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26170U - 垃圾容器压合件和垃圾容器 - Google Patents

垃圾容器压合件和垃圾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26170U
CN219326170U CN202320412667.7U CN202320412667U CN219326170U CN 219326170 U CN219326170 U CN 219326170U CN 202320412667 U CN202320412667 U CN 202320412667U CN 219326170 U CN219326170 U CN 2193261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pressing
garbage
container
garbage conta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1266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常海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Jishuang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Jishuang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Jishuang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Jishuang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1266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261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261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261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10Waste collection, transportation, transfer or storage, e.g. segregated refuse collecting, electric or hybrid propulsion

Landscapes

  • Refuse Recepta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垃圾容器压合件和垃圾容器,该垃圾容器压合件用于与垃圾容器相扣合并抵压设于垃圾容器外壁的垃圾袋,垃圾容器压合件包括扣合结构和抵压结构,扣合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板和第二板,第一板和第二板具有相连接的连接端以及远离连接端的自由端;以通过挤压第一板和第二板从而减小自由端的距离而安装进垃圾容器,并通过自由端的回弹与垃圾容器扣合,抵压结构用于抵压垃圾容器外壁的垃圾袋。本实用新型旨在通过该垃圾容器压合件与垃圾容器的扣合,并实现对多层叠套垃圾袋的抵压,有效的方便了用户的日常操作,提高对多层叠套垃圾袋使用的便捷性。

Description

垃圾容器压合件和垃圾容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收纳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垃圾容器压合件以及应用该垃圾容器压合件的垃圾容器。
背景技术
在日常家居生活中,垃圾桶无疑是使用频率较高的日用品之一,用户通常会一次性将多个垃圾袋放置于垃圾桶中,以便于在垃圾桶中具有较多垃圾时,可直接将位于最上层的垃圾袋提起扔掉即可,免去了频繁在垃圾桶中套设垃圾袋的烦恼。
对于设置有压圈或桶盖的垃圾桶,每次当用户清理垃圾时,需将垃圾桶盖或压圈拿起,待清理完后再放回,降低了使用多层叠套垃圾袋的便捷性,也不便于用户的日常操作,同时,也存在用户提起最上层的垃圾袋会带动下层邻近的垃圾袋一起离开垃圾桶,仍需用户操作以将下层的多个垃圾袋放回垃圾桶内,使得扔垃圾成为了一件较为繁琐的事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垃圾容器压合件和垃圾容器,旨在通过该垃圾容器压合件与垃圾容器的扣合,并实现对多层叠套垃圾袋的抵压,无需在清理垃圾袋时每次都取下压合件,有效的方便了用户的日常操作,提高对多层叠套垃圾袋使用的便捷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一种垃圾容器压合件,用于与垃圾容器安装孔相扣合并抵压设于所述垃圾容器外壁的垃圾袋,所述垃圾容器压合件包括:
扣合结构,所述扣合结构用于与所述垃圾容器的安装孔相扣合;和
抵压结构,所述抵压结构连接于所述扣合结构,用于抵压所述垃圾容器外壁的垃圾袋。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扣合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具有相连接的连接端以及远离所述连接端的自由端;以通过挤压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从而减小所述自由端的距离而安装进所述垃圾容器,并通过所述自由端的回弹与所述垃圾容器扣合。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和/或所述第二板的所述自由端设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用于与所述垃圾容器配合以限位固定所述垃圾容器压合件;
