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46654U - 顶盖组件、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顶盖组件、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46654U
CN219346654U CN202320281430.XU CN202320281430U CN219346654U CN 219346654 U CN219346654 U CN 219346654U CN 202320281430 U CN202320281430 U CN 202320281430U CN 219346654 U CN219346654 U CN 2193466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base
end cover
face
ai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8143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慧中
黄伟青
陈政
谭智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32028143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466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466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466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顶盖组件、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顶盖组件包括:底座,具有用于送风的第一出风口;第一驱动件,设置于底座;端盖,包括遮挡部,端盖具有使遮挡部遮挡第一出风口以使第一出风口关闭的第一位置和使遮挡部打开第一出风口的第二位置;第一驱动件与端盖驱动连接,第一驱动件带动端盖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本实用新型的顶盖组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上出风空调器室外机的顶盖无法起到有效遮挡的问题。

Description

顶盖组件、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顶盖组件、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中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上出风空调器室外机,与传统空调器室外机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的空调器室外机多采用从侧面出风的方式,空气在轴流风叶的驱动下流经背面冷凝器进行热交换后再从正面吹出,而上出风空调器室外机通过调整内部结构,转变了出风方向,使得空气从侧面经过冷凝器后接着从上方吹出,相较于传统的空调器室外机具有制造成本低、装配效率高等优势。
然而,上出风空调器室外机存在以下两点问题:
一、由于出风口设置在上沿,因此顶盖上必须设置出风口,且为了保证出风量,出风口的面积会设计的比较大,在不使用的情况下非常容易进虫。传统的侧出风外机虽然也存在从出风口进虫的现象,但是由于内部有隔板将进出风区域与电控区域隔开,因此从出风口进虫不会造成太大影响;但是上出风外机由于结构限制,电器盒是直接裸露在壳体内部的,虫子从出风口进入壳体后容易蛀坏电器盒,进而损坏里面的电子元器件,导致整机发生故障;
二、由于顶盖上设置有出风口,导致顶盖无法有效发挥遮挡作用,内部的各类零件长期接受风吹日晒雨淋,极易老化变质,进而导致一系列的零件失效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顶盖组件、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出风空调器室外机的顶盖无法起到有效遮挡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顶盖组件,包括:底座,具有用于送风的第一出风口;第一驱动件,设置于底座;端盖,包括遮挡部,端盖具有使遮挡部遮挡第一出风口以使第一出风口关闭的第一位置和使遮挡部打开第一出风口的第二位置;第一驱动件与端盖驱动连接,第一驱动件带动端盖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进一步地,底座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出风口,多个第一出风口沿底座的周向间隔设置,任意相邻两个第一出风口之间均形成叶片部;端盖上设置有多个用于送风的第二出风口,多个第二出风口沿端盖的周向间隔设置,任意相邻两个第二出风口之间均形成遮挡部;多个遮挡部与多个第一出风口一一对应地设置,当端盖处于第一位置时,各个遮挡部关闭相应的第一出风口;多个第二出风口与多个第一出风口一一对应地设置,当端盖处于第二位置时,各个第二出风口与相应的第一出风口相连通。
进一步地,顶盖组件还包括:传动组件,第一驱动件通过传动组件与端盖连接,以使第一驱动件通过传动组件带动端盖转动。
