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51323U - 一种电池均衡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均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51323U
CN219351323U CN202320229977.5U CN202320229977U CN219351323U CN 219351323 U CN219351323 U CN 219351323U CN 202320229977 U CN202320229977 U CN 202320229977U CN 219351323 U CN219351323 U CN 2193513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assembly
control
nmos tube
heating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2997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长征
施璐
李番军
向金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ylon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ylon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ylon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Pylon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2997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513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513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513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均衡系统,包括串联连接的多个电池均衡模块,每个电池均衡模块包括:电池加热组件、检测组件和控制组件;检测组件分别与电池加热组件和控制组件连接,控制组件与电池加热组件连接。本申请通过串联连接多个独立的电池均衡模块且每个电池均衡模块都包括电池加热组件以及检测组件和控制组件,可以实现对每个电池均衡模块的单独控制,从而解决串联电池出现压差比较明显的问题,有利于提高电池的利用率。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均衡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均衡系统。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因比能大、循环寿命长、自放电率低、允许工作温度范围宽、低温效应好等优点,常被用做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以及应用在家庭储能或房车储能上,或取代铅酸电池进行使用。
现有技术中,利用加热膜实现锂离子电池电量之间的均衡,在电池不需要加热且串联电池出现压差比较明显的情况下,尤其充电后,有一些电池已经充满,有一些电池距离充满还差很多电量时,就需要利用加热膜把充满的电池的电量释放掉一些,减小串联电池之间的电压差异,达到均衡的作用,从而充分发挥电池的储能效用,提高串联电池组的利用率。
但在使用由多个锂离子电池串联组成的电池系统的过程中,由于诸多因素,如电池内部参数不完全相同或外部环境的影响等,可能会导致串联中的电池充电后的电量出现差异,即使为每个电池设置加热膜,但由于多个加热膜也是串联连接在电池系统中,在使用加热膜对串联中电池的电量进行均衡时,由于每个加热膜释放的电量是相同的,无法实现针对不同的电池释放不同的电量,这样在电池不需要加热且串联电池出现压差比较明显的情况下,仍旧无法解决串联电池之间的压差比较大的问题,从而影响电池的性能,进而导致电池能够放出的电量有限,最终导致串联电池的利用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均衡系统,通过串联连接多个独立的电池均衡模块且每个电池均衡模块都包括电池加热组件以及检测组件和控制组件,可以实现对每个电池均衡模块的单独控制,从而解决串联电池出现压差比较明显的问题,有利于提高电池的利用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均衡系统,包括串联连接的多个电池均衡模块,每个电池均衡模块包括:电池加热组件、检测组件和控制组件;所述检测组件分别与所述电池加热组件和所述控制组件连接,所述控制组件与所述电池加热组件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加热组件包括一一对应连接的电芯组件和加热膜;所述电芯组件分别与所述检测组件和所述控制组件连接,所述加热膜与所述控制组件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微控制单元、充电开关、放电开关和加热膜控制开关;所述微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充电开关、所述放电开关和所述加热膜控制开关连接,所述加热膜控制开关与所述加热膜连接,所述充电开关和所述放电开关分别与所述电芯组件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放电开关为NMOS管Q1,所述充电开关为NMOS管Q2、所述加热膜控制开关为NMOS管Q3;
