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05078U - 一种光源控制系统、光源控制器及主控制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源控制系统、光源控制器及主控制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05078U
CN219305078U CN202320147976.6U CN202320147976U CN219305078U CN 219305078 U CN219305078 U CN 219305078U CN 202320147976 U CN202320147976 U CN 202320147976U CN 219305078 U CN219305078 U CN 2193050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ource
interface
signal
controller
isolation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4797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波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Hikrobo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ikrobo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ikrobo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ikrobo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4797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050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050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050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40Control techniques providing energy savings, e.g. smart controller or presence detection

Landscapes

  • Endosco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源控制系统、光源控制器及主控制器,上述光源控制系统包括:主控制器和光源控制器;所述主控制器中包括第一处理器、第一信号隔离电路及第一接口,所述光源控制器中包括第二处理器、第二信号隔离电路及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通过第一信号线连接;所述第一信号隔离电路的系统信号端与所述第一处理器的输入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信号隔离电路的现场信号端与所述第一接口连接;所述第二信号隔离电路的现场信号端与所述第二接口连接,所述第二信号隔离电路的系统信号端与所述第二处理器的输入输出端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实现了提高光源控制的配置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光源控制系统、光源控制器及主控制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信号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光源控制系统、光源控制器及主控制器。
背景技术
光源控制器指的是机器视觉光源控制器,其作用是给光源供电、控制光源的亮度及照明状态、向主控制器(或称主控模块)发送触发信号以实现光源的频闪等,光源控制器可以通过主控制器实现远程控制。主控制器大多为工业控制计算机、视觉控制器或工业相机。
相关技术中的光源控制器的配置如图1a所示,包括GPIO(GPI/GPO,General-purpose input/output,通用型输入/输出)用于传输信号控制和触发信号、串口通信(RS232/RS485为常用的两种接口型号)用于参数配置和参数回读,所以光源控制器与主控模块之间的信号链路至少需要四根信号线,除此之外还有公共地线(GND)。然而现有的主控模块由于机器资源的紧张,常常不会预留出足够多的相关接口用以实现与光源控制器之间的连接,因此如果要通过串口配置光源控制器,就需要再配置一台专用机器作为主控制器的连接辅助(例如主控制器为工业相机,再配置一台工控机作为辅助,如图1b所示)。而这不仅导致现场安装复杂,还浪费了机器资源,总体配置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源控制系统、光源控制器及主控制器,以实现提高光源控制的配置效率。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源控制系统,包括:主控制器和光源控制器;
所述主控制器中包括第一处理器、第一信号隔离电路及第一接口,所述光源控制器中包括第二处理器、第二信号隔离电路及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通过第一信号线连接;
所述第一信号隔离电路的系统信号端与所述第一处理器的输入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信号隔离电路的现场信号端与所述第一接口连接;
所述第二信号隔离电路的现场信号端与所述第二接口连接,所述第二信号隔离电路的系统信号端与所述第二处理器的输入输出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控制器还包括第一电平转换电路,所述光源控制器中还包括第二电平转换电路;
所述第一电平转换电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信号隔离电路的现场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平转换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接口连接;
所述第二电平转换电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信号隔离电路的现场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平转换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接口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供电电源;
