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18275U - 光学系统及具有该光学系统的车灯 - Google Patents

光学系统及具有该光学系统的车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18275U
CN219318275U CN202320552151.2U CN202320552151U CN219318275U CN 219318275 U CN219318275 U CN 219318275U CN 202320552151 U CN202320552151 U CN 202320552151U CN 219318275 U CN219318275 U CN 2193182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thick
optical system
optical
em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5215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庆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lai Automobile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lai Automobile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lai Automobile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lai Automobile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55215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182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182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182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光学系统及具有该光学系统的车灯,旨在解决现有的光学系统重量大及生产成本高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光学系统包括厚壁件、光学附加件和发光件,所述光学附加件设置于所述厚壁件与所述发光件之间,所述光学附加件设置成能够均匀分散所述发光件发出的光、并允许均匀分散后的光透过其到达所述厚壁件。本实用新型的光学系统通过在厚壁件和发光件之间设置具有匀光功能的光学附加件减小了光学系统重量的同时也降低了光学系统的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光学系统及具有该光学系统的车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照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学系统及具有该光学系统的车灯。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灯具行业的发展迅速,车灯造型越来越复杂,为了提高灯具的美观和艺术性,行业内均尝试不同的光源形式,以满足不同定位车型对车灯感官质量,技术含量和成本等需求。
目前,以厚壁件为主的光学系统占据了大多数的高端车型车灯的市场,但为了满足车灯的照射距离和可视角度等车辆配光的要求,通常需要在厚壁件的造型面上做光学花纹来实现,进而增加了车灯的设计难度和生产成本。并且,传统的厚壁件光学系统为了提高车灯的亮度,通常需要在厚壁件上设置聚光器或者在厚壁件上设置聚光结构,不过这样通常会大大增加车灯的重量。如果将上述传统的厚壁件光学系统应用到新能源汽车上,不仅会增加整车成本,还会由于车灯的重量的增加间接的对车辆的续航存在着影响。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解决现有技术中传统的厚壁件光学系统的设置会导致车灯重量和成本增加、进而影响车辆续航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学系统,所述光学系统包括厚壁件、光学附加件和发光件,所述光学附加件设置于所述厚壁件与所述发光件之间,所述光学附加件设置成能够均匀分散所述发光件发出的光、并允许均匀分散后的光透过其到达所述厚壁件。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通过在厚壁件与发光件之间增设具有匀光功能、且能够允许光透过的光学附加件,这样从发光件发出的较为集中的光能够被光学附加件均匀的分散、并传导给厚壁件,通过光学附加件对发光件发出的光进行分散,这样也就能够增加射入到厚壁件的入射光的入射角度,那么在厚壁件的入光面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数量更少的发光件来对厚壁件的入光面进行全面的照射,进而能够有效减少发光件的数量。通过上述设置方式,无需在厚壁件上设置聚光器就能够均匀、且充分地将发光件发出的光传导至厚壁件处,与传统的设置聚光器的厚壁件光学系统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光学系统能够在确保光传导效果的基础上,有效地减小厚壁件的重量、减少发光件的数量,从而也就能够减小应用本实用新型的光学系统的车灯的重量。此外,光学附加件的成本通常较聚光器的成本低,这样也就能够降低光学系统的生产成本,进而降低应用本实用新型的光学系统的车灯的生产成本。
