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27381U - 一种具有多形态的帐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多形态的帐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27381U
CN219327381U CN202223452621.2U CN202223452621U CN219327381U CN 219327381 U CN219327381 U CN 219327381U CN 202223452621 U CN202223452621 U CN 202223452621U CN 219327381 U CN219327381 U CN 2193273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nt
wall
outer tent
door
top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5262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柏辰
叶雨临
朱加宁
谷超
徐柏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Yixiang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Yixiang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Yixiang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Yixiang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5262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273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273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273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nts Or Canop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具有多形态的帐篷,包括内帐和外帐,所述外帐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内帐的上方,所述内帐支撑所述外帐的中部,所述内帐与所述外帐可拆卸连接,所述外帐与所述内帐至少具有两种形态的连接方式。本申请的帐篷用户体验好。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多形态的帐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帐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多形态的帐篷。
背景技术
帐篷是人们在各种野外活动中常用的一种使用组装方便、易拆迁的宿营、居住的活动房屋。目前部分帐篷为了晚上欣赏夜空,将帐篷的顶部设计成纱网或者通透。但到后半夜容易被露水浸入帐篷内部,因此,需要遮蔽帐篷顶部的网纱或通孔。现有的外帐与内帐之间形态单一,不能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出一种具有多形态且用户体验好的帐篷。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申请提出一种具有多形态的帐篷,包括内帐和外帐,所述外帐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内帐的上方,所述内帐支撑所述外帐的中部,所述内帐与所述外帐可拆卸连接,所述外帐与所述内帐至少具有两种形态的连接方式。
所述内帐包括侧壁和顶壁,所述侧壁和所述顶壁的连接处与所述外帐相连,所述顶壁全部位于所述外帐的下方。
所述外帐具有展开状态,所述内帐向所述外帐上的投影全部位于所述外帐内部。
所述外帐的边缘部的高度至少部分等于或大于所述侧壁的高度。
所述侧壁包括窗侧壁和门壁,位于所述窗侧壁前方的所述外帐边缘的高度低于位于所述门壁前方的所述外帐的边缘高度。
所述帐篷至少有两个,相邻所述帐篷的所述外帐可拆卸连接。
相邻所述帐篷的所述门壁相对设置。
相邻所述外帐通过卡扣、磁吸、子母扣或者魔术贴的方式之一连接。
所述外帐具有包裹状态,所述外帐完全包裹顶壁,所述外帐至少部分包裹侧壁。
所述外帐包括外帐开口,所述侧壁包括门壁,所述外帐开口与所述门壁相对设置。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可以用单个展开状态提升用户的活动范围,不仅仅在内帐中,也可以在外帐的遮蔽下活动;帐篷具有多种形态,既可以实现多帐篷之间的联动,提高交互属性;也可以利用包裹状态实现帐篷的保温,防风,防雨等。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帐篷的外帐展开立体装配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内帐立体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帐篷的外帐包裹立体装配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多帐篷联动示意图;
