导电层的对应表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水浸检测机构还包括敷设在所述第一导电组远离水浸传感器一侧的第一绝缘层以及敷设在所述第二导电组远离水浸传感器一侧的第二绝缘层,且所述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至少完全包裹所述第一导电组、水浸传感器及第二导电组;所述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包括敷设于所述第一导电组和第二导电组上的绝缘渗透层以及形成于所述绝缘渗透层外表面的导流层,所述导流层包括若干纵横或交叉分布的导流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包括控制电路以及与所述控制电路电连接并受控于所述控制电路的转换电路、无线传输电路以及供电电路,所述报警器的报警信号输入端与所述控制电路的报警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水浸传感器的水浸信号输出端与所述转换电路的水浸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转换电路的转换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控制电路的转换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无线传输电路的无线信号输入端与所述控制电路的无线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供电电路用于为所述控制电路、转换电路和无线传输电路供电。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单片机以及与所述单片机电连接的复位子电路、晶振子电路和工作指示子电路,所述单片机的DVCC引脚与供电电路连接,DVSS引脚接地;所述单片机的P2.0引脚与所述报警器的报警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单片机的P1.0引脚与所述转换电路的转换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单片机的P1.6引脚和P1.7引脚与所述无线传输电路的无线信号输入端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复位子电路包括串口HD2、电容C1、电阻R1,所述单片机的TEST引脚和RST引脚分别与所述串口HD2的第一端及第二端电连接,所述单片机的RST引脚通过所述电容C1接地,所述单片机的RST引脚还通过所述电阻R1连接电源VCC;
所述晶振子电路包括电容C4、电容C5和晶振OSC1,所述单片机的P2.7引脚通过所述电容C4接地,所述单片机的P2.6引脚通过所述电容C5接地,所述晶振OSC1的两端分别与单片机的P2.7引脚和P2.6引脚电连接;
所述工作指示子电路包括电阻R2和二极管D1,所述单片机的P1.5引脚依次通过所述电阻R2和二极管D1接地。
进一步的,所述无线传输电路包括无线传输芯片、电阻R5、电阻R6、电阻R9、电阻R11、电阻R12、电容C7和电容C8,所述无线传输芯片的CC_GPIO_01引脚和CC_GPIO_02引脚分别通过所述电阻R5和电阻R6连接电源VCC,所述无线传输芯片的VCC引脚连接电源VCC,所述无线传输芯片的CC_GPIO_03引脚和CC_GPIO_04引脚分别与单片机的P1.6引脚和P1.7引脚电连接,所述无线传输芯片的RESET引脚通过所述电阻R12连接VCC电源,所述无线传输芯片的RESET引脚还通过所述电容C7接地,所述无线传输芯片的SOP0引脚通过所述电阻R11接地,所述无线传输芯片的SOP2引脚通过所述电阻R9接地,所述VCC引脚还通过所述电容C8接地。
进一步的,所述报警器包括电阻R3、电阻R4、三极管Q1和蜂鸣器BUZZ1,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所述电阻R4与所述单片机的P2.0引脚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蜂鸣器BUZZ1的负极电连接,所述蜂鸣器BUZZ1的正极通过所述电阻R3与电源VCC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呈交指状的第一指电极和第二指电极作为液体检测结构,并在第一指电极和第二指电极的两侧分别设置呈蛇状结构分布的第一导电电阻和第二导电电阻,覆盖范围广,同时,通过在绝缘渗透层上设置导流通道,当发生液体渗漏时,液体能够快速导流至绝缘渗透层上并快速被导电电阻所感知并快速将信号传递至第一指电极和第二指电极上,检测灵敏度,以能够对水浸环境快速作出响应,并通过报警器及时进行警示,减少误报、漏报等情况;并且,本申请采用高性能、低功耗的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供电电压较低,有利于节省供电成本,控制器和报警器能够集成于PCB板上,提升安全性的同时缩小了产品体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水浸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水浸监测装置的控制框图。
图3为水浸检测机构的爆炸图。
图4为控制器的电路原理图。
图5为无线传输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说明书附图标记如下:
水浸检测机构10、第一绝缘层11、绝缘渗透层111、导流层112、第一导电组12、第一导电层121、第一导电电阻122、水浸传感器13、第一输出端131、第一指电极132、第二输出端133、第二指电极134、第二导电组14、第二导电层141、第二导电电阻142、第二绝缘层15、控制器20、控制电路21、单片机U1、复位子电路211、晶振子电路212、工作指示子电路213、供电电路22、转换电路23、无线传输电路24、无线传输芯片U2、报警器3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请参考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水浸监测装置包括控制器20以及与所述控制器20电连接的水浸检测机构10和报警器30,所述水浸检测机构10整体采用可变形的柔性材质支撑,可铺设在病患、老人或婴幼儿的床体上,用于检测湿床事件。所述水浸检测机构10的水浸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20的水浸信号输入端电连接,以在水浸检测机构10检测到湿床事件时,及时接收到水浸检测机构10的信号变化(即床体上的湿度或液体量变化);所述控制器20的报警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报警器30的报警信号输入端电连接,以在检测到信号变化时控制报警器30及时以声、光或二者结合进行警示,提示医护、看护或陪护人员注意。
请参考图3,所述水浸检测机构10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绝缘层11、第一导电组12、水浸传感器13、第二导电组14和第二绝缘层15。所述第一绝缘层11和第二绝缘层15分别敷设在第一导电组12和第二导电组14远离水浸传感器13的一侧表面上,所述第一绝缘层11和第二绝缘层15能够渗透液体,使得当湿床事件发生时,第一绝缘层11和第二绝缘层15能够快速将液体渗透至第一导电组12或第二导电组14上,并通过第一导电组12和第二导电组14的导电性能快速传递至水浸传感器13,使水浸传感器13能够感知电阻变化情况。所述水浸传感器13的水浸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20的水浸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水浸传感器13的水浸信号输出端即为水浸检测机构10的水浸信号输出端,所述水浸传感器13在感知到湿度或液量变化时能转换成其自身的电阻值变化,并通过水浸信号输出端将电阻值的变化情况传输至控制器20的水浸信号输入端,以便控制器20控制报警器30进行报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层11和第二绝缘层15至少完全包裹所述第一导电组12、水浸传感器13及第二导电组14,所述水浸传感器13通过导线引出并与控制器20连接,以使第一导电组12、水浸传感器13和第二导电组14处于一完全隔离的状态,避免漏电,进而提高水浸检测机构10的使用安全性。
所述第一绝缘层11和第二绝缘层15包括敷设于所述第一导电组12和第二导电组14上的绝缘渗透层111以及形成于所述绝缘渗透层111外表面的导流层112,所述绝缘渗透层111用于渗透液体,所述导流层112用于对表面的液体进行导流,使液体能够快速、均匀地导流至其他区域后从绝缘渗透层111向下渗透至第一导电组12和第二导电组14上,以使第一导电组12和第二导电组14能够感知到液体,避免水浸传感器13之外的区域发生湿床事件后无法快速接收到湿度变化,进而可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具体的,所述导流层112包括若干纵横或交叉分布的导流通道,由于发生湿床事件时,通常是在一定范围内出现大量积液,此时,导流通道能够将积液分散导流至第一导电组12和第二导电组14对应位置的绝缘渗透层111并渗透下去,相较于传统的依靠绝缘布向四周扩散的方式,能够使水浸传感器13快速感知到湿度和液量变化。
所述第一导电组12包括敷设在所述水浸传感器13第一表面上的第一导电层121以及敷设于所述第一导电层121上的第一导电电阻122,所述第二导电组14包括敷设在所述水浸传感器13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上的第二导电层141以及敷设于所述第二导电层141上的第二导电电阻142。所述第一导电电阻122和第二导电电阻142能够与对应侧的绝缘渗透层111接触并在水浸传感器13通电后与水浸传感器13进行导电,以将湿度或液量的变化转化为水浸传感器13的电阻值的变化,从而实现水浸检测。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电阻122和第二导电电阻142呈蛇状结构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层121及第二导电层141的对应表面上,所述第一导电电阻122和第二导电电阻142能够与水浸传感器13相连,以将感知到的湿度或液量变化转化为二者之间的电阻值的变化,以传递给水浸传感器13。所述第一导电层121和第二导电层141优选采用具有柔性的导电布,以将第一导电电阻122和第二导电电阻142与水浸传感器13隔开,同时还可以将信号均匀传递至水浸传感器13上。
所述水浸传感器13包括交叉设置并与所述控制器20电连接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包括与所述控制器20电连接的第一输出端131以及与所述第一输出端131一体成型的第一指电极132,所述第二电极包括与所述控制器20电连接的第二输出端133以及与所述第二输出端133一体成型并与所述第一指电极132交叉形成交指状结构的第二指电极134,当水浸程度发生变化时,所述第一输出端131和第二输出端133之间的电阻值会同步发生变化,从而能够判断出是否发生湿床事件以及湿床事件的水浸程度。在本实施例中,交指状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可以增加电极的输出电荷,从而提高水浸传感器13的检测灵敏度。
请参考图2和图4,所述控制器20包括控制电路21以及与所述控制电路21电连接并受控于所述控制电路21的供电电路22、转换电路23以及无线传输电路24,所述供电电路22用于为所述控制电路21、转换电路23和无线传输电路24供电,确保控制器20的正常工作。所述水浸传感器13的水浸信号输出端与所述转换电路23的水浸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转换电路23的水浸信号输入端即为所述控制器20的水浸信号输入端,所述转换电路23的转换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控制电路21的转换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转换电路23用于接收所述水浸传感器13的电阻值变化信号,并将所述电阻值的变化信号进行转换、滤波处理后经转换信号输出端传输给控制电路21。所述无线传输电路24的无线信号输入端与所述控制电路21的无线信号输出端电连接,用于将控制电路21接收到转换后的电阻值的变化信号传输给外接终端,所述外接终端配置在医护、看护或陪护人员处,以便能够接收实时动态检测水浸情况。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接终端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个人电脑等电子终端设备。所述报警器30的报警信号输入端与所述控制电路21的报警信号输出端电连接,以控制报警器30进行报警。
