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44780U - 蒸汽回收设备 - Google Patents

蒸汽回收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44780U
CN219344780U CN202320223950.5U CN202320223950U CN219344780U CN 219344780 U CN219344780 U CN 219344780U CN 202320223950 U CN202320223950 U CN 202320223950U CN 219344780 U CN219344780 U CN 2193447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am
pressure
branch
pipeline
pressure reduc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2395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江宁
米鑫
马欢
张丁冬
伍超
朱国强
金政伟
李登桐
马晓东
张佳岐
管志鹏
王璞玉
胡稳强
焦智宇
霍源
王文龙
王婷
雷鹏
刘小军
高宝刚
刘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tional Energy Group Ningxia Coal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tional Energy Group Ningxia Co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tional Energy Group Ningxia Coal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tional Energy Group Ningxia Co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2395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447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447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447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蒸汽回收设备,包括:管道组件,包括总管道和多个第一支管道,各第一支管道的第一端用于与汽轮机排蒸汽口连通,各第一支管道的第二端用于与总管道连接;减压阀组,设置在总管道上;抽气装置,与润滑液存储装置连通,抽气装置设置在总管道上,位于总管道内的蒸汽驱动抽气装置对润滑液存储装置内的油气进行抽吸。本实用新型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汽轮机在运行过程中能源浪费严重的问题。

Description

蒸汽回收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轮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蒸汽回收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轮机主要使用高压蒸汽驱动机组工作,高压蒸汽在运输管路中经压力调节阀调节压力后进入高压缸通过轴封密封,以提升机组的工作效率。其中,由于蒸汽输送管路较长、轴封用气量较少,导致蒸汽温损较大,无法满足轴封系统的温度需求,需要将高压蒸汽进入轴封系统前的管线导淋打开常排以提高管线温度。
然而,上述设置导致汽轮机在运行过程中一方面浪费了大量的蒸汽能源,增大了汽轮机的运行成本;另一方面,高压蒸汽在喷出过程中噪音较大,严重影响工作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蒸汽回收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汽轮机在运行过程中能源浪费严重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蒸汽回收设备,包括:管道组件,包括总管道和多个第一支管道,各第一支管道的第一端用于与汽轮机排蒸汽口连通,各第一支管道的第二端用于与总管道连接;减压阀组,设置在总管道上;抽气装置,与润滑液存储装置连通,抽气装置设置在总管道上,位于总管道内的蒸汽驱动抽气装置对润滑液存储装置内的油气进行抽吸。
进一步地,蒸汽回收设备还包括:第一控制结构,设置在总管道上,第一控制结构用于控制总管道内介质的流速、或流量、或者总管道的通断状态;气液分离器,第一控制结构位于减压阀组与气液分离器之间。
进一步地,第一控制结构为控制阀。
进一步地,管道组件还包括第二支管道,第二支管道与总管道并联设置;减压阀组包括:第一减压阀,设置在总管道上;第二减压阀,设置在第二支管道上;其中,在第一控制结构控制总管道处于断开连通状态时,经第一减压阀减压后的介质流入第二支管道内。
进一步地,第一减压阀为一个;或者,第一减压阀为多个,多个第一减压阀沿总管道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气液分离器设置在总管道上且位于抽气装置的下游处,以实现油液与蒸汽的分离。
