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61274U - 一种防渗水预埋件及包含防渗水预埋件的地漏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渗水预埋件及包含防渗水预埋件的地漏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61274U
CN219261274U CN202222796370.3U CN202222796370U CN219261274U CN 219261274 U CN219261274 U CN 219261274U CN 202222796370 U CN202222796370 U CN 202222796370U CN 219261274 U CN219261274 U CN 2192612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ainage
embedded
floor drain
water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79637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涛
贺文浩
冯懿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zhuang Technology Tianji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zhuang Technology Tianji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zhuang Technology Tianjin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zhuang Technology Tianji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79637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612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612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612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水预埋件,包括排流管和连通于排流管一端的预埋筒,排流管用于插接于地漏孔的内侧,预埋筒的周向内壁包括导流壁,导流壁与排流管相邻的一端为排流端,另一端为进流端,进流端的尺寸小于排流端的尺寸,进流端向排流端逐步过渡设置。本实用新型该公开了一种地漏结构。该防渗水预埋件及包含防渗水预埋件的地漏结构通过预埋筒的导流壁引导预埋筒周向内壁上的积水从进流端向排流端流动,再通过排流管排出,进一步减少渗水的发生,且预埋筒用于直接预埋于可固化防水材料所形成的防水层中,无需进行两步防水材料喷涂固化,施工简单,成本降低,并提高了安装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防渗水预埋件及包含防渗水预埋件的地漏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渗水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渗水预埋件及包含防渗水预埋件的地漏结构。
背景技术
地漏,是连接排流管道系统与室内地面的重要接口,在建筑室内,尤其是卫生间或者泳池构造中,通常设置有排水地漏,现有技术中地漏的防水技术通常采用防水涂料和防水卷材,具体而言,在卫生间找平后对地面进行涂刷防水涂料,而后在地漏位置铺设防水卷材。上述地漏结构在渗水和积水时容易发生渗漏,多余水流从地漏周围缝隙渗漏到防水层,影响到楼下住户。
为此,公告号为CN217128450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地漏用防水构件及其地漏防水施工结构,防水构件包括法兰管和法兰板,并在法兰板上铺设无纺布,施工时,无纺布上通过防水粘胶剂与法兰板连接后,再将法兰板和无纺布置于两道涂料防水层之间,以减少地漏节点处渗漏水的发生。
但是,上述结构中,涂抹于无纺布上的防水粘胶剂固化且安装完毕后,所成型的防水层为水平状,因此,当防水层上有积水时,部分积水容易向外侧流入至楼板结构内,导致发生渗水;不仅如此,上述地漏防水施工结构中,需要设置两道涂料防水层,施工过程中,需要预先喷涂下层的涂料防水层后,将防水构件安装于成型的涂料防水层,而后在无纺布上喷涂防水粘胶剂,待防水粘胶剂固化后,再喷涂额外一侧防水涂料层,即两层防水涂料层的喷涂需要分两步进行,造成施工繁琐,降低了安装效率。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地漏相关结构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渗水预埋件及包含防渗水预埋件的地漏结构,具有进一步减少渗水发生、并且施工方便有利于提高安装效率的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水预埋件,包括排流管和连通于所述排流管一端的预埋筒,所述排流管用于插接于地漏孔的内侧,所述预埋筒的周向内壁包括导流壁,所述导流壁与所述排流管相邻的一端为排流端,另一端为进流端,所述进流端的尺寸小于所述排流端的尺寸,所述进流端向所述排流端逐步过渡设置。
