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47451U - 一种带水分离器翅片的冷却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水分离器翅片的冷却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47451U
CN219347451U CN202320939256.3U CN202320939256U CN219347451U CN 219347451 U CN219347451 U CN 219347451U CN 202320939256 U CN202320939256 U CN 202320939256U CN 219347451 U CN219347451 U CN 2193474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ns
cooler
water
fin
water separ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3925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仲学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HI Sullair Compressio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HI Sullair Compressio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HI Sullair Compressio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IHI Sullair Compressio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3925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474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474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474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ng Particles In Gases By Inerti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水分离器翅片的冷却器,包括冷却器本体和若干对压缩后的气体进行气水分离的翅片,若干翅片竖直设置在冷却器本体的出气口处,翅片具有供分离出的水沿其流下的沟槽,相邻两个翅片之间形成出气通道;在垂直于冷却器进气方向的平面的投影中,相邻两个翅片的投影的边缘重合,且若干翅片的投影覆盖冷却器本体的出气口的投影;冷却器的对应翅片设置位置处的底部开设有供液体流出的排水口;通过内置翅片于冷却器的出气口处,高压气体携带的水气在翅片上液化,并在重力作用下从翅片的沟槽内落下,经底部的排水口排出,提高压缩机的效率及保障压缩机的安全运行,排水结构造价成本较低,同时不会占用额外的空间,对现场改造也很友好。

Description

一种带水分离器翅片的冷却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水分离器翅片的冷却器。
背景技术
多级离心压缩机行业内,压缩后的气体经冷却器降温后会有冷凝水析出,因为气体高速流动而使冷凝水呈现为悬浮的小液滴,小液滴与气体混合形成雾并被气体夹带至下一级,会增加压缩机的耗能、对下一级压缩机进行冲蚀以及给压缩机整体安全运行带来隐患。常用解决方法是在压缩机箱体上开一个排水口,利用液滴随自身重力下落至箱体底部实现排水,但随着高压气体的流动还是会有水滴、雾气被带至下一级压缩。另外,如专利号为ZL201921268318.2的专利所公开的空气压缩机排水结构,在一级压缩出口外置一个排水箱,利用离心力去除被高压气体带走的水滴,该方案排水箱、对应管道的造价成本较高,同时还需要考虑现场安装空间,有一定的限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水分离器翅片的冷却器,能够有效分离气体中的液滴,造价成本较低,同时不会占用额外的空间,对现场改造也很友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水分离器翅片的冷却器,包括冷却器本体和若干对压缩后的气体进行气水分离的翅片,若干翅片竖直设置在冷却器本体的出气口处,翅片具有供分离出的水沿其流下的沟槽,相邻两个翅片之间形成出气通道;
在垂直于冷却器进气方向的平面的投影中,相邻两个翅片的投影的边缘重合,且若干翅片的投影覆盖冷却器本体的出气口的投影;冷却器的对应翅片设置位置处的底部开设有供液体流出的排水口。
进一步地,沟槽沿翅片的长度方向延伸,沟槽的开口朝向冷却器本体所在的一侧。
进一步地,每个翅片包括第一侧面、一侧与第一侧面的一侧连接且与第一侧面具有夹角的第二侧面、与第一侧面的另一侧连接且与第一侧面具有夹角的第三侧面;沟槽包括第一沟槽和第二沟槽,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的连接处形成第一沟槽,第一侧面与第三侧面的连接处形成第二沟槽;
一个翅片的第三侧面和与其相邻的翅片的第二侧面之间形成出气通道。
进一步地,在垂直于冷却器进气方向的平面的投影中,一个翅片的第三侧面的投影被与其相邻的翅片的第二侧面的投影覆盖。
进一步地,冷却器还包括一层除雾丝网,除雾丝网设置在翅片的沿气体流动方向的上游。
进一步地,出气通道的设置方向与冷却器的进气方向之间具有夹角。
进一步地,若干翅片等间距排布。
进一步地,冷却器还包括设置于冷却器本体的出气口两侧的固定件以及至少两个为翅片提供支撑的支撑板,支撑板的两端分别与这两个固定件一一对应地连接,至少两个支撑板位置上下对应,翅片自上而下地一一穿过支撑板。
