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49876U - 一种便于绞合的线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于绞合的线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49876U
CN219349876U CN202320715418.5U CN202320715418U CN219349876U CN 219349876 U CN219349876 U CN 219349876U CN 202320715418 U CN202320715418 U CN 202320715418U CN 219349876 U CN219349876 U CN 2193498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cylinder
wire
insulating layer
twisting
twi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1541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邵山
陈增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Fazhiyuan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Fazhiyua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Fazhiyuan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Fazhiyua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1541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498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498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498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14Extreme weather resilient electric power supply systems, e.g. strengthening power lines or underground power cables

Landscapes

  • Insulating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便于绞合的线束,属于电气技术领域,包括导电芯和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包裹设置在导电芯外周面上,所述绝缘层为不完全包裹,使所述导电芯的两端裸露形成裸露段,所述裸露段外周面上滑动设置有拧板,所述拧板上开设有通线口一和通线口二,所述通线口一和通线口二沿拧板镜像对称,所述裸露段与通线口一滑动连接,不同所述线束的裸露段可插入对方拧板上的通线口二,并通过反向转动两拧板完成接线,所述绝缘层两端分别滑动设置有连接筒一和连接筒二,降低了操作难度,避免了线束绞合处出现接触不良造成安全隐患的问题,实现了稳定绞合连接的部分的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便于绞合的线束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气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绞合的线束。
背景技术
线束一组金属线和电缆绑在一起,运载设备之间来往的信号和电源的连接,线束的服务对象是负载源,通常指用户设备,广义上讲,上一级设备是下一级设备的负荷源,在电话通信中,负载源也被称为呼叫源,线束中包含的服务设备的数量被称为线束容量。
线束普遍应用于生活中,在使用线束的过程中通常会遇到线束长度不够,需要将两段线束进行合并,延长线束的使用长度,现有的通常由人工使用工具将线束两端的导电芯进行绞合,从而使两端的线束连接在一起,由于线芯较细且具有一定的韧性,为了将线芯连接的更加紧固,一般需要借助电工钳等工具,并且受操作人员的操作水平影响较大,如果线芯连接不当,存在电路接触不良甚至烧毁的安全隐患。
为此,我们提出来一种便于绞合的线束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连接线束受操作人员的操作水平影响较大,如果线芯连接不当,存在电路接触不良甚至烧毁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便于绞合的线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于绞合的线束,包括导电芯和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包裹设置在导电芯外周面上,所述绝缘层为不完全包裹,使所述导电芯的两端裸露形成裸露段,所述裸露段外周面上滑动设置有拧板,所述拧板上开设有通线口一和通线口二,所述通线口一和通线口二沿拧板镜像对称,所述裸露段与通线口一滑动连接,不同所述线束的裸露段可插入对方拧板上的通线口二,并通过反向转动两拧板完成接线,所述绝缘层两端分别滑动设置有连接筒一和连接筒二。
通过设置导电芯和绝缘层,实现了线束的导电作用和保护安全作用。通过设置裸露断、拧板、连接筒一和连接筒二,实现了不同线束的裸露段可插入对方拧板上的通线口二,反方向转动两个拧板,使两端的导电芯进行绞合连接,之后滑动绝缘层上的连接筒对绞合处进行保护。
优选的,所述通线口一和通线口二内径均与导电芯外径一致。
通过设置通线口一和通线口二,实现了将两端的导电芯分别放置在相适配的通线口一和通线口二内。
优选的,所述通线口一轴向与拧板之间存在夹角,所述通线口一远离绝缘层一端距离拧板圆心更近。
通过设置通线口一和拧板,实现了穿过拧板上的两根导电芯距离更进,使两根导电芯在绞合时中间没有缝隙。
优选的,所述通线口一靠近绝缘层一端设置有内倒角,所述绝缘层端部设置有外倒角,所述内倒角与外倒角相适配。
通过设置内倒角和外倒角,实现了转动两块拧板与绝缘层相抵时,绝缘层上外倒角与通线口一上的内倒角相贴合。
