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89379U - 扫地机器人基站、扫地机器人系统以及清洁设备 - Google Patents

扫地机器人基站、扫地机器人系统以及清洁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89379U
CN219289379U CN202320366906.XU CN202320366906U CN219289379U CN 219289379 U CN219289379 U CN 219289379U CN 202320366906 U CN202320366906 U CN 202320366906U CN 219289379 U CN219289379 U CN 2192893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imbing
sweeping robot
base station
section
slo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6690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付仕波
邱灵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Little Swan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Little Swa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Little Swan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Little Swa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6690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893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893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893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一种扫地机器人基站、扫地机器人系统以及清洁设备,该扫地机器人基站包括基站主体和爬坡主体;爬坡主体具有回站坡道,回站坡道包括抓爬台阶部及爬坡坡段,爬坡坡段连接在抓爬台阶部的靠近基站主体的一侧,抓爬台阶部与扫地机器人配合以供扫地机器人上爬至爬坡坡段上;爬坡坡段在沿爬坡坡段的远离基站主体的一侧至爬坡坡段的靠近基站主体的一侧的方向上逐渐升高,且爬坡坡段的与抓爬台阶部连接的一侧的至少对应扫地机器人走行轮的位置处的高度低于抓爬台阶部的顶部高度,从而提高了扫地机器人回站的成功率。

Description

扫地机器人基站、扫地机器人系统以及清洁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生活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扫地机器人基站、扫地机器人系统以及清洁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扫地机器人已逐渐得到广泛使用。扫地机器人通常配套有扫地机器人基站,比如扫地机器人完成清扫工作后,回到基站进行清洁、充电等操作。
其中,扫地机器人在回基站时需要爬坡进入至基站,然而现有的扫地机器人回站成功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扫地机器人基站、扫地机器人系统以及清洁设备。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扫地机器人基站,包括基站主体以及连接在所述基站主体一侧的爬坡主体;
所述爬坡主体具有供扫地机器人进入至所述基站主体内的回站坡道,所述回站坡道包括抓爬台阶部以及爬坡坡段,所述爬坡坡段连接在所述抓爬台阶部的靠近所述基站主体的一侧,所述抓爬台阶部用于与所述扫地机器人配合以供所述扫地机器人上爬至所述爬坡坡段上;