进一步地,冷却器还包括设置于冷却器本体的顶部的上盖板和设置于冷却器本体的底部的下盖板,翅片的上端部与上盖板相抵接,翅片的下端部与下盖板相抵接,排水口开设在下盖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内置翅片于冷却器的出气口处,高压气体携带的水气在翅片上液化,并在重力作用下从翅片的沟槽内落下,最后经底部的排水口排出,提高压缩机的效率及保障压缩机的安全运行,排水结构造价成本较低,同时不会占用额外的空间,对现场改造也很友好。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带水分离器翅片的冷却器的实施例的移除上盖板和下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1结构的未移除下盖板的仰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带水分离器翅片的冷却器的实施例的翅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带水分离器翅片的冷却器的实施例的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第四”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待水分离器翅片的冷却器,设置在压缩机内,能够将高压气体携带的水气排出,以提高压缩机的效率及保障压缩机的安全运行。
参考附图1至附图7,冷却器包括冷却器本体1、设置于冷却器本体1的顶部的上盖板(未示出)、设置于冷却器本体1的底部的下盖板6、分别设置于冷却器本体1的出气口两侧的两个固定件5、若干对压缩后的气体进行气水分离的翅片2、三个为翅片2提供支撑的支撑板4以及除雾丝网7。
支撑板4沿水平方向设置,每个支撑板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固定件5一一对应地连接,三个支撑板4的位置上下对应,若干翅片2等间距地竖直排布在冷却器本体1的出气口处,且每个翅片2都自上而下地一一穿过三个支撑板4,相邻两个翅片2之间形成出气通道3。
翅片2上具有供分离出的水沿其流下的沟槽21,沟槽21沿翅片2的长度方向延伸,沟槽21的开口朝向冷却器本体1所在的一侧,翅片2的上端部与上盖板相抵接,翅片2的下端部与下盖板6相抵接,下盖板6开设有供液体流出的排水口61。除雾丝网7设置在翅片2的沿气体流动方向的上游,除雾丝网7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分别与上盖板、下盖板6相抵接。除雾丝网7和翅片2双重除雾,增加除雾效率。
本实施例给出一种翅片2的具体结构,参考附图6,每个翅片2包括第一侧面22、一侧与第一侧面22的一侧连接且与第一侧面22具有夹角的第二侧面23、与第一侧面22的另一侧连接且与第一侧面22具有夹角的第三侧面24,一个翅片2的第三侧面24和与其相邻的翅片2的第二侧面23之间形成出气通道3。第一侧面22与第二侧面23的连接处、第一侧面22与第三侧面24的连接处分别形成沟槽21,为了加以区分,将这两个沟槽21分别命名为第一沟槽211和第二沟槽212。进一步地,第二侧面23的另一侧还连接有第四侧面25,第四侧面25与第二侧面23具有夹角,并且第四侧面25垂直于出气口,多个翅片2的第四侧面25之间形成引导气体进入出气通道3的引导段31,引导段31的延伸方向与气体的进气方向相同,出气通道3的设置方向与进气方向之间具有夹角。
本实施例的冷却器的工作原理为,气体自冷却器的与设置翅片2的一侧相对的另一侧进入冷却器本体1,在冷却器本体1中降温并析出冷凝水,由于气体的高速流动,冷凝水呈悬浮的小液滴,小液滴与气体混合形成雾,被气体夹带,气体与雾的混合物先经过除雾丝网7,利用除雾丝网7的表面张力吸附一部分雾气,然后剩余的雾与气体混合继续流动至翅片2处,气体携带的水气在翅片2上液化,并在重力作用下从第一沟槽211和第二沟槽212内落下,最后经底部的排水口61排出。
为了实现最佳除雾效果,本实施例将翅片2密度设置成能够覆盖冷却器本体1的出气口的形式,具体地,在垂直于冷却器进气方向的平面的投影中,相邻两个翅片2的投影的边缘重合,且若干翅片2的投影覆盖冷却器本体1的出气口的投影。更为具体地,在垂直于冷却器进气方向的平面的投影中,一个翅片2的第三侧面24的投影被与其相邻的翅片2的第二侧面23的投影覆盖。这样,确保气体在流出冷却至之前都能够与翅片2的第一侧面22、第二侧面23、第三侧面24接触,保证除雾效果。
本实施例还给出一种支撑板4和固定件5连接的具体形式,实际应用中也可以选择其他连接形式。参考附图7,固定件5具有开口朝向冷却器本体1所在方向的一侧的插槽51,支撑板4的两端分别插接到两个固定件5的插槽51中,即支撑板4插入方向与气体流入方向一致,以避免高压气体将支撑板4吹落。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翅片2的数量及支撑板4的数量本实施例不做限定,可以根据出气口的宽度、高度以及冷却器的气体压力设定。本实施例的除雾丝网7选用直径0.1-0.28mm的304不锈钢金属丝,通过特殊工艺编织成的丝网,翅片2由铝合金制成,实际应用中也可以选用其他材质。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带水分离器翅片的冷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器本体和若干对压缩后的气体进行气水分离的翅片,所述若干翅片竖直设置在冷却器本体的出气口处,所述翅片具有供分离出的水沿其流下的沟槽,相邻两个所述翅片之间形成出气通道;
在垂直于冷却器进气方向的平面的投影中,相邻两个所述翅片的投影的边缘重合,且所述若干翅片的投影覆盖冷却器本体的出气口的投影;所述冷却器的对应翅片设置位置处的底部开设有供液体流出的排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水分离器翅片的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沿翅片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沟槽的开口朝向冷却器本体所在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水分离器翅片的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翅片包括第一侧面、一侧与所述第一侧面的一侧连接且与第一侧面具有夹角的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的另一侧连接且与第一侧面具有夹角的第三侧面;所述沟槽包括第一沟槽和第二沟槽,所述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的连接处形成所述第一沟槽,所述第一侧面与第三侧面的连接处形成所述第二沟槽;