进一步,为了增加与可固化防水材料的接触面,增大可固化防水材料凝固成型后所形成的防水层与预埋筒的结合作用力,所述预埋筒背对所述排流管一端设置有闭环状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沿平行于所述排流管的轴向延伸。
进一步,为了方便地漏施工安装时,预埋筒内外两侧所铺设的可固化防水材料能够通过通孔连通,使得防水材料固化成型后,所形成的防水层保持水平在预埋筒内外两侧齐平,同时加强固化后的防水层与预埋筒的连接强度,所述延伸部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预埋筒内腔连通的通孔。
进一步,为了引导积水在延伸部内向下流动以进入排流管内,防止积水从通孔内侧的孔口流到预埋筒的外侧,所述延伸部的内壁上设置有倾斜向下的内引流板,所述内引流板与所述延伸部相连的一端设置于所述通孔的上方,所述内引流板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通孔的下方。
进一步,为了增大对延伸部周向内壁上积水的引导范围,所述内引流板为闭环状。
进一步,为了引导延伸部外侧壁上的积水通过通孔进入预埋筒内,而后向下流动,从排流管排出,所述延伸部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倾斜向上的外引流板,所述外引流板与所述延伸部围合形成槽口向上的引流槽,所述引流槽的槽底与所述通孔的底部齐平,所述通孔与背对所述预埋筒内腔的孔口收容于所述引流槽内。
进一步,为了扩大引流槽的引流范围,所述引流槽为闭环状。
进一步,为了将导流壁控制在合适的倾斜坡度,避免坡度过低时不易引导积水向下流动从排流管排出,同时避免坡度过高造成预埋件过大,增大防水层厚度,进而增大地漏安装成本,所述导流壁与水平面之间形成5~10°的倾斜夹角。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地漏结构,包括楼板,所述楼板上设置有地漏孔,所述地漏孔的内侧贯穿且固定有地漏管,所述楼板的承载面上依次设置有找平层、防水层和饰面层,还包括上述任意一种技术方案中的防渗水预埋件,所述防渗水预埋件的排流管密封贴合于所述地漏管的内侧,预埋筒设置于所述防水层内。
进一步,为了加强防水层的防潮耐湿效果,同时隔音降噪并避免腐蚀,延长使用寿命,所述防水层包括与所述找平层连接的防水卷材和设置于所述防水卷材上的地垫宝,所述预埋筒固定于所述地垫宝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防渗水预埋件及包含防渗水预埋件的地漏结构通过预埋筒的导流壁引导预埋筒周向内壁上的积水从进流端向排流端流动,再通过排流管排出,进一步减少渗水的发生,且预埋筒用于直接预埋于可固化防水材料所形成的防水层中,无需进行两步防水材料喷涂固化,施工简单,成本降低,并提高了安装效率。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实施例1防渗水预埋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正视图;
图3为包括实施例1地漏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地漏结构的施工示意图;
图5为图3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2防渗水预埋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俯视图;
图8为图7的A-A向剖面示意图;
图中:100.排流管,200.预埋筒,300.导流壁,400.排流端,500.进流端,600.延伸部,700.通孔,800.内引流板,900.外引流板,110.楼板,120.地漏孔,130.地漏管,140.找平层,150.防水层,151.防水卷材,152.地垫宝,160.饰面层,170.下水壳,171.下水管,172.支脚,173.下水桶,174.凸边,180.地漏盖,190.粘接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功能以及具体设计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渗水预埋件及包含防渗水预埋件的地漏结构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实施例1的防渗水预埋件,包括排流管100和连通于排流管100一端的预埋筒200,排流管100用于插接于地漏孔的内侧,预埋筒200用于与可固化的防水材料接触,通过可固化的防水材料凝固成型,使预埋筒200与可固化的防水材料固定连接;预埋筒200的周向内壁包括导流壁300,导流壁300的两端中,与排流管100相邻的一端为排流端400,另一端为进流端500,进流端500的尺寸小于排流端400的尺寸,并且进流端500向排流端400逐步过渡设置。