所述主控制器还包括第一接地口和第一供电接口,所述光源控制器还包括第二接地口和第二供电接口;
所述第一接地口与所述第二接地口连接;
所述第一供电接口及所述第二供电接口与所述供电电源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主控制器还包括第三接口,所述光源控制器还包括第四接口,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第四接口通过第二信号线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接口及所述第二接口对应第一光源信号,所述第三接口及所述第四接口对应第二光源信号。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包括:第二处理器、第二信号隔离电路及第二接口;
所述第二处理器的输入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信号隔离电路的系统信号端连接;
所述第二信号隔离电路的现场信号端与所述第二接口连接;
所述第二接口用于通过第一信号线连接主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电平转换电路;
所述第二电平转换电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信号隔离电路的现场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平转换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接口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接地口和第二供电接口;
所述第二接地口接地;
所述第二供电接口用于连接供电电源。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主控制器,包括:第一处理器、第一信号隔离电路及第一接口;
所述第一处理器的输入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信号隔离电路的系统信号端连接;
所述第一信号隔离电路的现场信号端与所述第一接口连接;
所述第一接口用于通过第一信号线连接光源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电平转换电路;
所述第一电平转换电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信号隔离电路的现场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平转换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接口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接地口和第一供电接口;
所述第一接地口接地;
所述第一供电接口用于连接供电电源。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源控制系统,分别在主控制器和光源控制器中部署信号隔离电路,将主控制器和光源控制器所发出的系统信号转换为现场信号,再通过第一信号线连接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实现对现场信号的传输,相较于相关技术中利用两根GPIO信号线实现光源控制及触发、两根信号线实现串口参数配置的方式,本实用新型使得主控制器和光源控制器之间实时的光源控制和触发命令、参数配置和回读命令均可以通过单根信号线实现,无需外接RS232/RS485/LAN(各种型号的接口)等串口,即可实现对主控制器和光源控制器的配置,提升了主控制器和光源控制器的接口兼容性,节省了配置时间,提高了光源控制的配置效率,同时减少了配置资源的浪费。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为相关技术中的光源控制器的配置示例图;
图1b为相关技术中的光源控制器的另一种配置示例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光源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主控制器和光源控制器之间发送指令的示例图;
图2c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主控制器和光源控制器之间发送指令的示例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种光源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三种光源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四种光源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相关技术中主控制器预留接口与本实用新型的对比示例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种光源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种光源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三种光源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种主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种主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三种主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基于本申请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2a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种光源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包括:主控制器和光源控制器;
所述主控制器中包括第一处理器、第一信号隔离电路及第一接口,所述光源控制器中包括第二处理器、第二信号隔离电路及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通过第一信号线连接;