其中,所述卡接部背向由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组成的空间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和/或所述第二板还设有挡板,在所述垃圾容器压合件扣接在所述垃圾容器上时,所述挡板位于所述垃圾容器外侧;所述挡板用于限位固定所述垃圾容器压合件;
其中,所述挡板背向由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组成的空间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卡接部位于所述第一板上,所述挡板位于所述第二板上;其中,所述第一板相比所述第二板更为邻近所述抵压结构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卡接部面向所述连接端一侧具有卡接面,所述卡接面与所述第一板和/或所述第二板接触的一侧为基底,所述卡接面由所述基底向所述自由端倾斜或部分倾斜。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抵压结构远离所述扣合结构的一端设有一个或多个抵压部,所述抵压结构还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抵压部和所述扣合结构,所述抵压部设于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扣合结构的一端,所述连接部呈弧形或直线形,所述连接部为杆状或绳状;
所述抵压部面向所述垃圾容器外壁的一侧设有凸起,所述凸起用于抵压所述垃圾容器外壁的垃圾袋。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所在平面和所述第二板所在平面的距离,随着所述连接端向所述自由端延伸而增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为弹性连接;
且/或,所述第一板和/或所述第二板为弹性可恢复板。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配合形成有开放的空腔;
或者,
所述扣合结构还设有加强块,所述加强块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端,另一端向所述自由端延伸,所述加强块与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间隔相对设置,且所述加强块侧壁与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均有空隙。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卡接部两侧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一板和/或所述第二板的卸力槽,所述卸力槽向所述连接端方向延伸。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扣合结构还设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连接于所述第一板或所述第二板或所述连接端,以在所述垃圾容器压合件扣入所述垃圾容器时封闭所述空腔,形成密封空间。
本实用新型还一种垃圾容器,所述垃圾容器包括:
容器主体,所述容器主体周缘开设有安装孔;和
如上述所述的垃圾容器压合件,所述垃圾容器压合件的扣合结构安装于所述安装孔,所述垃圾容器压合件的抵压结构抵压所述容器主体外壁的垃圾袋。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垃圾容器压合件包括扣合结构和抵压结构,扣合结构用于与垃圾容器相扣合,在一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扣合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板和第二板,并且第一板和第二板之间具有相连接的连接端以及远离连接端的自由端,使得可通过挤压第一板和第二板,减小两板自由端之间的距离,从而使第一板和第二板做相互靠近或远离的运动,以实现垃圾容器压合件与垃圾容器的扣合,方便用户使用;同时,抵压结构用于抵压垃圾容器外壁的垃圾袋,当扣合结构与垃圾容器的扣合安装后,抵压结构可抵压垃圾容器的外壁,以对垃圾容器外壁套设的多层垃圾袋进行抵压,使得用户在清理垃圾时可直接提出上层的垃圾袋,无需拿下垃圾容器压合件,有效的方便了用户的日常操作,提升了该类垃圾容器的使用便捷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垃圾容器压合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垃圾容器压合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垃圾容器压合件与垃圾容器的安装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垃圾容器压合件与垃圾容器的另一安装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中垃圾容器压合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SMS_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同时,全文中出现的“和/或”或“且/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日常家居生活中,垃圾桶无疑是使用频率较高的日用品之一,用户通常会一次性将多个垃圾袋放置于垃圾桶中,以便于在垃圾桶中具有较多垃圾时,可直接将位于最上层的垃圾袋提起扔掉即可,免去了频繁在垃圾桶中套设垃圾袋的烦恼。
