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50366U - 一种电池储能电站集中式直流热管控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储能电站集中式直流热管控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50366U
CN219350366U CN202223532959.9U CN202223532959U CN219350366U CN 219350366 U CN219350366 U CN 219350366U CN 202223532959 U CN202223532959 U CN 202223532959U CN 219350366 U CN219350366 U CN 2193503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d
cluster
battery
energy storage
sp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3295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勇
刘明义
张斌
王建星
赵珈卉
刘承皓
刘大为
裴杰
徐若晨
曹曦
曹传钊
李�昊
史成宇
王鹏飞
马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neng Clean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Huaneng New Energy Co Ltd Shanxi Branch
Original Assignee
Huaneng Clean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Huaneng New Energy Co Ltd Shanxi Branc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neng Clean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Huaneng New Energy Co Ltd Shanxi Branch filed Critical Huaneng Clean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22353295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503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503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503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储能电站集中式直流热管控系统,包括:簇级散热器、电池簇冷热气进口、电池簇冷热气出口和半导体制冷装置;所述簇级散热器的一端与所述电池簇冷热气进口连接,所述簇级散热器的另一端与所述半导体制冷装置连接;所述电池簇冷热气进口与储能系统中电池簇的首端连接;所述电池簇冷热气出口与储能系统中电池簇的末端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不需要任何制冷剂,绿色环保,可靠性高。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储能电站集中式直流热管控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涉及电池储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储能电站集中式直流热管控系统。
背景技术
电池是一种高能量密度的储能体,因其自身材料特性,充放电时经历物理、化学交织的复杂过程,因此,电池储能电站运行存在难以避免的热失控、甚至燃烧爆炸的风险。
随着电池储能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其安全特性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有效管控好储能系统热量是防止热失控的直接方法。目前,行业内普遍采用风冷或液冷方式对电芯进行冷却。相关冷却装置均为交流电驱动。然而,电池储能电站内部电量均为直流电,如果能直接利用直流电,则省去直流与交流间的转换,提高电能利用效率,所有连接均可在直流舱内解决。
同时,电池储能电站热管理有散热和加热两方面需求。在运行时,当电芯温度过高,则需要通过外部冷却系统对储能系统进行冷却。在环境温度较低导致电芯温度较低时,则需要通过外部加热系统对储能系统进行加热,以保证电池系统维持在较适宜的运行温度。目前,行业内运行的储能电站均不能同时具备这两个能力,尤其是加热时,仅仅通过集装箱内的空调提高环境温度,不能点对点对需要升温/降温的簇进行加热,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储能电站集中式直流热管控系统,以至少解决不能点对点对需要升温/降温的簇进行加热且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一种电池储能电站集中式直流热管控系统,包括:簇级散热器、电池簇冷热气进口、电池簇冷热气出口和半导体制冷装置;
所述簇级散热器的一端与所述电池簇冷热气进口连接,所述簇级散热器的另一端与所述半导体制冷装置连接;
所述电池簇冷热气进口与储能系统中电池簇的首端连接;
所述电池簇冷热气出口与储能系统中电池簇的末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簇级散热器、电池簇冷热气进口、电池簇冷热气出口和半导体制冷装置均设置在储能系统内。
进一步的,所述半导体制冷装置包括:冷热空间和直流电源;
所述冷热空间分别与所述直流电源、所述簇级散热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冷热空间包括:冷空间和热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半导体制冷装置还包括: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
所述冷空间和所述热空间之间通过N型半导体及P型半导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半导体制冷装置还包括:第一铜块、第二铜块和第三铜块;
所述第一铜块设置在所述N型半导体和热空间之间;
