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69440U - 一种工控设备壳体 - Google Patents

一种工控设备壳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69440U
CN219269440U CN202320200391.6U CN202320200391U CN219269440U CN 219269440 U CN219269440 U CN 219269440U CN 202320200391 U CN202320200391 U CN 202320200391U CN 219269440 U CN219269440 U CN 2192694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shell
industrial control
electromagnet
ai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0039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文庆
董夏昕
杨东
邓楠轶
崔逸群
刘超飞
毕玉冰
朱召鹏
王艺杰
刘鹏举
李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Thermal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Huaneng Group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Thermal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Huaneng Group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Thermal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Huaneng Group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Thermal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0039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694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694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694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 Y02A50/2351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PM], e.g. carbon smoke microparticles, smog, aerosol particles, dust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工控设备壳体,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一侧开设有进风口,另一侧开设有出风口,所述外壳内部在所述出风口位置处布置有排风扇;过滤元件,装设于所述外壳内侧对应所述进风口的位置,适于过滤经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外壳的空气;两开合组件,分别设置于进风口和出风口的外侧,所述开合组件具有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在所述开启状态,开放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在所述关闭状态,两所述开合组件分别封住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本申请提供的工控设备壳体,既可在工控设备工作时实现对外壳内电子元件的散热,又能使过滤元件在工控设备不工作时不再继续过滤飞尘,进而可提高过滤元件的有效使用时间。

Description

一种工控设备壳体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工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控设备壳体。
背景技术
工控设备指基于自动化控制理论,综合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电气技术等,通过软硬件的有机组合,实现工业生产.制造或流程化管控的自动化.效率化.精确化,并具有可控性及可视性。
工控设备一般包括外壳和安装在外壳内部的电子元件,安装在外壳内的电子元件在长期运行时会产生热量。为保证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内部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需要快速散出。通常会在外壳上设置风口,方便热量通过风口向外壳外散发。但是,这样一来,外壳外的飞尘会通过风口进入到外壳内部,由于静电的吸附作用,飞尘会在电子元件上逐渐堆积,直接影响电子元件的散热,影响工控设备的稳定运行,降低使用寿命。
为了防尘,开始在外壳上设置防尘结构,但是,现有的防尘结构,无论工控设备工作与否,防尘结构的状态保持一致,不会有变化,也就使得防尘结构中的过滤元件始终处于过滤飞尘的状态,降低了过滤元件的有效使用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防尘结构始终处于防尘状态,降低了防尘结构中的过滤元件的有效使用时间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工控设备壳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工控设备壳体,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的一侧开设有进风口,另一侧开设有出风口,所述外壳内部在所述出风口位置处布置有排风扇;
过滤元件,装设于所述外壳内侧对应所述进风口的位置,适于过滤经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外壳的空气;
两开合组件,分别设置于进风口和出风口处,所述开合组件具有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在所述开启状态,开放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在所述关闭状态,两所述开合组件分别封住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
