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90268U - 一种吸痰化痰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吸痰化痰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90268U
CN219290268U CN202223329906.7U CN202223329906U CN219290268U CN 219290268 U CN219290268 U CN 219290268U CN 202223329906 U CN202223329906 U CN 202223329906U CN 219290268 U CN219290268 U CN 2192902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utum
tube
trachea cannula
trachea
buff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2990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彩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332990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902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902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902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吸痰化痰装置,包括气管插管,气管插管的一侧设置有气囊球,气管插管远离气囊球的一侧设置有端头板,气管插管靠近端头板的一侧插接有气管,气管的一端与气囊球连通,气管的另一端于气管插管的外侧连通有气压头,气管插管靠近端头板的一端设置有缓冲壳。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上述结构,可以将装置随身携带绑定在手臂上,十分便携,降低对病人活动的影响,排痰管不需要反复从气管插管处拆下,可以保持连接,管内不会持续暴露在空气中,清洗需求降低,清洗较为方便,此外可以随时排痰,为病人提供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吸痰化痰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吸痰化痰装置。
背景技术
气切手术之后,一般会在病人的喉部位置插入一根气管插管,用来辅助病人呼吸和排痰,气切患者在术后恢复期,气管内会产生大量的痰液,无法自主排除,有时候痰液增多后,会变浓稠,导致气管堵塞,现有的化痰方式一般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药物化痰,一种是增加排痰次数来控制痰液浓度增加,一般非紧急情况下,医生不建议使用药物进行化痰,一般会采用排痰机进行排痰。
现有的排痰机一般是采用负压的方式进行排痰,排痰机连接一根长长的排痰管,排痰管之间分接过滤片,末端连接集痰罐,之后下端连接主体设备,虽然排痰机可以手提移动,但是依然比较笨重,不够便携,病人术后要插管2-4周,排痰是不定时的,一旦病人感觉痰液增加就需要排痰,排痰机不方便随身携带,会影响患者活动,所以每次排痰之后都要将排痰管从气管插管处拆下,拆下之后,要将排痰管和集痰管之间所有的连接结构进行清洗,不然暴露在空气之中,痰液会加快凝固,阻塞排痰管,每天需要排痰的次数较多,清洗较为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痰化痰装置,解决现有的排痰机不便随身携带和排痰后清洗较为麻烦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吸痰化痰装置,包括气管插管,所述气管插管的一侧设置有气囊球,所述气管插管远离气囊球的一侧设置有端头板,所述气管插管靠近端头板的一侧插接有气管,所述气管的一端与气囊球连通,所述气管的另一端于气管插管的外侧连通有气压头,所述气管插管靠近端头板的一端设置有缓冲壳,所述缓冲壳的下侧远离气管插管的一侧插接有排痰管,所述缓冲壳的下侧一侧固定连接有清洗管,所述清洗管的另一端插接有封闭头,所述排痰管的下侧插接有罐盖,所述罐盖的下侧螺纹连接有罐体,所述罐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池,所述电池的下侧设置有微型气泵,所述微型气泵的侧面固定连接有负压管,所述负压管的上端与罐盖插接,所述负压管与罐盖的下侧连通,所述罐体远离电池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尼龙搭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上述结构,可以将装置随身携带绑定在手臂上,十分便携,降低对病人活动的影响,排痰管不需要反复从气管插管处拆下,可以保持连接,管内不会持续暴露在空气中,清洗需求降低,清洗较为方便,此外可以随时排痰,为病人提供方便。
为了便于辅助病人呼吸;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管插管靠近端头板的一端上侧设置有呼吸管,所述呼吸管的另一端设置有端头。
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现有的气管插管一般是通过端口切换排痰机和呼吸机,病人前期会有呼吸机辅助呼吸的需求,会和排痰产生冲突,通过上述结构可以保持排痰的同时进行辅助呼吸。
为了避免痰液堵塞呼吸管;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呼吸管的下侧设置有缓冲球,所述缓冲球的下侧与气管插管内侧连通。
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在排痰时会有痰液经过呼吸管的连接处,呼吸管一般较细,容易被痰液封住,缓冲球可以增加连接面,提供一定缓冲,避免被痰液封住。