进一步地,蒸汽回收设备还包括:压力检测装置,设置在总管道上且位于减压阀组的下游处,压力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总管道内的压力值;其中,在压力检测装置的压力检测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压力值时,控制降压后的蒸汽进入气液分离器内。
进一步地,预设压力值大于等于2.0MPa且小于等于3.0MPa。
进一步地,蒸汽回收设备还包括:多个第二控制结构,与多个第一支管道一一对应地设置,各第二控制结构设置在与其相对应的第一支管道上,以用于控制第一支管道内的介质的流速、或流量、或者第一支管道的通断状态。
进一步地,压力检测装置为压力表。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汽轮机的排蒸汽口处设置有蒸汽回收设备,蒸汽回收设备包括管道组件、减压阀组及抽气装置。管道组件包括多个第一支管道和总管道,多个第一支管道的一端与排蒸汽口连通,另一端和总管道连通,总管道上设置有减压阀组和抽气装置,抽气装置与润滑液存储装置相连通。这样,由排蒸汽口排出的高压蒸汽通过多个第一支管道汇总进入总管道,经总管道上的减压阀组减压至需求压力后通入抽气装置内,以驱动抽气装置运行,进而将位于润滑液存储装置内的油气抽送至汽轮机内以确保汽轮机正常工作,上述设置一方面对汽轮机排出的高压蒸汽进行了回收再利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汽轮机在运行过程中能源严重浪费的问题;另一方面利用减压后的蒸汽驱动抽气装置为汽轮机抽送润滑油气,降低了汽轮机的运行成本,同时也避免了直接排出高压蒸汽带来的噪音污染,优化了工作环境。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蒸汽回收设备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管道组件;11、总管道;12、第一支管道;13、第二支管道;20、减压阀组;21、第一减压阀;22、第二减压阀;30、抽气装置;40、第一控制结构;50、气液分离器;60、压力检测装置;70、第二控制结构;80、润滑液存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左、右”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汽轮机在运行过程中能源浪费严重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蒸汽回收设备。
如图1所示,蒸汽回收设备包括管道组件10、减压阀组20及抽气装置30。管道组件10包括总管道11和多个第一支管道12,各第一支管道12的第一端用于与汽轮机排蒸汽口连通,各第一支管道12的第二端用于与总管道11连接。减压阀组20设置在总管道11上。抽气装置30与润滑液存储装置80连通,抽气装置30设置在总管道11上,位于总管道11内的蒸汽驱动抽气装置30对润滑液存储装置80内的油气进行抽吸。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汽轮机的排蒸汽口处设置有蒸汽回收设备,蒸汽回收设备包括管道组件10、减压阀组20及抽气装置30。管道组件10包括多个第一支管道12和总管道11,多个第一支管道12的一端与排蒸汽口连通,另一端和总管道11连通,总管道11上设置有减压阀组20和抽气装置30,抽气装置30与润滑液存储装置80相连通。这样,由排蒸汽口排出的高压蒸汽通过多个第一支管道12汇总进入总管道11,经总管道上的减压阀组20减压至需求压力后通入抽气装置30内,以驱动抽气装置30运行,进而将位于润滑液存储装置80内的油气抽送至汽轮机内以确保汽轮机正常工作,上述设置一方面对汽轮机排出的高压蒸汽进行了回收再利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汽轮机在运行过程中能源严重浪费的问题;另一方面利用减压后的蒸汽驱动抽气装置30为汽轮机抽送润滑油气,降低了汽轮机的运行成本,同时也避免了直接排出高压蒸汽带来的噪音污染,优化了工作环境。
如图1所示,蒸汽回收设备还包括第一控制结构40和气液分离器50,第一控制结构40设置在总管道11上,第一控制结构40用于控制总管道11内介质的流速、或流量、或者总管道11的通断状态。第一控制结构40位于减压阀组20与气液分离器50之间。这样,上述设置通过第一控制结构40不仅能够控制总管道11的通断状态,以确保总管道11内的介质能够被减压阀组20减压至需求压力后再通入抽气装置30,进而避免介质压力过大导致抽气装置30损坏,延长了抽气装置30的使用寿命,还能够控制总管道11内介质的流速或流量,以确保抽气装置30的运行功率较为合适。
具体他,在初始状态下,第一控制结构40处于关闭状态,以使得总管道11内的高压蒸汽能够在减压阀组20内进行循环减压,当蒸汽压力减小至需求压力时,控制第一控制结构40打开,经由第一控制结构40流出的蒸汽的流量或流速被控制为需求大小沿总管道11继续输送。同时,经由汽轮机排蒸汽口排出的高压蒸汽再次进入总管道11内,导致总管道11内的蒸汽压力增高,此时需要控制第一控制结构40关闭,重复上述过程。这样,上述设置一方面能够持续的将高压蒸汽减压至需求压力,以避免蒸汽压力过大导致抽气装置30损坏;另一方面能够避免抽气装置30的抽吸力过小而导致其无法对润滑油气进行抽吸或抽吸力过大,导致其向汽轮机内抽吸过多的润滑油气,影响汽轮机的正常运转。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控制结构40为控制阀。这样,上述设置使得第一控制结构40的结构更加简单、容易实现、控制,降低了工作人员的操作难度,降低了蒸汽回收设置的制造成本。