所述第一信号隔离电路的系统信号端与所述第一处理器的输入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信号隔离电路的现场信号端与所述第一接口连接;
所述第二信号隔离电路的现场信号端与所述第二接口连接,所述第二信号隔离电路的系统信号端与所述第二处理器的输入输出端连接。
上述第一处理器的输入和输出为同一端口,第一处理器通过输入输出端(IO)向第一信号隔离电路发送光源控制命令和参数配置命令,具体的,光源控制命令用于控制光源控制器的光源,参数配置命令用于配置光源控制器的参数,光源控制命令和参数配置命令均为系统信号。
第一信号隔离电路通过系统信号端接收光源控制命令和参数配置命令,然后将系统信号的光源控制命令和参数配置命令进行信号转换,得到第一现场信号,具体的,第一现场信号为电流信号或电压信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然后第一信号隔离电路通过现场信号端将第一现场信号发出,通过第一接口将第一现场信号发出主控制器。
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通过第一信号线连接,一个例子中,第一信号线可以为GPIO信号线,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可以均为RS232型号或RS485型号的接口,由于GPIO信号线为通用信号线,所以主控制器不需要额外为与光源控制器之间的连接单独配置特殊接口。第一接口将第一现场信号通过第一信号线发送至第二接口,以使得第二接口接收第一现场信号,并将第一现场信号传输给第二信号隔离电路。
第二信号隔离电路通过现场信号端接收上述第一现场信号,并对第一现场信号进行信号转换,得到光源控制命令和参数配置命令,然后通过系统信号端将光源控制命令和参数配置命令发送给第二处理器,以使得第二处理器通过输入输出端接收光源控制命令和参数配置命令,然后基于光源控制命令控制、调整光源控制器的光源,例如,光源控制命令为依次点亮多个通道上的光源时,光源控制器将根据该命令依次点亮多个通道的光源;同时光源控制器根据参数配置命令配置光源控制器的参数。
上述第二处理器的输入和输出为同一端口,第二处理器还用于通过输入输出端向第二信号隔离电路发送光源触发命令和参数回读命令,具体的,光源触发命令为光源控制器基于光源控制命令调整光源之后,向主控制器输出的触发信号;参数回读命令为光源控制器配置参数之后,向主控制器发出的示意回读参数的信号,光源触发命令和参数回读命令均为系统信号。
第二信号隔离电路通过系统信号端接收光源触发命令和参数回读命令,然后将系统信号的光源触发命令和参数回读命令进行信号转换,得到第二现场信号,具体的,第二现场信号为电流信号或电压信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然后第二信号隔离电路通过现场信号端将第二现场信号发出,通过第二接口将第二现场信号发出光源控制器。
第二接口将第二现场信号通过第一信号线发送至第一接口,以使得第一接口接收第二现场信号,将第二现场信号传输给第一信号隔离电路。
第一信号隔离电路通过现场信号端接收上述第二现场信号,并对第二现场信号进行信号转换,得到系统信号的光源触发命令和参数回读命令,然后通过系统信号端将光源触发命令和参数回读命令发送给第一处理器,以使得第一处理器通过输入输出端接收光源触发命令和参数回读命令,然后基于光源触发命令触发与光源控制器相关的工作,例如,当主控制器为工业相机,光源控制命令为依次点亮多个通道上的光源时,光源触发命令使得工业相机依次在不同光源的打光效果下的采集图像;同时主控制器根据参数回读命令对参数进行回读。
主控制器向光源控制器发送命令的方向为控制方向,光源控制器向主控制器发送命令的方向为触发方向。一个例子中,主控制器和光源控制器均只通过一条指令发送两个命令,即在控制方向上,主控制器发送一条指令(可以为第一指令),其中将光源控制命令和参数配置命令放置在不同的数据位上,通过第一指令同时发送光源控制命令和参数配置命令。光源控制器接收到第一指令之后,通过协议规范解析第一指令中的光源控制命令和参数配置命令;在触发方向上,光源控制器发送一条指令(可以为第二指令),其中将光源触发命令和参数回读命令放置在不同的数据位上,通过第二指令同时发送光源触发命令和参数回读命令。主控制器接收到第二指令之后,通过协议规范解析第二指令中的光源触发命令和参数回读命令,如图2b所示。第一指令和第二指令均为系统信号。
又一个例子中,主控制器和光源控制器均通过多条指令分别发送两个命令,即在控制方向上,主控制器发送第三指令,其中包括控制字和光源控制命令,还发送第四指令,其中包括配置字和参数配置命令。光源控制器接收第三指令和第四指令,根据第三指令实现对光源的控制,根据第四指令实现对参数的配置;在触发方向上,光源控制器发送第五指令,其中包括通过触发字和光源触发命令,还发送第六指令,其中包括回读字和参数回读命令。主控制器接收第五指令和第六指令,根据第五指令实现光源的信号触发,根据第六指令实现对光源控制器的参数的回读,如图2c所示。第三指令、第四指令、第五指令及第六指令均为系统信号。
一个例子中,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对应至少一个光源信号,即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可以通过第一信号线传输一个或多个光源信号,光源信号包括上述光源控制命令、光源触发命令、参数配置命令以及参数回读命令。当光源信号传输速率低或不符合现场光源配置的实际要求时,可以通过提高第一信号线的速率来实现提高或更改光源信号传输的速率。
由上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源控制系统,分别在主控制器和光源控制器中部署信号隔离电路,将主控制器和光源控制器所发出的系统信号转换为现场信号,再通过第一信号线连接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实现对现场信号的传输,相较于相关技术中利用两根GPIO信号线实现光源控制及触发、两根信号线实现串口参数配置的方式,本实用新型使得主控制器和光源控制器之间实时的光源控制和触发命令、参数配置和回读命令均可以通过单根信号线实现,无需外接RS232/RS485/LAN(各种型号的接口)等串口,即可实现对主控制器和光源控制器的配置,提升了主控制器和光源控制器的接口兼容性,节省了配置时间,提高了光源控制的配置效率,同时减少了配置资源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二种光源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所述主控制器还包括第一电平转换电路,所述光源控制器中还包括第二电平转换电路;
所述第一电平转换电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信号隔离电路的现场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平转换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接口连接;
