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61913U - 一种防伪抱箍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伪抱箍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61913U
CN219361913U CN202320785229.5U CN202320785229U CN219361913U CN 219361913 U CN219361913 U CN 219361913U CN 202320785229 U CN202320785229 U CN 202320785229U CN 219361913 U CN219361913 U CN 2193619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op
opening
half hoop
counterfeiting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8522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杨
杨吉红
胡昌红
王传龙
凌生愉
柳洋
周敏
胥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bin Plastic Packaging Materials Co ltd Sichuan
Original Assignee
Yibin Plastic Packaging Materials Co ltd Sichua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ibin Plastic Packaging Materials Co ltd Sichuan filed Critical Yibin Plastic Packaging Materials Co ltd Sichuan
Priority to CN20232078522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619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619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619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80Packaging reuse or recycling, e.g. of multilayer packaging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瓶体包装防伪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伪抱箍,一种防伪抱箍,包括相对开合的左半箍和右半箍,左半箍和/或右半箍上设置有用以锁止塞式瓶盖的限位结构,左半箍与右半箍通过开启板与卡槽配合锁止,开启板上设置有与卡槽对应配合的卡紧头,当对开启板施力使开启板向外翻转时,卡紧头脱离卡槽,此时开启板折断并使左半箍与右半箍解锁。通过左半箍与右半箍进行抱合,并通过限位结构保持塞式瓶盖与瓶体的连接稳定性,保障了密封的效果,而左半箍与右半箍通过卡紧头和卡槽进行连接扣紧,能够加强塞式瓶盖的连接稳定性,且在实现扣紧后,只能通过破坏的方式才能开启左半箍与右半箍的,从而避免了修复伪装的情况,达到了防伪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防伪抱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瓶体包装防伪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伪抱箍。
背景技术
瓶装产品一般将产品置入密闭的瓶体环境下,通常需要满足密封、防伪的需求,这需要瓶盖处的结构设置能够满足对应的要求。而采用塞式瓶盖的瓶体,其塞式瓶盖能够多次反复从瓶体拔下以实现重复使用,因此防伪效果不佳。现有技术中已经提出采用抱箍将塞式瓶盖与瓶体锁紧以实现防伪的目的,当前所采用的抱箍存在结构复杂,成本高的缺点,在使用过程中通过锁紧后的摩擦力实现锁紧,对塞式瓶盖和瓶体造成的损伤较大,同时在开启时也不够便捷,并且也存在滑动或松动的情况,不能实现塞式瓶盖的可靠锁紧。
可见,现在用于防伪抱箍的塞式瓶盖还存在亟待改进的空间,应当进行优化以提高抱箍对瓶盖锁紧的可靠性,也应当提供更便利的开启方式,并且避免塞式瓶盖及抱箍在开启后被修复伪装,实现防伪的目的。故需要提出更为合理的技术方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至少为克服其中一种上述内容提到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防伪抱箍,通过抱箍抱合实现塞式瓶盖与瓶体的固定,并能够防止塞式瓶盖出现松动或脱落,从而提高塞式瓶盖的密封可靠性;抱箍在开启后即发生破坏并且无法修复,可起到防伪的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防伪抱箍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伪抱箍,包括相对开合的左半箍和右半箍,所述的左半箍和/或右半箍上设置有用以锁止塞式瓶盖的限位结构,左半箍与右半箍通过开启板与卡槽配合锁止,开启板上设置有与卡槽对应配合的卡紧头,当对开启板施力使开启板向外翻转时,卡紧头脱离卡槽,此时开启板折断并使左半箍与右半箍解锁。