在上述光学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光学附加件与所述厚壁件彼此连接。
通过上述设置方式,能够将到达光学附加件的光更加充分地传导至厚壁件,不会发生因外溢导致光传导效率的降低。
在上述光学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光学附加件包括透光基材和微结构膜,所述透光基材与所述厚壁件连接,所述微结构膜设置于所述透光基材。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光学附加件包括透光基材和微结构膜,微结构膜通常具有多种扩散角度,能够很好地将照射至其表面的光扩散开来,具有很好的匀光功能。并且,微结构膜通常较薄,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透光基材上设置微结构膜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光学附加件的厚度,进而减小整个光学系统的重量。
在上述光学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微结构膜设置于所述透光基材朝向所述发光件的侧面。
在上述光学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透光基材包括连接部以及由所述连接部朝向所述发光件延伸的突出部,所述微结构膜至少设置于所述突出部朝向所述发光件的侧面,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安装结构,所述透光基材通过所述安装结构与所述厚壁件连接。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将透光基材设置成包括连接部以及由连接部朝向发光件延伸的突出部、并且至少在突出部朝向发光件的侧面设置微结构膜,这样也就能够减小发光件与微结构膜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发光件发出的光能够更多、更加充分地从各个角度射入微结构膜中,经微结构膜扩散之后再经由透光基材照射至厚壁件,这样也就能够提高光学附加件对光的匀光效果和传导效率,进而提高应用该光学系统灯具的光效。
在上述光学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突出部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段、第二段以及第三段,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三段分别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段朝向所述发光件的表面设置为平面。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通过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构成的突出部,这样形成的突出部的朝向厚壁件的一侧与厚壁件之间也就是不接触的,与透光基材朝向厚壁件的一侧全部与厚壁件接触的设置相比,能够有效减小光学附加件的重量,进而也就减小了光学系统的重量。同时,突出部的设置能够减小突出部的表面与发光件距离,这样光学附加件也就能够更加充分地承接发光件发出来的光、并将其分散、传导至厚壁件,提高其均光效果和传导效率的同时还能够减小光学附加件的重量。
在上述光学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透光基材通过所述安装结构以螺接的方式与所述厚壁件连接。
在上述光学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透光基材与所述微结构膜一体成型;并且/或者所述透光基材由亚克力或普通玻璃制成。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将微结构膜与透光基材设置成一体型的方式,这样微结构膜与透光基材之间也就没有其他物质,从而也就能够减小光在由微结构膜向透光基材传导或由透光基材向微结构膜传导的过程中的损耗,提高由二者构成的光学附加件的匀光性能和透光性能。
在上述光学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发光件与所述光学附加件之间的距离为10mm~25mm。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该光学系统的车灯,所述车灯配置有前述任一项方案所述的光学系统。
需要说明的是,该车灯具有前述的光学系统的所有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光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1、光传导件;12、聚光器;13、LED光源;