在沿所述爬坡坡段的远离所述基站主体的一侧至所述爬坡坡段的靠近所述基站主体的一侧的方向上,所述爬坡坡段逐渐升高,且所述爬坡坡段的与所述抓爬台阶部连接的一侧的至少对应所述扫地机器人走行轮的位置处的高度低于所述抓爬台阶部的顶部高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扫地机器人基站,通过在爬坡主体上设置供扫地机器人进入至基站主体内的回站坡道,使回站坡道包括抓爬台阶部以及爬坡坡段,爬坡坡段连接在抓爬台阶部的靠近基站主体的一侧,抓爬台阶部用于与扫地机器人配合以供扫地机器人上爬至爬坡坡段上,且使爬坡坡段在沿爬坡坡段的远离基站主体的一侧至爬坡坡段的靠近基站主体的一侧的方向上逐渐升高,这样通过设置抓爬台阶部,为扫地机器人提供抓爬基础,使扫地机器人顺利进入至爬坡坡段上,同时使爬坡坡段的与抓爬台阶部连接的一侧的至少对应扫地机器人走行轮的位置处的高度低于抓爬台阶部的顶部高度,即,降低了爬坡坡段的起始高度,从而提升了扫地机器人的上坡成功率,且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防滑,使扫地机器人能够更顺畅的行进至爬坡坡段上,进而顺利回站,提高了扫地机器人回站的成功率。
可选的,所述爬坡坡段的与所述抓爬台阶部连接的一侧的至少对应所述扫地机器人走行轮的位置处向下凹陷形成凹坑,以使所述爬坡坡段的与所述抓爬台阶部连接的一侧的至少对应所述扫地机器人走行轮的位置处的高度低于所述抓爬台阶部的顶部高度。
可选的,所述凹坑包括第一子凹坑和第二子凹坑,所述第一子凹坑和所述第二子凹坑在沿所述爬坡坡段的与所述抓爬台阶部连接的一侧的延伸方向上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子凹坑和所述第二子凹坑分别与所述扫地机器人两侧的走行轮一一对应。
可选的,所述凹坑的坑口边缘与位于所述坑口外周的坡面之间平滑过渡;
和/或,所述凹坑的深度为0.3mm-1mm。
可选的,所述爬坡坡段与所述抓爬台阶部的接合处平滑过渡。
可选的,所述爬坡坡段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坡段和第二坡段,且所述第一坡段连接在所述抓爬台阶部和所述第二坡段之间;
所述第一坡段的斜率大于所述第二坡段的斜率。
可选的,至少所述第二坡段上设置防滑结构。
可选的,至少部分所述防滑结构包括朝向远离所述第二坡段的方向凸出的防滑凸筋。
可选的,所述防滑凸筋为多个,在沿所述第二坡段的靠近所述第一坡段的一侧至所述第二坡段的远离所述第一坡段的一侧的方向上,多个所述防滑凸筋依次间隔排布;
和/或,所述防滑凸筋与所述爬坡主体一体成型;
和/或,所述防滑凸筋的高度为0.3mm-1mm。
可选的,所述基站主体包括用于支撑所述扫地机器人的底托,所述爬坡主体位于所述底托的一侧,且与所述底托转动连接。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扫地机器人系统,包括扫地机器人以及如上所述的扫地机器人基站。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扫地机器人系统,通过在其扫地机器人基站的爬坡主体上设置供扫地机器人进入至基站主体内的回站坡道,使回站坡道包括抓爬台阶部以及爬坡坡段,爬坡坡段连接在抓爬台阶部的靠近基站主体的一侧,抓爬台阶部用于与扫地机器人配合以供扫地机器人上爬至爬坡坡段上,且使爬坡坡段在沿爬坡坡段的远离基站主体的一侧至爬坡坡段的靠近基站主体的一侧的方向上逐渐升高,这样通过设置抓爬台阶部,为扫地机器人提供抓爬基础,使扫地机器人顺利进入至爬坡坡段上,同时使爬坡坡段的与抓爬台阶部连接的一侧的至少对应扫地机器人走行轮的位置处的高度低于抓爬台阶部的顶部高度,即,降低了爬坡坡段的起始高度,从而提升了扫地机器人的上坡成功率,且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防滑,使扫地机器人能够更顺畅的行进至爬坡坡段上,进而顺利回站,提高了扫地机器人回站的成功率。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清洁设备,包括衣物处理装置以及如上所述的扫地机器人系统,所述衣物处理装置位于所述扫地机器人基站的上方;
或者,包括衣物处理装置以及如上所述的扫地机器人基站,所述衣物处理装置位于所述扫地机器人基站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设备,通过在其扫地机器人基站的爬坡主体上设置供扫地机器人进入至基站主体内的回站坡道,使回站坡道包括抓爬台阶部以及爬坡坡段,爬坡坡段连接在抓爬台阶部的靠近基站主体的一侧,抓爬台阶部用于与扫地机器人配合以供扫地机器人上爬至爬坡坡段上,且使爬坡坡段在沿爬坡坡段的远离基站主体的一侧至爬坡坡段的靠近基站主体的一侧的方向上逐渐升高,这样通过设置抓爬台阶部,为扫地机器人提供抓爬基础,使扫地机器人顺利进入至爬坡坡段上,同时使爬坡坡段的与抓爬台阶部连接的一侧的至少对应扫地机器人走行轮的位置处的高度低于抓爬台阶部的顶部高度,即,降低了爬坡坡段的起始高度,从而提升了扫地机器人的上坡成功率,且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防滑,使扫地机器人能够更顺畅的行进至爬坡坡段上,进而顺利回站,提高了扫地机器人回站的成功率。