上述公开的防伪抱箍,通过设置对开的左半箍和右半箍,通过左半箍和右半箍的相对抱合,并由限位结构实现锁止从而避免塞式瓶盖发生松动和脱落,保障了密封可靠性;通过开启板与卡槽进行配合扣紧,在抱箍被开启时会使开启板折断并脱落,无法进行修复和伪装,从而实现防伪目的。
进一步的,左半箍与右半箍的配合可采用多种形式,例如在一些方案中可进行扣接,在一些方案中可通过锁扣连接,具体结构并不被唯一限定,此处进行优化并提出其中一种可行的选择:所述的左半箍与右半箍对应设置有铰接孔,铰接孔内设置有铰接轴。采用如此方案时,左半箍与右半箍形成活动的整体,抱合操作更为方便,结构也更加稳定。铰接轴可采用两头锁紧止退的结构,避免出现拆除铰接轴后使左半箍与右半箍发生分离的情况,从而保障了防伪结构的可靠性。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中,限位结构能够对塞式瓶盖施加力的作用并防止塞式瓶盖从瓶体中松动或脱落,限位结构的形式并不被唯一限定,此处进行优化并提出其中一种可行的选择:所述的限位结构包括若干用以配合塞式瓶盖并对塞式瓶盖进行锁止的上限位部。采用如此方案时,限位结构可配合至塞式瓶盖的侧壁,也可配合至塞式瓶盖的顶部,对塞式瓶盖施加止退力。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限位结构还可对瓶体施加力的作用,保持塞式瓶盖与瓶体的相对固定,提高塞式瓶盖在瓶体上的配合稳定性,从而可保障防伪的效果。具体结构并不被唯一限定,此处进行优化并提出其中一种可行的选择:所述的限位结构还包括若干用以配合瓶体并实现限位锁止的下限位部。采用如此方案时,下限位部与瓶体进行卡合,保持卡合固定后可避免出现松动和脱落的情况,进而也能够避免塞式瓶盖向外松脱的情况。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中,上限位部和下限位部的可采用的具体结构并不唯一限定,此处进行优化并提出其中一种可行的选择:所述的上限位部和下限位部包括限位片,限位片垂直于塞式瓶盖的侧表面和瓶体的侧表面并扣紧固定。采用如此方案时,限位片与左半箍和右半箍一体成型,并沿左半箍与右半箍的内壁面横向延伸,当左半箍与右半箍采用圆弧结构时,限位片沿圆周面延伸。
进一步的,为了保持左半箍与右半箍配合后的扣紧,卡槽与开启板对应进行卡紧,具体设置的方式并不唯一限定,此处进行优化并提出其中一种可行的选择:所述的卡槽设置于左半箍的内侧表面,右半箍上设置有开启槽,且开启板连接于开启槽处,开启板的前端向卡槽延伸并使卡紧头卡入卡槽内。采用如此方案时,开启板前端的卡紧头与卡紧板一体成型,可将卡紧头设置为圆弧形,或设置为三角形,便于在挤压后受力与卡槽卡合。
进一步的,在实现开启板与卡槽配合的过程中,开启板发生一定的弹性形变,为了实现防伪,使开启板发生一定的形变后转变为塑性形变,使得开启过后无法回复和伪装,此处进行优化并提出其中一种可行的选择:所述的开启板与开启槽的连接处设置有变形断裂结构,当对开启板施力并使开启板向外翻转时,断裂结构被破坏并使开启板与开启槽发生分离。采用如此方案时,断裂结构可设置成薄弱的连接点、连接壁等,当开启板偏转超过一定的角度时才能实现卡槽与卡紧头的脱离,并设置断裂结构的断裂角度小于该开启角度,则可保证开启后一定使断裂结构断开。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提高开启槽与开启板之间的开启顺畅性,需要保留一定的间隙以用于开启操作,此处进行优化并提出其中一种可行的选择:所述的开启槽与开启板之间形成间隙,且开启板上设置有用以抵紧施力的开启面。采用如此方案时,操作间隙的开启面可设置为斜面,也可设置为凹凸面,便于形成施力开启结构;在一些方案中,也可在开启面上设置开启用的凸起或凹槽等结构,便于施力开启。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提高卡紧头与卡槽的配合紧密度,避免二者发生脱离,此处进行优化并提出其中一种可行的选择:所述的卡紧头与卡槽的配合面包括倾斜抵紧面,对开启板施力时卡紧头和卡槽克服倾斜抵紧面的阻力后分离。采用如此方案时,由于卡紧头与卡槽的倾斜抵紧面的作用,可提高卡紧头与卡槽分离所需的力的作用,为提供足够的力实现分离,开启板受力后可确定是断裂结构发生断裂。
再进一步,左半箍与右半箍抱合后形成配合间隙,为了避免从配合间隙处施力撬开左半箍与右半箍的情况,此处进行优化并提出其中一种可行的选择:所述的左半箍上设置有挡片,当左半箍与右半箍抱合后,挡片将卡槽与开启板的配合处遮挡封闭。采用如此方案时,挡片与左半箍一体成型,并使左半箍与右半箍的配合边缘处形成弯折面,无法从外部施力进行撬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公开技术方案的部分有益效果包括:
本实用新型通过左半箍与右半箍进行抱合,并通过限位结构保持塞式瓶盖与瓶体的连接稳定性,保障了密封的效果,而左半箍与右半箍通过卡紧头和卡槽进行连接扣紧,能够加强塞式瓶盖的连接稳定性,且在实现扣紧后,只能通过破坏的方式才能开启左半箍与右半箍的,从而避免了修复伪装的情况,达到了防伪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表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因此不应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相关的附图。
图1为防伪抱箍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左半箍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右半箍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铰接轴的结构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各个标号的含义为:
1、左半箍;2、右半箍;3、开启板;4、铰接孔;5、限位结构;6、卡槽;7、断裂结构;8、卡紧头;9、铰接轴;10、挡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释。
针对现在的瓶盖抱箍存在的锁紧效果不佳,容易出现塞式瓶盖松动甚至脱落的情况,并且现在的瓶盖抱箍防伪效果较差,容易被撬开后重新修复伪装,达不到防伪的目的,下列实施例进行优化并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实施例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防伪抱箍,包括相对开合的左半箍1和右半箍2,所述的左半箍1和/或右半箍2上设置有用以锁止塞式瓶盖的限位结构5,左半箍1与右半箍2通过开启板3与卡槽6配合锁止,开启板3上设置有与卡槽6对应配合的卡紧头8,当对开启板3施力使开启板3向外翻转时,卡紧头8脱离卡槽6,此时开启板3折断并使左半箍1与右半箍2解锁。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采用硬质塑料制成左半箍1和右半箍2。
本实施例公开的防伪抱箍,通过设置对开的左半箍1和右半箍2,通过左半箍1和右半箍2的相对抱合,并由限位结构5实现锁止从而避免塞式瓶盖发生松动和脱落,保障了密封可靠性;通过开启板3与卡槽6进行配合扣紧,在抱箍被开启时会使开启板3折断并脱落,无法进行修复和伪装,从而实现防伪目的。
左半箍1与右半箍2的配合可采用多种形式,例如在一些方案中可进行扣接,在一些方案中可通过锁扣连接,具体结构并不被唯一限定,本实施例进行优化并采用其中一种可行的选择:如图2~图4所示,所述的左半箍1与右半箍2对应设置有铰接孔4,铰接孔4内设置有铰接轴9。采用如此方案时,左半箍1与右半箍2形成活动的整体,抱合操作更为方便,结构也更加稳定。铰接轴9可采用两头锁紧止退的结构,避免出现拆除铰接轴9后使左半箍1与右半箍2发生分离的情况,从而保障了防伪结构的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结构5能够对塞式瓶盖施加力的作用并防止塞式瓶盖从瓶体中松动或脱落,限位结构5的形式并不被唯一限定,本实施例进行优化并采用其中一种可行的选择:所述的限位结构5包括若干用以配合塞式瓶盖并对塞式瓶盖进行锁止的上限位部。采用如此方案时,限位结构5可配合至塞式瓶盖的侧壁,也可配合至塞式瓶盖的顶部,对塞式瓶盖施加止退力。
本实施例中,限位结构5还可对瓶体施加力的作用,保持塞式瓶盖与瓶体的相对固定,提高塞式瓶盖在瓶体上的配合稳定性,从而可保障防伪的效果。具体结构并不被唯一限定,此处进行优化并采用其中一种可行的选择:所述的限位结构5还包括若干用以配合瓶体并实现限位锁止的下限位部。采用如此方案时,下限位部与瓶体进行卡合,保持卡合固定后可避免出现松动和脱落的情况,进而也能够避免塞式瓶盖向外松脱的情况。
在本实施例中,上限位部和下限位部的可采用的具体结构并不唯一限定,本实施例进行优化并采用其中一种可行的选择:所述的上限位部和下限位部包括限位片,限位片垂直于塞式瓶盖的侧表面和瓶体的侧表面并扣紧固定。采用如此方案时,限位片与左半箍1和右半箍2一体成型,并沿左半箍1与右半箍2的内壁面横向延伸,当左半箍1与右半箍2采用圆弧结构时,限位片沿圆周面延伸。
优选的,限位片为圆弧段,在左半箍1与右半箍2的内避免设置,且在同一圆周上可间隔设置多个。
为了保持左半箍1与右半箍2配合后的扣紧,卡槽6与开启板3对应进行卡紧,具体设置的方式并不唯一限定,本实施例进行优化并采用其中一种可行的选择:所述的卡槽6设置于左半箍1的内侧表面,右半箍2上设置有开启槽,且开启板3连接于开启槽处,开启板3的前端向卡槽6延伸并使卡紧头8卡入卡槽6内。采用如此方案时,开启板3前端的卡紧头8与卡紧板一体成型,可将卡紧头8设置为圆弧形,或设置为三角形,便于在挤压后受力与卡槽6卡合。
