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45907U - 光圈调节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圈调节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45907U
CN219245907U CN202320681340.XU CN202320681340U CN219245907U CN 219245907 U CN219245907 U CN 219245907U CN 202320681340 U CN202320681340 U CN 202320681340U CN 219245907 U CN219245907 U CN 2192459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des
aperture
top surface
outer end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8134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请求不公布姓名
吴可中
彭坤
林聪�
刘富泉
吕新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Hozel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Hozel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Hozel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Hozel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8134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459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459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459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aphragms For Camera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圈调节装置,包括底座、旋转座和多个叶片,所述底座包括底板、环状凸起和限位环,底板设有避光孔;环状凸起为环状且连接至底板的顶面,环状凸起的顶面设有多个定位柱,限位环与环状凸起连接;旋转座可旋转地套设于环状凸起的外周;旋转座设有多个旋转轴,多个叶片两端分别为外端和内端,外端设有轴孔,多个叶片的轴孔分别套设于多个旋转轴;叶片的多个定位柱分别位于多个叶片的定位孔内;旋转座通过旋转轴可操作地带动外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在第一位置,多个叶片的内端配合形成最小光圈孔;在第二位置,多个所述叶片的内端远离光轴并形成最大光圈孔,最大光圈孔的直径大于限位环的内径。

Description

光圈调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圈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今许多电子装置(例如智能型手机或数字相机)皆具有照相或录像的功能。这些电子装置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并朝着便利和轻薄化的设计方向进行发展,以提供使用者更多的选择。
对于相机光圈而言,在光线强烈的地方,相机通过缩小光圈,可以获得更深的景深和更锐利的画面,而在光线不足的地方,通过增大光圈可以增加进光量,也就可以获得曝光更高、噪点更低的纯净画面。
现有技术中,光圈调节装置通过多个叶片绕光轴旋转控制光圈大小,多个叶片旋转过程中,相邻的两个叶片可以相互不同程度地交叉叠置,进而调节光圈大小。
但是,多个叶片形成的最大光圈尺寸不够稳定,影响拍摄质量。因此,需要开发一种可以精准调节最大光圈的光圈调节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圈调节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光圈调节装置,所述光圈调节装置用于调节镜头驱动机构中镜头的光圈大小,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包括:
底板,所述底板用于连接至所述镜头驱动机构的顶部且具有避光孔,所述避光孔沿光轴方向与所述镜头对齐;
环状凸起,所述环状凸起为与所述避光孔同轴的环状且连接至所述底板的顶面,所述环状凸起的顶面设有多个定位柱,多个所述定位柱沿所述环状凸起的周向间隔排列;
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与所述环状凸起同轴设置,所述限位环与所述环状凸起连接且所述限位环的内径小于所述环状凸起的内径;
旋转座,所述旋转座与所述环状凸起同轴设置且可旋转地套设于所述环状凸起的外周;所述旋转座的顶面设有多个旋转轴,多个所述旋转轴沿所述旋转座的周向间隔排列;
多个叶片,多个所述叶片沿沿径向从外至内的两端分别为外端和内端,所述外端设有轴孔,多个所述叶片的所述轴孔分别套设于多个所述旋转轴外;所述叶片还设有长条形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位于所述内端和所述外端之间,多个所述定位柱分别位于多个所述叶片的所述定位孔内;
所述旋转座通过所述旋转轴可操作地带动所述外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
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定位柱位于所述定位孔靠近所述外端的一端,多个所述叶片的所述内端配合形成最小光圈孔;
