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40000U - 包装盒 - Google Patents

包装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40000U
CN219340000U CN202320065136.5U CN202320065136U CN219340000U CN 219340000 U CN219340000 U CN 219340000U CN 202320065136 U CN202320065136 U CN 202320065136U CN 219340000 U CN219340000 U CN 2193400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ection
plate body
bending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6513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城林
钟仙凤
陈道远
莫东燕
王继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Zhuhai Lianyu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Zhuhai Lianyu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Zhuhai Lianyu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32006513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400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400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400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80Packaging reuse or recycling, e.g. of multilayer packaging

Landscapes

  • Cart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包装盒。包装盒包括:盒体;第一隔板,第一隔板设置在盒体内,以将盒体的内腔分隔为上腔室和下腔室;限位部,位于上腔室内且与第一隔板围绕形成安装腔,限位部包括多个第一板体,多个第一板体围绕形成与安装腔连通的安装口,安装口和安装腔用于容纳待包装工件;各第一板体形成安装口的板面与盒体的内表面之间具有间隙;遮挡部,遮挡部位于限位部的上方,以用于遮挡至少部分待包装工件。本实用新型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针对智能开关面板的包装盒的缓冲性能较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包装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开关面板包装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包装盒。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避免智能开关面板在运输过程中损坏,通常需要对智能开关面板进行包装,以对其运输过程中的碰撞、冲击进行缓冲。在现有技术中,针对智能开关面板的包装形式主要分为以下两种:
一、纸盒加纸内衬
纸盒内设置有纸质内衬,智能开关面板放置在纸质内衬中,以通过纸质内衬对纸盒运输过程中的冲击、碰撞进行缓冲。然而,上述包装形式的缓冲性能较差,在实际运输过程中,纸盒外需要增设纸箱及缓冲材料以确保智能开关面板的运输安全性,进而增大了智能开关面板的包装成本。
二、纸盒加缓冲材料内衬
纸盒内设置有缓冲材料内衬,缓冲材料通常为EPS、EPE、吸塑盒及纸浆模等,以使内衬具有良好的缓冲性能,进而能够确保智能开关面板的运输安全性。然而,上述包装形式中的缓冲材料内衬不仅开模成本较高,增大了智能开关面板的包装成本,也不易回收,对环境有不利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装盒,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针对智能开关面板的包装盒的缓冲性能较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包装盒,包括:盒体;第一隔板,第一隔板设置在盒体内,以将盒体的内腔分隔为上腔室和下腔室;限位部,位于上腔室内且与第一隔板围绕形成安装腔,限位部包括多个第一板体,多个第一板体围绕形成与安装腔连通的安装口,安装口和安装腔用于容纳待包装工件;各第一板体形成安装口的板面与盒体的内表面之间具有间隙;遮挡部,遮挡部位于限位部的上方,以用于遮挡至少部分待包装工件。
