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14729U - 一种河槽生态砾石床湿地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河槽生态砾石床湿地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14729U
CN219314729U CN202320246107.9U CN202320246107U CN219314729U CN 219314729 U CN219314729 U CN 219314729U CN 202320246107 U CN202320246107 U CN 202320246107U CN 219314729 U CN219314729 U CN 2193147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gravel
river channel
gravel bed
ri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4610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成小飞
陈栋
包钢
朱智兵
吴昊
叶帅
刘向宇
刘家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i'an City Water Conservancy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i'an City Water Conservancy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i'an City Water Conservancy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i'an City Water Conservancy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4610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147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147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147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Hydroponic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河道水环境治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河槽生态砾石床湿地系统,包括,河槽;砾石床系统,所述砾石床系统径向设置于所述河槽内,所述砾石床系统从上至下包括,预制混凝土块层、第一砾石层、第一尼龙网层、土工布层、第二尼龙网层、第二砾石层、水泥砂浆层、复合土工膜层、素土层;其中,所述第二砾石层的砾石平均粒径大于所述第一砾石层的平均粒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河槽生态砾石床湿地系统,利用河槽建设人工湿地,节省土地,又不影响河道本身功能,实现水环境治理,改善河道水质,提升水生态环境,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Description

一种河槽生态砾石床湿地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河道水环境治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河槽生态砾石床湿地系统。
背景技术
生态砾石床湿地需改善枯水期河道水质,而山区性河道枯水期流量较大,湿地所需土地面积相应较大;受地理条件限制,陆域没有合适土地,湿地只能布置在河槽中;湿地所处河槽又是行洪河道,汛期时山洪流量大。
山区性河槽中的生态砾石床湿地需满足改善枯水期河道水质,又要满足汛期行洪安全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河槽生态砾石床湿地系统, 利用河槽建设人工湿地,节省土地,又不影响河道本身功能,实现水环境治理,改善河道水质,提升水生态环境,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
一种河槽生态砾石床湿地系统,包括,
河槽;
砾石床系统,所述砾石床系统径向设置于所述河槽内,所述砾石床系统从上至下包括,预制混凝土块层、第一砾石层、第一尼龙网层、土工布层、第二尼龙网层、第二砾石层、水泥砂浆层、复合土工膜层、素土层;
其中,所述第二砾石层的砾石平均粒径大于所述第一砾石层的平均粒径。
进一步地,所述预制混凝土块层采用八字型预制混凝土块。
进一步地,所述预制混凝土块层上还设置有水生植物层。
进一步地,所述水生植物层采用茭白、黄菖蒲、水生美人蕉、风车草的其中一种或几种,种植密度为16株/m2,2~3芽/丛。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砾石层采用粒径为1~3cm的砾石,所述第二砾石层采用8~15cm的砾石,两层平均厚度100~150cm。
进一步地,所述土工布层采用规格为450 g/m2。
进一步地,所述水泥砂浆层采用水泥与砂子比例为1:3,厚度3~8cm,砂浆强度等级为M10。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尼龙网层与所述第二尼龙网层采用孔径为1mm×1mm的尼龙网。
进一步地,所述素土层压实度大于0.91。