上述防渗水预埋件使用时,排流管100用于插入地漏孔内,且保持预埋筒200位于地漏孔的正上方后,在地漏孔的上方浇注可固化成型防水材料,通过防水材料凝固形成与预埋筒200固定连接的防水件,当防水件上有积水向下流入预埋筒200内侧后,落在预埋筒200的导流壁300上,由于进流端500的尺寸小于排流端400的尺寸且进流端500向排流端400逐步过渡设置,使得积水能够顺着导流壁300向下滑动,最后通过排流管100排出,如此,避免了积水向预埋筒200外侧流动,进而减少了渗水的发生,不仅如此,在施工过程中,预埋筒200与浇注的可固化防水材料结合,通过可固化防水材料凝固成型,实现预埋筒200位置的固定,仅需通过单层的可固化防水材料凝固成型接口,无需进行两层防水涂料的喷涂,因此,简化了施工步骤,并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地漏结构的安装效率。
导流壁300与水平面之间形成5°的倾斜夹角,采用上述设计后,使得导流壁300具有一定的倾斜坡度,一方面方便落在导流壁300上的积水向下流入至排流管100内侧,另一方面,避免了导流壁300倾斜坡度过大,导致需要铺设浇注的可固化防水材料过厚,增加生产成本和防水材料凝固时间,从而降低施工效率。当然,导流壁300与水平面的倾斜夹角也可以选取5~10°的其他数值,在兼顾排水性能的同时避免可固化防水材料使用过厚,造成凝固所需时间增加以及生产成本的增加。
预埋筒200还包括闭环状的延伸部600,延伸部600一体成型于预埋筒200背对排流管100的一端,沿平行于排流管100的周向延伸。通过设置延伸部600后,增大了预埋筒200整体的外表面积,使得在预埋筒200上铺设可固化的防水材料后,增大了防水材料与预埋筒200的接触面积,使得固化后的防水材料与预埋筒200牢固连接。
该防渗水预埋件沿排流管100周向的横截面均为环形,导流壁300的两端分别与排流管100和延伸部600连接,具体的,排流管100为圆管状形,预埋筒200与排流管连接的一端(主要为导流壁300所在的部分)为圆锥台形,上部(主要为延伸部600)为外径大于排流管100外径的圆环形。此外,该防渗水预埋件为PVC预埋件,相比于其他材料制成的预埋件,采用PVC后,不仅保证了该预埋件具有较强的抗拉、抗压强度,而且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防虫蚁破坏,保证了其使用寿,此外,采用PVC制成的预埋件,能够保证其管壁光滑,不但能够实现与地漏孔的密封连接,保证密封效果,而且减小了延伸部600周向内壁、导流壁300和排流管100周向内壁的粗糙度,进而能够减小水流在该预埋件内壁上流动的阻力,方便落在该渗水预埋件内壁上的积水排出。
如图3和图5所示,使用本实施例防渗水预埋件的地漏结构,包括楼板110,楼板110上设置有地漏孔120,地漏孔120的内侧贯穿且固定有地漏管130,楼板110的承载面上一些设置有找平层140、防水层150和饰面层160,其中防水层150包括与找平层140固定连接的防水卷材151和铺设于防水卷材151上的地垫宝152,饰面层160由瓷砖拼接而成,其与地垫宝152之间通过粘接层190连接,以防止瓷砖形成的饰面层160松动偏移;防渗水预埋件的排流管100密封插接于地漏管130的内侧,预埋筒200固定于地垫宝152内。
排流管100的正上方还设置有下水壳170,下水壳170包括开口向上的下水桶173、连通于下水桶173底部的下水管171、固定于下水桶173下方的支脚172和固定于下水桶173周向内壁且与其开口紧邻的凸边174,下水管171插接配合于排流管100的内侧,下水桶173的底部与预埋筒200的内壁之间设置有供积水通过的间隙;凸边174的上方设置有滤网状的地漏盖180,地漏盖180的顶面与饰面层160的顶面齐平,且其周向外缘与下水桶173的周向内壁相贴合。
上述结构中,通过滤网状的地漏盖180能够过滤杂质,水流从地漏盖180的网孔中向下流动,进入至下水桶173内后,经过下水管171进入至排流管100内,最后通过地漏管130排出。
当饰面层160外表面上有积水向下渗漏后,积水通过粘接层190进入至地垫宝152中,向下流动落在预埋件的导流壁300上,顺着倾斜的导流壁300落入排流管100内,最后从地漏管130排出,并且,通过地垫宝152下方的防水卷材151能够进一步防止水流向下渗漏,从而减少了楼板110处发生渗水的情况。
该地漏结构的具体施工如图4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010、准备带有地漏孔120的楼板110;
S020、在上述楼板110的地漏孔120处安装地漏管130,地漏管130贯穿地漏孔120,且地漏管130的周向外缘与地漏孔120的周向内壁密封固定连接;
S030、在楼板110的承载面找平,通过在楼板110承载面上浇筑水泥砂浆,利用可固化成型的水泥砂浆形成找平层140;
S040、待上述找平层140干透后铺设防水卷材151;
S050、将实施例1的防渗水预埋件以排流管100在下而预埋筒200在上的方式与地漏管130连接,排流管100与地漏管130密封插接配合,且利用位置固定的地漏管130支撑预埋筒200;