同时,通过在扫地机器人基站的上方设置衣物处理装置,节省了清洁设备的占地面积。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扫地机器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扫地机器人基站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扫地机器人基站中爬坡主体在图2所示的F-F方向上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1、基站主体;11、底托;2、爬坡主体;3、回站坡道;31、抓爬台阶部;32、爬坡坡段;321、第一坡段;322、第二坡段;4、凹坑;41、第一子凹坑;42、第二子凹坑;5、防滑结构;6、框架;7、进出口;8、地面;10、扫地机器人基站;20、扫地机器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扫地机器人基站,该扫地机器人基站包括基站主体1以及连接在基站主体1一侧的爬坡主体2。
其中,爬坡主体2具有供扫地机器人20进入至基站主体1内的回站坡道3,回站坡道3包括抓爬台阶部31以及爬坡坡段32,爬坡坡段32连接在抓爬台阶部31的靠近基站主体1的一侧,抓爬台阶部31用于与扫地机器人20配合以供扫地机器人20上爬至爬坡坡段32上。
在沿爬坡坡段32的远离基站主体1的一侧至爬坡坡段32的靠近基站主体1的一侧的方向上,爬坡坡段32逐渐升高,且爬坡坡段32的与抓爬台阶部31连接的一侧的至少对应扫地机器人20走行轮的位置处的高度低于抓爬台阶部31的顶部高度。
上述爬坡坡段32的与抓爬台阶部31连接的一侧的至少对应扫地机器人20走行轮的位置是指:扫地机器人20返回扫地机器人基站时,爬坡坡段32的与抓爬台阶部31连接的一侧的至少与扫地机器人的走行轮的行走路径对应的位置。
其中,上述抓爬台阶部31的顶部高度中的顶部具体定义为适于与扫地机器人20走形轮接触的部分。
通过使回站坡道3包括抓爬台阶部31以及爬坡坡段32,且使抓爬台阶部31用于与扫地机器人20配合以供扫地机器人20上爬至爬坡坡段32上,也就是说,扫地机器人20在返回扫地机器人基站10时,可以借助于抓爬台阶部31的辅助顺利上爬至爬坡坡段32上,为扫地机器人20提供抓爬基础,从而为扫地机器人20行进至爬坡坡段32上提供了一定的方便,使扫地机器人20顺利进入至爬坡坡段32上。
参照图1所示,具体地,爬坡坡段32的远离基站主体1的一侧即为图1中爬坡坡段32的后端,爬坡坡段32的靠近基站主体1的一侧即为图1中爬坡坡段32的前端,即,在由图1中的从后至前的方向上,爬坡坡段32逐渐升高。当扫地机器人20上爬至爬坡坡段32上时,可以通过在爬坡坡段32上逐渐行进而进入至基站主体1内。
通过使爬坡坡段32的与抓爬台阶部31连接的一侧(图4所示的M处)的至少对应扫地机器人20走行轮的位置处的高度低于抓爬台阶部31的高度,即,降低了爬坡坡段32的起始高度,从而提升了扫地机器人的上坡成功率,使得扫地机器人20能够更顺畅的行进至爬坡坡段32上,且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防滑,进一步提高了扫地机器人20回站的成功率。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爬坡坡段32的与抓爬台阶部31连接的一侧的至少对应扫地机器人20走行轮的位置处的高度低于抓爬台阶部31的高度是指:可以仅使爬坡坡段32的与抓爬台阶部31连接的一侧中与走行轮对应的位置处的高度比抓爬台阶部31的高度低;或者也可以使爬坡坡段32的与抓爬台阶部31连接的一侧的整体高度均低于抓爬台阶部31的高度。
其中,上述的爬坡坡段32的与抓爬台阶部31连接的一侧的延伸方向具体是指图1以及图2所示的X-X的方向。
示例性的,扫地机器人20在沿X-X方向上具有两个间隔排布的走行轮,爬坡坡段的与抓爬台阶部连接的一侧对应两个走行轮的位置的高度均低于抓爬台阶部的高度。
本实施例中的扫地机器人比如可以为扫地机器人、拖地机器人,也可以是扫拖一体机器人等其他的用于进行地面清洁的机器人。
本实施例提供的扫地机器人基站,通过在爬坡主体2上设置供扫地机器人20进入至基站主体1内的回站坡道3,使回站坡道3包括抓爬台阶部31以及爬坡坡段32,爬坡坡段32连接在抓爬台阶部31的靠近基站主体1的一侧,抓爬台阶部32用于与扫地机器人20配合以供扫地机器人20上爬至爬坡坡段32上,且使爬坡坡段32在沿爬坡坡段32的远离基站主体1的一侧至爬坡坡段32的靠近基站主体1的一侧的方向上逐渐升高,这样通过设置抓爬台阶部31,为扫地机器人20提供抓爬基础,使扫地机器人20顺利进入至爬坡坡段32上,同时使爬坡坡段32的与抓爬台阶部31连接的一侧的至少对应扫地机器人30走行轮的位置处的高度低于抓爬台阶部31的顶部高度,即,降低了爬坡坡段32的起始高度,从而提升了扫地机器人的上坡成功率,且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防滑,使得扫地机器人能够更顺畅的行进至爬坡坡段32上,进而顺利回站,提高了扫地机器人20回站的成功率。