优选的,所述连接筒一与连接筒二内部均开设有置物腔,两个所述置物腔的直径均大于拧板的直径。
通过设置连接筒一和连接筒二,实现了在转动拧板使两端的导电芯完成绞合后,滑动连接筒一和连接筒二对绞合处进行保护,两个拧板可以分别进入到连接筒一和连接筒二的放置腔内。
优选的,所述连接筒一置物腔内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连接筒二外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内螺纹与外螺纹相适配。
通过设置连接筒一和连接筒二,实现了连接筒一和连接筒二相向滑动,通过内螺纹与外螺纹进行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绝缘层两端靠近裸露段处均设置有限位环,所述连接筒一和连接筒二侧壁上均开设有穿孔,所述限位环直径大于穿孔直径。
通过设置穿孔和限位环,实现了在接筒一和连接筒二螺纹连接之后,对拧板和绞合的导电芯起到保护作用,限位环保证了连接筒一和连接筒二不会受外力滑动接触到拧板,破坏绞合处的稳定连接。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技术效果和优点:将线束两端导电芯的裸露段分别放置在对应拧板上开设的通线口一中,不同线束的裸露段可插入对方拧板上的通线口二内,反方向转动两个拧板,带动两端的导电芯进行绞合,实现了连接线束的作用,滑动绝缘层两端分别设置的连接筒一与连接筒二,使拧板和绞合的部分都进入到连接筒一与连接筒二的置物腔内,转动连接筒一与连接筒二,使连接筒一与连接筒二螺纹连接在一起,形成对绞合部分的保护,避免了线束绞合部分连接不当的问题,降低了操作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正视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拧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绞合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连接筒一结构示意图。
图中:3、拧板;4、绝缘层;5、连接筒一;6、通线口一;7、连接筒二;8、限位环;9、通线口二;10、内倒角;11、外倒角;12、穿孔;21、裸露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便于绞合的线束,包括导电芯和绝缘层4,导电芯起到导流电的作用,绝缘层4包裹设置在导电芯外周面上,导电芯可以对电进行导流,危险性大,在导电芯外周面上包裹上绝缘层4,有效的将电气进行隔绝,用于防止外人误触导电芯受到伤害,绝缘层4为不完全包裹,使导电芯的两端裸露形成裸露段21,对裸露段21的导电芯进行绞合连接,形成导电效果,裸露段21外周面上滑动设置有拧板3,拧板3上开设有通线口一6和通线口二9,用于线束使两端的导电芯进行绞合连接,通线口一6和通线口二9沿拧板3镜像对称,裸露段21与通线口一6滑动连接,使拧板3可以在裸露段21上滑动,不同线束的裸露段21可插入对方拧板3上的通线口二9,并通过反向转动两拧板3完成接线,反向转动两拧板3,使穿过两拧板3的裸露段21在两拧板3之间进行绞合,配合一边转动一边在导电芯上向后滑动的拧板3,使两端的导电芯进行绞合连接,降低了操作难度,实现了使绞合连接的部分更加稳定的作用。
参照图2-4,通线口一6和通线口二9内径均与导电芯外径一致,实现了将两端的导电芯分别放置在相适配的通线口一6和通线口二9内,反向转动两拧板3使两端的导电芯进行绞合,降低了操作难度。
参照图2-4,通线口一6轴向与拧板3之间存在夹角,两根导电芯的裸露段21分别穿过对应的通线口一6,两根裸露段21跟着存在的夹角穿过拧板3,使两根裸露段21的距离更进,通线口一6远离绝缘层4一端距离拧板3圆心更近,在两根导电芯跟着有夹角的拧板3分别穿过对应的通线口一6后,两跟裸露段21的移动方向跟着通线口一6内夹角的方向而改变,使两个拧板3中间的两根裸露段21之间的距离更近,在对两根导电芯进行绞合时,使中间没有缝隙,避免了两端线束之间接触不良,造成安全隐患的问题,实现稳定线束绞合部分的作用。
参照图2-4,通线口一6靠近绝缘层4一端设置有内倒角10,可以使两端的装置连接的更稳定,绝缘层4端部设置有外倒角11,可以使两端的装置连接的更稳定,内倒角10与外倒角11相适配。当两块拧板3转动到与绝缘层4相抵时,绝缘层4上外倒角11与通线口一6上的内倒角10相贴合,减小两者之间的缝隙,加强了两者之间的固定连接。
参照图2、4-5,绝缘层4两端分别滑动设置有连接筒一5和连接筒二7,用于保护导电芯的裸露段21绞合连接的稳定,在拧板3将两端的导电芯进行绞合之后,滑动绝缘层4上的连接筒一5和连接筒二7对绞合处进行保护,避免了绞合处暴露在外,被各种因素影响,导致连接处松动,造成线束的接触不良,保证了绞合处的稳定连接。
参照图2、4-5,连接筒一5与连接筒二7内部均开设有置物腔,使连接筒一5与连接筒二7内部为中空状态,两个置物腔的直径均大于拧板3的直径,使拧板3可以进入到连接筒一5与连接筒二7内部,在拧板3完成绞合两端的导电芯后,滑动绝缘层4上的连接筒一5与连接筒二7,使拧板3可以进入到放置腔内,形成对拧板3和绞合处的保护。
参照图2、4-5,连接筒一5置物腔内壁设置有内螺纹,连接筒二7外壁设置有外螺纹,内螺纹与外螺纹相适配,连接筒一5和连接筒二7相向滑动,可以通过螺纹进行连接,对置物腔内部的装置进行保护。
参照图2、4-5,绝缘层4两端靠近裸露段21处均固定有限位环8,分别在绝缘层4端部靠近裸露段21的位置起到限位的作用,连接筒一5和连接筒二7侧壁上均开设有穿孔12,绝缘层4在穿孔12内,使连接筒一5与连接筒二7在绝缘层4上滑动,限位环8直径大于穿孔12直径,在连接筒一5和连接筒二7螺纹连接之后,对拧板3和绞合的裸露段21起到保护作用,限位环8保证了连接筒一5和连接筒二7不会受外力滑动接触到拧板3,破坏绞合处的稳定连接,避免了线束出现接触不良的现象,保证了线束绞合处的稳定连接。