所述NMOS管Q1的漏极和所述NMOS管Q2的漏极连接,所述NMOS管Q1的栅极、所述NMOS管Q2的栅极和所述NMOS管Q3的栅极分别与所述微控制单元连接,所述NMOS管Q1的源极与所述电芯组件的负极连接,所述NMOS管Q2的源极与充电设备或负载的负极连接,所述NMOS管Q3的漏极与所述加热膜连接,所述NMOS管Q3的源极与充电设备或负载的负极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检流电阻,所述检流电阻分别与所述电芯组件和所述放电开关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运放放大器,所述运放放大器连接在所述检流电阻的两端,且所述运放放大器与所述微控制单元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检测组件包括温度检测单元和/或电压检测单元;
所述温度检测单元分别与所述电池加热组件和所述控制组件连接,和/或所述电压检测单元分别与所述电池加热组件和所述控制组件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检测组件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或电压传感器;
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或电压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电芯组件上,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或电压传感器与所述控制组件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每个电池均衡模块还包括通讯组件,所述通讯组件与所述控制组件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在所述串联连接的多个电池均衡模块中,其中一个电池均衡模块中的电池加热组件的正极与其中另一个电池均衡模块中的电池加热组件的负极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定义串联连接的多个电池均衡模块为一个电池均衡子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并联连接的多个电池均衡子系统。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电池保护壳体,所述电池保护壳体用于放置所述电池加热组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均衡系统,包括串联连接的多个电池均衡模块,每个电池均衡模块包括:电池加热组件、检测组件和控制组件;检测组件分别与电池加热组件和控制组件连接,控制组件与电池加热组件连接。本申请通过串联连接多个独立的电池均衡模块且每个电池均衡模块都包括电池加热组件以及检测组件和控制组件,可以实现对每个电池均衡模块的单独控制,从而解决串联电池出现压差比较明显的问题,提高电池性能,有利于提高电池的利用率。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均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池均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均衡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有”、“安装”、“连通”、“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锂离子电池因比能大、循环寿命长、自放电率低、允许工作温度范围宽、低温效应好等优点,常被用做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以及应用在家庭储能或房车储能上,或取代铅酸电池进行使用。而温度极大地影响着锂离子电池的寿命,锂电池在低温(低于0℃)时充电会导致负极锂离子析出,导致电池急速衰竭,严重时会发生安全事故。因此,通常需保证电池工作在适宜的温度区间(例如25℃-35℃),避免电池因高温或者低温寿命衰减。除此之外,加热膜在电池不需要加热且串联电池出现压差比较明显的情况下,还可以用做均衡处理。
现有技术中,利用加热膜实现锂离子电池电量之间的均衡,在电池不需要加热且串联电池出现压差比较明显的情况下,尤其充电后,有一些电池已经充满,有一些电池距离充满还差很多电量时,就需要利用加热膜把充满的电池的电量释放掉一些,减小串联电池之间的电压差异,达到均衡的作用,从而充分发挥电池的储能效用,提高串联电池组的利用率。