21、厚壁件;211、横向部分;212、竖向部分;22、光学附加件;221、透光基材;2211、连接部;2212、突出部;22121、第一段;22122、第二段;22123、第三段;222、微结构膜;23、发光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做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地应用场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内”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地限定。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目前,为了满足车灯的照射距离和可视角度等车辆的配光的要求,通常需要在厚壁件的造型面上做光学花纹来实现,增加了车灯的设计难度和生产成本。并且为了提高车灯的亮度,还需要在厚壁件上设置聚光器或者聚光结构,这样会增加车灯的重量,进而间接影响车辆的续航能力。为此,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厚壁件与发光件之间增设具有匀光功能的光学附加件,使发光件发出的较为集中的光被光学附加件均匀分散后、充分地投射到厚壁件上,从而能够在确保光传导效果的基础上,有效地减小厚壁件的重量,减少发光件的数量,降低光学系统的生产成本。
首先参阅图1,该图显示了现有技术中的光学系统的结构,该光学系统包括光传导件11、聚光器12和LED光源13,该聚光器12的上端(大致为图1的竖直方向)与光传导件11连接或者与光传导件11一体成型,聚光器12的下端设置有聚光结构。LED光源13至少部分设置在聚光结构中,这样由LED光源13射出的光能够通过聚光器12射入光传导件11,从而使光传导件11具有较高的亮度。如上面在背景技术部分所述,这种设置方式的弊端是使得光学系统具有较大的重量和较高的生产成本。
下面结合图2和图3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光学系统的可能的实现方式。
如图2和图3所示并按照图2所示的方位,车灯包括灯罩(未图示)和用于将灯罩固定在车辆壳体(未图示)上的连接件(未图示)以及安装在连接件上的光学系统,该连接件与车辆壳体固定连接,光学系统位于连接件与灯罩之间。该光学系统包括沿远离灯罩方向依次对应设置的厚壁件21、光学附加件22和发光件23,光学附加件22设置成能够均匀分散发光件23发出的光、并允许均匀分散后的光透过其到达厚壁件21,由发光件23发出的较为集中的光在到达光学附加件22之后,被光学附加件22均匀的分散、并传导给厚壁件21,这样也就能够增加射入到厚壁件21的入射光的入射角度。在厚壁件21的入光面(大致为图2中厚壁件21朝向光学附加件的右侧面)面积不变的情况下,采用数量较少的发光件23就能够实现对厚壁件21的入光面的全面照射,进而能够有效减少发光件23的数量,从而也就能够减小光学系统的重量和降低光学系统的生产成本。厚壁件21与光学附加件22连接。通过上述设置方式,无需在厚壁件21上设置聚光器就能够均匀、且充分地将发光件23发出的光传导至厚壁件21处。此外,光学附加件22的成本通常较聚光器的成本低,这样也就能够降低光学系统的生产成本,也就能够进一步的降低应用本申请的光学系统的车灯的生产成本和重量,避免因车灯的重量影响车辆的续航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厚壁件21也可以不与光学附加件22连接,此种情形下,可以是厚壁件21与灯罩连接、光学附加件22与连接件连接,厚壁件21的入光面与光学附加件22的出光面(大致为图2中光学附加件朝向厚壁件21的左侧面)相互贴合,这样也能够保证到达光学附加件22的光能够充分地传导至厚壁件21。显然,光学附加件22的出光面与厚壁件21的入光面也可以具有一定的距离。在不偏离本申请的基本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光学附加件22与厚壁件21的设置形式,只要能够确保光学系统的光传导效率即可。
继续参阅图2和图3并按照图2所示的方位,厚壁件21包括竖向部分212和横向部分211,由竖向部分212和横向部分211构成一个大致为T形的结构。在安装好时,竖向部分212朝向光学附加件22。竖向部分212沿竖直方向的尺寸大致与光学附加件22沿竖直方向的尺寸相当,这样厚壁件21就能够尽可能多的接收由光学附加件22射出的光,再由厚壁件21靠近灯罩的端面射出并传递给灯罩,这样也就能够提高光学系统对光的利用率。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将厚壁件21设置成“彐”形或矩形等其他可能的形状,但这也并不是限制性的,在不偏离本申请的基本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的选择厚壁件21的具体形状,只要能够实现厚壁件21对光的传导即可。
继续参阅图2和图3,光学附加件22包括透光基材221和设置于透光基材221上的微结构膜222。该微结构膜222通常是通过微观几何的设计来完成光学传输,微结构通常包括表面微结构和实体微结构,表面微结构通常是指膜表面具有腐蚀皮纹结构,实体微结构通常是指应用反射材质的具有散射作用的微结构。微结构膜222通常具有多种扩散角度,这样入射光在射入微结构膜222时会产生折射、反射和散射等现象,能够将点状光源或线性光源转换成面光源,增加光的均匀性和光的照射面积,具有较好的扩散性能。例如,微结构膜222可以为涂布粒子型、或者微透镜阵列型等中的至少一种。
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尽管上面结合图2和图3描述的光学附加件2是由透光基材221和微结构膜222构成的,但这并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将透光基材221的表面设置成均匀凹凸结构,以使透光基材221的表面能够使射入到其表面的入射光产生多种扩散角度,这样透光基材221也就能够具有匀光性能。在不偏离本申请基本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光学附加件22的具体设置形式,只要该光学附加件22具有匀光性能即可。