对于设置有压圈或桶盖的垃圾桶,每次当用户清理垃圾时,需将垃圾桶盖或压圈拿起,待清理完后再放回,降低了使用多层叠套垃圾袋的便捷性,也不便于用户的日常操作,同时,也存在用户提起最上层的垃圾袋会带动下层邻近的垃圾袋一起离开垃圾桶,仍需用户操作以将下层的多个垃圾袋放回垃圾桶内,使得扔垃圾成为了一件较为繁琐的事情。
基于上述构思和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垃圾容器压合件100,该垃圾容器压合件100主要应用于带有多层叠套垃圾袋的垃圾容器上,多层叠套的垃圾袋在套设于垃圾容器后,多余的部分翻折挂设于垃圾容器顶部开口周缘;该垃圾容器压合件100包括有相连接扣合结构1和抵压结构2,扣合结构1可与侧壁带有安装孔的垃圾容器相扣合,并使与扣合结构1相连接的抵压结构2抵接到垃圾容器的侧壁,以实现对挂设的多层叠套垃圾袋的抵压,保证用户在提取出位于上层的垃圾袋时,抵压结构2仍能紧密抵压下层的垃圾袋,避免将下层的垃圾袋一同提出;同时,区别于传统的带有压圈或桶盖的垃圾容器,该垃圾容器压合件100可避免用户在清理垃圾前后取放压圈或桶盖,有效提高用户操作的便捷性。
请结合参照图1至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垃圾容器压合件100用于与垃圾容器相扣合并抵压设于垃圾容器外壁的垃圾袋,垃圾容器压合件100包括扣合结构1和抵压结构2,扣合结构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板11和第二板12,第一板11和第二板12具有相连接的连接端1a以及远离连接端1a的自由端1b;以通过挤压第一板11和第二板12从而减小自由端1b的距离而安装进垃圾容器,并通过自由端1b的回弹与垃圾容器扣合,抵压结构2用于抵压垃圾容器外壁的垃圾袋。
在本实施例中,垃圾容器压合件100包括相连接的扣合结构1和抵压结构2,扣合结构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板11和第二板12,并且第一板11和第二板12呈 平行或角度连接,第一板11和第二板12相连接的一端为连接端1a,并且远离连接端1a的一端为可以自由活动的自由端1b,使得扣合结构1可通过第一板11、第二板12与垃圾容器相扣合,具体来说,垃圾容器邻近顶部周缘开设有安装孔,第一板11和第二板12可插入安装孔中,以实现与垃圾容器的扣合。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板11和第二板12中至少之一具有一定的弹性,用户通过按压或挤压第一板11和第二板12,此时第一板11和第二板12之间做相互靠近的运动,使得第一板11和第二板12自由端1b受到压缩后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从而能够扣合进入垃圾容器的安装孔中,并且当扣合结构1进入安装孔后,用户释放对第一板11和第二板12的力,使得第一板11和第二板12的自由端1b回弹,以抵接安装孔的侧壁,实现与垃圾容器的扣合。
此外,除了考虑第一板11和第二板12至少之一具有一定弹性的方案,还可以考虑第一板11和第二板12的连接端1a是弹性的,这样也可以通过挤压第一板11与第二板12,缩小第一板11自由端和第二板12自由端的距离,从而能够扣合进入垃圾容器的安装孔中,并且当扣合结构1进入安装孔后,用户释放对第一板11和第二板12的力,使得第一板11和第二板12的自由端1b回弹,以抵接安装孔的侧壁,实现与垃圾容器的扣合。
在本实施例中,抵压结构2用于抵压垃圾容器的外壁,以对垃圾容器外壁套设的多层垃圾袋进行抵压。可以理解的是,抵压结构2可单独连接于第一板11或第二板12上,当抵压结构2设有多个时,也可分别连接于第一板11和第二板12上;并且,第一板11和第二板12之间可沿水平方向插入垃圾容器的安装孔中,也可沿竖直方向插入垃圾容器的安装孔中,因此抵压结构2可设于第一板11和/或第二板12的边缘处或平面上,在此不做限定。该垃圾容器压合件100抵压垃圾容器外壁,并实现对套设于垃圾容器外壁的多层叠套垃圾袋的抵压,使得用户在提取出位于上层的垃圾袋时,无需取放传统垃圾容器中的套圈或压盖,并避免将处于下层的垃圾袋一并提出。