在实现开启板3与卡槽6配合的过程中,开启板3发生一定的弹性形变,为了实现防伪,使开启板3发生一定的形变后转变为塑性形变,使得开启过后无法回复和伪装,本实施例进行优化并采用其中一种可行的选择:所述的开启板3与开启槽的连接处设置有变形断裂结构7,当对开启板3施力并使开启板3向外翻转时,断裂结构7被破坏并使开启板3与开启槽发生分离。采用如此方案时,断裂结构7可设置成薄弱的连接点、连接壁等,当开启板3偏转超过一定的角度时才能实现卡槽6与卡紧头8的脱离,并设置断裂结构7的断裂角度小于该开启角度,则可保证开启后一定使断裂结构7断开。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开启槽与开启板3之间的开启顺畅性,需要保留一定的间隙以用于开启操作,本实施例进行优化并采用其中一种可行的选择:所述的开启槽与开启板3之间形成间隙,且开启板3上设置有用以抵紧施力的开启面。采用如此方案时,操作间隙的开启面可设置为斜面,也可设置为凹凸面,便于形成施力开启结构;在一些方案中,也可在开启面上设置开启用的凸起或凹槽等结构,便于施力开启。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卡紧头8与卡槽6的配合紧密度,避免二者发生脱离,本实施例进行优化并采用其中一种可行的选择:所述的卡紧头8与卡槽6的配合面包括倾斜抵紧面,对开启板3施力时卡紧头8和卡槽6克服倾斜抵紧面的阻力后分离。采用如此方案时,由于卡紧头8与卡槽6的倾斜抵紧面的作用,可提高卡紧头8与卡槽6分离所需的力的作用,为提供足够的力实现分离,开启板3受力后可确定是断裂结构7发生断裂。
左半箍1与右半箍2抱合后形成配合间隙,为了避免从配合间隙处施力撬开左半箍1与右半箍2的情况,此处进行优化并提出其中一种可行的选择:所述的左半箍1上设置有挡片10,当左半箍1与右半箍2抱合后,挡片10将卡槽6与开启板3的配合处遮挡封闭。采用如此方案时,挡片10与左半箍1一体成型,并使左半箍1与右半箍2的配合边缘处形成弯折面,无法从外部施力进行撬开。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给的开启槽为方形槽,开启板3为方形板。
本实施例所公开的防伪抱箍,在进行装配使用时,按照如下方式操作:
利用铰接轴9穿过铰接孔4,将左半箍1与右半箍2进行铰接配合,此时左半箍1和右半箍2可进行开合活动。
需要对塞式瓶盖进行锁定时,使左半箍1和右半箍2相对抱紧,此时开启板3的前端的卡紧头8与卡槽6卡紧,同时限位结构5将塞式瓶盖与瓶体锁紧,整体实现了密封连接配合。
需要开启塞式瓶盖时,从开启板3开启槽的缝隙处施力,将开启板3向外扣起,此时开启板3以断裂结构7为中心并翻转,使得卡紧头8与卡槽6分离,可实现左半箍1与右半箍2的开启,但此时断裂结构7发生断裂损坏,无法进行修复或伪装,因此实现了防伪的效果。
以上即为本实施例列举的实施方式,但本实施例不局限于上述可选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方式相互任意组合得到其他多种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施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实施方式。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应理解成对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的限制,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书中界定的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防伪抱箍,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开合的左半箍(1)和右半箍(2),所述的左半箍(1)和/或右半箍(2)上设置有用以锁止塞式瓶盖的限位结构(5),左半箍(1)与右半箍(2)通过开启板(3)与卡槽(6)配合锁止,开启板(3)上设置有与卡槽(6)对应配合的卡紧头(8),当对开启板(3)施力使开启板(3)向外翻转时,卡紧头(8)脱离卡槽(6),此时开启板(3)折断并使左半箍(1)与右半箍(2)解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抱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半箍(1)与右半箍(2)对应设置有铰接孔(4),铰接孔(4)内设置有铰接轴(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抱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结构(5)包括若干用以配合塞式瓶盖并对塞式瓶盖进行锁止的上限位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伪抱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结构(5)还包括若干用以配合瓶体并实现限位锁止的下限位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伪抱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限位部和下限位部包括限位片,限位片垂直于塞式瓶盖的侧表面和瓶体的侧表面并扣紧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抱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槽(6)设置于左半箍(1)的内侧表面,右半箍(2)上设置有开启槽,且开启板(3)连接于开启槽处,开启板(3)的前端向卡槽(6)延伸并使卡紧头(8)卡入卡槽(6)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伪抱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启板(3)与开启槽的连接处设置有变形断裂结构(7),当对开启板(3)施力并使开启板(3)向外翻转时,断裂结构(7)被破坏并使开启板(3)与开启槽发生分离。