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83671U - 一种制冷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制冷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83671U
CN219283671U CN202223376884.XU CN202223376884U CN219283671U CN 219283671 U CN219283671 U CN 219283671U CN 202223376884 U CN202223376884 U CN 202223376884U CN 219283671 U CN219283671 U CN 2192836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economizer
communicated
condenser
vortex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7688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斌
陈一
刘金喜
石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22337688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836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836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836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涡流管、冷凝再热器和蒸发器,所述涡流管包括进口端、热端和冷端,所述热端的出口温度比所述冷端的出口温度高,所述涡流管的所述进口端与所述压缩机的出气端连通,所述涡流管的所述热端与所述冷凝再热器的一端连通,所述冷凝再热器的另一端能连通至所述蒸发器的一端,所述蒸发器的另一端能连通至所述压缩机的吸气端;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冷凝再热器组成恒温恒湿组件的至少部分结构。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利用冷凝再热器对经过恒温恒湿组件的空气进行再热,有效地利用了冷凝热来进行再热,并且通过涡流管的设置还能提高在冷凝再热器处的换热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制冷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民越来越向往高品质生活,空调也在人民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当前,建筑能耗已经成为能耗巨头,其中暖通空调行业能耗占了大部分。在“碳达峰、碳中和”时代背景下,开发绿色节能产品迫在眉睫。
对于某些特殊场合,要求控制室内的温湿度保持恒定,传统的做法是采用电加热的方式控制温度,对于整个制冷系统而言,制冷产生的冷凝热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这样造成了能源的浪费。
由于现有技术中的具有除湿功能恒温恒湿制冷系统存在无法有效回收冷凝热而导致整体能效低等技术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研究设计出一种制冷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恒温恒湿制冷系统存在无法有效回收冷凝热而导致整体能效低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制冷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制冷系统,其包括:
压缩机、涡流管、冷凝再热器和蒸发器,所述涡流管包括进口端、热端和冷端,所述热端的出口温度比所述冷端的出口温度高,所述涡流管的所述进口端与所述压缩机的出气端连通,所述涡流管的所述热端与所述冷凝再热器的一端连通,所述冷凝再热器的另一端能连通至所述蒸发器的一端,所述蒸发器的另一端能连通至所述压缩机的吸气端;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冷凝再热器组成恒温恒湿组件的至少部分结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一风机,所述恒温恒湿组件包括所述第一风机,所述蒸发器、所述冷凝再热器和所述第一风机处在同一除湿风道内,所述第一风机能驱动空气依次经过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冷凝再热器换热;所述涡流管的所述热端和所述冷端均设置有电动比例调节阀。