进一步地,限位部还包括:多个第二板体,各第一板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板体,第二板体与其相对应的第一板体之间具有第一折弯线,以使沿第一折弯线折弯后的第二板体位于第一板体的下方。
进一步地,第一隔板包括:隔板本体,具有第一缺口,第一缺口位于安装腔外;第一折弯板体,位于第一缺口内且与隔板本体之间具有第二折弯线;其中,包装盒还包括:第一V形板,位于隔板本体的下方,第一V形板包括呈第一夹角设置的第一板段和第二板段,第一板段与隔板本体之间具有第三折弯线,第二板段与沿第二折弯线折弯后的第一折弯板体卡接。
进一步地,包装盒还包括第一卡接组件,第一卡接组件包括第一插口和第一插舌,第一插口和第一插舌中的一个设置在第一折弯板体上,第一插口和第一插舌中的另一个设置在第二板段上;其中,第一插舌的至少部分伸入至第一插口内且与第一插口卡接配合。
进一步地,第一折弯板体为一个,第一V形板为一个;或者,第一折弯板体为多个,多个第一折弯板体沿安装腔的周向间隔设置,第一V形板为多个,多个第一V形板与多个第一折弯板体一一对应地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板体包括:板体本体,具有第二缺口,第二缺口位于安装腔外;第二折弯板体,位于第二缺口内且与板体本体之间具有第四折弯线;其中,包装盒还包括:第二V形板,位于板体本体的上方,第二V形板包括呈第二夹角设置的第三板段和第四板段,第三板段与板体本体之间具有第五折弯线,第四板段与沿第四折弯线折弯后的第二折弯板体卡接。
进一步地,包装盒还包括第二卡接组件,第二卡接组件包括第二插口和第二插舌,第二插口和第二插舌中的一个设置在第二折弯板体上,第二插口和第二插舌中的另一个设置在第四板段上;其中,第二插舌的至少部分伸入至第二插口内且与第二插口卡接配合。
进一步地,盒体包括底板、盖板及围板,底板和盖板分别位于围板的两侧,围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五板段、第六板段、第七板段及第八板段,第五板段与第八板段连接,第五板段与第七板段相对设置,第六板段与第八板段相对设置;第五板段与第一V形板抵接,第七板段与第二V形板抵接;包装盒还包括:第二隔板,第二隔板朝向限位部的板面与限位部抵接,第二隔板与第六板段之间形成第一空腔。
进一步地,包装盒还包括:第三隔板,包括呈第三夹角设置的第九板段和第十板段,第九板段和至少部分第八板段之间具有第六折弯线,第十板段与限位部之间具有第七折弯线,第十板段与第八板段之间形成第二空腔。
进一步地,遮挡部包括:第三板体,与第七板段之间具有第八折弯线;第四板体,与第三板体连接且与第三板体之间呈第四夹角设置;第五板体,与第四板体连接且与第三板体相对设置;第六板体,与第五板体连接且与第四板体相对设置;第七板体,与第六板体连接且位于第三板体与第五板体之间,第七板体与第三板体粘接。
进一步地,第八板段与第九板段之间具有第三插口,盖板的至少部分伸入第三插口内,以将盖板盖设在围板上;其中,第八板段具有与第三插口连通的第三缺口。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包装盒的盒体内设置有第一隔板,以将盒体的内腔分隔为上腔室和下腔室,限位部位于上腔室内且与第一隔板围绕形成安装腔,限位部包括多个第一板体,多个第一板体围绕形成与安装腔连通的安装口,安装口和安装腔用于容纳待包装工件,以通过下腔室将待包装工件与盒体底部相分隔,各第一板体形成安装口的板面与盒体的内表面之间具有间隙,以使待包装工件与盒体的内周面相分隔,遮挡部位于限位部的上方,以用于遮挡至少部分待包装工件,以使待包装工件与盒体的顶部相分隔。这样,在包装盒的运输过程中,放置在包装盒内的待包装工件与盒体的六个内表面均不接触,使得第一隔板、限位部及遮挡部产生的弹性形变能够对任意方向上的冲击、碰撞进行缓冲,较大程度地提升了包装盒的缓冲性能,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针对智能开关面板的包装盒的缓冲性能较差的问题,提升了工件的运输安全性。
与现有技术中纸盒加纸内衬和纸盒加缓冲材料内衬的包装形式相比,本申请中的待包装工件放置在包装盒内后,与盒体的各个内表面均相互分隔,较大程度地提升了包装盒的缓冲性能,进而使得工件在运输过程中无需设置额外的纸箱和缓冲材料或采用由缓冲材料制成的内衬,不仅提升了工件的运输安全性,也降低了工件的包装成本。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盒的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包装盒的盖体打开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中的包装盒的盖体打开至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中的包装盒的剖视图;
