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88825U - 户外保暖救生连体服 - Google Patents

户外保暖救生连体服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88825U
CN219288825U CN202320226076.0U CN202320226076U CN219288825U CN 219288825 U CN219288825 U CN 219288825U CN 202320226076 U CN202320226076 U CN 202320226076U CN 219288825 U CN219288825 U CN 2192888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fe jacket
life
jacket main
front side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2607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丹
何彬
刘章鑫
袁文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lin Rehabilitation And Convalescent Center Of Joint Logistics Support Force Of Chinese Pla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32022607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888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888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888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3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in transportation, e.g. on roads, waterways or railways

Landscapes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救生服技术领域,具体为户外保暖救生连体服,包括救生服主体和连体帽,连体帽缝合连接在救生服主体的顶部,救生服主体的背面设置有背箱,还包括救生机构和保暖机构,救生机构设置在救生服主体、连体帽和背箱上,保暖机构设置在救生服主体和背箱上,保暖机构通过设置的服饰包裹层、密封部件和抽气部件达到了贴合穿戴者身体和减少穿戴者身体热量散失的作用,让穿戴者可以在户外寒冷或恶劣的环境生存更久,且救生机构设置的求救部件保证待救援人员可以在室外昏暗的环境中寻找能走的路而到达容易被发现或救援的位置,同时气囊可以让掉落水中的人可以依靠气囊提供的浮力游上岸而脱离水中的危险,有效的提高了救生服主体使用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户外保暖救生连体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救生服技术领域,具体为户外保暖救生连体服。
背景技术
研究人员在冬季做户外考察时,时常需要奔赴一些山区或者野地,这些地方有着研究人员的课题方向,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危险性,若意外遇到危险,在等待同伴或者外界救援的同时,自救也是非常必要的,救生服是一种新型的救生用具,是一种能减少人体热损失的保护服,可以使穿着者在低温或潮湿的环境中较长时间等待救援,增加了获救机会。
传统的救生服一般都采用发泡氯丁橡胶制成,没有多层叠加的保暖层与更好的穿戴舒适性,保暖效果差,穿戴者在室外恶劣的环境生存时体内热量散失比较快,且传统的救生服没有照明与发光的部件,穿戴者在光线昏暗或漆黑的环境难以寻找到容易获得救援或容易被发现的位置,且没有提供浮力的部件,不能给掉落到水中且不会游泳或体力不支的穿戴者提供支撑的浮力,满足不了待救援人员的使用需求。
所以,如何设计户外保暖救生连体服,成为我们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户外保暖救生连体服,以解决上所述背景技术中提出没有多层叠加的保暖层与更好的穿戴舒适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所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叠合板主体装置,包括救生服主体和连体帽,所述连体帽缝合连接在所述救生服主体的顶部,所述救生服主体的背面设置有背箱,还包括救生机构和保暖机构,所述保暖机构设置在所述救生服主体和所述背箱上;所述救生机构设置在所述救生服主体、所述连体帽和背箱上;