为了缓冲痰液和缓冲清洗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缓冲壳靠近端头板的一侧上侧开设有插接口,所述气管插管通过插接口与缓冲壳插接,所述缓冲壳的内侧中部开设有缓冲腔,所述缓冲壳的内侧下侧设置有出痰腔,所述出痰腔的远离端头板的一侧开设有出痰口,所述出痰口与排痰管插接,所述清洗管的一端贯穿缓冲壳到出痰腔内。
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上述结构,可以缓冲痰液进入排痰管的速度,避免痰液较多堆积在排痰管口,造成排痰管真空强度增加,导致管体变形,产生管体阻塞,此外在清洗时,可以避免水进入气管插管内。
为了观察痰液;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罐体的侧面开设有量液窗,所述量液窗的侧面设置有刻度标识。
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上述结构,可以观察痰液颜色和积累量。
为了避免负压管内进入痰液;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排痰管的下端到罐体与罐盖的连接处。
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可以避免痰液从罐盖内侧滑向负压管,被负压管吸入。
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缓冲壳的侧面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集痰罐的侧面剖视图;
图中:1、气管插管;2、气囊球;3、端头板;4、气压头;5、气管;6、缓冲球;7、缓冲壳;71、插接口;72、缓冲腔;73、出痰腔;74、出痰口;8、清洗管;9、排痰管;10、罐盖;11、罐体;12、电池;13、微型气泵;14、负压管;15、连接板;16、尼龙搭带;17、量液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一种吸痰化痰装置,包括气管插管1,所述气管插管1的一侧设置有气囊球2,所述气管插管1远离气囊球2的一侧设置有端头板3,所述气管插管1靠近端头板3的一侧插接有气管5,所述气管5的一端与气囊球2连通,所述气管5的另一端于气管插管1的外侧连通有气压头4,所述气管插管1靠近端头板3的一端设置有缓冲壳7,所述缓冲壳7的下侧远离气管插管1的一侧插接有排痰管9,所述缓冲壳7的下侧一侧固定连接有清洗管8,所述清洗管8的另一端插接有封闭头,所述排痰管9的下侧插接有罐盖10,所述罐盖10的下侧螺纹连接有罐体11,所述罐体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池12,所述电池12的下侧设置有微型气泵13,所述微型气泵13的侧面固定连接有负压管14,所述负压管14的上端与罐盖10插接,所述负压管14与罐盖10的下侧连通,所述罐体11远离电池1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5,所述连接板15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尼龙搭带16。
实施例2:
如图1—4所示,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优化,一种吸痰化痰装置,包括气管插管1,所述气管插管1的一侧设置有气囊球2,所述气管插管1远离气囊球2的一侧设置有端头板3,所述气管插管1靠近端头板3的一侧插接有气管5,所述气管5的一端与气囊球2连通,所述气管5的另一端于气管插管1的外侧连通有气压头4,所述气管插管1靠近端头板3的一端设置有缓冲壳7,所述缓冲壳7的下侧远离气管插管1的一侧插接有排痰管9,所述缓冲壳7的下侧一侧固定连接有清洗管8,所述清洗管8的另一端插接有封闭头,所述排痰管9的下侧插接有罐盖10,所述罐盖10的下侧螺纹连接有罐体11,所述罐体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池12,所述电池12的下侧设置有微型气泵13,所述微型气泵13的侧面固定连接有负压管14,所述负压管14的上端与罐盖10插接,所述负压管14与罐盖10的下侧连通,所述罐体11远离电池1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5,所述连接板15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尼龙搭带16,所述气管插管1靠近端头板3的一端上侧设置有呼吸管,所述呼吸管的另一端设置有端头。
实施例3:
如图1—4所示,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优化,一种吸痰化痰装置,包括气管插管1,所述气管插管1的一侧设置有气囊球2,所述气管插管1远离气囊球2的一侧设置有端头板3,所述气管插管1靠近端头板3的一侧插接有气管5,所述气管5的一端与气囊球2连通,所述气管5的另一端于气管插管1的外侧连通有气压头4,所述气管插管1靠近端头板3的一端设置有缓冲壳7,所述缓冲壳7的下侧远离气管插管1的一侧插接有排痰管9,所述缓冲壳7的下侧一侧固定连接有清洗管8,所述清洗管8的另一端插接有封闭头,所述排痰管9的下侧插接有罐盖10,所述罐盖10的下侧螺纹连接有罐体11,所述罐体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池12,所述电池12的下侧设置有微型气泵13,所述微型气泵13的侧面固定连接有负压管14,所述负压管14的上端与罐盖10插接,所述负压管14与罐盖10的下侧连通,所述罐体11远离电池1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5,所述连接板15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尼龙搭带16,所述气管插管1靠近端头板3的一端上侧设置有呼吸管,所述呼吸管的另一端设置有端头,所述呼吸管的下侧设置有缓冲球6,所述缓冲球6的下侧与气管插管1内侧连通。