进一步地,传动组件还包括:第一齿轮,与第一驱动件连接,以使第一驱动件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相啮合,以使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轮转动;其中,第二齿轮与端盖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底座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底座上设置有连通孔,连通孔由第一端面至第二端面的方向上贯通底座设置;端盖位于第一端面的侧部,第二齿轮穿设在连通孔内,第一驱动件安装在第二端面上。
进一步地,底座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底座上设置有卡设孔,卡设孔由第一端面至第二端面的方向上贯穿底座;端盖位于第一端面的侧部,端盖上设置有卡扣,卡扣穿过卡设孔卡设在第二端面上;其中,卡设孔为条形孔,卡扣沿条形孔的延伸方向可移动地设置。
进一步地,底座上设置有多个卡设孔,各个条形孔均沿底座的周向延伸,多个卡设孔沿底座的周向间隔设置;端盖上设置有多个卡扣,多个卡扣与多个卡设孔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个卡扣设置在相应的卡设孔内。
进一步地,顶盖组件具有预定中心线,多个遮挡部环绕预定中心线均匀布置,多个叶片部环绕预定中心线均匀布置,遮挡部的个数与叶片部的个数相等;叶片部沿底座的周向方向具有依次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的夹角为θ1;遮挡部沿端盖的周向方向具有依次设置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之间的夹角为θ2;第一出风口沿底座的周向方向具有依次设置的第一孔壁和第二孔壁,第一孔壁和第二孔壁之间的夹角为θ3;其中,θ1≥θ2≥θ3
进一步地,顶盖组件具有预定中心线,多个遮挡部环绕预定中心线均匀布置,多个叶片部环绕预定中心线均匀布置,遮挡部的个数与叶片部的个数相等;叶片部沿底座的周向方向具有依次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的夹角为θ1;遮挡部沿端盖的周向方向具有依次设置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之间的夹角为θ2;第一出风口沿底座的周向方向具有依次设置的第一孔壁和第二孔壁,第一孔壁和第二孔壁之间的夹角为θ3;第二出风口沿端盖的周向方向具有依次设置的第三孔壁和第四孔壁,第三孔壁和第四孔壁之间的夹角为θ4;其中,θ1=θ4,θ2=θ3
进一步地,顶盖组件具有预定中心线,多个遮挡部环绕预定中心线均匀布置,多个叶片部环绕预定中心线均匀布置,遮挡部的个数与叶片部的个数相等;底座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底座上设置有卡设孔,卡设孔由第一端面至第二端面的方向上贯穿底座;端盖位于第一端面的侧部,端盖上设置有卡扣,卡扣穿过卡设孔卡设在第二端面上;其中,卡设孔为条形孔,卡扣沿条形孔的延伸方向可移动地设置;条形孔沿其延伸方向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五孔壁和第六孔壁;当端盖处于第一位置时,卡扣的与第五孔壁相对设置的第五侧壁和第五孔壁之间的夹角为θ5,卡扣的与第六孔壁相对设置的第六侧壁和第六孔壁之间的夹角为θ6;第一出风口沿底座的周向方向具有依次设置的第一孔壁和第二孔壁,第一孔壁和第二孔壁之间的夹角为θ3;其中,θ5≥θ3,θ6≥θ3
进一步地,顶盖组件具有预定中心线,多个遮挡部环绕预定中心线均匀布置,多个叶片部环绕预定中心线均匀布置,遮挡部的个数与叶片部的个数相等;底座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底座上设置有卡设孔,卡设孔由第一端面至第二端面的方向上贯穿底座;端盖位于第一端面的侧部,端盖上设置有卡扣,卡扣穿过卡设孔卡设在第二端面上;其中,卡设孔为条形孔,卡扣沿条形孔的延伸方向可移动地设置;条形孔沿其延伸方向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五孔壁和第六孔壁;当端盖处于第一位置时,卡扣的与第五孔壁相对设置的第五侧壁和第五孔壁之间的夹角为θ5,卡扣的与第六孔壁相对设置的第六侧壁和第六孔壁之间的夹角为θ6;第一出风口沿底座的周向方向具有依次设置的第一孔壁和第二孔壁,第一孔壁和第二孔壁之间的夹角为θ3;其中,θ5=θ3,θ6=θ3
进一步地,顶盖组件适用于空调室外机;其中,空调室外机包括第二驱动件和风叶,第二驱动件与风叶驱动连接;底座上设置有安装部,安装部用于安装第二驱动件;和/或,空调室外机包括底盘和侧壁,侧壁的底部与底盘连接,侧壁上设置有第一紧固孔;底座上设置有第二紧固孔,底座通过插设在第一紧固孔和第二紧固孔内的紧固件与侧壁的顶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外机,包括上述的顶盖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空调室外机为上述的空调室外机。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顶盖组件包括底座、第一驱动件和端盖,底座具有用于送风的第一出风口;端盖包括遮挡部。当需要第一出风口对外送风时,第一驱动件驱动端盖转动一定角度,使得遮挡部打开第一出风口,此时端盖切换至第二位置;当第一出风口停止送风时,第一驱动件驱动端盖转动一定角度,使得遮挡部可以遮挡住第一出风口,此时端盖切换到第一位置,第一出风口避免暴露在外。本实用新型的顶盖组件通过可切换位置的端盖实现了对于第一出风口的有效遮盖,根据使用需要打开或关闭第一出风口,不仅保证了第一出风口的正常送风,也避免了第一出风口长期暴露在外,虫子和雨水通过第一出风口进入底座,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上出风空调器室外机的顶盖无法起到有效遮挡的问题,避免了因进虫蛀坏空调室外机内部的电器盒而导致整机发生故障,避免了内部各类零件因淋雨而老化失效。