图5是图1中B圈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1中C圈的放大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的外帐与风绳连接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外帐包裹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3中D圈的放大示意图;
图10是图3中E圈的放大示意图;
图11是图2中G圈的放大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的帐篷包裹状态外帐固定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撑杆件打开状态立体示意图;
图14是图4中F圈的放大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的外帐与内帐装配立体示意图;
图16是图15中沿H-H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17是图15中I圈的放大示意图;
图18是图16中J圈的放大示意图;
图19是图16中K圈的放大示意图;
图20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外帐与内帐连接示意图;
图2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内帐和窗帘连接示意图;
图22是图1中沿A-A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23是图22中L圈的放大示意图;
图24是图22中M圈的放大示意图;
图25是根据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的转动的外帐撑杆示意图;
图26是根据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的固定的外帐撑杆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1-内帐;102-外帐;2-骨架;21-枢纽件;22-支撑件;23-撑杆件;3-壁;31-侧壁;311-窗侧壁;32-顶壁;33-门壁;35-金属环;81-外帐撑杆;82-门庭杆;821-门庭凸起;83-风绳;831-止滑片;84-纽扣;841-纽扣环;842-粘贴区域;85-固定布环;86-安装袋;1021-外帐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图1至图26所示,本申请的一种具有多形态的帐篷,帐篷包括内帐101和外帐102,内帐101包括骨架2和壁3,壁3与骨架2固定连接,即骨架2支撑壁3。可以理解的是骨架2和壁3可以采用可拆卸的固定方式,如骨架2可拆卸的连入壁3上的套体、粘接件、磁吸件、卡接件等,也可以利用骨架2加紧壁3的方式连接等;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固定方式,如骨架2和壁3相互缝制、骨架2缝合至壁3内、或者通过连接件固定骨架2和壁3;当然,也可以采用部分骨架2与壁3进行可拆卸连接,部分骨架2与壁3进行固定连接。壁3可以是软性材料制成,如布料,针织类,网状类,或者橡胶类等材料,也可以是硬质材料,如塑料,木板等材质;当然,也可以部分材料采用硬质支撑,部分材料采3用软性材料,提高整体帐篷的支撑强度。
请继续参图1和图2所示,壁3可以是整块布料组成,在骨架2的支撑作用下,壁3至少具有侧壁31和顶壁32,侧壁31具有多个,如四个侧壁31形成的帐篷,六个侧壁31形成的帐篷,或者八个侧壁31形成的帐篷,或者更多的侧壁31形成的帐篷。本实施例的帐篷近似为六边形,六边形优点为空间大,并且在同空间大小下结构较稳定。侧壁31包括窗侧壁311和门壁33,门壁33可以仅具有一个,也可以设有多个,如2个,4个等。门壁33可单独设置,如多个侧壁31中的其中一个侧壁31作为门壁33使用,门壁33与其他相邻的侧壁31固定或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中,门壁33为两个,且两个门壁33相对设置,相对设置的门壁33使得整个帐篷的通风效果好;也可以直接设置在侧壁31上,如在侧壁上形成大的开口,如竖直,三角形,椭圆形开口等,根据用户需求选择不同的设置方式。每个侧壁31既可以是从顶壁32到底座4的方向为平面结构,如竖直的平面,或者斜向的平面;又可以是凹凸结构,如曲面凹凸,或者中心圆形凹凸,或者金字塔型凹凸。每个侧壁31,可以是整体的侧壁31形成或者是整个壁3整体的一部分;也可以设置窗口或开口。顶壁32是整体的顶壁32形成或者是整个壁3整体的一部分,并利用骨架2支撑。