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防伪抱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启槽与开启板(3)之间形成间隙,且开启板(3)上设置有用以抵紧施力的开启面。
9.根据权利要求1、6或7中所述的防伪抱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紧头(8)与卡槽(6)的配合面包括倾斜抵紧面,对开启板(3)施力时卡紧头(8)和卡槽(6)克服倾斜抵紧面的阻力后分离。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防伪抱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半箍(1)上设置有挡片(10),当左半箍(1)与右半箍(2)抱合后,挡片(10)将卡槽(6)与开启板(3)的配合处遮挡封闭。
CN202320785229.5U 2023-04-11 2023-04-11 一种防伪抱箍 Active CN2193619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85229.5U CN219361913U (zh) 2023-04-11 2023-04-11 一种防伪抱箍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85229.5U CN219361913U (zh) 2023-04-11 2023-04-11 一种防伪抱箍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61913U true CN219361913U (zh) 2023-07-18

Family

ID=871530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85229.5U Active CN219361913U (zh) 2023-04-11 2023-04-11 一种防伪抱箍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619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001919A (en) Seal
CN1962369A (zh) 盖与容器结合的封闭圈
US20080166206A1 (en) Breakaway w-base fastener
KR101973876B1 (ko) 템플릿 조립용 연결 클램프
CN219361913U (zh) 一种防伪抱箍
CN101180470A (zh) 弹簧螺母
EP0243531A2 (de) Sicherungsring für Flaschen-, Weithals- o.ä. Behälterverschlüsse
JP2012047215A (ja) 緩み検知機能付きワッシャ及び締着具
US20070278231A1 (en) Fuel cap tether
WO2013107190A1 (zh) 一种电能表锁扣式封印
CN207552724U (zh) 一种可快速拆装的包装加强杆组件及洗衣机
CN103122867A (zh) 风扇及其前后网罩的锁紧装置
CN218369374U (zh) 一种防伪包装盒
US4479289A (en) Fastener intended especially for canvas
CN212891763U (zh) 包装盒新型防伪结构及其所构成的防伪包装盒
CN201955515U (zh) 一种用于光缆接头盒的抱箍
CN217321538U (zh) 一种卡扣结构及其所构成的防伪包装盒
KR960004603Y1 (ko) 차량 번호판 봉인구
CN1065036C (zh) 绳带固定装置
CN205738918U (zh) 一种卡箍式低损耗油罐车人孔盖
CN211924709U (zh) 一种可快速安装的t型锚栓
CN212244540U (zh) 一种包装盒防伪结构
CN203035590U (zh) 一种风扇及其前后网罩的锁紧装置
DE20212541U1 (de) Verschluss/Ausgiess-Kombination mit Originalitätssicherung
CN218967671U (zh) 一种便于破坏开启的防伪包装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