所述控制电路21包括单片机U1以及与所述单片机U1电连接的复位子电路211、晶振子电路212和工作指示子电路213。所述单片机U1作为整个智能水浸监测装置控制核心,能够实现其他的水浸检测机构10、转换电路23、无线传输电路24及供电电路22的控制以及各机构和电路之间的信号传输。所述复位子电路211用于对单片机U1进行复位。所述晶振子电路212用于为单片机U1提供稳定的时钟脉冲。所述工作指示子电路213用于指示单片机U1是否正常工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单片机U1优选采用型号为MSP430FR2311的单片机U1实现,当然,所述控制电路21还包括除上述复位子电路211、晶振子电路212和工作指示子电路213之外的其他与型号为MSP430FR2311的单片机U1相应的外围元件,其他外围元件可采用现有技术实现,本实施例不做赘述。本实施例的单片机U1内已烧录有计算程序,其可依据转换电路23转换后的电阻值的变化情况判断是否发生水浸以及水浸程度,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要点不在于该单片机U1的程序或算法,而在于整个监测装置的整体结构及电路架构,所以虽然本实用新型包括了单片机U1,但不涉及计算机程序。
所述单片机U1的DVCC引脚与供电电路22连接,DVSS引脚接地,以实现单片机U1的供电。所述单片机U1的P1.0引脚与所述转换电路23的转换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单片机U1的P1.0引脚即为转换信号输入端,以接收转换后的电阻值。所述单片机U1的P1.6引脚和P1.7引脚与所述无线传输电路24的无线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单片机U1的P1.6引脚和P1.7引脚即为所述无线信号输出端,以将相关数据传输给无线传输电路24。所述单片机U1的P2.0引脚与所述报警器30的报警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单片机U1的P2.0引脚即为所述报警信号输出端,以通过输出高电平或低电平(本实施例为高电平)来控制报警器30进行报警。
所述复位子电路211包括串口HD2、电容C1、电阻R1,所述单片机U1的TEST引脚和RST引脚分别与所述串口HD2的第一端及第二端电连接,所述单片机U1的RST引脚通过所述电容C1接地,所述单片机U1的RST引脚还通过所述电阻R1连接电源VCC,以对单片机U1进行复位。所述晶振子电路212包括电容C4、电容C5和晶振OSC1,所述单片机U1的P2.7引脚通过所述电容C4接地,所述单片机U1的P2.6引脚通过所述电容C5接地,所述晶振OSC1的两端分别与单片机U1的P2.7引脚和P2.6引脚电连接,以为单片提供稳定的始终脉冲。所述工作指示子电路213包括电阻R2和二极管D1,所述单片机U1的P1.5引脚依次通过所述电阻R2和二极管D1接地,以指示单片机U1是否正常工作。
所述供电电路22采用干电池实现,所述干电池的电流或电压输出端与分别通过电容C2和电容C3与单片机U1的DVCC引脚电连接,以为单片机U1供电。可理解的,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供电电路22也可以采用其他的电源管理芯片(如型号LMG3410R050,UCC12050等)实现。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换电路23基于运算放大器和滤波器及其他外围元件实现,所述转换电路23可采用现有技术实现,本实施例不做赘述。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换电路23也可以采用A/D转换芯片实现(如型号为ADC0808、ADC0809的A/D转换器等)。
请参考图5,所述无线传输电路24包括无线传输芯片U2、电阻R5、电阻R6、电阻R9、电阻R11、电阻R12、电容C7和电容C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无线传输芯片U2优选采用型号为TI CC3200的传输芯片,其集成有透传功能,能够降低整个无线传输电路24的功耗。
具体的,所述无线传输芯片U2的CC_GPIO_01引脚和CC_GPIO_02引脚分别通过所述电阻R5和电阻R6连接电源VCC,所述无线传输芯片U2的VCC引脚连接电源VCC,所述无线传输芯片U2的RESET引脚通过所述电阻R12连接VCC电源,所述无线传输芯片U2的RESET引脚还通过所述电容C7接地,所述无线传输芯片U2的SOP0引脚通过所述电阻R11接地,所述无线传输芯片U2的SOP2引脚通过所述电阻R9接地,所述VCC引脚还通过所述电容C8接地,所述无线传输芯片U2的CC_GPIO_03引脚和CC_GPIO_04引脚分别与单片机U1的P1.6引脚和P1.7引脚电连接,所述无线传输芯片U2的CC_GPIO_03引脚和CC_GPIO_04引脚即为所述无线信号输入端,以与单片机U1进行数据传送。所述无线传输芯片U2的CC_GPIO_09引脚、CC_GPIO_010引脚和CC_GPIO_11引脚还分别连接有可以指示外接终端的接入情况、传输服务情况以及路由器接入情况的二极管。