图5示出了图1中的包装盒的另一角度的剖视图;
图6示出了图1中的包装盒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盒体;11、底板;12、盖板;13、围板;131、第五板段;132、第六板段;133、第七板段;134、第八板段;1341、第三缺口;20、第一隔板;21、隔板本体;211、第一缺口;22、第一折弯板体;30、限位部;31、第一板体;311、板体本体;3111、第二缺口;312、第二折弯板体;32、安装口;33、第二板体;40、安装腔;50、遮挡部;51、第三板体;52、第四板体;53、第五板体;54、第六板体;55、第七板体;60、第一V形板;61、第一板段;62、第二板段;70、第一卡接组件;71、第一插口;72、第一插舌;80、第二V形板;81、第三板段;82、第四板段;90、第二卡接组件;91、第二插口;92、第二插舌;100、第二隔板;110、第三隔板;111、第九板段;112、第十板段;120、第三插口。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左、右”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针对智能开关面板的包装盒的缓冲性能较差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包装盒。
如图1至图6所示,包装盒包括盒体10、第一隔板20、限位部30及遮挡部50,第一隔板20设置在盒体10内,以将盒体10的内腔分隔为上腔室和下腔室。限位部30位于上腔室内且与第一隔板20围绕形成安装腔40,限位部30包括多个第一板体31,多个第一板体31围绕形成与安装腔40连通的安装口32,安装口32和安装腔40用于容纳待包装工件;各第一板体31形成安装口32的板面与盒体10的内表面之间具有间隙。遮挡部50位于限位部30的上方,以用于遮挡至少部分待包装工件。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包装盒的盒体10内设置有第一隔板20,以将盒体的内腔分隔为上腔室和下腔室,限位部30位于上腔室内且与第一隔板20围绕形成安装腔40,限位部30包括多个第一板体31,多个第一板体31围绕形成与安装腔40连通的安装口32,安装口32和安装腔40用于容纳待包装工件,以通过下腔室将待包装工件与盒体底部相分隔,各第一板体31形成安装口32的板面与盒体10的内表面之间具有间隙,以使待包装工件与盒体10的内周面相分隔,遮挡部50位于限位部30的上方,以用于遮挡至少部分待包装工件,以使待包装工件与盒体10的顶部相分隔。这样,在包装盒的运输过程中,放置在包装盒内的待包装工件与盒体10的六个内表面均不接触,使得第一隔板20、限位部30及遮挡部50产生的弹性形变能够对任意方向上的冲击、碰撞进行缓冲,较大程度地提升了包装盒的缓冲性能,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针对智能开关面板的包装盒的缓冲性能较差的问题,提升了工件的运输安全性。
与现有技术中纸盒加纸内衬和纸盒加缓冲材料内衬的包装形式相比,本实施例中的待包装工件放置在包装盒内后,与盒体10的各个内表面均相互分隔,较大程度地提升了包装盒的缓冲性能,进而使得工件在运输过程中无需设置额外的纸箱和缓冲材料或采用由缓冲材料制成的内衬,不仅提升了工件的运输安全性,也降低了工件的包装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包装盒由一片式纸板模切加工成型,通过多次折叠即可形成包装盒,进而降低了包装盒的加工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包装盒的材质为e坑瓦楞纸板。这样,上述设置一方面提升了包装盒的结构强度和缓冲性能;另一方面,e坑瓦楞纸板成本低廉且容易回收,进一步降低了包装盒的加工成本。
可选地,限位部30还包括多个第二板体33,各第一板体3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板体33,第二板体33与其相对应的第一板体31之间具有第一折弯线,以使沿第一折弯线折弯后的第二板体33位于第一板体31的下方。这样。在待包装工件放入安装腔40的过程中,各第二板体33沿第一折弯线翻折至安装腔40内,以与待包装工件的外周面相抵接,进而对待包装工件进行限位、支撑,进而提升了限位部30的限位可靠性。同时,上述设置使得第二板体33个数选取更加灵活、多样,以适应不同的工况和使用需求,也提升了工作人员的加工灵活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板体33为四个,四个第二板体33分别与待包装工件外周面的四个面相抵接,进一步提升了限位部30的限位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板体33的个数不限于此,可根据工况和使用需求进行调整。可选地,第二板体33为两个、或三个、或五个、或六个、或七个、或八个、或多个。