所述救生机构包括求救部件和气囊,用于溺水求生的所述气囊设置在所述救生服主体外,所述求救部件设置在所述连体帽上;
所述保暖机构包括服饰包裹层、密封部件和抽气部件,用于排空服饰内空气的抽气部件设置在所述救生服主体和所述背箱内,密封服饰开口部位的所述密封部件设置在救生服主体上,所述服饰包裹层设置在所述救生服主体内。
优选的,所述服饰包裹层包括外层防水布、内层橡胶膜、内层防水布、内部棉层和内部毛绒层,所述外层防水布缝合连接于所述救生服主体外,所述内层橡胶膜缝合连接于所述外层防水布的内侧,所述内层防水布缝合连接于所述内层橡胶膜的内侧,所述内部棉层缝合连接于所述内层防水布的内侧,所述内部毛绒层缝合连接于所述内部棉层的内侧,所述抽气部件包括抽气开关、抽气管和微型抽气泵,所述抽气开关设置在所述救生服主体前侧的顶部的左侧,所述微型抽气泵安装在所述背箱内部的顶部左侧,所述抽气管设置在救生服主体上,所述抽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微型抽气泵的吸气端接口相连,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外层防水布、所述内层橡胶膜、所述内层防水布、所述内部棉层和所述内部毛绒层并与救生服主体内连通。
优选的,所述救生服主体前面一侧的顶部的右侧设置有充气开关,所述背箱内部的顶部右侧设置有微型高压气罐,所述微型高压气罐的顶部接口安装有充气管,所述充气管上安装有电磁阀,所述背箱内部的顶部中间位置安装有用于元件控制的控制器,所述背箱内部的底部设置有电源,所述背箱的外侧设置有太阳能板,所述太阳能板与所述电源通过导线电性连接,所述电源通过导线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通过导线分别与所述充气开关和所述抽气开关电性连接,所述充气开关和所述抽气开关通过导线分别与所述电磁阀和所述微型抽气泵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密封部件包括橡胶束袖带、橡胶束颈带和橡胶前侧束带,所述橡胶前侧束带缝合连接于靠近所述救生服主体设置的前侧挡条的内侧,所述橡胶束颈带缝合连接在所述救生服主体的顶部中间的领口位置,两个所述橡胶束袖带分别缝合连接于所述救生服主体左右两侧设置的袖口位置,所述橡胶束袖带的外侧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束袖带卡条,所述橡胶束袖带的内侧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束袖带卡槽,所述束袖带卡条能够嵌入所述束袖带卡槽内。
优选的,所述橡胶束颈带的内侧的中间位置开设有束颈带卡槽,所述橡胶束颈带的外侧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束颈带卡条,所述束颈带卡条能够嵌入所述束颈带卡槽。
优选的,所述橡胶前侧束带与所述前侧挡条对应,所述前侧挡条的内侧内壁设置有第二挡条魔术贴,所述救生服主体与所述前侧挡条的对应位置设置有第一挡条魔术贴,所述第一挡条魔术贴能够与所述第二挡条魔术贴粘连,所述救生服主体的内部靠近所述前侧挡条的部位设置有前侧束带卡条,所述橡胶前侧束带的中间部位开设有前侧束带卡槽,所述前侧束带卡槽与所述前侧束带卡条对应,所述前侧束带卡条能够嵌入所述前侧束带卡槽内。
优选的,所述求救部件包括照明灯、照明灯开关、灯条和灯条开关,所述灯条开关设置在所述连体帽的前面一侧的右侧,所述灯条设置在所述连体帽的后面一侧的中间位置,所述照明灯开关设置在所述连体帽的前面一侧的左侧,所述照明灯设置在所述连体帽的前面一侧的中间位置,所述控制器通过导线分别与所述照明灯开关和所述灯条开关电性连接,所述照明灯开关和所述灯条开关分别通过导线与所述照明灯和所述灯条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气囊位于所述救生服主体的中间部位,所述气囊的充气接口与所述充气管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户外保暖救生连体服,保暖机构通过设置的服饰包裹层、密封部件和抽气部件达到了贴合穿戴者身体和减少穿戴者身体热量散失的作用,且救生服主体上设置的腰部松紧带和裤脚松紧带可以收束穿戴救生服主体之后的腰部和裤脚,使得救生服主体穿戴后腰部和裤脚的部位得到固定和收束,让穿戴者在户外求救时减缓了身体热量的散失,让穿戴者可以在户外寒冷或恶劣的环境生存更久,让穿戴者可以等到救援人员的救援。