所述第二电平转换电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信号隔离电路的现场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平转换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接口连接。
主控模块和光源控制器之间的电平需要保持一致,在主控制器和光源控制器之间的电平不一致的情况下,需要在第一信号隔离电路与第一接口之间增加第一电平转换电路,并在第二信号隔离电路与第二接口之间增加第二电平转换电路,具体的,第一电平转换电路对主控制器发出的经过信号转换之后的第一现场信号进行电平转换,再经由第一接口发出;还对第一接口传输来的光源控制器发出的经过信号转换之后的第二现场信号进行电平转换,再发送给第一信号隔离电路进行信号转换;第二电平转换电路对光源控制器发出的经过信号转换之后的第二现场信号进行电平转换,再经由第二接口发出;还对第二接口传输来的主控制器发出的经过信号转换之后的第一现场信号进行电平转换,再发送给第二信号隔离电路进行信号转换,从而完成主控制器和光源控制器之间的信号传输。
由上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源控制系统,在主控制器和光源控制器之间的电平不一致的情况下,通过分别在主控制器和光源控制器中设置电平转换电路,使得主控制器和光源控制器之间的信号传输不受电平的影响,提高了主控制器和光源控制器之间的兼容性,降低了配置的复杂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三种光源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系统还包括供电电源;
所述主控制器还包括第一接地口和第一供电接口,所述光源控制器还包括第二接地口和第二供电接口;
所述第一接地口与所述第二接地口连接;
所述第一供电接口及所述第二供电接口与所述供电电源连接。
第一接地口与第二接地口通过公共地线连接,使得主控制器和光源控制器均接地;第一供电接口与第二供电接口分别与供电电源连接,使得主控制器和光源控制器均有供电电源进行持续供电。
由上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源控制系统,将主控制器和光源控制器通过公共地线接地,再分别连接供电电源,从而完成主控制器和光源控制器各自的完整配置,本实用新型中主控制器和光源控制器之间仅需要三根线即可实现接地、供电、光源信号传输等完整的光源控制配置,有效地降低了配置的复杂性,减少了配置资源的浪费,提高了配置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四种光源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所述主控制器还包括第三接口,所述光源控制器还包括第四接口,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第四接口通过第二信号线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接口及所述第二接口对应第一光源信号,所述第三接口及所述第四接口对应第二光源信号。
上文提到,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可以通过第一信号线传输一个或多个光源信号,当光源信号传输速率低、且通过提高第一信号线的速率仍无法满足现场光源控制配置的实际要求时,可以将多个光源信号分开,通过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之间的第一信号线传输第一光源信号,通过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之间的第二信号线传输第二光源信号,以此类推,当存在多个光源信号时,可以针对每一光源信号,分别在主控制器和光源控制器上选取对应的两个接口,在接口之间部署信号线来传输光源信号。由于本实用新型中所用的信号线、接口均为通用型号,则主控制器也不需要额外针对光源控制配置特殊接口。
如图6所示,提供一种相关技术中主控制器预留接口与本实用新型的对比示例图,相关技术中主控制器在接收一个光源信号时,需要接地接口、供电接口、光源控制、光源触发以及参数配置/回读五个接口;在接收两个光源信号时,光源控制、光源触发以及参数配置/回读的接口均需要有两个;而本实用新型中主控制器在接收一个光源信号时仅需要接地接口、供电接口及第一接口这三个接口,通过第一接口即可实现光源控制、光源触发以及参数配置/回读的信号连接;在接收两个光源信号时,仅需要接地接口、供电接口、第一接口及第三接口这四个接口,分别通过第一接口及第三接口处理两个光源信号的连接,以此类推,每需增加一个光源信号则最多仅需要增加一个接口。
由上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源控制系统,还可以将光源信号分别通过不同的接口即信号线进行传输,从而在实际需要的情况下,不仅接线方便、外观整洁、接口更少、整体体积更小、成本更低,在降低配置复杂性的同时,大大地提高了光源信号传输的速率。
参见图7,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第一种光源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包括:第二处理器、第二信号隔离电路及第二接口;
所述第二处理器的输入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信号隔离电路的系统信号端连接;
所述第二信号隔离电路的现场信号端与所述第二接口连接;
所述第二接口用于通过第一信号线连接主控制器。
由上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源控制器,通过第二信号隔离电路将第二处理器发出的系统信号进行信号转换为第二现场信号,通过现场信号端发出,再通过第二接口以及与之连接的第一信号线传输至主控制器,并将通过第二接口及第一信号线接收主控制器发送的第一现场信号,经由第二信号隔离电路进行信号转换之后得到系统信号发送给第二处理器,从而完成主控制器和光源控制器之间的光源信号传输,相较于相关技术中利用两根GPIO信号线实现光源控制及触发、两根信号线实现串口参数配置的方式,本实用新型使得主控制器和光源控制器之间实时的光源控制和触发命令、参数配置和回读命令均可以通过单根信号线实现,无需外接RS232/RS485/LAN(各种型号的接口)等串口,即可实现对主控制器和光源控制器的配置,提升了主控制器和光源控制器的接口兼容性,节省了配置时间,提高了光源控制的配置效率,同时减少了配置资源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第二种光源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还包括:第二电平转换电路;