可选地,第一隔板20包括隔板本体21和第一折弯板体22,隔板本体21具有第一缺口211,第一缺口211位于安装腔40外。第一折弯板体22位于第一缺口211内且与隔板本体21之间具有第二折弯线。其中,包装盒还包括第一V形板60,第一V形板60位于隔板本体21的下方,第一V形板60包括呈第一夹角设置的第一板段61和第二板段62,第一板段61与隔板本体21之间具有第三折弯线,第二板段62与沿第二折弯线折弯后的第一折弯板体22卡接。这样,上述设置一方面通过第一V形板60对第一隔板20进行支撑,进而提升了第一隔板20的承载上限,不仅使得包装盒能够对质量更大的工件进行包装,进而提升了包装盒的通用性,还能够避免包装盒在运输过程中由于受到过大的冲击、碰撞而导致第一隔板20损坏,进而提升了包装盒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位于安装腔40外的第一缺口211使得翻折后的第一折弯板体22也位于安装腔40外,以避免第一折弯板体22与待包装工件的放置路径产生干涉,进而使得包装盒的内部结构布局更加合理、紧凑。同时,通过第二板段62与第一折弯板体22卡接,能够避免第一V形板60发生变形而导致其无法对第一隔板20进行支撑,进而提升第一V形板60的使用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角为60°,第二折弯线至第一隔板20的距离与下腔室的高度一致,以对第一隔板20进行支撑。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夹角的度数选取不限于此,可根据工况和使用需求进行调整。可选地,第一夹角为45°、或75°、或90°、或105°、或120°。
具体地,工作人员仅需先将第一板段61沿第三折弯线朝向下腔室翻折,再将第二板段62翻折至与第一隔板20抵接且第一夹角呈60°,再将第一折弯板体22沿第二折弯线朝向下腔室翻折至第一折弯板体22的板面与第二板段62的板面相抵接,即可对第二板段62和第一折弯板体22进行卡接操作。
可选地,包装盒还包括第一卡接组件70,第一卡接组件70包括第一插口71和第一插舌72,第一插口71和第一插舌72中的一个设置在第一折弯板体22上,第一插口71和第一插舌72中的另一个设置在第二板段62上。其中,第一插舌72的至少部分伸入至第一插口71内且与第一插口71卡接配合。这样,通过第一插舌72和第一插口71卡接,能够对第一V形板60的形状进行固定,以避免第一V形板60发生变形而导致其无法对第一隔板20进行支撑。同时,上述设置使得第一插口71和第一插舌72的设置位置更加灵活、多样,以适应不同工况和使用需求,也提升了工作人员的加工灵活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插口71设置在第一折弯板体22上,第一插舌72设置在第二板段62上,以通过第一插口71与第一插舌72卡接对第一折弯板体22和第二板段62的位置进行固定,进而对第一V形板的形状进行固定。
在附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插口设置在第二板段上,第一插舌设置在第一折弯板体上。
具体地,第一插口71的尺寸小于第一插舌72的尺寸,工作人员通过轻微扭转第一插舌72以使第一插舌72伸入至第一插口71内,再将第一插舌72扭转至与第一插口71卡接,即可完成二者的卡接操作,进而降低了工作人员的操作难度。
可选地,第一折弯板体22为一个,第一V形板60为一个;或者,第一折弯板体22为多个,多个第一折弯板体22沿安装腔40的周向间隔设置,第一V形板60为多个,多个第一V形板60与多个第一折弯板体22一一对应地设置。这样,上述设置使得第一折弯板体22和第一V形板60的设置个数更加灵活、多样,以适应不同的工况和使用需求,也提升了工作人员的加工灵活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折弯板体22为两个,两个第一折弯板体22沿安装腔40的周向间隔设置,第一V形板60为两个,两个第一V形板60与多个第一折弯板体22一一对应地设置。这样,通过两个第一V形板60对第一隔板20进行支撑,能够进一步增大第一隔板20的承载上限。
具体地,两个第一折弯板体22相对设置。这样,上述设置使得两个第一V形板60也相对设置,以提升第一V形板对第一隔板20的支撑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折弯板体22的个数不限于此,可根据工况和使用需求进行调整。可选地,第一折弯板体22为一个、或三个、或四个、或五个、或六个、或七个、或多个。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V形板60的个数不限于此,可根据工况和使用需求进行调整。可选地,第一V形板60为一个、或三个、或四个、或五个、或六个、或七个、或多个。