参照图1至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爬坡坡段32的与抓爬台阶部31连接的一侧的至少对应扫地机器人20走行轮的位置处向下凹陷形成凹坑4,以使爬坡坡段32的与抓爬台阶部31连接的一侧的至少对应扫地机器人20走行轮的位置处的高度低于抓爬台阶部31的顶部高度。
这样设置,爬坡坡段32的结构简单,且便于实现,提高了扫地机器人20回站的成功率。
同时,凹坑4的设置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经过上述爬坡坡段32的起始位置时的扫地机器人20起到一定的防滑作用,确保了扫地机器人20行进过程的平稳性。
相比在起始位置处设置防滑凸条的方案,凹坑4的设置能够在确保扫地机器人20在起始位置处行进时的平稳性的同时,还能显著能够降低爬坡坡段32在起始位置时距离承载面8处的高度,扫地机器人20回站时更为方便,且回站的成功率高。
参照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凹坑4包括第一子凹坑41和第二子凹坑42,第一子凹坑41和第二子凹坑42在沿爬坡坡段32的与抓爬台阶部31连接的一侧的延伸方向上间隔设置,且第一子凹坑41和第二子凹坑42分别与扫地机器人20两侧的走行轮一一对应。
需要说明是,上述的第一子凹坑41和第二子凹坑42分别与扫地机器人20两侧的走行轮一一对应是指:扫地机器人20返回扫地机器人基站时,第一子凹坑41和第二子凹坑42分别与扫地机器人两侧的走行轮的行走路径对应。
通过使凹坑4包括第一子凹坑41和第二子凹坑42,且第一子凹坑41和第二子凹坑42分别与扫地机器人20两侧的走行轮一一对应,即,第一子凹坑41和第二子凹坑42在图1以及图2所示的X-X方向上间隔设置,而并非连通贯穿设置在爬坡坡段32的整个X-X方向上。这样能够充分结合走行轮的具体位置对应设置凹坑4,以确保走行轮在爬坡坡段32起始位置处的高度低于抓爬台阶部31的高度。此外,这样设置与将第一子凹坑41和第二子凹坑42连通的方案相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爬坡坡段32的靠近抓爬台阶部31一侧的整体结构强度。
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使凹坑4在爬坡坡段32的整个X-X方向上连通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凹坑4的坑口边缘与位于坑口外周的坡面之间平滑过渡。
也就是说,凹坑4的坑口与爬坡坡段32的接合处平滑过渡,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凹坑4和爬坡坡段32的接合处因应力集中而发生损坏的情况出现。
同时,这样设置还能够为扫地机器人20的走行轮在通过凹坑4的坑口边缘与位于坑口外周的坡面处时更加顺畅,进一步为扫地机器人20的回站提供了方便,进一步提高了扫地机器人20回站的成功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凹坑4的深度为0.3mm-1mm。比如,可以将凹坑4的深度设置为0.5mm。可以理解的是,凹坑4的深度是指凹坑4的坑口至凹坑4的坑底之间的距离。
通过将凹坑4的深度尺寸设置在上述范围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爬坡坡段32的起始高度,且使凹坑4对走行轮起到一定的防滑作用,进一步提高了扫地机器人20回站的成功率。而且这样也便于用户对凹坑4内的污垢进行清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爬坡坡段32与抓爬台阶部31的接合处平滑过渡。这样设置,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爬坡坡段32与抓爬台阶部31的接合处因应力集中而发生损坏的情况出现。
参照图3至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爬坡坡段32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坡段321和第二坡段322,且第一坡段321连接在抓爬台阶部31和第二坡段322之间。其中,第一坡段321的斜率大于第二坡段322的斜率。
通过使第一坡段321的斜率大于第二坡段322的斜率,即,使第一坡段321的起始位置的高度降低,即,降低了爬坡坡段32起始位置的高度,从而使得扫地机器人20能够更顺畅的行进至爬坡坡段32上,提升了上坡成功率,进而顺利回站,这样设置进一步提高了扫地机器人20回站的便捷性和成功率。
