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64203U - 一种涵洞与路堤过渡段施工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涵洞与路堤过渡段施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64203U
CN219364203U CN202320440291.0U CN202320440291U CN219364203U CN 219364203 U CN219364203 U CN 219364203U CN 202320440291 U CN202320440291 U CN 202320440291U CN 219364203 U CN219364203 U CN 2193642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mbankment
culvert
water
transition section
foundation b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4029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秦巍
孔涛
李福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Soil Engineering Group North Construction Co ltd
China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Soil Engineering Group North Construction Co ltd
China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Soil Engineering Group North Construction Co ltd, China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rp filed Critical China Soil Engineering Group North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4029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642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642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642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涵洞与路堤过渡段施工结构,包括:涵洞、路堤、过渡段、基床表层、封闭结构、挡水缘、排水沟和多个导水槽。路堤和所述涵洞间隔设置。过渡段设置于所述涵洞和所述路堤之间,以连接所述涵洞和路堤。基床表层覆盖于所述过渡段和所述路堤上,所述基床表层采用B组填料。封闭结构覆盖于所述基床表层上。挡水缘设置于基床表层两侧,且沿所述基床表层延伸设置,所述挡水缘具有水槽。排水沟设置于路堤和过渡段的边坡下部,各所述导水槽沿所述挡水缘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每一所述导水槽分别连通所述挡水缘和所述排水沟。本申请的涵洞与路堤过渡段施工结构设计了导水槽和排水沟结构,完善了排水系统能够解决强降雨对路基坡面的冲刷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涵洞与路堤过渡段施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涵洞与路堤过渡段施工结构。
背景技术
通常涵洞与路堤过渡段施工结构很少设置排水系统,在一些存在短时间强降雨的地区,若不设计排水系统,存在坡面受水流集中冲刷,下渗的雨水产生横向流失,容易出现基床强度降低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涵洞与路堤过渡段施工结构。
本申请提供如下方案:
一种涵洞与路堤过渡段施工结构,包括:
涵洞;
路堤,所述路堤和所述涵洞间隔设置;
过渡段,所述过渡段设置于所述涵洞和所述路堤之间,以连接所述涵洞和路堤;
基床表层,所述基床表层覆盖于所述过渡段和所述路堤上,所述基床表层采用B组填料;
封闭结构,所述封闭结构覆盖于所述基床表层上;
挡水缘,所述挡水缘设置于基床表层两侧,且沿所述基床表层延伸设置,所述挡水缘具有水槽;
排水沟,所述排水沟设置于路堤和过渡段的边坡下部;
多个导水槽,各所述导水槽沿所述挡水缘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每一所述导水槽分别连通所述挡水缘和所述排水沟。
可选的,所述挡水缘具有内挡部和外挡部,所述内挡部和所述外挡部之间围合形成所述水槽,所述内挡部顶部设置倾斜的护肩,所述封闭结构覆盖所述护肩。
可选的,所述挡水缘还具有底壁,所述内挡部和外挡部均连接于所述底壁;
再沿垂直所述底壁的方向上,所述外挡部的高度小于所述内挡部的高度。
可选的,所述挡水缘包括多个挡水源预制体,各所述挡水源预制体沿所述基床表层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相邻的挡水源预制体相连接。
可选的,所述挡水缘的外挡部对应各所述导水槽分别设置有排水口。
可选的,每一所述导水槽均包括多个导水槽预制体,各所述导水槽预制体沿路堤或过渡段的边坡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相邻的导水槽预制体相连通,位于顶端的导水槽预制体连通所述挡水缘,位于底端的导水槽预制体连通所述排水沟。
可选的,所述导水槽预制体包括底板和设置于底板两侧的两个侧板,导水槽预制体具有宽口端和窄口端,两个侧板位于宽口端的间距大于两个侧板位于窄口端的间距;
相邻的两个导水槽预制体中,位于上侧的导水槽预制体的窄口端伸入位于下侧的导水槽预制体的宽口端。
可选的,所述路堤由下至上依次包括基床以下结构层和基床底层;其中,基床以下结构层和基床底层均为天然C组填料。
可选的,所述过渡段具有天然B组回填层,所述基床底层覆盖于所述天然B组回填层上。