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定位柱位于所述定位孔远离所述外端的一端;相邻两个所述叶片的所述内端最小程度地叠置,多个所述叶片的所述内端远离所述光轴并形成最大光圈孔,所述最大光圈孔的直径大于所述限位环的内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环连接至所述环状凸起的顶面并位于所述环状凸起和多个所述叶片之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环设有多个连接孔,多个所述连接孔分别环套至多个所述定位柱外。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柱沿长度方向依次包括:
第一段,所述第一段连接至所述环状凸起的顶面,多个所述连接孔分别套于所述第一段外周;以及
第二段,所述第二段由所述第一段的顶面远离所述第一段延伸,所述第二段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段的直径,多个所述定位柱的所述第二段分别位于多个所述定位孔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连接孔分别由所述限位环的径向外表面凹陷形成。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环由所述环状凸起的径向内表面沿径向延伸形成。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转座内设有磁石,所述底座内设有线圈,所述磁石组和所述线圈配合可驱动所述旋转座绕所述光轴旋转,所述旋转轴旋转过程中,可操作地带动所述外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板内还设有内置电路,所述底座还包括:
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叠置于所述底板的顶面并与所述内置电路电连接,所述线圈位于所述电路板内;以及
铁环,所述铁环位于所述底板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板的顶面设有限位块,所述旋转座设有绕所述光轴延伸的限位槽,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限位槽内,所述限位槽与所述限位块配合可操作地限制所述旋转座带动所述外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转座的底面还设有多个绕所述光轴方向延伸的第一凹槽;
所述底板的顶面设有多个绕所述光轴方向延伸的第二凹槽;
所述光圈调节装置还包括多个滚珠,多个所述滚珠分别夹持于所述第一凹槽的顶壁以及所述第二凹槽的底壁之间。
本实用新型将光圈调节装置内增加了限位环,进而使得光圈调节装置形成稳定的最大曝光的光圈,提高拍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光圈调节装置爆炸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底座的立体图。
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底座和旋转座的组装图。
图4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底座、旋转座和多个叶片的组装图。
图5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旋转座的立体图。
图6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底座的立体图。
图7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多个叶片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100、光圈调节装置;1、底座;101、避光孔;11、底板;12、环状凸起;121、轴向环;122、径向环;123、定位柱;124、第一段;125、第二段;13、限位环;131、连接孔;14、电路板;15、环状边框;151、凸环;152、连接环;161、铁环;161、传感器;17、连接端;18、限位块;19、第二凹槽;2、旋转座;21、旋转轴;22、磁石组;23、限位槽;24、第一凹槽;3、叶片;301、外端;302、内端;31、轴孔;32、定位孔;33、第一弧面;34、第二弧面;4、盖体;41、中心孔;5、滚珠。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除非语境有其它需要,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词语“包括”和其变型,诸如“包含”和“具有”应被理解为开放的、包含的含义,即应解释为“包括,但不限于”。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以便更清楚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点和优点。应理解的是,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而只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精神。
在整个说明书中对“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的提及表示结合实施例所描述的特定特点、结构或特征包括于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的各个位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的出现无需全都指相同实施例。另外,特定特点、结构或特征可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以任何方式组合。
如该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中所用的单数形式“一”和“所述”包括复数指代物,除非文中清楚地另外规定。应当指出的是术语“或”通常以其包括“和/或”的含义使用,除非文中清楚地另外规定。
在以下描述中,为了清楚展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工作方式,将借助诸多方向性词语进行描述,但是应当将“前”、“后”、“左”、“右”、“外”、“内”、“向外”、“向内”、“上”、“下”等词语理解为方便用语,而不应当理解为限定性词语。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圈调节装置100,该光圈调节装置100可稳定调节镜头驱动中镜头的光圈大小。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该光圈调节装置100包括底座1、旋转座2、多个叶片3以及盖体4。