示例性的,比如第一坡段321和第二坡段322的坡面为曲面时,第一坡段321和第二坡段322的斜率具体是指曲面处的切线斜率。当第一坡段321和第二坡段322的坡面为平面时,第一坡段321和第二坡段322的斜率具体是指平面的斜率。
参照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第二坡段322上设置防滑结构5。这样设置,至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扫地机器人20在第二坡段322上滑坡、打滑等情况的出现,使得扫地机器人20的行进过程更加平稳和顺利。
可以理解的是,具体实施时,可以只在第二坡段322上设置防滑结构5,以减小扫地机器人20在第二坡段322上行进时发生滑坡、打滑等。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同时在第二坡段322和第一坡段321上设置防滑结构5,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扫地机器人20在整个爬坡坡段32上滑坡、打滑等情况的出现,扫地机器人20行进过程中的稳定性好。
参照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部分防滑结构5包括朝向远离第二坡段322的方向凸出的防滑凸筋。这样设置,防滑结构5的结构简单,方便制作,且对扫地机器人20的防滑效果好。
同时,通过使部分防滑结构5包括防滑凸筋,相比防滑结构5为防滑凹槽的方案,防滑凸筋在使用时藏污纳垢的可能性较低,且用户对防滑凸筋上的污垢进行清理时较为方便。
具体实现时,可以使防滑结构5为柔性材质,如此对扫地机器人20的防滑效果更好,且在扫地机器人20通过防滑结构5时,扫地机器人20能够与防滑结构5较好的贴合,使得扫地机器人20行进时更加平稳,而且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防滑结构5硬度过大而导致防滑结构5受压力发生损坏的情况出现,对防滑结构5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保护。此外,通过将防滑结构5设置为柔性材质,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磨损。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柔性材质指的是具有一定的承载强度,且可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形变的材质,比如硅橡胶材质。
参照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滑凸筋为多个,在沿第二坡段322的靠近第一坡段321的一侧至第二坡段322的远离第一坡段321的一侧的方向上,多个防滑凸筋依次间隔排布。
通过将防滑凸筋设置为多个,如此使得防滑结构5对扫地机器人20的防滑效果好,使得扫地机器人20在第二坡段322上行进时更加平稳和顺利。示例性的,比如可以使多个防滑凸筋在第二坡段322上均匀且间隔地排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滑凸筋与爬坡主体2一体成型。通过使防滑凸筋与爬坡主体2为一体式结构,这样可提高防滑凸筋与爬坡主体2的整体结构强度,且方便后续装配。
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将防滑凸筋可拆卸的连接在爬坡主体2上。这样设置使得防滑凸筋在爬坡主体2上的装配更加快捷;而且,这样若其中一者发生破损或损坏,仅更换发生破损的那个部件即可,避免了防滑凸筋与爬坡主体2这个整体的报废。
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滑凸筋的高度为0.3mm-1mm。比如,可以将防滑凸筋的高度设置为0.5mm。
通过将防滑凸筋的高度设置在上述范围,从而对扫地机器人20在第二坡段322上的行进过程进行良好的防滑,且防滑凸筋不会对扫地机器人20的行进过程进行阻挡。以提高扫地机器人20回站的成功率。
参照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基站主体1包括用于支撑扫地机器人20的底托11,爬坡主体2位于底托11的一侧,且与底托11转动连接。具体实现时,爬坡主体2比如可以与底托11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在一起。
通过使扫地机器人20与底托11转动连接,从而方便用户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调整扫地机器人20与底托11之间的相对位置,用户使用时的灵活性较高。
