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17497U - 一种缓冲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缓冲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17497U
CN219317497U CN202222647410.8U CN202222647410U CN219317497U CN 219317497 U CN219317497 U CN 219317497U CN 202222647410 U CN202222647410 U CN 202222647410U CN 219317497 U CN219317497 U CN 2193174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buffer
hole
shell
air ba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4741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凯杰
刘磊
张宇龙
邓军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VIC First Aircraft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AVIC First Aircraft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VIC First Aircraft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AVIC First Aircraft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22264741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174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174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174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3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in transportation, e.g. on roads, waterways or railway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缓冲装置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缓冲装置,包括:两个支撑板,相对设置,其中一个支撑板上具有阻尼孔;气囊,连接在两个支撑板之间,其内部与阻尼孔连通;弹簧,在气囊内设置,连接在两个支撑板之间。

Description

一种缓冲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缓冲装置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工程上为了避免结构部件受冲击载荷损伤,设计有缓冲装置,当前的缓冲装置主要包括以下两种形式:
1)弹簧式缓冲装置,利用弹簧的形变吸收冲击载荷,结构形式简单,但缓冲能力有限;
2)油液式缓冲装置,利用油液通过阻尼孔产生阻尼耗散冲击载荷,结构形式复杂,易发生损坏。
鉴于上述技术缺陷的存在提出本申请。
需注意的是,以上背景技术内容的公开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发明构思及技术方案,其并不必然属于本专利申请的现有技术,在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上述内容在本申请的申请日已经公开的情况下,上述背景技术不应当用于评价本申请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缓冲装置,以克服或减轻已知存在的至少一方面的技术缺陷。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缓冲装置,包括:
两个支撑板,相对设置,其中一个支撑板上具有阻尼孔;
气囊,连接在两个支撑板之间,其内部与阻尼孔连通;
弹簧,在气囊内设置,连接在两个支撑板之间。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的缓冲装置中,还包括:
支撑壳,两个支撑板、气囊、弹簧在其内设置,其上具有支撑孔;
缓冲柱,一端穿过支撑孔连接到一个支撑板上。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的缓冲装置中,支撑壳上具有环形支撑边;
环形支撑边环绕缓冲柱。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的缓冲装置中,缓冲柱内具有流通腔,位于支撑壳外的侧壁具有流通孔;
流通腔连通阻尼孔、流通孔。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的缓冲装置中,缓冲柱外壁具有两个相对的环形限位凸出;
两个环形限位凸出分别位于支撑壳内、外侧;
缓冲柱穿过支撑孔的一端抵靠到具有阻尼孔的支撑板上。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的缓冲装置中,支撑壳上具有开口;
缓冲装置还包括:
口盖,连接在支撑壳上,封堵开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缓冲装置的示意图;
其中:
1-支撑板;2-气囊;3-弹簧;4-支撑壳;5-缓冲柱;6-口盖。
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此外,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清楚、完整的详细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其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其他相关部分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得到新的实施例。
此外,除非另有定义,本申请描述中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内一般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含义。本申请描述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中心”、“竖直”、“水平”、“内”、“外”等表示方位的词语仅用以表示相对的方向或者位置关系,而非暗示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发生改变后,其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发生相应的改变,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申请描述中所使用的“第一”、“第二”、“第三”以及类似用语,仅用于描述目的,用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而不能够将其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本申请描述中所使用的“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不应理解为对数量的绝对限制,而应理解为存在至少一个。本申请描述中所使用的“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在本申请的描述中使用的“安装”、“相连”、“连接”等类似词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领域内技术人员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其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1对本申请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缓冲装置,包括:
两个支撑板1,相对设置,其中一个支撑板1上具有阻尼孔;
气囊2,连接在两个支撑板1之间,其内部与阻尼孔连通;
弹簧3,在气囊2内设置,连接在两个支撑板1之间。
对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缓冲装置,领域内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可将其不具有阻尼孔的支撑板1连接到结构部件上,使具有阻尼孔的支撑板1朝向冲击载荷方向,在冲击载荷冲击结构部件时,会碰触到带有阻尼孔的支撑板1上,挤压使弹簧3发生变形,以及使气囊2内的气体自阻尼孔排出,协同吸收、耗散冲击载荷,从而保护结构部件遭受冲击载荷损伤,在冲击载荷消失时,弹簧3恢复变形,外部气体自阻尼孔进入到气囊2内,使气囊2重新充气恢复变形。
对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缓冲装置,领域内技术人员还可以理解的是,其整体结构简单,利用弹簧3的变形,以及气体通过阻尼孔,协同吸收、耗散冲击载荷,具有较强的缓冲能力,且不易发生损坏。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的缓冲装置中,还包括:
支撑壳4,两个支撑板1、气囊2、弹簧3在其内设置,其上具有支撑孔;
缓冲柱5,一端穿过支撑孔连接到一个支撑板1上。
对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缓冲装置,领域内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具体应用时,可将支撑壳4连接到结构部件上,缓冲柱4漏出在支撑壳4外的一端朝向冲击载荷方向,在冲击载荷冲击结构部件时,会首先碰触到缓冲柱4该端,使缓冲柱5运动,进而挤压使弹簧3发生变形,以及使气囊2内的气体自阻尼孔排出,协同吸收、耗散冲击载荷。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的缓冲装置中,支撑壳4上具有环形支撑边;
环形支撑边环绕缓冲柱5,对缓冲柱5的运动起到导向作用,避免发生卡滞。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的缓冲装置中,缓冲柱5内具有流通腔,位于支撑壳4外的侧壁具有流通孔;
流通腔连通阻尼孔、流通孔,阻尼孔通过流通腔、流通孔连通外界。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的缓冲装置中,缓冲柱5外壁具有两个相对的环形限位凸出;
两个环形限位凸出分别位于支撑壳4内、外侧,可限制缓冲柱5的运动范围,避免缓冲柱5脱出或没入支撑壳4,发生失效;
缓冲柱5穿过支撑孔的一端抵靠到具有阻尼孔的支撑板1上。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的缓冲装置中,支撑壳4上具有开口;
缓冲装置还包括:
口盖6,连接在支撑壳4上,封堵开口,可与不具有阻尼孔的支撑板1抵靠在一起,以便于装置的装配,在具体应用时,可将口盖6连接到结构部件上。
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领域内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申请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个支撑板(1),相对设置,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板(1)上具有阻尼孔;
气囊(2),连接在两个所述支撑板(1)之间,其内部与所述阻尼孔连通;
弹簧(3),在所述气囊(2)内设置,连接在两个所述支撑板(1)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支撑壳(4),两个所述支撑板(1)、气囊(2)、弹簧(3)在其内设置,其上具有支撑孔;
缓冲柱(5),一端穿过所述支撑孔连接到一个所述支撑板(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壳(4)上具有环形支撑边;
所述环形支撑边环绕所述缓冲柱(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柱(5)内具有流通腔,位于所述支撑壳(4)外的侧壁具有流通孔;
所述流通腔连通所述阻尼孔、流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柱(5)外壁具有两个相对的环形限位凸出;
两个所述环形限位凸出分别位于所述支撑壳(4)内、外侧;
所述缓冲柱(5)穿过所述支撑孔的一端抵靠到具有所述阻尼孔的支撑板(1)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壳(4)上具有开口;
所述缓冲装置还包括:
口盖(6),连接在所述支撑壳(4)上,封堵所述开口。
CN202222647410.8U 2022-10-09 2022-10-09 一种缓冲装置 Active CN2193174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47410.8U CN219317497U (zh) 2022-10-09 2022-10-09 一种缓冲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47410.8U CN219317497U (zh) 2022-10-09 2022-10-09 一种缓冲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17497U true CN219317497U (zh) 2023-07-07