但在使用由多个锂离子电池串联组成的电池系统的过程中,由于诸多因素,如电池内部参数不完全相同或外部环境的影响等,可能会导致串联中的电池充电后的电量出现差异,即使为每个电池设置加热膜,但由于多个加热膜也是串联连接在电池系统中,在使用加热膜对串联中电池的电量进行均衡时,由于每个加热膜释放的电量是相同的,无法实现针对不同的电池释放不同的电量,这样在电池不需要加热且串联电池出现压差比较明显的情况下,仍旧无法解决串联电池之间的压差比较大的问题,从而影响电池的性能,进而导致电池能够放出的电量有限,最终导致串联电池的利用率较低。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均衡系统,通过串联连接多个独立的电池均衡模块且每个电池均衡模块都包括电池加热组件以及检测组件和控制组件,可以实现对每个电池均衡模块的单独控制,从而解决串联电池出现压差比较明显的问题,有利于提高电池的利用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均衡系统,包括串联连接的多个电池均衡模块,每个电池均衡模块包括:电池加热组件、检测组件和控制组件;检测组件分别与电池加热组件和控制组件连接,控制组件与电池加热组件连接。
需要补充的是,可以定义串联连接的多个电池均衡模块为一个电池均衡子系统,那么该系统就包括并联连接的多个电池均衡子系统。
在电池不需要加热且串联电池出现压差比较明显的情况下,针对每个电池均衡模块执行如下处理流程:检测组件检测电池加热组件的电池外部数据,如电压数据和/或温度数据,并将检测到的电池外部数据发送至控制组件,控制组件将采集到的电池外部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得到数据处理结果,然后控制组件根据数据处理结果控制电池加热组件释放一部分能量;由于对每个电池均衡模块都执行上述处理流程,进而可以减小串联连接的电池均衡模块中的各个电池加热组件之间的压差,达到均衡的作用。从而充分发挥串联电池的利用率,充分发挥电池的储能效用,进而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每个电池均衡模块还包括通讯组件,通讯组件与控制组件连接,这里的通讯组件用于将控制组件采集到的电池外部数据发送至外部处理器进行数据处理。具体地,检测组件检测电池加热组件的电池外部数据,并将检测到的电池外部数据发送至控制组件,控制组件将采集到的电池外部数据通过通讯组件发送至外部处理器进行数据处理,通过外部处理器将电池外部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后得到数据处理结果,然后通过通讯组件将数据处理结果返回给控制组件,控制组件根据数据处理结果控制电池加热组件释放一部分能量。
通过设置上述通讯组件,可以减少控制组件的处理任务,进而节省控制组件的处理资源,间接提高控制组件的处理效率。
具体地,电池加热组件包括一一对应连接的电芯组件和加热膜;电芯组件分别与检测组件和控制组件连接,加热膜与控制组件连接。
这里,在串联连接的多个电池均衡模块中,其中一个电池均衡模块中的电池加热组件的正极与其中另一个电池均衡模块中的电池加热组件的负极连接。具体地,在串联连接的多个电池均衡模块中,其中一个电池均衡模块中的电芯组件的正极与其中另一个电池均衡模块中的电芯组件的负极连接。其中,电芯组件包括多个串联连接的电芯,以提高电芯的储存能量。
本申请实施例中,加热膜的作用包括如下两项:第一、在电池处于低温环境下,如低于0℃,通过加热膜产生的热量为电池加热,以保证电池工作在适宜的温度区间(例如25℃-35℃),避免电池因为温度过低而影响电池性能;这时,加热膜用来产生热能使电池自身升温,进而电池和加热膜实现同开同关。第二、在电池不需要加热且串联电池出现压差比较明显的情况下,通过加热膜可以实现电池的均衡处理,尤其充电后,有一些电池已经充满,有一些电池距离充满还差很多电量时,就需要利用加热膜把充满的电池的电量释放掉一些,减小串联电池之间的电压差异,达到均衡的作用,从而充分发挥电池的储能效用。这时,加热膜用于均衡,以消耗串联电池自身电能,进而串联电池与加热膜独立控制,不用启用同开同关。
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使加热膜在不同条件下实现不同的功能,进而提高加热膜的利用率。
本申请实施例中,加热膜可以用来产生热能,也可以用做负载消耗掉一部分电能。示例性的,加热膜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加热电阻,当需要加热膜产生热能时,控制组件控制加热膜进行加热,此时,加热膜工作的电源为外接电源;当需要加热膜用做负载消耗掉一部分电能时,控制组件控制加热膜吸收电能,此时,加热膜工作的电源为与该加热膜连接的电芯组件。
其中,电芯组件分别与检测组件和控制组件连接,检测组件用于检测电芯组件的电池外部数据,如电压数据和/或温度数据。基于此,检测组件包括温度检测单元和/或电压检测单元;温度检测单元分别与电池加热组件和控制组件连接,和/或电压检测单元分别与电池加热组件和控制组件连接。
一种实施例中,温度检测单元和电压检测单元可以为独立的检测模块,通过电线与电芯组件连接,以从电芯组件上检测到电压数据和/或温度数据;另一种实施例中,温度检测单元可以为温度传感器,电压检测单元可以为电压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或电压传感器设置在电芯组件上,温度传感器和/或电压传感器与控制组件连接;即温度传感器与电芯组件形成温度检测电路,电压传感器与电芯组件形成电压检测电路,进而,温度数据和/或电压数据都是通过电芯组件上的温度传感器和/或电压传感器采集后传给控制组件的。
进一步地,控制组件还包括微控制单元、充电开关、放电开关和加热膜控制开关;微控制单元分别与充电开关、放电开关和加热膜控制开关连接,加热膜控制开关与加热膜连接,充电开关和放电开关分别与电芯组件连接。