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冷凝器,所述冷凝器的一端与所述涡流管的所述冷端连通,所述冷凝器的另一端能够连通至所述蒸发器的一端,所述冷凝器能够增大进入所述蒸发器的冷媒的过冷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经济器,所述经济器设置于所述冷凝器与所述蒸发器之间,所述经济器能够进一步增大进入所述蒸发器的冷媒的过冷度,且所述经济器能够对所述压缩机进行补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包括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第三管路、第四管路和第一节流装置,所述第一管路的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所述出气端连通、另一端连通至所述涡流管的所述进口端,所述第二管路的一端连通至所述涡流管的所述热端、另一端连通至所述冷凝再热器的一端,所述第三管路的一端连通至所述冷凝再热器的另一端,所述第三管路的另一端连通至所述蒸发器的一端,所述第四管路的一端连通至所述蒸发器的另一端,所述第四管路的另一端连通至所述压缩机的吸气端,所述第一节流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三管路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还包括冷凝器和经济器时,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第五管路、第六管路、第七管路和第二节流装置,所述第五管路的一端与所述涡流管的所述冷端连通、另一端连通至所述冷凝器的一端,所述第六管路的一端连通至所述冷凝器的另一端,所述第六管路的另一端连通至所述经济器的第一端,所述第七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经济器的第二端连通、另一端连通至所述第三管路上位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与所述蒸发器之间的位置,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在所述经济器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二节流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七管路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八管路和第九管路,所述第八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七管路的位于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节流装置之间的管段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经济器的第三端连通,所述第九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经济器的第四端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补气端连通,所述第三端与所述第四端在所述经济器的内部连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三节流装置,所述第三节流装置设置在所述第八管路上,所述第三端和所述第四端在所述经济器的内部连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在所述经济器的内部通过第一换热段连通,所述第三端与所述第四端在所述经济器的内部通过第二换热段连通,所述第一换热段与所述第二换热段之间能够进行换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与所述冷凝器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风机能够驱动气流与所述冷凝器中的冷媒换热。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制冷系统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制冷系统中设置涡流管的结构和冷凝再热器,并将涡流管的热端与冷凝再热器连通,能够使得压缩机出气端的高压高温气体能够通过涡流管被进一步升温,以在冷凝再热器处进行换热,并且本实用新型的冷凝再热器和蒸发器组成的恒温恒湿组件能够利用冷凝再热器对经过恒温恒湿组件的空气进行再热,有效地利用了冷凝热对除湿后的低温空气进行再热,并且本实用新型的进入冷凝再热器的温度由于涡流管的作用使得温度比压缩机出气端的温度更高,从而进一步提高在冷凝再热器处的换热能力,从而提高恒温恒湿组件的再热效果,能够同时提高整个制冷系统的能效和提高除湿再热部件的再热效果。
2.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将涡流管的冷端连通至冷凝器,冷凝器的出口端能连通至蒸发器,能够通过涡流管的冷端降低进入冷凝器的制冷剂的温度,进一步降低冷凝器的出口温度,从而增大进入蒸发器前的制冷剂的过冷度,进而提高蒸发器的蒸发效率,提高蒸发效果;并且本实用新型还通过经济器的设置,能够在其内部进行过热和过冷的换热,从而进一步增大进入蒸发器前的制冷剂的过冷度,进一步提高蒸发器的蒸发效率,提高蒸发效果;本实用新型还通过经济器的补气通道,与压缩机的补气口进行连通,能够在同等换热面积下,增加系统制冷剂循环量,形成二级(或准二级)压缩,增加系统的换热量,提高运行能效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制冷系统的系统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制冷系统中的涡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制冷系统的经济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制冷系统的控制流程图。