具体地,侧壁32为六个,六个侧壁31具有四个窗侧壁311和两个门壁33,窗侧壁311上开设有窗口,窗口设置纱网,窗口处可用拉链、魔术贴或者子母扣等形式打开。相对的两个门壁33为轴线,两个窗侧壁311位于其中一个门壁33一侧,另外两个窗侧壁311位于此门壁33的另一侧。
请继续参图1、图3和图15所示,内帐101和外帐102可拆卸连接,内帐101和外帐102相连时,外帐102的中部至少部分位于内帐101的上方。外帐102既可以直接贴合于内帐101,使得外帐102和内帐101的顶壁32紧贴,也可以外帐102的中部与内帐101的顶壁32保持一定距离,也可以是外帐102的中部部分与顶壁32紧贴或者接触固定,部分外帐102与顶壁32保持一定距离。
当外帐102和内帐102的顶壁32紧贴时,可以采用魔术贴。具体地,外帐102靠近顶壁32的一侧或者顶壁31靠近外帐102的一侧之一设有魔术贴子贴,另一设有魔术贴母贴,使得外帐102与顶壁32通过魔术贴可拆卸连接。魔术贴可以沿顶壁32的周向设置,也可以沿顶壁32的径向设置,当然,魔术贴也可以是部分周向设置,部分径向设置,如魔术贴设置在门壁33与顶壁32的连接处,也方便用户确定魔术贴的位置,方便外帐102的安装定位。
请继续参图19和图20所示,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采用公母卡扣的方式,或者磁吸、子母扣等,能满足外帐102和内帐101可拆卸即可。如在外帐102和内帐101之一设置公卡扣,另一设置母卡扣,外帐102和内帐101通过卡扣连接,且卡扣可以直接与外帐102连接,卡扣也可以通过一定长度的线绳,布袋或者其他连接方式进行连接,使得卡扣和外帐102具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同理,卡扣与内帐101也具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即在外帐102和内帐101安装时,无需刻意完全位置对齐,留有一定的活动余量,方便用户安装,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
请继续参图22、图23和图24所示,当外帐102和内帐101的顶壁32之间至少有部分保持距离,帐篷还设有外帐撑杆81,外帐撑杆81部分或者全部位于外帐102和内帐101之间,外帐撑杆81用于支撑外帐102,使得外帐102和内帐101之间至少部分保持距离。外帐撑杆81的一端与内帐101相连,外帐撑杆81的另一端与外帐102相连,外帐撑杆81与内帐101可以采用固定方式连接,也可以采用固定非可拆卸方式连接,根据产品需求进行改进,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外帐撑杆81是硬质材料,提升了外帐撑杆81对外帐102的支撑力度,提升了外帐102的稳定性,提升了用户体验。
请继续参图26所示,具体地,外帐撑杆81靠近内帐101的一端可以是与支撑件22一体成型,使得外帐撑杆81位于支撑件22的一端,且外帐撑杆81突出于内帐101,外帐撑杆81位于支撑件22的端部,并沿支撑件22的长度方向延伸,一体成型结构便于生产,且在用户组装时,减小了外帐撑杆81与支撑件22组装的过程,提升了用户安装的便捷性;同理,外帐撑杆81也可以与撑杆件23一体成型,外露于内帐101外的撑杆件23和支撑件22上的外帐撑杆81支撑外帐102。或者,外帐撑杆81与支撑件22固定连接,如螺丝、螺栓、焊接等,固定连接可以是可拆卸的、也可以是不可拆卸的。
请继续参图24所示,外帐撑杆81靠近内帐101的一端也可以和支撑件22卡接,外帐撑杆81与撑杆件23卡接,如在外帐撑杆81的一端设置卡接结构,卡接结构的一端与外帐撑杆81固定连接,卡接结构的另一端设有开口的卡扣,通过设有开口的卡扣固定至支撑件22或撑杆件23上。卡扣既可直接接触支撑件22或撑杆件23,也可以是卡扣扣合在有壁3包裹的支撑件22或撑杆件23上。或者外帐撑杆81或支撑件22其一的一端中空设置,另一可直接插入中空内部实现固定,当然,也可是在壁3包裹时,外帐撑杆81和支撑件22插接配合,即外帐撑杆81和支撑件22插接时,壁3设置于外帐撑杆81和支撑件22之间,可增大两者之间的插接力,从而使得外帐撑杆81安装更稳定。或者,外帐撑杆81的一端与壁3相连,壁3上设有布袋,外帐撑杆81的一端设置在布袋内,布袋位置可设置在顶壁32和侧壁31的连接处,也可直接设置在侧壁31的上部。或者,在裸支撑件22或者壁3包裹的支撑件22上设置线绳、布条、魔术贴、螺丝固定的铁环、子母扣固定部的布条等。外帐撑杆81与支撑件22或撑杆件23可拆卸连接,方便外帐撑杆81的更换,同时,也便于外帐102与顶壁32之间中空和贴紧的形态变化,实现多形态的选择,提升了用户体验。
本实施例中,外帐撑杆81与支撑件22的连接方式均可应用到撑杆件23与外帐撑杆81的连接上。
外帐撑杆81靠近外帐102的一端可以是直接与外帐102相抵接,使得外帐撑杆81支撑外帐102,结构简单,方便安装和拆卸,提升了用户收纳和安装效率。帐撑杆81靠近外帐102的一端也可以是通过连接件连接外帐撑杆81与外帐102,如在外帐撑杆81于外帐102的连接处设置连接垫片,垫片的一端与外帐102相连,且垫片与外帐102相连的一端接触面积大于外帐撑杆81之间与外帐102支撑时的接触面积,减小了接触时外帐102的接触压力,从而减小了受力破损的可能性;垫片和外帐撑杆81连接时,可以采用套筒、螺丝固定、焊接或者一体成型等,提升了连接的稳定性。或者,在外帐102上直接设置布袋套筒,在连接时,外帐撑杆81的顶部直接设置在布袋套筒内部,实现外帐撑杆81与外帐102的连接,布套结构与外帐102连接处加厚处理,实现外帐102的材料强度,且布套为柔性结构,减小了硬质可能划伤外帐的可能性,同时布套可保护外帐102免于外帐撑杆81的划痕。