如图1所示,管道组件10还包括第二支管道13,第二支管道13与总管道11并联设置。减压阀组20包括第一减压阀21和第二减压阀22,第一减压阀21设置在总管道11上。第二减压阀22,设置在第二支管道13上。其中,在第一控制结构40控制总管道11处于断开连通状态时,经第一减压阀21减压后的介质流入第二支管道13内。这样,上述设置一方面使得未减压至需求压力的介质能够在减压阀组20内循环减压,进而确保流向抽气装置30的介质压力较为合适;另一方面能够减少减压阀组20内的减压阀数量,降低了减压阀组20的加工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控制结构40控制总管道11处于断开连通状态时,经由第一减压阀21减压后的蒸汽通过第二支管道13靠近第一控制结构40的一端流入,通过第二支管道13上的第二减压阀22再次进行减压后,由第二支管道13远离第一控制结构40的一端重新流回总管道11,再通过第一减压阀21进行减压,直至总管道11内的蒸汽压力减小至需求压力。这样,上述设置一方面使得高压蒸汽能够在减压阀组20内进行循环直至减压至需求压力;另一方面能够减少减压阀的设置数量,进而降低了总管道11的长度需求,使得蒸汽收集设备内的管路排布更加简单、紧凑,降低了蒸汽收集设备的加工成本和加工难度。
可选地,第一减压阀21为一个;或者,第一减压阀21为多个,多个第一减压阀21沿总管道11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这样,上述设置使得第一减压阀21的个数更加灵活,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和工况,也提升了工作人员的加工灵活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减压阀21为三个,三个第一减压阀21沿总管道11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这样,上述设置提升了减压阀组20的减压效率,进而降低了高压蒸汽在减压阀组20内的循环次数,以使得蒸汽压力能够被更快速地减小至需求压力,提升了蒸汽收集设备的工作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减压阀21的个数不止于此,可根据工况和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可选地,第一减压阀21的个数为一个、或两个、或四个、或五个、或多个。
在附图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减压阀为多个,多个第二减压阀沿第二支路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这样,上述设置进一步提升了减压阀组的减压效率,进而降低了高压蒸汽在减压阀组内的循环次数,以使得蒸汽压力能够被更快速地减小至需求压力,提升了蒸汽收集设备的工作效率。
如图1所示,气液分离器50设置在总管道11上且位于抽气装置30的下游处,以实现油液与蒸汽的分离。这样,上述设置一方面能够将蒸汽中的油液分离出来,以避免含有油液的蒸汽排放后染环境;另一方能够便于工作人员对油液进行统一收集处理,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蒸汽在驱动抽气装置30运行的过程中,会带走部分润滑油液进入总管道11内,并通过总管道11进入气液分离器50,气液分离器50能将蒸汽和油液进行分离,蒸汽由排气管路排出,油液从气液分离器50的底部排出收集至废油桶,凝液进入凝液管网。这样,上述设置实现了汽、凝液及油液的三相分离,以便于工作人员的分类处理,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升了蒸汽收集装置的环保性。
在本实施例中,蒸汽回收设备还包括压力检测装置60,压力检测装置60设置在总管道11上且位于减压阀组20的下游处,压力检测装置60用于检测总管道11内的压力值。其中,在压力检测装置60的压力检测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压力值时,控制降压后的蒸汽进入气液分离器50内。这样,上述设置能够对总管道11内的蒸汽压力进行实时监测,以便于确定蒸汽进入气液分离器50的时机,进而使得气液分离器50内的蒸汽压力大小较为合适,避免气液分离器50损坏。
具体地,压力检测装置60位于减压阀组20和第一控制结构40之间,以对蒸汽压力进行检测,当压力检测装置60的检测值大于预设压力值时,控制第一控制结构40关闭,以使得蒸汽能够在减压阀组20内进行循环减压,当压力检测装置60的检测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压力值时,控制第一控制结构40打开,以使得蒸汽能够通入气液分离器50。这样,上述设置通过压力检测装置60能够精确地控制蒸汽通入气液分离器50的时机,进而控制气液分离器50内的蒸汽压力大小,以避免蒸汽压力过大导致气液分离器50损坏。