可选地,第一板体31包括板体本体311和第二折弯板体312,板体本体311具有第二缺口3111,第二缺口3111位于安装腔40外。第二折弯板体312位于第二缺口3111内且与板体本体311之间具有第四折弯线。其中,包装盒还包括第二V形板80,第二V形板80位于板体本体311的上方,第二V形板80包括呈第二夹角设置的第三板段81和第四板段82,第三板段81与板体本体311之间具有第五折弯线,第四板段82与沿第四折弯线折弯后的第二折弯板体312卡接。这样,上述设置一方面通过第二V形板80对第一板体31进行限位,以避免包装盒在运输过程中由于受到冲击、碰撞而导致第一板体31发生移动,进而影响限位部30对待包装工件的限位可靠性;另一方面,位于安装腔40外的第二缺口3111使得翻折后的第二折弯板体312也位于安装腔40外,以避免第二折弯板体312与待包装工件的放置路径产生干涉,进而使得包装盒的内部结构布局更加合理。同时,通过第四板段82与第二折弯板体312卡接,能够避免第二V形板80发生变形而导致其无法对第一板体31进行限位,进而提升了第二V形板80的使用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夹角为60°,第五折弯线至第一板体31的距离与第一板体31至盒体10顶部的距离一致,以对第一板体31进行限位。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夹角的度数选取不限于此,可根据工况和使用需求进行调整。可选地,第二夹角为45°、或75°、或90°、或105°、或120°。
具体地,工作人员仅需先将第三板段81沿第五折弯线朝向上腔室翻折,再将第四板段82翻折至与第一板体31抵接且第二夹角呈60°,再将第二折弯板体312沿第四折弯线朝向上腔室翻折至第二折弯板体312的板面与第四板段82的板面相抵接,即可对第四板段82和第二折弯板体312进行卡接操作。
可选地,包装盒还包括第二卡接组件90,第二卡接组件90包括第二插口91和第二插舌92,第二插口91和第二插舌92中的一个设置在第二折弯板体312上,第二插口91和第二插舌92中的另一个设置在第四板段82上。其中,第二插舌92的至少部分伸入至第二插口91内且与第二插口91卡接配合。这样,通过第二插舌92和第二插口91卡接,能够对第二V形板80的形状进行固定,以避免第二V形板80变形而导致其无法对第一板体31进行限位。同时,上述设置使得第二插口91和第二插舌92的设置位置更加灵活、多样,以适应不同工况和使用需求,也提升了工作人员的加工灵活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插口91设置在第二折弯板体312上,第二插舌92设置在第四板段82上,以通过第二插口91和第二插舌92卡接对第二折弯板体312和第四板段82的位置进行固定,进而对第二V形板80的形状进行固定。
在附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插口设置在第四板段上,第二插舌设置在第二折弯板体上。
具体地,第二插口91的尺寸小于第二插舌92的尺寸,工作人员通过轻微扭转第二插舌92以使第二插舌92伸入至第二插口91内,再将第二插舌92扭转至与第二插口91卡接,即可完成二者的卡接操作,进而降低了工作人员的操作难度。
如图1至6所示,盒体10包括底板11、盖板12及围板13,底板11和盖板12分别位于围板13的两侧,围板13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五板段131、第六板段132、第七板段133及第八板段134,第五板段131与第八板段134连接,第五板段131与第七板段133相对设置,第六板段132与第八板段134相对设置。第五板段131与第一V形板60抵接,第七板段133与第二V形板80抵接。包装盒还包括第二隔板100,第二隔板100朝向限位部30的板面与限位部30抵接,第二隔板100与第六板段132之间形成第一空腔。这样,上述设置一方面通过第一V形板60和第二V形板80使得限位部30与第五板段131和第七板段133之间形成空腔,以使待包装工件与第五板段131和第七板段133进一步分隔;另一方面通过第二隔板100使得限位部30与第六板段132之间形成第一空腔,以使待包装工件与第六板段132进一步分隔,进而提升了包装盒的缓冲性能。同时,上述设置使得盒体10的结构更加简单,容易加工、实现,进而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加工难度。