可选的,所述涵洞背后基坑回填浆砌片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的涵洞与路堤过渡段施工结构设计了导水槽和排水沟结构,完善了排水系统能够解决强降雨对路基坡面的冲刷问题。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作为本申请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路堤与涵洞过渡段施工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路堤与涵洞过渡段施工结构中封闭结构和挡水缘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路堤与涵洞过渡段施工结构中导水槽预制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路堤与涵洞过渡段施工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涵洞;2、路堤;21、基床以下结构层;22、基床底层;3、过渡段;31、天然B组回填层;32、浆砌片石;4、基床表层;5、封闭结构;51、煤油稀释沥青层;52、第一层纯沥青;53、底部细石骨料层;54、第二层纯沥青;55、顶部细石骨料层;6、挡水缘;61、外挡部;62、内挡部;63、水槽;64、护肩;7、导水槽;7a、导水槽预制体;71、底板;72、侧板;8、边坡;9、水沟;a、地面线。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 “上”、“下”、 “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 “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见图1至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涵洞与路堤过渡段施工结构,包括:涵洞1、路堤2、过渡段3、基床表层4、封闭结构5、挡水缘6、排水沟9和多个导水槽7。所述路堤2和所述涵洞1间隔设置。所述过渡段3设置于所述涵洞1和所述路堤2之间,以连接所述涵洞1和路堤2。基床表层4覆盖于所述过渡段3和所述路堤2上,所述基床表层4采用B组填料。封闭结构5覆盖于所述基床表层4上。挡水缘6设置于基床表层4两侧,且沿所述基床表层4延伸设置,所述挡水缘6具有水槽63。排水沟9设置于路堤2和过渡段3的边坡下部。各所述导水槽7沿所述挡水缘6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每一所述导水槽7分别连通所述挡水缘6和所述排水沟9。
本申请的涵洞与路堤过渡段施工结构设计了导水槽7和排水沟9结构,完善了排水系统能够解决强降雨对路基坡面的冲刷问题。多个导水槽7均设置于边坡8上,且沿挡水缘6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能在不同位置疏水至排水沟9,提高了雨水排泄能力。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挡水缘6具有内挡部62和外挡部61,所述内挡部62和所述外挡部61之间围合形成所述水槽,所述内挡部62顶部设置倾斜的护肩64,所述封闭结构5覆盖所述护肩64。
该实施方案中,过渡段3和路堤2两侧设置混凝土护肩64,护肩64顶宽可以0.1m。护肩64与挡水缘6为一体件。封闭结构5两侧延伸至混凝土护肩64顶面,优化了挡水缘6的结构尺寸。
护肩64可以呈4%的向外排水坡,利于将雨水导入挡水缘6的水槽63。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挡水缘6还具有底壁,所述内挡部62和外挡部61均连接于所述底壁。再沿垂直所述底壁的方向上,所述外挡部61的高度小于所述内挡部62的高度。如此,在当雨水过多高于挡水缘6的水槽容量时,水可由外挡部61一侧溢出,而不会留存于基床表层4顶部,起到保护基床表层4的作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挡水缘6包括多个挡水源预制体,各所述挡水源预制体沿所述基床表层4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相邻的挡水源预制体相连接。
挡水源预制体可以采用混凝土预制,每节长1m。挡水缘6连成整体分节预制的结构形式,与中国铁路标准中的传统护肩64相比,在砌筑材质、结构尺寸、圬工数量和稳定性方面均较为突出,不仅能够有效地纵向拦截了路基面的横向水流并引入横向设置的水槽,解决了路堤2坡面的冲刷问题,而且也达到了美观实用和经济价廉的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挡水缘6的外挡部61对应各所述导水槽7分别设置有排水口,方便积水由该排水口流入导水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每一所述导水槽7均包括多个导水槽预制体7a,各所述导水槽预制体7a沿路堤2或过渡段3的边坡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相邻的导水槽预制体7a相连通,位于顶端的导水槽预制体7a连通所述挡水缘6,位于底端的导水槽预制体7a连通所述排水沟9。
该实施方案中,可以沿线路方向间距约15m设置一导水槽7,能够有效地纵向拦截路基面两侧横向水流并引入排水沟9,解决了路堤2坡面的冲刷问题,而且也达到了美观实用和经济价廉的效果。采用预制体的方式降低了施工难度,可以在专门的地方进行加工,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工期。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导水槽预制体7a包括底板71和设置于底板71两侧的两个侧板72,导水槽预制体7a具有宽口端和窄口端,两个侧板72位于宽口端的间距大于两个侧板72位于窄口端的间距。相邻的两个导水槽预制体7a中,位于上侧的导水槽预制体7a的窄口端伸入位于下侧的导水槽预制体7a的宽口端。
可选的,所述路堤2由下至上依次包括基床以下结构层21和基床底层22;其中,基床以下结构层21和基床底层22可以均为天然C组填料。