进一步地,所述开合组件包括相对设置且可相对滑动的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所述第一框架上设有若干第一通道,相邻两所述第一通道之间设有第一分隔板,所述第二框架上设有若干第二通道,相邻两所述第二通道之间设有第二分隔板,在所述关闭状态,各所述第一分隔板封住对应的所述第二通道,各所述第二分隔板封住对应的所述第一通道,在所述开启状态,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至少部分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框架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铁,所述第二框架对应设置有第二电磁铁,所述第一电磁铁和所述第二电磁铁连接电源,所述第一电磁铁适于在接通所述电源时吸引所述第二电磁铁移动并带动所述第二框架相对所述第一框架移动至所述开合组件处于所述开启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磁铁和所述第二电磁铁之间设置有弹性件。
进一步地,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框架相对设置的封框,所述第二框架位于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封框之间,所述第一框架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端板,所述封框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第一端板通过螺钉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内部在所述进风口的两相对侧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所述外壳的内壁之间滑动装设有所述过滤元件。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元件为滤网。
进一步地,还包括顶盖,所述顶盖的底部两相对侧对称设有滑槽,所述外壳的顶部敞开且在其两相对侧向外对称凸设有滑板,所述滑板与所述滑槽滑动配合使所述顶盖滑动装设于所述外壳上。
进一步地,所述顶盖的一端对称开设有两通孔,各所述通孔内设有朝向所述滑板凸出的拨片,所述滑板上对应所述拨片位置开有凹槽,所述拨片与所述凹槽配合将所述顶盖限位于所述外壳上。
进一步地,所述顶盖上分布有若干凸起。
本申请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工控设备壳体,外壳内侧在对应进风口的位置设有过滤元件,同时,在进风口和出风口处分别设有开合组件,开合组件具有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在开启状态,开放进风口和出风口,空气可自进风口进入而后经过滤元件过滤后从出风口出来,实现对外壳内电子元件的散热,在关闭状态,两开合组件分别封住进风口和出风口,这样一来,在工控设备不工作时,封闭进风口和出风口,不让飞尘进入外壳,过滤元件也就不需在工控设备不工作时继续过滤飞尘,进而可提高过滤元件的有效使用时间,同时,又可保证工控设备工作时,实现对电子元件的散热效果。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工控设备壳体,外壳内部在进风口的两相对侧设有限位板,限位板与外壳的内壁之间滑动装设有过滤元件,这样一来,方便清理或更换过滤元件。
3.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工控设备壳体,顶盖的底部两相对侧对称设有滑槽,外壳的顶部敞开且在其两相对侧向外对称凸设有滑板,滑板与滑槽滑动配合使顶盖滑动装设于外壳上,这样一来,方便开启顶盖以便对外壳内的电子元件进行检修,且顶盖与外壳滑动配合,方便顶盖的安装、拆卸。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工控设备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工控设备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工控设备壳体的另一角度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施例中的开合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实施例中的顶盖的局部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外壳;101、滑板;102、凹槽;2、顶盖;201、滑槽;3、进风口;4、出风口;5、限位板;6、滤网;7、开合组件;71、第一框架;710、第一端板;711、第一通道;712、第一分隔板;713、第一电磁铁;72、第二框架;721、第二通道;722、第二分隔板;723、第二电磁铁;73、封框;74、螺钉;75、弹簧;8、通孔;9、拨片;10、凸起;11、排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申请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工控设备壳体,包括外壳1、过滤元件和两开合组件7。
外壳1的内部可安装电子元件(未图示)。在图3视角下,在外壳1左侧开设有进风口3,右侧开设有出风口4。外壳1内部在出风口4位置布置有排风扇11,排风扇11与电源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排风扇的数量为三个,当然,也可以为一个、两个或更多,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即可。空气从进风口3进入并通过出风口4排出,以此完成对外壳1内部的电子元件的散热工作。外壳1的内部在进风口3的两相对侧分别设有限位板5,限位板5与外壳1的内壁之间滑动设有过滤元件。过滤元件经过长时间使用,会在其表面会吸附大量飞尘及其他杂质,而过滤元件滑动装设于限位板5和外壳1的内壁之间,这样一来,就可以方便快捷地将过滤元件从外壳1内抽出,然后对其进行清理或者更换。
外壳1的顶部呈开放状并在外壳的顶部滑动装设有顶盖2以便封住外壳1的顶部。具体地,外壳1的顶部两相对侧对称向外凸出延伸设有滑板101,顶盖2的底部两相对侧对应设有滑槽201,滑板101与滑槽201滑动配合以实现顶盖2与外壳1的滑动连接。当需要对外壳1内部的电子元件进行检修时,可将顶盖2从滑板101上滑出,露出外壳1内部的电子元件,顶盖2脱离滑板101后可方便工作人员对外壳1内部的电子元件进行检修,且顶盖2和外壳1滑动配合的方式,可节省顶盖2的安装、拆卸时间。另外,为便于在拆装顶盖2时对其进行施力,在顶盖2的顶面设置若干凸起10。