可选地,包装盒还包括第三隔板110,第三隔板110包括呈第三夹角设置的第九板段111和第十板段112,第九板段111和至少部分第八板段134之间具有第六折弯线,第十板段112与限位部30之间具有第七折弯线,第十板段112与第八板段134之间形成第二空腔。这样,上述设置通过第三隔板110使得限位部30与第八板段134之间具有第二空腔,以使待包装工件与第八板段134进一步相分隔,进而提升了包装盒的缓冲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夹角为90°。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夹角的度数选取不限于此,可根据工况和使用需求进行调整。可选地,第三夹角为45°、或60°、或75°、或105°、或120°。
具体地,工作人员仅需先将第九板段111沿第六折弯线朝向盒体10内翻折至第九板段111与第八板段134之间呈90°设置,再将第十板段112朝向盒体10内翻折至第三夹角呈90°设置,再将限位部30沿第七折弯线朝向盒体10内翻折至限位部30与第十板段112呈90°设置,即可形成第二空腔。
可选地,遮挡部50包括第三板体51、第四板体52、第五板体53、第六板体54及第七板体55,第三板体51与第七板段133之间具有第八折弯线。第四板体52与第三板体51连接且与第三板体51之间呈第四夹角设置。第五板体53与第四板体52连接且与第三板体51相对设置。第六板体54与第五板体53连接且与第四板体52相对设置。第七板体55与第六板体54连接且位于第三板体51与第五板体53之间,第七板体55与第三板体51粘接。这样,上述设置通过遮挡部50将待包装工件与盖板12相分隔,以通过遮挡部50对经由盖板12传递来的冲击、碰撞进行缓冲,进而提升了包装盒的缓冲性能。同时,上述设置使得遮挡部50的结构更加简单,容易加工、实现,进而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加工难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四夹角为90°。
需要说明的是,第四夹角的度数选取不限于此,可根据工况和使用需求进行调整。可选地,第四夹角为45°、或60°、或75°、或105°、或120°。
具体地,工作人员仅需将依次连接的第三板体51、第四板体52、第五板体53、第六板体54及第七板体55朝向盒体10内依次翻折,直至第三板体51与第七板段133呈90°设置、第四夹角呈90°设置、第五板体53与第三板体51相对设置、第六板体54与第四板体52相对设置、第七板体55位于第三板体51与第五板体53之间,再将第七板体55与第三板体51粘接,即可形成遮挡部50。
如图1至图6所示,第八板段134与第九板段111之间具有第三插口120,盖板12的至少部分伸入第三插口120内,以将盖板12盖设在围板13上。其中,第八板段134具有与第三插口120连通的第三缺口1341。这样,通过第三插口120和盖板12的配合使得盖板12的盖设更加稳固、不易翻转,以避免盖板12在包装盒的运输过程中翻转打开而导致待包装工件掉落,进而提升了包装盒的使用可靠性。同时,工作人员能够通过第三缺口1341操作盖板12翻转、打开,进而降低了工作人员的操作难度。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包装盒的盒体内设置有第一隔板,以将盒体的内腔分隔为上腔室和下腔室,限位部位于上腔室内且与第一隔板围绕形成安装腔,限位部包括多个第一板体,多个第一板体围绕形成与安装腔连通的安装口,安装口和安装腔用于容纳待包装工件,以通过下腔室将待包装工件与盒体底部相分隔,各第一板体形成安装口的板面与盒体的内表面之间具有间隙,以使待包装工件与盒体的内周面相分隔,遮挡部位于限位部的上方,以用于遮挡至少部分待包装工件,以使待包装工件与盒体的顶部相分隔。这样,在包装盒的运输过程中,放置在包装盒内的待包装工件与盒体的六个内表面均不接触,使得第一隔板、限位部及遮挡部产生的弹性形变能够对任意方向上的冲击、碰撞进行缓冲,较大程度地提升了包装盒的缓冲性能,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针对智能开关面板的包装盒的缓冲性能较差的问题,提升了工件的运输安全性。
与现有技术中纸盒加纸内衬和纸盒加缓冲材料内衬的包装形式相比,本申请中的待包装工件放置在包装盒内后,与盒体的各个内表面均相互分隔,较大程度地提升了包装盒的缓冲性能,进而使得工件在运输过程中无需设置额外的纸箱和缓冲材料或采用由缓冲材料制成的内衬,不仅提升了工件的运输安全性,也降低了工件的包装成本。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包装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盒体(10);
第一隔板(20),所述第一隔板(20)设置在所述盒体(10)内,以将所述盒体(10)的内腔分隔为上腔室和下腔室;