2.该户外保暖救生连体服,救生机构设置的求救部件和气囊保证待救援人员可以在室外昏暗的环境中寻找能走的路而到达容易被发现或救援的位置,而且还能让救援人员可以容易的发现待救援的人,同时可以让掉落水中的人可以依靠气囊提供的浮力游上岸而脱离水中的危险,有效的提高了救生服主体使用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救生连体服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救生连体服的后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A-A截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B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橡胶束颈带的俯视时的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救生服主体和橡胶束袖带解开时的正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背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背箱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1、救生服主体;2、连体帽;3、气囊;4、橡胶束袖带;5、腰部松紧带;6、裤脚松紧带;7、橡胶束颈带;8、前侧挡条;9、第一挡条魔术贴;10、第二挡条魔术贴;11、照明灯;12、照明灯开关;13、灯条;14、灯条开关;15、束帽绳;16、充气开关;17、抽气开关;18、抽气管;19、充气管;20、背箱;21、橡胶前侧束带;22、前侧束带卡槽;23、前侧束带卡条;24、外层防水布;25、内层橡胶膜;26、内层防水布;27、内部棉层;28、内部毛绒层;29、束颈带卡槽;30、束颈带卡条;31、束袖带卡条;32、束袖带卡槽;33、太阳能板;34、电源;35、控制器;36、微型高压气罐;37、微型抽气泵;38、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所述,显然,所描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所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所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所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所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所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8,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户外保暖救生连体服,包括救生服主体1和连体帽2,连体帽2缝合连接在救生服主体1的顶部,救生服主体1的背面设置有背箱20,还包括救生机构和保暖机构,保暖机构设置在救生服主体1和背箱20上;救生机构设置在救生服主体1、连体帽2和背箱20上;
救生机构包括求救部件和气囊3,用于溺水求生的气囊3设置在救生服主体1外,求救部件设置在连体帽2上;
保暖机构包括服饰包裹层、密封部件和抽气部件,用于排空服饰内空气的抽气部件设置在救生服主体1和背箱20内,密封服饰开口部位的密封部件设置在救生服主体1上,服饰包裹层设置在救生服主体1内。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服饰包裹层包括外层防水布24、内层橡胶膜25、内层防水布26、内部棉层27和内部毛绒层28,外层防水布24缝合连接于救生服主体1外,内层橡胶膜25缝合连接于外层防水布24的内侧,内层防水布26缝合连接于内层橡胶膜25的内侧,内部棉层27缝合连接于内层防水布26的内侧,内部毛绒层28缝合连接于内部棉层27的内侧,抽气部件包括抽气开关17、抽气管18和微型抽气泵37,抽气开关17设置在救生服主体1前侧的顶部的左侧,微型抽气泵37安装在背箱20内部的顶部左侧,抽气管18设置在救生服主体1上,抽气管18的一端与微型抽气泵37的吸气端接口相连,另一端依次穿过外层防水布24、内层橡胶膜25、内层防水布26、内部棉层27和内部毛绒层28并与救生服主体1内连通,传统的保温救生服一般都采用发泡氯丁橡胶制成上衣与裤子连在一起,传统的保温救生服在穿戴并与穿戴者皮肤接触的部位没有更贴合皮肤并保暖和舒适性更好的材料,而内部毛绒层28设置在救生服主体1的最内层,使得救生服主体1在穿戴者穿戴后,可以让接触到穿戴者皮肤的处有更柔软的接触感和舒适感,而内部棉层27的设置可以增加救生服主体1的厚度,且让温度不容易散失,起到了更好的保温效果,外层防水布24、内层橡胶膜25和内层防水布26的设置增加了救生服主体1的防水和防风性能,同样起到了减少救生服主体1内部热量散失的速度;