工作原理:将线束两端导电芯的裸露段21分别放置在对应拧板3上开设的通线口一6中,不同线束的裸露段21可插入对方拧板3上的通线口二9内,反方向转动两个拧板3,配合两拧板3分别在裸露段21上滑动,带动两端导电芯的裸露段21进行绞合,实现了连接线束的作用,滑动绝缘层4两端分别设置的连接筒一5与连接筒二7,使拧板3和绞合的部分都进入到连接筒一5与连接筒二7的置物腔内,转动连接筒一5与连接筒二7,使连接筒一5与连接筒二7螺纹连接在一起,形成对绞合部分的保护,避免了线束绞合处出现接触不良造成安全隐患的问题,实现了稳定绞合连接的部分的作用,降低了操作难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便于绞合的线束,包括导电芯和绝缘层(4),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4)包裹设置在导电芯外周面上,所述绝缘层(4)为不完全包裹,使所述导电芯的两端裸露形成裸露段(21),所述裸露段(21)外周面上滑动设置有拧板(3),所述拧板(3)上开设有通线口一(6)和通线口二(9),所述通线口一(6)和通线口二(9)沿拧板(3)镜像对称,所述裸露段(21)与通线口一(6)滑动连接,不同所述线束的裸露段(21)可插入对方拧板(3)上的通线口二(9),并通过反向转动两拧板(3)完成接线,所述绝缘层(4)两端分别滑动设置有连接筒一(5)和连接筒二(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绞合的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线口一(6)和通线口二(9)内径均与导电芯外径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绞合的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线口一(6)轴向与拧板(3)之间存在夹角,所述通线口一(6)远离绝缘层(4)一端距离拧板(3)圆心更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绞合的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线口一(6)靠近绝缘层(4)一端设置有内倒角(10),所述绝缘层(4)端部设置有外倒角(11),所述内倒角(10)与外倒角(11)相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绞合的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筒一(5)与连接筒二(7)内部均开设有置物腔,两个所述置物腔的直径均大于拧板(3)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绞合的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筒一(5)置物腔内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连接筒二(7)外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内螺纹与外螺纹相适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绞合的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4)两端靠近裸露段(21)处均设置有限位环(8),所述连接筒一(5)和连接筒二(7)侧壁上均开设有穿孔(12),所述限位环(8)直径大于穿孔(12)直径。
CN202320715418.5U 2023-04-01 2023-04-01 一种便于绞合的线束 Active CN2193498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15418.5U CN219349876U (zh) 2023-04-01 2023-04-01 一种便于绞合的线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15418.5U CN219349876U (zh) 2023-04-01 2023-04-01 一种便于绞合的线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49876U true CN219349876U (zh) 2023-07-14

Family

ID=870771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15418.5U Active CN219349876U (zh) 2023-04-01 2023-04-01 一种便于绞合的线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498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06044177A2 (en) Fiber tracer patch cord
CN219349876U (zh) 一种便于绞合的线束
CN210142528U (zh) 电缆
CN217740210U (zh) 一种基于三重屏蔽结构的高效屏蔽计算机电缆
CN203085922U (zh) 带喇叭型护套的发电机线束总成
CN215989433U (zh) 一种具有多种接头的电源线
CN209981511U (zh) 一种微型低压短路、接地个人保安线
RU165958U1 (ru) Кабель комбинированный
CN210074234U (zh) 一种0.4kV低压电缆中间接头连接装置
CN208596565U (zh) 一种电动车用高性能防火电线电缆
CN209859651U (zh) 一种扁平电线
CN208608380U (zh) 一种导线分流器
CN218568464U (zh) 一种储能系统用连接电缆
CN211743599U (zh) 一种一拖三编织数据线
CN217036152U (zh) 一种电器设备的防断裂电源连接线
CN212626164U (zh) 一种多通连接防水的电动汽车连接线
CN215007581U (zh) 一种变频器用主电电缆
CN114069329B (zh) 一种便于布线和快接的低压电路电缆线
CN215343204U (zh) 一种用于矿物绝缘电缆的密封装置
CN211404097U (zh) 一种防护型控制电缆
CN212484960U (zh) 一种多芯分支电缆
CN217135090U (zh) 一种新型通信电源接入装置
CN220291247U (zh) 一种含有快速连接头的电源线
CN218004417U (zh) 一种带有绝缘保护层自束性线束
CN218866741U (zh) 一种可调节的橡胶电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