在一实施例中,抵压结构2设有多个;多个抵压结构2间隔连接于扣合结构1,并呈平行设置;或,多个抵压结构2间隔连接于扣合结构1,且至少两个抵压结构2的延伸方向呈夹角设置;或,多个抵压结构2连接于扣合结构1,至少两个抵压结构2邻近扣合结构1的一端相连接,使至少两个抵压结构2呈夹角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抵压结构2设有1个。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至图5所示,抵压结构2设有多个,每一抵压结构2上设有一个抵压部21,多个抵压结构2上的多个抵压部21形成有抵压区域;多个抵压结构2连接于扣合结构1上,多个抵压结构2间隔连接于扣合结构1上,并呈平行设置,也即多个抵压部21呈平行设置,并形成线状的抵压区域;或者多个抵压结构2中的至少两个呈夹角设置,或多个抵压结构2之间均呈夹角设置;或者多个抵压结构2邻近扣合结构1的一端均相连接,并至少两个抵压结构2呈夹角设置,也即抵压区域为扇形。在另一实施例中,多个抵压结构2可沿弧形设置,也即所形成的抵压区域为曲面。多个抵压结构2的设置,可以增加与垃圾容器侧壁的接触面积,以增强对套设于垃圾容器侧壁的多层垃圾袋的抵压效果,并且可根据垃圾容器的外形结构的不同可以设置不同排列结构的多个抵压结构2。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板和/或第二板的自由端设有卡接部,卡接部用于与垃圾容器配合以限位固定垃圾容器压合件;其中,卡接部背向由第一板与第二板组成的空间设置。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至图5所示,自由端1b处设有用于与垃圾容器卡接的卡接部14,在第一板11和第二板12伸入垃圾容器的安装孔后,用户释放外力,带有卡接部14的自由端1b回弹,使得卡接部14一侧表面能够抵接于垃圾容器的内壁,卡接部14的设置,可以使该垃圾容器压合件100与垃圾容器的扣合更加紧密,并能防止该垃圾容器压合件100与垃圾容器脱离;并且卡接部14可以单独设置于第一板11或第二板12,也可以同时设置于第一板11和第二板12上,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卡接部14在第一板11和/或第二板12的自由端1b边缘延伸设置,其中,面向所述连接端1a一侧为卡接面141,所述卡接面141与所述第一板11和/或所述第二板12接触的一侧为基底,所述卡接面141由所述基底向所述自由端1b倾斜或部分倾斜。由此使得可接部14的顶端更早地进入垃圾容器的安装孔,进而使得整个垃圾容器压合件100更容易插入垃圾容器的安装孔中,且在取出垃圾容器压合件100的时候,也由于倾斜或部分倾斜设置,也更为容易取出该垃圾容器压合件100。
卡接部14沿第一板11和/或第二板12的边缘延伸,卡接部14从远离第一板11和/或第二板12一侧到第一板11和/或第二板12呈截面逐渐增大,或者,先逐渐增大再保持不变,其面向垃圾容器的一侧呈斜面或弧面,便于该卡接部14沿安装孔的孔壁顺畅伸入安装孔中。
垃圾容器压合件卡接部14连接第一板11和/或第二板12的一端为基底,相对的另一端为顶部垃圾容器压合件。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板11和/或第二板12还设有挡板15,在垃圾容器压合件100扣接在垃圾容器上时,挡板15位于垃圾容器外侧;挡板15用于限位固定垃圾容器压合件100,其中,所述挡板15背向由所述第一板11与所述第二板12组成的空间设置,当所示第一板11和第二板12配合形成空腔13时,挡板15背向空腔13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及图5所示,第一板11和第二板12之间形成的空腔13,也能够使第一板11和第二板12在弹性变化的过程中,实现空腔13容积的变化,从而能够顺利伸入垃圾容器的安装孔中,便于用户将垃圾容器压合件100插入垃圾容器中,方便了用户的日常操作。该挡板15设于自由端1b和连接端1a之间,当卡接部14伸入安装孔中并抵接于容器内壁后,在抵压结构2与垃圾容器外壁抵压之外,还通过挡板15抵接垃圾容器外壁;垃圾容器压合件并且,挡板15还能够防止垃圾容器压合件100旋转,对垃圾容器压合件100起定位和导向的作用。
在一实施例中,卡接部14位于第一板11上,挡板15位于第二板12上;其中,第一板11相比第二板12更为邻近抵压结构2设置(具体可参见图1)。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具体实施例中,界定第一板11为更靠近抵压结构2一侧的板,并且卡接部14设于第一板11背向空腔13的一侧,挡板15设于第二板12背向空腔13的一侧,通过垃圾容器压合件100两端设置的卡接部14和挡板15,使得垃圾容器压合件100与垃圾容器扣合时,能够对垃圾容器压合件100的位置进行精准定位,避免伸入太长,造成对垃圾袋的损坏或者抵压结构2无法正常发挥作用;或伸入太短而造成抵压效果较小,无法有效固定垃圾袋。并且,卡接部14和挡板15可以相互配合,避免垃圾容器压合件100发生旋转,如图1所示,抵压结构2由于抵压垃圾袋,会与垃圾桶发生相互作用力,从而导致垃圾容器压合件100发生旋转,在这种情况下,卡接部14和挡板15可配合避免旋转发生。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图2及图5所示,卡接面141从与第一板11和/或第二板12接触的一侧向远离第一板11和/或第二板12一端延伸,并且在延伸的过程中,卡接面141向自由端1b一侧倾斜或部分倾斜,如此设置,可以使得垃圾容器压合件100与垃圾容器卡接时,能够使卡接部14更加顺利的进入安装孔,并且在自由端1b回弹之后,卡接面141在满足与安装孔卡接强度的基础上,也能更加顺利的实现垃圾容器压合件100的取下,方便用户使用。
在一实施例中,抵压结构2远离扣合结构1的一端设有一个或多个抵压部21,抵压结构2还设有连接部22,连接部22连接抵压部21和扣合结构1,抵压部21设于连接部22远离扣合结构1的一端,连接部22呈弧形或直线形;抵压部21面向垃圾容器外壁的一侧设有凸起,凸起用于抵压垃圾容器外壁的垃圾袋。
可以理解的是,一个或多个抵压部21设于连接部22远离扣合结构1的一端,且当该垃圾容器压合件100扣合于垃圾容器时,该抵压部21总朝向垃圾容器顶部开口的一侧,多个抵压部21的设置可以进一步增加该抵压结构2与垃圾容器侧壁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强对多层垃圾袋的抵压效果。连接部22用于连接抵压部21和扣合结构1。