附图标记表示为:
1、压缩机;11、出气端;12、吸气端;13、补气端;2、涡流管;21、进口端;22、热端;23、冷端;3、冷凝器;4、第二风机;5、第二节流装置;6、第三节流装置;7、第一节流装置;8、经济器;81、第一端;82、第二端;83、第三端;84、第四端;9、蒸发器;10、冷凝再热器;14、第一风机;101、第一管路;102、第二管路;103、第三管路;104、第四管路;105、第五管路;106、第六管路;107、第七管路;108、第八管路;109、第九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制冷系统,其包括:
压缩机1、涡流管2、冷凝再热器10和蒸发器9,所述涡流管2包括进口端21、热端22和冷端23,所述热端22的出口温度比所述冷端23的出口温度高,所述涡流管2的所述进口端21与所述压缩机1的出气端11连通,所述涡流管2的所述热端22与所述冷凝再热器10的一端连通,所述冷凝再热器10的另一端能连通至所述蒸发器9的一端,所述蒸发器9的另一端能连通至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端12;所述蒸发器9和所述冷凝再热器10组成恒温恒湿组件的至少部分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涡流管是一种能量分离装置,通常由涡流室,喷射通道,热端管,冷孔板,热端调节阀,冷端调节阀组成。高压流体进入涡流管后,在涡流室内高速旋转,在涡流管冷端成为低温流体,在涡流管热端成为高温流体。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制冷系统中设置涡流管和冷凝再热器,并将涡流管的热端与冷凝再热器连通,能够使得压缩机出气端的高压高温气体能够通过涡流管被进一步升温,以在冷凝再热器处进行换热,并且本实用新型的冷凝再热器和蒸发器组成的恒温恒湿组件能够利用冷凝再热器对经过恒温恒湿组件的空气进行再热,有效地利用了冷凝热对除湿后的低温空气进行再热,并且本实用新型的进入冷凝再热器的温度由于涡流管的作用使得温度比压缩机出气端的温度更高,从而进一步提高在冷凝再热器处的换热能力,从而提高恒温恒湿组件的再热效果,能够同时提高整个制冷系统的能效和提高除湿再热部件的再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一种带有涡流管的准二级压缩恒温恒湿制冷系统,回收冷凝热,减少能源消耗,可提升系统整体能效;同等换热面积下,增加系统制冷剂循环量,采用准二级压缩,增加系统的换热量,提高运行能效比;采用涡流管,利用涡流管的涡流效应,提高进入冷凝再热器的制冷剂温度,提高再热效率;降低进入冷凝器的制冷剂温度,可提高过冷度;
实用新型点在于:1.设计一种直膨式恒温恒湿制冷系统,使空气直接与冷媒换热,避免了二次换热的能量损失;涡流管的结构简单,成本低,无运动部件,可将恒定压力的流体分为一冷一热两股流体,应用在制冷系统中可使进入冷凝再热器的制冷剂温度进一步提高,使进入冷凝器的制冷剂温度进一步降低,因可以增加进入蒸发器制冷剂的过冷度。
2.采用中间补气压缩机的准二级压缩系统,同等换热面积下,采用准二级压缩,增加系统的换热量,提高运行能效比。
解决了如下等技术问题:
1.采用冷凝热代替电加热,减少能量浪费;
2.同等换热面积下,采用准二级压缩,可以增加系统制冷剂循环量,因而增加系统的换热量,提高运行能效比;解决能效低的问题;
3.采用涡流管,提高进入冷凝再热器的制冷剂温度,提高再热效率;降低进入冷凝器的制冷剂温度,可提高过冷度;解决除湿再热效果低的问题和解决过冷度低导致蒸发效率低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一风机14,所述恒温恒湿组件包括所述第一风机14,所述蒸发器9、所述冷凝再热器10和所述第一风机14处在同一除湿风道内,所述第一风机14能驱动空气依次经过所述蒸发器9和所述冷凝再热器10换热;所述涡流管2的所述热端22和所述冷端23均设置有电动比例调节阀。这是本实用新型的制冷系统的进一步优选结构形式,即通过第一风机与蒸发器和冷凝再热器在除湿风道内,第一风机能够驱动气流依次流过蒸发器和冷凝再热器,使得空气先经过蒸发器制冷除湿,再将降温后的空气经过冷凝再热器进行加热升温,以达到恒温除湿的效果,并且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涡流管,将涡流管的热端连通至冷凝再热器,能够提高进入冷凝再热器中的制冷剂的温度,提高冷凝再热器的换热效果,进而提高再热能力。本实用新型所述涡流管2的所述热端22和所述冷端23均设置有电动比例调节阀,能够调节冷端出口和热端出口的制冷剂流量,从而能够根据需要调节室内的送风温度等参数,提高室内的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一种带有涡流管的准二级压缩恒温恒湿制冷系统,通过回收冷凝热,减少能源消耗,可提升系统整体能效;同等换热面积下,采用准二级压缩,增加系统制冷剂循环量,增加系统的换热量,提高运行能效比;采用涡流管,利用涡流管的涡流效应,提高进入冷凝再热器的制冷剂温度,提高再热效率;降低进入冷凝器的制冷剂温度,可提高过冷度;