如图1和图6所示,顶盖2的一端对称开有通孔8,各通孔8内设有拨片9,拨片9具体为弧形,且拨片9朝滑板101凸出。如图3和图4所示,外壳1的顶部对应拨片9的位置上开有凹槽102。在顶盖2与外壳1组装过程中,通孔8内的拨片9先与滑板101接触,继续推动顶盖2,拨片9向通孔8内变形,再继续推动顶盖2直至拨片9进入外壳1的凹槽102内,拨片9会在凹槽102内逐渐恢复至初始形态,并与对应的凹槽102进行卡滞,以此完成拨片9对顶盖2在外壳1上的限位工作。
开合组件7设置于进风口3和出风口4处,在本实施例中,开合组件7装设于外壳1的外侧,当然,开合组件7也可嵌入进风口3和出风口4中。开合组件7具有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在开启状态,开放进风口3和出风口4,以便让空气经由对应的开合组件7和进风口3进入外壳1的内部,并经由出风口4和对应的开合组件7从外壳1内排出;在关闭状态,两开合组件7分别封住进风口3和出风口4,不让外部飞尘进入外壳1的内部。简单来讲,开合组件7在工控设备工作时打开,在工控设备不工作时关闭。由于开合组件7在工控设备不工作时关闭,可防止外界飞尘在工控设备不工作时进入到外壳1内,这样一来,过滤元件在工控设备不工作时就不用继续对外界飞尘进行过滤,进而可提高过滤元件的有效使用时间,也即,可以延长过滤元件的清理周期或更换周期。
具体地,开合组件7包括相对设置并且可相对滑动的第一框架71和第二框架72。第一框架71上于第一端板710之间设有若干第一通道711,相邻两第一通道711之间设有第一分隔板712,第二框架72上设有若干第二通道721,相邻两第二通道721之间设有第二分隔板722。第一分隔板712在第一框架71上均匀布置,第二分隔板722在第二框架72上均匀布置。第二分隔板722的尺寸不小于第一通道711的尺寸,第一分隔板712的尺寸不小于第二通道721的尺寸,这样一来,在开合组件7的关闭状态,第二分隔板722可封住对应的第一通道711,第一分隔板712可封住第二通道721,防止飞尘进入到外壳1内部。在开合组件7的开启状态,第一通道711和第二通道721至少部分连通,以便开放进风口3和出风口4,方便外壳1内的电子元件散热。
另外,第一框架71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铁713,第二框架72对应设置有第二电磁铁723。具体地,在图5视角下,第二电磁铁723固定设于第二框架72右端,第一电磁铁713固定设于第一框架71的内壁右侧,第二电磁铁723和第一电磁铁713与电源连接,第二电磁铁723与第一电磁铁713间设有弹性件,弹性件在第二电磁铁723和第一电磁铁713之间对称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为弹簧75,当然,也可以为弹力球、弹力柱、弹性片等。当工控设备进行工作时,第二电磁铁723和第一电磁铁713同时通电,第二电磁铁723和第一电磁铁713相互吸引,使得第二电磁铁723朝向第一电磁铁713位移,并带动第二框架72朝向第一电磁铁713方向产生位移,使得第二框架72上的各第二分隔板722与对应的第一通道711错位,且第一框架71上的各第一分隔板712与第二通道721错位,第二分隔板722不再对第一通道711进行封堵,第一分隔板712不再对第二通道721进行封堵,开放进风口3和出风口4,方便外壳1内的电子元件散热。当工控设备不工作时,便可对第二电磁铁723和第一电磁铁713同时断电,第二电磁铁723和第一电磁铁713失去磁性,处于第二电磁铁723和第一电磁铁713间的弹簧75施力将第二电磁铁723和第二框架72恢复至初始位置。
作为另外一种实施方式,开合组件7也可为挡板形态,在工控设备工作时,挡板移动,开放进风口3和出风口4,在工控设备不工作时,挡板封住进风口3和出风口4。或者,开合组件7为百叶窗形态。
另外,工控设备壳体还包括封框73,第二框架72活动装设于封框73和第一框架71之间。封框73左右两侧上均对称设有螺钉74,螺钉74在封框73上可进行拆卸,于两第一端板710上对应螺钉74的位置上开有供螺钉转动的螺孔,封框73与第一端板710之间通过螺钉74连接,方便后续对开合组件7的检修、更换。另外,在开合组件7的闭合状态,位于封框73上左侧的螺钉74的螺杆与第二框架72的左端贴合,以起到对第二框架72的限位效果。且封框73右侧上的螺钉74安装于两弹簧75的外侧,以避免封框73右侧的螺钉74对弹簧75产生影响。封框73的设置还可防止第二电磁铁723和第一电磁铁713与弹性件暴露在外。
下面介绍本实施例的一种工控设备壳体防尘工作过程,
在工控设备工作时,排风扇11、第二电磁铁723和第一电磁铁713同时通电,第二电磁铁723和第一电磁铁713通电后产生磁力并相互吸引,由于第一框架71固定不动,第一电磁铁713也就不动,第二电磁铁723被第一电磁铁713吸引朝向第一电磁铁713移动,进而可带动第二框架72沿第一框架71的纵长方向(如图5中的箭头方向)移动,使得第二分隔板722与第一通道711错位将不再封堵第一通道711,同时,第一分隔板712与第二通道721错位不再封堵第二通道721,这样一来,空气经由第二通道721、第一通道711、进风口3进入到外壳1内,并通过滤网6进行过滤,之后通过排风扇11及处于出风口4位置处的开合组件7的第一通道711和第二通道721排出即可完成对外壳1内部的散热工作;
当工控设备不工作时,排风扇11、第一电磁铁713和第二电磁铁723均断电,第一电磁铁713和第二电磁铁723不再相互吸引,弹簧75推动第二电磁铁723回到原位,进而可带动第二框架72回到原位,第二分隔板722对第一通道711进行封堵,第一分隔板712对第二通道721进行封堵,进而实现对进风口3和出风口4的封堵,避免飞尘进入外壳1内。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申请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工控设备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1),所述外壳(1)的一侧开设有进风口(3),另一侧开设有出风口(4),所述外壳(1)内部在所述出风口(4)位置处布置有排风扇(11);
过滤元件,装设于所述外壳(1)内侧对应所述进风口(3)的位置,适于过滤掉经所述进风口(3)进入所述外壳(1)内的飞尘;