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外机的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外机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顶盖组件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顶盖组件的端盖处于第二位置的俯视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顶盖组件的端盖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顶盖组件的端盖处于第一位置的俯视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顶盖组件的底座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顶盖组件的实施例的仰视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外机的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0示出了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顶盖组件的预定中心线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底座;11、第一出风口;12、叶片部;13、第一端面;14、第二端面;15、连通孔;16、卡设孔;17、安装部;19、第二紧固孔;20、第一驱动件;30、端盖;31、遮挡部;32、第二出风口;34、卡扣;40、传动组件;41、第一齿轮;42、第二齿轮;70、预定中心线;80、第二驱动件;90、风叶;100、底盘;110、侧壁。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示例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顶盖组件,请参考图1至图11,包括:底座10,具有用于送风的第一出风口11;第一驱动件20,设置于底座10;端盖30,包括遮挡部31,端盖30具有使遮挡部31遮挡第一出风口11以使第一出风口11关闭的第一位置和使遮挡部31打开第一出风口11的第二位置;第一驱动件20与端盖30驱动连接,第一驱动件20带动端盖3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本实用新型的顶盖组件包括底座10、第一驱动件20和端盖30,底座10具有用于送风的第一出风口11;端盖30包括遮挡部31。当需要第一出风口11对外送风时,第一驱动件20驱动端盖30转动一定角度,使得遮挡部31打开第一出风口11,此时端盖切换至第二位置;当第一出风口11停止送风时,第一驱动件20驱动端盖30转动一定角度,使得遮挡部31可以遮挡住第一出风口11,此时端盖30切换到第一位置,第一出风口11避免暴露在外。本实用新型的顶盖组件通过可切换位置的端盖30实现了对于第一出风口11的有效遮盖,根据使用需要打开或关闭第一出风口11,不仅保证了第一出风口11的正常送风,也避免了第一出风口11长期暴露在外,虫子和雨水通过第一出风口11进入底座10,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上出风空调器室外机的顶盖无法起到有效遮挡的问题,避免了因进虫蛀坏空调室外机内部的电器盒而导致整机发生故障,避免了内部各类零件因淋雨而老化失效。
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0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出风口11,多个第一出风口11沿底座10的周向间隔设置,任意相邻两个第一出风口11之间均形成叶片部12;端盖30上设置有多个用于送风的第二出风口32,多个第二出风口32沿端盖30的周向间隔设置,任意相邻两个第二出风口32之间均形成遮挡部31;多个遮挡部31与多个第一出风口11一一对应地设置,当端盖30处于第一位置时,各个遮挡部31关闭相应的第一出风口;多个第二出风口32与多个第一出风口11一一对应地设置,当端盖30处于第二位置时,各个第二出风口32与相应的第一出风口11相连通。
具体地,各个遮挡部31随着端盖30转动一定角度,使得各个遮挡部31可以遮挡住相应的第一出风口,各个第一出风口11与对应的第二出风口32不连通,此时端盖30切换到第一位置,第一出风口11避免暴露在外;各个遮挡部31随着端盖30继续转动一定角度,使得各个遮挡部31不再遮挡住相应的第一出风口,各个第一出风口11与对应的第二出风口32相连通,此时端盖30切换到第二位置,风依次流经第一出风口11和第二出风口32进入空气中。
在本实施例中,顶盖组件还包括:传动组件40,第一驱动件20通过传动组件40与端盖30连接,以使第一驱动件20通过传动组件40带动端盖30转动。这样的设置使得第一驱动件20通过传动组件40实现与端盖30的连接,使得第一驱动件20实现了对于端盖30的驱动。
在本实施例中,传动组件40还包括:第一齿轮41,与第一驱动件20连接,以使第一驱动件20带动第一齿轮41转动;第二齿轮42,与第一齿轮41相啮合,以使第一齿轮41带动第二齿轮42转动;其中,第二齿轮42与端盖30固定连接。
具体地,第一驱动件20驱动第一齿轮41转动,第一齿轮41带动第二齿轮42转动,第二齿轮42带动端盖30转动,实现了第一驱动件20驱动端盖30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13和第二端面14,底座10上设置有连通孔15,连通孔15由第一端面13至第二端面14的方向上贯通底座10设置;端盖30位于第一端面13的侧部,第二齿轮42穿设在连通孔15内,第一驱动件20安装在第二端面14上。
