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32431U - 一种临床疼痛缓解气囊袋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临床疼痛缓解气囊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32431U
CN219332431U CN202222166403.6U CN202222166403U CN219332431U CN 219332431 U CN219332431 U CN 219332431U CN 202222166403 U CN202222166403 U CN 202222166403U CN 219332431 U CN219332431 U CN 2193324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gasbag
bag
air bag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6640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倩
秦波
付红光
李治松
吴树彪
王志涛
孙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vi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vi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viersity filed Critical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vi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2216640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324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324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324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ssag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囊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临床疼痛缓解气囊袋。包括主体袋、控制器、气囊通气口、第一进气阀、第二进气阀,所述主体袋的前部内侧设置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的内圈连接有充气管,所述充气管不与进气口连接的另一端连接有微型气泵,所述第一气囊的下端连接有主气囊层,所述第二气囊的一端连接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同时设置于第一气囊与第二气囊之间的位置,且所述通气管与相连接的第一气囊、第二气囊均相互连通。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当第一气囊充气膨胀后,气体通过相应的通气管,将气体输送至第二气囊,进而实现第二气囊的充气膨胀,通过第二按摩区与第二充气区的设置,用于对患者疼痛处交替的按摩。

Description

一种临床疼痛缓解气囊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囊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临床疼痛缓解气囊袋。
背景技术
临床科室是医院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担负着对病人的收治、诊断、治疗等任务;临床人员包括直接参与治疗、护理病人的医生、护士。
在临床上,经常会出现各种疼痛的现象,因此也经常需要对患者的疼痛进行缓解。其中使用按摩的手法进行缓解也是其中之一,按摩是指用手或器械来回摩擦、揉捏或敲打身体的表面部分的行为。
现有的临床疼痛缓解气囊袋,在对患者疼痛处进行按摩时,方式较为单一,不能对患者疼痛处进行交替的按摩。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临床疼痛缓解气囊袋,解决在对患者疼痛处进行按摩时,方式较为单一,不能对患者疼痛处进行交替的按摩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临床疼痛缓解气囊袋,包括主体袋、控制器、气囊通气口、第一进气阀、第二进气阀,所述主体袋的左、右两端均连接有固定带,所述主体袋的前部内侧设置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的内圈连接有充气管,所述充气管不与进气口连接的另一端连接有微型气泵,所述主体袋的内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气囊、第二气囊,所述第一气囊的下端连接有主气囊层,所述第二气囊的一端连接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同时设置于第一气囊与第二气囊之间的位置,且所述通气管与相连接的第一气囊、第二气囊均相互连通,所述第一气囊包括第一按摩区、第一充气区,所述第一按摩区与第一充气区相互连通,所述第二气囊包括第二按摩区、第二充气区,每个所述第一充气区的右侧均开设有两个尺寸相同的气囊通气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当第一气囊受到持续的充气时,第一气囊里面的压力逐渐变大,然后当第一气囊里面的压力达到阈值后,第一进气阀受力打开,此时第一气囊里面的气体逐渐流至第二气囊,然后第二气囊逐渐膨胀鼓起,同时第一气囊逐渐缩小,并在此过程中第二气囊与患者身体的接触,实现对患者疼痛处的按摩,当气体持续经由第一气囊流至第二气囊后,且第二气囊里面的压力达到阈值后,第二进气阀受力打开,然后第二气囊里面的气体流至第一气囊,然后在此过程中第二气囊逐渐缩小,同时第一气囊逐渐膨胀鼓起,进而实现对患者疼痛处交替的按摩。