当电芯组件充电时,充电开关打开,此时,无论放电开关是否打开均可为电芯组件充电,当电池充满后,充电开关就会关闭;当电芯组件放电时,放电开关打开,此时,无论充电开关是否打开均可为电芯组件放电,如出现短路,放电开关就会关闭。
一种实施例中,充电开关、放电开关和加热膜控制开关可以均为NMOS管,当放电开关为NMOS管Q1,充电开关为NMOS管Q2、加热膜控制开关为NMOS管Q3时,NMOS管Q1的漏极和NMOS管Q2的漏极连接,NMOS管Q1的栅极、NMOS管Q2的栅极和NMOS管Q3的栅极分别与微控制单元连接,NMOS管Q1的源极与电芯组件的负极连接,NMOS管Q2的源极与充电设备或负载的负极连接,NMOS管Q3的漏极与加热膜连接,NMOS管Q3的源极与充电设备或负载的负极连接。
这里,Q1与Q2是漏极连接一起,定义Q2是充电MOS开关,当充电时,只要控制Q2打开,Q1无论是否打开均可充电(Q1体二极管与充电电流方向一致,不用打开也可以充电,打开也可以充电);定义Q1为放电MOS开关,当放电时,只要控制Q1打开,Q2无论是否打开均可放电(Q2体二极管与放电流方向一致,不用打开也可以放电,打开也可以放电)。其中,Q1和Q2正常检测后是开启状态,如果有保护或错误后,Q1和Q2才会做对应的动作,比如电池充满了,此时Q2就会关闭;如出现短路,Q1就会关闭。另外,定义Q3为加热膜控制开关,Q3打开,开启加热膜加热,Q3关闭,关闭加热膜加热。开启或关闭加热膜,主要是看开启的条件,如果加热膜在低温需要充放电,在满足低温充放电条件下,微控制单元就会控制Q3开启或关闭;在满足电池不需要加热且串联电池出现压差比较明显的条件下,微控制单元就会根据是否满足均衡条件来控制Q3关闭或开启,以实现加热或者均衡的目的。
进一步地,控制组件还包括检流电阻,检流电阻分别与电芯组件和放电开关连接;其中,检流电阻分别与电芯组件的负极和放电开关连接。这里,检流电阻是用于检流的电阻,精度高,可以结合运放放大器计算电流的大小和方向。具体地,控制组件还包括运放放大器,运放放大器连接在检流电阻的两端,且运放放大器与微控制单元连接。其中,运放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和反相输入端分别连接在检流电阻的两端,且运放放大器的输出端与微控制单元连接。
另外,电池加热组件和外面的检测组件、控制组件以及通讯组件需要独立出来,因为电池加热组件中的电芯组件需要保护,不受外部物理条件的影响,需要包装的更严格,防潮,防热,放划破等;并且电芯组件的器件少,生产工艺与其它组件不同,独立出来便于生产。这里,外面的检测组件、控制组件以及通讯组件的作用都是保护电芯组件,以使其它组件的故障对电芯组件影响降到最低,从而减少电芯组件出现发热爆炸的概率,从而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系统还包括电池保护壳体,电池保护壳体用于放置电池加热组件,通过电池保护壳体实现对电芯组件的保护。
举例说明,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均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电池均衡系统包括串联连接的多个电池均衡模块,每个电池均衡模块包括:对应连接的电芯组件和加热膜、检测组件、控制组件和通讯组件;检测组件分别与电芯组件和控制组件连接,控制组件分别与通讯组件以及电池加热组件中的加热膜连接。
这里,假如BATTERY1充电已满,BATTERY2、BATTERY3、BATTERY4电压分别是只有13V、13.1V、13.2V,此时因为BATTERY1满了,就必须关断BATTERY1的CHG,停止充电,但是其它电池还未充满,整个电池组储能放电取决于BATTERY2,放电也是看最先保护的电池。此时我们利用加热膜就可以把BATTERY1的电能消耗掉一部分,使得4个电芯组件的电压相当,达到同时充满,从而达到可以多储存能量,多放出能量的目的。
这里,如选用BATTERY1为主机,它可以获取串联电池中所有电池信息,如果满足条件,BATTERY1可以发出命令,开启对应设备的加热膜,以实现均衡。
在锂离子电池的串联应用中,利用加热膜在电芯组件充电达到一定值后做均衡处理,把串联电池中电压最高的电池利用加热膜释放掉一部分能量,减小串联电池间的差异,从而充分发挥电池的储能作用。
其中,具体释放多少能量主要看串联电池间的压差范围,开启加热膜对应的条件是压差大于等于200mv;关闭加热膜对应的条件是串联电池间的压差小于等于100mv。在放电时,进行间断放电,满足条件后会一直释放能量。主要是减小串联电池间的差异,从而充分发挥电池的储能作用。
先同时给4台电池(BATTERY1、BATTERY2、BATTERY3、BATTERY4)充电,使得电池间压差变小;4台电池差异小后串联使用,多次循环充放后,电池间有了差异(差异肯定会有,只是时间长短问题,这个是电池的固有属性),电池串联后有差异充电,就有可能有电池充满了,例如:
Figure BDA0004080615720000101
Figure BDA0004080615720000111
在上述条件下,充电就结束,因为BATTERY2已经充满,不能再充电,进入满电保护,如果再充就可能充坏电池,此时4节电池的放电就取决于BATTERY3,它的电压和SOC最低;另外,若存在电池的电压相同的情况,电池的放电就取决于SOC,因为SOC低的电池对应的电能少。如果温度满足,此时就会开启加热膜均衡,把BATTERY2的电量通过加热膜释放掉,释放的电量多少,由4节电池的下面6个条件决定,具体条件如下表所示:
Figure BDA0004080615720000112