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1,冷凝风机(第二风机4),送风机(第一风机14),均优选为变频电机驱动。本实用新型的涡流管2,热端22与冷端23出口均带有电动比例调节阀,与涡流管集成在一起,因而可以调节电动比例调节阀的开度,进而达到调节通过热端22与冷端23出口的制冷剂的流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冷凝器3,所述冷凝器3的一端与所述涡流管2的所述冷端23连通,所述冷凝器3的另一端能够连通至所述蒸发器9的一端,所述冷凝器3能够增大进入所述蒸发器9的冷媒的过冷度。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冷凝器的设置,能够通过将涡流管的冷端连通至冷凝器,冷凝器的出口端能连通至蒸发器,能够通过涡流管的冷端降低进入冷凝器的制冷剂的温度,进一步降低冷凝器的出口温度,从而增大进入蒸发器前的制冷剂的过冷度,进而提高蒸发器的蒸发效率,提高蒸发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经济器8,所述经济器8设置于所述冷凝器3与所述蒸发器9之间,所述经济器8能够进一步增大进入所述蒸发器9的冷媒的过冷度,且所述经济器8能够对所述压缩机1进行补气。本实用新型还通过经济器的设置,能够在其内部进行过热和过冷的换热,从而进一步增大进入蒸发器前的制冷剂的过冷度,进一步提高蒸发器的蒸发效率,提高蒸发效果;本实用新型还通过经济器的补气通道,与压缩机的补气口进行连通,能够在同等换热面积下,增加系统制冷剂循环量,形成二级(或准二级)压缩,增加系统的换热量,提高运行能效比。
压缩机1排气口出来的制冷剂进入涡流管2的进口端21,一部分通过涡流管2热端22口进入冷凝再热器10,再经过电子膨胀阀(第一节流装置7)进入蒸发器9,另一部分通过涡流管2冷端23口进入冷凝器3散热。从冷凝器3出来的低温制冷剂进入经济器8的第一端81;经过经济器8的第二端82后,制冷剂一分为二,主路制冷剂经过电子膨胀阀(第二节流装置5)后与经过第一节流装置7后的制冷剂汇合一同进入蒸发器9进行蒸发换热,经蒸发器换热后的制冷剂进入压缩机1完成主路压缩制冷循环;辅路制冷剂经过第三节流装置6进入经济器的第三端83,从经济器的第四端84出来后,进入压缩机1的补气端13,完成辅路压缩制冷循环。
与无涡流管相比,由于涡流管2的涡流效应,一方面使得进入冷凝再热器的制冷剂温度更高,因而可以利用相对更少的制冷剂提高所需的再热温度,另一方面,使得进入冷凝器3的制冷剂温度更低,相当于增大进入蒸发器的过冷度,提高制冷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包括第一管路101、第二管路102、第三管路103、第四管路104和第一节流装置7,所述第一管路101的一端与所述压缩机1的所述出气端11连通、另一端连通至所述涡流管2的所述进口端21,所述第二管路102的一端连通至所述涡流管2的所述热端22、另一端连通至所述冷凝再热器10的一端,所述第三管路103的一端连通至所述冷凝再热器10的另一端,所述第三管路103的另一端连通至所述蒸发器9的一端,所述第四管路104的一端连通至所述蒸发器9的另一端,所述第四管路104的另一端连通至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端12,所述第一节流装置7设置于所述第三管路103上。
这是本实用新型的管路连接方式,即通过第一管路连通压缩机出气端与涡流管的进口端,第二管路连通涡流管的热端出口与冷凝再热器,第三管路连通冷凝再热器与蒸发器,第四管路连通蒸发器与压缩机吸气端,从而形成完整的制冷除湿的制冷剂循环,提高对冷凝热的回收能力,提高能效,并且提高除湿再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还包括冷凝器3和经济器8时,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第五管路105、第六管路106、第七管路107和第二节流装置5,所述第五管路105的一端与所述涡流管2的所述冷端23连通、另一端连通至所述冷凝器3的一端,所述第六管路106的一端连通至所述冷凝器3的另一端,所述第六管路106的另一端连通至所述经济器8的第一端81,所述第七管路107的一端与所述经济器8的第二端82连通、另一端连通至所述第三管路103上位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7与所述蒸发器9之间的位置,所述第一端81与所述第二端82在所述经济器8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设置在所述第七管路107上。
经济器是个换热器,通过制冷剂自身节流蒸发吸收热量从而使另一部分制冷剂得到过冷。