所述第二电平转换电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信号隔离电路的现场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平转换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接口连接。
由上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源控制器,在主控制器和光源控制器之间的电平不一致的情况下,通过在光源控制器中设置第二电平转换电路,使得主控制器和光源控制器之间的信号传输不受电平的影响,提高了主控制器和光源控制器之间的兼容性,降低了配置的复杂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第三种光源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还包括:第二接地口和第二供电接口;
所述第二接地口接地;
所述第二供电接口用于连接供电电源。
由上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源控制器,主控制器和光源控制器之间仅需要三根线即可实现接地、供电、光源信号传输等完整的光源控制配置,有效地降低了配置的复杂性,减少了配置资源的浪费,提高了配置效率。
参见图10,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第一种主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包括:第一处理器、第一信号隔离电路及第一接口;
所述第一处理器的输入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信号隔离电路的系统信号端连接;
所述第一信号隔离电路的现场信号端与所述第一接口连接;
所述第一接口用于通过第一信号线连接光源控制器。
由上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主控制器,通过第一信号隔离电路将第一处理器发出的系统信号进行信号转换为第一现场信号,通过现场信号端发出,再通过第一接口以及与之连接的第一信号线传输至光源控制器,并将通过第一接口及第一信号线接收光源控制器发送的第二现场信号,经由第一信号隔离电路进行信号转换之后得到系统信号发送给第一处理器,从而完成主控制器和光源控制器之间的光源信号传输,相较于相关技术中利用两根GPIO信号线实现光源控制及触发、两根信号线实现串口参数配置的方式,本实用新型使得主控制器和光源控制器之间实时的光源控制和触发命令、参数配置和回读命令均可以通过单根信号线实现,无需外接RS232/RS485/LAN(各种型号的接口)等串口,即可实现对主控制器和光源控制器的配置,提升了主控制器和光源控制器的接口兼容性,节省了配置时间,提高了光源控制的配置效率,同时减少了配置资源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第二种主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还包括:第一电平转换电路;
所述第一电平转换电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信号隔离电路的现场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平转换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接口连接。
由上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主控制器,在主控制器和光源控制器之间的电平不一致的情况下,通过在主控制器中设置第一电平转换电路,使得主控制器和光源控制器之间的信号传输不受电平的影响,提高了主控制器和光源控制器之间的兼容性,降低了配置的复杂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第三种主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还包括:第一接地口和第一供电接口;
所述第一接地口接地;
所述第一供电接口用于连接供电电源。
由上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主控制器,主控制器和光源控制器之间仅需要三根线即可实现接地、供电、光源信号传输等完整的光源控制配置,有效地降低了配置的复杂性,减少了配置资源的浪费,提高了配置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光源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制器和光源控制器;
所述主控制器中包括第一处理器、第一信号隔离电路及第一接口,所述光源控制器中包括第二处理器、第二信号隔离电路及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通过第一信号线连接;
所述第一信号隔离电路的系统信号端与所述第一处理器的输入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信号隔离电路的现场信号端与所述第一接口连接;
所述第二信号隔离电路的现场信号端与所述第二接口连接,所述第二信号隔离电路的系统信号端与所述第二处理器的输入输出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制器还包括第一电平转换电路,所述光源控制器中还包括第二电平转换电路;
所述第一电平转换电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信号隔离电路的现场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平转换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接口连接;
所述第二电平转换电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信号隔离电路的现场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平转换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接口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源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供电电源;
所述主控制器还包括第一接地口和第一供电接口,所述光源控制器还包括第二接地口和第二供电接口;
所述第一接地口与所述第二接地口连接;