请返回参考图4,所述报警器30包括电阻R3、电阻R4、三极管Q1和蜂鸣器BUZZ1,单片机U1输出高电平通过所述三极管Q1控制蜂鸣器BUZZ1进行报警。具体的,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所述电阻R4与所述单片机U1的P2.0引脚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蜂鸣器BUZZ1的负极电连接,所述蜂鸣器BUZZ1的正极通过所述电阻R3与电源VCC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当水浸传感器13感知到水浸时,其第一输出端131和第二输出端133之间的电阻值会发生变化,通过转换电路23对该电阻值的变化进行监测并对电阻值进行转换、滤波会发送给单片机U1,单片机U1判断水浸发生情况后控制蜂鸣器进行报警并同步通过无线传输电子将相关的数据及信息发送给外接终端,既能实现现场的声音报警又能够实现远程报警,具有双重警示功能,能够将信息及时、有效的反馈给相关人员,使水浸情况能够第一时间被相关人员接收并及时做出应对。
另,本实用新型的采用单片机U1进行控制,水浸检测机构10独立连接于单片机U1的对应引脚上,能够独立进行检测,因此,本实用新型在实现时,可在本单片机U1上扩展其他检测终端,如温度、烟雾、氧气等,以增加使用灵活性,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扩展性。

Claims (10)

1.一种智能水浸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以及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水浸检测机构和报警器,所述水浸检测机构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导电组、水浸传感器以及第二导电组,所述水浸传感器的水浸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的水浸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的报警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报警器的报警信号输入端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水浸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浸传感器包括交叉设置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包括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一输出端以及与所述第一输出端一体成型的第一指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包括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二输出端以及与所述第二输出端一体成型并与所述第一指电极交叉形成交指状结构的第二指电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水浸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组包括敷设在所述水浸传感器第一表面上的第一导电层以及敷设于所述第一导电层上的第一导电电阻,所述第二导电组包括敷设在所述水浸传感器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上的第二导电层以及敷设于所述第二导电层上的第二导电电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水浸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电阻和第二导电电阻呈蛇状结构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层及第二导电层的对应表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水浸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浸检测机构还包括敷设在所述第一导电组远离水浸传感器一侧的第一绝缘层以及敷设在所述第二导电组远离水浸传感器一侧的第二绝缘层,且所述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至少完全包裹所述第一导电组、水浸传感器及第二导电组;所述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包括敷设于所述第一导电组和第二导电组上的绝缘渗透层以及形成于所述绝缘渗透层外表面的导流层,所述导流层包括若干纵横或交叉分布的导流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智能水浸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包括控制电路以及与所述控制电路电连接并受控于所述控制电路的转换电路、无线传输电路以及供电电路,所述报警器的报警信号输入端与所述控制电路的报警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水浸传感器的水浸信号输出端与所述转换电路的水浸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转换电路的转换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控制电路的转换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无线传输电路的无线信号输入端与所述控制电路的无线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供电电路用于为所述控制电路、转换电路和无线传输电路供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水浸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单片机以及与所述单片机电连接的复位子电路、晶振子电路和工作指示子电路,所述单片机的DVCC引脚与供电电路连接,DVSS引脚接地;所述单片机的P2.0引脚与所述报警器的报警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单片机的P1.0引脚与所述转换电路的转换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单片机的P1.6引脚和P1.7引脚与所述无线传输电路的无线信号输入端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水浸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子电路包括串口HD2、电容C1、电阻R1,所述单片机的TEST引脚和RST引脚分别与所述串口HD2的第一端及第二端电连接,所述单片机的RST引脚通过所述电容C1接地,所述单片机的RST引脚还通过所述电阻R1连接电源VCC;