由于侧壁31和顶壁32连接处大致为六边形,外帐撑杆81设置在六边形的顶点处,便于安装外帐撑杆81,且设置在顶点处,可有效支撑外帐102;或者,外帐撑杆81仅设置在门壁33和顶壁32连接的顶点处,只在顶壁32上设置,减小了外帐撑杆81安装次数,且易实现顶壁32和外帐102之间的通风效果;或者在顶壁32形成的六边形周向均匀布局多个外帐撑杆81,以提高对外帐102的支撑强度,同时减小了外帐102坍塌的可能性。
请继续参图25所示,外帐撑杆81靠近内帐101的一端设置转动结构,转动结构的一端与支撑杆22、撑杆件23或者壁3相固定;转动结构的另一端与外帐撑杆81相固定,当然,固定可以是可拆卸固定连接,也可以是不可拆卸固定连接。转动结构可以定角度转动,即可以固定至某个角度,实现任意的角度调节,转动结构可使得外帐撑杆81可在0至180度之间转动,转动外帐撑杆81可调整外帐102和内帐101之间的通风层距离,以实现不同的通风量和通风效果。当外帐撑杆81转动90度是,外帐102和顶壁32之间的具体最大,即通风层的厚度最大,通风量最大;当转动0度,外帐102和内帐101贴合,实现对内帐101的保温;当转动180度时,外帐撑杆81向外延伸支撑外帐102。外帐撑杆81的长度可在5cm-25cm之间,如10cm、15cm,若外帐撑杆81太短,则达不到通风效果;若外帐撑杆81太长,则支撑稳定性较低,且不易安装。
具体地,位于两个门壁33上方的四个外帐撑杆81可旋转,位于顶壁32上两边的两个外帐撑杆81固定,实现既可以调节通风量,又可以增加整个外帐102的固定的稳定性。
内帐101的顶壁32设有通孔,内帐101和外帐102之间的通风层通过通孔与内帐101的内部空间连通,可通过通孔实现内帐101的内部与外界进行空气交换。当内帐101单独设置时,内帐101可通过通孔直接与外界空气交换;也可在通孔处设置网纱帐,可实现通风。防蚊效果,同时也可通过通孔观景等,提升了用户体验。
外帐102设置在内帐101的顶壁上方时,外帐102可进行遮挡烈阳和雨水。外帐102和内帐101之间的通风层与顶壁32连通,使得减小了内帐101沉闷的可能性,提升了用户在内帐101内部的体验。通过对外帐撑杆81转动的调节,可增加或减少通风量,进而可改变内帐101内部的温度,提升了用户体验。
请继续参图1、图3和图4所示,内帐101和外帐102之间具有多种组合方式,如外帐102可以包裹内帐101;外帐102的中部与内帐101的顶壁32相接,外帐102的边缘展开;或者多个帐篷通过外帐102相连,形成联营的形式。
帐篷还包括门庭杆82,外帐102的中部由内帐101的顶壁32支撑,或者外帐102的中部由骨架2支撑,且外帐102的中部与内帐101的顶壁32或骨架2均是可拆卸连接,外帐102的外边缘利用多个门庭杆82支撑,使得整个外帐102处于展开状态,从而外帐102遮盖整个内帐101,内帐101向外帐102的投影均在外帐102内部。内帐101外部相邻的周围部分区域处于外帐102的下方,从而增大了帐篷的活动空间,提升了用户体验,提升了外帐102和内帐101的整体美感。
外帐102的大小为大型结构,外帐102的面积至少大于或等于顶壁32面积的1.5倍,如1.5倍,2倍或者2.5倍大小,使得外帐102遮挡效果更好,且外帐102展开时的面积更大,提升用户在外帐102下的活动区域。外帐102过小,则用户在外帐102下的活动区域较小,从而降低了用户户外体验。较大面积的外帐102具有更好的包裹内帐101的效果。
请继续参图6所示,当外帐102全部展开时,外帐102可以全部利用门庭杆82支撑,使得外帐102边缘的高度高于或等于侧壁31的高度,如在外帐102的每个边角均设置门庭杆82,门庭杆82靠近地面的一端直接安装在地面或插入地面;或者地面设置一些凸起的地钉,固定筒等与门庭杆82适配,门庭杆82靠近地面的一端插入筒内,或者地钉插入门庭杆82靠近地面的一端内,并用螺丝,卡扣等方式加强固定,提高连接的稳定性;或者其他的可以将门庭杆82固定到地面的方式。门庭杆82靠近外帐的一端,门庭杆82可以直接与外帐102相抵接,也可以在外帐102上设置布袋套筒,门庭杆82插入布袋套筒内,门庭杆82和外帐102连接的稳定性更好,且外帐102被支撑的高度更高,连接处不易脱落。外帐102上设置金属环35,金属环35通过铆接、卡接等方式固定在外帐102的外边缘,金属环35具有中空的孔结构或者卡接结构,门庭杆82可直接插入金属环35的孔内,或者门庭杆82设置与金属环35卡接结构相适配的结构,使得门庭杆82与金属环35固定可拆卸连接,提高了门庭杆82与外帐102连接的稳定性,同时使得外帐102更板正,整体更美观。
具体地,门庭杆82为收缩杆,便于收纳盒运输。且门庭杆82上设有标记点,使得用户可按标记点进行固定,标记点展示的是伸缩杆总长在2米,当然,也可以标记其他长度,如2.2米,1.8米等,门庭杆82为无级调节,即在1.5米至2.5米之间随意固定高度,标记点给予用户相对恰当的高度进行安装,无级调节给予用户更多自主的调节,均可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门庭杆82还包括门庭凸起821,门庭凸起821与门庭杆82一体成型,也可以通过插接,焊接,卡接等方式固定于门庭杆82的端部,门庭凸起821大体呈圆柱形,且直径小于门庭杆82的直径,金属环35孔的直径大于门庭凸起821的直径且小于门庭杆82的直径,使得金属环35套设于门庭凸起821且不会向下脱离。门庭杆82的一端与外帐102的金属环35相连,门庭杆82的另一端与地面抵接,帐篷包括风绳83,风绳83的一端套设于门庭凸起821,形成门庭杆82支撑金属环35,金属环35支撑风绳83的一端,风绳83的另一端远离内帐101门壁33的方向并通过地钉与地面固定,从而稳定门庭杆82,减小了门庭杆82向外帐102的方向倾斜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整个外帐102的防风性能。