继续参阅图2和图3,微结构膜222设置于透光基材221朝向发光件23的侧面,这样由发光件23发出的光能够先被微结构膜222均匀扩散、并射入到透光基材221中,这样射入到透光基材221中的入射光就能够以散射的形式进入到厚壁件21中,这样透光基材221也就能够对发光件23发出的光进行进一步的扩散,也就能够进一步的增加射入到厚壁件21的入射光的面积,从而可以进一步的减少发光件23的数量以降低光学系统的成本。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尽管上面结合图2和图3描述的微结构膜222设置于透光基材221朝向发光件23的侧面,但这并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需要将微结构膜222设置于透光基材221远离发光件23的侧面,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需要将微结构膜222同时设置于透光基材221远离发光件23的侧面、以及其朝向发光件23的侧面,以使光学附加件22具有更好的匀光性能。
在不偏离本申请的基本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微结构膜222的具体设置位置,只要通过微结构膜222能够对发光件23发出的光进行均匀分散、并能够使均匀分散后的光到达厚壁件21即可。
继续参阅图2和图3,透光基材221包括连接部2211以及由连接部2211朝向发光件23延伸的突出部2212,微结构膜222设置在突出部2212朝向发光件23的表面,也就能够使发光件23与微结构膜222具有更近的距离,这样微结构膜222也就能够更充分承接发光件23发出的光,并将其均匀分散。并且,微结构膜222与厚壁件21具有更远的距离,这样经微结构膜222分散后的光能够照射到厚壁件21的更大范围,从而也就能够更好地将光传导至厚壁件21。通过上述设置方式,在厚壁件21的入光面面积不变的情况下,与将透光基材221设置成板状结构、且其整体沿图2中的水平方向的尺寸大致与连接部2211的尺寸相同的结构相比,本申请的光学系统仅需设置较少数量发光件23就能够实现对厚壁件21的全面照射,从而进一步的降低了光学系统的生产成本。
继续参阅图2和图3,突出部2212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段22121、第二段22122以及第三段22123,也就是说,透光基材221的突出部2212大致为由第一段22121、第二段22122以及第三段22123的几字形结构,微结构膜222也大致为与其相适应的几字形结构,设置在突出部2212朝向发光件23的一侧。第一段22121和第三段22123靠近厚壁件21的端部分别与连接部2211连接,第一段22121和第二段22122远离厚壁件21的端部分别与第二段22122的两端连接,且第二段22122朝向发光件23的表面设置为平面,这样通过平面射入到光学附加件22中的光能够最大限度地被设置在其上的微结构膜222承接、并分散开来,并且第二段22122大致分别与第一段22121和第三段22123垂直,处于不同的方向,从而能够更加均匀地将光分散开来,同时还能够具有更大的出射面积,这样仅需较少数量的发光件23就能够达到相同的亮度,也就能够使本申请的光学系统在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的同时还能够具有更低的成本。并且通过上述设置方式形成的突出部2212朝向厚壁件21的一侧与厚壁件21之间也就是不接触的,与透光基材221朝向厚壁件21的一侧全部与厚壁件21接触的设置相比,能够有效减小光学附加件22的重量,从而也就减小了光学系统的重量,进而减小了使用该光学系统的车灯的重量,避免因车灯的重量影响车辆的续航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上述结合图2和图3描述的突出部2212是由依次设置的第一段22121、第二段22122和第三段22123构成的大致为几字形的结构,但是这并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将突出部2212设置成正方体或长方体或者半球形等其他可能的形状。在不偏离本申请的基本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突出部2212的具体设置形式,只要能够减小发光件23与透光基材221之间的距离、均匀地分散由发光件23发射过来的光并将其传导至厚壁件21即可。
继续参阅图2和图3,连接部2211包括分别与第一段22121和第三段22123连接的两个连接段,每个连接部2211上均设置有作为安装结构的通孔(未图示),厚壁件21的竖向部分212在相应的位置设置有安装孔(未图示)。在透光基材221与厚壁件21对准时,该连接部2211的通孔与厚壁件21的安装孔对准,将紧固件(螺栓或螺钉等)穿过通孔和安装孔,这样也就能够将透光基材221与厚壁件21连接在一起。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将通孔作为安装结构、透光基材221通过螺接的方式与厚壁件21连接仅仅只是一种示例性地描述,并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使透光基材221通过卡接、焊接、粘接等方式与厚壁件21连接,以透光基材221通过卡接的方式与厚壁件21连接为例,将卡扣作为上述安装结构,该卡扣能够与厚壁件21的边沿卡接,这样也能够实现透光基材221与厚壁件21的连接。显然,也可以是,厚壁件21上设置有能够与该卡扣匹配连接的卡孔。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安装结构的具体设置方式,只要能够实现透光基材221与厚壁件21的连接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上述结合图2和图3描述的透光基材221包括连接部2211以及由连接部2211朝向发光件23延伸的突出部2212,但这并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将透光基材221设置成大致具有矩形块的形状,只要能够减小透光基材221与发光件23之间的距离即可。