所述晶振子电路包括电容C4、电容C5和晶振OSC1,所述单片机的P2.7引脚通过所述电容C4接地,所述单片机的P2.6引脚通过所述电容C5接地,所述晶振OSC1的两端分别与单片机的P2.7引脚和P2.6引脚电连接;
所述工作指示子电路包括电阻R2和二极管D1,所述单片机的P1.5引脚依次通过所述电阻R2和二极管D1接地。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水浸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传输电路包括无线传输芯片、电阻R5、电阻R6、电阻R9、电阻R11、电阻R12、电容C7和电容C8,所述无线传输芯片的CC_GPIO_01引脚和CC_GPIO_02引脚分别通过所述电阻R5和电阻R6连接电源VCC,所述无线传输芯片的VCC引脚连接电源VCC,所述无线传输芯片的CC_GPIO_03引脚和CC_GPIO_04引脚分别与单片机的P1.6引脚和P1.7引脚电连接,所述无线传输芯片的RESET引脚通过所述电阻R12连接VCC电源,所述无线传输芯片的RESET引脚还通过所述电容C7接地,所述无线传输芯片的SOP0引脚通过所述电阻R11接地,所述无线传输芯片的SOP2引脚通过所述电阻R9接地,所述VCC引脚还通过所述电容C8接地。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水浸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器包括电阻R3、电阻R4、三极管Q1和蜂鸣器BUZZ1,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所述电阻R4与所述单片机的P2.0引脚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蜂鸣器BUZZ1的负极电连接,所述蜂鸣器BUZZ1的正极通过所述电阻R3与电源VCC电连接。
CN202320856382.2U 2023-04-17 2023-04-17 一种智能水浸监测装置 Active CN2193704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56382.2U CN219370455U (zh) 2023-04-17 2023-04-17 一种智能水浸监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56382.2U CN219370455U (zh) 2023-04-17 2023-04-17 一种智能水浸监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70455U true CN219370455U (zh) 2023-07-18

Family

ID=871401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56382.2U Active CN219370455U (zh) 2023-04-17 2023-04-17 一种智能水浸监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704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59933B (zh) 具尿布濕度檢測裝置之尿布、系統及尿布濕度檢測方法
US7053781B1 (en) Apparatus for incontinence detection and notification
CN105125348B (zh) 一种智能尿湿报警方法及系统
CN204091952U (zh) 一种婴幼儿睡眠双模式远程监护系统
US11717450B2 (en) System for managing incontinence
CN107802408B (zh) 一种多感应点智能尿布及其监测方法
TW200814973A (en) Diaper
WO2007128188A1 (fr) Couche en papier polyvalente
CN208851819U (zh) 一种用于纸尿裤的智能检测装置
CN201757683U (zh) 人体睡眠温度检测报警器
CN204671398U (zh) 一种尿湿检测装置
CN203539549U (zh) 预警尿不湿
CN219370455U (zh) 一种智能水浸监测装置
JP2011022121A (ja) オムツセンサ及び水分検知センサ
CN113876491B (zh) 一种可区分大小便的卫生产品
CN216411129U (zh) 大小便检测装置及卫生产品
CN114175119A (zh) 具有无身体接触温度检测传感器的尿片更换时间智能警报系统
CN202776760U (zh) 一种带报警功能的尿布
CN201481665U (zh) 声光报警型智能纸尿裤
CN214951903U (zh) 一种具有两个电极的多区域压敏垫
CN107854221B (zh) 一种具有多感应点的可联网智能尿布及其监测方法
CN201453520U (zh) 带报警防尿用品及尿湿报警器
CN206441323U (zh) 家用有害气体监测系统
CN205181626U (zh) 纸尿裤尿湿报警装置及系统
CN107389741B (zh) 无线尿片湿度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