这是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管路连接方式,通过第五管路能够连通涡流管的冷端与冷凝器,第六管路连通冷凝器与经济器的第一端,第七管路连通经济器的第二端与蒸发器,从而有效地将冷凝器和经济器连接到涡流管的冷端与蒸发器之间,通过涡流管的冷端能够相比于压缩机出气端的气体温度低,从而使得冷凝器出口端的过冷度较高,能够提高进入蒸发器前的过冷度,提高蒸发换热效率;通过进入经济器,能够使得制冷剂流出经济器的第二端并进入蒸发器前的温度得到进一步降低(过冷度进一步提高),能够进一步提高蒸发换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八管路108和第九管路109,所述第八管路108的一端与所述第七管路107的位于所述第二端82与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之间的管段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经济器8的第三端83连通,所述第九管路109的一端与所述经济器8的第四端84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压缩机1的补气端13连通,所述第三端83与所述第四端84在所述经济器的内部连通。本实用新型还通过第八管路能够将第七管路的冷媒引出并通过第三端进入经济器,第三端83与第四端84之间的管段与第一端81和第二端82之间的管段进行换热,能够进一步降低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管段的冷媒的温度,使得进入第七管路的冷媒得到进一步的过冷,从而能够进一步增强蒸发器的换热效率;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九管路能够将换热后的冷媒(即中压冷媒)导入压缩机的补气口,完成补气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三节流装置6,所述第三节流装置6设置在所述第八管路108上,所述第三端83和所述第四端84在所述经济器8的内部连通。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八管路上设置的第三节流装置能够对进入该路中的冷媒进行节流降压,从而能够在第三端83和第四端84之间的第一换热段吸收第一换热段的热量,使得第一换热段的制冷剂温度得到进一步降低。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端81与所述第二端82在所述经济器8的内部通过第一换热段连通,所述第三端83与所述第四端84在所述经济器8的内部通过第二换热段连通,所述第一换热段与所述第二换热段之间能够进行换热。本实用新型通过经济器内部的第一和第二换热段,能够分别连通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三端和第四端,并且第一和第二换热段之间形成有效换热,一路形成中压对压缩机进行补气,另一路得到进一步的过冷,提高蒸发器的制冷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二风机4,所述第二风机4与所述冷凝器3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风机4能够驱动气流与所述冷凝器3中的冷媒换热。本实用新型还通过第二风机能够对冷凝器的换热进行驱动和控制。
本实用新型采用具有冷凝再热器直膨制冷系统,可以满足特殊场合的温湿度需求;系统中采用准二级压缩,增大系统制冷剂循环量;同时系统增加涡流管,利用涡流管的制冷效应,可以最大程度上利用制冷系统的冷热能量。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如前任一项所述的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其包括:
检测步骤,检测经过所述蒸发器9换热后的空气含湿量;
判断步骤,判断所述空气含湿量与预设含湿量之间的大小关系;
控制步骤,当空气含湿量大于预设含湿量时,则控制增大所述压缩机1的运行频率,当空气含湿量小于预设含湿量时,则控制减小所述压缩机1的运行频率。
本实用新型通过检测蒸发器后绝对含湿量,并与目标值比较,根据检测结果调节压缩机运行频率。当实测含湿量>目标含湿量+偏差值,则压缩机升频;当目标含湿量-偏差值<实测含湿量<目标含湿量+偏差值,则压缩机维持当前运行频率;当实测含湿量<目标含湿量-偏差值,则压缩机降频。本实用新型在实际含湿量较高时,通过升高压缩机频率能够提供流量更大的排气制冷剂,从而增大蒸发器9中的制冷剂量,从而达到提高除湿效果,降低空气的含湿量,而在含湿量较低时对压缩机降频以减小蒸发器9中的制冷量,从而减小除湿效果,增大含湿量,能够将室内或指定空间内的湿度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满足更多工况下人体舒适度的要求或是工艺的要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冷凝器3和第二风机4时:
所述检测步骤,还检测所述冷凝器3出口的冷媒过冷度;
所述判断步骤,判断所述冷媒过冷度与预设过冷度之间的大小关系;
所述控制步骤,当所述冷媒过冷度大于所述预设过冷度时,则控制与所述冷凝器3匹配的所述第二风机4的运行频率减小;当所述冷媒过冷度小于所述预设过冷度时,则控制与所述冷凝器3匹配的所述第二风机4的运行频率增大。