外帐102为多边形,外帐102每个角均采用金属环35、门庭杆82、风绳83和地钉的组合方式撑开或固定外帐102的边缘,外帐102的多边形边长过长时也可以在边长的中部设置一个或多个门庭杆82结构,减小了外帐102下塌的可能性,不但更加板正美观,而且可增大用户在外帐102下的活动面积。当然,外帐102也可以是圆形等其他形状,也采用多个金属环35、门庭杆82、风绳83和地钉的组合方式进行支撑,不在赘述。
请继续参图19所示,进一步地,在门壁33、窗侧壁311和顶壁32的连接处,或者三者连接处附近的顶壁32上设置纽扣环841,外帐102上设有与纽扣环841相对应的纽扣84,纽扣84为圆锥柱或者圆柱形,纽扣84可与外帐102之间固定连接,纽扣84也可以通过弹性绳与外帐102相连,纽扣环841也可采用弹性绳制成,安装时,纽扣84轴向穿过纽扣环841,从而利用纽扣84和纽扣环841卡接,方便用户将纽扣84和纽扣环841装配与拆卸,具有弹性的弹性绳,使得连接时和连接后均具有一定余量,方便安装和定位,且加工制造的工艺简化,成本低,外帐102在完成安装时不易褶皱。在门壁33上方且位于顶壁32处的纽扣84和纽扣环841设置成一种颜色,在窗侧壁311上方且位于顶壁32处的纽扣84和纽扣环841设置成另一种颜色,便于用户在安装外帐102时定位,提升了安装的便捷性;或者每一对相对应的纽扣84和纽扣环841均具有一种颜色或者特有的标记,更好的帮助用户定位。
请继续参图1所示,当外帐102部分展开时,位于两个门壁33前方或者前上方的外帐102处于展开状态,位于窗侧壁311前方或者前上方的外帐102固定于帐篷或地面,此时位于窗侧壁311前方的外帐102边缘的高度低于位于门壁33前方的外帐102的边缘高度,位于门壁33前方的外帐102边缘的高度高于或等于侧壁31的高度。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位于门壁33前方的外帐102边缘的高度可以与侧壁31的高度大致相同或者略低。
具体地,门壁33前设有两个门庭杆82用于支撑门壁33前方或者前上方的外帐102,固定方式同外帐102展开时相同,即利用金属环35、门庭杆82、风绳83、地钉的组合方式撑开或固定。门壁33前上方的外帐102被撑开是,外帐102被撑开的高度大致与门壁33与顶壁32连接处的高度相同,提升用户体验。
请继续参图5和图7所示,进一步地,位于窗侧壁311前方或者前上方的外帐102的边缘处设有金属环35或者固定布环85,金属环35或者固定布环85均与外帐102固定连接,在门壁33一侧的两个窗侧壁311前,根据外帐102的边缘长度确定固定布环85或者金属环35的个数,如设置1个、2个、3个或5个固定布环85,每一个均利用风绳83固定,提升外帐102的强度。固定布环85或金属环35与风绳83的一端相连,风绳83的另一端通过地钉与地面固定,提升了外帐102的稳定性,且用户可自行选择地钉与帐篷的距离,从而实现不同角度的外帐102的展开形式。当然,固定布环85或金属环35也可以与弹性绳直接相连,地钉与弹性绳相连,使得位于窗侧壁311的外帐102处于包裹内帐101的状态,提高帐篷的稳定性,减小了侧风,太阳斜照对内帐101内的影响,从而提升了用户体验。也可以通过一个地钉同时固定多个固定布环85或金属环35,提升用户安装的便捷性。
请继续参图3所示,当外帐102包裹内帐101时,门庭杆82收缩后收纳,位于门壁33前方或者前上方的外帐102,通过金属环35或者弹性绳直接与地钉相连,固定于地面。外帐102也可以采用风绳83、金属环35和地钉的方式固定。当然,外帐102也可以通过挂钩件、卡扣件、磁吸件、子母扣或者魔术贴等方式固定于内帐101上。
请继续参图8所示,具体地,当外帐102包裹内帐101时,其中一个门壁33与外帐102正对的区域设有外帐开口1021,外帐开口设有拉链,拉链可打开外帐开口1021区域。外帐102上用拉链打开的外帐开口1021区域面积大于或等于门壁33的面积,使得用户在外帐102包裹内帐101时,打开外帐开口1021区域,用户可从此区域穿过外帐102,再穿过门壁33进入内帐101内部。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拉链可以替换成魔术贴,子母扣,卡扣等可拆卸的连接件。另一个门壁33与外帐102正对的区域或者正对的区域附近设有魔术贴子贴,窗侧壁311正对的区域设有与之对应的魔术母贴,当魔术子贴和魔术母贴相配合固定时,外帐102包裹内帐101的贴合度和紧密度更高,提高了包裹式外帐102和内帐101的整体稳定性,具有更高的抗风能力,同时外帐102包裹内帐101,使得内帐101内部的防风和保温效果好,提升了用户户外露营体验。当然,可以在两个门壁33相对的外帐102处均设置拉链,方便用户从两个门壁33进出。