通过使爬坡主体2与底托11转动连接,当扫地机器人基站10所处的位置发生变化时,比如所处的承载面8高度不同时,可通过使爬坡主体2绕底托11转动以调整爬坡主体2的另一端相对于承载面8的高度,使爬坡主体2与承载面8抵接。
再比如,该扫地机器人基站10适用于清洁设备时,比如清洁设备包括扫地机器人基站10和位于扫地机器人基站10上方的衣物处理装置(比如干衣机或者洗衣机),衣物处理装置在装配完成后需要调平,调平好之后,可能会导致扫地机器人基站10的爬坡主体2与基站所在的承载面无法贴合,导致扫地机器人20回站困难,此时,由于爬坡主体2可相对于底托3转动,因此,通过转动可实现爬坡主体2与承载面的贴合,从而提升了扫地机器人20的回站成功率。
也就是说,爬坡主体2能够自适应不同的承载面8工况,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扫地机器人20因承载面8高度发生变化而无法返回扫地机器人基站10的情况发生,确保了扫地机器人20能够顺利通过爬坡坡道21返回至扫地机器人基站10内。
参照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底托11的外围罩设有框架6,框架6和底托11共同围合形成容置腔,容置腔用于容纳扫地机器人20,且容置腔的一侧具有供扫地机器人20进出的进出口7。爬坡主体2位于底托11的靠近进出口7的一侧。示例性的,扫地机器人20可通过在爬坡主体2的回站坡道3上行进并由上述的进出口7进入至容置腔内。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扫地机器人系统,包括扫地机器人20以及扫地机器人基站10。
示例性的,具体实施时,比如当扫地机器人20在清扫完成后或者不使用时,扫地机器人20可以返回至扫地机器人基站10内,并在基站主体1内对扫地机器人20进行充电、清洗等操作。
本实施例中的扫地机器人基站10和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扫地机器人基站10的结构、实现原理相同,并能带来相同或者类似的技术效果,可参照上述实施例的描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扫地机器人系统,通过在其扫地机器人基站10的爬坡主体2上设置供扫地机器人20进入至基站主体1内的回站坡道3,使回站坡道3包括抓爬台阶部31以及爬坡坡段32,爬坡坡段32连接在抓爬台阶部31的靠近基站主体1的一侧,抓爬台阶部32用于与扫地机器人20配合以供扫地机器人20上爬至爬坡坡段32上,且使爬坡坡段32在沿爬坡坡段32的远离基站主体1的一侧至爬坡坡段32的靠近基站主体1的一侧的方向上逐渐升高,这样通过设置抓爬台阶部31,为扫地机器人20提供抓爬基础,使扫地机器人20顺利进入至爬坡坡段32上,同时使爬坡坡段32的与抓爬台阶部31连接的一侧的至少对应扫地机器人30走行轮的位置处的高度低于抓爬台阶部31的顶部高度,即,降低了爬坡坡段32的起始高度,从而提升了扫地机器人的上坡成功率,且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防滑,使扫地机器人能够更顺畅的行进至爬坡坡段上,进而顺利回站,提高了扫地机器人20回站的成功率。
其他技术特征与实施例一相同,并能带来相同或者类似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具体可参照上述实施例的描述。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清洁设备,包括衣物处理装置以及扫地机器人系统,衣物处理装置位于扫地机器人基站10的上方;或者,该清洁设备包括衣物处理装置以及扫地机器人基站10,衣物处理装置位于扫地机器人基站10的上方。
其中,通过使衣物处理装置位于扫地机器人基站10的上方,能够节省清洁设备的占地面积。
具体实现时,当底托11的外围具有上述框架6时,比如可以将衣物处理装置设置在框架6的上方。示例性的,衣物处理装置比如可以为洗衣机、干衣机、洗烘一体机等衣物处理设备。