本实用新型通过检测冷凝器出口处制冷剂过冷度,并与目标值比较,根据检测结果调节冷凝风机运行频率。当实测过冷度>目标过冷度+偏差值,则冷凝风机运行频率降频;当目标过冷度-偏差值<实测过冷度<目标过冷度+偏差值,则冷凝风机维持当前运行频率;当实测过冷度<目标过冷度-偏差值,则冷凝风机运行频率升频。其中:过冷度=饱和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实测制冷剂温度。本实用新型例如在过冷度较高时控制第二风机频率减小,以降低冷凝器3处的换热,从而减小过冷度,还能够在满足过冷度的前提下,降低风机运行频率,可以节省能量,提高系统能效;在过冷度较低时控制第二风机频率增大,以增大冷凝器3处的换热,以增大过冷度。能够将蒸发器的过冷度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满足更多工况下人体舒适度的要求或是工艺的要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检测步骤,还检测所述冷凝再热器10出口的送风温度;
所述判断步骤,判断所述送风温度与预设温度之间的大小关系;
所述控制步骤,当所述送风温度大于所述预设温度时,则控制所述涡流管2的热端的比例调节阀开度减小;当所述送风温度小于所述预设温度时,则控制所述涡流管2的热端的比例调节阀开度增大。
本实用新型通过检测冷凝再热器后送风温度,并与目标值比较,根据检测结果调节涡流管热端22出口流量。当实测送风温度>目标送风温度+偏差值,则涡流管热端22比例调节阀关小;当实测送风温度<目标送风温度-偏差值,则涡流管热端22比例调节阀开大;当目标送风温度-偏差值<实测送风温度<目标送风温度+偏差值,则涡流管热端22比例调节阀维持当前开度。本实用新型例如在送风温度较高时说明进入冷凝再热器中的制冷剂流量较大,因此需要控制涡流管而控制进入冷凝再热器中的流量降低,在送风温度较低时说明进入冷凝再热器中的制冷剂流量较小,因此需要控制涡流管而控制进入冷凝再热器中的流量增大。从而能够将室内的送风温度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满足人体的舒适度的要求或是工艺的要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机(1)、涡流管(2)、冷凝再热器(10)和蒸发器(9),所述涡流管(2)包括进口端(21)、热端(22)和冷端(23),所述热端(22)的出口温度比所述冷端(23)的出口温度高,所述涡流管(2)的所述进口端(21)与所述压缩机(1)的出气端(11)连通,所述涡流管(2)的所述热端(22)与所述冷凝再热器(10)的一端连通,所述冷凝再热器(10)的另一端能连通至所述蒸发器(9)的一端,所述蒸发器(9)的另一端能连通至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端(12);所述蒸发器(9)和所述冷凝再热器(10)组成恒温恒湿组件的至少部分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一风机(14),所述恒温恒湿组件包括所述第一风机(14),所述蒸发器(9)、所述冷凝再热器(10)和所述第一风机(14)处在同一除湿风道内,所述第一风机(14)能驱动空气依次经过所述蒸发器(9)和所述冷凝再热器(10)换热;所述涡流管(2)的所述热端(22)和所述冷端(23)均设置有电动比例调节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冷凝器(3),所述冷凝器(3)的一端与所述涡流管(2)的所述冷端(23)连通,所述冷凝器(3)的另一端能够连通至所述蒸发器(9)的一端,所述冷凝器(3)能够增大进入所述蒸发器(9)的冷媒的过冷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经济器(8),所述经济器(8)设置于所述冷凝器(3)与所述蒸发器(9)之间,所述经济器(8)能够进一步增大进入所述蒸发器(9)的冷媒的过冷度,且所述经济器(8)能够对所述压缩机(1)进行补气。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第一管路(101)、第二管路(102)、第三管路(103)、第四管路(104)和第一节流装置(7),所述第一管路(101)的一端与所述压缩机(1)的所述出气端(11)连通、另一端连通至所述涡流管(2)的所述进口端(21),所述第二管路(102)的一端连通至所述涡流管(2)的所述热端(22)、另一端连通至所述冷凝再热器(10)的一端,所述第三管路(103)的一端连通至所述冷凝再热器(10)的另一端,所述第三管路(103)的另一端连通至所述蒸发器(9)的一端,所述第四管路(104)的一端连通至所述蒸发器(9)的另一端,所述第四管路(104)的另一端连通至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端(12),所述第一节流装置(7)设置于所述第三管路(103)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冷凝器(3)和经济器(8)时,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第五管路(105)、第六管路(106)、第七管路(107)和第二节流装置(5),所述第五管路(105)的一端与所述涡流管(2)的所述冷端(23)连通、另一端连通至所述冷凝器(3)的一端,所述第六管路(106)的一端连通至所述冷凝器(3)的另一端,所述第六管路(106)的另一端连通至所述经济器(8)的第一端(81),所述第七管路(107)的一端与所述经济器(8)的第二端(82)连通、另一端连通至所述第三管路(103)上位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7)与所述蒸发器(9)之间的位置,所述第一端(81)与所述第二端(82)在所述经济器(8)