请继续参图9和图12所示,进一步地,窗侧壁311相对的外帐102区域,其边缘的固定布环85通过弹性绳直接与地钉固定于地面,弹性绳使得安装固定时具有一定的余量,提高了安装时的便捷性,同时减小了因刚度过大造成的外帐102布料损坏。设置在一侧窗侧壁311前的多个固定布环85或金属环35通过一个地钉固定,也可以通过多个地钉固定,提升固定的便捷性和帐篷整体的稳定性。
具体地,在一侧的两个相邻窗侧壁311前,共设置三个固定布环85或者金属环35。固定布环85可以为弹性布料,也可以在固定布环85上设置弹性绳,固定布环85直接或者通过弹性绳间接与地钉相连。三个固定布环85中,位于两端的固定布环85相互贴紧,中间的壁3和固定布环85靠近内帐101,且位于两端的固定布环85贴紧后用一个地钉固定,此时位于窗侧壁311处的外帐102相对板正和平整,提升了用户视觉体验。
具体地,风绳83包括止滑片831和尼龙绳832,止滑片831大致成等腰钝角三角形,在三角形的三个角上具有三个通孔,尼龙绳832的一端固定于其中一个锐角孔上,尼龙绳832的另一端在止滑片831的一侧穿过另一个锐角孔,最后尼龙绳832继续在另一侧穿过钝角孔。此时,尼龙绳832的一端固定在止滑片831上,另一端固定在帐篷的内帐101或者外帐102上,用于固定内帐101或外帐102。位于两个锐角之间的尼龙绳832在中间可通过地钉固定于地面,用户通过移动止滑片831进行收缩风绳83,提高风绳的松紧性能,进而根据用户需要调节风绳83的松紧,长短等。
请继续参图10所示,进一步地,外帐102上设有粘贴区域842,粘贴区域842位于魔术贴固定处,外帐102包裹内帐101时,可以用魔术贴固定,在两个门壁32处用一整条或者分开多个魔术贴固定粘贴,使得外帐102紧贴内帐101。在褶皱处可以进行拉紧,然后利用魔术贴固定,外帐102的边缘处也设置魔术贴,外帐102的边缘可粘贴至内帐101的下部,并使得外帐102全部或者大部分包裹内帐101的窗侧壁311。当然,魔术贴可换成磁吸,卡扣,子母扣等其他的可拆卸连接方式。
请继续参图11和图13所示,具体地,撑杆件23位于内帐101的内部或外部,撑杆件23位于门壁33的两端或者两侧,或者撑杆件23位于门壁33和窗侧壁311的连接处。在门壁33的上部,或者在门壁33和窗侧壁311连接的上部,或者在门壁33、顶壁32和窗侧壁311的连接处,设有安装袋86,安装袋86的开口朝下。在门壁33的下部或者在门壁33和窗侧壁311连接的下部,设有另一个安装袋86,此安装袋86的开口朝上。位于上部的安装袋86和位于下部的安装袋86开口相对设置,在撑杆件23安装时,撑杆件23中间是可拆卸的,用套管连接,撑杆件23的上下两端首先放置在两个安装袋86内,然后利用套管将中间的撑杆件23相固定。在撑杆件23中部设置魔术贴,魔术贴位于粘贴区域842处,魔术贴将撑杆件23固定在门壁33上,进一步固定撑杆件23,提升了支撑的稳定性。撑杆件23可支撑门壁33,减小了门壁33塌陷的可能性,进而提高了用户的视觉体验。
请继续参图4和图14所示,当多个帐篷共同使用时,外帐102同时展开,相邻帐篷的门壁33相对设置,外帐102之间采用可拆卸的方式固定连接,如卡扣,磁吸、子母扣、魔术贴等,相邻两个外帐102相连,使得在外帐102下形成一个连通通道,方便相邻帐篷之间的交互,且提升了外帐102下方的活动空间和物品放置空间,提升了用户社交体验。相邻的两个外帐102,位于门壁33前方或者前上方的位置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帐102为小型结构,外帐102的面积大于顶壁32的面积,且外帐102的面积不超过顶壁32面积的1.3倍,使得外帐102轻巧易携带,同时方便用户安装至内帐101上。外帐102过大则不方便携带和安装,外帐102过小则起不到遮挡内帐101的效果。
请继续参图16和图18所示,位于门壁33前方或者前上方的外帐102边缘与内帐101采用外帐撑杆81连接支撑,在外帐102的边缘设置安装袋86,在顶壁32上设置与之对应的另一个安装袋86,安装袋86为布袋缝制,材料可与壁3的材料相同,且安装袋86一端开口,一端封闭,在封闭处利用多次缝合或增加布料厚度等方式提高安装袋86的强度,减小了使用过程破损的可能性。位于外帐102的安装袋86开口朝向门壁33的方向,具体地朝向顶壁32的安装袋86开口;位于顶壁32的安装袋86开口朝向外帐102的边缘,具体地朝向位于外帐102边缘的安装袋86。两个安装袋86相对设置,便于用户安装外帐撑杆81。
安装外帐撑杆81时,先将外帐撑杆81的一端安装到顶壁32的安装袋86内,然后通过稍微用力拉外帐102的边缘,将外帐撑杆81的另一端安装至外帐102边缘的安装袋86内,从而实现外帐102与内帐101之间的部分连接,且位于外帐102边缘的安装袋86的水平高度低于位于顶壁32的安装袋86的水平高度,在外帐撑杆81的作用下,外帐102边缘向斜向下的方向延伸,使得外帐102受风力程度更小,外帐102稳定性更强,抗风能力更强,外帐102不易被掀翻。顶壁32为中间高,边缘低,顶壁32也设有用于安装支撑件22的安装袋86,用于安装支撑件22的安装袋86开口斜向上且朝向顶壁32的最高处方向。位于顶壁32的支撑件22的安装袋86和外帐撑杆81的安装袋86,两个安装袋86均位于门壁33、窗侧壁311和顶壁32的连接处,且位于顶壁32上,顶壁32上的两个安装袋86相邻设置便于加工制造,减少制造成本。
具体地,两个门壁33总共具有四个门壁33、窗侧壁311和顶壁32的连接处,四个门壁33、窗侧壁311和顶壁32的连接处均设有安装袋86,在外帐102的边缘也均设有与之对应的安装袋86,即能够实现四个外帐撑杆81的安装,安装完成后使得外帐102与内帐101连接强度,美观度均有提升。