Family

ID=870269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47410.8U Active CN219317497U (zh) 2022-10-09 2022-10-09 一种缓冲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174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01244B (zh) 一种具有失效保护的隔振搭载平台及失效保护方法
JP2009024878A (ja) 空気ばね用押嵌め式緩衝器
CN219317497U (zh) 一种缓冲装置
CN106460995B (zh) 缓冲器
CN111987269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减震固定箱
JP2000027917A (ja) 空気ばね用金属弾性バンパ―
US3768850A (en) Pneumatic flexible bumper
CN105065527A (zh) 带隔膜空气弹簧隔振器
CN101235860A (zh) 可充气内置弹簧式气囊液压减振器
CN106523569B (zh) 油气减震系统
CN106564457A (zh) 一种组合式缓冲吸能装置
CN210771315U (zh) 一种阀台箱
CN202883512U (zh) 一种直筒隔膜式蓄能器
CN201177025Y (zh) 可充气内置弹簧式气囊液压减振器
CN113415536B (zh) 一种用于易碎件的高防护性包装装置
CN109715975A (zh) 减震器
CN203793275U (zh) 一种内置有安全气囊模块定位装置的方向盘
CN109370663B (zh) 一种可吸收轴向和径向膨胀的环形空间分隔密封结构
CN112049889A (zh) 适用于航天产品的运输减振装置及运输减振结构
CN218858354U (zh) 柱状气体发生器和汽车安全气囊
CN218677028U (zh) 一种防撞击的面板安装式保险丝座
CN211417197U (zh) 一种吸能卡扣
CN215436818U (zh) 一种新型高稳定性航道海区浮标
CN117107956B (zh) 一种摩擦粘滞阻尼墙
CN211777509U (zh) 一种固液吸能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