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设置在所述第七管路(107)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八管路(108)和第九管路(109),所述第八管路(108)的一端与所述第七管路(107)的位于所述第二端(82)与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之间的管段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经济器(8)的第三端(83)连通,所述第九管路(109)的一端与所述经济器(8)的第四端(84)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压缩机(1)的补气端(13)连通,所述第三端(83)与所述第四端(84)在所述经济器的内部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三节流装置(6),所述第三节流装置(6)设置在所述第八管路(108)上,所述第三端(83)和所述第四端(84)在所述经济器(8)的内部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端(81)与所述第二端(82)在所述经济器(8)的内部通过第一换热段连通,所述第三端(83)与所述第四端(84)在所述经济器(8)的内部通过第二换热段连通,所述第一换热段与所述第二换热段之间能够进行换热。
10.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二风机(4),所述第二风机(4)与所述冷凝器(3)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风机(4)能够驱动气流与所述冷凝器(3)中的冷媒换热。
CN202223376884.XU 2022-12-14 2022-12-14 一种制冷系统 Active CN2192836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76884.XU CN219283671U (zh) 2022-12-14 2022-12-14 一种制冷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76884.XU CN219283671U (zh) 2022-12-14 2022-12-14 一种制冷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83671U true CN219283671U (zh) 2023-06-30

Family

ID=869124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76884.XU Active CN219283671U (zh) 2022-12-14 2022-12-14 一种制冷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836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9200951A1 (zh) 空调热泵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6007219A (zh) 一种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8679747A (zh) 一种新风除湿空调系统
CN112413738A (zh) 一种新风空调系统及其热回收方法
CN112815567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13873264U (zh) 空调系统
CN110749018A (zh) 一种单机双级压缩中间抽气热回收新风处理装置
CN112229003B (zh) 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2229002B (zh) 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0986200B (zh) 一种新风除湿系统及空调器
CN109373456A (zh) 一种热回收型空调
CN112539488A (zh) 一种毛细管辐射双冷源全热新风除湿空调一体机机组
CN219283671U (zh) 一种制冷系统
CN101109588A (zh) 定频一拖二空调器制冷系统
CN205957318U (zh) 多功能型列间空调装置
CN213514499U (zh) 热泵系统和空调设备
CN213747158U (zh) 一种空调系统
CN214619944U (zh) 一种整体式新风除湿一体机
CN108548236A (zh) 一种一体化节能型空调机
CN210772861U (zh) 一种基于温湿度控制和热水加热的集成供应系统
CN110671835B (zh) 一种基于温湿度控制和热水加热的集成供应系统及方法
CN200972214Y (zh) 一种带热泵热水器的空调系统
CN209655524U (zh) 空调热量回收系统
CN112361504A (zh) 一种整体式新风除湿一体机
CN206846873U (zh) 一种制热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