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07089U - 一种重症医学科用联合约束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重症医学科用联合约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07089U
CN219307089U CN202222712986.8U CN202222712986U CN219307089U CN 219307089 U CN219307089 U CN 219307089U CN 202222712986 U CN202222712986 U CN 202222712986U CN 219307089 U CN219307089 U CN 2193070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rist
layer
palm
piece
restra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71298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芳娟
沈悦好
刘海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General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General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General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General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22271298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070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070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070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重症医学科用联合约束装置,其包括掌面层、手背层、主约束带和副约束带;主约束带用于接触并缠绕腕部,并固定于掌面层腕部内表面上;副约束带与掌面层腕部相固定;手掌部和手背部的左、右两侧对应固接,前侧通过分别固接的手掌部拉链和手背层拉链相配合形成能拉开、闭合的操作口,后侧形成常开的能供整个手部伸入、脱出的进出口;手背部开设有走线孔,并连接有能遮挡孔口的遮挡片。本实用新型结构简洁,成本低廉,患者腕部约束部分均为平整状态,没有褶皱,增加患者舒适度;开孔配合拉链设计方便血氧饱和度导线进入及佩戴,遮挡片设计防止患者手指从第一开孔处伸出。

Description

一种重症医学科用联合约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重症医学科用联合约束装置及约束结构。
背景技术
约束带及约束手套是临床上经常使用的约束装置,主要用于谵妄、躁动患者的肢体约束,以保证患者安全,防止患者自行中断各种侵入性治疗措施。
现市场上的约束工具是彼此独立的约束带、约束手套,在重症医学科常需要约束带及约束手套联合使用,在使用时两者往往会在患者腕部皮肤处重叠,这样在腕部的重叠部分会存在很多褶皱,易引起患者不适。另外,现有约束手套的前端拉链设计也不方便临床上血氧饱和度导线佩戴。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出一种重症医学科用联合约束装置及约束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重症医学科用联合约束装置,其包括:
掌面层,其由依次连接为一体的手掌部、掌面层腕部和掌面层前臂部组成;
手背层,其由依次连接为一体的手背部、手背层腕部和手背层前臂部组成;
主约束带,用于接触并缠绕腕部,其固定于掌面层腕部内表面上;副约束带,其与掌面层腕部相固定;
手掌部和手背部的左、右两侧对应固接,前侧通过分别固接的手掌部拉链和手背层拉链相配合形成能拉开、闭合的操作口,后侧形成常开的能供整个手部伸入、脱出的进出口。
掌面层前臂部的内侧面左、右两端部固设有第一粘片和第二粘片;手背层前臂部的内侧面左、右两端部固设有与第一粘片和第二粘片对应黏贴的第七粘片和第八粘片。
主约束带的长度小于副约束带的长度。
主约束带中部与掌面层腕部相固接,主约束带右部和主约束带左部分别固接有相配合黏贴的第九粘片和第十粘片。
副约束带中部与掌面层腕部相固接;副约束带右部和副约束带左部分别在临近掌面层腕部处固接有相配合的第十一粘片、第十二粘片。
第十一粘片与副约束带中部的距离小于第十二粘片与副约束带中部的距离。
副约束带位于掌面层腕部的外表面上。
手背部开设有走线孔。
手背部还连接有能够遮盖走线孔的遮挡片,遮挡片的一侧与手背部固接,自由端侧的内表面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粘片和第四粘片,手背部外表面在走线孔周边则分别固设有与第三粘片相对应的第五粘片,与第四粘片相对应的第六粘片,两组粘片之间留有间隙。
掌面层腕部分别与手掌部、掌面层前臂部相连接处的左右两端各开设有一道裂口;手背层腕部分别与手背部、手背层前臂部相连接处的左右两端各开设有一道裂口。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洁,成本低廉,患者腕部约束部分均为平整状态,没有褶皱,增加患者舒适度;开孔配合拉链设计方便血氧饱和度导线进入及佩戴,遮挡片设计防止患者手指从第一开孔处伸出。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各组成部分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掌面层与副约束带的组合示意图;
图3为在图2基础上附加主约束带的组合示意图;
图4为在图3基础上附加手背层的组合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约束过程的第一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约束过程的第二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约束过程的第三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约束过程的第四状态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约束过程的第五状态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约束过程的第六状态示意图。