所述第二铜块设置在所述P型半导体和热空间之间;
所述第三铜块设置在所述N型半导体、P型半导体与冷空间之间。
进一步的,当储能系统需要降温时,所述簇级散热器与所述冷空间连接;
当储能系统需要升温时,所述簇级散热器与所述热空间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带来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池储能电站集中式直流热管控系统,包括:簇级散热器、电池簇冷热气进口、电池簇冷热气出口和半导体制冷装置;所述簇级散热器的一端与所述电池簇冷热气进口连接,所述簇级散热器的另一端与所述半导体制冷装置连接;所述电池簇冷热气进口与储能系统中电池簇的首端连接;所述电池簇冷热气出口与储能系统中电池簇的末端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不需要任何制冷剂,绿色环保,可靠性高。
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以及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以及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储能电站集中式直流热管控系统的结构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芯降温时电池储能电站集中式直流热管控系统工作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芯升温时电池储能电站集中式直流热管控系统工作示意图;
附图标记:
簇级散热器1、电池簇冷热气进口2、电池簇冷热气出口3、半导体制冷装置4、冷热空间4-1、直流电源4-2、冷空间4-1-1、热空间4-1-2、N型半导体4-3、P型半导体4-4、第一铜块4-5、第二铜块4-6、第三铜块、储能系统100、电池簇2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池储能电站集中式直流热管控系统,包括:簇级散热器、电池簇冷热气进口、电池簇冷热气出口和半导体制冷装置;所述簇级散热器的一端与所述电池簇冷热气进口连接,所述簇级散热器的另一端与所述半导体制冷装置连接;所述电池簇冷热气进口与储能系统中电池簇的首端连接;所述电池簇冷热气出口与储能系统中电池簇的末端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不需要任何制冷剂,绿色环保,可靠性高。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电池储能电站集中式直流热管控系统。
实施例1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储能电站集中式直流热管控系统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所述装置包括:簇级散热器1、电池簇冷热气进口2、电池簇冷热气出口3和半导体制冷装置4;
所述簇级散热器1的一端与所述电池簇冷热气进口2连接,所述簇级散热器1的另一端与所述半导体制冷装置4连接;
所述电池簇冷热气进口2与储能系统100中电池簇200的首端连接;
所述电池簇冷热气出口3与储能系统100中电池簇200的末端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图中101至10n为簇级散热器1,一个簇级散热器1对应一个电池簇200,图中每个电池簇中含有m个电池。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簇级散热器1、电池簇冷热气进口2、电池簇冷热气出口3和半导体制冷装置4均设置在储能系统100内。
进一步的,所述半导体制冷装置4包括:冷热空间4-1和直流电源4-2;
所述冷热空间4-1分别与所述直流电源4-2、所述簇级散热器1连接。
需要说明是的是,所述冷热空间4-1包括:冷空间4-1-1和热空间4-1-2。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半导体制冷装置4还包括:N型半导体4-3和P型半导体4-4;
所述冷空间4-1-1和所述热空间4-1-2之间通过N型半导体4-3及P型半导体4-4连接。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所述半导体制冷装置4还包括:第一铜块4-5、第二铜块4-6和第三铜块4-7;
所述第一铜块4-5设置在所述N型半导体4-3和热空间4-1-2之间;
所述第二铜块4-6设置在所述P型半导体4-4和热空间4-1-2之间;
所述第三铜块4-7设置在所述N型半导体4-3、P型半导体4-4与冷空间4-1-1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铜块4-5、第二铜块4-6分别接入直流电源4-2的正负极。
需要说明是的,当储能系统需要降温时,所述簇级散热器与所述冷空间连接,如图2所示;
当储能系统需要升温时,所述簇级散热器与所述热空间连接,如图3所示。
示例的,当需要对电芯降温时,簇级散热器1从冷空间4-1-1传递冷气后,通过电池簇冷热气进口2将冷气传输至电池簇200内,对电芯进行降温,并从电池簇冷热气出口3排出。
当需要对电芯升温时,簇级散热器1从热空间4-1-2传递热气后,通过电池簇冷热气进口2将冷气传输至电池簇200内,对电芯进行升温,并从电池簇冷热气出口3排出。
第一铜块4-5、第二铜块4-6接上直流电源4-2后,通过与N型半导体4-3、P型半导体4-4构成的半导体制冷系统在冷空间4-1-1和热空间4-1-2处分别进行吸收热量与释放热量,从而形成冷空间4-1-1和热空间4-1-2。当需要对电芯降温时,簇级散热器1从冷空间4-1-1传递冷气;当需要对电芯降温时,簇级散热器1从热空间4-1-2传递热气。
一个电池舱中设置一个半导体制冷装置4,可对接电池直流舱中所有电池簇200,二者形成一对多的连接结构,即半导体制冷装置4为所有电池簇200提供热管理服务,有利于对半导体制冷装置4的统一管理,对所有电池簇热管理统一调控。
综上,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电池储能电站集中式直流热管控系统,利用半导体制冷技术,采用半导体制冷装置,直接利用储能直流舱内直流电源,产生冷源和热源,根据散热和加热需要,制冷制热自由切换,满足两种运行工况需要。一个电池舱中设置一个半导体制冷装置,可对接电池直流舱中所有电池簇,二者形成一对多的连接结构,即半导体制冷装置为所有电池簇提供热管理服务,有利于对半导体制冷装置的统一管理,对所有电池簇热管理统一调控。同时,该系统具有多个优点:一是绿色环保,不需要任何制冷剂,没有污染源;二是无干扰无噪音,在工作过程中基本不会产生任何电子干扰信号,也不会产生任何噪音;三是控温精准,半导体制冷片是电流换能型片件,通过输入电流的控制,可实现在0.1℃范围内精确地控制温度;四是高可靠性,由于全部为固态基构造,热电制冷器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定制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7)