在本实施例中,凸起用于抵压垃圾容器外壁。可以理解的是,抵压部21设有底板,底板连接于连接部22,凸起设于底板面向垃圾容器外壁的一侧,并向垃圾容器外壁一侧延伸,抵压部21面向垃圾容器的外壁一侧设有凸起,该凸起用于抵压垃圾容器的外壁,进而实现对套设于垃圾容器外壁的多层垃圾袋的抵压,该凸起面向垃圾容器外壁的一侧表面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曲面或球面,在此不做限定;同时该凸起的截面可以是矩形、圆形或其他形状,在此不做限定。凸起的设置,可以增强对垃圾容器以及其上的多层垃圾袋的抵压效果,避免在提取上层垃圾袋时将位于下层的垃圾袋一同带出;优选地,凸起选用曲面或球面,或对具有平面表面的凸起进行倒角,以避免尖锐的凸起对垃圾袋造成划伤。
可选地,抵压部21截面面积从面向垃圾容器外壁的一侧到远离垃圾容器外壁的一侧呈缩小变化。可以理解的是,抵压部21从底板向凸起面向垃圾容器外壁的一侧呈截面缩小变化,使得该抵压部21结构轻便,成型工艺简单,便于制造,同时减小了与垃圾容器侧壁的接触面积,有效的增大了抵压的压强,进一步提升抵压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板11所在平面和第二板12所在平面的距离,随着连接端1a向自由端1b延伸而增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板11所在平面和第二板12所在平面的距离,随着从连接端1a向自由端1b延伸,而逐渐增大,也即第一板11最大截面所在平面与第二板12最大截面所在平面呈夹角设置。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板11和第二板12之间页可呈平行状态设置。可以通过调节第一板11和第二板12之间的夹角,从而调节用户在使用该垃圾容器压合件100时需使用的外力大小,并且也能够适应不同规格和尺寸的垃圾容器,增强了该垃圾容器压合件100的通用性和适用性,提高了日常使用的便捷性。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板11与第二板12为弹性连接;可选地,第一板11和/或第二板12为弹性可恢复板。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板11和第二板12可以是由弹性件相弹性连接,如扭力弹簧、板状弹簧及压缩弹簧等其他具有弹性的部件;也可以是通过第一板11和/或第二板12本身具有的弹性力学性能而实现弹性连接;还可以是第一板11与第二板12一端连接,另一端呈与空腔13相连通的开放结构,而实现第一板11向第二板12靠近或远离的运动,从而实现第一板11和第二板12的弹性连接,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板和第二板配合形成有开放的空腔;扣合结构1还设有加强块1e,加强块1e一端连接于连接端1a,另一端向自由端1b延伸,加强块1e与第一板11和第二板12间隔相对设置(即理解为设于空腔中),且加强块1e侧壁与第一板11和第二板12间的距离从连接端1a到自由端1b逐渐增大。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2至图4所示,该加强块1e设于空腔13中,连接于连接端1a面向空腔13的一侧,并向自由端1b延伸,使得加强块1e和第一板11和第二板12之间形成有间隙,并且该间隙随着加强块1e从连接端1a到自由端1b延伸而逐渐增大,以便于用户在使用该垃圾容器压合件100的同时,第一板11和第二板12在做相互靠近运动的同时,加强块1e不会对第一板11和第二板12产生运动干涉;同时,加强块1e的设置,将用户对第一板11和第二板12的夹紧力,通过连接端1a向加强块1e分散一部分,增强了连接端1a处的结构强度,从而有效的增强了该垃圾容器压合件100的结构强度垃圾容器压合件。
在一实施例中,在卡接部14两侧开设有贯穿第一板11和/或第二板12的卸力槽1c,卸力槽1c向连接端1a方向延伸。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所示,卡接部14的两侧,设有沿自由端1b到连接端1a延伸的卸力槽1c,且该卸力槽1c连通空腔13,并且贯穿第一板11或第二板12;卸力槽1c的设置,可以进一步减小用户在按压扣合结构1时所需要的外力,并且使得按压的过程更为柔和和平缓,为用户提供更为舒适的操作体验。
在一实施例中,扣合结构1还设有密封板1d,密封板1d连接于第一板11或第二板12或连接端1a,以在垃圾容器压合件100扣入垃圾容器时封闭空腔13,形成密封空间。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5所示,该扣合结构1还设有密封板1d,该密封板1d设于空腔13的周围,以对空腔13进行密封,使垃圾容器压合件100与垃圾容器扣合后,空腔13与垃圾容器内的垃圾袋形成有较为密封的密封空间,也即空腔13与垃圾袋以及垃圾容器内壁之间形成有较为密闭的空间,因该空间具有一定的密封性,因此其能利用气压使得垃圾袋与垃圾容器内壁紧密贴合垃圾容器内壁,有效的提高了位于内层或下层的垃圾袋与垃圾容器的贴合力,方便用户提取位于上层的垃圾袋,避免下层垃圾袋被提起。
同时,该密封板1d可以连接于第一板11或第二板12,也可以连接于连接端1a处,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抵压结构2还设有握持部,握持部连接第一板11和第二板12,握持部用于握持和按压垃圾容器压合件100。