可选的,所述过渡段3具有天然B组回填层。
路堤2和过渡段3之间通过台阶结构连接。涵洞1背后基坑回填浆砌片石32,浆砌片石32进行分层填筑压实,并做好横向排水坡。
本申请实施例中,基床表层4可以采用天然B组填料,且在天然B组填料中掺入一定比例的碎石进行物理改良,解决天然A组填料严重缺失的问题。通过路基试验段基床表层4改良B料的填筑、观测、土工测试等数据证实和展示了基床表层4采用改良B组填料代替A组填料是可行有效的。鉴于改良B料为非渗水士,为此,取了原设计基床底层22采用C组填料时设在基床表层4底面的砂夹复合上工膜垫层,改在改良B组填料的顶面增设一层封闭结构5,起到隔离防水的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封闭结构5包括细石骨料层和填充于细石骨料层内的沥青。沥青能够防止雨水渗入底碴层内带走细颗粒后导致其强度下降。采用这种优化调整后的基床表层4结构取得了由优化前的亏损400多万美元变成了盈利约550万美元的显著效益。
顶面封闭结构5可以是由沥青和不同规格的级配碎砾石(细石骨料)铺筑而成的薄层防水隔离层,主要作用是构成磨耗层,保护基床改良B组填料免受道床及人为活动的影响,在底作层(位于基层表层和封闭结构5的顶部,用于支撑铁轨)与改良B组填料之间发挥隔离和封闭作用,防止地表水渗入基床,提高基床顶面的平整度和抗滑性能,非常适应炎热干燥条件下的施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细石骨料层包括底部细石骨料层53和顶部细石骨料层55。所述顶部细石骨料层55底部填充有沥青。
该实施方案中,沥青渗透填充于底部细石骨料层53和基床表层4之间,沥青不凸出于顶部细石骨料层55,顶部细石骨料层55起到磨耗层的作用,保护基床改良B组填料免受道床及人为活动的影响。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顶部细石骨料层55的平均粒径大于所述底部细石骨料层53的平均粒径。底部细石骨料层53的粒径小,相互之间空隙密集,便于沥青渗入填充密封空隙,具有节约沥青的作用。而顶部细石骨料层55的平均粒径大,耐磨损,对底部结构保护效果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顶部细石骨料层55的厚度小于所述底部细石骨料层53的厚度。
该实施方案中,底部细石骨料层53颗粒小,厚度大,利于填充较厚的沥青,隔离防水效果好。同时小颗粒的底部细石骨料层53厚度大,而大颗粒的顶部细石骨料层55厚度小,不会头重脚轻,两层细石骨料层稳定性好,连接结构稳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封闭结构5包括直接覆盖于所述基床表层4的煤油稀释沥青层51,所述煤油稀释沥青层51和所述底部细石骨料层53之间填充纯沥青。
该实施方案中,通过直接在基床表层4上吸洒煤油稀释沥青层51,有利于沥青与基床顶层的粘结。而在煤油稀释沥青层51和所述底部细石骨料层53之间填充纯沥青,主要起到加强沥青与细石骨料的吸附性,以及两层细石骨料之间的粘结性。
可选的,所述基床表层4的厚度为60cm,所述封闭结构5的厚度为3cm。
其中,路堤与涵洞过渡段的施工步骤如下:
步骤S1、在涵洞1和路堤2之间施工过渡段3;
步骤S2、在过渡段3和路堤2的顶部施工基床表层4,基床表层4采用改良B组填料,改良B组填料包括25%的碎石和75%的天然B组填料;
步骤S3、在基床表层4上施工封闭结构5。
其中,步骤S3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1、在基床表层4上喷洒一层煤油稀释沥青形成煤油稀释沥青层51;
该步骤中,通过直接在基床表层4上吸洒煤油稀释沥青层51,有利于沥青与基床表层4的粘结,提高了施工结构稳定性。其中,该步骤中,以0.9L/m2的密度喷布煤油稀释沥青。
步骤S32、在基床表层4(煤油稀释沥青层51上)上喷洒第一层纯沥青52;
其中,第一层纯沥青52以1.3L/m2的密度喷布。
步骤S33、在第一层纯沥青52上铺设并压实底部细石骨料层53;
该底部细石骨料层53采用18mm厚的碎石骨料。
步骤S34、在底部细石骨料层53上喷洒第二层纯沥青54;
第二层纯沥青54以1.1L/m2的密度喷布
步骤S35、在底部细石骨料层53上铺设顶部细石骨料层55。
顶部细石骨料层55的厚度为12mm。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利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提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涵洞与路堤过渡段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涵洞;
路堤,所述路堤和所述涵洞间隔设置;
过渡段,所述过渡段设置于所述涵洞和所述路堤之间,以连接所述涵洞和路堤;
基床表层,所述基床表层覆盖于所述过渡段和所述路堤上,所述基床表层采用B组填料;
封闭结构,所述封闭结构覆盖于所述基床表层上;
挡水缘,所述挡水缘设置于基床表层两侧,且沿所述基床表层延伸设置,所述挡水缘具有水槽;
排水沟,所述排水沟设置于路堤和过渡段的边坡下部;
多个导水槽,各所述导水槽沿所述挡水缘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每一所述导水槽分别连通所述挡水缘和所述排水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涵洞与路堤过渡段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缘具有内挡部和外挡部,所述内挡部和所述外挡部之间围合形成所述水槽,所述内挡部顶部设置倾斜的护肩,所述封闭结构覆盖所述护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涵洞与路堤过渡段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缘还具有底壁,所述内挡部和外挡部均连接于所述底壁;