1.一种电池储能电站集中式直流热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簇级散热器、电池簇冷热气进口、电池簇冷热气出口和半导体制冷装置;
所述簇级散热器的一端与所述电池簇冷热气进口连接,所述簇级散热器的另一端与所述半导体制冷装置连接;
所述电池簇冷热气进口与储能系统中电池簇的首端连接;
所述电池簇冷热气出口与储能系统中电池簇的末端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簇级散热器、电池簇冷热气进口、电池簇冷热气出口和半导体制冷装置均设置在储能系统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制冷装置包括:冷热空间和直流电源;
所述冷热空间分别与所述直流电源、所述簇级散热器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热空间包括:冷空间和热空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制冷装置还包括: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
所述冷空间和所述热空间之间通过N型半导体及P型半导体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制冷装置还包括:第一铜块、第二铜块和第三铜块;
所述第一铜块设置在所述N型半导体和热空间之间;
所述第二铜块设置在所述P型半导体和热空间之间;
所述第三铜块设置在所述N型半导体、P型半导体与冷空间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当储能系统需要降温时,所述簇级散热器与所述冷空间连接;
当储能系统需要升温时,所述簇级散热器与所述热空间连接。
CN202223532959.9U 2022-12-28 2022-12-28 一种电池储能电站集中式直流热管控系统 Active CN2193503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32959.9U CN219350366U (zh) 2022-12-28 2022-12-28 一种电池储能电站集中式直流热管控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32959.9U CN219350366U (zh) 2022-12-28 2022-12-28 一种电池储能电站集中式直流热管控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50366U true CN219350366U (zh) 2023-07-14

Family

ID=871052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32959.9U Active CN219350366U (zh) 2022-12-28 2022-12-28 一种电池储能电站集中式直流热管控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503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85657B (zh) 新能源纯电动客车电池电机联合热管理系统及热管理方法
CN110077286B (zh) 一种燃料电池汽车热管理系统
CN108448198B (zh) 分离型电池热管理系统、其使用方法以及快速充电系统
CN111403850A (zh) 一种动力电池液冷动态热管理系统
CN104253565B (zh) 一种空调废热废能发电装置
CN105870544A (zh)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
CN108511848A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热管理系统
CN111890956A (zh) 一种燃料电池车的温差发电及低温相变冷却蓄热系统
CN102610838A (zh) 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燃料电池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车辆
CN110329112B (zh) 一种汽车综合热管理系统
CN104279678A (zh) 一种具有废热回收功能的空调器
CN205692939U (zh)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
CN112117511A (zh) 一种基于半导体的风冷液冷耦合式电池热管理系统
CN207368172U (zh) 一种应用相变材料的电池组热管理系统
CN206532827U (zh) 一种燃料电池汽车整车温度管理系统
WO2023134198A1 (zh) 一种动力电池包的冷却系统、方法及电动车辆
CN109004293B (zh) 动力电池液冷系统热管理模块大小循环控制方法
CN111312954B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热管理装置及热管理方法
CN110492135A (zh) 燃料电池汽车余热发电系统及其工作方法、燃料电池汽车
CN109921142A (zh) 一种具有一体化功能板的混动汽车电池的温度控制系统
CN202474108U (zh) 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燃料电池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车辆
CN113054280B (zh) 一种余热利用tec冷却的电动车热管理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4188636A (zh) 一种电池包水冷系统及电池包
CN219350366U (zh) 一种电池储能电站集中式直流热管控系统
CN210379345U (zh) 一种动力电池的液冷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