图中:掌面层1;手掌部拉链11;手掌部12;掌面层腕部13;掌面层前臂部14;第一粘片141;第二粘片142;裂口15;
手背层2;手背层拉链21;手背部22;走线孔221;遮挡片222;第三粘片2221;第四粘片2222;第五粘片223;第六粘片224;裂口25;
手背层腕部23;第一穿带孔231;第二穿带孔232;手背层前臂部24;第七粘片241;第八粘片242;
主约束带3;主约束带中部30;主约束带右部31;主约束带左部32;第九粘片311;第十粘片312;
副约束带4;副约束带中部40;副约束带右部41;副约束带左部42;第十一粘片412;第十二粘片411;
前臂5。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说明的是,为清楚描述连接关系,本实用新型以使用时人体前臂为基准,各部件接触、朝向人体的侧面定义为内表面,背离人体的侧面定义为外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重症医学科用联合约束装置,包括掌面层1、手背层2和约束带组。
如图1所示,掌面层1包括依次连接为一体的手掌部12、掌面层腕部13和掌面层前臂部14,掌面层前臂部14的内侧面左、右两端部固设有用于第一粘片141和第二粘片142。
手背层2包括依次连接为一体的手背部22、手背层腕部23和手背层前臂部24,手背层前臂部24的内侧面左、右两端部固设有用于与第一粘片141和第二粘片142分别对应黏贴的第七粘片241和第八粘片242。
约束带组包括主约束带3和副约束带4。主约束带3的作用是直接接触并缠绕腕部,副约束带4的作用一是辅助缠绕腕部,二是通过末端打结固定在床上,起到固定患者前臂的目的,因此,主约束带3的长度小于副约束带4的长度。
结合图4所示,手掌部12和手背部22的左、右两侧对应缝合固定,前侧则可通过分别固接的手掌部拉链11和手背层拉链21相配合形成可拉开、闭合的操作口,后侧则形成敞开的能供整个手部伸入、脱出的进出口。即掌面层1的手掌部12和手背层2的手背部22共同组成手套结构,该手套结构前端侧可通过拉链拉合。
结合图9所示,手背部22开设有走线孔221,手背部22还连接有能够遮盖走线孔221的遮挡片222。遮挡片222的一侧可通过缝接等方式与手背部22固接,可活动的自由端侧的内表面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粘片2221和第四粘片2222,手背部22外表面在走线孔221周边则分别固设有与第三粘片2221相对应的第五粘片223,与第四粘片2222相对应的第六粘片224,两组粘片用于在遮挡片遮挡走线孔221时将遮挡片222的自由端侧与手背部22粘接固定。两组粘片之间留有间隙,以便线缆6穿经,并配合对线缆进行限位。
手背层腕部23上设有用于穿经服约束带的第一穿带孔231和第二穿带孔232。
结合图2、图3和图4所示,主约束带3与掌面层1的掌面层腕部13相固接,具体的,主约束带中部30通过缝制等方式与掌面层腕部13相固接;并且主约束带3位于掌面层腕部13的内表面之上,以便于由主约束带3直接接触、缠绕患者腕部。主约束带右部31和主约束带左部32分别固接有相配合的一组粘片中的第九粘片311和第十粘片312。
副约束带4也与掌面层1的掌面层腕部13相固定;具体的,副约束带中部40通过缝制等方式与掌面层腕部13相固接;优选的,副约束带4位于掌面层腕部13的外表面之上,这种结构方案,使得副约束带并不直接接触患者皮肤,但有助于副约束带4在对腕部进行二次缠绕时,能够顺带将掌面层腕部13及手背层腕部23也缠绕起来,能进一步促进腕部保暖,避免掌面层腕部13及手背层腕部23松散暴露。
副约束带右部41和副约束带左部42分别在临近掌面层腕部13处固接有相配合的第十一粘片412、第十二粘片411。优选的,第十一粘片412与副约束带中部40的距离小于第十二粘片411与副约束带中部40的距离,这种结构设计的目的是确保副约束带对腕部进行辅助缠绕并通过第十一粘片412与第十二粘片411进行粘接锁定时,该粘接组能够位于腕部一侧且贴近床面,而不是竖立于腕部上,以便于再将副约束带右部41和副约束带左部42的末端打结固定在床上固定患者前臂时,避免对患者前臂产生扭转拉扯。
优选的,参见图1所示,掌面层腕部13分别与手掌部12、掌面层前臂部14相连接处的左右两端各开设有一道裂口15;手背层腕部23分别与手背部22、手背层前臂部24相连接处的左右两端各开设有一道裂口25,以便在分别缠绕腕部、前臂时减少相互干扰。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参见图5至图10所示,当需要约束患者时,首先将本装置平铺在床上,手背层2位于上方,掀开手背层2的手背层腕部23和手背层前臂部24,将患者手部伸入手掌部12与手背部22合成的空间内(如图5所示),主约束带3缠绕患者腕部并黏贴两端的第九粘片311和第十粘片312(如图6所示)加以固定。将手背层腕部23、手背层前臂部24翻回并覆盖在对应的患者腕部已缠绕的主约束带、前臂上面(如图7所示),副约束带右部41穿过第一穿带孔231和第二穿带孔232后,将第十二粘片411与第十一粘片412黏贴(如图8所示),辅助固定腕部,副约束带右部41和副约束带左部42的尾端可通过打结方式固定在床上,起到固定患者的目的。这样的固定方式使患者腕部约束部分材料均为平整状态,增加患者腕部舒适度。
如图8所示,掌面层前臂部14上的第一粘片141与手背层前臂部24上的第七粘片241黏贴,掌面层前臂部14上的第二粘片142与手背层前臂部24上的第八粘片242黏贴,掌面层前臂部14与手背层前臂部24环绕患者前臂,固定前臂,同时起到保暖前臂的作用。如图9所示,掀开遮挡片222露出走线孔221,将血氧饱和度指套连同线缆穿经过走线孔221进入手套内部,拉开拉链,从拉链口进入手套内将血氧饱和度指套在患者手指上,然后拉合手掌部拉链11与手背层拉链21。
如图10所示,将遮挡片222翻回遮住走线孔221,遮挡片222上的第三粘片2221与第五粘片223黏贴,遮挡片222上的第四粘片2222与第六粘片224黏贴,使遮挡片222固定在手背面主体部分12上,遮盖走线孔221,防止患者手指经走线孔221伸出。同时,两组粘片之间留有间隙,以便线缆6穿经,并配合对线缆进行限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重症医学科用联合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掌面层(1),其由依次连接为一体的手掌部(12)、掌面层腕部(13)和掌面层前臂部(14)组成;
手背层(2),其由依次连接为一体的手背部(22)、手背层腕部(23)和手背层前臂部(24)组成;
主约束带,用于接触并缠绕腕部,其固定于掌面层腕部(13)内表面上;
副约束带,其与掌面层腕部(13)相固定;