进一步地,所述复合土工膜层两侧铺设至所述河槽两侧的坡面上,复合土工膜采用高密度聚乙烯复合土工膜规格为250g/m2+3mm+250g/m2。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在山区河道河槽中布置生态砾石床湿地,合理选择生态砾石床结构层,实现枯水期能够处理改善河道水质,汛期河槽又能满足行洪,在受地理条件限制情况下,实现水环境治理,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湿地两层填料中间铺设一层土工布,防止河道行洪时,洪水漫过湿地造成携带泥沙沉降,堵塞湿地;利用八字型预制混凝土块重量防止土工布被水流冲走,八字型预制混凝土块拼接形成的槽中种植水生植物。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本专利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一种河槽生态砾石床湿地系统,包括,
河槽10;
砾石床系统20,所述砾石床系统20径向设置于所述河槽10内,所述砾石床系统20从上至下包括,预制混凝土块层202、第一砾石层203、第一尼龙网层204、土工布层205、第二尼龙网层206、第二砾石层207、水泥砂浆层208、复合土工膜层209、素土层2010;
其中,所述第二砾石层207的砾石平均粒径大于所述第一砾石层203的平均粒径。
进一步的,所述预制混凝土块层202采用八字型预制混凝土块。
进一步的,所述预制混凝土块层202上还设置有水生植物层201。
进一步的,所述水生植物层201采用茭白、黄菖蒲、水生美人蕉、风车草的其中一种或几种,种植密度为16株/m2,2~3芽/丛。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砾石层203采用粒径为1~3cm的砾石,所述第二砾石层207采用8~15cm的砾石,两层平均厚度100~150cm。
进一步的,所述土工布层205采用规格为450 g/m2
进一步的,所述水泥砂浆层208采用水泥与砂子比例为1:3,厚度3~8cm,砂浆强度等级为M10。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尼龙网层204与所述第二尼龙网层206采用孔径为1mm×1mm的尼龙网。
进一步的,所述素土层2010压实度大于0.91。
进一步的,所述复合土工膜层209两侧铺设至所述河槽10两侧的坡面上,复合土工膜采用高密度聚乙烯复合土工膜规格为250g/m2+3mm+250g/m2。
具体工作原理:
根据山区河道枯水期流量,在河道河槽10中选取合适面积建设生态砾石床湿地。所选河槽10开挖后底部使用素土夯实作为素土层2010,再往上铺设高密度聚乙烯(HDPE)复合土工膜(250g/m2+3mm+250g/m2)防渗材料作为复合土工膜层209,保障人工湿地的运行水位和防止污染相互扩散;复合土工膜上浇筑1:3水泥砂浆,避免砾石棱角损坏复合土工布,作为水泥砂浆层208;水泥砂浆层208上填筑平均粒径8cm砾石作为第二砾石层207,水流进入砾石间大小不同的孔隙后流速减缓,水中的悬浮物质会与砾石接触并在很短的孔隙距离内沉降,且砾石粗糙的表面附着生长许多微生物,其具粘性的生物膜吸着悬浮物质,使水质获得净化;第二砾石层207上方再设置第一砾石层203,第一砾石层203采用1~3cm的砾石,另外第一砾石层207与第二砾石层203之间设置第一尼龙网层204、土工布层205、第二尼龙网层206,土工布层205防止河道行洪时,洪水漫过湿地造成携带泥沙沉降,堵塞湿地,土工布层205上下铺设的第一尼龙网层204、第二尼龙网层206防止第一砾石层203、第二砾石层203损坏土工布;第一砾石层203粒径范围为1~3cm的砾石层主要供水生植物扎根生长;第一砾石层203上铺设八字型预制混凝土块作为预制混凝土块层202,与现状河底高程平,预制混凝土块拼接形成的槽中种植水生植物形成水生植物层201,所述水生植物层201采用茭白、黄菖蒲、水生美人蕉、风车草的其中一种或几种,种植密度为16株/m2,2~3芽/丛,并利用预制混凝土块层202重量防止土工布被行洪时较大水流冲走;种植的水生植物一方面自身能吸收一部分营养物质,同时它的根区为微生物的生存和降解营养物质提供了必要的场所和好氧厌氧条件。
经过河槽中的生态砾石床湿地处理,进入下游的河水从感官上得到改善,水体返清、异味减弱,枯水期河道水质改善;汛期时,河槽参与河道过流行洪。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河槽生态砾石床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河槽(10);
砾石床系统(20),所述砾石床系统(20)径向设置于所述河槽(10)内,所述砾石床系统(20)从上至下包括,预制混凝土块层(202)、第一砾石层(203)、第一尼龙网层(204)、土工布层(205)、第二尼龙网层(206)、第二砾石层(207)、水泥砂浆层(208)、复合土工膜层(209)、素土层(2010);
其中,所述第二砾石层(207)的砾石平均粒径大于所述第一砾石层(203)的平均粒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槽生态砾石床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混凝土块层(202)采用八字型预制混凝土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河槽生态砾石床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混凝土块层(202)上还设置有水生植物层(20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河槽生态砾石床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生植物层(201)采用茭白、黄菖蒲、水生美人蕉、风车草的其中一种或几种,种植密度为16株/m2,2~3芽/丛。