在本实施例中,预设压力值大于等于2.0MPa且小于等于3.0MPa。这样,上述设置进一步确定了减压后的蒸汽压力大小,以避免蒸汽压力过大导致抽气装置30和气液分离器50损坏,延长了蒸汽收集设备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蒸汽回收设备还包括多个第二控制结构70,多个第二控制结构70与多个第一支管道12一一对应地设置,各第二控制结构70设置在与其相对应的第一支管道12上,以用于控制第一支管道12内的介质的流速、或流量、或者第一支管道12的通断状态。这样,上述设置一方面提升了第一支管道12和第二控制结构70个数设置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的工况和使用需求,也提升了工作人员的加工灵活性;另一方面能够通过多个第二控制结构70控制不同的第一支管道12内的介质的流速、或流量,或者第一支管道12的通断状态,以增大总管道11内的介质的流量和流速的变化范围,进而提升了蒸汽回收设备的通用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管道12为三个,第二控制结构70为三个,三个第一支管道12的一端与排蒸汽口连通,另一端均与总管道11连通,三个第二控制结构70与三个第一支管道12一一对应地设置。这样,三个第一支管道12内的介质的流量、或流速、或第一支管道12的通断状态能够被与其一一对应设置的第二控制结构70加以控制,进而使得总管道11内的介质的流量、或流速具有更大的变化范围,以驱动更多规格的抽气装置30向汽轮机内抽吸润滑油气,提升了蒸汽回收设备的使用广泛性。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支管道12和第二控制结构70的个数不止于此,可根据工况和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可选地,第一支管道12和第二控制结构70的个数为两个、或四个、或五个、或六个、或多个。
可选地,第二控制结构70为控制阀。
在本实施例中,压力检测装置60为压力表。这样,上述设置降低了压力检测装置60的加工成本,进而降低了蒸汽回收设备的制造成本。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汽轮机的排蒸汽口处设置有蒸汽回收设备,蒸汽回收设备包括管道组件、减压阀组及抽气装置。管道组件包括多个第一支管道和总管道,多个第一支管道的一端与排蒸汽口连通,另一端和总管道连通,总管道上设置有减压阀组和抽气装置,抽气装置与润滑液存储装置相连通。这样,由排蒸汽口排出的高压蒸汽通过多个第一支管道汇总进入总管道,经总管道上的减压阀组减压至需求压力后通入抽气装置内,以驱动抽气装置运行,进而将位于润滑液存储装置内的油气抽送至汽轮机内以确保汽轮机的正常工作,上述设置一方面对汽轮机排出的高压蒸汽进行了回收再利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汽轮机在运行过程中能源严重浪费的问题;另一方面利用减压后的蒸汽驱动抽气装置为汽轮机抽送润滑油气,降低了汽轮机的运行成本,同时也避免了直接排出高压蒸汽带来的噪音污染,优化了工作环境。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蒸汽回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管道组件(10),包括总管道(11)和多个第一支管道(12),各所述第一支管道(12)的第一端用于与汽轮机排蒸汽口连通,各所述第一支管道(12)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总管道(11)连接;
减压阀组(20),设置在所述总管道(11)上;
抽气装置(30),与润滑液存储装置(80)连通,所述抽气装置(30)设置在所述总管道(11)上,位于所述总管道(11)内的蒸汽驱动所述抽气装置(30)对所述润滑液存储装置(80)内的油气进行抽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回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回收设备还包括:
第一控制结构(40),设置在所述总管道(11)上,所述第一控制结构(40)用于控制所述总管道(11)内介质的流速、或流量、或者所述总管道(11)的通断状态;
气液分离器(50),所述第一控制结构(40)位于所述减压阀组(20)与所述气液分离器(50)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汽回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结构(40)为控制阀。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汽回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组件(10)还包括第二支管道(13),所述第二支管道(13)与所述总管道(11)并联设置;所述减压阀组(20)包括:
第一减压阀(21),设置在所述总管道(11)上;
第二减压阀(22),设置在所述第二支管道(13)上;
其中,在所述第一控制结构(40)控制所述总管道(11)处于断开连通状态时,经所述第一减压阀(21)减压后的介质流入所述第二支管道(13)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蒸汽回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压阀(21)为一个;或者,所述第一减压阀(21)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减压阀(21)沿所述总管道(11)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汽回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器(50)设置在所述总管道(11)上且位于所述抽气装置(30)的下游处,以实现油液与蒸汽的分离。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汽回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回收设备还包括:
压力检测装置(60),设置在所述总管道(11)上且位于所述减压阀组(20)的下游处,所述压力检测装置(60)用于检测所述总管道(11)内的压力值;其中,在所述压力检测装置(60)的压力检测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压力值时,控制降压后的蒸汽进入所述气液分离器(50)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蒸汽回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压力值大于等于2.0MPa且小于等于3.0MPa。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回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回收设备还包括:
多个第二控制结构(70),与多个所述第一支管道(12)一一对应地设置,各所述第二控制结构(70)设置在与其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支管道(12)上,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支管道(12)内的介质的流速、或流量、或者所述第一支管道(12)的通断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蒸汽回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检测装置(60)为压力表。
CN202320223950.5U 2023-02-15 2023-02-15 蒸汽回收设备 Active CN2193447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23950.5U CN219344780U (zh) 2023-02-15 2023-02-15 蒸汽回收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23950.5U CN219344780U (zh) 2023-02-15 2023-02-15 蒸汽回收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44780U true CN219344780U (zh) 2023-07-14

Family

ID=870972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23950.5U Active CN219344780U (zh) 2023-02-15 2023-02-15 蒸汽回收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447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511805U (zh) 一种空气压缩机
CN113202727B (zh) 井口增压往复式天然气压缩机组
CN110331965B (zh) 一种连续循环增压采气设备
CN201988318U (zh) 一种高效的压缩空气干燥净化器
CN105509317A (zh) 一种快速排气的导热油循环装置
CN219344780U (zh) 蒸汽回收设备
KR20200000247U (ko) 루츠 타입 메인 진공 펌프 기반의 다단형 에너지 절약 진공 유닛
CN112502976A (zh) 一种高端光伏组件生产用真空系统及其抽真空工艺
CN107044437A (zh) 多级压缩机的调节控制系统
CN101497086A (zh) 一种高压水除鳞系统
US20020129938A1 (en) Energy-exchange pressure-elevating liquid transfer system
RU2578013C1 (ru) Система сбора, подготовки и транспортировки низконапорного газа
CN201586888U (zh) 一种废油收集及控制装置
CN205190165U (zh) 新型环保汽油气回收压缩机
CN109681780B (zh) 一种基于往复式压缩机的成套气井增压系统及运行方法
CN209976792U (zh) 一种单螺杆压缩机防液击辅助系统
CN206803793U (zh) 一种抽真空高效节能系统
CN111076074A (zh) 一种机泵油雾回收系统
CN218934740U (zh) 一种干式无油螺杆空压机
CN206730741U (zh) 一种石化行业带聚结滤芯的抽吸式油雾分离器
CN210440011U (zh) 一种连续循环增压采气设备
CN215336264U (zh) 一种用于锅炉暖风器的疏水动力回收装置
CN211600181U (zh) 一种冲头油润滑装置
CN212376701U (zh) 低负荷工况下维持汽动给水泵运行的结构
CN217441782U (zh) 一种轮胎工业乏汽回收及消白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