手掌部(12)和手背部(22)的左、右两侧对应固接,前侧通过分别固接的手掌部拉链(11)和手背层拉链(21)相配合形成能拉开、闭合的操作口,后侧形成常开的能供整个手部伸入、脱出的进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症医学科用联合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掌面层前臂部(14)的内侧面左、右两端部固设有第一粘片(141)和第二粘片(142);手背层前臂部(24)的内侧面左、右两端部固设有与第一粘片(141)和第二粘片(142)对应黏贴的第七粘片(241)和第八粘片(24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症医学科用联合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主约束带的长度小于副约束带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症医学科用联合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主约束带中部(30)与掌面层腕部(13)相固接,主约束带右部(31)和主约束带左部(32)分别固接有相配合黏贴的第九粘片(311)和第十粘片(3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症医学科用联合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副约束带中部与掌面层腕部(13)相固接;副约束带右部和副约束带左部分别在临近掌面层腕部处固接有相配合的第十一粘片(412)、第十二粘片(4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重症医学科用联合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第十一粘片(412)与副约束带中部(40)的距离小于第十二粘片(411)与副约束带中部(40)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重症医学科用联合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副约束带(4)位于掌面层腕部(13)的外表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症医学科用联合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手背部(22)开设有走线孔(22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重症医学科用联合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手背部还连接有能够遮盖走线孔(221)的遮挡片(222),遮挡片的一侧与手背部固接,自由端侧的内表面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粘片(2221)和第四粘片(2222),手背部外表面在走线孔(221)周边则分别固设有与第三粘片(2221)相对应的第五粘片(223),与第四粘片(2222)相对应的第六粘片(224),两组粘片之间留有间隙。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症医学科用联合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掌面层腕部(13)分别与手掌部(12)、掌面层前臂部(14)相连接处的左右两端各开设有一道裂口;手背层腕部(23)分别与手背部(22)、手背层前臂部(24)相连接处的左右两端各开设有一道裂口。
CN202222712986.8U 2022-10-14 2022-10-14 一种重症医学科用联合约束装置 Active CN2193070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12986.8U CN219307089U (zh) 2022-10-14 2022-10-14 一种重症医学科用联合约束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12986.8U CN219307089U (zh) 2022-10-14 2022-10-14 一种重症医学科用联合约束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07089U true CN219307089U (zh) 2023-07-07

Family

ID=870349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12986.8U Active CN219307089U (zh) 2022-10-14 2022-10-14 一种重症医学科用联合约束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070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307089U (zh) 一种重症医学科用联合约束装置
CN218305264U (zh) 一种改良后约束安全手套
CN212996946U (zh) 一种预防患者拔管的多功能约束护理套件
CN210494352U (zh) 一种防拔管功能约束手套
CN220607432U (zh) 腱鞘炎护腕
CN218106175U (zh) 一种可掀开的保护性约束透明手套
CN220046230U (zh) 一种减轻水肿的约束手套
CN217118716U (zh) 一种改善型医用约束手套
CN205586136U (zh) 约束手套
CN220695416U (zh) 多功能防拔管约束手套
CN215385017U (zh) 一种烦躁病人约束装置
CN215914753U (zh) 一种防位移止血沙袋
CN219330785U (zh) 一种改良防护服
CN213156554U (zh) 动脉穿刺辅助枕
CN213218057U (zh) 一种上肢束缚装置
CN219538636U (zh) 一种新型约束袖套
CN217611625U (zh) 病患护理用约束手套
CN217772629U (zh) 一种改良分指固定防拔管约束手套
CN218391378U (zh) 用于临床病人的手部约束装置
CN212395174U (zh) 一种保护性约束手套
CN217612220U (zh) 一种火龙罐持罐辅助固定带
CN219646000U (zh) 一种约束手套
CN214802570U (zh) 一种便于护理的病号裤
CN210447334U (zh) 一种多功能约束袖套
CN215136604U (zh) 一种便于佩戴的脑血管患者用手指康复训练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