请参图17所示,进一步地,外帐102位于窗侧壁311的部分,在外帐102的边缘设有金属环35或者固定布环85,金属环35或者固定布环85均与外帐102固定连接,在门壁33一侧的两个窗侧壁311前,根据外帐102的边缘长度确定固定布环85或者金属环35的个数,如设置1个、2个、3个或5个固定布环85,每一个均与风绳83或者卡扣件的一端相连,风绳83或者卡扣件的另一端可以与壁3、骨架2或地面相连,以固定外帐102。风绳83或卡扣件可以通过壁3或者骨架2上的连接部件进行固定,如风绳83系在壁3上,风绳83系在骨架2上,卡扣件与骨架2卡接等,均是实现风绳83或卡扣件固定的形式。风绳83的另一端可以通过地钉与地面固定,提升了外帐102的稳定性,且用户可自行选择地钉与帐篷的距离,从而实现不同角度的外帐102的展开形式。当然,卡扣件可以通过一些弹性绳与外帐102连接,使得连接时和连接后均具有一定余量,方便安装和定位,且加工制造的工艺简化,成本低,外帐102在完成安装时不易褶皱。
在外帐撑杆81、风绳83、纽扣环841等的共同作用下,实现了外帐102与内帐101的连接,以及外帐102的固定,提升了帐篷整体的稳定性,也使得内帐101在外帐101的防护下具有顶壁32或侧壁31处具有防雨、防风的效果,提升了用户体验。门壁33前方或者前上方的外帐102形成门壁33的屋檐,使得整个帐篷更加美观。
可以理解的是,外帐102位于窗侧壁311的部分,外帐102的其中一个多边形角位于相邻两个窗侧壁311的连接处。外帐102固定时,外帐102的其中一个多边形角,通过卡扣件等结构固定在两个窗侧壁311的连接处;或者,利用风绳83拉紧固定,风绳83的拉紧方向沿两个窗侧壁311的连接缝隙延伸的方向,使得外帐102在拉紧时左右受力大小大致相同,既能提高外帐102的使用寿命,又能使得外帐102固定后更板正。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图21所示,壁3包括窗帘312,窗帘312具有宽边和长边的四边形。在展开时,窗帘312的一个宽边与窗侧壁311的上端相连,窗帘312的另一个宽边与窗侧壁311的下端相连。具体地,窗帘312的上端的宽边与窗侧壁311和顶壁32的连接处相连,或者,窗帘312与窗侧壁311和顶壁32的连接处附近的窗侧壁311相连;窗帘312的下端宽边的一个角与窗侧壁311与门壁33相连处相连,或者窗帘312的下端的一个角与窗侧壁311与门壁33相连处附近的窗侧壁311相连;窗帘312的下端宽边的另一个角与两个窗侧壁311相连处,或者窗帘312的下端宽边的另一个角与两个窗侧壁311相连处附近相连。
窗帘312的上端与窗侧壁311固定连接,可以采用之间一体缝制,也可以采用可拆卸的固定方式,如魔术贴、挂钩、子母扣、拉链等。窗帘312的下端通过纽扣84和纽扣环841相固定,纽扣84也可以通过弹性绳于窗帘312相连,使得在连接时具有一定的余量,提升了用户安装的便捷性。当然,窗帘312的下端和两个侧端都可以采用魔术贴等其他的可拆卸的方式安装。
窗帘312用于遮盖窗侧壁311上的窗口,减小了斜阳,风吹,下雨时进入内帐101内部的可能性,进一步保护内帐101,且窗帘312能够一定程度的保温。窗帘312最小面积要大约窗口大小,保证能够全面覆盖窗口,本申请中,窗帘312的面积约为一个窗侧壁311的0.5倍到1.3倍之间。
窗帘312可以向上折叠,将窗帘312固定至窗帘312上端的固定处,可以用纽扣84和纽扣环841环绕窗帘312固定。
显然,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第一”、“第二”等描述,是用于区分不同的结构、设备、部件等,不代表先后顺序,也不限定“第一”和“第二”是不同的类型。“包括”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括但不限定于”。“大致”“大体”是指在可接收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固定连接也可以是一体成型;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本文中的“垂直”应当理解在工艺误差范围内,或者垂直处的夹角的取值范围为80°至100°,“平行”应当理解在工艺误差范围内,具有10°左右的工艺误差。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申请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申请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申请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具有多形态的帐篷,包括内帐和外帐,所述外帐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内帐的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帐支撑所述外帐的中部,所述内帐与所述外帐可拆卸连接,所述外帐与所述内帐之间至少具有两种形态的组合方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帐包括侧壁和顶壁,所述侧壁和所述顶壁的连接处与所述