限位部(30),位于所述上腔室内且与所述第一隔板(20)围绕形成安装腔(40),所述限位部(30)包括多个第一板体(31),多个所述第一板体(31)围绕形成与所述安装腔(40)连通的安装口(32),所述安装口(32)和所述安装腔(40)用于容纳待包装工件;各所述第一板体(31)形成所述安装口(32)的板面与所述盒体(10)的内表面之间具有间隙;
遮挡部(50),所述遮挡部(50)位于所述限位部(30)的上方,以用于遮挡至少部分所述待包装工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30)还包括:
多个第二板体(33),各所述第一板体(3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板体(33),所述第二板体(33)与其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板体(31)之间具有第一折弯线,以使沿所述第一折弯线折弯后的所述第二板体(33)位于所述第一板体(31)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20)包括:
隔板本体(21),具有第一缺口(211),所述第一缺口(211)位于所述安装腔(40)外;
第一折弯板体(22),位于所述第一缺口(211)内且与所述隔板本体(21)之间具有第二折弯线;
其中,所述包装盒还包括:
第一V形板(60),位于所述隔板本体(21)的下方,所述第一V形板(60)包括呈第一夹角设置的第一板段(61)和第二板段(62),所述第一板段(61)与所述隔板本体(21)之间具有第三折弯线,所述第二板段(62)与沿所述第二折弯线折弯后的所述第一折弯板体(22)卡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盒还包括第一卡接组件(70),所述第一卡接组件(70)包括第一插口(71)和第一插舌(72),所述第一插口(71)和所述第一插舌(72)中的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一折弯板体(22)上,所述第一插口(71)和所述第一插舌(72)中的另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二板段(62)上;其中,所述第一插舌(72)的至少部分伸入至所述第一插口(71)内且与所述第一插口(71)卡接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弯板体(22)为一个,所述第一V形板(60)为一个;或者,所述第一折弯板体(22)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折弯板体(22)沿所述安装腔(40)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V形板(60)为多个,多个第一V形板(60)与多个所述第一折弯板体(22)一一对应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31)包括:
板体本体(311),具有第二缺口(3111),所述第二缺口(3111)位于所述安装腔(40)外;
第二折弯板体(312),位于所述第二缺口(3111)内且与所述板体本体(311)之间具有第四折弯线;
其中,所述包装盒还包括:
第二V形板(80),位于所述板体本体(311)的上方,所述第二V形板(80)包括呈第二夹角设置的第三板段(81)和第四板段(82),所述第三板段(81)与所述板体本体(311)之间具有第五折弯线,所述第四板段(82)与沿所述第四折弯线折弯后的所述第二折弯板体(312)卡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盒还包括第二卡接组件(90),所述第二卡接组件(90)包括第二插口(91)和第二插舌(92),所述第二插口(91)和所述第二插舌(92)中的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二折弯板体(312)上,所述第二插口(91)和所述第二插舌(92)中的另一个设置在所述第四板段(82)上;其中,所述第二插舌(92)的至少部分伸入至所述第二插口(91)内且与所述第二插口(91)卡接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10)包括底板(11)、盖板(12)及围板(13),所述底板(11)和所述盖板(12)分别位于所述围板(13)的两侧,所述围板(13)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五板段(131)、第六板段(132)、第七板段(133)及第八板段(134),所述第五板段(131)与所述第八板段(134)连接,所述第五板段(131)与所述第七板段(133)相对设置,所述第六板段(132)与所述第八板段(134)相对设置;所述第五板段(131)与所述第一V形板(60)抵接,所述第七板段(133)与所述第二V形板(80)抵接;所述包装盒还包括:
第二隔板(100),所述第二隔板(100)朝向所述限位部(30)的板面与所述限位部(30)抵接,所述第二隔板(100)与所述第六板段(132)之间形成第一空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盒还包括:
第三隔板(110),包括呈第三夹角设置的第九板段(111)和第十板段(112),所述第九板段(111)和至少部分所述第八板段(134)之间具有第六折弯线,所述第十板段(112)与所述限位部(30)之间具有第七折弯线,所述第十板段(112)与所述第八板段(134)之间形成第二空腔。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部(50)包括:
第三板体(51),与所述第七板段(133)之间具有第八折弯线;
第四板体(52),与所述第三板体(51)连接且与所述第三板体(51)之间呈第四夹角设置;
第五板体(53),与所述第四板体(52)连接且与所述第三板体(51)相对设置;
第六板体(54),与所述第五板体(53)连接且与所述第四板体(52)相对设置;
第七板体(55),与所述第六板体(54)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三板体(51)与所述第五板体(53)之间,所述第七板体(55)与所述第三板体(51)粘接。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八板段(134)与所述第九板段(111)之间具有第三插口(120),所述盖板(12)的至少部分伸入所述第三插口(120)内,以将所述盖板(12)盖设在所述围板(13)上;其中,所述第八板段(134)具有与所述第三插口(120)连通的第三缺口(1341)。
CN202320065136.5U 2023-01-04 2023-01-04 包装盒 Active CN2193400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65136.5U CN219340000U (zh) 2023-01-04 2023-01-04 包装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65136.5U CN219340000U (zh) 2023-01-04 2023-01-04 包装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40000U true CN219340000U (zh) 2023-07-14

Family

ID=871091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65136.5U Active CN219340000U (zh) 2023-01-04 2023-01-04 包装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400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0013628A1 (ko) 충격방지용 포장박스
CN219340000U (zh) 包装盒
CN210793968U (zh) 包装内衬及包装盒
CN105775396A (zh) 一种电磁炉包装
CN210102278U (zh) 具有缓冲功能的一体式折叠内衬及包装箱
CN214421253U (zh) 一种缓冲内衬及包装盒
CN204137612U (zh) 一种电磁炉包装
CN213473817U (zh) 具有内衬结构的包装盒
CN214002348U (zh) 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一体式包装箱
CN113830432A (zh) 带有包装结构的家用电器
CN219884353U (zh) 一种小基站包装盒
CN218662827U (zh) 包装内衬结构
CN214986701U (zh) 包装盒
CN219154978U (zh) 内衬组件及包装箱
CN202879927U (zh) 一体式缓冲包装盒
CN209667797U (zh) 一种组合式器械包装衬垫
CN115724056A (zh) 包装箱
CN220199851U (zh) 包装盒
CN217805819U (zh) 一种包装体
CN215362544U (zh) 一种抗震的化学试剂包装盒
CN213769534U (zh) 一种易碎品包装用纸箱
CN220975063U (zh) 防晃动纸质包装盒
CN216233469U (zh) 包装盒
CN215664409U (zh) 悬空缓冲件及包装盒
CN218705460U (zh) 一种led模组保护件、包装结构以及包装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