具体地,连通孔15用于容纳和限位第二齿轮42,使得第二齿轮42可以贯穿底座10的第一端面13和第二端面14,使得第一驱动件20可以通过传动组件40与端盖30连接,连通孔15同时也限制了第二齿轮42沿底座的径向方向的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13和第二端面14,底座10上设置有卡设孔16,卡设孔16由第一端面13至第二端面14的方向上贯穿底座10;端盖30位于第一端面13的侧部,端盖30上设置有卡扣34,卡扣34穿过卡设孔16卡设在第二端面14上;其中,卡设孔16为条形孔,卡扣34沿条形孔的延伸方向可移动地设置。
具体地,通过将卡扣34卡设到卡设孔16内,实现将端盖30安装到底座10上,卡扣34和卡设孔16保证了端盖30和底座10的连接可靠性;当第一驱动件20驱动端盖转动一定角度时,卡扣34沿条形孔的延伸方向移动,使得端盖30实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切换,保证了端盖3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切换过程中不会与底座10分离。
可选地,卡扣34为易装难拆式设计,可以有效防止端盖30在外力作用下脱落。
具体地,条形孔沿其延伸方向呈弧形,即条形孔沿第一线段延伸,第一线段为弧形线段。
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0上设置有多个卡设孔16,各个条形孔均沿底座10的周向延伸,多个卡设孔16沿底座10的周向间隔设置;端盖30上设置有多个卡扣34,多个卡扣34与多个卡设孔16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个卡扣34设置在相应的卡设孔16内。这样的设置避免因某个卡扣34和卡设孔16配合不当而导致端盖30与底座10分离,多个卡扣34和多个卡设孔16进一步保证了端盖30和底座10的连接可靠性。
可选地,卡扣34为四个,卡设孔16为四个。
具体地,顶盖组件具有预定中心线70,多个遮挡部31环绕预定中心线70均匀布置,多个叶片部12环绕预定中心线70均匀布置,遮挡部31的个数与叶片部12的个数相等;叶片部12沿底座10的周向方向具有依次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的夹角为θ1;遮挡部31沿端盖30的周向方向具有依次设置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之间的夹角为θ2;第一出风口11沿底座10的周向方向具有依次设置的第一孔壁和第二孔壁,第一孔壁和第二孔壁之间的夹角为θ3;其中,θ1≥θ2≥θ3
具体实施时,θ1≥θ2≥θ3保证了当端盖30切换至第一位置时,遮挡部31转动θ3,遮挡部31能够将第一出风口11完全遮盖住;当端盖30切换至第二位置,遮挡部31转动θ3,因为θ1≥θ2,此时遮挡部31不会遮挡第一出风口11,第一出风口11可以打开到最大位置,第一出风口11可以进行充分送风。
优选地,顶盖组件具有预定中心线70,多个遮挡部31环绕预定中心线70均匀布置,多个叶片部12环绕预定中心线70均匀布置,遮挡部31的个数与叶片部12的个数相等;叶片部12沿底座10的周向方向具有依次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的夹角为θ1;遮挡部31沿端盖30的周向方向具有依次设置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之间的夹角为θ2;第一出风口11沿底座10的周向方向具有依次设置的第一孔壁和第二孔壁,第一孔壁和第二孔壁之间的夹角为θ3;第二出风口32沿端盖30的周向方向具有依次设置的第三孔壁和第四孔壁,第三孔壁和第四孔壁之间的夹角为θ4;其中,θ1=θ4,θ2=θ3
具体实施时,当端盖30处于第一位置,由于θ2=θ3,θ1=θ4,且多个遮挡部31和多个叶片部12均环绕预定中心线70均匀布置,因此遮挡部31正好能够将第一出风口11遮盖住,当端盖30切换至第二位置,端盖30在第一驱动件20的驱动下顺时针旋转θ3,此时部分遮挡部31与叶片部12重合,使第一出风口11完全打开。
具体地,顶盖组件具有预定中心线70,多个遮挡部31环绕预定中心线70均匀布置,多个叶片部12环绕预定中心线70均匀布置,遮挡部31的个数与叶片部12的个数相等;底座1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13和第二端面14,底座10上设置有卡设孔16,卡设孔16由第一端面13至第二端面14的方向上贯穿底座10;端盖30位于第一端面13的侧部,端盖30上设置有卡扣34,卡扣34穿过卡设孔16卡设在第二端面14上;其中,卡设孔16为条形孔,卡扣34沿条形孔的延伸方向可移动地设置;条形孔沿其延伸方向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五孔壁和第六孔壁;当端盖30处于第一位置时,卡扣34的与第五孔壁相对设置的第五侧壁和第五孔壁之间的夹角为θ5,卡扣34的与第六孔壁相对设置的第六侧壁和第六孔壁之间的夹角为θ6;第一出风口11沿底座10的周向方向具有依次设置的第一孔壁和第二孔壁,第一孔壁和第二孔壁之间的夹角为θ3;其中,θ5≥θ3,θ6≥θ3
具体实施时,当端盖30切换至第二位置,端盖30在第一驱动件20的驱动下顺时针旋转θ3,此时遮挡部31与叶片部12重合,使第一出风口11打开到最大位置,由于θ5≥θ3,θ6≥θ3,卡扣34沿卡设孔16移动,卡设孔16为卡扣34的移动提供足够的空间,防止因其他因素使端盖30旋转角度大于θ3导致出风口面积减小。