外帐相连,所述顶壁全部位于所述外帐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帐具有展开状态,所述内帐向所述外帐上的投影全部位于所述外帐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帐的边缘部的高度至少部分等于或大于所述侧壁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包括窗侧壁和门壁,位于所述窗侧壁前方的所述外帐边缘的高度低于位于所述门壁前方的所述外帐边缘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帐篷至少有两个,相邻所述帐篷的所述外帐可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帐篷,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帐篷的所述门壁相对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帐篷,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外帐通过卡扣、磁吸、子母扣或者魔术贴的方式之一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帐具有包裹状态,所述外帐完全包裹顶壁,所述外帐至少部分包裹侧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帐包括外帐开口,所述侧壁包括门壁,所述外帐开口与所述门壁相对设置。
CN202223452621.2U 2022-12-20 2022-12-20 一种具有多形态的帐篷 Active CN2193273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52621.2U CN219327381U (zh) 2022-12-20 2022-12-20 一种具有多形态的帐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52621.2U CN219327381U (zh) 2022-12-20 2022-12-20 一种具有多形态的帐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27381U true CN219327381U (zh) 2023-07-11

Family

ID=870665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52621.2U Active CN219327381U (zh) 2022-12-20 2022-12-20 一种具有多形态的帐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273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109281A (en) Sunshade device
CA2152900C (en) Self-erecting portable fabric structure
US7252106B2 (en) Shade apparatus
US4766919A (en) Umbrella with means for connecting to like umbrellas and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temporary shelter
US7614415B1 (en) Collapsible structure with integrated sleeve junction
CN110612375B (zh) 用于一键式帐篷的帐篷盖
CN219327381U (zh) 一种具有多形态的帐篷
KR20130002273U (ko) 공간 활용이 우수한 원터치식 티피 텐트
AU2001286150B2 (en) Collapsible tent
CN219491899U (zh) 一种具有外帐的帐篷
KR200415842Y1 (ko) 설치가 용이한 천막 겸용 텐트
AU2001286150A1 (en) Collapsible tent
CN219569759U (zh) 一种具有包裹式外帐的帐篷
CN209924571U (zh) 一种车载遮阳帐篷
CN109138584B (zh) 一种户外登山活动专用防风帐篷
KR101061823B1 (ko) 조립식 천막
CN219491902U (zh) 一种具有展开式外帐的帐篷
KR20200081118A (ko) 타프 설치식 텐트
US20140014151A1 (en) Weather dome
KR0131336Y1 (ko) 텐트용 푸라이
CN213115781U (zh) 一种具有保温效果的拼接式帐篷
CN219826390U (zh) 一种组合式帐篷
CN216840934U (zh) 一种新型帐篷
KR101929707B1 (ko) 텐트용 연결 장치
KR200210598Y1 (ko) 파라솔을 이용한 그늘막 겸용 텐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