一个所述翅片的第三侧面和与其相邻的翅片的第二侧面之间形成所述出气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水分离器翅片的冷却器,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冷却器进气方向的平面的投影中,一个所述翅片的第三侧面的投影被与其相邻的翅片的第二侧面的投影覆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水分离器翅片的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器还包括一层除雾丝网,所述除雾丝网设置在翅片的沿气体流动方向的上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水分离器翅片的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通道的设置方向与冷却器的进气方向之间具有夹角。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水分离器翅片的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翅片等间距排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水分离器翅片的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器还包括设置于冷却器本体的出气口两侧的固定件以及至少两个为翅片提供支撑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两端分别与这两个固定件一一对应地连接,所述至少两个支撑板位置上下对应,所述翅片自上而下地一一穿过支撑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水分离器翅片的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器还包括设置于冷却器本体的顶部的上盖板和设置于冷却器本体的底部的下盖板,所述翅片的上端部与上盖板相抵接,所述翅片的下端部与下盖板相抵接,所述排水口开设在下盖板上。
CN202320939256.3U 2023-04-24 2023-04-24 一种带水分离器翅片的冷却器 Active CN2193474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39256.3U CN219347451U (zh) 2023-04-24 2023-04-24 一种带水分离器翅片的冷却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39256.3U CN219347451U (zh) 2023-04-24 2023-04-24 一种带水分离器翅片的冷却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47451U true CN219347451U (zh) 2023-07-14

Family

ID=870750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39256.3U Active CN219347451U (zh) 2023-04-24 2023-04-24 一种带水分离器翅片的冷却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474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54542B2 (en) Heat exchanger
CN104971553B (zh) 一种多级复合型高效气液分离装置
CN111375267B (zh) 一种气液固多效分离器
CN108465301B (zh) 气体压缩机组合式旋风折流大口径气液复分离装置
CN219347451U (zh) 一种带水分离器翅片的冷却器
KR20120019427A (ko) 기수 분리기 및 시스템
CN109340731B (zh) 具有分离器的高压汽包及具有该高压汽包的高压锅炉
CN200949966Y (zh) 过滤式油分离器
CN111558294B (zh) 一种具有节能功能的湿法烟气净化系统及方法
CN104034103A (zh) 新型氨制冷中间冷却器
CN108373930A (zh) 一种组合式液化分离器
CN103170187A (zh) 一种集成水分离装置的冷却器
CN209646139U (zh) 一种气水分离器
CN104197593B (zh) 一种卧式精馏型油分离器
CN109621607A (zh) 一种气水分离器
CN104019590A (zh) 新型氨制冷气液分离器
CN210356509U (zh) 一种多级分离器
CN209646140U (zh) 一种冷却器用的气水分离器
CN211896840U (zh) 一种天然气除湿装置
CN107356029B (zh) 冷凝器壳管和制冷设备
CN208205536U (zh) 一种基站空调用气液分离器
CN203908142U (zh) 新型氨制冷气液分离器
CN210097258U (zh) 一种水分离装置
CN202133204U (zh) 高效二次油分离器
CN107421179B (zh) 闪发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