所述第一供电接口及所述第二供电接口与所述供电电源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控制器还包括第三接口,所述光源控制器还包括第四接口,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第四接口通过第二信号线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接口及所述第二接口对应第一光源信号,所述第三接口及所述第四接口对应第二光源信号。
5.一种光源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处理器、第二信号隔离电路及第二接口;
所述第二处理器的输入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信号隔离电路的系统信号端连接;
所述第二信号隔离电路的现场信号端与所述第二接口连接;
所述第二接口用于通过第一信号线连接主控制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源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电平转换电路;
所述第二电平转换电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信号隔离电路的现场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平转换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接口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源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接地口和第二供电接口;
所述第二接地口接地;
所述第二供电接口用于连接供电电源。
8.一种主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处理器、第一信号隔离电路及第一接口;
所述第一处理器的输入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信号隔离电路的系统信号端连接;
所述第一信号隔离电路的现场信号端与所述第一接口连接;
所述第一接口用于通过第一信号线连接光源控制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主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电平转换电路;
所述第一电平转换电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信号隔离电路的现场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平转换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接口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主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接地口和第一供电接口;
所述第一接地口接地;
所述第一供电接口用于连接供电电源。
CN202320147976.6U 2023-01-12 2023-01-12 一种光源控制系统、光源控制器及主控制器 Active CN2193050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47976.6U CN219305078U (zh) 2023-01-12 2023-01-12 一种光源控制系统、光源控制器及主控制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47976.6U CN219305078U (zh) 2023-01-12 2023-01-12 一种光源控制系统、光源控制器及主控制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05078U true CN219305078U (zh) 2023-07-04

Family

ID=869508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47976.6U Active CN219305078U (zh) 2023-01-12 2023-01-12 一种光源控制系统、光源控制器及主控制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050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3037508C (en) Power over ethernet exit signage
US20100109530A1 (en) Aircraft cabin lighting system and kit therefor
CN107015507B (zh) 一种中央控制器综合扩展系统
CN103781227A (zh) 一种基于dali的智能调光led电源装置
CN205563260U (zh) 基于智慧工厂的多功能数据采集器及采集系统
CN219305078U (zh) 一种光源控制系统、光源控制器及主控制器
CN203984753U (zh) 一种照明控制装置
CN110602821B (zh) 一种基于poe供电的灯光控制系统、方法及存储介质
CN214255821U (zh) 一种具备状态显示的多路电源管理模块
CN214480671U (zh) 一种基于spi通讯的一对多通讯电路
CN201577220U (zh) 一种dmx512灯具的收发缓冲装置
CN107193225A (zh) 一种工业设备智能控制系统
CN104349531A (zh) 通过can总线远程控制的智能灯光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18450611U (zh) Led照明主从设备连接控制系统
CN104109938B (zh) 纺织设备以及自动化设备的控制电路板
CN110147339A (zh) 一种基于无线路由器的通讯转换的设备控制装置
CN206640840U (zh) 一种带同步功能的led控制器
CN108345231A (zh) 一种功率设备联动控制方法、系统及装置
CN211264137U (zh) 一种模块化空调电控系统
CN115134966A (zh) Led照明主从设备连接控制系统
JPH10241865A (ja) 照明装置
CN203595923U (zh) Rs485星型光电混合传输设备
CN207909127U (zh) 一种汽车ic编程器
CN212727055U (zh) Dmx设备组网与配置系统
CN211982184U (zh) 支持远程控制的照明阵列控制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