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槽生态砾石床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砾石层(203)采用粒径为1~3cm的砾石,所述第二砾石层(207)采用8~15cm的砾石,两层平均厚度100~150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槽生态砾石床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工布层(205)采用规格为450 g/m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槽生态砾石床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砂浆层(208)采用水泥与砂子比例为1:3,厚度3~8cm,砂浆强度等级为M1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槽生态砾石床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尼龙网层(204)与所述第二尼龙网层(206)采用孔径为1mm×1mm的尼龙网。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槽生态砾石床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素土层(2010)压实度大于0.9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槽生态砾石床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土工膜层(209)两侧铺设至所述河槽(10)两侧的坡面上,复合土工膜采用高密度聚乙烯复合土工膜规格为250g/m2+3mm+250g/m2。
CN202320246107.9U 2023-02-17 2023-02-17 一种河槽生态砾石床湿地系统 Active CN2193147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46107.9U CN219314729U (zh) 2023-02-17 2023-02-17 一种河槽生态砾石床湿地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46107.9U CN219314729U (zh) 2023-02-17 2023-02-17 一种河槽生态砾石床湿地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14729U true CN219314729U (zh) 2023-07-07

Family

ID=870308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46107.9U Active CN219314729U (zh) 2023-02-17 2023-02-17 一种河槽生态砾石床湿地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147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235696U (zh) 一种基于海绵生态体系水质净化的雨水花园系统
CN103215920B (zh) 扇形多阶梯式生态缓冲型护岸系统
US20220056684A1 (en) Regenerative stormwater conveyance system and method
CN103132485A (zh) 外源水体截留净化型城市河道多元生态护岸物理结构系统
CN104163550B (zh) 叠水式阶梯人工湿地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09399800B (zh) 一种河流湖泊径流污染梯级控制系统
CN104631380A (zh) 一种岸边式梯级二维表面流滤水河床原位生态修复方法
CN106698811A (zh) 小流域农田地表径流污染物治理系统
CN211080099U (zh) 一种生态河道护岸
CN110316829A (zh) 构造模块化生态岛进行河道生态修复的方法
CN212292985U (zh) 一种水体流域面源污染的景观生态净化系统
CN210945249U (zh) 一种自然式驳岸生态净化系统
CN203080471U (zh) 一种扇形多阶梯式生态缓冲型护岸系统
CN110776106A (zh) 一种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与雨污的分级生态处理系统
CN215756905U (zh) 一种用于净化污水的生态拦截系统
CN110040853A (zh) 一种适用于山区型河流乡村河段水岸同步生态修复的方法
CN109437477A (zh) 一种河道生态环境改造系统
CN211813686U (zh) 一种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与雨污的分级生态处理系统
CN210559648U (zh) 梯级多段潜流人工湿地处理池
CN211057724U (zh) 一种应对水文变化的消落带生态护坡系统
CN219314729U (zh) 一种河槽生态砾石床湿地系统
CN106869079A (zh) 一种河道原位净化与蓄水系统
KR101390357B1 (ko) 살수여상기능 및 정수처리기능을 갖는 자연형 하천 호안 공법
CN109160681A (zh) 一种净化处理装置
CN110357267A (zh) 梯级多段潜流人工湿地处理池及其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