实施例4:
如图1—4所示,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优化,一种吸痰化痰装置,包括气管插管1,所述气管插管1的一侧设置有气囊球2,所述气管插管1远离气囊球2的一侧设置有端头板3,所述气管插管1靠近端头板3的一侧插接有气管5,所述气管5的一端与气囊球2连通,所述气管5的另一端于气管插管1的外侧连通有气压头4,所述气管插管1靠近端头板3的一端设置有缓冲壳7,所述缓冲壳7的下侧远离气管插管1的一侧插接有排痰管9,所述缓冲壳7的下侧一侧固定连接有清洗管8,所述清洗管8的另一端插接有封闭头,所述排痰管9的下侧插接有罐盖10,所述罐盖10的下侧螺纹连接有罐体11,所述罐体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池12,所述电池12的下侧设置有微型气泵13,所述微型气泵13的侧面固定连接有负压管14,所述负压管14的上端与罐盖10插接,所述负压管14与罐盖10的下侧连通,所述罐体11远离电池1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5,所述连接板15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尼龙搭带16,所述缓冲壳7靠近端头板3的一侧上侧开设有插接口71,所述气管插管1通过插接口71与缓冲壳7插接,所述缓冲壳7的内侧中部开设有缓冲腔72,所述缓冲壳7的内侧下侧设置有出痰腔73,所述出痰腔73的远离端头板3的一侧开设有出痰口74,所述出痰口74与排痰管9插接,所述清洗管8的一端贯穿缓冲壳7到出痰腔73内。
实施例5:
如图1—4所示,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优化,一种吸痰化痰装置,包括气管插管1,所述气管插管1的一侧设置有气囊球2,所述气管插管1远离气囊球2的一侧设置有端头板3,所述气管插管1靠近端头板3的一侧插接有气管5,所述气管5的一端与气囊球2连通,所述气管5的另一端于气管插管1的外侧连通有气压头4,所述气管插管1靠近端头板3的一端设置有缓冲壳7,所述缓冲壳7的下侧远离气管插管1的一侧插接有排痰管9,所述缓冲壳7的下侧一侧固定连接有清洗管8,所述清洗管8的另一端插接有封闭头,所述排痰管9的下侧插接有罐盖10,所述罐盖10的下侧螺纹连接有罐体11,所述罐体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池12,所述电池12的下侧设置有微型气泵13,所述微型气泵13的侧面固定连接有负压管14,所述负压管14的上端与罐盖10插接,所述负压管14与罐盖10的下侧连通,所述罐体11远离电池1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5,所述连接板15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尼龙搭带16,所述罐体11的侧面开设有量液窗17,所述量液窗17的侧面设置有刻度标识。
实施例6:
如图1—4所示,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优化,一种吸痰化痰装置,包括气管插管1,所述气管插管1的一侧设置有气囊球2,所述气管插管1远离气囊球2的一侧设置有端头板3,所述气管插管1靠近端头板3的一侧插接有气管5,所述气管5的一端与气囊球2连通,所述气管5的另一端于气管插管1的外侧连通有气压头4,所述气管插管1靠近端头板3的一端设置有缓冲壳7,所述缓冲壳7的下侧远离气管插管1的一侧插接有排痰管9,所述缓冲壳7的下侧一侧固定连接有清洗管8,所述清洗管8的另一端插接有封闭头,所述排痰管9的下侧插接有罐盖10,所述罐盖10的下侧螺纹连接有罐体11,所述罐体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池12,所述电池12的下侧设置有微型气泵13,所述微型气泵13的侧面固定连接有负压管14,所述负压管14的上端与罐盖10插接,所述负压管14与罐盖10的下侧连通,所述罐体11远离电池1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5,所述连接板15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尼龙搭带16,所述排痰管9的下端到罐体11与罐盖10的连接处。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气管插管1在手术时插接到病人的气管内,端头板3和气管插管1的端口在人的喉部处,将装置按照图气管插管1所示连接,之后将罐体11通过尼龙搭带16绑在大臂前侧,排痰管9要求是柔软度较高的软管,排痰管9的长度根据具体病人的使用情况而定,排痰管9满足绑定到病人大臂前侧后,病人活动时不会拉扯到缓冲壳7即可,在使用时,打开微型气泵13,微型气泵13通过负压管14抽气,罐盖10和罐体11内和排痰管9之间产生负压,排痰管9通过缓冲壳7对气管插管1产生持续的吸力,气管插管1将痰液从气管内抽出,并进入缓冲壳7内,经过缓冲腔72缓慢落入出痰腔73内,之后痰液受到吸力经过排痰管9进入罐体11内,当排痰管9内无明显痰液蠕动后,拔下清洗管8的封闭头,用注射器灌注纯净水或生理盐水,水受到排痰管9的负压吸力,对排痰管9内进行冲洗,之后进入罐体11内被收集,可以避免排痰管9内残留痰液凝固,阻塞排痰管9,清洗之后重新安装封闭头即可,通过量液窗17可以观察罐体11内痰液量,当积累较多后,可以将负压管14从罐盖10上拔下,从手臂上取下罐体11,将罐体11从罐盖10下拧出,倒出痰液,清洗罐体11,之后恢复连接即可。通过上述结构,可以将装置随身携带绑定在手臂上,十分便携,降低对病人活动的影响,排痰管不需要反复从气管插管1处拆下,可以保持连接,管内不会持续暴露在空气中,清洗需求降低,清洗较为方便,此外可以随时排痰,为病人提供方便。