可以理解的是,该抵压结构2还设有便于用户使用的握持部,该握持部连接于第一板11和第二板12,握持部可以是第一板11和第二板12向远离垃圾容器侧壁一侧的延伸部分,也可以是单独设置便于用户握持和使用该扣合结构1的结构或部件;如此设置,可以减小用户在使用该垃圾容器压合件100时所使用的力,便于用户按压扣合结构1,以使该垃圾容器压合件100与垃圾容器扣合,有效的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在一实施例中,抵压结构2还设有第一磁性件;其中,垃圾容器压合件100扣合于垃圾容器,第一磁性件和垃圾容器设有的第二磁性件相互吸合,以对垃圾袋进行抵压。可以理解的是,垃圾容器对应第一磁性件还设有第二磁性件,使得垃圾容器压合件100扣合于垃圾容器时,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相互磁吸,以实现抵压结构2与垃圾容器侧壁的紧密贴合,并能将套设于垃圾容器侧壁的垃圾袋抵紧,避免用户提取上层垃圾袋时将邻近的下层垃圾袋带走。当采用磁作用来抵压垃圾袋的时候,抵压结构2的连接部22可以不是杆状结构,而可以是绳条。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垃圾容器,该垃圾容器包括容器主体和上述的垃圾容器压合件100,容器主体周缘开设有安装孔,垃圾容器压合件100的扣合结构1安装于安装孔,垃圾容器压合件100的抵压结构2抵压容器主体外壁,并抵压套设于容器主体外壁的垃圾袋。该垃圾容器压合件100的具体结构参照前述实施例,由于本垃圾容器采用了前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前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垃圾容器压合件,用于与垃圾容器的安装孔相扣合并抵压设于所述垃圾容器外壁的垃圾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容器压合件包括:
扣合结构,所述扣合结构用于与所述垃圾容器的安装孔相扣合;和
抵压结构,所述抵压结构连接于所述扣合结构,用于抵压所述垃圾容器外壁的垃圾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容器压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具有相连接的连接端以及远离所述连接端的自由端;以通过挤压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从而减小所述自由端的距离而安装进所述垃圾容器,并通过所述自由端的回弹与所述垃圾容器扣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垃圾容器压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和/或所述第二板的所述自由端设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用于与所述垃圾容器配合以限位固定所述垃圾容器压合件;
其中,所述卡接部背向由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组成的空间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垃圾容器压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和/或所述第二板还设有挡板,在所述垃圾容器压合件扣接在所述垃圾容器上时,所述挡板位于所述垃圾容器外侧;所述挡板用于限位固定所述垃圾容器压合件;
其中,所述挡板背向由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组成的空间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垃圾容器压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位于所述第一板上,所述挡板位于所述第二板上;其中,所述第一板相比所述第二板更为邻近所述抵压结构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垃圾容器压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面向所述连接端一侧具有卡接面,所述卡接面与所述第一板和/或所述第二板接触的一侧为基底,所述卡接面由所述基底向所述自由端倾斜或部分倾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容器压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抵压结构远离所述扣合结构的一端设有一个或多个抵压部,所述抵压结构还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抵压部和所述扣合结构,所述抵压部设于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扣合结构的一端,所述连接部为杆状或绳状;
和/或,所述抵压部面向所述垃圾容器外壁的一侧设有凸起,所述凸起用于抵压所述垃圾容器外壁的垃圾袋。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垃圾容器压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所在平面和所述第二板所在平面的距离,随着所述连接端向所述自由端延伸而增大。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垃圾容器压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为弹性连接;