举例说明,当所有电池的温度都是20°,此时满足加热膜均衡条件,开启加热膜均衡。加热膜开启3分钟后关闭,计时15分钟,如果加热膜均衡还满足条件,再开3分钟,直至条件不满足为止,经过几轮的加热膜放电均衡,假如,所有电池的温度是30°,所有电池电压分别为:13.8、13.9V、13.8V、13.9V,此时,各个电池之间的最大差值小于等于100Mv,即电压压差满足关闭加热膜均衡的条件,此次加热膜加热均衡结束。
本申请实施例中,电芯组件可以组成一个无线电池组系列;电芯组件之间的电芯一定是串联,也可以先串后并,如图2所示。
示例性的,如选用BATTERY1为主机,它可以获取串联电池组中所有电池信息(包括电池的电压、温度、电流、保护等信息),如果满足加热膜均衡条件,BATTERY1可以发出命令,开启对应设备的加热膜,主机统一通过控制所有电池组内部加热膜来均衡各个电池总压,实现级联均衡控制的目的。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控制组件还包括微控制单元MCU、充电开关、放电开关和加热膜控制开关;充电开关、放电开关和加热膜控制开关可以均为NMOS管,当放电开关为NMOS管Q1,充电开关为NMOS管Q2、加热膜控制开关为NMOS管Q3时,NMOS管Q1的漏极和NMOS管Q2的漏极连接,NMOS管Q1的栅极、NMOS管Q2的栅极和NMOS管Q3的栅极分别与微控制单元MCU连接,NMOS管Q1的源极与电芯组件BAT的负极连接,NMOS管Q2的源极与充电设备或负载的负极连接,NMOS管Q3的漏极与加热膜HEAT连接,NMOS管Q3的源极与充电设备或负载的负极连接。此外,这里还包括检流电阻R1,检流电阻R1分别与电芯组件BAT的负极和NMOS管Q1连接。
这里,Q1与Q2是漏极连接一起,定义Q2是充电MOS开关,当充电时,只要控制Q2打开,Q1无论是否打开均可充电(Q1体二极管与充电电流方向一致,不用打开也可以充电,打开也可以充电);定义Q1为放电MOS开关,当放电时,只要控制Q1打开,Q2无论是否打开均可放电(Q2体二极管与放电流方向一致,不用打开也可以放电,打开也可以放电)。其中,Q1和Q2正常检测后是开启状态,如果有保护或错误后,Q1和Q2才会做对应的动作,比如电池充满了,此时Q2就会关闭;如出现短路,Q1就会关闭。另外,定义Q3为加热膜控制开关,Q3打开,开启加热膜加热,Q3关闭,关闭加热膜加热。开启或关闭加热膜,主要是看开启的条件,如果加热膜在低温需要充放电,在满足低温充放电条件下,微控制单元MCU就会控制Q3开启或关闭;在满足电池不需要加热且串联电池出现压差比较明显的条件下,微控制单元MCU就会根据是否满足均衡条件来控制Q3关闭或开启,以实现加热或者均衡的目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均衡系统,可以实现对每个电池均衡模块的单独控制,可以实现在电池串联中,把加热膜用于均衡,使得加热膜除了用于低温对电池加热,优化电池低温充放电的作用外,还可以用作电池均衡;进而使用加热膜均衡以减小串联电池的差异,使得电池充进更多电量,使得一次充放循环可以从电池获得更多的能量,也能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从而解决串联电池出现压差比较明显的问题,有利于提高电池的利用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池均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串联连接的多个电池均衡模块,每个电池均衡模块包括:电池加热组件、检测组件和控制组件;所述检测组件分别与所述电池加热组件和所述控制组件连接,所述控制组件与所述电池加热组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加热组件包括一一对应连接的电芯组件和加热膜;所述电芯组件分别与所述检测组件和所述控制组件连接,所述加热膜与所述控制组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微控制单元、充电开关、放电开关和加热膜控制开关;所述微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充电开关、所述放电开关和所述加热膜控制开关连接,所述加热膜控制开关与所述加热膜连接,所述充电开关和所述放电开关分别与所述电芯组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开关为NMOS管Q1,所述充电开关为NMOS管Q2、所述加热膜控制开关为NMOS管Q3;
所述NMOS管Q1的漏极和所述NMOS管Q2的漏极连接,所述NMOS管Q1的栅极、所述NMOS管Q2的栅极和所述NMOS管Q3的栅极分别与所述微控制单元连接,所述NMOS管Q1的源极与所述电芯组件的负极连接,所述NMOS管Q2的源极与充电设备或负载的负极连接,所述NMOS管Q3的漏极与所述加热膜连接,所述NMOS管Q3的源极与充电设备或负载的负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检流电阻,所述检流电阻分别与所述电芯组件和所述放电开关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运放放大器,所述运放放大器连接在所述检流电阻的两端,且所述运放放大器与所述微控制单元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组件包括温度检测单元和/或电压检测单元;