优选地,顶盖组件具有预定中心线70,多个遮挡部31环绕预定中心线70均匀布置,多个叶片部12环绕预定中心线70均匀布置,遮挡部31的个数与叶片部12的个数相等;底座1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13和第二端面14,底座10上设置有卡设孔16,卡设孔16由第一端面13至第二端面14的方向上贯穿底座10;端盖30位于第一端面13的侧部,端盖30上设置有卡扣34,卡扣34穿过卡设孔16卡设在第二端面14上;其中,卡设孔16为条形孔,卡扣34沿条形孔的延伸方向可移动地设置;条形孔沿其延伸方向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五孔壁和第六孔壁;当端盖30处于第一位置时,卡扣34的与第五孔壁相对设置的第五侧壁和第五孔壁之间的夹角为θ5,卡扣34的与第六孔壁相对设置的第六侧壁和第六孔壁之间的夹角为θ6;第一出风口11沿底座10的周向方向具有依次设置的第一孔壁和第二孔壁,第一孔壁和第二孔壁之间的夹角为θ3;其中,θ5=θ3,θ6=θ3
具体实施时,当端盖30切换至第二位置,端盖30在第一驱动件20的驱动下顺时针旋转θ3,此时遮挡部31与叶片部12重合,使第一出风口11打开到最大位置,由于θ5=θ3,θ6=θ3,同时卡扣34侧面与底座卡设孔16侧面贴合,防止因其他因素使端盖30旋转角度大于θ3导致出风口面积减小。
具体地,顶盖组件适用于空调室外机;其中,空调室外机包括第二驱动件80和风叶90,第二驱动件80与风叶90驱动连接;底座10上设置有安装部17,安装部17用于安装第二驱动件80;和/或,空调室外机包括底盘100和侧壁110,侧壁110的底部与底盘100连接,侧壁110上设置有第一紧固孔;底座10上设置有第二紧固孔19,底座10通过插设在第一紧固孔和第二紧固孔内的紧固件与侧壁110的顶部连接。
具体实施时,风叶90和第二驱动件80通过安装部17安装到底座10上;侧壁110的底部与底盘100连接,侧壁110上设置有第一紧固孔,底座10上设置有第二紧固孔19,通过将紧固件依次插设到第一紧固孔和第二紧固孔内,将侧壁110与底座10进行安装固定,从而实现了整个空调室外机的安装。
可选地,侧壁110包括前侧壁和后侧壁,紧固件为螺栓,安装部17为螺钉柱,安装部17为四个,保证了第二驱动件80与底座10的连接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外机,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顶盖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外机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顶盖组件,顶盖组件包括底座10、第一驱动件20和端盖30,底座10具有用于送风的第一出风口11;端盖30包括遮挡部31。当需要第一出风口11对外送风时,第一驱动件20驱动端盖30转动一定角度,使得遮挡部31打开第一出风口11,此时端盖切换至第二位置;当第一出风口11停止送风时,第一驱动件20驱动端盖30转动一定角度,使得遮挡部31可以遮挡住第一出风口11,此时端盖30切换到第一位置,第一出风口11避免暴露在外。本实用新型的顶盖组件通过可切换位置的端盖30实现了对于第一出风口11的有效遮盖,根据使用需要打开或关闭第一出风口11,不仅保证了第一出风口11的正常送风,也避免了第一出风口11长期暴露在外,虫子和雨水通过第一出风口11进入底座10,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上出风空调器室外机的顶盖无法起到有效遮挡的问题,避免了因进虫蛀坏空调室外机内部的电器盒而导致整机发生故障,避免了内部各类零件因淋雨而老化失效。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空调室外机为上述实施例中的空调室外机。
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空调室外机,空调室外机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顶盖组件,顶盖组件包括底座10、第一驱动件20和端盖30,底座10具有用于送风的第一出风口11;端盖30包括遮挡部31。当需要第一出风口11对外送风时,第一驱动件20驱动端盖30转动一定角度,使得遮挡部31打开第一出风口11,此时端盖切换至第二位置;当第一出风口11停止送风时,第一驱动件20驱动端盖30转动一定角度,使得遮挡部31可以遮挡住第一出风口11,此时端盖30切换到第一位置,第一出风口11避免暴露在外。本实用新型的顶盖组件通过可切换位置的端盖30实现了对于第一出风口11的有效遮盖,根据使用需要打开或关闭第一出风口11,不仅保证了第一出风口11的正常送风,也避免了第一出风口11长期暴露在外,虫子和雨水通过第一出风口11进入底座10,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上出风空调器室外机的顶盖无法起到有效遮挡的问题,避免了因进虫蛀坏空调室外机内部的电器盒而导致整机发生故障,避免了内部各类零件因淋雨而老化失效。