继续参阅图2,透光基材221与微结构膜222设置成一体成型的方式,这样微结构膜222与透光基材221之间也就没有其他物质,也就能够使得由微结构膜222射出的光直接进入到透光基材221中,从而也就能够减小光在由微结构膜222向透光基材221传导或由透光基材221向微结构膜222传导的过程中的损耗,提高由二者构成的光学附加件22的匀光性能和透光性能。显然,微结构膜222与透光基材221也可以通过粘合的方式连接。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微结构膜222与透光基材221的连接方式,只要能够使微结构膜222与透光基材221连接即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透光基材221可以由亚克力或普通玻璃制成,这样也就能够使得透光基材221能够允许光透过。显然,透光基材221还可以由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聚丙烯、聚氯乙烯、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聚苯乙烯等透明塑料制成。
继续参阅图2并按照图2所示的方位,发光件23沿水平方向与光学附加件22之间的距离为10mm-25mm。需要说明的是,在光学附加件22由透明基材221和微结构膜222构成的情形下,该距离范围可以是发光件23与透明基材221之间的距离范围,也可以是发光件23与微结构膜222之间的距离范围。以发光件23与微结构膜222之间的距离范围为例,发光件23沿水平方向与微结构膜222之间的距离为10mm-25mm,在该距离范围内,微结构膜222能够充分地承接所有发光件23发出的光、并均匀分散后经透光基材221传导至厚壁件21,确保光学系统具有较好的光学性能,同时在安装方便的前提下还能够节省整个光学系统所需的安装空间,进而减小车灯所需的安装空间。优选地,发光件23与微结构膜222之间的距离为18mm,这样发光件23发出的光能够以更加合适的角度照射至微结构膜222,微结构膜222能够更加充分、完整地承接来自发光件23的光,以便微结构膜222对入射光进行充分扩散的同时,还能够保证入射光的透过率,这样仅需较少数量的发光件23就能够确保有足够的光到达厚壁件处,从而能够保证由光学系统射出的光具有较好的均匀性和亮度。
需要说明的是,发光件23可以是LED光源或者是OLED光源,或者可以是其它能够发光的器件。
此外,尽管图2和3中示出了一个发光件23,但这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任意合适数量的发光件23。
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灯,所述车灯配置有前述任一方案所述的光学系统。
需要说明的是,该车灯具有前述的光学系统的所有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相对设置的厚壁件21与发光件23之间设置具有匀光功能的光学附加件22,这样从发光件23发出的较为集中的光能够被光学附加件22均匀的分散、并传导给厚壁件21,进而增加了由发光件23射到厚壁件21的入射光的均匀性和入射角度,这样可以通过数量更少的发光件23就能够确保有足够的光到达厚壁件处,进而能够有效的减小光学系统的重量和生产成本。通过将光学附加件22设置成由透光基材221和微结构膜222构成,能够很好地将照射至其表面的光扩散开来,以使光学附加件22具有更好的匀光功能。将透光基材221设置成包括连接部2211以及由连接部2211朝向发光件23延伸的突出部2212、并在突出部2212朝向发光件23的表面设置微结构膜222,这样发光件23能够与微结构膜222具有更近的距离,从而使得发光件23发出的光能够更多、更加充分地从各个角度射入微结构膜222中,这样也就能够进一步的提高应用该光学系统的车灯的光效。通过将突出部2212设置成依次设置的第一段22121、第二段22122和第三段22123构成,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小光学附加件22的重量,从而也就减小了光学系统的重量,进而减小了车灯的重量,避免因车灯的重量影响车辆的续航能力。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可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包括厚壁件、光学附加件和发光件,所述光学附加件设置于所述厚壁件与所述发光件之间,所述光学附加件设置成能够均匀分散所述发光件发出的光、并允许均匀分散后的光透过其到达所述厚壁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附加件与所述厚壁件彼此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附加件包括透光基材和微结构膜,所述透光基材与所述厚壁件连接,所述微结构膜设置于所述透光基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结构膜设置于所述透