所述温度检测单元分别与所述电池加热组件和所述控制组件连接,和/或所述电压检测单元分别与所述电池加热组件和所述控制组件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电池均衡模块还包括通讯组件,所述通讯组件与所述控制组件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定义串联连接的多个电池均衡模块为一个电池均衡子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并联连接的多个电池均衡子系统。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电池保护壳体,所述电池保护壳体用于放置所述电池加热组件。
CN202320229977.5U 2023-02-15 2023-02-15 一种电池均衡系统 Active CN2193513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29977.5U CN219351323U (zh) 2023-02-15 2023-02-15 一种电池均衡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29977.5U CN219351323U (zh) 2023-02-15 2023-02-15 一种电池均衡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51323U true CN219351323U (zh) 2023-07-14

Family

ID=871028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29977.5U Active CN219351323U (zh) 2023-02-15 2023-02-15 一种电池均衡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513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44211B2 (en) Battery pack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US10230249B2 (en) Battery pack, method for charging/discharging same, and power consumption device
TWI472446B (zh) 混合動力電源系統
JP3879494B2 (ja) 電池パック
US20120268057A1 (en) Basic unit of lithium-ion battery, battery pack comprising the same, and charge/discharge equalizing method thereof
KR20130123098A (ko) 배터리 밸런싱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배터리 밸런싱 방법
Sinkaram et al. Modeling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using the lithium-ion battery
KR20130028651A (ko) 배터리 팩, 배터리 팩 장치 및 전기장치
KR101614046B1 (ko) 배터리 시스템 관리 장치
WO2018219029A1 (zh) 一种组合启动电源
Pathiyil et al. Generic Battery model covering self-discharge and internal resistance variation
CN113783245A (zh) 一种电池管理方法以及系统
CN206340995U (zh) 电池模组以及电池管理系统
TWI693772B (zh) 具有針對每一串聯二次電池芯進行充電管理功能的電池模組
CN219351323U (zh) 一种电池均衡系统
Turgut et al. CAN communication based modular type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for electric vehicles
KR20150089224A (ko) 통신 에러로부터 잘못된 제어 알고리즘의 수행을 방지하는 배터리 관리 장치
KR101602877B1 (ko) 개별 배터리모듈로부터 제어부로 전력을 공급하도록 구성되는 에너지 저장장치
Li et al. Design of an active battery equalization circuit with DC-DC converter
US20200185784A1 (en) Battery pack
US9614255B2 (en) Acid/alkaline hybrid resonance battery device with damping function
KR101472886B1 (ko) 전지팩의 전압 밸런싱 장치 및 방법
CN111293746A (zh) 高效的电池能量整体平衡方法
KR20160063757A (ko) 배터리 충전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배터리 팩
CN220711161U (zh) 一种锂电池动态均衡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