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吸痰化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管插管(1),所述气管插管(1)的一侧设置有气囊球(2),所述气管插管(1)远离气囊球(2)的一侧设置有端头板(3),所述气管插管(1)靠近端头板(3)的一侧插接有气管(5),所述气管(5)的一端与气囊球(2)连通,所述气管(5)的另一端于气管插管(1)的外侧连通有气压头(4),所述气管插管(1)靠近端头板(3)的一端设置有缓冲壳(7),所述缓冲壳(7)的下侧远离气管插管(1)的一侧插接有排痰管(9),所述缓冲壳(7)的下侧一侧固定连接有清洗管(8),所述清洗管(8)的另一端插接有封闭头,所述排痰管(9)的下侧插接有罐盖(10),所述罐盖(10)的下侧螺纹连接有罐体(11),所述罐体(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池(12),所述电池(12)的下侧设置有微型气泵(13),所述微型气泵(13)的侧面固定连接有负压管(14),所述负压管(14)的上端与罐盖(10)插接,所述负压管(14)与罐盖(10)的下侧连通,所述罐体(11)远离电池(1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5),所述连接板(15)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尼龙搭带(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痰化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插管(1)靠近端头板(3)的一端上侧设置有呼吸管,所述呼吸管的另一端设置有端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吸痰化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管的下侧设置有缓冲球(6),所述缓冲球(6)的下侧与气管插管(1)内侧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痰化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壳(7)靠近端头板(3)的一侧上侧开设有插接口(71),所述气管插管(1)通过插接口(71)与缓冲壳(7)插接,所述缓冲壳(7)的内侧中部开设有缓冲腔(72),所述缓冲壳(7)的内侧下侧设置有出痰腔(73),所述出痰腔(73)的远离端头板(3)的一侧开设有出痰口(74),所述出痰口(74)与排痰管(9)插接,所述清洗管(8)的一端贯穿缓冲壳(7)到出痰腔(73)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痰化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1)的侧面开设有量液窗(17),所述量液窗(17)的侧面设置有刻度标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痰化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痰管(9)的下端到罐体(11)与罐盖(10)的连接处。
CN202223329906.7U 2022-12-13 2022-12-13 一种吸痰化痰装置 Active CN2192902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29906.7U CN219290268U (zh) 2022-12-13 2022-12-13 一种吸痰化痰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29906.7U CN219290268U (zh) 2022-12-13 2022-12-13 一种吸痰化痰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90268U true CN219290268U (zh) 2023-07-04

Family

ID=869821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29906.7U Active CN219290268U (zh) 2022-12-13 2022-12-13 一种吸痰化痰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902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290268U (zh) 一种吸痰化痰装置
CN2792522Y (zh) 可冲洗式气管插管
CN210844524U (zh) 一种便于清洗的密闭式吸痰管
CN215780762U (zh) 一种可自动启动的负压吸引气切套管配套装置
CN210932980U (zh) 一种防回流吸痰管
CN113413499A (zh) 一种套管结构的负压吸痰装置
CN210644691U (zh) 一种改良的内科护理吸痰装置
CN209900214U (zh) 一种儿科治疗用的吸痰装置
CN219185161U (zh) 一种密闭式吸痰管
CN215608094U (zh) 一种呼吸内科护理用辅助人工呼吸装置
CN216091607U (zh) 一种自主咳痰可排的密闭式吸痰装置
CN207253558U (zh) 一种带有吸痰腔的气管套管
CN220714476U (zh) 一种重症呼吸内清肺排痰装置
CN207970283U (zh) 一种手动吸痰器
CN214807130U (zh) 一种呼吸内科护理用痰液吸引装置
CN220735877U (zh) 一种双腔吸痰管
CN206334139U (zh) 一种吸鼻器
CN217286616U (zh) 密闭式吸痰装置
CN212326449U (zh) 一种痰培养取样器
CN217525886U (zh) 一种适用于野战环境下的吸痰装置
CN213191582U (zh) 一种小儿外科护理用吸痰处理装置
CN219148680U (zh) 一种封闭式吸痰管
CN216824452U (zh) 一种维持呼吸用的咽喉扩张装置
CN211584508U (zh) 一种新型临床及家用负压吸痰器
CN212038412U (zh) 一种急诊科吸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