再沿垂直所述底壁的方向上,所述外挡部的高度小于所述内挡部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涵洞与路堤过渡段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缘包括多个挡水源预制体,各所述挡水源预制体沿所述基床表层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相邻的挡水源预制体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涵洞与路堤过渡段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缘的外挡部对应各所述导水槽分别设置有排水口。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涵洞与路堤过渡段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导水槽均包括多个导水槽预制体,各所述导水槽预制体沿路堤或过渡段的边坡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相邻的导水槽预制体相连通,位于顶端的导水槽预制体连通所述挡水缘,位于底端的导水槽预制体连通所述排水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涵洞与路堤过渡段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槽预制体包括底板和设置于底板两侧的两个侧板,导水槽预制体具有宽口端和窄口端,两个侧板位于宽口端的间距大于两个侧板位于窄口端的间距;
相邻的两个导水槽预制体中,位于上侧的导水槽预制体的窄口端伸入位于下侧的导水槽预制体的宽口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涵洞与路堤过渡段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堤由下至上依次包括基床以下结构层和基床底层;其中,基床以下结构层和基床底层均为天然C组填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涵洞与路堤过渡段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段具有天然B组回填层,所述基床底层覆盖于所述天然B组回填层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涵洞与路堤过渡段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涵洞背后基坑回填浆砌片石。
CN202320440291.0U 2023-03-10 2023-03-10 一种涵洞与路堤过渡段施工结构 Active CN2193642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40291.0U CN219364203U (zh) 2023-03-10 2023-03-10 一种涵洞与路堤过渡段施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40291.0U CN219364203U (zh) 2023-03-10 2023-03-10 一种涵洞与路堤过渡段施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64203U true CN219364203U (zh) 2023-07-18

Family

ID=871151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40291.0U Active CN219364203U (zh) 2023-03-10 2023-03-10 一种涵洞与路堤过渡段施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642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10441B (zh) 防止寒区公路水损破坏的立体排水路基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2921905B (zh) 一种适于上游式尾矿库的初期坝的建设方法
CN111335100A (zh) 适用于沿海地区的堤路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2392127B (zh) 一种树枝状埋入式柔性生态的斜坡排水沟及施工方法
CN213804678U (zh) 一种海绵城市生态道路路基结构
CN209854656U (zh) 一种堤防
CN211228269U (zh) 一种高等级公路中央分隔带构造
CN219364203U (zh) 一种涵洞与路堤过渡段施工结构
CN116607617A (zh) 一种市政道路路基排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5800757U (zh) 透水性沥青路面结构
CN210262542U (zh)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道路构造
CN213173170U (zh) 一种高速公路煤矸石路基结构
CN214301048U (zh) 一种轻质路堤
CN213804676U (zh) 软土地基结构
CN210621363U (zh) 应用于冲沟地段的透水路堤结构
CN109403356B (zh) 一种边坡支护结构
CN210262772U (zh) 冲沟地段防渗路堤结构
CN116289371A (zh) 一种路堤与桥台过渡段施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8756821U (zh) 一种公路路基防沉降装置
CN215561605U (zh) 一种新型桥头公路路基防水结构
CN111287040A (zh) 液态土道路构造方法
CN218147579U (zh) 一种使用红层泥岩填筑路基的高等级公路结构
CN210049041U (zh) 一种新型市政道路工程地基
CN214992763U (zh) 一种抗渗的粉土粉砂路堤
CN212052161U (zh) 适用于沿海地区的堤路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