且抽气管18的一端与微型抽气泵37连接,另一端贯穿外层防水布24、内层橡胶膜25、内层防水布26、内部棉层27和内部毛绒层28并与救生服主体1内连通,从而在打开抽气开关17之后,微型抽气泵37开始运转并提供抽吸的力,让抽气管18将救生服主体1内的空气抽吸排出,使得救生服主体1因为内部压强的减小而收缩,让救生服主体1紧贴合穿戴者的身体,起到了更好的保暖效果。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救生服主体1前面一侧的顶部的右侧设置有充气开关16,背箱20内部的顶部右侧设置有微型高压气罐36,微型高压气罐36的顶部接口安装有充气管19,充气管19上安装有电磁阀38,背箱20内部的顶部中间位置安装有用于元件控制的控制器35,背箱20内部的底部设置有电源34,背箱20的外侧设置有太阳能板33,太阳能板33与电源34通过导线电性连接,电源34通过导线与控制器35电性连接,控制器35通过导线分别与充气开关16和抽气开关17电性连接,充气开关16和抽气开关17通过导线分别与电磁阀38和微型抽气泵37电性连接,背箱20设置在了救生服主体1的背面,在穿戴者穿戴救生服主体1之后,背箱20就被背在了穿戴者的背上,不影响穿戴者正常的行走动作,同时,背箱20上设置的太阳能板33可以在有阳光照射的情况下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储存在内部设置的电源34内,确保救生服主体1上设置的设备有足够的电能进行使用,同时也减少了资源的浪费,达到了节能环保的作用。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密封部件包括橡胶束袖带4、橡胶束颈带7和橡胶前侧束带21,橡胶前侧束带21缝合连接于靠近救生服主体1设置的前侧挡条8的内侧,橡胶束颈带7缝合连接在救生服主体1的顶部中间的领口位置,两个橡胶束袖带4分别缝合连接于救生服主体1左右两侧设置的袖口位置,橡胶束袖带4的外侧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束袖带卡条31,橡胶束袖带4的内侧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束袖带卡槽32,束袖带卡条31能够嵌入束袖带卡槽32内,两个设置在了救生服主体1的两个袖口的位置,在穿戴者穿上救生服主体1并将手伸出袖口之后,可以将橡胶束袖带4缠绕穿戴者的手,并将束袖带卡条31扣进束袖带卡槽32内,从而让橡胶束袖带4将袖口与穿戴者手接触的部位进行密封,减少外部环境中空气流动形成的风从袖口进入的量,起到了密封袖口的作用。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橡胶束颈带7的内侧的中间位置开设有束颈带卡槽29,橡胶束颈带7的外侧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束颈带卡条30,束颈带卡条30能够嵌入束颈带卡槽29,保持身体上心脏或胸腔部位的温度最为重要,颈部为最靠近胸前的位置,同时领口为救生服主体1上距离胸腔位置最近的开口,在穿戴者穿戴者穿上救生服主体1之后,只需要将橡胶束颈带7包裹穿戴者的颈部,并将橡胶束颈带7上设置的束颈带卡条30嵌入到束颈带卡槽29内,使得穿戴者的颈部被橡胶束颈带7包裹并进行密封,使得穿戴者的颈部与救生服主体1接触的部位得到密封,且救生服主体1为多层的能够减少热量传导的隔热保温材料制成,相比于传统对于领口束紧效果不好的服饰,救生服主体1有效的减少了穿戴者身体散发出的热量。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橡胶前侧束带21与前侧挡条8对应,前侧挡条8的内侧内壁设置有第二挡条魔术贴10,救生服主体1与前侧挡条8的对应位置设置有第一挡条魔术贴9,第一挡条魔术贴9能够与第二挡条魔术贴10粘连,救生服主体1的内部靠近前侧挡条8的部位设置有前侧束带卡条23,橡胶前侧束带21的中间部位开设有前侧束带卡槽22,前侧束带卡槽22与前侧束带卡条23对应,前侧束带卡条23能够嵌入前侧束带卡槽22内,传统的服饰上的前侧主要设置拉链或者是纽扣,使得水飞溅或滴落到纽扣或拉链的连接处时容易浸湿到衣服内,而救生服主体1上设置的前侧束带卡条23能够嵌入到橡胶前侧束带21设置的前侧束带卡槽22内,从而让救生服主体1的前侧实现密封的状态,使得救生服主体1的前侧在被飞溅或滴落的水浸湿时也不会渗透到救生服主体1内,且设置有橡胶前侧束带21的位置还设置有前侧挡条8,前侧挡条8还可以遮挡住橡胶前侧束带21连接的部位,起到了挡风和阻挡飞溅的水的作用,从而让密封部件可以将穿戴救生服主体1的颈部领口和袖口位置进行密封,从而减少救生服主体1内与外部环境的热量传导,减少了穿戴者身体热量的散失;