其中,底座1包括底板11、环状凸起12、限位环13、电路板14以及环状边框15。
该底板11为圆形板状,用于连接至镜头驱动机构的顶部。底板11设有避光孔101,该避光孔101沿光轴方向与镜头对齐,用于避让光线。
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环状边框15绕底板11的外周形成环状,环状边框15的顶部延伸超出底板11的顶部,环状边框15的底部延伸超出底板11的底部。环状边框15用于防护外部异物进入光圈调节装置100内部,影响拍摄画面。
此外,在图2和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环状边框15沿光轴方向的底部沿设有沿环状边框15周向延伸的凸环151,该凸环151的外周边缘还设有连接环152,该连接环152从凸环151的底面边缘沿凸环151的周向延伸。连接环152、凸环151均为和环状边框15同轴设置的环状,凸环151和连接环152的设计结构为了更方便与镜头驱动机构的连接。应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直接将环状边框15的底部或底板11与镜头驱动机构的顶部连接,不需要设计凸环151或连接环152,在此不限制光圈调节装置100与镜头驱动机构的具体连接方式。
底板11内设有内置电路,该内置电路的具有至少三个电连接端17,三个电连接端17分别用于连接正极、负极以及地线。在图2所示的的实施例中,内置电路具有四个电连接端17,四个电连接端17可分别与镜头驱动机构内的上簧片电连接,可以形成两个回路。
底板11的下表面还设有铁环161和传感器161,如图6所示,该铁环161可以内嵌于底本内部,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连接底板11,不限制铁环161和底板11的具体连接方式。传感器161位于底板11的底面或内嵌于底板11内部,传感器161用于感应旋转座2的具体位子。
电路板14叠置于底板11的顶面,如图2所示,电路板14与内置电路电连接。电路板14内部还设有线圈,内置电路与上簧片连接后,可为该线圈通电。应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电路板14叠置于底板11的底面,或者不设置电路板14,直接将线圈设置于底板11内部或缠绕至底板11外周,不限制电芯与底板11的具体连接方式。
环状凸起12同样为环状,且环状凸起12与避让孔和上述的环状边框15同轴设置,环状凸起12连接至底板11的顶面,环状凸起12可以由底板11的周缘沿光轴方向延伸形成。环状凸起12的外径小于环状边框15的内径,即环状凸起12和环状边框15间隔设置,环形凸起和环状边框15之间形成环状的容纳空间。
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环状凸起12包括轴向环121和径向环122,轴向环121和径向环122均与避让孔101同轴设置。轴向环121沿光轴方向延伸且底端与避让孔101的内壁连接,轴向环121从避让孔101沿轴向朝向上方延伸。径向环122与轴向环121的顶端连接,径向环122从轴向环121的内壁沿径向延伸形成环状。应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环状凸起12也可以直接连接至底板11顶面的圆环状的柱体,不限制环状凸起12的具体形状。
径向环122的顶面还设有多个定位柱123,多个定位柱123沿径向环122的周向均匀间隔排列。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定位柱123沿光轴方向包括第一段124和第二段125,第一段124的直径较大,且连接至径向环122的顶面。第二段125由第一段124的顶面远离第一段124延伸,第二段125的直径小于第一段124的直径。
限位环13同样为环状且与环状凸起12同轴设置,限位环13与环状凸起12连接,且限位环13的内径小于环状凸起12的内径。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限位环13设有多个连接孔131,多个连接孔131分别沿限位环13的周向间隔排列,且多个连接孔131分别由限位环13的径向外表面沿径向凹陷形成。多个连接孔131分别环套在多个定位柱123的第一段124处,进而使得限位环13和环状凸起12定位连接。应理解,多个连接孔131也可以由限位环13的顶面或底面凹陷形成,并沿厚度方向贯穿限位环13,可以将多个连接孔131从多个定位柱123顶面套入。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限位环13也可以从径向环122的内壁沿径向延伸,即缩小径向环122的内径。或者将限位环13连接至径向环122的底部。不限制限位环13与环状凸起12的具体连接方式。
旋转座2为与环状凸起12同轴的环状,且套设于轴向环121的外周,旋转座2位于电路板14的顶面。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旋转座2内部设有磁石组22,该磁石组22沿旋转座2的周向排列,磁石组22与电路板14内的线圈配合可驱动旋转座2绕光轴方向旋转。此外,磁石组22与铁环161相吸,可以使得旋转座2靠近底板11,防止旋转座2运行过程中脱离底板11。
底板11的顶面还设有三个限位块18,如图3所示,三个限位块18沿周向间隔设置,且三个限位块18的径向外表面还与环状边框15的内壁连接。电路板14叠置于底板11的顶面,且设有三个限位槽,其中三个避让槽分别避让三个限位块18。
旋转座2设有三个限位槽23,三个限位槽23均为绕光轴方向延伸的弧形槽且沿光轴方向贯穿旋转座2。三个限位块18分别位于三个限位槽23内,旋转座2旋转过程中,限位槽23和限位块18配合可限制旋转座2旋转的角度。应理解,也可以将限位块18设置于旋转座2的底面,在底板11的顶面开设容纳限位块18的限位槽23。而且,限位块18和限位槽23的数量不限制于三个,也可以设置三个限位块18和限位槽23,或者设置更多个限位块18和更多个限位槽23,不限制限位块18和限位槽23的数量。