光基材朝向所述发光件的侧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基材包括连接部以及由所述连接部朝向所述发光件延伸的突出部,所述微结构膜至少设置于所述突出部朝向所述发光件的侧面,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安装结构,所述透光基材通过所述安装结构与所述厚壁件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段、第二段以及第三段,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三段分别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段朝向所述发光件的表面设置为平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基材通过所述安装结构以螺接的方式与所述厚壁件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基材与所述微结构膜一体成型;并且/或者
所述透光基材由亚克力或普通玻璃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件与所述光学附加件之间的距离为10mm~25mm。
10.一种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灯设置有如上述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学系统。
CN202320552151.2U 2023-03-16 2023-03-16 光学系统及具有该光学系统的车灯 Active CN2193182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52151.2U CN219318275U (zh) 2023-03-16 2023-03-16 光学系统及具有该光学系统的车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52151.2U CN219318275U (zh) 2023-03-16 2023-03-16 光学系统及具有该光学系统的车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18275U true CN219318275U (zh) 2023-07-07

Family

ID=870354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52151.2U Active CN219318275U (zh) 2023-03-16 2023-03-16 光学系统及具有该光学系统的车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182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60263B (zh) 车载双功能发光模块及车载双功能照明灯组
US20120170307A1 (en) Light device and vehicle including light device
WO2022100440A1 (zh) 光学器件及照明灯具
KR20160047250A (ko) 조명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차량용 램프
KR20140078377A (ko) 조명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차량용 면광원
KR102005539B1 (ko) 차량용 면조명
KR20140078372A (ko) 차량용 면조명
KR20140078373A (ko) 조명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차량용 램프
KR20150048354A (ko) 조명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차량용 램프
CN201126482Y (zh) 光学扩散片的构造
CN219318275U (zh) 光学系统及具有该光学系统的车灯
JP2012064534A (ja) 車両用灯具
CN113031146A (zh) 一种发光玻璃装置
KR20150007762A (ko) 차량조명장치
KR102164208B1 (ko) 광원 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조명 장치
CN100363815C (zh) 背光模组及其导光板
CN216595585U (zh) 一种光学透镜以及灯具
KR102005529B1 (ko) 차량용 램프
US10746355B2 (en) Lighting device
CN211875909U (zh) 面光源系统及其车灯
CN116841080A (zh) 光学膜及应用其的发光模块
KR20140122531A (ko) 조명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차량용 램프
KR101971692B1 (ko) 차량용 조명유닛
CN219641958U (zh) 扩散板组件、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CN219609264U (zh) 匀光膜、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