从而让保暖机构通过设置的服饰包裹层、密封部件和抽气部件达到了贴合穿戴者身体和减少穿戴者身体热量散失的作用,且救生服主体1上设置的腰部松紧带5和裤脚松紧带6可以收束穿戴救生服主体1之后的腰部和裤脚,使得救生服主体1穿戴后腰部和裤脚的部位得到固定和收束,让穿戴者在户外求救时减缓了身体热量的散失,让穿戴者可以在户外寒冷或恶劣的环境生存更久,让穿戴者可以等到救援人员的救援。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求救部件包括照明灯11、照明灯开关12、灯条13和灯条开关14,灯条开关14设置在连体帽2的前面一侧的右侧,灯条13设置在连体帽2的后面一侧的中间位置,照明灯开关12设置在连体帽2的前面一侧的左侧,照明灯11设置在连体帽2的前面一侧的中间位置,控制器35通过导线分别与照明灯开关12和灯条开关14电性连接,照明灯开关12和灯条开关14分别通过导线与照明灯11和灯条13电性连接,现有的救生服大部分是提高保温的效果,而救生服上也只是设置反光条,在外部人员在搜救时很难发现等待救援的人,而救生服主体1上的连体帽2上设置了能够照明的照明灯11和灯条13,在分别打开照明灯开关12和灯条开关14之后照明灯11和灯条13分别就会亮起,使得救生服主体1的穿戴者可以使用照明灯11进行照明,而灯条13可以在漆黑的户外环境发光,让搜救人员可以在漆黑的环境中发现救生服主体1的穿戴者,让救生服主体1的穿戴者可以得到及时的救援。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气囊3位于救生服主体1的中间部位,气囊3的充气接口与充气管19相连,在户外比较昏暗的环境中,容易让人跌落或掉落到水中,而对于体力不支或不会游泳的人非常危险,而传统的救生服上设置的浮块体积比较大,且影响穿戴者的正常行走和限制了正常的活动,而救生服主体1上设置的气囊3在不使用的时候是不充气的,体积会很小并包裹设置在的腹部,在打开充气开关16之后,电磁阀38就会打开,微型高压气罐36内的气体就会通过充气管19传输到气囊3内,使得气囊3快速膨胀而为穿戴者在水中提供浮力,让掉落到水中且体力不支或不会游泳的人可以依靠气囊3提供的浮力而脱离水中回到岸边;
从而让救生机构可以通过连体帽2设置的照明灯11进行照明,让等待救援的人可以在户外黑暗的环境中生存,而气囊3可以让掉落进水中的人可以依靠提供的浮力而尽快游上岸,而且连体帽2上设置的灯条13可以通过发光方式让外部搜救的人员可以尽快发现而得到救援,缩短了救援时间,有效的提高了救生服使用的实用性。
工作原理:实施时,先将橡胶前侧束带21连接的部位打开,让穿戴者从打开的开口将身体穿进救生服主体1内,并将手穿进袖子内;
然后分别扣紧橡胶束袖带4、橡胶束颈带7和橡胶前侧束带21,使得救生服主体1上设置的袖口和领口与穿戴者的手和颈部接触部位得到密封,同时通过外层防水布24、内层橡胶膜25、内层防水布26、内部棉层27和内部毛绒层28保证救生服主体1的保暖效果,并依靠腰部松紧带5和裤脚松紧带6对救生服主体1的腰部和裤脚的位置进行束紧;
接着戴上可以遮挡头部的连体帽2并通过伸缩束帽绳15的长度来调节连体帽2的开口大小,并通过抽气部件将救生服主体1内部的空气抽出,使得救生服主体1更贴合穿戴者的身体,让救生服主体1内部的最内层内部毛绒层28接触到穿戴者的身体,从而增加救生服主体1的宝暖和舒适性;
最后通过救生机构设置的求救部件和气囊3保证待救援人员可以在室外昏暗的环境中寻找能走的路而到达容易被发现或救援的位置,而且还能让救援人员可以容易的发现待救援的人,同时可以让掉落水中的人可以依靠气囊3提供的浮力游上岸而脱离水中的危险,有效的提高了救生服主体1使用的实用性。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户外保暖救生连体服,包括救生服主体(1)和连体帽(2),所述连体帽(2)缝合连接在所述救生服主体(1)的顶部,所述救生服主体(1)的背面设置有背箱(2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救生机构和保暖机构,所述保暖机构设置在所述救生服主体(1)和所述背箱(20)上;所述救生机构设置在所述救生服主体(1)、所述连体帽(2)和背箱(20)上;
所述救生机构包括求救部件和气囊(3),用于溺水求生的所述气囊(3)设置在所述救生服主体(1)外,所述求救部件设置在所述连体帽(2)上;
所述保暖机构包括服饰包裹层、密封部件和抽气部件,用于排空服饰内空气的抽气部件设置在所述救生服主体(1)和所述背箱(20)内,密封服饰开口部位的所述密封部件设置在救生服主体(1)上,所述服饰包裹层设置在所述救生服主体(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户外保暖救生连体服,其特征在于:所述服饰包裹层包括外层防水布(24)、内层橡胶膜(25)、内层防水布(26)、内部棉层(27)和内部毛绒层(28),所述外层防水布(24)缝合连接于所述救生服主体(1)外,所述内层橡胶膜(25)缝合连接于所述外层防水布(24)的内侧,所述内层防水布(26)缝合连接于所述内层橡胶膜(25)的内侧,所述内部棉层(27)缝合连接于所述内层防水布(26)的内侧,所述内部毛绒层(28)缝合连接于所述内部棉层(27)