两开合组件(7),分别设置于进风口(3)和出风口(4)处,所述开合组件(7)具有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在所述开启状态,开放所述进风口(3)和所述出风口(4),在所述关闭状态,两所述开合组件(7)分别封住所述进风口(3)和所述出风口(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控设备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组件(7)包括相对设置且可相对滑动的第一框架(71)和第二框架(72),所述第一框架(71)上设有若干第一通道(711),相邻两所述第一通道(711)之间设有第一分隔板(712),所述第二框架(72)上设有若干第二通道(721),相邻两所述第二通道(721)之间设有第二分隔板(722),在所述关闭状态,各所述第一分隔板(712)封住对应的所述第二通道(721),各所述第二分隔板(722)封住对应的所述第一通道(711),在所述开启状态,所述第一通道(711)和所述第二通道(721)至少部分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工控设备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71)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铁(713),所述第二框架(72)对应设置有第二电磁铁(723),所述第一电磁铁(713)和所述第二电磁铁(723)连接电源,所述第一电磁铁(713)适于在接通所述电源时吸引所述第二电磁铁(723)移动并带动所述第二框架(72)相对所述第一框架(71)移动至所述开合组件(7)处于所述开启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工控设备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磁铁(713)和所述第二电磁铁(723)之间设置有弹性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工控设备壳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框架(71)相对设置的封框(73),所述第二框架(72)位于所述第一框架(71)和所述封框(73)之间,所述第一框架(71)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端板(710),所述封框(73)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第一端板(710)通过螺钉(74)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工控设备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内部在所述进风口(3)的两相对侧设有限位板(5),所述限位板(5)与所述外壳(1)的内壁之间滑动装设有所述过滤元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工控设备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元件为滤网(6)。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工控设备壳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盖(2),所述顶盖(2)的底部两相对侧对称设有滑槽(201),所述外壳(1)的顶部敞开且在其两相对侧向外对称凸设有滑板(101),所述滑板(101)与所述滑槽(201)滑动配合使所述顶盖(2)滑动装设于所述外壳(1)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工控设备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2)的一端对称开设有两通孔(8),各所述通孔(8)内设有朝向所述滑板(101)凸出的拨片(9),所述滑板(101)上对应所述拨片(9)位置开有凹槽(102),所述拨片(9)与所述凹槽(102)配合将所述顶盖(2)限位于所述外壳(1)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工控设备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2)上分布有若干凸起(10)。
CN202320200391.6U 2023-02-13 2023-02-13 一种工控设备壳体 Active CN2192694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00391.6U CN219269440U (zh) 2023-02-13 2023-02-13 一种工控设备壳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00391.6U CN219269440U (zh) 2023-02-13 2023-02-13 一种工控设备壳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69440U true CN219269440U (zh) 2023-06-27

Family

ID=868730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00391.6U Active CN219269440U (zh) 2023-02-13 2023-02-13 一种工控设备壳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694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748006U (zh) 一种安全性能更高的电控柜
CN219269440U (zh) 一种工控设备壳体
CN211792686U (zh) 一种自动散热型伺服电机驱动器
CN212519149U (zh) 一种具有防护机构的无线监控摄像头
CN219437314U (zh) 带高效散热结构的控制器
KR101902743B1 (ko) 제어반용 공기정화장치
CN201449580U (zh) 带可装拆防尘网电源机箱
CN105514841A (zh) 一种通风防尘配电箱
CN115560418A (zh) 一种智能化无动力新风净化装置及其系统
CN214676180U (zh) 一种防尘易清理的电气自动化控制柜
CN115324936A (zh) 一种空气悬浮离心风机入口导叶机构
CN214798511U (zh) 一种车间用自带散热结构的电器控制柜
CN218828672U (zh) 一种高压柜风冷装置
CN221150601U (zh) 一种具有抽湿功能的电控柜
CN217141656U (zh) 一种出版物印刷一体化色彩管理设备
CN220830625U (zh) 一种散热效果佳的显示屏用电源
CN214338277U (zh) 一种机电一体化具有防尘功能的电控箱
CN215982905U (zh) 机柜空调
CN220543552U (zh) 一种显示屏密封组件
CN211119945U (zh) 空调器
CN219082200U (zh) 一种多级行星减速机
CN213278897U (zh) 一种apf柜的柜体结构
CN219718010U (zh) 一种易于散热的电动执行器
CN219934384U (zh) 一种用于暖通空调的散热结构
CN219953599U (zh) 一种空压机高效散热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