为了能够将主体袋与患者的身体进行固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气囊层位于主体袋的内侧,所述固定带共设置有四条,其中连接于所述主体袋左端的两条固定带的下端均设置有魔术贴,另外连接于所述主体袋右端的两条固定带的上端均设置有魔术贴。
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在使用临床疼痛缓解装置时,先将主体袋缓慢覆盖于患者病痛位置,然后使用固定带将主体袋与患者的身体进行固定。
为了能够实现对主气囊层的持续性充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充气管的末端贯穿进气口并伸入主气囊层的内侧50㎜的长度,所述充气管与进气口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微型气泵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当将主体袋与患者的身体进行固定后,通过控制器开启微型气泵的运行,然后微型气泵运行后产生的气体通过充气管进入主气囊层,进而实现对主气囊层的持续性充气。
为了能够通过第一按摩区对患者疼痛处进行按摩: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按摩区为半圆柱形结构设置,所述第一按摩区的下端与第一充气区的上端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充气区的底端与主气囊层的上端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充气区与主气囊层相互连通,所述气囊通气口为长方形结构的通孔口。
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当微型气泵通过充气管对主气囊层进行充气后,主气囊层逐渐膨胀鼓起,同时由于通过第一充气区与主气囊层的相互连通,因此当气体继续进入主气囊层时,气体会经由主气囊层逐渐进入第一充气区,又由于第一按摩区与第一充气区相互连通,第一按摩区同样逐渐膨胀鼓起,进而通过第一按摩区对患者疼痛处进行按摩,从而通过按摩患者疼痛处实现对疼痛的缓解。
为了能够对患者疼痛处交替的按摩: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按摩区为半圆柱形结构设置,所述第二按摩区的下端与第二充气区上端密封连接,所述第二按摩区与第二充气区相互连通,每个所述第二充气区的左侧开设有两个尺寸相同的气囊通气口,且此开设的两个所述气囊通气口的内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气阀、第二进气阀,所述第二气囊的数量与第一气囊的数量相同,所述第二按摩区的直径与第一按摩区的直径相同,所述第一充气区的长度与第二充气区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一充气区的宽度与第二充气区的宽度相同,所述第二充气区的高度是第一充气区高度的四分之三,每两个所述通气管为一组。
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当第一气囊充气膨胀后,气体通过相应的通气管,将气体输送至第二气囊,进而实现第二气囊的充气膨胀,通过第二按摩区与第二充气区的设置,用于对患者疼痛处交替的按摩。
为了进一步实现对患者疼痛处交替的按摩: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进气阀与第二进气阀均为单向压力气阀,所述第一进气阀的数量与第二气囊的数量相同,所述第二进气阀的数量为通气管数量的一半。
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当第一气囊受到持续的充气时,第一气囊里面的压力逐渐变大,然后当第一气囊里面的压力达到阈值后,第一进气阀受力打开,此时第一气囊里面的气体逐渐流至第二气囊,然后第二气囊逐渐膨胀鼓起,同时第一气囊逐渐缩小,并在此过程中第二气囊与患者身体的接触,实现对患者疼痛处的按摩,当气体持续经由第一气囊流至第二气囊后,且第二气囊里面的压力达到阈值后,第二进气阀受力打开,然后第二气囊里面的气体流至第一气囊,然后在此过程中第二气囊逐渐缩小,同时第一气囊逐渐膨胀鼓起,进而实现对患者疼痛处交替的按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缓解主体袋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缓解主体袋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主体气囊层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主体气囊层的前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B型气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A型气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体袋;2、固定带;3、魔术贴;4、进气口;5、充气管;6、微型气泵;7、控制器;8、第一气囊;9、第二气囊;10、主气囊层;11、通气管;12、气囊通气口;13、第一进气阀;14、第二进气阀;15、第一按摩区;16、第一充气区;17、第二按摩区;18、第二充气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实施例1:
如图1-7所示,一种临床疼痛缓解气囊袋,包括主体袋1、控制器7、气囊通气口12、第一进气阀13、第二进气阀14,所述主体袋1的左、右两端均连接有固定带2,所述主体袋1的前部内侧设置有进气口4,所述进气口4的内圈连接有充气管5,所述充气管5不与进气口4连接的另一端连接有微型气泵6,所述主体袋1的内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气囊8、第二气囊9,所述第一气囊8的下端连接有主气囊层10,所述第二气囊9的一端连接有通气管11,所述通气管11同时设置于第一气囊8与第二气囊9之间的位置,且所述通气管11与相连接的第一气囊8、第二气囊9均相互连通,所述第一气囊8包括第一按摩区15、第一充气区16,所述第一按摩区15与第一充气区16相互连通,所述第二气囊9包括第二按摩区17、第二充气区18,每个所述第一充气区16的右侧均开设有两个尺寸相同的气囊通气口12。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优化,一种临床疼痛缓解气囊袋,包括主体袋1、控制器7、气囊通气口12、第一进气阀13、第二进气阀14,所述主体袋1的左、右两端均连接有固定带2,所述主体袋1的前部内侧设置有进气口4,所述进气口4的内圈连接有充气管5,所述充气管5不与进气口4连接的另一端连接有微型气泵6,所述主体袋1的内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气囊8、第二气囊9,所述第一气囊8的下端连接有主气囊层10,所述第二气囊9的一端连接有通气管11,所述通气管11同时设置于第一气囊8与第二气囊9之间的位置,且所述通气管11与相连接的第一气囊8、第二气囊9均相互连通,所述第一气囊8包括第一按摩区15、第一充气区16,所述第一按摩区15与第一充气区16相互连通,所述第二气囊9包括第二按摩区17、第二充气区18,每个所述第一充气区16的右侧均开设有两个尺寸相同的气囊通气口12;所述主气囊层10位于主体袋1的内侧,所述固定带2共设置有四条,其中连接于所述主体袋1左端的两条固定带2的下端均设置有魔术贴3,另外连接于所述主体袋1右端的两条固定带2的上端均设置有魔术贴3。
实施例3:
如图1、图2所示,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优化,一种临床疼痛缓解气囊袋,包括主体袋1、控制器7、气囊通气口12、第一进气阀13、第二进气阀14,所述主体袋1的左、右两端均连接有固定带2,所述主体袋1的前部内侧设置有进气口4,所述进气口4的内圈连接有充气管5,所述充气管5不与进气口4连接的另一端连接有微型气泵6,所述主体袋1的内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气囊8、第二气囊9,所述第一气囊8的下端连接有主气囊层10,所述第二气囊9的一端连接有通气管11,所述通气管11同时设置于第一气囊8与第二气囊9之间的位置,且所述通气管11与相连接的第一气囊8、第二气囊9均相互连通,所述第一气囊8包括第一按摩区15、第一充气区16,所述第一按摩区15与第一充气区16相互连通,所述第二气囊9包括第二按摩区17、第二充气区18,每个所述第一充气区16的右侧均开设有两个尺寸相同的气囊通气口12;所述充气管5的末端贯穿进气口4并伸入主气囊层10的内侧50㎜的长度,所述充气管5与进气口4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微型气泵6与控制器7电性连接。
实施例4:
如图6、图7所示,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优化,一种临床疼痛缓解气囊袋,包括主体袋1、控制器7、气囊通气口12、第一进气阀13、第二进气阀14,所述主体袋1的左、右两端均连接有固定带2,所述主体袋1的前部内侧设置有进气口4,所述进气口4的内圈连接有充气管5,所述充气管5不与进气口4连接的另一端连接有微型气泵6,所述主体袋1的内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气囊8、第二气囊9,所述第一气囊8的下端连接有主气囊层10,所述第二气囊9的一端连接有通气管11,所述通气管11同时设置于第一气囊8与第二气囊9之间的位置,且所述通气管11与相连接的第一气囊8、第二气囊9均相互连通,所述第一气囊8包括第一按摩区15、第一充气区16,所述第一按摩区15与第一充气区16相互连通,所述第二气囊9包括第二按摩区17、第二充气区18,每个所述第一充气区16的右侧均开设有两个尺寸相同的气囊通气口12;所述第一按摩区15为半圆柱形结构设置,所述第一按摩区15的下端与第一充气区16的上端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充气区16的底端与主气囊层10的上端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充气区16与主气囊层10相互连通,所述气囊通气口12为长方形结构的通孔口。
实施例5:
如图1、图5、图7所示,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优化,一种临床疼痛缓解气囊袋,包括主体袋1、控制器7、气囊通气口12、第一进气阀13、第二进气阀14,所述主体袋1的左、右两端均连接有固定带2,所述主体袋1的前部内侧设置有进气口4,所述进气口4的内圈连接有充气管5,所述充气管5不与进气口4连接的另一端连接有微型气泵6,所述主体袋1的内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气囊8、第二气囊9,所述第一气囊8的下端连接有主气囊层10,所述第二气囊9的一端连接有通气管11,所述通气管11同时设置于第一气囊8与第二气囊9之间的位置,且所述通气管11与相连接的第一气囊8、第二气囊9均相互连通,所述第一气囊8包括第一按摩区15、第一充气区16,所述第一按摩区15与第一充气区16相互连通,所述第二气囊9包括第二按摩区17、第二充气区18,每个所述第一充气区16的右侧均开设有两个尺寸相同的气囊通气口12;所述第二按摩区17为半圆柱形结构设置,所述第二按摩区17的下端与第二充气区18上端密封连接,所述第二按摩区17与第二充气区18相互连通,每个所述第二充气区18的左侧开设有两个尺寸相同的气囊通气口12,且此开设的两个所述气囊通气口12的内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气阀13、第二进气阀14,所述第二气囊9的数量与第一气囊8的数量相同,所述第二按摩区17的直径与第一按摩区15的直径相同,所述第一充气区16的长度与第二充气区18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一充气区16的宽度与第二充气区18的宽度相同,所述第二充气区18的高度是第一充气区16高度的四分之三,每两个所述通气管11为一组。
实施例6:
如图6所示,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优化,一种临床疼痛缓解气囊袋,包括主体袋1、控制器7、气囊通气口12、第一进气阀13、第二进气阀14,所述主体袋1的左、右两端均连接有固定带2,所述主体袋1的前部内侧设置有进气口4,所述进气口4的内圈连接有充气管5,所述充气管5不与进气口4连接的另一端连接有微型气泵6,所述主体袋1的内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气囊8、第二气囊9,所述第一气囊8的下端连接有主气囊层10,所述第二气囊9的一端连接有通气管11,所述通气管11同时设置于第一气囊8与第二气囊9之间的位置,且所述通气管11与相连接的第一气囊8、第二气囊9均相互连通,所述第一气囊8包括第一按摩区15、第一充气区16,所述第一按摩区15与第一充气区16相互连通,所述第二气囊9包括第二按摩区17、第二充气区18,每个所述第一充气区16的右侧均开设有两个尺寸相同的气囊通气口12;所述第一进气阀13与第二进气阀14均为单向压力气阀,所述第一进气阀13的数量与第二气囊9的数量相同,所述第二进气阀14的数量为通气管11数量的一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在使用临床疼痛缓解装置时,先将主体袋1缓慢覆盖于患者病痛位置,然后使用固定带2将主体袋1与患者的身体进行固定,当将主体袋1与患者的身体进行固定后,通过控制器7开启微型气泵6的运行,然后微型气泵6运行后产生的气体通过充气管5进入主气囊层10,进而实现对主气囊层10的持续性充气,当微型气泵6通过充气管5对主气囊层10进行充气后,主气囊层10逐渐膨胀鼓起,同时由于通过第一充气区16与主气囊层10的相互连通,因此当气体继续进入主气囊层10时,气体会经由主气囊层10逐渐进入第一充气区16,又由于第一按摩区15与第一充气区16相互连通,第一按摩区15同样逐渐膨胀鼓起,进而通过第一按摩区15对患者疼痛处进行按摩,从而通过按摩患者疼痛处实现对疼痛的缓解,当第一气囊8受到持续的充气时,第一气囊8里面的压力逐渐变大,然后当第一气囊8里面的压力达到阈值后,第一进气阀13受力打开,此时第一气囊8里面的气体通过相应的通气管11逐渐输送至第二气囊9,然后第二气囊9逐渐膨胀鼓起,同时第一气囊8逐渐缩小,并在此过程中第二气囊9与患者身体的接触,实现对患者疼痛处的按摩,当气体持续经由第一气囊8流至第二气囊9后,且第二气囊9里面的压力达到阈值后,第二进气阀14受力打开,然后第二气囊9里面的气体流至第一气囊8,然后在此过程中第二气囊9逐渐缩小,同时第一气囊8逐渐膨胀鼓起,进而实现对患者疼痛处交替的按摩。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他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临床疼痛缓解气囊袋,包括主体袋(1)、控制器(7)、气囊通气口(12)、第一进气阀(13)、第二进气阀(14),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袋(1)的左、右两端均连接有固定带(2),所述主体袋(1)的前部内侧设置有进气口(4),所述进气口(4)的内圈连接有充气管(5),所述充气管(5)不与进气口(4)连接的另一端连接有微型气泵(6),所述主体袋(1)的内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气囊(8)、第二气囊(9),所述第一气囊(8)的下端连接有主气囊层(10),所述第二气囊(9)的一端连接有通气管(11),所述通气管(11)同时设置于第一气囊(8)与第二气囊(9)之间的位置,且所述通气管(11)与相连接的第一气囊(8)、第二气囊(9)均相互连通,所述第一气囊(8)包括第一按摩区(15)、第一充气区(16),所述第一按摩区(15)与第一充气区(16)相互连通,所述第二气囊(9)包括第二按摩区(17)、第二充气区(18),每个所述第一充气区(16)的右侧均开设有两个尺寸相同的气囊通气口(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临床疼痛缓解气囊袋,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气囊层(10)位于主体袋(1)的内侧,所述固定带(2)共设置有四条,其中连接于所述主体袋(1)左端的两条固定带(2)的下端均设置有魔术贴(3),另外连接于所述主体袋(1)右端的两条固定带(2)的上端均设置有魔术贴(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临床疼痛缓解气囊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