具体实施时,初始状态下,端盖30处于第一位置,遮挡部31沿端盖30的周向方向具有依次设置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之间的夹角为θ2;第一出风口11沿底座10的周向方向具有依次设置的第一孔壁和第二孔壁,第一孔壁和第二孔壁之间的夹角为θ3;由于θ2=θ3,且多个遮挡部31和多个叶片部12均环绕预定中心线70均匀布置,因此遮挡部31正好能够将第一出风口11遮盖住,此时卡扣34位于卡设孔16的中间位置,整个顶盖组件处于闭合状态。当端盖30切换至第二位置,端盖30在第一驱动件20的驱动下顺时针旋转θ3,此时遮挡部31与叶片部12重合,使第一出风口11打开到最大位置,同时卡扣34侧面与底座卡设孔16侧面贴合,防止因其他因素使端盖30旋转角度大于θ3导致出风口面积减小;当端盖30重新切换至第一位置时,端盖30在第一驱动件20的驱动下逆时针转动θ3,第一出风口11重新闭合以达到较好的防虫效果,同时避免内部零件直接暴露在外界环境中。在其他实施例中,端盖扇形叶片角度=底座两扇形叶片之间夹角=θ1;底座扇形叶片角度=端盖两扇形叶片之间夹角=θ2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顶盖组件,适用于上出风口空调室外机,顶盖组件包括底座10、第一驱动件20和端盖30,端盖30上设置有四个卡扣34,对应底座10上相应的四个卡设孔16,此外端盖中心位置还设置有一个第二齿轮42,对应底座10上的连通孔15,装配时仅需将端盖30上的第二齿轮42对准连通孔15,同时将四个卡扣34分别对准卡设孔16,向下按压使卡扣34卡入卡设孔16中即可,卡扣34为易装难拆式设计,可以有效防止端盖30在外力作用下脱落,装配好后再将第一驱动件20用螺钉固定在底座10的对应位置上即可完成整个顶盖组件的装配,底座10上还设计有四个安装部17,用于固定第二驱动件80,此外底座10的外壁上设计有数个第二紧固孔19,通过螺钉可将其与两个侧壁110固定,之后再通过底盘100进行整体固定。其中端盖30上设计有与底座10连接的卡扣34与第二齿轮42,底座10上设计有卡设孔16和第二紧固孔19,侧壁110的底部与底盘100连接,侧壁110上设置有第一紧固孔,使得端盖30可以安装到底座上,第一驱动件20可以通过第一齿轮41和第二齿轮42驱动端盖30转动,通过将紧固件依次插设到第一紧固孔和第二紧固孔内,将侧壁110与底座10进行安装固定,从而实现了整个空调室外机的安装;当室外机正常工作时,该顶盖组件中的端盖30在第一驱动件20驱动下旋转至使第一出风口11露出的第二位置,当室外机停止工作时,端盖30转动至将第一出风口11盖住的第一位置,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小第一出风口11进虫的隐患,同时将第一出风口11挡住后,内部的零件也不会直接暴露在外,减轻恶劣环境对零件所造成的影响,延长零件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顶盖组件包括底座10、第一驱动件20和端盖30,底座10具有用于送风的第一出风口11;端盖30包括遮挡部31。当需要第一出风口11对外送风时,第一驱动件20驱动端盖30转动一定角度,使得遮挡部31打开第一出风口11,此时端盖切换至第二位置;当第一出风口11停止送风时,第一驱动件20驱动端盖30转动一定角度,使得遮挡部31可以遮挡住第一出风口11,此时端盖30切换到第一位置,第一出风口11避免暴露在外。本实用新型的顶盖组件通过可切换位置的端盖30实现了对于第一出风口11的有效遮盖,根据使用需要打开或关闭第一出风口11,不仅保证了第一出风口11的正常送风,也避免了第一出风口11长期暴露在外,虫子和雨水通过第一出风口11进入底座10,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上出风空调器室外机的顶盖无法起到有效遮挡的问题,避免了因进虫蛀坏空调室外机内部的电器盒而导致整机发生故障,避免了内部各类零件因淋雨而老化失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10),具有用于送风的第一出风口(11);
第一驱动件(20),设置于所述底座(10);
端盖(30),包括遮挡部(31),所述端盖(30)具有使所述遮挡部(31)遮挡所述第一出风口(11)以使所述第一出风口(11)关闭的第一位置和使所述遮挡部(31)打开所述第一出风口(11)的第二位置;所述第一驱动件(20)与所述端盖(30)驱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20)带动所述端盖(30)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上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出风口(11),多个所述第一出风口(11)沿所述底座(10)的周向间隔设置,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出风口(11)之间均形成叶片部(12);
所述端盖(30)上设置有多个用于送风的第二出风口(32),多个所述第二出风口(32)沿所述端盖(30)的周向间隔设置,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出风口(32)之间均形成所述遮挡部(31);
多个所述遮挡部(31)与多个所述第一出风口(11)一一对应地设置,当所述端盖(30)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各个所述遮挡部(31)关闭相应的所述第一出风口;多个所述第二出风口(32)与多个所述第一出风口(11)一一对应地设置,当所述端盖(30)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各个所述第二出风口(32)与相应的所述第一出风口(11)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组件还包括:
传动组件(40),所述第一驱动件(20)通过所述传动组件(40)与所述端盖(30)连接,以使所述第一驱动件(20)通过所述传动组件(40)带动所述端盖(30)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40)还包括:
第一齿轮(41),与所述第一驱动件(20)连接,以使所述第一驱动件(20)带动所述第一齿轮(41)转动;