的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户外保暖救生连体服,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气部件包括抽气开关(17)、抽气管(18)和微型抽气泵(37),所述抽气开关(17)设置在所述救生服主体(1)前侧的顶部的左侧,所述微型抽气泵(37)安装在所述背箱(20)内部的顶部左侧,所述抽气管(18)设置在救生服主体(1)上,所述抽气管(18)的一端与所述微型抽气泵(37)的吸气端接口相连,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外层防水布(24)、所述内层橡胶膜(25)、所述内层防水布(26)、所述内部棉层(27)和所述内部毛绒层(28)并与救生服主体(1)内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户外保暖救生连体服,其特征在于:所述救生服主体(1)前面一侧的顶部的右侧设置有充气开关(16),所述背箱(20)内部的顶部右侧设置有微型高压气罐(36),所述微型高压气罐(36)的顶部接口安装有充气管(19),所述充气管(19)上安装有电磁阀(38),所述背箱(20)内部的顶部中间位置安装有用于元件控制的控制器(35),所述背箱(20)内部的底部设置有电源(34),所述背箱(20)的外侧设置有太阳能板(33),所述太阳能板(33)与所述电源(34)通过导线电性连接,所述电源(34)通过导线与所述控制器(35)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35)通过导线分别与所述充气开关(16)和所述抽气开关(17)电性连接,所述充气开关(16)和所述抽气开关(17)通过导线分别与所述电磁阀(38)和所述微型抽气泵(37)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户外保暖救生连体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件包括橡胶束袖带(4)、橡胶束颈带(7)和橡胶前侧束带(21),所述橡胶前侧束带(21)缝合连接于靠近所述救生服主体(1)设置的前侧挡条(8)的内侧,所述橡胶束颈带(7)缝合连接在所述救生服主体(1)的顶部中间的领口位置,两个所述橡胶束袖带(4)分别缝合连接于所述救生服主体(1)左右两侧设置的袖口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户外保暖救生连体服,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束袖带(4)的外侧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束袖带卡条(31),所述橡胶束袖带(4)的内侧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束袖带卡槽(32),所述束袖带卡条(31)能够嵌入所述束袖带卡槽(32)内。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户外保暖救生连体服,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束颈带(7)的内侧的中间位置开设有束颈带卡槽(29),所述橡胶束颈带(7)的外侧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束颈带卡条(30),所述束颈带卡条(30)能够嵌入所述束颈带卡槽(29)。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户外保暖救生连体服,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前侧束带(21)与所述前侧挡条(8)对应,所述前侧挡条(8)的内侧内壁设置有第二挡条魔术贴(10),所述救生服主体(1)与所述前侧挡条(8)的对应位置设置有第一挡条魔术贴(9),所述第一挡条魔术贴(9)能够与所述第二挡条魔术贴(10)粘连,所述救生服主体(1)的内部靠近所述前侧挡条(8)的部位设置有前侧束带卡条(23),所述橡胶前侧束带(21)的中间部位开设有前侧束带卡槽(22),所述前侧束带卡槽(22)与所述前侧束带卡条(23)对应,所述前侧束带卡条(23)能够嵌入所述前侧束带卡槽(22)内。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户外保暖救生连体服,其特征在于:所述求救部件包括照明灯(11)、照明灯开关(12)、灯条(13)和灯条开关(14),所述灯条开关(14)设置在所述连体帽(2)的前面一侧的右侧,所述灯条(13)设置在所述连体帽(2)的后面一侧的中间位置,所述照明灯开关(12)设置在所述连体帽(2)的前面一侧的左侧,所述照明灯(11)设置在所述连体帽(2)的前面一侧的中间位置,所述控制器(35)通过导线分别与所述照明灯开关(12)和所述灯条开关(14)电性连接,所述照明灯开关(12)和所述灯条开关(14)分别通过导线与所述照明灯(11)和所述灯条(13)电性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户外保暖救生连体服,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3)位于所述救生服主体(1)的中间部位,所述气囊(3)的充气接口与所述充气管(19)相连。