管(5)的末端贯穿进气口(4)并伸入主气囊层(10)的内侧50㎜的长度,所述充气管(5)与进气口(4)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微型气泵(6)与控制器(7)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临床疼痛缓解气囊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按摩区(15)为半圆柱形结构设置,所述第一按摩区(15)的下端与第一充气区(16)的上端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充气区(16)的底端与主气囊层(10)的上端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充气区(16)与主气囊层(10)相互连通,所述气囊通气口(12)为长方形结构的通孔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临床疼痛缓解气囊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按摩区(17)为半圆柱形结构设置,所述第二按摩区(17)的下端与第二充气区(18)上端密封连接,所述第二按摩区(17)与第二充气区(18)相互连通,每个所述第二充气区(18)的左侧开设有两个尺寸相同的气囊通气口(12),且此开设的两个所述气囊通气口(12)的内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气阀(13)、第二进气阀(14),所述第二气囊(9)的数量与第一气囊(8)的数量相同,所述第二按摩区(17)的直径与第一按摩区(15)的直径相同,所述第一充气区(16)的长度与第二充气区(18)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一充气区(16)的宽度与第二充气区(18)的宽度相同,所述第二充气区(18)的高度是第一充气区(16)高度的四分之三,每两个所述通气管(11)为一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临床疼痛缓解气囊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阀(13)与第二进气阀(14)均为单向压力气阀,所述第一进气阀(13)的数量与第二气囊(9)的数量相同,所述第二进气阀(14)的数量为通气管(11)数量的一半。
CN202222166403.6U 2022-08-17 2022-08-17 一种临床疼痛缓解气囊袋 Active CN2193324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66403.6U CN219332431U (zh) 2022-08-17 2022-08-17 一种临床疼痛缓解气囊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66403.6U CN219332431U (zh) 2022-08-17 2022-08-17 一种临床疼痛缓解气囊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32431U true CN219332431U (zh) 2023-07-14

Family

ID=871134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66403.6U Active CN219332431U (zh) 2022-08-17 2022-08-17 一种临床疼痛缓解气囊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324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522360U (zh) 一种整体式软体助力装置及肢体助力训练器
CN103796619A (zh) 用于促进男性性高潮的装置和方法
CN101327044A (zh) 一种充气领及带充气领的服装
CN219332431U (zh) 一种临床疼痛缓解气囊袋
CN113081426A (zh) 一种用于咳痰辅助的外骨骼机器人及控制方法
CN213884144U (zh) 一种新型重症护理用肌肉放松按摩装置
CN213311319U (zh) 一种预防患儿术中压疮的压力交替支撑凝胶体位垫
CN209464159U (zh) 一种左侧卧时可以帮助固定患儿的装置
JP2023127699A (ja) 乳汁分泌促進器
CN209475354U (zh) 一种食管扩张器
CN210844049U (zh) 一种心脏介入病人术中用充气式体位垫
CN106667633A (zh) 一种医用四肢固定气囊
CN205729951U (zh) 一种引流管固定装置
CN112169172A (zh) 一种关节外科护理用关节护理带
CN206443805U (zh) 一种肱骨近端骨折充气固定器
CN200942136Y (zh) 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后的臂压式按摩胸罩
CN204971439U (zh) 胸外科术后保护气囊
CN210903898U (zh) 可塑性医疗腿垫
CN213346905U (zh) 一种方便固定且长度可调的胃管
CN2501474Y (zh) 阻滞型助勃器
CN217366474U (zh) 二维一体功能位康复器具
CN211724352U (zh) 一种肝胆外科用球囊扩张装置
CN208725909U (zh) 一种辅助结肠镜操作的腹部按压腰带
CN216124796U (zh) 一种按摩器
CN2258063Y (zh) 胸外助力呼吸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