为了使得旋转座2更加平稳绕光轴方向旋转,减少旋转座2和电路板14之间的滑动摩擦,可以将旋转座2设置绕光轴方向滚动旋转。在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旋转座2的底面设有多个绕光轴方向延伸的第一凹槽24,底板11的顶面设有多个绕光轴方向延伸的第二凹槽19,多个滚珠5分别夹持于多个第一凹槽24的顶壁和第二凹槽19的底壁之间,多个滚珠5可使得旋转座2绕光轴方向滚动,减少旋转座2旋转过程中与电路板14之间的摩擦,提高旋转座2的运动稳定性和速度。
旋转座2的顶面基本与径向环122的顶面平齐,且设有多个旋转轴21,多个旋转轴21沿旋转座2的周向均匀间隔排列。
多个叶片3绕光轴方向排列,如图4和图7所示,多个叶片3位于旋转座2的顶面。多个叶片3沿沿径向从外至内的两端分别为外端301和内端302,外端301位于旋转座2上方,内端302靠近光轴中心。
每个叶片3的外端301均设有轴孔31,多个叶片3的轴孔31分别套设于多个旋转轴21。
叶片3还设有长条形的定位孔32,定位孔32位于内端302和所述外端301之间,多个定位柱123的第二段125分别位于多个叶片3的定位孔32内。
每个叶片3的两侧分别为外侧和内侧。内侧包括朝向叶片3凹陷的第一弧面33和第二弧面34,其中,第一弧面33位于内端302,第二弧面34位于内端302和外端301之间。
旋转座2转动过程中,可带动旋转轴21绕光轴方向转动,且由于限位块18和限位槽23的配合,旋转座2只能在一定角度内旋转,旋转座2在该角度内带动外端30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转换之间转动;在第一位置时,定位柱123位于定位孔32靠近外端301的一端,多个叶片3的内端302靠近光轴的中心,且每个叶片3的第一弧面33均以光轴为圆心,多个叶片3的第一弧面33绕光轴形成圆形的最小光圈孔。
外端301处于第二位置时,定位柱123位于定位孔32远离外端301的端部;内端302最大程度地远离光轴的中心,每个叶片3的第二弧面34以光轴为中心,多个叶片3的第二弧面34首尾相连并形成最大光圈孔。由于每个叶片3的第二弧面34的弧形较大,相邻两个叶片3之间的叠置较大,从而多个叶片3的第二弧面34并不能形成稳定的圆形的最大光圈。多个叶片3远离光轴方向运动后,即多个叶片3在彼此叠置过程中,也可能会发生错位,很容易造成多个叶片3的弧面不能稳定地衔接,造成最大光圈的尺寸不稳定。
本实用新型将限位环13设置环状凸起12上,限位环13位于多个叶片3的下面,且限位环13的径向小于或等于最大光圈孔的直径,优选小于最大光圈孔,但是满足调焦需求。
多个叶片3配合形成最大光圈时,多个叶片3的第二弧面34形成的最大光圈内径小于限位环13的内径,即限位环13的内径为使用过程中的最大曝光的光圈,而且限位环13的内径稳定,多个叶片3只需远离光轴旋转超出限位环13内径即可,也可以不设置第二弧面34,只要多个叶片3偏离出避光孔即可,使得限位块18暴露于避让孔处即可形成最大曝光的光圈。利用限位环13可以形成稳定的最大光圈。
该盖体4具有中心孔41,且与环状边框15的顶部卡接或其他方式连接。盖体4的中心孔41与避让孔同轴设置,用以避让光线。
本实用新型将光圈调节装置100内增加了限位环13,进而使得光圈调节装置100形成稳定的最大曝光的光圈,提高拍摄稳定性。
以上已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应理解到,若需要,能修改实施例的方面来采用各种专利、申请和出版物的方面、特征和构思来提供另外的实施例。
考虑到上文的详细描述,能对实施例做出这些和其它变化。一般而言,在权利要求中,所用的术语不应被认为限制在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公开的具体实施例,而是应被理解为包括所有可能的实施例连同这些权利要求所享有的全部等同范围。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光圈调节装置,所述光圈调节装置用于调节镜头驱动机构中镜头的光圈大小,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包括:
底板,所述底板用于连接至所述镜头驱动机构的顶部且具有避光孔,所述避光孔沿光轴方向与所述镜头对齐;
环状凸起,所述环状凸起为与所述避光孔同轴的环状且连接至所述底板的顶面,所述环状凸起的顶面设有多个定位柱,多个所述定位柱沿所述环状凸起的周向间隔排列;
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与所述环状凸起同轴设置,所述限位环与所述环状凸起连接且所述限位环的内径小于所述环状凸起的内径;
旋转座,所述旋转座与所述环状凸起同轴设置且可旋转地套设于所述环状凸起的外周;所述旋转座的顶面设有多个旋转轴,多个所述旋转轴沿所述旋转座的周向间隔排列;
多个叶片,多个所述叶片沿沿径向从外至内的两端分别为外端和内端,所述外端设有轴孔,多个所述叶片的所述轴孔分别套设于多个所述旋转轴外;所述叶片还设有长条形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位于所述内端和所述外端之间,多个所述定位柱分别位于多个所述叶片的所述定位孔内;
所述旋转座通过所述旋转轴可操作地带动所述外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
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定位柱位于所述定位孔靠近所述外端的一端,多个所述叶片的所述内端配合形成最小光圈孔;
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定位柱位于所述定位孔远离所述外端的一端;多个所述叶片的所述内端远离所述光轴并形成最大光圈孔,所述最大光圈孔的直径大于所述限位环的内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圈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环连接至所述环状凸起的顶面并位于所述环状凸起和多个所述叶片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圈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环设有多个连接孔,多个所述连接孔分别环套至多个所述定位柱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圈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沿长度方向依次包括:
第一段,所述第一段连接至所述环状凸起的顶面,多个所述连接孔分别套于所述第一段外周;以及