第二齿轮(42),与所述第一齿轮(41)相啮合,以使所述第一齿轮(41)带动所述第二齿轮(42)转动;其中,所述第二齿轮(42)与所述端盖(30)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13)和第二端面(14),所述底座(10)上设置有连通孔(15),所述连通孔(15)由所述第一端面(13)至所述第二端面(14)的方向上贯通所述底座(10)设置;
所述端盖(30)位于所述第一端面(13)的侧部,所述第二齿轮(42)穿设在所述连通孔(15)内,所述第一驱动件(20)安装在所述第二端面(14)上。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13)和第二端面(14),所述底座(10)上设置有卡设孔(16),所述卡设孔(16)由所述第一端面(13)至所述第二端面(14)的方向上贯穿所述底座(10);所述端盖(30)位于所述第一端面(13)的侧部,所述端盖(30)上设置有卡扣(34),所述卡扣(34)穿过所述卡设孔(16)卡设在所述第二端面(14)上;
其中,所述卡设孔(16)为条形孔,所述卡扣(34)沿所述条形孔的延伸方向可移动地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上设置有多个所述卡设孔(16),各个所述条形孔均沿所述底座(10)的周向延伸,多个所述卡设孔(16)沿所述底座(10)的周向间隔设置;
所述端盖(30)上设置有多个所述卡扣(34),多个卡扣(34)与多个所述卡设孔(16)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个所述卡扣(34)设置在相应的所述卡设孔(16)内。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组件具有预定中心线(70),多个所述遮挡部(31)环绕所述预定中心线(70)均匀布置,多个所述叶片部(12)环绕所述预定中心线(70)均匀布置,所述遮挡部(31)的个数与所述叶片部(12)的个数相等;
所述叶片部(12)沿所述底座(10)的周向方向具有依次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夹角为θ1;所述遮挡部(31)沿所述端盖(30)的周向方向具有依次设置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之间的夹角为θ2;所述第一出风口(11)沿所述底座(10)的周向方向具有依次设置的第一孔壁和第二孔壁,所述第一孔壁和所述第二孔壁之间的夹角为θ3;其中,θ1≥θ2≥θ3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组件具有预定中心线(70),多个所述遮挡部(31)环绕所述预定中心线(70)均匀布置,多个所述叶片部(12)环绕所述预定中心线(70)均匀布置,所述遮挡部(31)的个数与所述叶片部(12)的个数相等;
所述叶片部(12)沿所述底座(10)的周向方向具有依次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夹角为θ1;所述遮挡部(31)沿所述端盖(30)的周向方向具有依次设置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之间的夹角为θ2;所述第一出风口(11)沿所述底座(10)的周向方向具有依次设置的第一孔壁和第二孔壁,所述第一孔壁和所述第二孔壁之间的夹角为θ3;所述第二出风口(32)沿所述端盖(30)的周向方向具有依次设置的第三孔壁和第四孔壁,所述第三孔壁和所述第四孔壁之间的夹角为θ4;其中,θ1=θ4,θ2=θ3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组件具有预定中心线(70),多个所述遮挡部(31)环绕所述预定中心线(70)均匀布置,多个所述叶片部(12)环绕所述预定中心线(70)均匀布置,所述遮挡部(31)的个数与所述叶片部(12)的个数相等;
所述底座(1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13)和第二端面(14),所述底座(10)上设置有卡设孔(16),所述卡设孔(16)由所述第一端面(13)至所述第二端面(14)的方向上贯穿所述底座(10);所述端盖(30)位于所述第一端面(13)的侧部,所述端盖(30)上设置有卡扣(34),所述卡扣(34)穿过所述卡设孔(16)卡设在所述第二端面(14)上;
其中,所述卡设孔(16)为条形孔,所述卡扣(34)沿所述条形孔的延伸方向可移动地设置;所述条形孔沿其延伸方向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五孔壁和第六孔壁;当所述端盖(30)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卡扣(34)的与所述第五孔壁相对设置的第五侧壁和所述第五孔壁之间的夹角为θ5,所述卡扣(34)的与所述第六孔壁相对设置的第六侧壁和所述第六孔壁之间的夹角为θ6
所述第一出风口(11)沿所述底座(10)的周向方向具有依次设置的第一孔壁和第二孔壁,所述第一孔壁和所述第二孔壁之间的夹角为θ3
其中,θ5≥θ3,θ6≥θ3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组件具有预定中心线(70),多个所述遮挡部(31)环绕所述预定中心线(70)均匀布置,多个所述叶片部(12)环绕所述预定中心线(70)均匀布置,所述遮挡部(31)的个数与所述叶片部(12)的个数相等;
所述底座(1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13)和第二端面(14),所述底座(10)上设置有卡设孔(16),所述卡设孔(16)由所述第一端面(13)至所述第二端面(14)的方向上贯穿所述底座(10);所述端盖(30)位于所述第一端面(13)的侧部,所述端盖(30)上设置有卡扣(34),所述卡扣(34)穿过所述卡设孔(16)卡设在所述第二端面(14)上;