CN202320226076.0U 2023-02-16 2023-02-16 户外保暖救生连体服 Active CN2192888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26076.0U CN219288825U (zh) 2023-02-16 2023-02-16 户外保暖救生连体服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26076.0U CN219288825U (zh) 2023-02-16 2023-02-16 户外保暖救生连体服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88825U true CN219288825U (zh) 2023-07-04

Family

ID=869539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26076.0U Active CN219288825U (zh) 2023-02-16 2023-02-16 户外保暖救生连体服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888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38800A (zh) 一种消防用水域及冰上救援防护服
CN213720165U (zh) 一种多功能带腕带式浮力装置的雨中救援服
CN105752296A (zh) 多功能便携式救生衣
CN204674798U (zh) 一种海上防化救生服
CN110693111A (zh) 一种水域救援服
CN113615903A (zh) 一种水域救援干式救援服
CN219288825U (zh) 户外保暖救生连体服
CN211417553U (zh) 一种多功能水域救援服
CN212921928U (zh) 一种水域及冰上救援防护服
CN111017159A (zh) 一种拼装式夜间自动发光的保暖救生衣
CN207257934U (zh) 一种浸水保温服
CN205632967U (zh) 多功能便携式救生衣
CN215381613U (zh) 一种单层结构功能一体化海上作业防护服
CN109552575A (zh) 一种逃生衣
CN113576065A (zh) 一种防失温的内循环快速保暖的石墨烯衣服
CN207693000U (zh) 一种极地保温服
CN211417554U (zh) 不湿身救生衣
CN211996090U (zh) 一种新型自控加热保暖救生衣
RU173692U1 (ru) Костюм гидротермический
CN2517662Y (zh) 保暖救生衣
CN2388114Y (zh) 封闭式保暖救生衣
CN112107049A (zh) 一种多功能消防防疫防雨执勤防护服及性能测试方法
CN215958438U (zh) 快速脱穿救生保温服
CN215455569U (zh) 一种消防水域救援用防护服
CN211323134U (zh) 一种救援服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20

Address after: 541002 Guilin rehabilitation center, No. 88 Wanfu Road, Xiangshan District, Guilin City,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after: Guilin rehabilitation and convalescent center of the joint logistics support force of the Chinese PLA

Address before: 541002 Guilin rehabilitation center, No. 88 Wanfu Road, Xiangshan District, Guilin City,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before: Li Da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