第二段,所述第二段由所述第一段的顶面远离所述第一段延伸,所述第二段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段的直径,多个所述定位柱的所述第二段分别位于多个所述定位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圈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连接孔分别由所述限位环的径向外表面凹陷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圈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环由所述环状凸起的径向内表面沿径向延伸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圈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座内设有磁石,所述底座内设有线圈,所述磁石组和所述线圈配合可驱动所述旋转座绕所述光轴旋转,所述旋转轴旋转过程中,可操作地带动所述外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圈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内还设有内置电路,所述底座还包括:
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叠置于所述底板的顶面并与所述内置电路电连接,所述线圈位于所述电路板内;以及
铁环,所述铁环位于所述底板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圈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顶面设有限位块,所述旋转座设有绕所述光轴延伸的限位槽,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限位槽内,所述限位槽与所述限位块配合可操作地限制所述旋转座带动所述外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圈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座的底面还设有多个绕所述光轴方向延伸的第一凹槽;
所述底板的顶面设有多个绕所述光轴方向延伸的第二凹槽;
所述光圈调节装置还包括多个滚珠,多个所述滚珠分别夹持于所述第一凹槽的顶壁以及所述第二凹槽的底壁之间。
CN202320681340.XU 2023-03-30 2023-03-30 光圈调节装置 Active CN2192459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81340.XU CN219245907U (zh) 2023-03-30 2023-03-30 光圈调节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81340.XU CN219245907U (zh) 2023-03-30 2023-03-30 光圈调节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45907U true CN219245907U (zh) 2023-06-23

Family

ID=868107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81340.XU Active CN219245907U (zh) 2023-03-30 2023-03-30 光圈调节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459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61700B2 (en) Lens barrel and image pickup device including lens barrel
TWI696010B (zh) 成像鏡頭、相機模組與電子裝置
US8238734B2 (en) Image capturing un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same
US7414801B2 (en) Lens barrel and image pickup device including lens barrel
US7535662B2 (en) Auto-focusing camera
WO2022257989A1 (zh) 可变光圈、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219245907U (zh) 光圈调节装置
WO2023246556A1 (zh) 光圈控制方法、光圈控制器、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JP2000171851A (ja) モ―タ構成部分を備えるアパ―チャ/シャッタ―システム
JP2000171853A (ja) 絞り/シャッタ―システム及びこのシステムで使用されるステッパモ―タ
CN113568252A (zh) 镜头光圈调节装置
JP4101664B2 (ja) 固体撮像装置
JP4751639B2 (ja) 鏡筒、鏡筒を備える撮像装置
CN219533486U (zh) 镜头驱动机构
CN218601649U (zh) 成像镜头模块、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
CN219179677U (zh) 镜头驱动机构
CN218728503U (zh) 镜头光圈调节装置
CN219456608U (zh) 镜头驱动机构及其框架
CN218630459U (zh) 通光孔模块、相机模块与电子装置
CN218446307U (zh) 镜头光圈调节装置
CN220208013U (zh)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CN220020000U (zh)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CN215416211U (zh) 镜头光圈调节装置
CN215867468U (zh) 一种两档式双叶片的可变光圈装置
CN214225640U (zh) 一种两档式的可变光圈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