其中,所述卡设孔(16)为条形孔,所述卡扣(34)沿所述条形孔的延伸方向可移动地设置;所述条形孔沿其延伸方向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五孔壁和第六孔壁;当所述端盖(30)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卡扣(34)的与所述第五孔壁相对设置的第五侧壁和所述第五孔壁之间的夹角为θ5,所述卡扣(34)的与所述第六孔壁相对设置的第六侧壁和所述第六孔壁之间的夹角为θ6
所述第一出风口(11)沿所述底座(10)的周向方向具有依次设置的第一孔壁和第二孔壁,所述第一孔壁和所述第二孔壁之间的夹角为θ3
其中,θ5=θ3,θ6=θ3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组件适用于空调室外机;其中,
所述空调室外机包括第二驱动件(80)和风叶(90),所述第二驱动件(80)与所述风叶(90)驱动连接;所述底座(10)上设置有安装部(17),所述安装部(17)用于安装所述第二驱动件(80);和/或,
所述空调室外机包括底盘(100)和侧壁(110),所述侧壁(110)的底部与所述底盘(100)连接,所述侧壁(110)上设置有第一紧固孔;所述底座(10)上设置有第二紧固孔(19),所述底座(10)通过插设在所述第一紧固孔和所述第二紧固孔(19)内的紧固件与所述侧壁(110)的顶部连接。
13.一种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顶盖组件。
14.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外机为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室外机。
CN202320281430.XU 2023-02-20 2023-02-20 顶盖组件、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Active CN2193466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81430.XU CN219346654U (zh) 2023-02-20 2023-02-20 顶盖组件、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81430.XU CN219346654U (zh) 2023-02-20 2023-02-20 顶盖组件、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46654U true CN219346654U (zh) 2023-07-14

Family

ID=871023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81430.XU Active CN219346654U (zh) 2023-02-20 2023-02-20 顶盖组件、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466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600635U (zh) 挡风装置及具有挡风装置的电子装置
CN204705001U (zh) 空调机的风向调整装置以及空调机
CN219346654U (zh) 顶盖组件、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US20100269518A1 (en) Wire retainer
CN107270512B (zh) 风阀装置及新风系统
CN113784593A (zh) 一种拼装式散热柜及其工作方法
CN208257195U (zh) 包含dtu配电终端的户外箱式开闭所
CN213577758U (zh) 一种进风口结构、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US6199393B1 (en) Compact indoor unit of an air conditioner
EP3715733B1 (en) Air-conditioner indoor unit and air conditioner
CN210688661U (zh) 一种空调器的导风板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3719061U (zh) 一种通过后排叶片的关闭来代替风门的出风口装置
CN112563952A (zh) 一种箱变变压器室散热门板及箱变变压器室
CN220507155U (zh) 立柱组件及空调室内机
CN206488372U (zh) 一种移动空调
CN109114674B (zh) 导风部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CN220292336U (zh) 一种电控组件和空调外机
CN113137736A (zh) 可转动连接机构及新风取暖器
CN201351948Y (zh) 一种可防虫电磁炉
CN211063949U (zh) 电控盒组件及空调器
CN116428642A (zh) 一种空调器底座以及空调器
CN214699237U (zh) 一种叶片固定座和防火阀
CN213272857U (zh) 空调面板组件、嵌入机以及空调系统
CN221058649U (zh) 一种通讯设备节能除湿装置
CN216346677U (zh) 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