且/或,所述第一板和/或所述第二板为弹性可恢复板。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垃圾容器压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配合形成有开放的空腔;
或者,
所述扣合结构还设有加强块,所述加强块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端,另一端向所述自由端延伸,所述加强块与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间隔相对设置,且所述加强块侧壁与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均有空隙。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垃圾容器压合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卡接部两侧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一板和/或所述第二板的卸力槽,所述卸力槽向所述连接端方向延伸。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垃圾容器压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结构还设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连接于所述第一板或所述第二板或所述连接端,以在所述垃圾容器压合件扣入所述垃圾容器时封闭所述空腔,形成密封空间。
13.一种垃圾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容器包括:
容器主体,所述容器主体周缘开设有安装孔;和
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垃圾容器压合件,所述垃圾容器压合件的扣合结构安装于所述安装孔,所述垃圾容器压合件的抵压结构抵压所述容器主体外壁的垃圾袋。
CN202320412667.7U 2023-02-24 2023-02-24 垃圾容器压合件和垃圾容器 Active CN2193261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12667.7U CN219326170U (zh) 2023-02-24 2023-02-24 垃圾容器压合件和垃圾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12667.7U CN219326170U (zh) 2023-02-24 2023-02-24 垃圾容器压合件和垃圾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26170U true CN219326170U (zh) 2023-07-11

Family

ID=870668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12667.7U Active CN219326170U (zh) 2023-02-24 2023-02-24 垃圾容器压合件和垃圾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261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H0426355Y2 (zh)
US7793899B2 (en) Structure for a suction device
KR20080021583A (ko) 다용도 흡착판
JP2001208035A (ja) カバー式吸盤
CN219326170U (zh) 垃圾容器压合件和垃圾容器
KR101839734B1 (ko) 메모홀더
US6209170B1 (en) Door knob bumper and retainer
EP1741376A3 (en) Vacuum cleaner providing filter-absence detection
CN212028303U (zh) 一种按压式真空吸盘
CN212360465U (zh) 一种塑料吸盘
CN109516038A (zh) 一种减少与臭气接触的垃圾桶
CN219383663U (zh) 垃圾容器压合件和垃圾容器
CN209853032U (zh) 一种提手式垃圾桶
CN209702082U (zh) 一种牢固吸盘
CN220307506U (zh) 一种磁吸固定盖机构
JP3621557B2 (ja) 合成樹脂製容器
CN217013863U (zh) 用于清洁装置的污物箱和清洁装置
CN214650889U (zh) 多功能卡接件及垃圾桶
CN216965709U (zh) 一种吸尘设备用支架及吸尘设备
CN214826120U (zh) 一种可固定垃圾袋的垃圾桶
JP4613936B2 (ja) 箸箱
CN214428423U (zh) 一种磁铁条的结构
CN217244074U (zh) 一种吸尘器的分离桶结构及吸尘器
CN220024890U (zh) 尘袋组件及集尘设备
CN215438058U (zh) 一种垃圾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