本实施例中的扫地机器人系统或者扫地机器人基站10和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扫地机器人系统或者扫地机器人基站10的结构、实现原理相同,并能带来相同或者类似的技术效果,可参照上述实施例的描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设备,通过在其扫地机器人基站10的爬坡主体2上设置供扫地机器人20进入至基站主体1内的回站坡道3,使回站坡道3包括抓爬台阶部31以及爬坡坡段32,爬坡坡段32连接在抓爬台阶部31的靠近基站主体1的一侧,抓爬台阶部32用于与扫地机器人20配合以供扫地机器人20上爬至爬坡坡段32上,且使爬坡坡段32在沿爬坡坡段32的远离基站主体1的一侧至爬坡坡段32的靠近基站主体1的一侧的方向上逐渐升高,这样通过设置抓爬台阶部31,为扫地机器人20提供抓爬基础,使扫地机器人20顺利进入至爬坡坡段32上,同时使爬坡坡段32的与抓爬台阶部31连接的一侧的至少对应扫地机器人30走行轮的位置处的高度低于抓爬台阶部31的顶部高度,即,降低了爬坡坡段32的起始高度,从而提升了扫地机器人的上坡成功率,且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防滑,使扫地机器人能够更顺畅的行进至爬坡坡段上,进而顺利回站,提高了扫地机器人20回站的成功率。同时,通过在扫地机器人基站10的上方设置衣物处理装置,节省了清洁设备的占地面积。
其他技术特征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并能带来相同或者类似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具体可参照上述实施例的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扫地机器人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站主体以及连接在所述基站主体一侧的爬坡主体;
所述爬坡主体具有供扫地机器人进入至所述基站主体内的回站坡道,所述回站坡道包括抓爬台阶部以及爬坡坡段,所述爬坡坡段连接在所述抓爬台阶部的靠近所述基站主体的一侧,所述抓爬台阶部用于与所述扫地机器人配合以供所述扫地机器人上爬至所述爬坡坡段上;
在沿所述爬坡坡段的远离所述基站主体的一侧至所述爬坡坡段的靠近所述基站主体的一侧的方向上,所述爬坡坡段逐渐升高,且所述爬坡坡段的与所述抓爬台阶部连接的一侧的至少对应所述扫地机器人走行轮的位置处的高度低于所述抓爬台阶部的顶部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地机器人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爬坡坡段的与所述抓爬台阶部连接的一侧的至少对应所述扫地机器人走行轮的位置处向下凹陷形成凹坑,以使所述爬坡坡段的与所述抓爬台阶部连接的一侧的至少对应所述扫地机器人走行轮的位置处的高度低于所述抓爬台阶部的顶部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扫地机器人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坑包括第一子凹坑和第二子凹坑,所述第一子凹坑和所述第二子凹坑在沿所述爬坡坡段的与所述抓爬台阶部连接的一侧的延伸方向上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子凹坑和所述第二子凹坑分别与所述扫地机器人两侧的走行轮一一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扫地机器人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坑的坑口边缘与位于所述坑口外周的坡面之间平滑过渡;
和/或,所述凹坑的深度为0.3mm-1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地机器人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爬坡坡段与所述抓爬台阶部的接合处平滑过渡。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扫地机器人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爬坡坡段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坡段和第二坡段,且所述第一坡段连接在所述抓爬台阶部和所述第二坡段之间;
所述第一坡段的斜率大于所述第二坡段的斜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扫地机器人基站,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第二坡段上设置防滑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扫地机器人基站,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防滑结构包括朝向远离所述第二坡段的方向凸出的防滑凸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扫地机器人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凸筋为多个,在沿所述第二坡段的靠近所述第一坡段的一侧至所述第二坡段的远离所述第一坡段的一侧的方向上,多个所述防滑凸筋依次间隔排布;