S060、在防渗水预埋件上放入下水壳170,下水壳170的下水管171插接于排流管100的内侧,而下水壳170的支脚172底端与导流壁300抵接;
S070、在防水卷材151上浇注可固化的防水材料直至与防渗水预埋件的顶部(也即延伸部600远离排流管100的一端)齐平,使得可固化的防水材料凝固成型,此处可固化材料优选为聚苯乙烯树脂和固化剂组合成的混合材料,从而形成抗潮防湿、耐压、耐腐蚀并具有隔音降噪功能的地垫宝152;
S080、在上述地垫宝152上铺设粘接层190;
S090、在上述粘接层190上铺设由瓷砖组成的饰面层160,饰面层160与S060中下水壳170顶端齐平;
S100、在S060下水壳170的下水桶173开口位置放入地漏盖180,地漏盖180顶面与饰面层160顶面位于同一平面,从而完成整个地漏结构的施工安装。
实施例2
如图6-图8所示,实施例2的防渗水预埋件,基于实施例1,区别在于,延伸部600的侧壁上设置有通孔700,通孔700与预埋筒200的内腔连通,且通孔700设置有多个,沿预埋筒200的周向等间隔分布。
通过在延伸部600的侧壁上设置通孔700后,在防水卷材151上浇注可固化的防水材料时,防水材料能够通过通孔700连通于防渗水预埋件的内外侧之间,一方面,使得固化后的地垫宝152在预埋筒200的内外两侧高度一致,保持齐平,另一方面,加固了地垫宝152与预埋筒200的连接强度。
延伸部600的内壁上还设置有倾斜向下的内引流板800,内引流板800为环状结构,其外侧面与延伸部600连接,且位于通孔700的上方,其内侧面设置于通孔700的下方。
当有积水落在延伸部600顶部的内壁上时,通过内引流板800能引导积水的流向,使得积水顺着内引流板800向下流动,进入至排流管100内,而避免了积水通过通孔700流到预埋筒200外侧,使得积水向下渗漏从楼板110流出,造成渗漏。
延伸部600的外侧壁上还设置有倾斜向上的外引流板900,外引流板900为环状结构,其内侧面与延伸部600固定连接,外引流板900,外引流板900与延伸部600的周向外缘形成槽口向上的引流槽,引流槽为闭环状,引流槽的槽底与通孔700的底部齐平,通孔700两端的孔口中,其中一个孔口与预埋筒200的内腔连通,另一个孔口背对预埋筒200的内腔,该孔口收容于引流槽内。
当有积水落在延伸部600顶部的周向外侧壁上时,积水顺着侧壁向下流动,进入至引流槽内,被外引流板900所拦截,使得积水聚积在引流槽内流动,流动至通孔700处时,通过通孔700进入至预埋筒200的内腔中,顺着导流壁300向下流动,最终通过排流管100排出,如此,进一步减少了地漏结构中发生渗水的可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防渗水预埋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流管(100)和连通于所述排流管(100)一端的预埋筒(200),所述排流管(100)用于插接于地漏孔(120)的内侧,所述预埋筒(200)的周向内壁包括导流壁(300),所述导流壁(300)与所述排流管(100)相邻的一端为排流端(400),另一端为进流端(500),所述进流端(500)的尺寸小于所述排流端(400)的尺寸,所述进流端(500)向所述排流端(400)逐步过渡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渗水预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筒(200)背对所述排流管(100)一端设置有闭环状的延伸部(600),所述延伸部(600)沿平行于所述排流管(100)的轴向延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渗水预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600)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预埋筒(200)内腔连通的通孔(700)。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渗水预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600)的内壁上设置有倾斜向下的内引流板(800),所述内引流板(800)与所述延伸部(600)相连的一端设置于所述通孔(700)的上方,所述内引流板(800)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通孔(700)的下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渗水预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引流板(800)为闭环状。