和/或,所述防滑凸筋与所述爬坡主体一体成型;
和/或,所述防滑凸筋的高度为0.3mm-1mm。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扫地机器人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主体包括用于支撑所述扫地机器人的底托,所述爬坡主体位于所述底托的一侧,且与所述底托转动连接。
11.一种扫地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扫地机器人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扫地机器人基站。
12.一种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衣物处理装置以及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扫地机器人系统,所述衣物处理装置位于所述扫地机器人基站的上方;
或者,包括衣物处理装置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扫地机器人基站,所述衣物处理装置位于所述扫地机器人基站的上方。
CN202320366906.XU 2023-02-27 2023-02-27 扫地机器人基站、扫地机器人系统以及清洁设备 Active CN2192893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66906.XU CN219289379U (zh) 2023-02-27 2023-02-27 扫地机器人基站、扫地机器人系统以及清洁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66906.XU CN219289379U (zh) 2023-02-27 2023-02-27 扫地机器人基站、扫地机器人系统以及清洁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89379U true CN219289379U (zh) 2023-07-04

Family

ID=869854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66906.XU Active CN219289379U (zh) 2023-02-27 2023-02-27 扫地机器人基站、扫地机器人系统以及清洁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893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596919B2 (ja) 格納式防滑手段を具備する改良型靴底
CN219289379U (zh) 扫地机器人基站、扫地机器人系统以及清洁设备
CN111686405A (zh) 一种基于云端数据分析的智能跑步机
CN109620066A (zh) 一种扫地机器人
CN210375721U (zh) 一种滚筒自动清洁装置
CN113928273A (zh) 一种轮胎自清洁系统及方法
CN205306912U (zh) 一种拖地扫地两用机器人
CN215198810U (zh) 一种吸盘履带驱动机构及光伏面板清扫机器人
CN210747520U (zh) 一种防滑拖鞋
CN217787627U (zh) 驱动轮及智能家居设备
CN112657991A (zh) 一种吸盘履带驱动机构及光伏面板清扫机器人
CN216611156U (zh) 一种轮胎自清洁系统
CN213370251U (zh) 一种可感应水渍的防滑鞋
CN210929996U (zh) 一种传动高效的行走总成
CN210541379U (zh) 一种推式洗地吸干机防打滑主轮
CN216165569U (zh) 一种具有防滑作用的鞋底
CN215837370U (zh) 一种防滑耐磨橡胶鞋底
CN220182500U (zh) 一种电梯用地垫固定结构
CN216331923U (zh) 一种高尔夫球车环保装置
CN220144108U (zh) 一种具有防滑轮的光伏清洁机器人
CN218175715U (zh) 一种盲道防滑道清洗装置
CN220632006U (zh) 一种洗扫一体式洗地车的垃圾箱
CN217806025U (zh) 一种可展开的环保包装箱
CN218776329U (zh) 一种钢结构表面打磨除锈装置
CN208355176U (zh) 防滑垫及地面铺设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