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渗水预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600)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倾斜向上的外引流板(900),所述外引流板(900)与所述延伸部(600)围合形成槽口向上的引流槽,所述引流槽的槽底与所述通孔(700)的底部齐平,所述通孔(700)与背对所述预埋筒(200)内腔的孔口收容于所述引流槽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渗水预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槽为闭环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渗水预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壁(300)与水平面之间形成5~10°的倾斜夹角。
9.一种地漏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楼板(110),所述楼板(110)上设置有地漏孔(120),所述地漏孔(120)的内侧贯穿且固定有地漏管(130),所述楼板(110)的承载面上依次设置有找平层(140)、防水层(150)和饰面层(160),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渗水预埋件,所述防渗水预埋件的排流管(100)密封贴合于所述地漏管(130)的内侧,预埋筒(200)设置于所述防水层(150)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地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150)包括与所述找平层(140)连接的防水卷材(151)和设置于所述防水卷材(151)上的地垫宝(152),所述预埋筒(200)固定于所述地垫宝(152)内。
CN202222796370.3U 2022-10-24 2022-10-24 一种防渗水预埋件及包含防渗水预埋件的地漏结构 Active CN2192612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96370.3U CN219261274U (zh) 2022-10-24 2022-10-24 一种防渗水预埋件及包含防渗水预埋件的地漏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96370.3U CN219261274U (zh) 2022-10-24 2022-10-24 一种防渗水预埋件及包含防渗水预埋件的地漏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61274U true CN219261274U (zh) 2023-06-27

Family

ID=868690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96370.3U Active CN219261274U (zh) 2022-10-24 2022-10-24 一种防渗水预埋件及包含防渗水预埋件的地漏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612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718191U (zh) 一种双排式防水管路结构
CN219261274U (zh) 一种防渗水预埋件及包含防渗水预埋件的地漏结构
CN210152085U (zh) 一种防与疏结合无排气孔不渗漏屋面
CN111473165A (zh) 一种叠合板与pvc水管连接处防水构造
CN106869289B (zh) 一种建筑同层排水地漏
CN205776673U (zh) 一种沉箱积水排除器
CN2863923Y (zh) 防水接漏器
CN209163261U (zh) 屋面落水口防渗漏安装结构
CN113356339A (zh) 一种基于防渗地漏的浴室地板施工方法
CN206646617U (zh) 一种建筑同层排水地漏
CN208039410U (zh) 渗水结构和建筑物
CN207295866U (zh) 卫生间沉箱二次排水系统
CN214329740U (zh) 一种耐久环保的卫生间基面防水结构
CN215484378U (zh) 一种卫生间防潮防积水排水系统
CN220814173U (zh) 一种卫生间的防水防渗结构
CN206554180U (zh) 一种卫生间管道集成防水底盘
CN219604462U (zh) 一种微细孔引流管防渗漏结构
CN215759480U (zh) 一种浴室圆形地漏
CN219973390U (zh) 一种排水管接口处柔性防漏结构
CN219432689U (zh) 一种用于排水管道的防水连接件
CN210151891U (zh) 一种双地漏防水层
CN210767141U (zh) 一种地面排水结构
CN110984308A (zh) 卫生间排除沉积水防渗漏工艺
CN214574446U (zh) 装配式防渗漏排水结构
CN218233714U (zh) 一种升降式防水直二通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